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

时间:2019-05-14 04: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

第一篇: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

转无止境

何平

无论领导方式转变,还是经济模式转型,着眼点在“转”,着力点在“转”,着重点也在“转”。

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枯竭的倒逼,环境恶化的难题,是无可奈何、一筹莫展,还是勇敢面对、积极作为?焦作对此应当作出回答,必须作出抉择。

“怀川”的这篇文章,怀着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谈“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转”,字字句句都在谈这样一种认识——只要摸透实情,把握趋势,把发展扛在肩上,把为民放在心上,就能转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一个“转”字重千钧,一个“转”字意味深。

立足客观现实,要主动转;顺应发展大势,必须转;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加快转。不转,没出路,不转,难发展。

“转”就是把原来的基础打得更牢,而不是转弱了;把固有的特色转得更突出了,而不是转丢了;把发展的优势转得更明显,而不是转没了。要用科学的规律来指导转,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衡量转,要用领导方式的转变来保障转。

正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疏于学习、被动应付不会转;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满足现状不愿转;更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敢转。在“转”这个问题上,“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不行,假心假意更不行”,“马马虎虎不行,敷衍塞责不行,见难而退更不行”。

1转无止境是大千世界的自然规律,这正是“怀川”《在转型中提升》一文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焦作篇

在转型中提升

□怀 川

(一)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四大怀药让中外人士有口皆碑,风神轮胎让焦作制造走向世界……

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综合实力增强了。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

转型带来了今天的变化,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家的必用品。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

曾几何时,焦作煤炭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由此也兴起了一批企业,焦作有了名气。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3.1%。仅仅十年前,许多外地人提起焦作,还把它当做一座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矿区。发展受到了考验,形势是严峻的。焦作的工业,多是由煤衍生而来。靠原材料、高耗能产业发展已经困难重重,面临着萎缩与死亡,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粮食虽然高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困难企业多,城镇居民收入不高,是多年来的突

出问题;旅游产业链条短、带动力还不够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减缓,质量效益逐步递减……

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这里缺少文化品位,缺少花草树木,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新城还要下大功夫。

因为有发展的压力,不转是不行的;因为有对比的差距,不转也是不行的。正是这种压力和差距,让三百多万焦作人的心情急切而忧虑: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危机使焦作人开始清醒过来,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三)2010年1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焦作调研,进企业、入社区、听汇报,在与焦作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中,着力强调“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焦作的发展,从长远看确实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更具活力、重要问题、转型发展、头脑清醒”,这四个关键词,指明了方向,引起强烈共鸣。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提升,这是省委的重要部署,这是焦作的必然抉择。

(四)焦作往哪转?往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上转,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路子上转,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上转,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转。

说到底,就是要往“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转,往为民惠民上转。

(五)焦作怎么转?转,就要“循规蹈矩”。这个“规”,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个“矩”,是焦作的客观实际。“循规蹈矩”,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一切立足于发展,一切着眼于民生。转,就要持续提升。转型要靠转变,转变带动转型。目前,最急迫的是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观念不转变,思想不提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

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奋起。领导方式每转变一步,焦作的转型就会提升一步——

产业链条正在由“短”变“长”。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培植其生命力和成长性。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新型工业强市。于是,有了以煤炭经济为主向煤、电、铝、煤盐化工一体化延伸,机械制造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单一的粮食加工向农副产品综合加工转变……

农业效益正在由“低”变“高”。焦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粮食高产全国有名。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512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

农业,发展农村工业,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于是,有了农业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特色农业的拓展,由高产向高效转变。

对外开放正在由“小”变“大”。焦作的对外开放可圈可点,只有站位全局,借梯上楼,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于是,有了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等行业巨头纷纷入驻,蒙牛乳业、厦工机械、修正药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和实力。去年,焦作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6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8.4%,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模式正在由“黑”变“绿”。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煤炭经济由过去占总量的85%,降到目前的2.9%;旅游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省7个5A级景区,焦作占有2家。于是,有了从矿产资源的开采到自然山水资源的开发,由“黑色印象”开始向“绿色主题”转变。

