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汶川抗震救灾论文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国人撕心裂肺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瞬间把城市变为废墟,让成千上万的同胞失去生命,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令亿万人民揪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难面前,上到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全都心系灾区,心系灾民。
深怀爱民之心的胡主席、温总理,他们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不知
疲倦,身先士卒,深入重灾区,为灾区群众分忧解难,为部队官兵加油打气。他们心连心的话语,手牵手的慰问,那种拳拳赤子之心和领袖的勇气、信心、希望,无不从他们那沉重的内心和忧伤的面容中表现出来。还有深入救灾现场的其他几位国家领导人,他们的爱之心,情之切,无不感动着在场的所有人和全中国人民。
勇猛善战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和速度,他们心急如焚,抢时间,排万难,徒步行军,直扑灾区,在救灾现场,他们近乎疯狂的救人,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奋力抢救生命。“求你让我再去救一个!”,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博大情怀和英雄气概。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个个临危不惧,慌而不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学生的安危。一位可歌可泣的人民好教师,在灾难突袭之时,在生与死的面前,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学生得救了,他自己却走完了还未满50岁的人生。
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他们以无畏的精神与死神抗争,他们夜以继日,在断水断电、信号不通和缺少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创造一切尽可能的条件,凭着一颗颗仁爱之心和娴熟的技艺,从死神手中抢救出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持笔操戈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亚于抗震救灾前线的战士,他们深入一线,深入灾民之中,及时客观准确地将第一线的灾情现状,通过电波、网络、电视、报刊,传到了千家万户和世界各地。他们将一个个惨烈的场景,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传递到祖国各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无声的纽带把亿万人民的心与灾区同胞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同胞献上一颗颗爱心,一份份挚爱真情,他们上到大的企业家,各类明星,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和下岗工人甚至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无不慷慨解囊,踊跃奉献,以前所有的各种不满和牢骚都被抛弃到了一边,现在整个华夏大地万众一心,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捐款有大额的支票,有百元的大钞,还有少年儿童平时舍不得花的角角钱,点点滴滴似滚滚暖流涌向灾区。每分关怀都是莫大的鼓舞,每点援助都弥足珍贵。一元钱、一件衣物、一分关心,都是我们对灾区同胞的一腔深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灾区同胞就能渡过难关。
… …
在大灾面前,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凝聚成一堵打不垮、摧不毁的钢铁长城,守护着祖国的土地,保卫着国人的生命。这一刻,全中国人同此心、共此情,表现出中国人同舟共济、共赴时艰的伟大情怀;这一刻,世界见证了13亿国中人民在静默中凝聚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克服困难的坚定勇气、必定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这一刻,世界看到了中国国力的雄厚与强大、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崛起、中国政府的叱咤风云、力挽狂澜、中国人民的临危不惧、不屈不挠;这一刻,让那些对中国另有企图、别有用心的人闻风丧胆、望而却步。
在各种各样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中国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永远也不会被各种灾难所吓倒、所压垮。百折不挠的毅力、遇险弥坚的勇气、克服千难万验的能力和不断成长的智慧,必定能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我们深信,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强大的人民军队,有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地震的废墟上就一定会矗立起新的美好家园,就一定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中国,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篇:汶川抗震救灾演讲稿[推荐]
汶川!汶川!黛黛青山春犹寒。芳菲易,霞云散。天崩地坼锦绣乱,古道尽失问情曲,几人还。泯水浩浩,空崖声声断!
