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
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
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第三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
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
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钟楼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钟楼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07年10月-12月,局教育文体科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区18所小学进行了教育信息化装备情况调研,调研组成员对照省标作了具体统计,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交流等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计算机数量:至2007年10月止统计,我区24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21975名,学生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2083台,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生机比)为10.55;我区24所小学教师总数1269名,教师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713台,在校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师机比)为1.78。我区3所中学的生机比、师机比分别为7.14和2.23。部分学校(怀小、五星)因校舍场地原因,无法添置或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生机比不能达标。
2、计算机网络教室:我区27所中小学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5个,各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设置与学校办学规模基本相匹配。
3、教室多媒体设备:我区27所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46个。授课教室数量和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配置比例为10:1,多媒体教室数量和基本要求(5:1)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网络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校校通工程”达标率100%。区教育信息网今年与常州市电教馆、常州市教育信息网合作,正在建设拥有较完善的学科素材、课件和教育教学视频等内容的区域综合性资源库,可为本区各校提供图文、语言、视频和课件等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和上传,为各校的教学提供支撑和共享,将促进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我区各中小学建有校园网站,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每校有6项应用以上,并能发挥应有作用。注重校本教育资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卷库)的建设,质量良好,并已初具规模。各校多年来也积累了一大批教育资源。一般是通过自购或统一采购,内容多样。主要是大量电教教材,如幻灯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材。近年来,每年一次的全区性中小学教学软件大赛,通过课件大赛各校研制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教学软件,弥补了教学软件的不足,在资源建设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5、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全区中小学开课率为100%,开课的学校基本上能按照省里的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
6、师资队伍建设:我区小学现有信息技术课专职教师22人,兼职教师52位,西横街小学、西新桥二小、勤业二小、平岗小学、谭市小学、西仓桥小学、东方小学、荆川小学等8所小学尚无专职教师。近几年,我区通过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和
定期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培训,使得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加快了我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步伐。但由于专职计算机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较少,一些从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变动相对频繁,尚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还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学校信息化工作分管不明确,分管人员工作欠熟悉,部分学校相关工作效能下降明显。
部分学校的分管领导,甚至是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分管领导整个学期都是久闻其声,难见其人,每次都是委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各项研讨活动和工作会议,自己未参加过一次相关的活动或会议;部分学校的分管领导,每次工作联系的回答语基本是: “不熟悉”、“其它工作忙”、“没有听说过”、“不是我的分管工作”、“我已经让某人去做了”、“我才知道”„„等等。各项工作通知阅读率低,各项工作落实率低,部分学校相关工作效能下降明显。如工作及时主动完成率据不完全统计约为30%,经督促完成后的准确完整率为30%左右,经常发生工作多次重复反复,工作效率仍然低下。应付式的工作态度已在不同层面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建议:
1、加大力度,提高各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要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2、学校要确立相关工作责任制,一是学校必须有行政办公室专人负责上级相关文件与工作要求(含文本文件与网上内容)的分解落实,通过“具体工作文本送达与完成落实审核考核机制”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每个学校必须有明确的一位具有较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经验或能投入较高工作热情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分管领导(非主管校长),可以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配合与衔接,在明确分管领导的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分管领导也要主动熟悉工作,主动关注各项要求细节与完成情况,主动参加计算机及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少可以“以勤补拙”,而不应该以“不熟悉”、“其它工作忙”、“没有听说过”、“不是我的分管工作”、“我已经让某人去做了”、“我才知道”„„等理由推托。
(二)、常规工作基本到位,特色彰显不足。
从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统计可见,各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使用电教媒体开展教学的频率较高,有计算机、投影片和录音机等设备,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厚。但部分学校在电教教材管理应用方面还存在问题,还存在教材闲置现象。另外各校多媒体配备严重不足,与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1:4——1:8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在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建设上,如网站管理应用特色,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应用特色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情况较好,如觅小、盛小的整合教学研究,怀小、觅小的数学网,西二的图书馆网页等富有特色,但还有一些学校热情不高,行动大大滞后于建设与应用需求的步伐。
建议:
1、要进一步推进对电教教材的使用,认真做好电教教材资料目录与使用的台帐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发挥教导处的管理作用,让教师能及时借阅电教教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服务。
2、学校要及时维修、更新、添置硬件设备,如移动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让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台、广播等正常发挥作用。
3、学校硬件设备已逐步配备到位,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在我区已经完成区域层面的三轮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已经参加每年一轮的区级应用技术培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技术引领作用,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校本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如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页制作以及图片修饰操作等)需要列入学校工作重点。并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有多媒体参与的制作竞赛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上迈出可喜的步伐。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应用水平较高的学校能进一步关注学科的覆盖面,充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契机,鼓励科学、音乐、美术等小学科多走进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的新思路。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积极性不足,缺乏上进心。
