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

时间:2019-05-14 04:5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

第一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小组讨论

这次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进行一次关于五四运动以及五四精神的演讲。首先,小组进行了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具体的方向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五四精神进行阐释;其次,确定演讲的形式利用PPT进行对五四运动的介绍和图片展示同时由一位同学进行朗诵;最后,由小组组长分配个人的任务,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稿、改稿、朗诵几部分构成,我的任务是最基本的收集资料。

二.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之前,我认为应当从文字、图片、歌曲、视频几方面收集资料。首先,我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有关于五四运动概况的介绍,经过阅读,使我对五四运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次,我在土豆网上经过搜索找到了一个全面介绍五四运动的视频,从众多的视频中选择它是因为,我认为这个视频中结合到了一些五四运动时期的录影以及照片,再由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从根本上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可是使我们清楚明了的认识到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即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然后我在五四歌曲排行榜中找到了一首歌曲,名为《五四,五四》,我认为演讲可以在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中进行,更可以激发出演讲者和听众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心灵共鸣,达到更高的境界;最后我在演讲稿网站上找到一篇名为《弘扬五四精神》的演讲稿,可以作为写稿时的借鉴。

三.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小组研究性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做到而且做好,而且团队班级让我们一个个个体找到了归属感,像一家人一样。其次,在这次对五四运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在新文化背景下那些学生高度的爱国情怀,我认识到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又是一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五四伟大的爱国精神直接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重提五四爱国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那场以大学生为主的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生命来实践着自己对国家的爱.那么时值今天,虽然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远离了国家和民族苦难的日子,远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背景下,爱国好像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留于一种形式,一个口号了,“爱国热血青年”在今天已经被看作一个贬义词了,但是我们现在应该重新怀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不在乎做的事是小是大,只要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好了。

第二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1、题目

2、班级、姓名(如果是课题组,那么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先大后小,一般不要超过5个)

3、内容摘要

4、关键词

5、开题报告中的前面几部分内容:问题的缘起、选题理由、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6、正文: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研究内容

(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参考文献篇二:《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想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使我们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实实在在地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研究范围主要限于操作的层面,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形成校本特色的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在我校有声有色地开展,使我校师生共同成长。行动研究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近三年研究,我们对“网络环境下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并对操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策略和经验。我们主要尝试和形成了两种操作流程:“学生自我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通过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历史的方式有了改进,历史学科成绩也不断提高。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基本达到,形成的选题策略、交流平台、操作流程、成果展示形式和评价策略等成果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及时而又实际可操作的经验,制作的课件、网页和网站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宝贵资源,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行动研究法 教学流程 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而长期以来我们教师进行的是传授式(或曰填鸭式)教学,我们学生进行的是接受式学习,评价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接受知识的多少。这种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已无法适应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基层教师和学生向往已久的学习和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必然要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网络化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育体制都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而发生较大的转变。网络技术是双向交流模式的代表媒体;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庞大的智慧资源;网络为探究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佳的交互手段;网络技术为构筑开放型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他不只是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探讨如何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国内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比较早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也有一大批热心教改的教育工作者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各自工作阵地探讨、实践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一些探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网站也相继出现,如惟存教育网、习客、新e代设计与工艺教学网、回归教育学习网等。上海是我国较早大规模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地区。他们的改革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上海教育督导室尹后庆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不够这个问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他说,现代教学手段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二是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为学生探究和体验提供条件。上海市教委有关领导也认为,到一定阶段,网络资源必然会成为上海开展研究(探究)型课程的主要手段。上海是如此,我们更应研究如何把研究性学习与网络环境结合起来。但是上述院校的研究层次大多比较高,理论性成果多而实际可操作的少,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别人的经验与我校的实际结合起来,能真正指导我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江苏省初中新课程已于2002年秋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也即将在2005年秋到来。21世纪初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对中考和高考分数的追求也愈演愈烈,于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光环的掩护下大行应试教育成为不争的事实,素质教育成了点缀品。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我们想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使我们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实实在在地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当然,我们的研究范围主要限于操作的层面,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形成校本特色的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从而使研究性学习在我校有声有色地开展,使我校师生共同成长。我校历史教研组是我区先进教研组,应走在学校的前列。自从2000年9月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验修订本教材以来,我校历史教师就按照教材的安排有计划的从事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我们先后组织学习对“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演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宗教问题”、“伊拉克战争”、“评价拿破仑”、“认识联合国”、“乡土历史”等问题进行研究,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活动形式单调,信息资料来源有限,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等,而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定会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本课题首先在我们历史教研组开展,结题后再在全校推广。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⑴.网络环境——指互联网(internet)和校园局域网的总称。