今天是五月十七号,距离汶川大地震过去已经整整五天了,但是那个痛彻心扉的下午,却依旧历历在目。在今天,在这个时刻,我只是想向大家讲述一个四川姑娘真切的心情,请大家在这一刻将目光关注我的家乡,曾经美丽繁华,现在断垣残壁的天府之国。
我会永远的记得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那样黑色的五分钟足以把我的心撕扯的很疼很疼。那个时候我以及我的同学正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突然之间楼道开始晃动,还没有反映过来怎么回事,就听见有人在喊:快跑,地震!,接着就被人群卷到了操场上。过了大概五分钟,等到一切结束的时候,开始拿出电话,这时却打不通了,也没有在意,以为是手机信号不好!过了大约十分钟,学校广播里面开始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才慌了,赶紧给家里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那时的心突突直跳,感觉自己的腿在一瞬间就软了,为家人的担忧,以及未知的渺茫充满了心扉。还好,我是幸运的,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和家人取得了联系,知道了父母都平安,家乡受灾也不严重,只是担心远在成都求学的弟弟。
等到我知道弟弟一切平安的时候,同时知道了一个让人悲痛的消息,我的表弟工作的地方理县距离震中汶川仅仅30公里,妈妈告诉我说阿姨疯了似的到处打电话,整整48个小时没有联系,阿姨和叔叔两天就瘦了一大圈,见人就让别人帮忙找儿子,那不是一个疯子的行为,那时一颗即将濒临破碎的母亲的心啊!
一切都还好,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最终都平安的活着,可是更多的四川人是不幸的,那些长埋于地下的几万人是不幸的,此刻你是否还在黑暗中期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呢!那些已经告别这个世界的两万多人是不幸的,此刻你们在通往西天的道路上一定又疼又冷又饿吧!有谁能唤回你们的灵魂,让你们再看一眼这个世界的繁华。你们也许刚刚做了爸爸,你们也许刚刚做了妈妈,也许你们懵懂的眼睛还没有读懂人世的精彩,也许你们还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而在这一天,你们却用了这样一种沉重的方式向精彩的世界挥手,从此不见爸爸妈妈,从此不见那么多满目的繁华,你们一定也很悲伤吧,让我们点亮心中的蜡烛,为你们照亮天堂的路,告诉你们安息,告诉你们一路走好!
在以前的许多日子里,总有人对我说:四川人好啊,四川姑娘个个都漂亮!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发自内心的骄傲,为我那山清水秀的故乡。其实我更想告诉你们的是四川的人不仅漂亮,我们的心灵更加的美丽。在过去的100多个小时里,我们在四川人身上看到的还有人性的光辉,还有大爱无疆。在灾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直流传,震中汶川一所幼儿园的挖掘现场,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一直在挖掘现场不愿意离开,直到她儿子的遗体被挖掘出来,这位幼儿园老师紧紧的抱着孩子,眼泪不停的流,嘴里断断续续的说:娃娃啊&&妈妈&&妈妈来不及啊!,原来,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她的儿子正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个教室,她毫不犹豫的抱着两个其他的孩子冲出了教室,等到他转过身的时候,楼轰然倒塌了,自己的孩子被压在了废墟之中。老师轻轻的摸着孩子的脸,不停的说:娃娃啊,你不要怪妈妈,妈妈,妈妈真的来不及啊!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大灾难来临之时,她把无私的母爱给了更多的人,让我们读得懂爱的力量!老师啊,你怀里的孩子都看见了黎明的曙光,可你自己的宝贝呢,却在这一刻悄悄的走进了天堂!老师,请你相信,孩子不会怪你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最伟大,最最无私的妈妈。这就是四川的一名普通人民教师,在大灾难面前我们也从这小小的身躯上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华脊梁!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五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医生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奋战在手术台上&&一点一滴,我们看见了面对死神,我们是如何的挥洒爱的阳光。弟弟告诉我说,他和同学在地震后就一起奔赴了都江堰做一名最普通的志愿者,因为这一个全世界将悲悯的目光关注四川的时候,我们可以奉献的只有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这场大灾难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伤痕,也还有那么多的感天动地,记得有一位主持人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今天也想用这句话给予所有人坚强的力量。他说: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就是爱的海洋,再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是铿锵有力的四个大字,众志成城!是啊,在这场大灾难中四川损失了太多,那么多美好的生命,那么多悠久的历史古迹,还有那么长通畅的道路,还有那么美丽的风光,这所有的一切都走失在地震的恐怖之中。但是,这一次我们也得到了更多,我们看到了天府之国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看到了神州大地爱的目光,我们明白了天灾可怕,爱心可贵的深刻涵义。