现状:教师性别、队伍水平、工作压力、各种冲击
建议:
1、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全区也将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定期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的制度。现有教师大部分为兼课,这样
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提高,学校的校本培训等。各校除授课教师以外都应具有至少一名经过培训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每一所学校至少要有3-8名经过培训的信息化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同时学校要重视并能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衡量和统计,通过学校工作分工的优化合理调整等方法让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从单一的简单重复工作为工作主体转换到多兵种协同作战,转换到钻研整合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开发应用软件、培训提高其它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有远瞻发展意义的工作内容上,让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2、对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思考
⑴.超越课堂。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把信息技术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自身转变观念,还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不但要把信息技术看作促进学习、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要作为拓宽生存空间、改善生存条件的需要。
⑵.超越教材。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去教一些软件。然而,在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即“授之以渔而不仅授之以鱼”。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适当的拓展教材。
⑶.超越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时代性、变化性、多样性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不是全部知识、技能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自己。这实际上也是教师的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探索要在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上下工夫,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认识极限,从而实现自我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探索可以实现自身不断的超越。勇于探索,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3、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主题词: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 教师培训 竞赛辅导
⑴.首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通过主动的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真学”、“勤学”、“善学”。这样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⑵.专业成长应该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并重
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这样的教师,专业技术很不错但教学能力不强,这种情况的男教师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教学能力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方面比较差,这情况的女教师比较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自己的薄弱项目加以弥补,一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掌握好专业技术和精通教学技艺上同样重要。
⑶.实质性的教师交流活动
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实践知识。学校要让教师之间多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增强教师的力量,给教师以智慧和信心;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统一安排教师培训,系统性地学习,有针对性的研究可以做到学习效率高,学习内容多,大家都有收获。
教育信息化是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统一认识,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钟楼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作为基础产业的大多数中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却显得异常缓慢。如何以信息化为手段改造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企业,促使它们实现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是摆在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道。笔者通过在煤炭行业的亲身体验与其他行业的对比分析,找到了制约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若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问题。从历史积累看,处于基础产业的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晚,“三年扭亏脱困”政策的出台,煤炭企业是无私奉献,这时大多数煤炭企业已是囊中羞涩。而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煤炭市场在经历了1999年前后几年的持续疲软状态之后,煤市一直处于低弥走势。当时,煤炭企业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简单的继续生产,“三角债”的持续存在,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量沉淀在了应收账款之中,职工的工资尚且拖欠,别说没钱,就是有了钱,每年安排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对于整个信息化工程建设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不足挂齿。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成了制约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障碍。二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炭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如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等)的投入,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缺乏合理的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收效甚微。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煤炭企业领导人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信息化只不过是大把花钱、装饰门面的东西。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使用人员多,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基础产业,地下作业,是高危行业,通常大多数企业领导人把主要精力用于安全和生产,认为安全上不出事,多出煤企业就有效益,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信息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成功案例参考,二是对信息化涉及的各种技术和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信息化不可能在机制落后、装备陈旧、管理粗放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观念更新,只有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思想和做法,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彻底改头换面,才能构造全新的企业。大多数煤炭企业领导人普遍认为,只要买了计算机、建了网络,把日常工作简单搬上计算机就是企业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体制与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企业彻底改头换面重新架构的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洗脑”工程。要学习和领悟信息化所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真正提高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对信息化代表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信息化软件开发商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快速实施,达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实现基础数据积累,实现管理前移、事前科学预算,事中自动控制、能动调节,事后客观公正分析评价的目的,才能真正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做好。