⑵.研究性学习——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指南》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理解,即一种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一种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有人对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作如下解释:“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学习方式。”我认为这两种理解只是问题形成方式和研究性学习的规模大小上的区别,从本质是来讲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就从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来开始研究。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即将网络技术运用于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的研究资源主要来自网络,在网络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研究成果可以通过网上发布。在此过程中网络技术是双向交流模式的代表媒体;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庞大的智慧资源;网络为探究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佳的交互手段;网络技术为构筑开放型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

2、理论依据:

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即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⑵.生成性教学理论也认为,从广义知识观来看,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人知识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个体与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化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表达并在与他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达到“客观性”,以此不断丰富人类的认识成果;另一方面,个体也通过从人类知识成果中获取知识,从而纳入个人知识的结构之中。这样,个人知识处于动态生成之中,教育正是在个人与环境、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生成个人知识的过程,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其价值也得以突显。根据这一理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给学生创设和提供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究和交流,为学生知识的生成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都不是完全预先设置的,随着研究活动的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和课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研究性学习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对“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形成具体的操作流程,对确定课题、研究交流、成果展示、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具体的认识,为江苏省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题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与外校,甚至全球性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研究内容:

1、学习和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运用行动研究法,学习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相关的理论资料和经验总结。

2、研究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了解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通过辅导、培训或自学逐步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和素养。

3、研究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定策略。

对高中一年级新生在初中时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所在初中历史学科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参考来确定如何和选择什么时机引入研究性学习课题。

对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历史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定提供参考意见。

4、研究“网络环境下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具体操作流程,学生观点如何交流,研究成果如何呈现,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进行尝试。

五、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起点应该是对问题的界定与分析;行动研究应该包含有对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并在这种评价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总体上,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2、结合其它方法:调查法、问卷法、文献法、试验法。

六、研究过程:(含流程图)㈠课题准备阶段(2003.6-12)

1、课题申报立项成功以后,我们立即成立课题组,尽快召开课题组会议,落实人员分工,进行课题方案的学习和讨论,明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做到每个人心中有数。还借鉴别人经验,制订了课题研究规章制度,要求每一位成员自觉遵守。

2、从书店和网上搜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和分散的理论学习。主要学习关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理论资料、先行学校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以及行动研究法的运用(进行文献研究)。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定期内写一篇学习的体会,并用行动研究法写一个教学案例,以确保学习的实际开展,也为以后的研究和写作做准备。

3、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师生掌握网络技术的现状,了解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和感兴趣程度是我们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为了解师生掌握网络技术的真实情况,我们决定开展调查研究。首先是对教师的情况,我们通过交流了解,发现年轻教师技术水平较高,中年教师网络技术水平较低,只会用用word。

对学生,我们进行书面问卷调查。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历史感不感兴趣,以前是怎样学历史的,喜欢怎样的历史课,对历史研究性学习感不感兴趣;二是对网络技术感不感兴趣,网络技术掌握的程度,认为网络技术对历史教育有用吗,是否有信心学会,等待。

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的统计结果表明:近80%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初中历史学科的不受重视程度让人震惊,有的学校让其他学科的科任老师兼职教历史,甚至根本不开设历史课,而会考也是“形式主义”,走走过场!也有相当多同学对历史教师照本宣科的上课方式不感兴趣。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资料丰富,对学习历史和其它学科很有用,但存在担忧,或怕经常上网会影响到考试成绩;62%的学生网络技术不过关,但81%的人对掌握它有信心。

反思:学生的现状是由旧的教育教学理念造成的,是由于社会、学校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带来相当的困难,但也提供了契机,只要我们让学生尝到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的甜头,其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于是我们决定先开展网络技术培训。

