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6课。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4)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第二部分(5-8)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第三部分(9)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展开的,层次清晰,结构明了。本文大部分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但是文中三处关于爬山虎的描写确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就成了语言学习的重点。
★面对这份文本,我估计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多种的语文学习方法。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语文世界,才能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训练学生理解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领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分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 8 个字,会写 14 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推荐、融洽、删掉、春风拂面”等词语,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意的把握,让学生在初读后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后面品读咀嚼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板块
(★过渡语)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板块。这一板块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这一板块我主要采用环节式具体步骤化的表述方式,以事情出现的先后为顺序,逐一谈谈我的教学侧重点。
在第一件事情:修改文章(1—4)部分:
1、让生自由朗读,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讲了什么事情?(要求表述准确,完整)(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2、我抓住“修改”两字,让生默读相关语段说说叶老是怎样修改的?(准、断、删、)
3、“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后,又是什么感受?(一下子愣住了、春风拂面、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4、通过叶老对作文的认真修改,我们能看出叶老是怎样一个人?
认真、平和、温暖(一丝不苟)
在第二件事情:请我做客(5—8)部分: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首先让学生找出两处描写叶老院中的那一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如果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接着联系作者两次看到爬山虎的心情,让生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①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②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然后引导生思考两次描写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里,我就因势利导,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和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诵读。(师生合作,有感情诵读)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说课稿
伊旗第一小学 赵锐 2013.12.10
一、文本解读:
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主要是帮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本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 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刻画了叶圣陶先生认真工作、平易待人的人物形象。但是,课文却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由衷的感激于钦佩之情。文章通过两次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情景交融,让人不禁发出景美人更美的感叹!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这绿绿的爬山虎之中。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读出两处景和两件事的巧妙联系是个难点,怎样将爬山虎的生机美与叶老的人格美有机地融合起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便是教学设计的意图所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迷迷糊糊、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说教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确立了两条主体思路。其一,为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为后文的学习打下情感上的基础,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用于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
其二,品词酌句阅读法:首先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感悟句意,接下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这种方法。
三、设计理念:
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更好的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再次欣赏爬山虎的美。(为了拉进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我给学生展示了多张爬山虎的图片。)复习《爬山虎的脚》中的句子。简单简介作者叶圣陶。(了解写作背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读生字词。同桌共读课文。3.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4.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通过课后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当时,叶圣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一读:兴奋
师: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生齐读)
二读:温暖 师: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生齐读)
三读:感动
师: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生齐读)
四读:敬佩
师: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生齐读)(不仅批改了作文,还写了一则评语呢。)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树立了信心,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更加发奋学习、勤于写作,终于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3.交流交流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学到的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好方法。
四、拓展,简介肖复兴。推荐文章。(《苦瓜》《母亲》)
五、“修改作文”这一部分一定有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请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五、说课后反思:
这节课课堂节奏特别快,因此有的环节处理的过于简单,比如在交流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中,只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起来读了一遍,而我在课件中也是一闪而过,在交流写作文与改作文方面的好方法后,如果再把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部分读一读,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感受领悟的更深。
这节课中我最遗憾的就是最后还剩余将近10分钟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把我发给他们的肖复兴的文章读一篇,这样就把推进阅读落到了实处。
总之,这堂课,虽然吸取了牛老师教案中的精华,但是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令人遗憾的地方。望各位领导多多给予指导!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多媒体出示课题)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邀我到他家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课文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请,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的重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内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说真实的话,做真实的事。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对作者的教育以及作者去做客的感悟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
四、教学方法
通读法
对话式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通读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不但打破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清了文章脉络,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在阅读指导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添加批注,记下心得体会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悬念,启发联想,并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修改作文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做了如下安排:
由于我上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进行了
一、谈话导入;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教学阶段,接下来
是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预想。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疑深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题,那么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2)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写到“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就这样写的。”那么是什么是我“模模糊糊得”的呢?让我们在带着问题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分别体现叶老的文品和人品的?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设疑,学生再接下去的学习中总是带着这个疑问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二部分、自读自悟,各个击破
(1)要求:作品是怎样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么做的?请在“邀请做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分小组讨论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自读修改作文这部分,用笔画出你找到的表现一丝不苟的句子。看多媒体引读课文第四段。(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词—、—用句—、—)
