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调研

时间:2019-05-14 04:3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炭企业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炭企业调研》。

第一篇:煤炭企业调研

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应对调研

小组成员: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二班

郭健300820403

3吕涛300820404

4王浩轩3008204048

一、调研目的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政府及企业的应对措施,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二、调研时间

2009年7月—8月

三、调研地点

山西省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山西省吕梁市离市区高崖湾村鑫田焦化有限公司

四、调研背景

2008年9月初,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是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扭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其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停止营业甚至破产。金融、地产等行业受到沉重打击,进而牵连到实体经济,许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达省份GDP增长大幅回落,失业率显著上升,居民消费信心降低,世界和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作为全国能源核心,山西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工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全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煤炭业正在加紧企业转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工业的发展既面临较大的困难,又蕴含着发展的机遇。金融危机下的山西煤炭业出路在哪里?

为了深入的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走势及应对情况,我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家乡的煤炭企业进行了走访,并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分析。

五、调研内容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总体概况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二)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影响。

表现之一:需求下降。国内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减弱。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火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增速迅速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火电9月、12月的增速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的增速分别为-9%、-25%。

表现之二: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呈逐月下降趋势,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交易价格去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冶金煤价格大幅下跌。

表现之三:社会存煤增加。秦皇岛港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时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

○2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山西省煤炭经济运行的影响。

表现之一:煤炭产销增速放缓。去年1-8月份,全省煤炭产量的增速为22.85%,1-12月增速为4.06%;8月、12月的月度煤炭产量分别为6201万吨、4722万吨,产量增速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1-8月份,全省铁路外运出省煤炭销量的增速为6.93%,1-12月份的增速为-0.51%;8月、12月月度铁路外运煤炭销量分别为3814万吨、2289万吨,销售的增速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

表现之二:全省煤炭日均运量与装车数逐月减少。去年8月、12月份全省煤炭日均装车数分别为18974车、12181车,日均运量分别为132万吨、83万吨。

表现之三:煤炭货款拖欠出现上升苗头。

(三)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家乡煤炭业走向

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自2008年9月中旬开始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焦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坑口价前景难测,外贸企业出口订单骤降,外资项目被迫停工,企业“无奈”裁人……

山西是产煤大省,煤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切。山西生产的煤炭三分之二外运全国及出口,2006年山西年产5.81亿吨煤炭,2007年产煤6.3亿吨。2008年产煤6.8亿吨。高产量,高出口量,再加上乐观的价格,山西总是在煤上做着好文章。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危机的冲击,首先表现在煤价的戏剧性变化:从08年9月开始,煤价最高峰时,秦皇岛港的动力煤价达到每吨八九百元甚至1000元,国家发改委还出手干预,制定了6月19日

最高限价。但9月之后,煤价开始转向。10月10日,山西省煤炭坑口价跌到了“十一”后最低点,大同动力煤和太原动力煤坑口价(不含税)分别较上期下跌10元/吨和20元/吨;柳林主焦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阳泉无烟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晋城无烟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

紧跟煤炭形势的焦炭行业价格跌落更是迅速。山西焦煤集团作为一个以炼焦煤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大集团,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该集团从9月到11月下旬,焦炭价格普遍下降50%~65%,到08年11月25日,企业煤炭库存达到189万吨,9月和10月,新增欠款45亿元,资金周转十分困难;以煤炭、煤化工、铝电为基础的阳煤集团,9月以来,冶金煤每吨价格从1500元下降到750元且产量减少20%。地销化工煤价格下降40%,产量下降10%。地销动力煤市场价格下降30%,而且其铝、电、磁材、胶带生产巨额亏损,现金流已断……而在山西吕梁,仅仅一个月的经济危机冲击,就使三个涉及焦化、化工行业的大型外资项目暂停建设。大型外资项目停工,山西省外汇管理局的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后,这几家企业的外国投资方近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和已签约的外债贷款4.6亿港元无法到位”。与此同时,等值1.08亿美元的港元外债贷款合约流产,投资方明确表示无力出资。

经济危机使山西全省自10月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中部六省之末,煤炭、焦炭、冶金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快速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全省中小企业已有8000多家停产、半停产,约占总数的10%。