4、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

2003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校大多教师配上了电脑,我们利用江苏省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的契机,让教师进行自学,不懂的向信息技术教师请教。对学生的培训,我们跟信息技术课教师协商,进行集体备课,调整教学进度,对相关网络技术提前进行培训,让学生掌握internet explorer网页的浏览、搜索和资料的下载、上传、e-male的收发、frontpage、powerpoint等等技术。培训首先在高二选修历史的学生中进行,因为他们在一定的基础,高二也要信息技术会考,为我们在高二学生中进行先期试验创造条件。然后在高一学生中进行培训,为下一学期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做准备。

培训时学生很热情,电脑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培训一阶段下来进行考试,检查网络技术掌握的情况,76.5%的学生成绩合格,12%的学生成绩优秀,但23.5%的学生不合格。通过与不合格学生的谈话、询问了解,考试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对网络技术不重视、不感兴趣,怕影响到主科的学习成绩,个别学生认为网络技术难于掌握,这一类主要是女生;男生中也有一些不合格,经了解主要是在培训时没有好好学,而是偷偷打游戏、聊天,或是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网站,看一些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

反思:前一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及自身学习成绩等因素长期的影响而形成,目前社会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非常浓厚,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的,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耐心的引导;网络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虽不能直接或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这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部分,是现代社会、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长远来看对学习和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后一种情况也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不良倾向,即不能合理和健康的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料浩瀚丰富,但也有很多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堕入其中无法自拔;而学生处在身心的发展期,好奇心重、自制力弱。也跟有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有关,他们以前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和对电脑的熟练度,让学生玩游戏。所以在网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新理念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变化,重视对学生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调整研究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利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方面我们要跟班主任协商,争取得到班主任的配合。

5、对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再论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使之切合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否则,如果把目标定得过大,过于理想化,到头来无法实现,不但影响到课题的结题,也会影响到课题组成员的信心和积极性。㈡实践研究阶段(2004.3-2005.6)第一阶段(2004.3-6):我们主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和如何组织实施学生研究性学习。具体步骤如下:

1、计划: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首先在完成培训的高一学生和高二选修班学生中进行研究试验(这一学期高三正全力备战高考)。如何选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根据生成性教育理论,课题不应该是老师以任务的形式布置或强加给学生的,它不一定能激发学生,尤其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动机,而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生成的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我们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研究,100份抽样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主要有三类:课本中涉及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历史之迷、社会热点问题。第一类中支持率在10人以上的有成吉思汗、毛泽东、拿破仑、希特勒;第二类与我们书本联系不多;第三类支持率高的有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九一一”事件、台湾问题、中东战争等。我们根据学生的意见,最后确定在高一学生中开展“对伊拉克问题的研究”,在高二学生中开展“对如何评价拿破仑的研究”。

2、行动:我们根据计划分五步来实施:第一步,先对这两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作介绍,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了解两课题的相关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第二步,师生交流对伊拉克战争和对拿破仑的不同认识、不同评价,观点一致的可以合作研究,也可以单个研究,确定研究课题(问题或观点),制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计划;第三步,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一步查找搜集资料,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论证自己的观点,老师作适当的指导;第四步,让各种观点的代表发言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指导学生课后整理资料形成书面成果;最后是成果交流会,老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作必要的、合理的评价。

3、观察: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研究性学习很感兴趣,研究过程中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努力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也有学生对研究不知所措,有的反映对所定问题不感兴趣;在研究过程中基本上是学生单个进行,很少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成果水平较低,基本上是资料的归类,成果展示的形式过于单调。当然,也有创造性的成果和展示形式,如高二(8)班学生除了对拿破仑有自己的评价外,他们还自己创作了许多散文和诗词,并整理出版了报纸《秋宿》。第二阶段(2004.9-12):吸取前一阶段的教训,主要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形成基本的网络环境下历史研究性的操作流程。

1、计划:针对前一阶段的反思,我们计划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在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时要进一步改进,扩大学生选择的范围,增强选择的自主性;并重点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流平台的构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的探索。研究试验对象是高

二、高三学生(高一要进行网络技术培训)。我们借鉴他人经验,把研究性学习流程初步设计为四步: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上网学习、研究、交流→整理、展示研究结果,进行试验。

2、实施:根据计划,让高二学生在世界史范围内任选感兴趣和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让高三学生在中国史范围内任选课题。并指导每个课题制订研究计划,开展研究。让学生在我校校园网的历史学科论坛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点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篇三: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聊城文化历史名人研究

