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4:3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

第一篇: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

(2006.8.1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召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工作,在此之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公布实行了《太西煤资源保护办法》、《石嘴山市矿产资源规划》,批转了“2006年无烟煤限量开采产量指标”,实施了一系列强化煤炭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措施,这对于管理好、利用好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代表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坚决拥护自治区关于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决定。借此机会我汇报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市煤炭资源面临的形势

煤炭资源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大,分布范围广,煤质优良,而且埋藏浅,开发条件良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累计探明资源储量24.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9.81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08亿吨,资源量6.73亿吨。另外正义关矿区的远景储量也很可观。主要分布在大武口区、惠农区及平罗县境内。划分为马莲滩、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沙巴台、正义关等6个矿区25个井田。石炭井矿区是西北地区现有储量最大的焦煤基地;石嘴山矿区为动力用煤基地,储量丰富,质量优良;汝箕沟矿区所产优质 1

无烟煤(“太西”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含碳量、高块煤率等特点,以其优良的质量畅销国内外市场。

目前,全市共有煤矿企业46家,其中国有大中型煤矿8家,其他各类小煤矿38家。在小煤矿中,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3家。全市年产原煤1300余万吨,采煤业产值近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左右。全市年消耗煤炭450万吨,利用煤炭加工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煤炭精加工;煤电转化;无烟煤制造合成氨;高炉喷吹;载体活性炭和炭素制品;无烟煤冶炼炭化硅、烧结铁矿粉、热压型铸造焦;利用焦煤生产焦碳;利用煤矸石生产水泥和煤矸石砖等项目发展较快。

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我市煤炭工业在为我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深层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煤矿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粗放,受经济利益驱动超能力生产,回采率偏低。而且非法盗采煤炭资源、越界开采、违反设计开采等违法开采行为依然存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煤炭资源的破坏浪费和损失。

二是,由于部分煤层着火、“三下”(水体下、建筑物下、道路下)压煤比较严重、部分井田地质结构复杂,煤质变差,含硫量大,属国家限制开采的煤炭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煤炭

资源虽保有一定资源储量,但可采储量却为数不多。

三是煤炭资源的加工转化应用领域虽然有所拓展。但深加工总量占开发总量的比例却很小,矿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差。

四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使“三废”(废气、废渣、废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汝箕沟、石炭井矿区位于城市上部,水源和空气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矿产资源开发还引发了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目前在汝箕沟、石炭井、石嘴山等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地质环境亟待保护和治理,而要使矿区的地质环境得到彻底治理所需的资金和工程量将非常巨大。

综上所述,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所面临的形势已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和监督管理的力度。

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一是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去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太西煤资源保护办法》,对我市汝箕沟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实行“统一规划、限量开采、综合利用”的保护性开采。为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我市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的《石嘴山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也已经自治区批准实行。此外,我市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办法》开征“太西煤价格调节

基金”,一年多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保护煤炭资源的政策、法规,采取强有力措施,限制煤炭资源的过量开发,制煤炭生产总量,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规定和自治区的部署,2006年全市煤炭的开采总量控制在1300万吨/年,到2010年控制在1500万吨/年。汝箕沟矿区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目前的年开采量已达600余万吨,每年的损失量也非常惊人,未来国内外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而太西煤的剩余储量却在迅速减少。因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年产量控制在500万吨以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实现煤炭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不懈的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去年下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相继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今年是全面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阶段。我们要借着这个东风,坚决打击无证采矿、越界开采、非法转让、以及滥采乱挖等违法采矿行为。坚决关闭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生产不合格的小煤矿,使我市非法开采、破坏浪费煤炭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行为得到有效遏止;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

三是严格新建矿山的准入条件,实行规模调整。规范矿山企业的资质条件,设立新建矿山企业的准入条件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解决小矿山过多过滥、生产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的问题;采取政策调控的方式,限定整装煤田、零星分散、残采区的单井最低开采规模。停止建设达不到国家环保法规要求的各类富硫(2.5—4。0)煤矿和回采率低于50%的矿井,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到2010年煤矿企业减少30%以上。

