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生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3: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生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生版》。

第一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生版

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科目高一语文编制审核高一备课组班级学生姓名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习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理清局部思路,提高思维能力

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方法指导:

1、诵读文章,体会情感

2、通过看注释,疏通意思(一)基本任务

1、背景介绍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六岁求学,饱读经书,崇拜宋儒,年少通经,翰林出身,留学德法,学贯中西,又能化西融中,博通古今,又善于借古鉴今;亲历满清腐败统治,眼见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投入辛亥之役,从赞同改良到投身反清;辞官离京归里后,委身教育事业,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的总监、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阅历丰富,功业显赫,被毛泽东称为:“民族伟人”、“学术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北京大学前身系京师大学堂,是戊戌之变的产物,变法失败后,学堂得以保留,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严复,后相继有马相伯、何燏时及胡仁源等接任民国五年(1916)冬,正留法的蔡元培,接到出长北大的来电此时的校长为吴仁源,有点做不下去,所以当时教育总长范源廉向总统黎元洪说明后,于1916年8月26日致电驻法使馆,请“师表群伦,咸深景仰”(范源廉语)的蔡元培出山12月26日总统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4日他就到校视事,并发布就职通告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演说是蔡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说极多,据马燕编的《蔡元培讲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讲词90篇早在1901年8月在上海南洋公学时,他就鼓励学生练习演说,以培养启发群众之能力,以便灌输爱国思想他重视演说,还可从他婉绝总统府官礼处的函

请,可见一斑他宁愿不出席大总统宴请,而践南洋公学同学会之约这次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是回国后的第11场演讲

这场演说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酣战之中,国内正处军阀混战阶段,正像国父孙先生说的需要蔡先生“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的教育”于是就有这场演说的发生

2、相关知识:

关于演说: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3、字词积累

读音:见课文注释词义:见课文注释

(二)挑战任务

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相关内容

三、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读课文,梳理线索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重点指津,难点解读

讨论: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分析)1

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科目高一语文编制审核高一备课组班级学生姓名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疑点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四)思维点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含英咀华】

作为一篇演说词,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京一考生蒋昕捷用浅易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当年阅卷组是这样评价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以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

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看来,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不仅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养,扎实的古汉语知识,而且能显示作者驾驶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当然,要写好这种浅近的文言文,仅靠课本上几篇文言文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平日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文学积累作基础,对自己喜爱的一部或几部“经典名著”应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单靠临场时的超常发挥是不行的。附:《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第二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这是学习的难点所在。1演讲辞

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另外演讲主要是通过语音表达,这就要求演讲辞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3、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终身为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4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一重点字词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长足]形容进展迅速。[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lì)]磨练。[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

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

[商榷(què)]商讨。

二理清思路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而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结构简图

五年前有所贡献: 心系北大

演 抱定宗旨,端正学风

今以三事告诸君:砥砺德行,改良社会

敬爱师友,改善校风

讲 兹所计划者两事:改良讲义,能裨实用

添购书籍,旁稽博采 结构特点: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三问题探究

1、当时北大学生的宗旨是什么?表现在行为上是怎样的?这样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培希望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2、蔡元培‚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什么现象提出的?

3、为什么蔡元培认为‚敬爱师友‛很重要? 敬师: 爱友:

4、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

5、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6、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句子

明确: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古代诗歌鉴赏七法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次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课程标准》强调了治本的要求;后者《考试大纲》明确了治标的意旨。对于冲刺高考来说,怎样进行古代诗歌的阅读呢?首先明确古代诗词赏析建立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注意有意识地广泛的积累,积极可能的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其次,明确古代诗词赏析解题要点——读、知、看、找、辨、挖、评。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巧借‚他山之石‛,为我赏析服务。下面就如何进行具体的赏析,下面作些例解。

一、读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如《江馆》,从题目看,江馆,即市镇上临江的旅馆。题目直接点明赋写对象。再如《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歌形体‛,写咏白雪和送别的内容,题目既交代了时间节令(冬季),又表明了事情、情感(送别、惜别),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友人),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相互勉励、慰藉。又如,清代诗人蒋士铨《岁暮到家》,题目暗含了儿子在外奔波求仕,终于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回到家中。又如《钱塘湖春行》,题目传达出全诗的内容信息,即诗人抓住西湖早春的特点选取了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阴等景物细细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不胜收的早春景色的无比喜爱之情。就说像李商隐《无题》,虽说无题,但由于审美成了定势,看后知道这是一首抒发刻骨铭心的抒情诗。

