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时间:2019-05-13 02:0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第一篇: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8年5月12日,是国人永难忘怀的一天。当天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顷刻间数万同胞的生命淹没于废墟和泥石之中,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皆难以幸免。山河齐哀,举国同泣,那些生死相夺的瞬间,至今还历历在目。

汶川大地震唤起人们对当年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两次灾难相隔32年,其间,正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所以,这既是一次发生在信息时代的大灾难,也是一场展开于改革开放30年后的大救援。也许,从表面看来,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应急管理方式和灾难救助方式。但仔细想一想,这一切改变,其实都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都根植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可以这么说,正是通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检验,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没有30年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就的综合国力,就没有抗震救灾中强大的技术保障和丰厚的物质支持。大地震发生时,一种被称为生命探测仪的信息检测技术在现场被广泛使用,它用高灵敏的声波探测方法,发现了不少常人难以发现的幸存者,从而抢救了更多的生命。地震造成电力和电信设施尽毁,一支使用遥感摄影技术的航拍部队拍摄的地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体滑坡变形、道路河流堵塞、建筑房屋损毁、堰塞湖分布等情况,甚至可以精确地到房屋、车辆和人,为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地震发生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界捐款捐物的热情不断高涨。截止到目前,中央财政下拨抗震救灾资金、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数百亿元。

正是30年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中国人的腰杆子硬了起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面对这场国难,我们很难想像会是什么局面。

没有30年全面推进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就没有抗震救灾中协调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和现代高效的国家管理能力。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即发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等一道道坚定明确的指令;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迅速果断高效地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救援队水、陆、空并进,3天内,来自数千里外不同方向的、挂着北京、广州、青岛、沈阳等不同牌子的白色救护车,已按划定分工出现在灾区各县、各镇。

“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这是中共中央会议对抗震救灾作出的新部署。把对灾区的全面支援转为定点长期支援,这是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生动体现。彰显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一省帮一重灾县,从江南到塞北,从沿海到大漠,从都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到处洋溢着重建家园的创造精神。没有30年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政治文明前进步伐,就没有抗震救灾中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公民精神的成长壮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和综合频道停止包括各时段广告在内的各栏目的正常播出,改播《关注汶川地震》特别节目,24小时滚动直播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国内外媒体都有记者深入灾区和后方开展实时播报。中央政府更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即公布了本次地震的预计死亡人数,国务院新闻办从震后第二天开始每天下午定时举办新闻发布会。用事实说话,用真诚说话。实际上,允许媒体自由采访和发布有关灾情的信息,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抗震救灾,对于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对于稳定灾区群众的情绪和制止谣言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广大官兵连日奋战在救援一线,10万余名志愿者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的心揪在一起、连在一起。心理疏导机制的投入使用,全国哀悼日的设立,对死者DNA的提取保存记录等,都深刻地凸现了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人性的回归、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民族凝聚力的提高。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看到的中国,是一个开放、自信、民主的大国形象。

同志们,30年奋斗,30年拼搏。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今年迎战冰雪、抗震救灾,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壮大中国,推动我们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前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的,我们无法回避灾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灾难!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希望与中国同在!

中国,加油!

第二篇:爱国作文: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爱国作文: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爱国作文: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2008年四川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展开。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检验,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对人生命的尊重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内涵。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胡锦涛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于5月16日亲临灾区,慰问干部群众,看望一线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迅速果断高效地指挥抗震救灾;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灾区慰问群众、视察灾情,树立了敬民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务实高效的政治优势。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次又一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政治优势。比如,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高度统一的组织能力,科学有序的协调能力。地震爆发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到位、有力指挥,各级抗震救灾组织迅速成立展开工作,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实施,人民军队快速全面介入,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援。举国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一批批食品、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汇集灾区,确保了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房住。近期,党和国家又作出省际对口帮扶的决定,再次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最显著成就。这给我们今天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5月12日地震发生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界捐款捐物的热情不断高涨。中央财政下拨抗震救灾资金、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数百亿元。5月22日,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今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要“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多少给多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能够这样承诺,前提是我们有这个实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面对这场国难,我们很难想像会是什么局面。同时,经济大发展催生了科技大进步,这次抗震救灾运用的卫星电话、卫星遥感技术、声波探测仪、生命探测仪、专业切割机、救助直升机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不断提升的国民素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检验着政府的危机处理机制和应对能力,也考验着国民素质。地震虽然震垮了房屋、桥梁和道路,但同时也凝聚了民众的爱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舍己救人,教师舍命救护学生,广大官兵连日奋战在救援一线,10万余名志愿者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的心揪在一起、连在一起,以各种方式为受灾群众献策出力、祝福祈祷。心理疏导机制的投入使用,全国哀悼日的设立,对死者DNA的提取保存记录,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等,都凸现了人性的回归、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提高。