亲戚或己悲,他人或己歌,死者长已矣,托体共山阿。是啊,那么多美好的生命在今天已经化成了孤独的灵魂,我们除了用爱心祈愿,祈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把所有美好都实现,还能做些什么呢?可是活下来的人呢,除了伤痛那些离去的灵魂之外,在这场浩劫之后,我们还应该感悟一些什么?恐怕就是唐山大地震中幸存者的那一句:珍惜生命!生命在许多时候真的很脆弱,一片小瓦砾,一湾浅池塘,一出意外,一场疾病都可能让生命变成凋零的花朵。珍惜生命,这是我们最最深刻的情思
大家都知道四川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无数美好的生命,那里有国宝大熊猫的家,那里有九寨沟峨眉山的美好风光,那里也是距离香格里拉最近最近的地方。在地震后,我们的灾民需要安置,我们的家园需要重建,我们的孩子需要长大,我们的一切一切都还要继续。在这一刻,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支持的力量
汶川!汶川!千里天府泪潸然。亲朋望,手足盼。万户千家情何堪,巍巍苍茫遍壮志,百姓安。众志成城,燃情感山川!
第三篇:汶川抗震救灾-体会感想
汶川抗震救灾,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引用 凌子 的 引用 汶川抗震救灾,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震惊、悲痛、感动,充盈着所有华夏子孙的灵魂,这一刻,我们和灾区的同胞同呼吸、共命运。这些天,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这些天,我们感受了很多很多;这些天,我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许多许多:
一、别盲目自信。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真得很渺小很渺小,我们要时时刻刻怀着一颗崇畏的心,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蹂躏自然。
二、别太吝啬。钱财俱是身外之物,往往有些时候,钱仅仅是些派不上用场废纸,多捐些给那些更需要他的人们,你会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
三、别太冷漠。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哪怕是一点帮助、一丝温暖,都会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心灵。也许有一天,需要帮助的是我们。
四、别吝惜爱。拥有爱、懂得爱,务必珍惜已有的爱,该说抓紧说,该做抓紧做,一旦失去爱,我们将追悔莫及。大爱无疆,付出你的爱,你会得到更多爱的回报。
五、别怨天尤人。天灾无情,我们现有的条件还不足以应对,但我们可以靠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团结去迎接挑战,勇敢面对。比起命断灾难的人们,我们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六、珍爱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你的生命、我的生命,都是我们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零。钱没了、物没了,家没了,只要我们生命在,我们有一双手,这一切,我们还会重新拥有。
七、学会坚强。失去了亲人,我们从废墟里爬了出来,面对着满眼的疮痍,我们包扎好伤口,扶起身边的同胞,又冲了上去,我们心不甘啊,灾难能夺去亲人的生命,但夺不去我一颗勇敢、坚强的心!因为坚强,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心!
八、不放弃、不抛弃。有了这种信念,许三多可以成为“兵王”;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可以创造出170小时、196小时、224小时,甚至更多小时生命的奇迹。
九、相信同胞、相信中国人。十三亿同胞、十三亿颗滚烫的中国心。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的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都会汇成爱的海洋。要相信,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好好工作,好好活着,明天一定更美好!
第四篇:汶川抗震救灾精神永存
汶川抗震救灾精神永存
高占奎 1206032017 12级机械系 材料(2)班
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那何为“中国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也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所有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之的,那么这些梦想便可称为“中国梦”。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梦想宣言出自总书记之口,他平时的话语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将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彰显的中华文化与精神永世地传承下去!