(六)历史和现实给我们以启示:只有保持清醒与忧患,才会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只有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才会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为着人民的利益,才会有无限的动力;只有认真做事,求实求效,才会有可喜的回报。总之,只有领导方式转变,才会有发展方式的转变,焦作的转型,催生了煤城的嬗变;焦作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与中原经济区生机勃勃的形势比,与兄弟市高歌猛进的局面比,焦作又面临新一轮的“大考”。我们仍在思索,我们还在探寻。

焦作旅游颇有名气。但时至今日,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游客来也

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为此,加快自然景观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升级,是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势在必行。

焦作现在有了一些品牌,但牌子还不够多,名气还不够大,效益还不够高。比如,太极文化亟待进一步挖掘开发,怀商传统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产品依然任重道远。

与先发地区相比,焦作的对外开放仍存在着层次偏低、开放度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再解放一些,在政策上更优惠一些,招数上更灵活一些,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招商促转型。

转型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转的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基础转弱了,不能把特色转丢了,更不能把优势转没了。通过转型,让基础更牢稳,优势更彰显,特色更鲜明。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焦作的光明未来,看到了焦作的无限希望。

加快转变,不断提升,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转型中超越自我,在转变中为民谋利。

(七)咬定转型不放松。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到“十二五”末,焦作经济社会发展人均主要指标,要领先全省发展水平,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豫西北、晋东南发挥对接互动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这样的定位,才是科学的定位。

认真去做,转就转好,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个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许昌篇

成事唯真

何平

许岩谈“真”,说出了真情实意,讲出了真抓实干,道出了真知灼见。

真与情相伴。要想真,必须有情,有情才有真。做群众工作,必须带着真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出实招,办实事,取得真效果;

真与实相通。有真必有实,务实必须真。坚持真与实,是提升队伍形象之需、提高执政能力之基。求实才能体现求真,求真才能做到求实;

真与知相连。真知来自实践,实践催生真知;

真与理相融。真要靠理筑牢基础,理要靠真指明方向。成事唯真需要勇气。没有过人的胆略,缺乏开拓的精神,就难有大的作为;

成事唯真需要智慧。智慧是知识的积累,是理论的升华,是实践的总结,大智慧才能成就大事业;

成事唯真需要激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最好;

成事唯真需要务实。不能想入非非,画饼充饥,只做表面文章,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

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认真是一种必备的品格,在规律面前我们要甘当小学生,在群众面前要甘当孺子牛,用真情凝聚人心,用真诚赢得信任,说到底,就要真学真信真转真干,推动

中原经济区大发展。

做事贵真,成事唯真。求真,未有穷期;求真,重在持续。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 许昌篇

求客观规律之真

许 岩

(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伴着“魏武挥鞭、建安华彩”的历史荣光一路走来,今日的许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工业利润总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亮点纷呈。

取得这些成绩和变化的“法宝”,就是“求真”。

(二)“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即“求是”,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清醒地审视许昌,在求真的道路上,在发展的征程中,在干部队伍里,仍然伴生着问题、伴随着隐忧。

经济结构不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而消费还不足35%;“顶天立地”的企业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只有一家。不加快结构调整,就会背离经济规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忧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许昌这些年经济总量居

全省第四位,发展势头很好,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看不到与外地的差距,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锐气,缺乏大发展、大突破的胆识。许昌市城镇化率只有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早,但一些县(市、区)推进慢、产业集聚度低,特别是与外地其他县(市)突飞猛进的态势相比,已经相形见绌、被人赶超。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许昌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基层基础不牢。现在一些干部不乐于、不敢于、不善于下功夫去做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岂不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恰恰是党的执政规律的要求。许昌这些年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改制、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煤矿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的事故时有发生,既干扰了大局,又损害了形象,更伤害了民心。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就是基础不牢。

能力素质不高。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新课题,一些领导干部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能力不强。缺乏对规律的研究、把握,对工作的谋划、梳理要么思路不清、无所适从;要么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抓工作就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同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的兄弟市已经走在了前面,而许昌的一些县市在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却行动迟、推进慢,原因就是对城乡统筹的规律认识不清、谋划不够。

