第一篇:潜江中学教科室2012总结(定稿)
潜江中学教科室2012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
1、与高中课改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科技教育
在科技教育方面,我们寻找学科切入点,与高中课改相结合。我们首先召开综合实践课、通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教师以及实验员座谈会,向他们介绍市科技创新政府奖的设置情况以及与各位教师学科教学的联系,让每位教师上课更有目标性,更有使命感。其次,我们在寒假之前就向每位学生纷发《潜江中学科技节活动规划》,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科技节活动。在第五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活动中,有一件作品获一等奖,一件作品获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创造了该奖自设立以来的最好成绩。
2、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强调计划管理。
没有健全的制度,许多工作很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展,因此在一些方面我们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在课题管理方面,我们制订了《潜江中学课题管理制度》,召开了课题组负责人会议,强调课题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同时,我们还修订《潜江中学教研组组长职责》,明确参与课题研究是教研组长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教师外出培训方面,我们制定了《潜江中学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管理,规定了教师外出培训程序、外出培训要求,使每一次外出学习,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值,促进学习资源共享。在继续教育方
面,为适应市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我们制定了《潜江中学继续教育学习制度》、《潜江中学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潜江中学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办法》,确保继续教育信息的真实可信,登记工作的准确及时。
3、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按照市“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的要求,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我们也加强课题和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暑期,我校承担了全省直管市地理学科培训会任务,教科
室工作人员冒着酷暑,认真组织、辛勤工作,受到局领导的肯定,被评为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同时我们还组织三位同志参加教育部2012“国培计划”,李振红同志被评为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优秀学员。
存在问题
1、学校有些科室和年级在组织教师学习活动中,忽视档案保存工作,使得有些学习活动无资料可查。
2、教师因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有些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3、教科室因为工作人员少,工作涉及面宽,事情繁杂,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解决措施
1、积极与各科室沟通,帮助其逐步形成完备的档案。
2、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增加一名兼职干事。
3、为配合市继续教育网络化管理,今年要建立潜江中学继续教育台账。
第二篇:参观潜江中学
参观潜江中学
参观潜江中学
带着深深的期待,我踏进了潜江中学的大门,立刻便感觉清新神奇,陌生的校园就像一只万花筒,五彩缤纷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使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欣赏它的美。
上午,天阴沉沉的,还时不时下着点小雨,但我的好奇心却把整个心都塞满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同来参观校园,我们首先看见几幢白色的楼房,那就是学生宿舍。一览整座,虽然远不如雄伟,但也能带给人一种舒适之感,虽然我无机会参观,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生活的味道。紧挨着宿舍的便是正在施工的图书馆,真希望它能早日建成,我们就能在书海里畅游,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来年,我一定要顺着这阶梯一步一步进步。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文化长廊,文化长廊里展示着潜江中学光荣的过去以及获到的各种奖章,透过这些奖章,让我看到了学校的优秀,身在这所学校让我感到无比骄傲。文化长廊里也介绍宣传了许多优秀老师和学生,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把他们作为我学习的动力。紧接着穿过人工湖,我们来到了曾经举办过曹禺文化周文艺演出的操场,操场耗资一千万元,远望去真是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继续走着,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小门,我们进入学校的植物园,一进去,我便看见了一栋格局新颖的建筑,像一座欧式古堡—这是植物园里的温室。植物园里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菊花、桂花、铁树、银杏、樱花、芦荟…看得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使人流连忘返,最后,在老师的催促下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我们还参观了体育馆、篮球场、科技楼,整个学校的参观也告一段落。
上午的参观,我才发现我对学校的了解太少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别有一番洞天
第三篇:中学教务总结:教科室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教务总结:教科室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教务工作总结:教科室工作汇报材料
“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没有科研的教育教学是盲目的、误人子弟的。”这是当下教育界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可要做到这一点,而且坚持这样做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教科室担负着学校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的任务,在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全体学生素质的基本思路,认真抓教科室自身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教研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以常规工作建设保驾护航
1.领导重视激热情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常务副校长直接领导,分管教科研副校长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工作组织体系。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都把教科研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特别是学校领导不但能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出策略和思路,经常性邀请专家名师为教师开展教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申报的大部分课题都是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挂钩,而且和年终绩效考核也直接挂钩。
2.完善制度促规范
为了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我校制定了教科研管理网络流程和课题申报管理制度,完善了学校科研工作机制,出台了《XX一中教科研管理办法》、《XX一中校本教研制度》等规章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引进教育科研新信息,把讲座与学习结合起来;课题申报制度——教师结合学校教科研课题,依据自己实际自子课题,学校统一调控,论证立项;科研成果汇报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校级科研成果交流活动,由学校教科研室整理汇总,进行全校交流;科研奖励制度——通过推选、认定。进一步明确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评审小组”、“课题组长”和“课题组成员”的职能,强化了课题过程管理机制,修订了奖励评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校科研文化。
