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感
主要内容:我有一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得了奖。于是,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的。过了几天,叶圣陶爷爷请我去四合院做客。我和叶圣陶爷爷谈得很融洽,眼前的爬山虎也长得很绿。
好句:
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感言:叶圣陶爷爷改的多细心啊!
2、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感言:叶圣陶爷爷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3、在我的眼里,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感言:那片爬山虎长得真茂盛啊!
好词:获奖、修改、莫名其妙、递给、仔细、愣住、映入、眼帘、增添、准确性、删掉、封面、春风拂面、敬爱、评语、树立、居然、绿葱葱、爬山虎、跳跃、闪烁、光点、距离、交谈、融洽、蕴含、摇曳、庆幸、堪称楷模、模模糊糊、非凡。
读后感:作者用了由景入情的方法写本文,写出了这么好听的作文,真了不起。
百色市田林县乐里第一小学四(5)班四年级:兔兔使者
第二篇: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肖阳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散文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通过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大门。
在书中,作者抚今追昔,既有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又饱含对现代艺术的赞美,体现了艺术家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在沉静中体会人生的况味,感受经岁月沉淀过的艺术的真诚、美好与感动··········
而在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邂逅毕加索》。本文开篇就介绍,去巴塞罗那寻找毕加索的足迹,是作者一直以来的心愿。而作者因为人生地不熟,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蒙特卡达大街。那地方,说是大街,但更像个胡同,窄窄的,石砖地板虽被岁月磨得极其光滑但却高低不平。阳光的剥蚀和风雨的侵袭让周边的建筑都呈一片灰暗,有种阴凉幽静的气息。
深处的毕加索博物馆也是这样灰暗的建筑,外表的简朴让人都快认不出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毕加索博物馆。虽然表面十分简朴,里面却五彩缤纷。这是这座博物馆的风格,也是毕加索的风格。作者去的那一天,人非常多,所以他想认真看看每一幅画是不可能的。
展室里放的都是毕加索晚期的作品,这是在干嘛?先声夺人吗?怕别人认不出这是毕加索吗?作者对这几点也弄不清楚。的确,这里陈列的毕加索晚期作品与早期作品大相径庭,有一种浓重的陌生感。让人感觉他的变化犹如飓风过后,面目全非;但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透着稚气的毕加索,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世界的巨人。
毕加索少年的画,画得童趣盎然,无拘无束,洋溢着活泼快乐与跃动生命的韵律。据说毕加索在离开故乡时,为母亲留下一幅画,题为<<我是国王>>。毕加索以一种神气十足的状态辞别母亲,颇有一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劲头。那年,他才十九岁,正是一段洋溢着青春活泼的岁月。
是啊,谁都有十九岁,谁都会拥有那段青春美妙的时光,谁都会有斗志昂扬的时候,但谁又能像毕加索那样,画一幅<<我是国王>>给母亲呢?我们能满不在乎、正眼地去看待那些流言蜚语吗?我们又有谁能像毕加索那样,在人生的低谷也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我是国王>>不是毕加索的狂言,多年后,他的确成了艺术国度中的国王……
第三篇: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今天我又重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作者肖复兴15岁的时候写的,得到了赫赫有名的叶圣陶老先生的修改,并应邀请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真诚朴实,平等待人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近视那么的随和,使人感到那么容易接近。而且写作的态度更是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在我9岁时,就喜欢上了写作。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作文不断地在班上报上刊登了。我的“大名”也渐渐地传开了。每次上作文课之前同学们都会请我给自己的作文提点建议。渐渐地我骄傲起来,有时候还讽刺他们说“真笨。”
通过左键肖复兴的作文,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常常对自己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刊登了几篇作文,有本事就编几本书。不行了吧!不求进取,真没出息!
现在,我无时无刻第一在提醒自己,做一个爱帮助同学的人和具有叶老先生独特品质的人。
四川眉山东坡区东坡小学五年级:王瑞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图片,了解并讨论爬山虎的脚。随之“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同学们,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4.自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写谁的。莫名其妙愣住意外,第一组写肖复兴。认真平和质朴,第二组写叶圣陶。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很认真。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多余词语。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起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待。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放学后把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业
练习:
课文内容我熟悉(按要求作答)
1、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眼帘。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的,像()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着,()着迷离的光点。
⑴ 根据课文填空。
⑵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改成“刚进院里,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以及(),如春风拂面。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 “拂”指(),“春风拂面”指(),形容使人感到()。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叶老先生的感受。
4、落日的()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如同一片(),()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显得()。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 请你用“如同”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