(四)金融危机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各地煤炭部门纷纷出台了一些措施来控制煤炭市场价格,从我小组调查的两个企业来看,所实施的应对措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加强对煤炭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监测分析制度和工作机制。每月组织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省直有关部门召开月度协调例会,对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加强协调,全省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基本达成预期目标。框架内外全省合计签订合同总量5.1亿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继续与市场煤价格并轨,化工煤维持现行价格,冶金煤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根据目前所签合同价格情况,以五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集团测算,今年全省煤炭吨煤平均售价为486元,比年初高108元。五大煤炭集团1、2月份吨煤综合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提高近120元。

三是按照“以需定产、以价定销、以销定运、以款发煤”的原则,开展煤炭总量调控工作。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全省没有实现机械化开采的煤矿均集中开展了安全整治工作。春节期间,全省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骨干煤矿全部按法定节日正常放假检修,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炭经销企业按照“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关闭淘汰的用户和经营企业不发货”的原则合理安排煤炭销售。理性看待市场,果断做出决策。降价不能刺激需求,只能减少收益。山西煤炭在市场竞争中只能靠规模取胜,守住调控总量的“底线”。

(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角度来看,山西省煤炭企业的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可以从宏观调控应当处理好的以下几种关系入手分析:

一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因此,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或矛盾的主流和方向,是解决事物或矛盾的基础和前提。

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极其庞杂的有机体。在分析判断经济煤炭企业形势的工作中,如果被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迷惑,分析判断就会失准。当前煤炭企业市场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煤炭价格上涨空间小与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矛盾已经显现,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

二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原理,揭示了客观事物整体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分析判断煤炭企业形势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是全局,微观是局部。宏观和微观也是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宏观是矛盾的主导方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又是我国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煤炭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保证电煤供应,确保各用煤产业的稳定。

三是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反映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真理具有两重性。处于一定历史过程中的人所获得真理性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一切客观真理都是相对真理。然而,任何真理都是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的反映,所以,一切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依据上述原理看待历史经验,任何历史经验也无不如此,都具有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都不折不扣地尽皆适用的经验是极其罕见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正确处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的关系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煤炭企业形势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性质上都与以前不同。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不应当完全仿照之前的发展模式,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煤炭减价并不能够刺激需求,相反,它只会减少收益,山西煤炭应当在保证煤炭企业效益的前提下,稳定市场价格,沉着应对各种问题。

(四)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个绝对发展和相对静止的过程。任何事情都应当用辩证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因此,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着想,从当前入手,分出轻重缓急。当前主要是稳定市场价格,平衡市场供求,控制煤炭销量,确保本年度煤炭任务的圆满完成。从长远看,要加强供给结构优化,继续推行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和转型,使煤炭产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遵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山西煤炭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本思路

(六)对山西煤炭企业发展总结的一些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多,煤炭市场需求减弱的趋势尚未扭转;煤炭是价格弹性极小的产品,降价不能刺激需求,只能减少收益;山西省煤炭的政策性成本和开采成本都在增高,降价空间很小。

在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的形势下,全省煤炭行业要坚持总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保收益增长、结构优化、水平提高上来,防止出现量增、价跌、收益减的被动局面。

一是坚持“以需定产保平衡”。今年全省原煤产量预计为6.5亿吨左右,其中一季度为

1.2亿吨左右,二季度和后半年随着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继续坚持“关小上大、产能置换”和“整合提升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严格控制产能盲目增长;加大煤炭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规生产、建设和经营行为,严防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扰乱市场。二是坚持“以价定销保收益”。坚持量价互动、价格第一的原则,不签无价格合同;坚持分等按发热量市场定价的做法,推进电煤价格理顺并轨;坚持“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关闭淘汰的用户和经营公司不发货”的原则,防止造成死债和形成新的货款拖欠。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监测调控。继续加大行业协调力度,杜绝降价竞销现象。定期分析煤炭及主要用煤行业、主要用户产品产量的产、销、存、价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预判煤炭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争取市场主动。

四是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秩序。加强生产环节监管,促使各类煤矿按核定能力均衡、安全、稳定生产;规范煤矿建设秩序,加强基建矿井监管;加大纠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严格处罚到位,彻底切断非法煤炭进入流通和消费的渠道。

六、结束语

金融危机对山西煤炭企业来说既是一种灾难,也是一种机遇。客观来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了一些良好势头,但总体情况弊大于利。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山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国各行业的相互扶持下,必将会走出低谷,迎来新的黎明。

第二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

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第三篇:河南煤炭企业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河南煤炭企业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关系到煤炭经济发展走向的战略选择,也关系到对“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的选定,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四月二十三到二十七日,受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的委托,在局老干部处和河南煤炭系统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具体组织下,付树林、梁尤平等人以特邀巡视员身份赴河南永城对永城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永城煤电”)和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火集团”)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