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画···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做客’”部分
(4)自读邀请做客部分:
a.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用笔画出你找的词语,若能谈谈理由更棒了。
b.交流:这次谈话给我的“感受”(多媒体课件)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理解文中的两件事情中作者所要表现的叶老的人品与作品,通过多次的设问,学生自读、自解的方式,达到以读促悟、促情的效果 第三部分、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1)释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叶老的人品和文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重点解析:读题,让我们找出课文中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再来读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来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在“我”心中的形象。(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句子)
这部分设计意图在于把文章的托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揭露出来,紧紧把握作文中写爬山虎与写叶老的联系,体现了阅读教学注重情感体会的目标。第四部分、“作业超市”,巩固知识
在这部分我给学生安排如下三个作业,任选两题做一做:(1)用“堪称楷模”、“春风拂面”造句
(2)写写你成长中的故事,并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3)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部分的作业超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课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作业也有增添学生的阅读量。
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课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重点词语和感情,三极交汇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做客——作家就是这么做的平易近人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葛店二小 陈勇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本文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做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添加批注,记下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四、说教学过程和设计理念: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
一、谈话导入;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教学阶段,接下来是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预想:(一)复习导入,设疑深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那么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我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那么是什么使我“模模糊糊懂得”的呢?让我们再带着问题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分别体现叶老的文品和人品的?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设疑,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总是带着这个疑问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二)自读自悟,各个击破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自读“修改作文”部分,用笔画出你找到的表现一丝不苟的句子。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b、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c、多媒体课件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d、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e、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a、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用笔圈出你找到的词语,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
b、交流:这次谈话给我的“感受”(多媒体课件)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理清文中的两件事情中作者所要表现的叶老的人品与文品,通过多次的设问,学生自读,自解的方式,达到以读促悟,促情的效果)(三)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1)释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老的人品和文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重点解析:读题,让我们找出文中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再来读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来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在“我”心中的形象。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把文章的托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揭露出来,紧紧把握住文中写爬山虎与写叶老的联系,体现了阅读教学注重情感体会的目标。)(四)总结全文,联系生活。
(1)写写你成长中的故事,并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2)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部分作业设计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了文中修改习作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利于学生修改作文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作业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五、说板书设计
文品(修改作文)一丝不苟────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邀请作客)平易近人───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课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重点词语和感情,三级交汇设计了词语式从而辅助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早上)好!
我是······
我抽到的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对这篇课文的教材分析是: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分析完了教材,我又对四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学情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不但打破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清了文章脉络,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在阅读指导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添加批注,记下心得体会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做了如下安排: 由于我上的是《绿绿的爬山虎》的第二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进行了
一、谈话导入;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教学阶段,接下来是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预想:
首先第一部分是:复习导入,设疑深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那么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那么是什么使我“模模糊糊懂得”的呢?让我们再带着问 1 题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分别体现叶老的文品和人品的?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设疑,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总是带着这个疑问去思考问题,交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二部分是:自读自悟,各个击破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自读“修改作文”部分,用笔画出你找到的表现一丝不苟的句子。
a、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b、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c、看多媒体课件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d、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e、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a、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用笔圈出你找到的词语,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
b、交流:这次谈话给我的“感受”(多媒体课件)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理清文中的两件事情中作者所要表现的叶老的人品与文品,通过多次的设问,学生自读,自解的方式,达到以读促悟,促情的效果)
第三部分是: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1)释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老的人品和文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2)重点解析:读题,让我们找出文中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再来读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来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在“我”心中的形象。(多媒体可见出示相关句子)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把文章的托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揭露出来,紧紧把握住文中写爬山虎与写叶老的联系,体现了阅读教学注重情感体会的目标。
最后在“作业超市“中给学生安排如下三个作业,任选两个做一做:(1)用“堪称楷模”、“春风拂面”造句
(2)写写你成长中的故事,并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3)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部分的作业超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课外的习作有利于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作业也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那么我这样设计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呢?我的教学理念是:
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以读促悟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体悟情感,领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在读中感悟,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最后,我再说一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课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重点词语和感情,三级交汇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