——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力。面对每一次灾难,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都能一次次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这次灾害尽管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但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全国各地救援队克服灾区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通讯中断等种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与风雨搏斗,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靠手挖肩扛,硬是从一堆堆泥瓦砂石中,从一堆堆废墟中救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每一个被挽救的生命都弥足珍贵!生命的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着千百万人的抗争,闪烁着民族意志的光芒。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中凝聚起来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回放。它根植于13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涵蕴着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预示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途和希望。

这次抗震救灾的实践昭示我们,要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共克时艰,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着力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大改革大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

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民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从农村改革发展看改革开放三十年1[定稿]

从农村改革发展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同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时光荏苒,30年沧海桑田,转眼改革开放已走过30十年的辉煌岁月,3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在这三十年中有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业产量稳步增加,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一、回顾农村改革发展

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首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等为重点,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从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从2002年至今,中共中央对农村改革出台了几个关于“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废除农业税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度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强农富民措施的逐步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老百姓不再为皇粮国税而发愁,不再为孩子的学费而焦心,不再为看不起病而忧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二、XX乡农村改革发展成就

以XX为例,XX乡位于XX西南部,距县城61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有15个行政村,89个农业社,总人口18000余人。耕地面积32544亩,是XX的纯农业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一个蓬勃发展,富裕、和谐、文明的XX正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要想富先修路”,三十年前的XX乡村路,用老人们的话说:走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XX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先后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场镇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村社公路60公里改造完成,实现了通村、通社、入户道路畅通;08年建设完成300口沼气池,修建烟水池大的2口,共400 m³,整治了部分农村农田水利水沟渠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卫生院大楼、中心校新建学生宿舍及配套设施建设,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各村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开展了环境整治、村庄建设等工程,一个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XX拔地而起。

2、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经济发展迅速

三十年来,自信勤劳的XX人在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精神指引下,坚持“稳、放”(在稳定粮食生产,放活经济作物)原则。坚持抓好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根据XX实际,下大力气调整种、养结构,现建设有“五个百万元”蚕业村。08年共栽桑1800亩,产茧136355.1公斤,总产值 219.6万元。建设有烤烟生产种植基地两个,新开辟发展烤烟一个区,实施烤烟百万元村建设。共移栽烤烟1350亩,产烟2500担,产值达150万元。同时做好特色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做到林、桑、草、茶、畜牧相结合,基地村建设和庭院型经济建设相结合,以企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培育壮大XX土鸡、肉兔、娃娃鱼等具有XX本地特色的畜牧产业,打造特色畜牧品牌。多方面引导农民探索养殖新方法新思路,同时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逐步建成蚕业、特色畜牧业等种养殖业相互促进的生态型绿色循环经济,实现乡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7年全镇GDP总量6239万元,增长11%,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3180万元,增长8%。人均纯收入3666元。增长19%。

3、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伴随着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加大,以乡村文明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终端接收点为阵地,全乡范围内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各类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各村、各单位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职工活动室得到充分利用,举办各类新农村建设巡回文艺演出。活动内容健康向上,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节日有庆典、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的生动局面。目前,全乡市级文明单位(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村)4个,有力的推动了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要求,XX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面贯彻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公开落实兑现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好贫困学生家庭读书难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一法四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依照“依法管理,村民自治”的要求开展工作,08年全乡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06%;加强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宣传,农民的参合率达93 %,全乡新农合补偿达13余万元;切实关注弱势群体,按时足额发放各项五保、优抚、低保资金60万元;认真开展了各类法制宣传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维稳创安工作,大力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全乡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一般治安案件和民事纠纷全部查处和调处,查处调处率达到100%,无突发恶性事件发生。共创建平安村14个,平安家庭近2000户。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考