运作办法不多。面对发展难题、要素瓶颈,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运作、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用不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方

法,找不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市场“不差钱”却找不到“钱路”,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旅游产业却不发达,戴着“中国花木之都”的桂冠而鲜切花发展却比重偏低。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不是集中精力谋发展,而是挖空心思找“门路”、拉“关系”;不是积极主动干工作,而是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是全力以赴抓落实,而是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则抹,能溜则溜。市委要求全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可一些干部还是浮在上面多、深入群众少。

所有这些,无一不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不深、不准、不够密切相关,与求真的要求格格不入。

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就要把求真进行到底。

(四)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无处不在,认识它,就拨云见日、事半功倍;背离它,就陷入迷途、一事无成。但认识规律并非易事,许昌在探索中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

由于对市场竞争规律认识不到位,过去不注重环境建设,许昌曾被人们戏称为“许脏”,外地人不愿来,发展上不去;由于对新型城镇化规律认识不全面,存在着重城不重人、重城不重乡的局限;由于对为民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先抓发展、后顾民生,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认识规律是一个不懈求索、持续求真的过程,一定要有探索的精神,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切忌急功近利、胡干蛮干;一定

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决策喜欢拍脑袋,发展必然瞎折腾。

(五)求真,关键要科学把握规律。

认识规律是在思想上求真,把握规律则是在实践上求真,更关键,更重要。把握得好,就要乘“势”、顺“时”、合“度”。

——“势”就是形势、趋势、大势。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审时度势、乘势而为,才能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好形势再也不容错过,新机遇再也不能溜走。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势,许昌找准定位、主动融入,致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正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乘势疾进。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把握好“势”就像划船,顺流而下,就能通达千里;逆流而上,可能不进则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永远都是至理。

——“时”就是天时、时局、时务。任何事物的演变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

面对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任务,许昌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规律,坚持使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的目的上,新在产城融合的内涵上,新在城乡统筹的路径上,在规划建设上突出“带状、组团、中轴、统筹”四大特色。“带状”就是沿路桥带状发展,避免“摊大饼”模式带来的城市病;“组团”就是建设“一中心、五组团”,五个县(市)组团布局、相互呼应、向心发展;“中轴”就是在中心市区和许昌新区之间规划中轴线,“一轴连双城”;“统

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整体推进,从而较好地体现了超前眼光、许昌特色。

政如农工。顺“时”就像农民种庄稼,循时而作,不误农时,才会硕果累累;罔顾时序,逆时而为,庄稼就长不好、没收成。

——“度”就是分寸、尺度、法度。很多事情,过犹不及。把握好度,按规律去做,看似慢,实则快。比如城中村拆迁改造,原来一些地方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为加快进度搞强制拆迁,不但工作推不动,还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痛定思痛,许昌及时调整思路,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作主导、经济“零收益”,妥善解决拆迁户的就业、保障等问题,让群众多得实惠,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形象地讲,把握好“度”好比驾车,不该加速的时候贸然加速,就要出事,欲速则不达。行止合规、张弛有度,才能干成事、不出事。

正是基于对“势”、“时”、“度”的科学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求真,最终要有效运用规律。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心做事拙变巧,运用规律重在方法对路、运作得当、强基固本。

要把握辩证之“法”,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在

民营经济发展上,许昌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和政绩“导向之手”的综合性作用,把该放的放到底,把该管的管到位,促进了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目前占全市生产总值、税收、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69.5%、85%、96%,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要注重运作之“法”,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只说运作、不善运作,再好的谋划都等于零。重运作必须大力发扬务本责实之风,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尤其对征地、拆迁、改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要发扬“透竹竿”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

要善用治本之“法”,强基固本重实效。根基不牢,建不起万丈大厦;民心不向,干不成千秋伟业。无论是发展、是执政,都要把基础夯实,把民生抓好。许昌正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民生民本看得更重、把群众立场站得更稳、把社会风气搞得更好、把发展方式转得更快。

(七)求经济规律之真,科学发展是大道;求执政规律之真,为民惠民是正途;求领导方式转变之真,为民发展是真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推动发展掏真劲、开放招商用真诚、破解难题出真招、为民惠民动真情、抓好落实求真效,就一定能够在求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八)坚持求客观规律之真,许昌铸就了过去的辉煌;持续循客观规律而做,许昌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八

“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十八

作风不转 怎能营造干事儿氛围

领导干部好当不好当?

