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功夫熊猫》读后感
观《功夫熊猫2》后感
2011年,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再次掀起了一阵功夫风,它就是阿宝,《功夫熊猫2》中那个憨厚、活蹦乱跳的身影,无数影迷为它而着迷。继《功夫熊猫1》后,阿宝成为了神龙大侠,跟随功夫大师与盖世五侠一起保护着和平谷、过着宁静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邪恶反派沈王爷正打算用无人能挡的机密武器征服中国并且毁灭功夫,阿宝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他必须回首过去并揭开生世之谜,才能找到打败敌人的关键力量。
传奇源自一位传奇的勇士,就是阿宝。最初它只是一只心地善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白天和父亲平先生经营着一家面馆,晚上则沉浸在自己与盖世五侠并肩作战的美梦中。在师傅的指导下,由此阿宝开始了和盖世五侠的生活。起初他们对这样一只笨手笨脚的熊猫都很失望和无奈,但随着阿宝证明了他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大家也开始对他产生了敬意。最终,凭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一路上学到的武艺,阿宝成功打败了坏蛋大龙,获得了胜利。
《功夫熊猫2》虽然是一部在梦工厂出品的美国动画电影,但影片穿插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最主要的看点就是功夫。第二部中,“盖世五侠”继续给观众“表演”中国传统武术——虎拳、鹤拳、蛇拳、螳螂拳和猴拳,而娇虎的“铁砂掌”更是练到了最高层次,连阿宝都无法招架。除了旧角色“盖世五侠”和熊猫阿宝,全新反派角色“孔雀王”沈王爷的功夫也让我们找到了中国味。片中,沈王爷与阿宝交锋时,他身上的每根羽毛都能变幻为一把飞刀,这与中国武侠人物小李飞刀的绝技如出一辙,而他在施展功夫时翩翩起舞的场面,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著名的孔雀舞。难怪,《功夫熊猫2》被称为是好莱坞中国味的动画片。《功夫熊猫1》刚上映的是时候,便惹来了各界不同的声音。其中最响的声音莫过于“熊猫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可是电影是美国的。”再我看来,这的确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现在的中国功夫已经被称为武术,已经是一种术,一种表演的套路。清末动荡的年代,在无数次的火器与肉体的碰撞中消亡,中国男儿是热血的,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无数英雄好汉用自己的热血阻挡着入侵者的步伐,用肉体抵挡着坚船大炮,在硝烟弥漫的雾中,他们成批的倒下,但是精神长存,而现在 我们的脊梁骨哪去了?真正的武功精髓哪去了?
我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谴责美国动用我们的东西,虽然弥漫着火药味,但也是对我们中国功夫的一种致敬。我们需要做的,是继承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将其发扬光大。
第二篇:《功夫熊猫》读后感
《功夫熊猫》读后感
一(8)班吴卓霖
我放假期间看了《功夫熊猫》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超级武林高手----“神龙大侠”的传奇故事。我十分喜欢书里的人物阿宝、功夫大师和俏小龙,因为他们的本领很高,而且很勇敢。我十分喜欢看这本书,我也要学习他们那样,做个勇敢的孩子。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有信心,一定会成功!