地震是自然现象?亦是,亦不是。汶川地震,地动山摇,令人恐惧,令人同情。地动是自然现象,恐惧和同情是人文现象,如此看来,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密不可分,宛然一体。
8.0级特大地震,断裂了祖国的河山,侵吞了同胞的生命,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使我们悲痛不已、泪流不止。但是,在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执政理念:信息公开、众志成城、共克时难、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大爱无边、坚韧顽强的壮举,令国人称赞,令世界鼓掌!
现在,灾难已经过去,伤口逐步愈合,生活也渐渐平息。悲痛之后需要自强,感动之后需要沉思。
„„
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中华民族挺过了这个难关?又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国人称赞、令世界鼓掌?我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优秀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力量早已融入国人的血液里,渗透点国人的基因中,所以,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我的“中国梦”就是将这样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下去,其中包含了感恩、爱国、仁爱、奉献„„
感恩,感恩是指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受恩者心存感激,会通过各种形式回报他人。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使感恩洪流磅礴奔腾,使感恩文化闪耀光芒!宋志永志愿小分队前往灾区救援,他们成为“知恩图报的代名词”,他们身上穿的红马甲成为醒目的“爱心名片”。宋志永从受恩到报恩,成为感恩文化见证的载体,他和他的团队在湖南郴州、四川汶川的舍生报恩,犹如播下了千千万万颗感恩的种子,一簇簇感恩之花,将会繁花似锦,一棵棵感恩之树,将会连片成林!
天津民营企业荣程联合钢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代表公司向四川灾区捐款3000万元后,现场当即表示,再捐款70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震不垮的学校”。张祥青在募捐晚会上说:“我们队灾区人民非常牵挂,荣钢集团人大都来自唐山,亲历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接受过全国人民队唐山灾区的无私援助,32年后为四
川灾区捐款,回馈社会,是应尽的义务,我们必须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格言在张祥青及荣钢人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感恩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以上仅仅是感恩洪流中的几多浪花。他们中有农民、有民企老板、有外企员工、有少数民族同胞,---。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曾经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终身没有忘记感恩,每当别人遇到灾难的时候,他们的感恩之心就会萌发,感恩之情就会膨胀。这就是中华感恩文化的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民,营造了知恩图报的氛围。
爱国,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孝道、懂得感恩的民族。祖国是养育国民的地方,古人把祖国比作母亲,《贤文》曰:“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母亲的儿女,理应热爱自己的母亲,为祖**亲做出奉献。
汶川大地震极大地激活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文化,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演绎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此次地震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爱国热亲空前高涨。“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时人与人的互助。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吗?”这是一位外国网民在CNN网站上的感叹。
20多万志愿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赴灾区,为灾区人民尽一点力量。他们有的是放下手中生意的个体户,有的是有可能丢掉工作岗位的外企员工,有的是年过花甲准备献身灾区的老同志,有的是丢下
农活的农民,还有的是谎报了年龄的未成年孩子,但他们都有一颗共克时难的爱国之心。
5月19日,全国哀悼第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中国公民低垂。13亿人一同低首,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当3分钟默哀结束后,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声“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这种发自肺腑的呐喊,响彻云霄!
“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在一家过度安置房生产企业的车间里,机器不停运转,灯火彻夜长明。有的企业推掉了其他商业合同,有的企业紧急扩大生产规模,有的企业组成突击队完成艰巨任务,一切只有一个目标: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家。
在这种高涨的爱国情怀的激励下,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无论是国内的华夏儿女,还是海外的炎黄子孙,都心系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书写伟大祖国的人性光芒。
地震可以使山河改变面貌、生命受到摧残、财富受到损失,但它压不垮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摧不毁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使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使我们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
现在将视角转到当下,前不久,地震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到中华大地,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庐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无情,但人间有爱。在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的指导下,各项救灾工作有序地展开,无数伤员被救出,无数失去亲人的孤儿被领养,„„,我相
信,雅安的不幸是暂时的,其今后的发展道路会更加宽敞,因为抗震救灾精神永远地在他们心中!