调研活动采用了听、看、问、议的方式。分别听取了两个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同志陈雪枫、李聪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永城煤电正龙煤业公司城郊煤矿和洗煤厂、河南龙宇矿业(煤化工)有限公司,神火集团铝电公司;与两个集团公司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对话;利用两个下午的时间对两家公司的做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一些深层次的诸如股份制、产业链、产品结构调整、循环经济、精细化管理、大强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以及煤矿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

一、河南煤炭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类型

河南煤炭(这里主要是指传统的国有和地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基本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品管理模式。煤炭作为产品,由国家统产、统配,包括城镇居民的生活用煤也计划供应。从历史上看,这种管理模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发生过较强的支撑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它的制肘作用,也日益显现。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很难把这种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称之为企业。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煤炭行业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产品管理模式最终遭到冲击,各国有统配和地方国有煤矿纷纷寻找出路,改变以往的旧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河南五大国有统配煤矿首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转变经营机制,搞“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实行产权改制,实施股份制,力图改变过去那种煤炭——开采——枯竭——死,或者煤炭——开采——销售不畅——死的老路子。但在旧的轨道上走惯了,一种“有了婆婆烦婆婆,没了婆婆想婆婆”的思维定势难以改变,在改革的路上,希望国家和政府开出个“灵丹妙药”来,自己缺少了一点新思路,煤炭企业管理模式虽然也有了大的转变,但始终也未能离开煤炭产品生产经营的模式。

这次我们到永城对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这两家煤炭企业的调研考察,结果是耳目一新,为之振奋。过去我们不敢想,不能想,想不到的许多做法,在他们那里都实现了,或者初步实现了,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同城并存,一路之隔的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同属河南煤炭大型企业,一为国有,一为地方国有。两家企业各有自己的改革背景,改革思路,改革办法,互相竞争,又相互借鉴,而许多又殊途同归,成就了各自的事业,出现了同技并茂,一派生机。这两家的管理模式,无疑给我们展示了河南煤炭工业发展模式的新路子。

永煤集团是河南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1989年开工建设,到2003年,累计投资55亿元,其中资本金9.7亿元。1997年首对矿井投产后,连年严重亏损,2000年当年亏损1.2亿元,资本金下降到4.9亿元,负债率高达98%,是全省工业企业第二大亏损大户。这样的一个企业,到2006年,出现了一系列的奇迹。我们不妨列举下面也许枯躁但并不乏味的数字:

煤炭产量由2000年的208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321万吨,年均增长36.08%,年均增加185.5万吨;

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4.8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8亿元,连续6年实现翻番增长,年均增长87.32%;

利润,2000年企业亏损1.2亿元,2001年扭亏,2006年实现利润超过20亿元,年均增长62.31%。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蝉联全国煤炭行业三强; 企业总资产由2000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94亿元,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居第3位,年均增长32.41%;企业净增资产由2000年的不到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3亿元,年均增长52.5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8%;

经济质量上2000—2006年,人均销售收入由5.28万元增加186.54万元,年均增长81.34%;人均创造利润由-1.30万元增加到17.8万元,年均增加3.18万元。两项指标连续3年保持同行业第一的水平;

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2004—2006年连续三年百万吨死亡率、万米成巷死亡率双为零;

截止2006年,企业开拓、准备和回采煤量达到6.43年、3.97年和6.18个月,分别高出国家规定3.4年、3年和2.18个月。控制的煤炭资源总量达到100多亿吨,煤矿、煤化工、有色金属、电力、机械制造等后续项目陆续开工或完工,后备资源和后续能力十分充足;

企业内税额由2000年的307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3.6亿元,年均增长88.1%。

2005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60位,比2004年飙升了208位。2005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居第93位。位列2005河南省工业企业(集团)百强第六。集团公司被中央组织部评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河南省工业突出贡献奖、河南省文明单位等。

这些数字表明了数字前面的困境,困境中的困惑,困惑中的冷静,冷静中的思索,思索后的决策,决策后的拼搏,拼搏之后方可得到的辉煌。永城煤电领导班子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资本运营,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循环经济,做好煤炭主业,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促进企业实现了持续、科学、和谐的发展。他们的做法集中在十个“强力”上,即:

1、强力推进资本运营。坚持把资本运营作为企业实现外延发展的主要手段,引进战略资本,实现快速发展。几年来,他们成功地与上海宝钢、巴西CVRD等实现了合作,组建了目前中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煤炭股份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等。