3.创设氛围强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为鼓励教师扎实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了电子阅览室,要求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教师订阅各自教学专业领域的报刊杂志,并做好理论摘录,每月至少完成一篇摘录;要求教师研修各专业《新课程标准》和名著,每月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创设教科研氛围,强化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4.师生同考促提高
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师生同考方案,规定本校45岁以下教师在九年级第二次质检时与学生同场竞技,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排,教师积极备考全员参与,成绩喜人,有多位教师被石首市教育表彰为“学习标兵”,这表明我校教师业务工地扎实,专业化程度高。
5.师徒结对促成长
为认真落实《XX市XX一中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体现XX一中办学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决定在继续执行“135”工程拜师结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导师制”,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使他们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师队伍培养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道路。同时学校在任用、晋升、奖励等方面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倾斜,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6.集体备课共智慧
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通过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予以支撑。我校一直坚持“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由教科室牵头,分学科各由2位上课老师自行商讨确定主讲课题,上课老师进行教学分析设计出教案初稿并试教;相应教研组老师同步参与设计过程并跟踪听试教课,上课老师根据试教情况进行教学再设计和再试教直至确定教案。然后以示范课的形式开展“同课异构”学科教研活动。活动结束后,主讲教师把课堂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及时上交到教科室并上传至校园网,供教师们学习借鉴,这样做,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能让交流成果长久保存、跨年级学科人人交流。其他教研内容如教学问题交流、备课交流、质量分析等,均通过自己的学科账号进行上传。
7.素质达标构精品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实施了课堂教学达标工程,也称“五个一”工程。即:上一节示范课,贯穿课题思想;备一节优质教案,体现课题理论;制作一个优秀课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写一篇高质量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带一个徒弟拜一个师傅,相互激励提高。并以学科组为单位分三个层面举行全校性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一是教学能手示范课;而是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三十青年教师汇报课,使教科研成果直接走进课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
二、以特色工作展开画龙点睛
1.建立教科研群,开辟教研论坛
QQ对于大多数与学生为伴的老师并不陌生,跳动的QQ头像早已为我们熟知,随着QQ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多,我校很多备课组都自行组建QQ群,针对某一学科主题进行讨论,与此同时,在微信的不断壮大中,我校教师建立微信教研群,这让老师们的交流更及时,更方便。通过老师们以博客、微博形势开展的网络教研让我们与更多热爱教育的人沟通,使大家在互动和共鸣中成长。
2.开发校本课程,助推校园活力
学校艺体教研组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目的,立足学校实际与学生需求,努力克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与师资不足,因地制宜的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将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进校园,并挖掘整理出跷旱船、押加、板鞋、毽球、花样跳绳等项目作为首批引进校园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活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XX省教育厅主管的《XX学校体育》以“XX市XX一中:民族体育进校园,助推校园新活力”为题隆重推介了我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事例。
3.加强校本研讨,增强科研活力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1)以教育教学沙龙为平台,开展专题研讨。紧紧围绕“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我的教学特色”、“ 趣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的模式与评价构建”等主题,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交流活动。(2)推行“导研制”,促进共同成长。由教研组、备课组先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攻关目标,然后由该成员进行实践示范,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课研讨,再全面铺开实践研究。(3)推行“三级评课法”,提高评议成效:一是听课老师独立评课,填写好听课本上的评析栏及评课表;二是备课组讨论,填写好集体评议表;三是教研组集中交流。(4)推行“行动跟进式”,实践先进教学经验:外出观摩学习的教师必须推推荐一名教师模仿名师或优秀教师的课上一堂尝试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作为教师进行自主实践课改的目标与方向。
4.举行“V”大赛,提升教师素质
所谓“V大赛”就是用短小的案例或片段记录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V大赛”作品内容包括微课例、微案例、微研究。通过作品征集及优秀作品评比,给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教学作品的平台,“V”大赛作品形式可以是视频、PPT或动画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软件和工具,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校每年一届的“V”大赛以备课组为单位,展开优秀PPT集锦,同课异构,取长补短,开展微案例分析,提升了教师素质。
5.办好《旭日东升》,搭建展示平台
教育科研的目的不仅仅是实验取得成果,更重要的是将取得的成果推广普及到群体中去,使之具有实际操作价值,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丰收。为此,学校每学期都编印有校刊《旭日东升》,及时将学校教科研成果和师生的作品刊登出来进行推广。近期出刊的《旭日东升》就是以语文教研组的课题《初中作文描写技法探究》为指南,全文刊载了各年级师生的优秀作文集。
三、以课题研究工作锦上添花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多年来,学校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申请立项了石首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课题,各教研组围绕主课题申报立项了子课题,如语文教研组的“开展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及达成研究”,数学组的“课堂学习方式倡导的研究”,英语组的“高效课堂教师角色研究”,理综组的“高效课堂生成资源把握研究”,文综组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艺体组的“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艺体课堂教学效果实践研究”等。主课题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子课题就是学校主要工作的具体落实。这些课题将学校教育教学长期探讨的工作与目前急需解决的“短平快”课题研究相结合,整合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着力打造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实现了“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避免了学校工作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促使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打造石首优质教育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教研工作成果再促进步