第三篇:功夫熊猫3读后感
《功夫熊猫3》观后感
最近一大波电影正如波浪一样席卷而来。今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家佳源三楼看电影。我们选了又选,最终决定观看《功夫熊猫3》这个电影。看完这个电影,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我和妈妈在家佳源里逛了一会儿,又说又笑的,还拍下了这美好的时刻,开心极了。开场了,我高兴地拿着3D眼镜,蹦蹦跳跳地和妈妈进去。“啪啪”灯全部关闭了,屋子里非常非常黑,伸手不见五指。电影开始了,我迅速带上3D眼镜,平复好心情,观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乌龟大师和天煞的前世恩怨,天煞收了乌龟大师和其它很厉害的武林高手的气,来增加自己的气。接着,他来到凡间,寻找盖世五侠以满足自己统治天下的欲望,主人公“神龙大侠”熊猫——阿宝,偶然找到了自己的生父李山,并跟随他去往熊猫村学习可以抗衡天煞的气功,在路上,发现自己的养父也跟来了。来到了熊猫村,他遇到了很多可爱有趣的熊猫同类,它开心极了。正当好日子过得舒服时,悍娇虎带来不幸的消息:除了她,所有人都被抓了。阿宝迎难而上,把那些热衷玩乐、笨手笨脚、憨态十足的熊猫村民训练成一批所向披靡的功夫熊猫,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天煞被制服了。
起初,我认为是阿宝的灵性使他发挥出了气功,但结果并不是这样,这个片段令我尤为感动,阿宝为了救村民想与天煞共亡,但他的武功远不及天煞,最后就在天煞要收了阿宝时,在李山的鼓励下,数百个动物一起使用失传已久的气功,奇迹真的出现了,气功又再一次回来了,这帮助了阿宝取得最后的胜利。
仔细回头想想,这几百年失传的气功又出现了,虽然这在现实中不大可能,但它想告诉我们:如果大家在做任何事情时遇到困难,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说不定真会有奇迹发生。有时,孤军奋战不一定行,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行,可见,团队的齐心协力是多么重要。假设没有大家的帮忙,结局也就没那么美好了,一个小举动成功转回了美好。
第四篇:功夫熊猫英文读后感
The outlet of the Chinese Cartoon industry
黄春艳 201130806023 文管1101班
Few weeks ago we enjoy the movie of the KungFu Panda in the ENGLISH class, the movie was made by DreamWorks Studios has obtained extensive attent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ince 2008.The story is very attractive and the frames in which are elegant.We don’t need to careful enough to find that the movie fulfilled with Chinese elements, the palace, the scenery, Kung Fu, Panda, Taoists and Wu Gum, all of those can be traced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e can’t help thinking that why Chinese cartoon industry have lost the Chinese spirit and looking forward the outlet.If comes to this issue, some factors should be blame for.For a long time, China had to do its best to develop heavy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o drive the whole economic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ackward national conditions.It was not until resent years that the culture industry began to acquire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policy.And in which the cartoon industry as a most important one gradually find its way out.On the one hand, foreign movies like KungFu Panda and Mulan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for reference and meet with success.But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cartoon just copy the idea of the Japanese cartoon, and unfortunately, lost its indigenous characteristic.The cartoon industry has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 the lack of creative talents and partly because the lowly of the manufacture technology.The former can put the blame to the inflexibl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innovation of whole society.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remarkable advance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we realize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artoon.Last but not least, as a result, the established of the cartoon brand still a long way to go.What is more, with no profitable prospect of the cartoon industry, much of the investor don’t want to run a risk of it, and followed with it was the low-cost made of movie and small area of publicity.As has discussed above, present here is the movie which low-cost, lack of innovation, good at copy and has lost its own style.From my personal perspective, it is significant to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situation.As we all know, the primary task is to cultivate more creative talents, and without doubt the education can play the key role to it.Moreover, as what our government is implementing, more policy should be open to relax the cartoon industry, and that will attract more investment to it so that the cartoon can get rid of current situation.Finally the most importantly, we must to make use of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fi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welcome the booming of the culture industry.2014/11/22
第五篇:看《功夫熊猫2》读后感
语文教学,把根留住
——浅谈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高埗镇中心小学莫沛贞
【摘要】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构成文章的根基,词语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这是语文的本色之根。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对词语进行多元理解,赋予词语学习以鲜活生动的生命的意义,让词语“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语情境品读比较迁移积累