2、强力推进结构调整。按照突出主业、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把煤炭采选、煤化工、有色金属列为支柱产业,按照上下游产业顺序,强力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煤化工和发电。

3、强力推进资源整合。煤炭资源整合上省内整合洛阳、许昌等地区,省外整合、控制贵州、内蒙古的煤田;同时积极整合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构建以煤炭和有色金属矿业开发为主要主营业务的产业架构,如栾川钼矿、登封铝土、南阳钒矿等。

4、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5、强力推进辅业改制。

6、强力推进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7、强力推进企业管理。积极构建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规范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大力深化以“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核心内容的“三化”管理,对企业内部产品、物资、资金以及人才、技术、知识、信息、时间、空间等可以作为资源的要素都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范畴,强力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激活企业内部每个细胞,加快释放生产力。

8、强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安全设施和装备水平。健全内部科技市场体系,实行技术成果内部收购制和重大攻关课题招标制。

9、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和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

10、强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神火集团是以煤炭为基础产业,煤电铝一体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它拥有12家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分布在河南、上海、深圳及海外。现已形成煤—电—铝、氧化铝—铝锭—铝合金(锭、棒、材)—铝箔、原煤—块煤—沫煤—铸造型焦、煤矸石—粉煤灰—粉煤灰砖等多个产业或产品链。

这家企业集团的发展走过了一段极其不平常的道路。它的前身是1983年4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永城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筹建处。1984由河南和江苏两省签约联合开发,不久江苏拒绝投资,省内亦无资金来源,造成建设资金严重缺乏,职工思想严重不平稳,形成了“爸爸不爱,妈妈不管”的严重局面,困难极为严重,正是在这种逆境中,他们更新观念,明确思路,找准位置,用改革的手段杀出了一条血路,走出了一条“先生产后生活,边基建边生产,不等、不靠、不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艰苦创业之路。

1989年12月,永城矿务局成立,当年煤产量只有27万吨,总资产不足3000万元。经过10年的磨励,他们实现了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人、财、物、产、供、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和从内到外的四次大突破,特别是煤炭主业“神火股份”成功上市,标志着神火集团在煤炭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实现了质的飞跃。终于形成了以永城矿务局为核心、以煤炭为基础产业、煤电铝一体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现在总资产100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73亿元,实现利税14.2.亿元。并且偿还了江苏省1984年投入的9000万元资金和河南省投入的9506万元资金。预计今年可生产煤炭423万吨,电解铝35万吨,发电30.8亿度,铝箔1.5万吨,牛仔布1200万码,棉纱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争取12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跨入中国500强企业行列。

神火集团的做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搞好产权改革,首先是股权改革,他们采取企业自筹和职工集资入股的办法,建设铁路专用线,实现了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参股的第一次股权改革尝试,获得了成功。接着,他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进一步规范了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实现了行政管理方式向产权管理方式的转变。集团公司成为决策中心与投融资平台,对内依法履行出资人权利和义务,对外统一协调;各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利润中心;各矿厂等生产实体以强化安全生产、规范内部管理为重点,是企业成本管理中心。从集团到各子公司均按产权关系依法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搭建起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同时,从1996-1998年,他们着手规范实施煤炭主业股份制改造。1999年8月,“神火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业绩很佳。随后,他们又实现了将部分国有法人股份依次向民营企业转让。2006年1月又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消除了上市公司股权制度差异,经全体股东的利益和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使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工具,推进做强做大做优主业战略目标,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兼并重组,实施了产权多元化改革,兼并重组了原永城铝厂,改制为主要业务技术骨干与国有股东共同参股的神火铝电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又成功实施了集团股权制度改革,神火集团从此成为民营法人股占52%,国有股占48%的有限责任公司。