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农村改革,也必须适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1、回顾3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了注入新的活力。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结构调整原则。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农业协会发展,着力解决好困扰农业生产的“产易卖难”和优质不优价等问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2、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保持农村改革发展持续相前的动力。

3、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农民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在期间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广大农民借助于市场的劳动力流动,不仅打破了城乡的藩篱,而且为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继续尊重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进展的决定性因素。

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农村改革新的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四篇: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2008-12-18 14:52:21)标签:情感

分类:祈旭社刊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槐南中学初一(7)班 罗雅婷

指导老师:罗旌辉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就是已故的邓小平爷爷,他早在1978年就想画这个圈的。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爷爷在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从此,在中国大陆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沉睡千年的雄狮开始重振他的威严,咆哮的声音在30年的时间里越传越远。

翻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学生读本,浏览改革篇、开放篇、发展篇、民生篇、和谐篇和展望篇,篇篇都有亮点。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随着眼球的移动,看到了这30年来,中国从城市到农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我们清楚地知道,这30年,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解放生产力的3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年。要说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就拿衣食住行这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说吧!

衣 听妈妈说,小时候,她可想过年呢!不为别的,就为了新年的花衣裳。在那个年代,人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添置衣裳,一年四季只有两三套换洗的衣服,还都打着补丁。即便是新衣服不过是用新买的花布自己做的衣裳罢了。而现在,人们一年四季不知要买多少套衣服,只要喜欢就可在第一时间买到称心如意的;到集市逛服装店,各种牌子的服装,准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改革开放,不仅使人们过上温暖的生活,还提高人们生活的品位。

食 听爸爸讲,他也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了,就可以大块吃肉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只能用肉票买东西。过年前,在副食品站门前,天不亮就排起长蛇似的队伍。最心急的便是孩子们了,他们在家里心急如焚地等着,连做梦也幻想着爸爸买肉回来。而如今,别说是过年了,随时随地都能尝到肉的美味,哪要用肉票去排上半天的队才能买到的呀!市场上闹哄哄的,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谁还会排队买东西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吃肉已是家常便饭了,时不时还会添一道山珍海味,换换口味。改革开放,开放了市场,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衣食无忧,还让人们向小康生活迈进。

住 听奶奶说,他们从前住的是土坯房,房顶盖着芦苇,晴天还行,可雨天就糟了。天空中乌云滚滚,不一会儿雷声大作,雨就到了,愈下愈大,繁密的雨点不住地打在芦苇上,“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最可怕的是“屋漏又遭连夜雨”。他们只能期盼着大雨快点停下。而如今,不管刮风下雨,人们都不用愁了。因为我们现在住的是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改革开放,不仅有房子住,还让人们住得宽敞明亮而又舒适,这可是一种享受啊!

行 听爷爷讲,他们从前走的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很难走的。特别是到了雨天,原本就泥泞不堪的路更是泥泞了。要是人们稍不留神就会摔一跤,平路上摔跤,那才尴尬。如果要去城里,一路颠簸,走走停停,要花半天以上的时间,疲惫不堪不用说,耽误了办事,那可就糟了。而如今,笔直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各个乡镇,去城里办事花一天时间就足够了;乡村的大路小路都硬化了,行走非常方便,骑着摩托车也是畅行无阻的。而出行工具变化就更大了,摩托车已代替了自行车,在不久的将来小轿车也将代替摩托车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眸过去,人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沧桑巨变;展望未来,人们坚信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但是我们仅仅满足现在的生活吗?不,就像生物学家说的那样“如果说人类优越于其他任何一种生物的话,那是因为他们不断地改变未来„„”让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理想装点青春,用奋斗成就未来,用坚强战胜困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从农村改革发展看改革开放三十年1