语言是语文的工具,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但现在,不少语文课堂却走入了词语教学的误区,一些公开课上,老师要么过度强化人文感悟,让词语教学成为点缀;要么只是读读记记写写,教学形式枯燥乏味;要么游离文本,让词语变成一个单调的语言符号;又或者只强调读写,忽略积累与运用,让词到用时方恨少。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构成文章的根基,如果不重视词语教学,结果往往是严重影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词语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这是语文的本色之根。加强词语教学,使之具有实效性已迫在眉睫。如何才能使词语教学更扎实,使语文课堂更高效呢?我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对词语进行多元理解,赋予词语学习以鲜活生动的生命的意义,让词语“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一、情境解读,挖掘词语的深度。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的词语教学不应只是理性、枯燥地去分析字词的意思,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具体语境,边读边联系生活,边读边想象,感知词语的鲜活,这样才能达到像维果斯基所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的境界。
(一)创设情境联想——披文入情。
词语教学需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使学生的感知清晰而深刻,从而产生热烈的情绪,加深内心体验。如果能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简笔画或课件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情景或秀美的风景,就能让学生的感知变得清晰,对词语的理解也就变得轻而易举。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1的第三段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语言美,情境美。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出示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景色优美的小兴安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乳白色的浓雾、大花坛”等一系列的词,无需多作解释,学生在情境中就自然而然地领悟了意思,受到美的熏陶。在这里,词语化作一幅幅优美鲜活的画,以立体丰满的意象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个由言到象再由象到意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词语的感悟内化。像这一类写景状物的词语或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理解。
(二)联系生活感受——形神俱备。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对词语的理解也应如此。诚然,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联系上下文是一种方法,教会学生去查字典,也是一种方法。但单靠查字典,得到的解释是枯燥干瘪的,只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上。有些词,越是用语言去解释就越糊涂,在生活中理解会更直观更生动。比如“鞠躬”一词,只需做一下这个动作,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在理解《风筝》这一课的“垂头丧气”时,我问学生理解了没有,有个别学生举手说理解了,我马上让他表演一下,然后指着他说,这就是“垂头丧气”,无需多言,学生就心领神会了。再比如“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等词,只要提示他们回想生活中的情景就能会其意,悟其神。在这样的课堂中掌握的词,即使是多年以后,也能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深入文本想象——感同身受。
想象是人的头脑对记忆的表象,即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神思,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内驱力,从而使其更迅速、更自然地形成领悟词语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有教师在《孔子拜师》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想象训练来进行词语教学。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拜师之路艰辛?
生答,师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好句需要反复读,读着读着,你觉得什么词写得好?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打出课件,让学生想象说话。
孔子一心拜师,肚子饿了。
孔子一心拜师,实在困了。
孔子一心拜师,天刚蒙蒙亮,就。
孔子一心拜师,天全黑了,他在。
师:是啊,在这条拜师之路上,他就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读懂一个词,读懂一个人,读懂一种精神。”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像,承载文化的内涵。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切入,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学生通过想象,设身处地地置身于孔子这个角色中,对其处境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两个词语的深刻涵义。这样的想象,让他们感受到孔子拜师之路的艰辛,体会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扎实而高效。
二、品读感悟,感受词语的温度。
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汇都是富有温度的。词语的这种温度可以通过诵读来感受与释放。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诵读为本,以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当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深入词语的深处时,就可以体会到词语的气韵声势,领悟词语背后牵涉的一大片丰富的思想。我在一次观摩课上聆听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觉得教师对“惩处”这个词语处理得相当巧妙。
师:孩子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看到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 生1:我最想揍那个可恶的洋人和中国巡警局里的巡警。
生2:最想把侵略我们国家的人统统赶出去。
师:是的,我们一定要(教师指着‚惩处‛)学生读。
师: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字。举起你的手,跟我一起写!师边写边解说: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是,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读这个字!
生齐:惩!
师:‚惩‛,再读!(生读,师激情要求再齐读)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学生练习写‚惩‛字。
师:写好的同学,我们再读这个词。(学生齐读‚惩‛字)
师: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敢不敢惩处?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师:(导读)因为不敢惩处,所以——
生: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位大个子洋人正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师:因为不敢惩处,所以中国巡警——
生: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因为不敢惩处,所以围观的中国人都——
生:都紧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百年之前的中国,感受中华不振的屈辱。(播放视频,解说)
师:孩子们,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在理解“惩处”这个词时,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先读,再生动形象地写,再巧妙地引读,然后播放视频,解说,最后入情入境地读。就这样,在多次品读与深入探究下,“惩处”这个词语被延展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词中所饱含的情感通过独特的意象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原本静止的词语,变得血肉丰满,变得充满了悲愤与无奈,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就一次比一次有滋味。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理解的不仅仅是这个词的意思,更是深刻地感受到词语背后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那一个令人发指的旧社会,因而,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也一次比一次深入。
假如我们的教师能长期这样扎实词语教学,长期这样丰富学生的语感训练,又何愁提高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何愁提高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呢?