二、知背景。一看诗前‚小序‛,往往诗人的写作原由和背景尽在其中。例如看《孔雀东南飞》的诗前小序,就会略知故事内容。二看‚注释‛,有些诗歌注释中写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看注释就知诗人被元军所俘,路经零丁洋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石壕吏》以‚我‛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描绘出战乱给百姓不得安宁、民不聊生的巨大灾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卖炭翁》反映了‚苦宫市‛这种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生活。又如著名的《枫桥夜泊》,要理解其意境,就必须积累背景知识,因为,此时诗人正是应试失败、仕途落第而归,其百感交集都集中于诗歌之中。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亦说‚月落‘乌啼’是地名‛)、‚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等等。

三、看作者。通过明辨诗人,可以知道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而确定作者的朝代、风格,是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例如,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雄奇豪放‛,属于浪漫主义;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属于现实主义。又如同是宋代词人,‚苏辛‛(苏轼、辛弃疾)的词属于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柳永的词则属于婉约派的代表。又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特点。

四、找诗‚眼‛。所谓诗‚眼‛,应指最为精炼、传神的能表现一首诗的意境、主旨的画龙点睛的词或者句子。例如,刘禹锡《秋词》(选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的诗‚眼‛是‚胜‛字。因为,‚悲秋‛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个主题,而这首诗却别开生面,赞颂了秋日天高气爽、明净辽阔的碧空,比春天的早晨还要美的境界,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诗的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

五、辨技法。古典诗歌的意境、主旨常借助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在赏析时要通过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读懂‚诗言志‛。分析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例如,从抒情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抒情;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等。如杜牧的《江南春》,一句一景色,景中寄深情。诗人描绘了江南色彩明丽的无边春色,展现出一幅绝妙无伦的青绿山水图画,给人以杏化花春雨江南秀的美感,传达出一种意深神远的境界。有的即景抒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梦言志,抒发豪迈之情。尤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将‚言志‛和‚记梦‛相反相成,因‚志‛而入‚梦‛,以‚梦‛而写‚志‛,集中体现了诗人感情的飞跃。再如杜牧的《赤壁》,吊古伤今,情景交融。‚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凭吊古迹,遥想当年一干英雄人物意气风发,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而今国势衰弱,英雄何在?诗人不禁吊古伤今,感慨万分。

六、挖意境。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赏析时要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需要说明的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望月怀远;闻笛思乡;鸿雁:信使,思念亲人;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凄情之音;怀乡之情;东篱:隐居山乡,脱俗之境;竹子:虚心,富有气节;菊花——傲霜高洁,战地芬芳;杨柳——离别怀思,家人盼归之情;等等。如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七、评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尤其是诗歌语言更值得仔细玩味。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凌‛字抒发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看到一切;只要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等义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些诗句看似写景,实质以大海自比,‚歌以咏志‛:因为大海包蕴星汉,诗人自比,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一统天下的思想感情。‚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既说明了老翁家破人亡的的惨剧,也包含了诗人内心的‚吞声饮泣‛,抒发了诗人对广大人民遭受灾难的深切同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美好的月光抒发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希望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各自珍重。我们在鉴赏时应记住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绚丽多彩,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直接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简洁明了,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此外,如语言高度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音乐美。

总之,古代诗歌赏析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大方面去考虑,阅读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这首诗词所写的‚物象‛(事物)是什么,然后去分它的意境,最后再看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歌鉴赏只需适当理解含义,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更不要旁及诗词之外太多的东西。所以,复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教师版

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科目高一语文编制审核高一备课组班级学生姓名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习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理清局部思路,提高思维能力

3.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方法指导:

1、诵读文章,体会情感

2、通过看注释,疏通意思(一)基本任务

1、背景介绍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六岁求学,饱读经书,崇拜宋儒,年少通经,翰林出身,留学德法,学贯中西,又能化西融中,博通古今,又善于借古鉴今;亲历满清腐败统治,眼见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投入辛亥之役,从赞同改良到投身反清;辞官离京归里后,委身教育事业,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的总监、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阅历丰富,功业显赫,被毛泽东称为:“民族伟人”、“学术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北京大学前身系京师大学堂,是戊戌之变的产物,变法失败后,学堂得以保留,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严复,后相继有马相伯、何燏时及胡仁源等接任民国五年(1916)冬,正留法的蔡元培,接到出长北大的来电此时的校长为吴仁源,有点做不下去,所以当时教育总长范源廉向总统黎元洪说明后,于1916年8月26日致电驻法使馆,请“师表群伦,咸深景仰”(范源廉语)的蔡元培出山12月26日总统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4日他就到校视事,并发布就职通告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演说是蔡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说极多,据马燕编的《蔡元培讲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讲词90篇早在1901年8月在上海南洋公学时,他就鼓励学生练习演说,以培养启发群众之能力,以便灌输爱国思想他重视演说,还可从他婉绝总统府官礼处的函