五是认真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全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对全市小煤矿企业煤炭资源回采率、资源基本情况、资源储量情况、资源管理情况、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井设计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检查。凡达不到回采率要求造成资源浪费的煤矿坚决停产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闭。

六是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我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要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量,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防治力度。通过征收闭坑保证金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筹措资金的方式,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重点是对矿区地面塌陷、危岩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治理,使我市地质环境逐步好转

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把我市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煤炭资源管理,为促进我市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内政字[2005]209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我区是国家第二大煤炭资源储量和生产省区,煤炭工业是自治区的支柱产业。“十五”以来,我区煤炭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小煤矿数量多、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隐患多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促进自治区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十一五”煤炭产业整合发展目标

(一)到2010年,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以下,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下降到0.1以下,地方煤矿下降到0.8以下;矿井全部实现正规回采,煤炭资源回收率全部符合国家要求,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单井采煤规模达到30万吨/年以上;矿井全部装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主要产煤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全部建立瓦斯远程监控中心,实现瓦斯联网监控。

(二)到2010年,全区建成2个年产1亿吨以上、4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新建井工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120万吨;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左右,建设重组4个5千万吨级、7个1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三)调整煤炭生产结构,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全区煤矿总数控制在600处之内,其中年产45万吨以下小煤矿控制在200处之内,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基本关闭。

(四)到2007年底,年产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退出市场,70%的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正规回采。2010年底,正规回采的矿井,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强化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提高认识,克服对安全形势盲目乐观,特别是资源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地区的安全生产麻痹思想,真正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的意识。严格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日常性的安全监管。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一级政府主管的煤矿,哪一级政府负责煤矿安全。企业是安全责任主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煤矿安全的主要责任者,必须肩负起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

(六)加强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1建立全区统一的煤炭行业管理监管体系,全区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职能统一由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承担。

2盟市和旗县行业管理部门已设立煤炭管理机构的,要予以保留;未设立煤炭管理机构的产煤地区,实行行业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体化体制不变。

3重点产煤旗县年产煤炭30万吨以上的矿区(国家管理的国有重点和露天煤矿除外),须设立煤矿

安全监督管理站。人员职数原则上按高瓦斯地区年产10万吨煤炭、低瓦斯地区年产15万吨煤炭至少按1名工作人员的比例配置,由矿区所在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人民政府具体落实。新增人员可从撤并苏木乡镇现有在编人员中,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择优录用。全区新增人员总数暂控制在100人以内,人员、经费、编制均由矿区所属同级地方政府解决。基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由当地旗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4基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必须对所管矿区内的煤矿实行分片包干、包矿到人、责任到人、奖惩严明的办法。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督整改工作,杜绝只查不纠、整改不落实的问题。基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人员下井检查,享受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的补贴待遇。

(七)加大煤矿安全投入。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提足用好煤炭生产安全费,切实解决我区因安全投入不足造成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问题。年产45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按上限吨煤提取8元,其中列入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的平庄煤业公司、大雁煤业公司吨煤提取15元;低瓦斯矿井按上限吨煤提取5元;露天煤矿按吨煤提取2至3元。小型煤矿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提取10元;低瓦斯矿井吨煤提取6元。提取的安全费必须全部用于安全生产工作。2005至2007年,全区煤矿安全投入要达到35亿元以上。2006年底前,集中力量解决苏木乡镇煤矿使用农用电、单回路供电和治理乌海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火区问题。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及上一级有关部门。

(八)加强高瓦斯矿井的综合治理。瓦斯是我区煤矿安全生产治理的重点。瓦斯治理工作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制定的《全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实施。要完成119个高瓦斯矿井的检查会诊。并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综合整改。低瓦斯矿井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的,按高瓦斯矿井管理。全区所有井工矿全部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乌海市、阿拉善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等高瓦斯地区要建立瓦斯远程监控中心,2006年6月底前实现瓦斯联网集中监控。2007年底前,在全区范围内建成比较完备的国家救援、地方救护、企业防护相结合的救援体系。

(九)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按照核定年生产能力确定煤矿企业交纳风险抵押金的最低标准,3万吨(含)以下100万元;3万吨至9万吨(含)200万元;9万吨至15万吨(含)300万元;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每户企业交纳风险抵押金最高数额为人民币600万元。