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的优势地位,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
教学方面:近两年中考,我校综合积分连续位居全市前列;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获得第一名;政治、语文学科获得第二名;我校教师所执教的优质课获荆州市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获XX市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
课题研究方面:XX老师主持的XX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XX老师主持的《初中作文描写技法探究》课题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我校XX老师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参与的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课题《民族文化视野下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研究》于2013年3月顺利结题,该课题受到了省民委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科研论文方面: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在《XX教育科学》、《读写算》、《体育教学》、《民族大家庭》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我校XX老师在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获二等奖,并受邀赴重庆西南大学作分会交流;我校XX老师在XX市英语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并获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立足学校实际,以解决问题、打造现代学校文化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构建现代教育品牌为归宿,在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第四篇:迎河中学2010教科室总结
迎河中学2012教科室
工 作 总 结
本学度教科室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研兴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及素质提高为宗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教育科研活动为载体,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现将一年来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抓好课题研究工作
教科室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为本,以“超前性、针对性、正确性、实效性”为原则,科学把握好选题关,2011我校申报立项在研课题5个(其中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1个)。2012年我校已立项课题2个(其中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1个),教科室及时召开课题组负责人会议,细化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工作内容及目标,及时撰写开题报告。同时对在研课题分阶段调度,定期调研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纠正课题研究的错误,提出改进意见。其中2012年6月,市级课题(数学课题组)已被市、县级专家结题并验收,并得到很高的评价。
2、抓好论文评选工作
教科室全局统筹学科建设,定期召开教研专题会议,调研学科的建设状况,指导学科组建设,跟踪薄弱学科组。认真组织广
严格按照我校教代会通过的《中高级职称评聘方案》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按等级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促进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开展好与县内兄弟学校的“手拉手”活动,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弥补自身不足,促进我校教研、科研工作的不断提高。
寿县迎河中学教科室
2012年12月
第五篇:龙城中学教科室2011.总结doc
龙城中学教科室2011—2012学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教科室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扎实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改革
(1)印刷了“三案六环节”材料,并在集体备课期间学习。
(2)召开了“三案六环节”专门学习研讨会
(3)实行了“三个一”工程,即人人上一节研讨课、写一份达标教案、有一份教学反思。(本活动目前仅在初一进行)。目前全校20多位老师上了研讨课。本活动将继续进行。
2、继续探索教研模式改革,着力提高教研实效
本学期探索出新的教研活动模式,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研讨课活动、同时兼顾理论学习和常规教研,研讨课和理论学习间隔进行,同时听课次数和时间安排比以往更为科学。
本学期强化教研常规工作,英语学科教师听课次数基本上达到20次,数学教师听课次数部分教师超过30节(陈立玉、张晋、王贤宝)。绝大部分老师的理论笔记达到6000字。
3、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继续开展了青蓝工程,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同时探索新的培养方式,突破了以往“青蓝双方”一对一结对方式,逐步尝试了“一带三”结对方式(张晋老师带张楠楠、秦养珍、杜翠),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4、初步尝试了网络教研,拓宽教育科研的领域和途径
在校网上及时发布听课安排一览表,同时上传了部分优秀课件和相关资料,制作了《龙城中学教学科研专题片》。
5、继续把《龙城教研》办成精品刊物。
本学期,继续坚持创办《龙城教研》,增加了部分内容,如“典型教案”,使本刊物更加贴近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6、本学评出优秀备课组(本活动需在学期末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存在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过粗的现象(龙城教研编订工作)
2、对教育教研的规律性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规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网络教研还仅存在表面,此项工作还未真正开展好。
4、某些备课组工作效率低下,上交活动记录不够及时,缺乏一定的实效性。
5、科研工作人员较少,造成工作有积压现象。
6、“青蓝工程”有待深入发展,目前存在一定的难度。“龙城论坛”(青蓝论坛和名师论坛)的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
三、下一步的打算
1、继续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教研模式,加强教研的实效性,正
确处理研讨课和精彩课的关系(在研讨课精雕细磨的基础上形成精彩课堂)。
2、规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收集情况,制定《龙城中学教研活动记录本》和《龙城中学评课记录本》。
3、精心编写《龙城教研》,突出亮点、打造特色、强化实效。
4、进一步做好《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使之更加贴近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5、继续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推广。
6、完善《课题管理制度》,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
教科研工作是一项规律性极强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需要全体师生持之不懈的努力。总结过去,得失皆有,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在以尤明杰校长为班长的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龙城中学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