从农村改革发展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同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时光荏苒,30年沧海桑田,转眼改革开放已走过30十年的辉煌岁月,3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在这三十年中有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业产量稳步增加,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一、回顾农村改革发展

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首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等为重点,农村改革全面推进。

从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

革、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从2002年至今,中共中央对农村改革出台了几个关于“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废除农业税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度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强农富民措施的逐步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老百姓不再为皇粮国税而发愁,不再为孩子的学费而焦心,不再为看不起病而忧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二、XX乡农村改革发展成就

以XX为例,XX乡位于XX西南部,距县城61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有15个行政村,89个农业社,总人口18000余人。耕地面积32544亩,是XX的纯农业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一个蓬勃发展,富裕、和谐、文明的XX正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要想富先修路”,三十年前的XX乡村路,用老人们的话说:走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XX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先后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

村道路建设、场镇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村社公路60公里改造完成,实现了通村、通社、入户道路畅通;08年建设完成300口沼气池,修建烟水池大的2口,共400 m³,整治了部分农村农田水利水沟渠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卫生院大楼、中心校新建学生宿舍及配套设施建设,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各村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开展了环境整治、村庄建设等工程,一个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XX拔地而起。

2、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经济发展迅速

三十年来,自信勤劳的XX人在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的精神指引下,坚持“稳、放”(在稳定粮食生产,放活经济作物)原则。坚持抓好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根据XX实际,下大力气调整种、养结构,现建设有“五个百万元”蚕业村。08年共栽桑1800亩,产茧136355.1公斤,总产值 219.6万元。建设有烤烟生产种植基地两个,新开辟发展烤烟一个区,实施烤烟百万元村建设。共移栽烤烟1350亩,产烟2500担,产值达150万元。同时做好特色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做到林、桑、草、茶、畜牧相结合,基地村建设和庭院型经济建设相结合,以企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培育壮大XX土鸡、肉兔、娃娃鱼等具有XX本地特色的畜牧产业,打造特色畜牧品牌。多方面引导农民探索养殖新方法新思路,同时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逐步建成蚕业、特色畜牧业等种养殖业相互促进的生态型绿色循环经济,实现乡域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7年全镇GDP总量6239万元,增长11%,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3180万元,增长8%。人均纯收入3666元。增长19%。

3、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伴随着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加大,以乡村文明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终端接收点为阵地,全乡范围内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各类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各村、各单位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职工活动室得到充分利用,举办各类新农村建设巡回文艺演出。活动内容健康向上,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节日有庆典、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的生动局面。目前,全乡市级文明单位(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村)4个,有力的推动了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要求,XX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面贯彻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公开落实兑现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好贫困学生家庭读书难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一法四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依照“依法管理,村民自治”的要求开展工作,08年全乡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06%;加

强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宣传,农民的参合率达93 %,全乡新农合补偿达13余万元;切实关注弱势群体,按时足额发放各项五保、优抚、低保资金60万元;认真开展了各类法制宣传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维稳创安工作,大力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全乡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一般治安案件和民事纠纷全部查处和调处,查处调处率达到100%,无突发恶性事件发生。共创建平安村14个,平安家庭近2000户。全乡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考

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农村改革,也必须适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1、回顾3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了注入新的活力。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结构调整原则。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农业协会发展,着力解决好困扰农业生产的“产易卖难”和优质不优价等问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

2、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

民的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保持农村改革发展持续相前的动力。

3、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农民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在期间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广大农民借助于市场的劳动力流动,不仅打破了城乡的藩篱,而且为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继续尊重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进展的决定性因素。

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农村改革新的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下载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汶川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三十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三十年(5篇范例)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当我年纪还......

    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全五篇)

    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从一九九八到二零零八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谈流程管理、执行力和持续改进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4.20”地震已造成四川雅安等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来源: 本站 | 作者:岳 金 林 | 日期:2008年12月23日 | 浏览530 次] 【大 中 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2) 改革开放三十年,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致富,奔向小康,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先拿列车提速来说吧。从90年代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列车大提速,分别......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今天,好多同学都说到了给个开放的纲领,成就,弊端以及前景还有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也进军超级大国之列,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厖中国历经......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在变化中成长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