按照“管理与监管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对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由盟市、旗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监管职责范围分别负责收取,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管理。自治区内中央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由自治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及财政部确定后负责收取和管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十)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按照“方便煤矿、注重实效、就近培训”的原则,完善全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对煤矿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要对煤矿矿长、煤矿瓦检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对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十一)依法淘汰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在规定时限内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要坚决依法关闭,依法收回和废止各种证照,按“三不留、一毁

闭”标准关闭矿井。依法惩处拒不执行决定、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干扰破坏行政执法的有关人员,依法查处安全生产和结构调整背后的腐败行为,确保依法关闭小煤矿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全面落实责任制,严格监督,严肃追究,奖罚分明。

(十二)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1凡在国家确定的颁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时限内未取得安全许可证的煤矿,责令停产整顿。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要提出整改方案,经发证部门审核后,严格按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期限内完不成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关闭。

2加强煤矿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管理。各类生产矿井要编制企业安全改造规划,建立和完善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瓦斯等级鉴定、煤尘爆炸指数和煤的自燃发火期测试、图纸交换和报废矿井资料存档等规范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3保障煤矿安全监管费用的落实。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费用由自治区财政列支,盟市、旗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费用由地方同级财政列支。

三、改革采煤方法,推进采煤机械化

(十三)推行正规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目前,全区90%的小煤矿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多数矿井资源回采率不足30%,井下采掘作业地点通风差,容易积聚瓦斯并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革采煤方法,要从技术改造入手,通过技术改造,淘汰残柱式等原始落后的非正规采煤方法,推广应用正规采煤方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十四)严格技改设计审批,保证正规采煤方法的实施和资源回采率达标。对实施技术改造的矿井,地质条件具备的要全部采用壁式正规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实现全风压通风。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在履行技术改造审批程序时,要严把设计审批关,保证正规采煤方法的推广和普及。从本意见下发之日起,矿井资源回收率达不到30%的煤矿全部停产整顿,一年内不达标的煤矿一律关闭;矿井资源回收率在30—40%的煤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一倍征收资源补偿费。

(十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采煤机械化。要加大小煤矿的整合力度,推广采煤机械化。通过扩能技术改造,使小煤矿生产规模达到年产30万吨及以上。到2007年,生产规模达到年产30万吨及以上的煤矿要全部实现采煤机械化,生产规模为年产30万吨和年产45万吨的矿井以高档普采工艺为主,生产规模为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矿井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主。到2010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十六)加快煤矿供电建设步伐,保障煤矿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实施。双回路供电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开办煤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全区小煤矿基本不具备双回路供电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电力部门要把矿区电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合理布局与煤矿企业相配套的区域变电所,加快区域变电所的建设步伐,2007年底前完成区域变电所建设工程。重点产煤地区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确保区域变电所建设配套资金到位。区域变电所至煤矿的双回路架线由煤矿企业自己解决。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级政府要围绕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与煤矿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正规采煤方法和推行采煤机械化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要

在充分发挥现有培训网络、就地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置所需专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区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规范煤炭资源管理,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

(十八)严格按规划建设和开发。到2006年底完成全区煤矿资源总体规划,2007年底基本完成重点矿区开发整体规划。矿井建设必须严格执行规划要求,坚持无规划不设置矿业权,违规划不允许开发的原则,力争2015年基本完成我区煤炭资源的详查工作。

(十九)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模式,解决自治区矿产勘查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采用三种勘查模式解决煤炭勘查资金:一是各级政府投资进行风险勘查;二是政府与企业联合勘查;三是需要配置资源的重点项目业主投资勘探。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认真执行资源一级市场国家和省级分级管理体制。矿业权市场转让收入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十)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矿井规模结构调整。

1从2005年起,集中3年时间对现有的900余处年产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扩能技术改造和依法淘汰关闭。到2007年底,全区要完成关闭300余处,整合、改造600余处小煤矿的任务。各盟市要认真研究,按照矿区总体规划,将目标落实到煤矿企业,将责任落实到煤矿业主。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下达的计划任务,在每年年初做出下一小煤矿整合重组、扩能改造计划,报自治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计划加快实施。