将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下去,让每个人都受到它的熏陶,国家推出的大政方针也不偏离它的轨道,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国依然是东方的雄狮!
第五篇:汶川抗震救灾的新特点
汶川抗震救灾的新特点
吴忠民
2012-8-27 15:07:33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2008年6期第1~6页
【作者简介】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国家就是在不断抗击种种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前行的。而认真总结救灾的经验教训,对于防范未来可能的自然灾害、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形成社会团结合作的局面,应当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5月12日,我们国家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其烈度之高、破坏力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是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活动中,我们国家充分发挥了以往的传统优势,如:高强度的社会动员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解放军为民赴难的无畏行动,等等。除此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渐深入,随着现代理念的逐渐确立,这次抗震救灾活动还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许多值得高度重视的新特点。
一、以人为本精神的彰显
从缔结社会共同体的意义上讲,每个个体人的基本贡献均是不可缺少的,是平等的。社会共同体也正是得益于每个个体人的“前提性贡献”,方使社会共同体具有了特有的人的尊严,于是每个个体人也因之具有了相应的人的种属尊严。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已经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接受和认同。并非偶然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成为这次抗震救灾具体政策和具体行为的基本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布置抗震救灾工作时指出,“抗震救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作为重中之重。要继续尽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温家宝总理在灾区现场指示,“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灾区现场提出“四个尽全力”,即:“尽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尽全力医治受伤群众,尽全力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下一步还要尽全力帮助乡亲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保护每个人的尊严,从国家领导人到民众如今已经形成了高度的一致。在抗灾现场,每当一个生命被救出,就会响起一片欢呼声。每当公布的遇难者数字上升的时候,人们就会痛苦不已。为了纪念遇难同胞,国家设立了为期3天的全国哀悼日,并于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在处理遇难者遗体时,政府提出“尊重遇难者尊严”。这一切说明,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
二、救援活动极为迅速和高效
救援活动的速度和效率,事关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灾区人员和财产的损失。这次抗震救灾活动,就其反应、部署的速度和效率而言,极为迅速和有效。震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就抗震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2小时,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国务院迅速成立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当晚22点15分,根据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国务院决定紧急启动Ⅰ级救灾应急响应。灾后72小时内,温家宝总理辗转9次前往灾区7个地方查看灾情,调度指挥,走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数天之内,共计十多万军人、武警、警察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甚至包括徒步前进方式赶到灾区。地震、民政、卫生、工业、交通运输、电网、国土资源、气象、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协同部署,对灾区进行全面援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大规模的部署并进入极为有效的工作状态,可以说是创造了抗击自然灾害的世界纪录。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及人民高度责任心和高效率工作的双重体现。
三、重视救灾行动的“科学性”
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一改以往习惯使用的“人海战术”,而特别重视救援行动的科学性。这反映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迅速提高。主要表现在:其一,抗震救灾任务的科学定位。在地震灾害发生不久,中央对于抗震救灾的具体任务做出了科学的定位和安排,除反复强调“救人摆在第一位”之外,重点集中在打通运输通道、派出医疗救护队伍、抢运救灾物资三个方面。其二,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首次大规模地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和直接救援行动:卫星及遥感飞机为汶川震区“拍照”;生命探测仪、搜救犬被广泛用于寻找生存者的行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微型卫星地面站提供通讯保障;直升飞机、军用运输机、民航飞机,远距离大规模投放兵力、运送物资;“野战医疗方舱”第一次以“实战”形式走上第一线,等等。其三,积极预防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可能的危害往往也是比较严重的。由于次生灾害发生的延迟性,有时容易使人忽视次生灾害问题。