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产业的不断延伸。神火集团按照整合资源,打牢基础,整合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首先他们把寻求后备煤炭资源、缓解资源接替矛盾,做大煤炭基础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先后在永城境内、河南禹州市、许昌县、新密市等地开发、收购、兴建、整合或合作开发了一些煤矿,使煤炭产能提高到1000万吨以上。同时他们审时度势,兼并永城铝厂,构建煤电铝产业基本构架,在此基础上兴建新铝厂,壮大铝产业经营规模,实施低成本兼并收购,实现电解铝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和全方位、多渠道寻求氧化铝合作伙伴。接着,他们又积极推进电解铝深加工进程,努力打造完整铝产业体系,建成从产品原料到初始产品、从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的铝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电—铝—铝加工一体化经营模式,最终建成煤电铝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三,是调整产品结构。企业要发展,靠单一的产品结构和原始的初级产品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必须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做精做强企业,才能在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神火集团为此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优化产品质量为保证,以生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的营销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神火集团在煤炭产品上已有一级洗精煤、二级洗精煤、挑拣大块,洗中块、洗小块、二级洗小块及中煤、沫煤、沫精煤配煤等20多个品种,同时开发研制并生产了铸造型焦新产品,合理开发利用矸石;在铝产品上也已有了铝合锭、合金铝锭、铝合金棒、电工圆铝杆、大板锭、铝箔等,实现了铝产品的多元化和产品链延伸,形成了完整的铝产品体系;另外,还有棉纱、牛仔布、服装、机加工产品等多个品种。

第四,在其他诸如干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上加大了改革力度,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实施了公务用车改革,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车辆的公款购置费用,抑制了攀比思想,而且降低了大量管理费和消耗费用。在辅业上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一是剥离与主业关联密切的(如:纺织、建筑、机械加工、医院、物业后勤服务等)辅助企业,使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二是对与主业无关联(如:上海双基药业公司、上海绿源实业公司、商丘中药厂、中小学、幼儿园等)的辅助企业,全部实施产权改制后退出。第三,对所有辅业共同组建一个董事会的管理决策运营模式,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提高了管理集中度和工作运转效率。

总之,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近几年来发展快、效益好、职工收入高成为河南煤炭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得益于他们管理模式的创新。他们管理模式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从我们上面粗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经验往往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始于神火,成于永煤,有的始于永煤成于神火,但都只有适合于自身实际,方能成功。

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河南煤炭企业管理模式无论是历史地看,还是现状地看,大体上就是三种模式,即:

一、产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煤炭企业,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必然存在模式。

二、产业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是只把煤炭产品作为煤炭企业的单一产品,或者只把产品的开发集中地放在煤炭产品的开发上,或者还只是囿于“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旧思路,只是被动单纯地解决下岗工作、在岗工作待遇等问题上。没有能站在一个更高地起点上认识煤炭企业。在模式选择上也大都是一种引进式(机械地)、模仿式或者是跟进式,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商业管理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这种开放型思路的根本点就在于企业经营者把整个企业放在市场中来经营,而不是经营企业的产品或产业。这就要求把煤炭企业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思考、来运作。煤炭企业要存在,要发展,就要大、强、优、久。这就需要产权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一切不合理的制度的改革,都要适合本身企业的实际,以煤为主,适应多元化发展,延伸产业链,以煤炭产品为主延伸产品链,壮大自己的经济势力。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走的就是这条路。当然他们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产品管理模式到产业管理模式再到商业管理模式的历史嬗变的痛苦过程。但不论过程是如何的痛苦,但结果则是辉煌的,令人欣慰的。

二、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到永煤和神火集团公司调研学习收获很大,很受教育和启发,这两个企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职工收大幅的提高,关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要转变,思想要解放,意识要创新、改革要彻底、管理要科学,我们感觉到这两个企业在改革和创新等方面与省内其他国有煤炭企业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体会如下:

一、采用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目前省内国有企业改革中没有彻底解决的企业内部一些关键问题,如永煤母、子(分)公司机关机构设置和人员非常精简,一个部门几个牌子,几个职能,一个负责人兼任几个职务。工资收入按业绩考核,真正拉开差距,高的年收入近100万,低的收入为5-6万元,甚至个别最少2-3万元。神火集团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利润联系在一起,使职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中有一大部分是股东(职工)推选出来的。国有企业采用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只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政策落实,职工就不会有意见。

二、把整个企业放在市场中按照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经营企业,如永煤集团利用企业的优质资产和存量资产与国内外知名优秀企业合作,组建新的股分公司,如上海宝钢和巴西CVRD合作,同时相继收购洛阳轴承厂、安阳矿务局、开封空分厂和一些地方煤矿(厂),这些企业有的通过技术改造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继续生产,有的可调整转产开发新项目或与其他单位继续合作,使企业资产和产能迅速扩大,按照这种商业运作模式或经营企业要比传统的靠经营产品来积累发展快的多,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

三、在提高壮大煤炭主业的同时,立足企业自身和所有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相关产业,形成比较完整合理、具有竞争力和抗风险的产业体系,据永煤煤化工项目的介绍,使我们认识到目前煤炭气化核心技术已过关,又有适合不同煤种的各种煤炉型,所以河南煤炭深加工项目首选是煤炭气化项目,这也说明省政府提出要把河南建成全国煤化工基地的正确性。