2对具备资源整合重组条件的小煤矿,按照批准的《煤矿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就近整合煤炭资源,重组后的小型煤炭企业要达到年产30万吨以上的规模。鼓励重点煤炭企业收购、兼并一批小煤矿,对其进行联合改造,实现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在已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前提下,可将井田范围外相邻的不宜再设置新矿业权的闲置边角煤炭资源和关闭煤矿所剩的煤炭资源划入整合区,支持整合后的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3对于已纳入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的小煤矿,要在限期内完成整合。对于在限期内未按规划要求完成整合以及拒不整合的,依法吊(注)销证照,并予以关闭。

4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的领导,统筹协调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工作。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大对小煤矿资源整合方案实施的监督力度,保证煤矿企业在资源、人员、产权等要素整合到位,严防出现“假整合”现象。自治区每年对中小煤矿的回采率、安全生产条件及重组技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实绩考核内容。

5要进一步加快重点大型煤炭企业改革重组的步伐。2006年底前全部完成现有国有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实现煤电、煤化、煤运一体化,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重点煤矿企业产量要达到全区产量的80%以上。

6坚决查处煤炭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违法和腐败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证照不全非法开采,非法转让、出租小煤矿等违法行为。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对煤炭资源整合的全过程进行监察,对非法倒卖矿权,党政干部参股入股办矿、失职渎职和官商勾结的行为,监察、司法机关要严厉查处。

7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调查组,对全区为重点项目配置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凡获得资源而未进行有效开发,获得矿业权还未按协议建设煤化工、电力等转化项目的,要限期收回资源。

(二十一)加强与俄蒙友好合作,积极开发利用境外煤炭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区特有的区位地缘优势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向北开放”和“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俄蒙投资办矿,开发俄蒙煤炭资源,与俄蒙两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促进双边经贸交流,拓展煤炭资源。

第三篇: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发布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 “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二十八)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中介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统计、技术服务、安全评价、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咨询,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抓紧制订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协调,认真研究解决煤炭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浅谈如何推动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推动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煤炭工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必须实施“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依法关闭非法矿,查处违法矿,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矿,并通过整治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

实施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湖南煤矿多规

模小、灾害重、安全基础差,百万吨死亡率是全国平均值的3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整顿关闭要求,坚决关闭淘汰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高一批,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按照湖南省政府提出“落实国家政策,结合湖南实际;考虑国计民生,立足长治久安,加大整顿力度,加快产业升级”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原则,和“一揽子”解决全省煤矿整顿关闭问题的总体方案,拟将“十一五”后三年关闭的煤矿提前到2007年底全部关闭,使煤矿总数在1120处以内。要重点关闭5类煤矿:不执行煤矿监管监察指令,擅自违法组织生产造成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也要列入重点关闭对象);严重威胁国有和相邻煤矿生产安全、严重超深越界开采或超深越界开采屡禁不止拒不退界的;矿区范围内煤炭资源枯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关闭的。

搞好整合技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要充分发挥国有大矿管理、技术、人才、信誉优势,鼓励国有大矿整合煤矿,并以整合技改促进煤矿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要搞好系统改造。保留下来的矿井,其开拓、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改造。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优化矿井开拓、提升、排水系统;必须配备同等能力的备用风机和电机;开采深度50米以上的矿井必须有人车,以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要抓好瓦斯治理。所有突出矿井必须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要求,实现企业内部或县域联网;必须建立和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坚持“先抽后采”,并逐步变“抽放”为“抽采”;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必须采用能形成负压通风的正规采煤方法;严禁采用巷道式和前进式开采。不达以上要求的坚决关闭。

要抓好支护改革。2006年,湖南煤矿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45%。必须严格加强顶板管理,要改革支护和采煤方法,逐步实现采掘工作面支护材料金属化、锚喷化;淘汰巷道式、高落式等落后的非正规采煤方法和工艺。要掌握矿压和顶板活动规律,严禁空顶作业。