三、比较品评,触摸词语的力度。
“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小学课本选取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当中很多语言点值得大家“从容咀嚼”,再三比较玩味。俗话说“货比三家”,品词也如此。学生往往能在不同用词、不同句式、不同话序以及不同的标点的比较中,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巧妙,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增、删、移、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词进行比较、揣摩,培养学生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在上老舍先生的《猫》一课时,对“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这句中“蹭”一词通过“换”的方法对词语咀嚼玩味,开掘了词语丰富的表像空间。我先让学生说说“蹭”的意思,学生回答说是“摩擦”的意思。我趁机追问:“那老舍先生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体会其中的不同。”学生再读再品再悟,将“蹭”与“摩擦”进行比较品评,有学生说:“我觉得用“摩擦”的话,句子中的猫就没有可爱的那种感觉了”,也有学生说:“我觉得“蹭”是一种轻轻地“摩擦”。因为如果擦得很重的话,老舍爷爷会不舒服的。”„„就这样,通过对词与词的比较,学生感受到 “蹭”字有温柔、撒娇的味道,说明猫和老舍爷爷很亲,如果用“摩擦”就显得力度较大,表达不出这种情感。
一个简简单单的“蹭”字,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咀嚼下,竟然品出如此耐人寻味的感觉和内涵,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与人对猫的爱,而且能让学生触摸到汉字“一字千钧”的力度。长此以往,他们就能逐渐关注作者的用词的精妙,在对重点词语的细细咀嚼中,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并学会用词。
四、内化迁移,开拓词语的广度。
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说过:“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言,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律,也不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是的,即使是有满满一茶壶的饺子,如果倒不出来,又有什么用?任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如果不能用到实处的话也只是书呆子一个。在词语教学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只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同学把所学到的词语灵活运用。
我在上《风筝》这一课时,就努力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读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师:‚翩翩飞舞是什么意思?‛
生:‚翩翩飞舞就是形容轻快地飞。‛
师:谁来做个动作?(生做动作。)
师:通常谁会‚翩翩飞舞‛?请用这个四字词说句话。
生: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美丽极了。
师:‚漂亮的风筝在天空翩翩飞舞着,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们很高兴。
师:‚在你们平时积累的四字词中,有哪些四字词能形容他们当时的心情?‛
生1:‚兴高彩烈‛
生2:‚心花怒放‛。
生3:‚兴致勃勃。‛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大家的兴高彩烈、心花怒放?‛
生:‚从‘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这里体会到大家兴高彩烈。‛
在教学中,我对“翩翩飞舞”和“快活”的教学并未停留在简单的读和记的层面上,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生将“翩翩飞舞”这个词学以致用,做到从理解到运用;在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最后又从课外的“兴高彩烈”等词回归文本,体会“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所饱含的情感。词语教学就应这样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和汲取,在运用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让词语教学提升语文的生命力。
五、日积月累,提升词语的有效度。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给学生留下语言,当学生理解了词语,会运用词语了,接下来就是积累的问题。语言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如果能结合不同的词汇特点,采用灵活的方法开展词语的积累,对学生日后的口头表达和习作都有莫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叫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积累本,教会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词语。
(一)按词的构成特点积累。学了“葱葱茏茏”“又肥又厚”这些词,可教学生按AABB及ABAC的形式分别把词积累下来,除此之外,还有 “千奇百怪”等含有数字的四字词、狐假虎威等含有动物名称的词„„在这些对仗工整的词组中,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组合规律、语势流转,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感,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感,而这些积累也能用到日后的表达中去。
(二)按词的表现特点积累。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单元整合性很强,每个单元的文章有着一个共同的专题。我们可以围绕单元专题或按词的不同表现特点鼓励学生积累。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都是描写祖国大好风光的文章,学完课文后,我及时鼓励学生把“五光十色、密密层层、酸甜可口”等四字词积累下来;第七单元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让学生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的神态、心情的词,如“傲慢、神气、恼怒”等,并提醒他们,除了抄,还应熟读成诵。按词的不同表现特点积累的好处是,当学生在日后写到相关的文章时,脑海里就可以涌现很多不同的词语供选择,下笔也就精彩。
(三)由课内积累延伸至课外。无论是按哪一种特点分类,我们都要记住一点,对词语的积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内,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累更多的词。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中学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一句时,在图文理解“亭台楼阁”后,教师问:在“亭台楼阁”构词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都是写建筑,好像是并列式的。”教师让学生说说类似的成语,学生说到:笔墨纸砚、琴棋书画、酸甜苦辣等。教师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由少到多,由浅至深地帮助学生丰富积累,促进运用。
这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分类识记和积累,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习得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语文姓语名文,是语言和精神的统一,而语言是第一性的,精神蕴涵于语言之中。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词语是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支点,只有让词语教学真正生动有效起来,语文教学才能变得高效。让我们留住语文教学的本色之根,将词语教学进行到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疆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3、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