永煤已进入金属矿业开采(如栾川钼矿和伊川打磨沟矾矿),使用权我们认识到煤炭企业可利用自身技术设备和职工队伍的优势进入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开采,从长远看我们国家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而目前国家一些地方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开采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这正是我们煤炭企业介入的好时机。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与改革和创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如永煤吸收宝钢等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科学管理经验,使局矿(厂、公司)按照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对企业按照“三化”进行管理,在河南煤炭企业率先改革了财务管理,执行财务人员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对二级机构财务人员执行委派制,二级机构只核算成本,改变了传统利润核算体系,推行全面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解决了目前省内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粗放”的问题,率先接近和达到了省内一些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管理模式引发的三点思考

(一)河南煤炭开发要切实注意节约发展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发展一定要是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河南煤炭的开发,就节约发展我们想谈一点看法。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和他的不可再生性是不容置疑的。河南省十一五煤炭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河南省煤炭年生产能力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5亿吨-1.8亿吨/年是一个不容突破的极限。节约煤炭资源不但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充分利用好计划开采出来的1.5吨-1.8亿吨/年的煤炭,如同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走相关专业化循环经济之路,是完全够用的了,也能不断创出较高的销售收入和经验效益,为我们现在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计,都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所以必须认真落实依法关闭非法及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严重,没有安全保障的小煤矿。基本建设要重点做好矿区生产接续工作,稳定煤炭生产规模。提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回采率。

(二)企业的大、强、优、久

企业不能只讲做大,大要有“度”,企业越大,风险越大;大要讲强,没有强的大,是虚大,经不起风浪,大要向强发展;强中更有强中手,真正的强是优强。只有大、强、优的企业,才能永葆活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永久生存、发展。像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那样把产业链、产品链不断延伸就比单纯搞煤、搞电、搞铝、搞化工等等要高出不止一筹。

(三)产业链、产品链的延伸

一定要立足自身,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宜,切不可东施效频,或邯郸学步,学不来别人的东西,也丢掉了自己的长处。永城煤电和神火集团同处一城,一路相隔,自然条件几乎毫无二样,但两家煤炭主业外的产业和产品及其产业链、产品链和它们的延伸差异很大,而结果是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就是最生动的说明。

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赴永城煤电、神火集团调研组:

付树林 梁尤平李玉成 高志强 赵宗晋 何天豪 王勤功 苏学勤 贾俊卿 辛世都 齐宗贤 刘成孝 郁祖胤 桑智卿 刘秉衡

二○○七年十月

(河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第四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

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

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五篇: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

——对义煤集团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的若干思考

[摘要]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结合义煤集团发展实践,系统提出了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市场创新是目标,科技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基础,组织创新是保障的煤炭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坚持实施上述创新,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环境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不激流勇进,自主创新,而是安于现状,维持现状,必将随时面临生存危机;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下面结合xx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的发展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观念创新是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观念,哪有先进的实践?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支配一个社会运转的主要力量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企业有了观念的创新,才能有好的管理思想,有好的发展观念,有好的发展实践。观念创新是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前提,是企业搞好一切创新工作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其中首先要求企业要在经营观念上领先于其它企业。只有具备领先的创新观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近年来,义煤集团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内部管理创新方面,提出了“消缺管理”的新理念;在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的新理念,实践了“安全管理层次论”;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和“与你同行,竞合双赢”的新理念;在市场开拓方面,提出了“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赢得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新市场观;在成本管理方面,确立了“精当的投入等于俭省,合理的节约也是盈

利”的“大成本”的经营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工作出色就是人才”和“素质合格,岗位合适,团队合作”的新人才观;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和“人优产品精,质优企业兴”的新质量观。随着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断创新,义煤集团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战略创新是方向

现在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同行业,也有国外跨国公司的同业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实行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想长久生存,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

对我国资源开采型企业来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许多资源开采型企业由于没有制订出一套长远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资源的枯竭企业也逐渐消亡;而也有一些资源开采型企业由于制订发展战略得当,使企业具备了持续发展和强劲生存的能力。

义煤集团借鉴内外经验,根据内外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制定了义煤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其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托资源优势,以煤为主,实施煤基多元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大多经”和项目带动战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大资本运营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增长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把义煤集团建设成为“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的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企业集团,使义煤的发展步入健康、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积极推进“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