三是需求分析问题。由于煤炭企业缺少资金,做任何事情在钱的问题上都斤斤计较,应该说总想花小钱办大事,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固然是需要,但对于信息化建设这样的系统工程太吝啬反而不好。一方面,自身往往缺乏系统分析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到目前为止,有些单位甚至大多数单位还不能详细描述用信息化这种先进的工具能干什么,到底通过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只能任由软件供应商的摆布,同时这也给后期的项目验收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承担项目调研、实施的软件公司,由于拿到的钱少,往往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企业内部做详细调研,根本不知道企业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找不到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往往给企业开出的是通用处方,实施的是标准流程,在他们看来,反正中国的煤炭企业大同小异,基本差不多,在给企业提交的解决方案中,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词。往往是项目实施是到中途,遇到企业个性化的关键问题软件无法完成,软件二次研发的代价又较大,企业和软件供应商都不愿做出牺牲,最终导致项目中途流产,或者是双方谈妥,避开这些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放弃应该实现的功能,匆忙完成项目验收,往往是劳民伤财,应用效果很不理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由于手头紧,在搞信息化建设上项目时,根本不可能去请咨询公司和找项目监理。
四是信息化规划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对企业信息化的规划涉及到最基本的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和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硬、软件两方面的规划问题。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最重要的是完成总体数据规划工作。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总体数据规划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与核心,是企业信息化设备购置规划,人才培训规划和应用项目开发规划的基础。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多,尤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对单个企业来讲,规划相对可能比较容易,对企业集团来说就更难。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做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暂且不谈,各个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仍在建各自的应用系统,到目前为止,仍大有单位存在。他们没有系统的思想,根本不考虑信息共享和未来如何进行整合的问题,缺少必要的数据规划。往往是硬件投入完成了,没钱购置适合本企业应用的软件系统,造成高速公路修好了,没车跑,或者跑空车的局面。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搭建了企业自己的局域网,充其量是满足员工上互联网,基本上没有多少业务在上面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成信息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就
要升级换代一次,软件升级换代较硬件慢些,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的平台是在不断迁移,从Netware到Novell到Intranet、Internet,从Dos到Windows,从dBase到SQL Server, 从C到Java,随着功能的不断扩充和完善,各种应用系统越来越庞大,几年前很先进的硬件运行起来都显得异常吃力。硬软件的这种不匹配使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到底是先买车还是先修路、买什么样的车、修什么样的路都面临着选择、面临着规划。
五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普遍缺乏建设信息化所必需的人才。广义上将,人作为企业的一项不可或缺资源,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应被忽视。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对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这也是信息化工作得以在本企业加以成功推广的根本保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大多数单位都上了公文流转系统,假如领导不会应用计算机,不能在计算机上做简单的编辑工作,所有报送给他的文件仍然需要有纸质的材料,供他在上面圈点批改。领导出差,不能在异地实现网上办公,所有的工作仍然要等他回来,工作效率仍然是得不到能提高,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建设时有大量的投入,而且为了系统的正常运转日常也要投入大量的运行成本,结果只能是功半事倍。另一方面,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1999年前后几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导致煤炭企业大量的计算机人才流失,尤其是企业内既懂计算机又精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流失,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煤炭行业工作的又很少,企业自身也未看到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极大挑战,不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储备、培养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面。
六是信息化软件的问题。由于煤炭企业长期资金的匮乏和传统产业对信息化认识的缺位,需求不旺,造成软件研发单位关于煤炭行业的研究经验缺乏,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家软件开发商对煤炭企业(集团)提出一套成熟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管理层次的煤炭企业的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对软件的整体架构影响巨大,往往是软件的通用性多于个性化、专用化,不能满足煤炭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二次开发的投入量又很大。企业如果上了信息化系统往往也只能是削足适履,软件功能的不完善,又使得无形中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针对企业量身定制的软件研发成本高,灵活性差,一旦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发生大的变化,软件就不适应了,就要推倒重来。企业机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往往导致应用软件系统的报废和退出。
七是信息化工程的实施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信息化要通过ERP系统的实施来完成的。ERP系统的实施解决的是ERP软件和企业管理嫁接的问题,实现的是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转移,实质是完成知识转移的过程。由于ERP软件的设计体现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对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的固化,通过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员的实施,避免了自己摸索多走的弯路,不仅达到了快速见效的目的,而且完成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与本企业人员的交接,为企业输入的不仅是一套先进的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输入了日后工作的新思路、教给企业员工的是工作新方法。ERP承载的先进管理理念正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标准的管理和以标准化、程序化的手段对企业的管理。大多数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八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特别是Internet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就给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譬如,网络财务广泛用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由于其无纸化和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而使财务安全性成为应用企业和专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企业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会遇到诸如物流、付款、结算等财务问题,如何安全、高效地实现网络化管理、电子化运作是成功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财务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的内部核心,有别于可以公开推销的信息(如销售信息、采购信息等),一般不宜公开,而将企业财务系统置于Internet上通过Web登录进行账务处理查询等工作,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尽管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界面简单、使用和维护都很方便的特性,但它依附Internet,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便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以及其它内部难以控制等问题,其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差,为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提供了机会。