题目: 聊城历史名人,聊城,了解聊城历史

摘要: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悠悠数千载,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 杰、志士仁人,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搜寻、整 理和探究聊城历史文化名人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其辉煌的成就,使聊城人民了 解聊城的历史和文化,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于将来建设 家乡,报效祖国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查阅历史典籍,上网搜寻资料,走访老人。前人研究几乎详尽。

研究方法与过程:借鉴已有资料,利用假期时间在聊城附近走访老人。需要的材 料有纸笔,历史典籍。结果: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

“三皇“之一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毖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毖城传言为伏羲城。伏 羲或谓毖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 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 开辟了人类 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 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 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仓颉,上古时期黄帝史官。5000年前,他作为黄帝史官,伴驾南巡。在一

次古远山林里展开的狩猎活动中,他看到猎人们匍匐在地,仔细观察散落的蹄痕 印迹,用以确定野兽的行踪。他由此得到启发,突生灵感,以鸟纹兽迹为蓝图创 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从此,祖先们告别了结绳记事的年代,开始了契木为文的 文明。

从此,世代传承发展,生生不息。钟鼎陶泥,甲骨汗青,铅火枣梨,刀笔毫 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积墨于今。这位补天浴日彪柄千秋的老 人,被后人虔诚地尊称为文字始祖。去世后葬于今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东阿县志》载“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圯。道光五 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仓颉墓原有高大的墓冢,墓前有古碑数幢,祠堂三间,二层。此地尚存仓颉墓碑、仓圣桥等遗迹。军圣孙膑

军圣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阿城镇)人,孙武四世孙,著名军事家。孙膑早年与魏人庞涓共同习艺于战国时隐士鬼谷子。庞涓忌孙膑之才,借故施以 “膑”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其后齐国使者暗中将孙膑载回,威王任孙 膑为军师。孙膑先为田忌设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穷自杀,孙膑因此而名显天下。后隐居,著《孙膑兵法》。但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440简,11000余言。旧时阳谷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及大、小迷魂阵,莘县有马陵之战古迹等多处。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魏杰出文学家,太和三年封东阿王,期间“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纂文制音,传为后世”(《法华玄赞》),世称“鱼山梵呗”或“鱼山呗”。我国最早的佛教梵呗就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曲--梵呗之音创始者。作为最早的中国佛教音乐,“鱼山梵呗”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兴盛世界。旧志将“鱼山闻梵”列东阿古八景。今东阿县鱼山麓有曹植之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榛清代名臣(1495—1575年),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履山人,临清人。“后七子”之一,明朝著名文学家。谢榛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以他为首,倡导为诗摹似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襄精华。”后为李攀龙等排斥。晚年客游诸藩王间。其诗以律、绝见长,内容多为对家乡眷恋之情及政治上的抑郁不平,形式古雅玲珑,功力深厚。其诗论,主张“文随世变”,“有意于古,而终非古”,但仍未脱离拟古主义。著有《四溟集》十卷,《四溟诗话》四卷。傅以渐(1609—1665年),字于磐,号星岩。聊城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为清代开国状元。初任弘文院修撰,后任国史院侍读学士、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四年加封太子太保,次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曾奉旨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载,又奉命屯曹本荣合著《周易通注》,还曾奉旨总编《通鉴全书》、著作仅《四书易经制义》尚存。傅以渐在政治、文化上多有建树,深得顺治帝器重。后因病辞仕归家,曾主持编撰《聊城县志》。康熙四年病故,葬于聊城傅家。