推进管理强矿,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层层落实煤矿安全责任。要强化监管监察,促进煤矿企业抓好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并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煤矿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要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要坚决淘汰非正规开采方法、强制推行壁式开采;积极推广采煤工作面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前淘汰木支护,推广井巷锚喷支护。

要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各类煤要按规定提取的10元安全费用,全部用于瓦斯集中整治和安全投入;吨煤提取10.5元的煤矿维简费、省属煤矿政策性补贴资金的30%用于安全专项投入。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同时到位。

要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严格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建立入井人员管理系统,严禁以包代管和层层转包;要与所有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要认真落实全员安全培训。今后,新申领矿长资格证的煤矿矿长和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及技术负责人,必须达到煤矿安全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的要求,现有持证人员最迟必须在2009年底前达到规定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要求。

第五篇:...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丰阳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和《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国家煤炭技术政策,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矿井及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切实做好资源开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结合丰阳煤矿实际情况,特制定《丰阳煤矿煤炭资源管理办法》。

一、成立煤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

煤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兼任,副组长为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和副矿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科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生产技术科地测副科长兼任,主要成员为生产技术科采掘设计、储量及地测管理人员等。生产技术科、采煤区队指定专人负责煤炭资源回收管理,科、队长是第一责任人。

二、职责范围

(一)煤炭资源管理小组对合理开采矿井煤炭资源和保证全矿井各类回采率指标达到计划要求负直接责任;矿资源领导小组必须把储量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经常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必要的保证,使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有利地进行。

(二)生产技术科对所提供地质资料及资源情况的可靠性负责,因地质测量工作错误,情况不明,数字不准而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生产技术科负责。

(三)设计人员从工程设计入手提高回收率,采煤工作面顺槽沿底布置,采煤工作面选用回收率高的回采及支护方式,矿井、水平、采区、工作面设计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由设计人员负责,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设计人员及审查批准者负责。

(四)工程施工加强回收率管理,在满足运输及支护等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沿二1煤层底板施工采面顺槽,生产技术科对开拓、掘进以及回采的正确性负责,因措施不当,未按设计施工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生产单位及技术部门负责。

(五)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按原设计继续施工将造成不合理损失时,开拓、掘进队技术人员要将变化情况及时报生产技术科,否则造成的不合理损失由该队技术人员负责;在回采过程中,未按设计施工的顶、底煤和浮煤损失以及超设计规定的煤柱损失由采煤队长、区队技术负责人和造成损失的班组长负责。

三、管理办法

(一)生产技术科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勘探程度,及时提交各类正规的地质报告及采掘地质说明书,开展地质预测预报,搞好储量监督管理工作;设计人员要科学合理地布置采区、采面;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确保资源回采率达到公司规定指标。

(二)日常工作由采煤队技术负责人至少每五天对各采煤队进行一次全面验收,(内容包括工作面的推进度、采高、留顶、底煤及丢浮煤情况)并做好记录,生产技术科储量管理人员对实际回采率进行测算、统计、上报,准确填报“三率”报表。对采煤队结算按调度室所报实测产量进行结算,报表一经报出,任何人无权改动。资源管理小组成员每月不低于三次到采煤队检查浮煤及顶、底煤损失情况,并把检查的问题及时通知储量管理人员及生产单位进行处理,储量管理人员要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办公室主任及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

(三)储量管理人员和计算机制图人员进行储量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现场观测、煤厚探查、构造描述、图纸编绘、资料编录、台账登

记、储量计算、报表上报等工作。煤炭资源回收率标准为:综采工作面回收率不低于93%,炮采工作面回收率不低于97%,采区回收率不低于82%,矿井回收率不低于75%,回采率的计算严格按照原煤炭部制定的《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中的有关条款进行。

(四)各类煤柱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留设,不得任意扩大煤柱。对于工作面内落差5米以下的断层两侧,通过实施防治水措施,原则上不留煤柱。进一步推广沿空掘巷和对拉工作面等无煤柱开采技术,减少区段煤柱损失。对于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原则上要求留设3~5米,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扩大煤柱,按规定提前报永登煤业公司审批。