无纸化的信息虽然带来了会计信息沟通和财务分析上的方便,但信息如何安全地传输和保存,不被修改、泄露和毁损,却是个难题。再次,MIS系统分布式的操作使的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同时进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说,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的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使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高度集成,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的侵害,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找到了上述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诸多因素之后,我们不妨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困难,从而做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同搞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企业的领导人对此事要高度认识,信息化不仅是迈向优秀企业的一道艰难的门槛,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不依靠信息化,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就很难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另一方面,要使教育广大职工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信息透明。信息化必然会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利益的正确分配,一定要消除各种抵触情绪,先进的管理手段自身就蕴涵着减人提效,企业今后只有走信息化之路才能生存、发展,每个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的工作环境,也才有自身的立足之地。
二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资金,加大信息化资金的投放,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01年开始,煤炭行业的形势已经开始好转,之后几年煤市走势逐年攀升,逐年赢利的局面在煤炭行业开始呈现。经历了4、5年时间的积累,煤炭企业在资金供应方面已经完全有能力保障信息化的工作的顺利开展。煤炭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加大信息化资金的投放,快速实现煤炭行业信息化,完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努力做好人才储备和培训工作,为煤炭企业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招聘,高薪聘请一些信息化人才到企业来工作,同时送我们企业原有的一些计算机、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优秀人员到外面去培训,从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人员入手。另一方面,做好全体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重点作好岗位信息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和企业高管层人员的培训。企业高管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影响,要为广大员工树榜样、做表率,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克服重重困难,要有决心有信心铲除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搞好。
四是做好需求分析和项目调研工作。搞好信息化工作,需求分析是关键。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企业一把手在该组织中要亲自挂帅,同时抽调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必要时可以聘请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参加,对企业做全方位的刨析,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业务处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功能做出科学的分析。要从企业的战略出发,充分分析企业核心价值链的运作模式,进而找出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从而明晰企业的IT战略,并构筑企业的IT应用蓝图、IT治理模式、信息资源体系及系统实施规划等,以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有效支持[1]。需求分析的最终结果要形成企业详细的需求说明书或IT战略规划项目书。记录未来通过信息化应完成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
五是做好硬、软件的选型工作。信息系统是企业未来的神经中枢系统。做好信息系统的硬、软件选型工作至关重要。计算机硬件(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通讯光缆等)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保障我们顺利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要结合未来软件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配置。在软件选型上,除了软件能够实现需求说明书所要求的内容外,还要看编写软件语言的先进性,支撑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应用软件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作业流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
六是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因此做好规划工作不容忽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调动一切力量首先做好总体数据规划工做,通过建立主题数据库来规范IT应用。在IT战略明晰阶段,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愿景和目标,并对核心价值链的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业务模式和流程入手找到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进而构建支持业务发展策略的IT战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IT能力分析阶段,首先要结合企业的IT支撑点,从核心业务环节入手,分析并形成企业不同层面的IT需求和IT目标。然后,构建合理的IT评估模型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进行差距和约束条件分析,为后面的IT蓝图及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在IT解决方案阶段,需要结合上面两个阶段的成果,设计企业的IT应用蓝图,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点分析并构建企业的IT基础架构,同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在IT行动方案阶段,需要对设计的IT蓝图进行全面的规划,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骤,进行风险及效益分析,同时给出企业的IT治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具体的信息化行动方案,指导企业的下一步行动[2]。在实施时一定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进行”的原则。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为了鼓舞士气,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要首先选择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容易成功或可迅速看到效果的方面去着手开展工作,譬如企业的账务处理、存货管理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譬如各种编码的规则要科学,编码的长度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备未来扩充使用;记录实施过程中每一步骤参与实施工作的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初始化过程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与手工准备数据的一致性等等。项目的实施工期一定不要太长,因为人机并行阶段的工作量较大,要注意恰当选择系统的切换点,摔掉手工。
七是做好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不仅包括日常运行过程中硬、软件的故障排除,而且还包括由于我们管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软件内部的调整等工作。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与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业务流程的细小变化,都必须通过软件的变动来完成。尽管构建信息系统我们采用了高可靠性、高度稳定性、高度安全性的硬、软件系统,并且我们也可能采用了双机热备份系统、容余磁盘阵列、防火墙、VPN“隧道”等先进技术,但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网络黑客的无空不入、各种自然灾害的存在都将威胁到我们的信息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仍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备份工作不可或缺。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神华集团、兖州煤业、大同煤矿集团等大的煤炭企业集团ERP系统的成功上线,给我国煤炭工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树立了成功典范。相信通过煤炭行业广大信息化人员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我国绝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都能走出一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