张自忠(1891—1940年),字荩忱,临清唐园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4年投笔从戎。曾率部重创日军,取得喜峰口之役大捷。1938年任27集团军团长。率部在鲁南重创日军,为台儿庄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6月又率部在信阳得胜关一带阻击日军西进,并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5月10日两次重创日军,取得“鄂北第2次大捷”,荣获“宝鼎勋章”,晋升为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1940年5月在日军10万重兵三路进攻下,坚决迎击日军,重创敌人,后因寡不敌众,率部撤至南瓜店附近杏仁山。16日,日军进攻,最后伤亡殆尽,张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这是抗战时期牺牲在疆场的唯一一位集团军总司令。重庆和延安分别举行盛大隆重的葬礼和追悼大会。1982年4月16日,国家民政部追任为“革命烈士”光荣称号。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杰,号超三,聊城市高唐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幼年受民间艺术启蒙。1922年考入徐悲鸿主持的北平艺专,学习西画。1923年,拜师齐白石,学习国画。师古又不泥古,独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风范。为白石老人生平最得意门生和尊友,曾为之题“弟子苦禅画,白石门下只此人也”。1939年,因“抗日爱国罪”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49年,被徐悲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教授,当年并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83年6月11日病逝。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字孟真,聊城人,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第七世孙,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被誉为“通才”。一生著述丰厚,对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有卓越的贡献。无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社会活动家,傅斯年先生在中国现代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今临清)官庄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6~1983 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建树颇多。主要著作有《1957-1959印度民族起义》、《天竺心影》、《牛棚杂记》、散文《月是故乡明》、译品《大唐西域记今译》等。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内涵底蕴非常丰厚,其历史上出现的文化名人谓是灿若星河,不胜枚举,是聊城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亮丽品牌,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中的最有力武器,也是每个聊城人都应熟知的历史文化,是每个聊城人热爱这方热土的体现。

第三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002年1月——2002年9月,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2001年9月——2002年1月,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对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再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近几年来,我校文科高考成绩年年再创新高,在全市多次摘取文科桂冠,使我校文科类学生英才济济,汇聚一堂,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为全校所公认。

2、高考改革的趋势。2000年广东省高考(3+X+1)文理综合试题第十九题(上海市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题)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考题;2001年高考上海卷第37题(老山汉墓走出西域美女题)亦属研究性学习的考题,这两题的出台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它表明研究性学习的考题在高考中开始出现,紧跟高考改革的方向,是高二年级文科班历史教学的任务。

3、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历史课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杨柳、周雪红老师任教,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行较为便利。

4、班主任支持。这几个班的班主任都较为支持,使得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工作

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只能利用历史课及一些班会课时间进行动员。首先,请教科所苏敏老师作专题报告(2002年1月),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研究性学习的最新动态,以及柳州市几所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请周梅莉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同学们明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而且能够锻炼大家的学习、工作能力,是高中阶段不可多得的一次锻炼机会。最后,杨柳、周雪红老师利用本班历史课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程序,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任务。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这一任务只能利用寒假时间进行,所以,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以寒假作业(作业全文另存)的方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将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做好,放假时进行研究,开学后再整理研究成果。

三、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在将寒假作业布置下去后,我们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们组织学生组成课题组,规定1——5人一组,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联络等,并负责将研究课题和本组成员名单交给老师。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体现全体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其次,为了把握研究方向,保证进度和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课题的名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时间进程,小组成员的分工,预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并规定了研究方案交给老师的时间。最后,进行开题论证工作,研究方案交上来后,我们组织了开题评审会,对每个组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评审(开题评审会记录另存)。为此,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内容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意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组所选(拟)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恰当程度、课题组对所选(拟)课题的设想的合理程度、课题组成员陈述课题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等几项,依据这一评分细则对学生的课题进行了评分,好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保留,不合格的课题要重新准备后再通过开题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在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并通过开题论证之后,我们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没有课时,我们要求学生用寒假时间自主进行研究,我们教师着手进行指导工作。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我们首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其次,我们给学生讲解了进行资料收集工作的方法:

1、通过媒体搜集资料。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媒体搜集资料,如互联网、图书馆、音像制品、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都是较好的搜集资料的媒体。

2、实地考察。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由同学们亲自到现场勘察,采集相关素材,并提出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带照相机、摄像机进行摄影摄像,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由于没有课时,只能在假期进行这一工作,所以我们提出必须要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并注意安全问题。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相关部门(如旅游局、旅行社、博物馆等单位)搜集相关资料。其实,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除上面的途径外,还可借助父母的关系,找到调查对象进行座谈;借助社会关系,访问不同层面的调查对象等等。在搜集到相关资料后,一定要注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图像等)的保存,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将资料输入计算机保存。