(五)综采工作面支架的选型,必须与煤层厚度相适应;炮采工作面要根据煤层厚度采用长、短不等的单体支柱,禁止丢顶、底煤。采煤工艺的选择实行“宜综则综,宜炮则炮,综炮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边角煤的丢失。各采区不得留有丢弃不采的块段,不得以呆滞煤量的方式变相丢煤。综采工作面及炮采工作面的开切眼和停采线必须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进行施工、回采。生产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跳采,防止增加工作面内部煤柱损失。综采工作面及炮采工作面均应按回采率规定回采,浮煤清扫干净。

(六)工作面形成后即将回采时,由生产技术科储量管理人员提前5天下井用50米长钢尺进行通尺点标定,确保尺点准确公证,尺点标完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尺点,采煤队技术负责人每周三下午下班前将本周回采进尺及通尺汇报生产技术科储量管理人员。

(七)生产技术科每月进行一次资源管理自查,其内容包括:回采率指标完成情况;储量管理图纸及台账;有无不合理煤炭资源损失;储量变动及地损等的审批情况;各类储量报表上报是否准确及时等六

项。根据自查情况将检查结果通报矿资源领导小组。

(八)各生产单位工作面出现顶板破碎时,所采工作面伪顶矸石,既不算采高、更不算产量。如必须采矸石或过断层(岩墙)时,在接近采矸石或断层(岩墙)时,应提前一天以书面形式向生产技术科打报告,生产技术科地测人员到现场实测后,决定是否给予考核。如果同意考核,每出一立方矸石按矿井调度室文件规定进行折算。

(九)因采煤工作面遇到特殊地质变化,或因安全因素,需降低回采率时,须经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并制定专项措施报永锦公司批准后,方可改变回采率,回采率改变后,储量管理人员做好记录,并把原始资料及图纸存档,以备后查。

(十)因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淋水和其它原因需要丢煤,由生产单位提前两天以书面形式报给矿煤炭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由煤炭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报告给总工和生产矿长,总工召集资源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丢煤原因与是否允许丢失等事项。生产技术科储量管理人员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经总工、生产矿长签字后要认真妥善保存,以备上级部门检查,经资源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确实不可采的储量,允许丢失不再进行罚款。

(十一)生产技术科应建立健全储量管理图纸台账,并按《河南省煤炭生产企业储量及回采率管理暂行办法》及《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按时填绘与编报,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工作面回采结束后15天之内由采煤队技术负责人完成本工作面采后总结,签字审批后报生产技术科存档后备查。

(十二)储量管理资料呈报制度

1、每年元月底前上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矿产储量表、储量动态表、储量损失量表、矿井“三量”表资料各三

份,由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审核,经矿领导审批后,上报永登煤业总工程师。

2、每年2月10日前上报上矿产开发统计报表、矿产开发监督管理检查登记表等资料各四份,由生产科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矿领导审批后,上报永登煤业总工程师。

3、每年12月15日前上报下采掘计划、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下采区设计回采率、采区损失量计算图等资料各四份,由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审核,经矿领导审批后,上报永登煤业总工程师。

4、每季度结束后,在下月10日前上报矿井三量基础报表,由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审核,经矿领导审批后,上报永登煤业总工程师。

5、实行月度更新制度,每月5日前储量管理人员将上月工作面回采率报表、三量报表、损失量计算图(1:1000)及时填绘,且做好迎接上级对上月资源回收情况、图纸、台账进行检查的准备。

6、储量管理人员向外提供的一切资料、报表等,均须经生产技术科负责人把关,经有关矿领导批准后才能提交或报出。

(十三)储量报损、注销、转入、转出、采勘对比引起的储量增减等,生产技术科应及时编制申请报告,按规定逐级审批。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填写台账并在原图上标明,将批准文件和原始资料一并妥善保存。往公司等上级部门报送的图纸和报表要按公司等上级部门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不得延误。因迟报造成公司对矿进行处罚,矿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转出、转入、注销、重算按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四)储量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本着对公司和矿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和《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认真搞好工作,实施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督,特别做好超前监督,从源头上制止丢煤现象的发生,确保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上级及公司的要求。