2006年,义煤集团的经营目标是确保翻三番,力争创百亿;2007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要保持100亿元以上的水平,利税达到10亿元;2008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要达到120亿元。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250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矿区电力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产值24亿元;氧化铝产量达到60万吨,再加上生产铝箔等副产品,产值达到24亿元;煤化工产值达到20亿元;建材、建筑业产值达到20亿元;其他非煤产业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总之,要通过努力,到2010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0亿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配套措施,为义煤集团今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市场创新是目标

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市场创新,才能巩固原有的市场,开拓全新的市场。市场创新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对市场的创新,开拓新市场;二是通过对产品的创新,开拓新市场。在市场创新上,煤炭企业虽然只有一种比较单一的产品——煤,但煤经过产品创新,从纵向延伸方面,通过深加工,能生产一系列新产品,如电、煤气、焦炭、炭黑、煤焦油等;从横向

延伸上,使用质优价廉的煤炭资源,可以用于金属冶炼、建材加工等,加强对煤炭的产品加工与创新,就能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煤炭市场而言,义煤集团先后提出并落实了“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的销售方针,坚持做到“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用户是上帝的观念不变,用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变,坚持抓煤质提高服务的决心不变”的“三个不变”销售政策,制定了“火车、汽车一起上,内贸、外贸一起抓,集团公司和矿两个积极性一齐要”的营销策略,对销售实行“五统一”和“收购制”,并开通了三个直达专列。通过全力以赴保市场、保煤价、保货款回收、保专列、保大户,保证了充裕的市场空间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收入,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同时,义煤集团坚持“相关多元”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结合自身企业的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切实把企业发展的基点放在煤炭主业和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强对原煤的洗选加工,提高商品煤的品质和使用效率;努力构建“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四条产业链,打造煤基相关产业,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切实把发展建立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以此开拓和占领新市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是核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和源泉。其劳动效率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其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科学技术,其生产成本的降低也需要科学技术。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在产品质量、品种、成本、效率等各方面取得领先优势,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并得到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按照自主创新的原则,义煤集团狠抓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义煤的发展动力。

1.创新科技运行模式。围绕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战略,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坚持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并转化科技成果,先后与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西安矿院合作,对义煤集团的煤炭开采工艺、防灭火成套技术等进行研究和攻关。近两年以来,共完成技术革新成果200余项,完成技术项目120余项,其中有多项技术革新和创新获省部级奖项。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广泛用于义煤的煤炭生产,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围绕煤炭生产,加快现有矿井的挖潜改造,调整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工程设计,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做到合理集中生产,做好水平、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努力实现高产高效;将关系矿井长远接续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工程纳入重点工程管理,保证矿井的配套建设和生产接续;合理配置矿井机械装备,通过加大对综采设备的投入,更新改造生产设备,改善安全生产的条件,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五年间投资近2.5亿元更换了12套综采支架;投入8000万元新建千秋矿一对立井,彻底解决了矿井“三难”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综采、炮采放顶煤技术,运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回收率,稳定和提高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3.加强科技专项攻关。围绕安全发展,针对矿井开采强度、深度增大,煤层自燃隐患日趋严重的现状,不断探索和完善束管自动监测预报煤层自燃隐患技术、阻化粉煤灰注浆充填防火技术、洛克休泡沫防火技术、远距离粉煤灰浆充填技术、氮气防灭火成套技术等研究。加强对煤炭开采工艺、瓦斯、煤尘治理技术的攻关,创新防治理念和防治思路,总结创新防治措施,补还安全欠帐5亿多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xx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为煤炭同类型矿井的防灭火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抓好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电厂余热的综合利用和煤层气的综合开发。真正使义煤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科技创新的基石上。

五、管理创新是基础

科学管理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义煤集团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来引领、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义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加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能为目的的“消缺管理”新理念,并应用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把管理创新发挥地淋漓尽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实施管理创新,管理就是“消缺”。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的消除缺陷的过程,所以管理就是消缺。结合企业的实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消除,实现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主要有:治理企业内部“四乱”;开展“双增双节”和“人均节约1000元活动”;治理“大企业病”等。

2.实行督查考核,提高企业执行力。实行每月一次的督查考核,对责任目标的进展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把目标完成好坏与单位领导及单位的工资挂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落实。

3.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提出并落实了:“安全生产,我的责任”;安全管理“层次论”,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事故”,即:瓦斯超限是事故,电气失爆是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是事故,安全保护甩掉不用是事故;“进入井下,只有纪律没有自由”等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抓安全模式,重点抓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事故的产生,80%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20%源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走出过去抓安全的误区);坚持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工作跃入全国先进行列;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补还安全欠帐5亿多元。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五年控制在0.5以下。