五、研究成果展示

2002年3月,寒假结束了,同学们带着原始资料回到了校园,我们首先指导他们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数据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软件资料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得出研究成果。同学们有的写出了研究论文,有的写出了调查报告,有的整理出颇有分量的研究笔记,还有的提交了大量的相片、软件等,取得成果共记42项(大量成果另存,成果一览表附后)。我们指导他们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将所得成果输入电脑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 我们选取了一部分优秀成果,在2002年6月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黄明旻、张超、杨秋慧、胡宾等同学展示了他们制作的课件,对此,我们还进行了现场摄影、摄像(相片、录像带另存),这次展示,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校历史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组建三年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钻研,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兄弟学校学习,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个人简介

杨柳,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97年获中学一级教师职称,2002年1月取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她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多次带领学生参加高中历史会考、高考,成绩突出;擅长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任教十余年,有数篇论文获各种奖励,有数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中,其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一文荣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第二届“全国当代历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全国当代历史教学探索(第二辑)》,《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指导的二个体会》一文入选《中华教育文选》一书,《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发表于《中国教育》2003年第一期。

第四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探究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化的实质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课题名称:探究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化实质问题 课题组成员:张潇匀 郑欣 学校班级:阳泉三中 高一(150)班 指导老师:张锴 张润金 王平治

一、研究背景:有人曾这样形容:中美关系如强者之间的对弈,摩擦必不可少,但始终谨小慎微的维持着它们的关系,使之不至于破裂。

而美国在这场对弈之中,却频频“变脸”,只2008年~2010年美国变脸的速度就令人咋舌。想必美国政府必是偷学了中国川剧的“变脸”绝技。

二、研究目的:了解美国对华政策变化背后的实质性问题。

三、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向教师咨询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方法:文献研究法。

过程:

(一)从2010年4月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定期交流每个成员的心得和研究进展情况 

(二)具体步骤

 2010年4月2 日

 研究小组成立及分工 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 2010年4月23日

 组内讨论 筹划开题报告并制作  2010年5月4日  中期汇报 整理课题资料  2010年6月5日  撰写结题论文 结题汇报

五、研究结果:

2008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次贷危机,为了解决次贷危机,美国把希望转向了中国。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2008年表示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美国也是有益的。”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力度。

保尔森说: "中国经济崛起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有利因素。有人担忧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是威胁,需要采取措施应对甚至遏制,我认为他们的担忧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有益的,真正应该担忧的是如果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将会殃及美国以及世界。

为解救全球金融危机,七国集团财长会议、20国集团财长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积极探讨国际联合救市方案。据韩国《朝鲜日报》披露,美国将在G20会议上强烈

要求中国购买债券。并声称只有中国才能拯救美国。

但当次贷危机逐渐淡化后,美国对华政策却又变起脸来。中美关系又遭遇阵阵寒流。

接连而至的美国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令中国人措手不及。仅从2008年5月至9月,美国就对中国环状焊接碳素钢管产品,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非公路用轮胎等产品进行了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政策。

然后是中国强烈反对的奥巴马会见**喇嘛事件。对此美国国务院却声称奥巴马见**并无碍中美关系。

再就是美国对台军售、批评中国操纵人名币和蔑视人权,明摆着就是对中国示威。

还有最近备受关注的汇率问题,奥巴马也明确指出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而美国所称的“中国经济崛起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有利因素。”仿佛还在耳畔回响,中美关系近期的疏密跌宕,让世界惊讶,也发人深思:美国的对华政策究竟有无连贯性,美国人究竟靠不靠谱? 中美的合作愈发广泛,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变得更加务实,表面看来美国对中国更加友好,对华定位也从非敌非友变成利益攸关者,将中美关系定性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然而另一方面,双方的合作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性质,由于无法确信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和旧有思维模式的作祟,两面性的对华政策将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长期选择。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这种忽冷忽热的变脸政策,总是把中美关系维持的可谓是“恰到美国的好处”.因为每当中美关系很僵的时候,美领导人总会拿出那套“中国是美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的言辞,但是没过多久就又开始挑刺了,要么是中国对美贸易不平衡啊,中国人权啊的老几样.但为什么总会有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呢?从表面上我们不难看出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即使维护利益,又为什么这么反复无常呢?这种现象在国际中也是很少见的。但是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这么会和小孩子一样耍脾气呢?为什么总是在刚有一点中美关系进步就有“黑手”去摧残呢?

看来美国是不想让中国在与其发展合作中多占一点光和怕让中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又考虑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又不能和曾经那个刚成立的中国那样对待。但是,超级大国美国在“怕”什么呢?