而这次抗震救灾活动特别注重对次生灾害的防范,比如对余震、疫情、水源、核设施、化工厂、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库、水电站、堰塞湖等多方面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防范,将次生灾害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其四,重视善后工作。在对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的同时,政府开始对遇难者亲属提供生活补贴,对灾区的孤、残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并且,政府会同多方面的专家进行必要的社会评估、房屋评估,等等,还对灾后社区重建方案初步进行设计。其五,重视心理干预。灾区特别是重灾区的民众及救援者队伍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目睹了灾难的惨烈状况,其心理往往遭到重创。心理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利的社会行为。现代社会,往往比较重视对灾区民众的心理干预问题。这次的抗震救灾活动就十分重视心理干预问题,大量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工作者进入灾区,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心理治疗活动。
四、公众参与意识空前提升
对于重大灾难的救援来说,公众能否进行有效的参与,事关救援活动能否最终获得成功。这些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在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之下,中国公众的公益意识大幅度提升。在这次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活动中,作为公共意识空前提升的一次具体表现,我们看到的是全国人民对于灾区人民所进行的一种无私帮助,是一幅足以令全世界为之动容的感人画面。从捐助的类型看,主要是捐款捐物和献血两种类型。公众的捐款总额创共和国历史之最,而且捐款数额每天都在不断地刷新;香港同胞的捐款创下香港的纪录;澳门、台湾同胞也慷慨解囊。公众献血活动更是前所未有,“北京血库爆满”、“河北血库爆满”、“西安血库爆满”„„类似报道不断出现。从代际角度看,不仅中年人、老年人表现出高度的公益情结,就是“80后”的年青一代也有出色的表现。从具体的公众参与方式看,有两种新出现的情形值得重视:一是网民群体的作用开始显现。就总体而言,网民群体起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他们不但对鼓舞抗震救灾的士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积极建言献策,比如有网民直接提供了灾区一个十分重要的机降地点,通过网络而被解放军采纳,从而为紧急救援争取到了宝贵时间。二是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始显示出来。大量志愿者奔赴抗灾第一线,直接参与救援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公共意识淡漠的少数富人理所应当地遭到公众的广泛鄙视,陷入空前的公共信任危机。
五、信息空前透明
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往往容易出现信息匮乏现象。一旦公众尤其灾区公众对最为关心的自然灾害实际情况以及灾情进一步演化趋势的信息缺乏正常可信的了解渠道,人们就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对相关的事情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引发种种流言和谣言,甚至会进一步引发程度不同的社会恐慌以及社会骚乱现象。对于这次全国人民空前关注的抗震救灾活动,基于义务、责任和自信心,国家采取了空前的信息透明的做法。大量媒体记者包括境外媒体记者被允许进入灾区进行采访和报道。国家新闻办公室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约请各个相关部门的人员介绍灾情和抗震救灾状况。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国家的主要大众媒体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一个时期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几乎是全方位的直播,创国内新闻界新纪录。国家对于公众捐款的数额以及用途去向及时公布,并让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和监督。信息的高度透明,对于抗震救灾活动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抗震救灾活动的效率,阻止了可能的谣传,增强了公众对于抗震救灾活动的信心和参与意识,普及了各种救灾知识,而且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六、对外开放程度空前提高
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抗击自然灾害是超越国界和社会制度的事情。各个国家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应当是相互开放和相互合作的。正如别的国家遇到自然灾害,中国应当伸出援助之手一样,中国遇到自然灾害,也有必要接受别的国家的救灾援助。国家之间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减少本国人员生命的损失,有助于国家之间救援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本国救援技术和救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国家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增进。能否接受别的国家的救灾援助,实际上也表明了这个国家开放程度如何。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这种开放态度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中国不但接受了别的国家抗灾物资及资金的援助,而且接受了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向中国派来的专业救援队,接受了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法国、古巴等国家向中国派遣的医疗队。这些国家的救援队对于抗震救灾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国家救援队所表现出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值得中国救援专业人员借鉴和学习。^N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