请,可见一斑他宁愿不出席大总统宴请,而践南洋公学同学会之约这次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是回国后的第11场演讲

这场演说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酣战之中,国内正处军阀混战阶段,正像国父孙先生说的需要蔡先生“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的教育”于是就有这场演说的发生

2、相关知识:

关于演说: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3、字词积累

读音:见课文注释词义:见课文注释

(二)挑战任务

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相关内容

三、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读课文,梳理线索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重点指津,难点解读讨论: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分析)

明确: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②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

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科目高一语文编制审核高一备课组班级学生姓名

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三)疑点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明确:①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③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四)思维点击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天下熙熙,皆为利

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部分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导向,势必会对学生误导,使他们通过学校对社会有了一鳞半爪的了解。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很多学生很自私,有唯我独尊的性格特点。在家眼里没有父母,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奴仆,在校眼里没有师长,在老师批评时以怒目相对,对同学,合得来的讲哥们义气,合不来的动辄以打骂解决问题。在近些天,常有校园或与学生有关的家庭恶性事件发生,造成极坏的影响。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含英咀华】

作为一篇演说词,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京一考生蒋昕捷用浅易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当年阅卷组是这样评价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以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看来,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不仅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养,扎实的古汉语知识,而且能显示作者驾驶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当然,要写好这种浅近的文言文,仅靠课本上几篇文言文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平日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文学积累作基础,对自己喜爱的一部或几部“经典名著”应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单靠临场时的超常发挥是不行的。

第四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案、教案.doc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初步认识演讲稿的特点。【音读文章】

1、请借助老师给的注释和工具书,把文章读通读顺。

2、下面是本课生字,其中加*的为多音字,需要你借助工具书的力量,给这些字注上完整的注音,并查出词意。

数(shù)*载(zǎi)* 肄(yì)业 指摘(zhǐ zhāi)* 干(gàn)*禄(lù)提携(xiã)弭谤(mǐ bàng)孜孜(zī zī)造诣(yì)冶(yě)游 敷衍(fū yǎn)塞责(sâ* zã)沦丧(lún sàng)* 贻(yí)误 鲜(xiǎn)为人知 力矫(jiǎo)* 颓(tuí)俗 砥砺(dǐ lì)相(xiāng)勖(xù)庶(shù)民 切磋(qiē cuō)訾(zǐ)詈(lì)潜(qián)修 裨(bì)*益 无虞(yú)缺乏 商榷(quâ)【意读文章】

1.借助词典和注解,疏通文意;然后填写下面内容: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提出演讲的目的,既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 一曰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

二、了解演讲背景,做到知人论事。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加之,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广纳不同思想与流派的人才走上北大的讲台;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风气。就职不到十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 ”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此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学有所思】

1、有关演讲(演说):

演说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演讲就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所以我们要重视演讲,感受它的魅力。

2、你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成功的演进稿吗?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要就职班长或组长,你的演讲会讲什么内容呢?试着写一写你的提纲。

课文翻译: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指1912年,蔡元培先生担任中会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下令改京师大学为国立北京大学校,北大由此得名。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国立”冠名的学校。)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每次指出咱们北大的腐败,想要在北大读书,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呢。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哟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第二,将德行努力砥砺磨炼,现今的风气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是这样,败坏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这种风气污染的。各位在大学学习学业,应当能约束自己,爱惜自己。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如果都流于这种风气,前途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各位作为大学学生,地位是很高的,理应承担这份责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须要成为他人的榜样。假设不修德,不讲学,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已是侮辱自己,更何谈成为他人的榜样。然而各位终日在书桌前发奋学习,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肯定会感到身体上的劳累痛苦。我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当的娱乐活动替代不正当的娱乐互动,既不损害自己的德行,也对身体有好处。各位进入自己的专业时,曾经填写了志愿书,遵守本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中途违反,不就是当初的意思不一样了吗?所以品行不可以不严谨对待。这就是我对各位的第二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况堂堂大学生呢?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一是改良讲义。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二是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然多,但是新书很少,如果不广泛购书,必然不能足以供学生参考。现在正在筹集钱款,多多购买新书,将来书籍满架,自然可以多方参考,不会有知识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说的就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都可以和我商讨这些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均衡生产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的是演讲辞,三篇课文各有侧重。在课前的单元分析中提到:“学习这类文章善于失信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感情、语气和表达。”这一学习要求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点:

1、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演讲稿的表达技巧,并学以致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顾此失彼,不如就一点讲得深透,让学生一课一得。我认为,作为当今的中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演说技巧,敢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的这节课会偏重于讲解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分明、中心突出;针对时弊、内涵丰富;情感真挚、语直白简洁等特点。让学生学习一种技能,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学设计与设计依据】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 解读文本——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设计依据是新课标教学建议:“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其中学生素质就包括:“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牚握学习语言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因此为我设计就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与实践中,不仅学一种方法,更要培养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

【教学方法与设计依据】

本课的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在课前印发导学案给学生。学案上有学习目标的明确,有相关资料的补充,有练习与思考。在课上,老师只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只作适当的总结、概括、补充,并对学习效果作检测和评价。这符合于新课标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本文为例,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结构清晰等特点。2.理清局部思路,学习作者演说技巧,并能为己所用。

二、能力目标

1、养成读一篇文章,学一种方法的习惯。

2、培养质疑的勇气、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

三、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蔡元培提出的“三个希望”对现代青年的现实意义——抱定学业宗旨,肩负社会责任。[教学重点] 解读文本,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结构清晰等特点。[教学难点]

1、理清局部思路,学习作者演说技巧,并能为己所用。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战国策·东周》三有战国苏秦数国游说不辱使命;有烛之武临威受命力退秦晋之盟国;更有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在西方,有圣哲亚里士多德盛赞语言艺术的不尽魅力;近有里根凭着一场智慧之辨击败劲敌卡特,当上美国总统。因此,演讲远处不在,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讲技能才能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演讲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重要的演讲稿——《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二、解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认识演讲(演说):

演说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教师对此概念作分析,讲解。)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以本文为例,体会演讲稿的特点。(2)学以致用,掌握一定的演讲技能。

三、学生自学成果呈现: 1.检查课前学案上的填空: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提出演讲的目的,既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对待。③敬爱师友:以诚相待,相互勉励。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 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2、你认为这是一篇成功的演讲稿吗?好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上讲台上陈述。

三、思考探究:

1、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一句客套话也没有,就对学生说我要告知你们三个要求,这样讲话好吗?会起到什么效果?你能感受到蔡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解析第1段,引也演讲稿语言简练,主题鲜明的特点。)

2、这是一篇就职演说,蔡先生大可说说自己的宏伟目标和伟大蓝图,为什么会选取三个要求来说?(解析第2、3、4段,引出演讲稿针对性强的特点。)

3、这三点要求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第一个要求写得最详尽?(引出演讲稿条理清晰的特点)

4、对第三段为例,深入解析文章行文逻辑.5、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第5段,蔡先生烧了几把火?这些火烧得是不是太小气了点?而且为什么是略微提及?(解析第5段,引出学生对演讲稿关注演讲者与听众的身份和关系。)

6、北大在蔡先生任职之后,革除时弊,面貌为之一新,是这篇演讲稿的功劳吗?它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用以突出演讲意义)

以北大学子陈军《北大之父》为例说明这篇演说的作用。只见先生的演讲如故乡蕙兰的芬芳,给混浊的校园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令人仰之弥高,如沐春风。先生那充满魅力的声音终于在礼堂消失了,但先生的思想和信念,却随着上千双脚步流进了校园。

五、总结方法:(让学生记录刚才学习过程中的笔记)

明确:演讲词的特点

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放矢。

②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③语言要通俗,尽量口语化。要根据内容需要,确定自己演讲语言的风格。

④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收获。

⑤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

六、学以致用:

幻灯播放一组“关于针对日本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活动图片。”以“理性爱国”为题构思一篇演讲,现场呈现。(小组活动)

思想充满庄严的人,言语就会充满崇高。——朗加弩斯(古罗马时期,希腊学者、修辞学家、批评家。

第五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编制人:黄强

审核领导:唐华

学习目标 :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学法指导: 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1917年(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背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三.合作学习

(一)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

(二)齐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

课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请概括出来:

第二课时 探究案

一、深入探究、领悟内涵 :

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请大家考虑蔡元培先生为什么向广大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研习第一点希望:抱定宗旨。

1、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2、为什么提出这一宗旨,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一点呢?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3、那么他又是怎么针对这一点对学子们进行演说的呢?

(二)研习第二点希望:砥砺德行。

这一宗旨从什么角度提出?这一希望又是针对什么提出的?这一希望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

(三)研习第三点希望:敬爱师友

蔡先生提出两点计划,目的为何?

二、感悟思考

1、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受。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五、课堂小结

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很有意义。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三点,让你的中学,以后的大学过的有意义。

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下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生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学生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设计 预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高一语文 YW-14-01-028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编写人: 审核: 高一备课组编写时间:2015/01/09 班级组名 组号 姓......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1、 1、 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 2、 2、 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 3、 3、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袁华玲,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考题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就任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