四、奖罚办法

(一)煤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煤炭资源分析会(可与技术例会合并召开),分析丢失煤炭资源的形成原因并追究责任。对责任人处罚应根据丢失储量多少而定,一次性面积损失煤炭资源在5000吨(包括5000吨)以上时需提前5天上报永登煤业公司审批,以办理手续为准,不经批准而丢弃不采的按不合理损失处理,对于不合理损失,每丢失一吨煤罚有关生产单位5元和责任人(队长、技术副队长)1.0元。对个人最高罚款1000元,最低罚款100元。

(二)管理小组不定期组织检查,对随意丢失顶、底煤及浮煤的采煤队,由生产技术科予以通报,并下达《预防丢煤通知书》,限期在指定时间内整改,若未及时整改对生产单位加罚500元,队长加罚200元,并在调度会上予以通报批评;回采率报表达不到罚队长500元。

(三)储量管理人员不按有关规定执行,对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或滥用权力,徇私舞弊行为的,每发现一次罚责任人100元,三次以上者(包括三次)调离储量管理岗位。

(四)回采工作面尺点标完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尺点,一经发现对改尺点的单位将处以1000元罚款,多算的煤加倍扣罚,对改尺点的个人罚款500元,队长、技术队长各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交矿长办公会研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在全矿通报。根据《测量规程》要求允许通尺误差二百分之一,且及时对通尺点的点数与导线点进行复核,如误差超出范围及时更正,最后多退少补。

(五)储量管理人员不定期随时深入井下检查,对不合理煤炭损

失(丢顶、底、浮煤),每发现一次按五次计算丢煤量,每丢失一吨煤对采煤队罚款100元,罚跟班队长、班长、验收员每人50元,罚主管队长每人30元,罚款前先下发丢煤整改通知单,根据整改情况最后确定罚煤吨数及罚款额,被罚单位必须在丢煤整改通知单上签字,并拿出整改意见加盖队公章,月底清账后必须把被罚款人员名单于次月3日前报到生产技术科,因拖延不报加倍处罚。

(六)加强监督检查,矿领导检查每发现一次无正规手续工作面丢顶、底煤及浮煤严重的对资源管理小组成员每人罚款100元,对相关区队责任人罚款200元。矿领导发现一次罚办公室主任及成员每人100元,对相关区队责任人罚款100元。

(七)工作面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多回收的煤量,由煤炭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商议后决定奖励金额。

每月对采掘区队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分别排出名次,对资源管理好的单位由生产技术科提议,调度室认可,生产矿长和总工程师同意,报请矿长批准后,对其进行奖励。对队每月奖励2000元,对在其资源管理中取得明显成绩的个人奖励200-300元。

(八)因以上原因开据的罚款,罚款单经生产技术科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审核后,交企管科生效,被罚人的罚款直接交财务科,到企管科销号。生产技术科、财务科、企管科必须认真执行以上各条款,做到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如发现不按规定执行的单位,矿将追究有关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九)被罚人在接到通知后三天内交清,逾期不交者由矿监察室追究行政责任,并按滞后天数累计计算,每天追加5%的滞纳金。

(十)以上其他相关规定,无按规定完成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每次处罚50-100元。

(十一)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丰阳煤矿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下载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发改运行[2006]819号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煤......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煤矿生产能力是指在一......

    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米村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搞好我矿矿井生产后期煤炭资源回收工作,延长矿井生产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制定《米村煤矿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共......

    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汪岗镇民办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交流我镇民办教育的一些做法,我交流的题目是《规范管理,促进民......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总结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总结 2006年8月,我所在接到有关对盘县大山镇和响水镇所辖13个煤矿进行生产能力核定的通知精神后,积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生产能力核定有关......

    新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发布

    新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发布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近日联合发文,出台新修订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制度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初审上报制度 根据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煤监局联合下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等有关规定,山西省煤炭厅《关于印发煤......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机修厂生产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机修厂生产能力 摘要:在国有大中型煤矿中,为了节约外委维修资金和维修时间,保障机电设备的完好率和开工率,大都配备有一个专门修复设备和加工零部件的小型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