所以我们就该从美国身处的国际环境和地位“替美国想想”。首先美国无论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所以美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而自从苏联解体后,美虽然独霸天下了,但是随着各国际力量的发展,国际政治趋势开始向多极化发展。而“多极化”却将会撼动超级大国美在国际中的地位,影响力。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加强,且保持高速的发展,而且国际影响力令美不容小觑。所以我们从上面的案例中看到了在政治上干涉台湾,在经济上打压中国。就是“怕”中国向多极化发展道路顺利迈进。这就不难看出为何美国对中国老喜欢“变脸”。看来“变脸”前后真真是美国的真面孔的,恐怕是那笑脸后的面孔吧。

那么美国的一些列措施有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多极梦呢? 第一:正因为美国在经济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美在经济上的主动权要大,所以我们国家的一些出口商品常常受挫,这是通过出口来压制中国。再者美国常年的反侵销也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加之最近更是想通过调控人民币升值去改变中国的贸易顺差,使天平向美倾斜。美国就是通过打压等手段遏制中国的经济来遏制发展,从而遏制中国的多极之路。

第二,光在经济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要政治上打压你。第三,这一手段是美贯用的手段就是用国际舆论来压制你,从而使别国扭曲对中国的看法,从而达到压制中国的发展环境。

可见,美国对华的“特殊态度”和“特殊待遇”不单单是因为想牟取利益,还有中国的特殊性穿插在里边。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脸”的实质原因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多级梦威胁到了美国的一级梦。

两国各自做着自己的梦,所以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了。但就现在的局势来看,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所以美国的失望也是早晚的事。

六、参考资料:

1、书籍资料

(1)马忠法著:《美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例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李云龙著:《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新华出版社出版

2、网站

(1)网易新闻:放下身段 美财长呼吁中国:加大对美投资吧(http://)

探究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化的实质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课题名称:探究美国对华政策频频变化实质问题 课题组成员:张潇匀 郑欣 学校班级:阳泉三中 高一(150)班 指导老师:张锴 张润金 王平治

2010年6月

第五篇: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巡礼近代青岛

青岛七中 2011级10班 胡名馨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课题:巡礼近代青岛

探究人:胡名馨

研究方法及步骤:

1.查找资料,上网调查,取得信息。

2.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内容摘要: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近代来,青岛有了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岛,一起探寻一下。

研究方法:

调查法。

研究时间:

2012年8月11日 研究资料:

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青岛近代的文化名人有康有为、梁实秋、老 舍、沈从文、闻一多等。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

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座区域性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引发众多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可谓屈指可数,而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自从德国占领青岛以来,由青岛引发的全国性事件之多、对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之深远,国内罕有可匹。“胶州湾事件”促发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导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由此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有的学者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界线。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1925年发生的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抗战胜利后,青岛成为美军基地,爆发了反对美军驻扎青岛的斗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及

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赋予青岛历史以丰富的内涵,也奠定了青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报告总结:

现在的青岛,是我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已成为世界性区域贸易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03年,设立国家级青岛出口加工区。2004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园区。2006年,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港区。2011年1月,国家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城市、龙头城。这些都离不开青岛人民的支持与努力。

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2012年8月11日

下载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2500字)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课题:改革开放30年科目:历史班级: 研究方式:文字描述及问卷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解改革开放30年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邓小平理论的伟......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知识性、综合性、过去性、思维性等特点。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

    学五四历史 弘五四精神

    “学五四历史,扬五四精神”主题班会活动主题:“学五四历史,扬五四精神”活动时间:2012.5.4活动地点:资产A1101班教室参加人数:33主要组织人:武凯次要组织人:师春雨活动流程:1.班会开......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精心整理)

    中国人姓氏来源探究 ——会宁五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014年3月15日——2014年5月25日,我们高一历史组在高一年级各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历史人物的认识 课题背景: 现今的电影、电视对历史人物再现,认识上与课题教学过程中,人物演绎与史实再现不一样,使我们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上,容易受......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历史)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策 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15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对策。由衷的希望台湾问题能够早些解决,祖国能够早日......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1、就某个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进行研究如:武则天的皇帝之路探究 对李鸿章(或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辛亥革命前后......

    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汪娟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次以历史活动课为出发点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历史活动课的具体操作过程: 1.组织形式:个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