4.强化资金与成本管理。提出并确立了“大成本”理念,“企业的一切活动产生的是成本,只有生产和销售产生的是效益”。资金集中管理,维简、折旧基金作为投资管理。

5.积极推进接续产业发展。确立“大多经”和骨干带动战略,并提出把义煤的发展纳入地方区域经济的思路。2004年以来开工建设12个大项目,其中6个煤矿,6个非煤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23亿元。目前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2006年用于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

提出并运用好“优势”原则,即:有优无势上规模,有势无优抓质量,有优有势抓市场,无优无势抓转向。

抓好四条产业链的构建,即: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四个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污染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接续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接续管理理论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非煤产业方面确立了“十大产业板块”,主要是构建电力、铝工业、化工、建材、物流、矿建、后勤、医疗、通讯和机械制造板块,着力培育非煤骨干企业群体。

6.加大改革改制和资本运营力度。提出了“存量保稳定,增量搞改革;引进增量,盘活存量”的经营思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了“6个一批”的改革思路:一是分离改革一批;二是关闭破产一批;三是要重组改造一批;四是要放开搞活一批;五是要新建发展一批;六是要做大做强一批,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

积极进行资本运营与招商引资。和美国花旗银行、雷克公司、日本欧力士公司以及台(湾)塑集团、华润公司、伊川铝电、新安铝电、天润集团、商丘中原腾达、兴亚建国、武汉凯迪集团、武汉民生银行、中国银行进行了全面合作;今年先后签署11个战

略合作协议;促成了8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加快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结构多元化进程。成立博通公司,由员工持股,参与企业改制。

通过以上方面的管理创新,义煤集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经营低谷快速步入了跨越发展的轨道。在“2006河南企业100强”中位居第13名;在“2006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490名;在2006年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中位居第26名;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6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中位居第415名。

六、组织创新是保障

组织创新就是企业组织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创新建立在自己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义煤集团审时度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进行组织创新,通过组织机构的整合,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着力塑造强势企业文化,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结合义煤实际,先后提出了:“管理就是消缺”、“经营管理科学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矿区面貌花园化、食堂宿舍餐旅化、社会治安秩序化、文化生活多样化”、“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军队、学校、家庭”、“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成功的企业首先是所学校,优秀的员工永远都是学生”等一系列企业文化新理念,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特别是近两年,义煤集团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经济效益,一切工作的落

脚点是改善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企业宗旨,描绘了“创建卓越企业,构建和谐矿区”的企业共同愿景,制定了“跨越发展抓机遇,五年一百五十亿”的战略目标和“做大做强煤电铝化建,做精做优煤基产业链”的战略方针,发展丰富了义煤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进取,特别能奉献”的“英勇善战,创业无限”的企业精神和“忠诚义煤,开采未来”的核心理念。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推开,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6年10月16日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现场交流推进会在义煤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义煤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晚、行动快、效果好。中煤政研会的马德庆会长称赞义煤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可靠途径。在创新工作中,煤炭企业只有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胆革新,勇于实践,积极采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下载煤炭企业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炭企业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度煤炭企业工作总结

    山西黄土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二0一二年山西黄土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煤炭企业标语大全(★)

    企业目标 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京煤集团营业收入向三、四百亿迈进,十年建成千亿集团,核心竞争力居国内一流水平,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 企业使命 创造财富......

    煤炭企业财务制度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条款 第一条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

    浅谈煤炭企业如何转型

    曾十年,门庭若市,市场如荼,雄心壮志可比天;转眼逝,遍地狼烟,千疮百孔,愁云密布满江水。用这句话作为开篇,来描述煤炭企业从业者现在的心情恰如其分。作为煤炭运销行业的一员,我结合海......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5篇范文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

    煤炭企业全年工作总结

    xxxxxxxx公司xxxx年工作总结 xxxx年以来,XXXXX公司认真贯彻落实xxxx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提出的 “xxxxxxxxxxxxxxxxxx”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下半年提出的“XXXXXXXXXXXXXXXXXX......

    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现状

    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现状社会调查报告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煤炭业十年高速发展期的结束。2012年全年煤炭市场需求不振,价格持续低迷,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整个行业......

    浅谈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合集5篇]

    浅谈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独具个性特色的员工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总和。作为一般企业这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