讲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两件事做好就行:一个是要把风气搞正,一个是要把工作做实。这就需要转变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好,自然得到下属拥护,形成努力干事儿的氛围;领导作风好,自然得到百姓信任,形成拥护干事儿的氛围;领导作风好,自然深得企业认可,形成放心干事儿的氛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和企业家合影时站后排当“靠山”,淡化“官”念已成为一种官场共识;挤公交体验乘车难,换位思考已成为一种执政理念;7个会只开3小时,务实求效已成为一种工作新风。

正人必先正己,搞正作风需要每一个领导率先垂范。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端正思想作风,强化公仆意识,强化为民负责的思想。领导作风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等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转变领导作风,就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上解决问题,确立科学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

转变领导作风,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切忌空谈,切忌浮躁。现在不少领导喜欢跑上头,不喜欢跑基层,不喜欢到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去,自然无法创造出踏实干事儿的氛围。转变领导作风,就要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障。当前应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制度建设,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作风转变到位,才能树立起勇于对人民负责、能够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以实干赢得人心、以正气凝聚人心的形象;才能树立起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先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能够推动工作、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推动工作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诚实守信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以身作则的形象。

中原经济区建设恰逢难得的历史机遇,正需要良好的干事氛围。有了好的作风,有了好的形象,才会凝聚合力,谋划大业。“风正才能气顺,气顺才能人和,人和才能兴业。”领导作风“转”好了,才能“转”出气顺,“转”出人和,“转”出兴业。

第四篇:河南日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十八谈之

河南日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十八谈之《清风浩然正气根》

河南日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十八谈之《清风浩然正气根》

中原经济区新闻网7月25日消息: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平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

《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

“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

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

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旗臶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十七)警钟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廉洁是立身之本,廉洁是执政之根,廉洁是兴邦之基。只要河南的广大党员干部立得正、行得端、走得稳、干得优,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崭新篇章!

第五篇: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濮阳篇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濮阳篇 谋定而动

□ 何平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濮阳“三变”,来自思想解放,源于科学定位,变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也一定能树立新的形象,成就新的作为。

人生不平坦,起起伏伏,难免有喜有忧。不管顺境逆境,无论功过是非,做人都要从容淡定,诚实笃定。

成事不容易,磕磕绊绊,难免有得有失。即使纷繁复杂,哪怕风云变幻,做事都要认定目标,坚定不移。

气定神闲、一锤定音、安定团结、安国定邦„„

一个“定”字,揭示了运动中维持相对平衡的态势,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中蕴涵重在持续的道理。

一个“定”字,彰显着锲而不舍的韧劲,宁静致远的境界,愚公移山的执著。

谋定而动,好像对弈,首在夺势。登高望远,调兵遣将,方能心怀全局,胸有成竹。

谋定而动,恰似航行,重在方位。校准罗盘,把稳船舵,方能破浪前行,通江达海。

谋定而动,如同长跑,贵在坚持。鼓足勇气,步伐矫健,方能奋力争先,勇创佳绩。

科学的定位,才有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定则稳、定则坚,定去开拓、定能成功。“濮兴”的《科学定位谋发展》,字里行间透出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

科学定位谋发展

□ 濮 兴

定位是发展之纲、成事之基、领导之要。定位引领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取向、模式和未来。

定位不当,满盘皆输;定位准确,事半功倍。

濮阳,这个因中原油田开发而建立的城市,曾定位“建成国家和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油气产量一度排在全国第四,风光一时,迅速在豫北平原上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实施“名城带动”战略,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逐年衰减,加上其他原因,濮阳发展步伐放慢了,有些沉闷了,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新一轮的高标准城市建设中,濮阳已经被甩在了后面,新区开发慢,老城变“破”了,城市名片褪色了。

尽管转型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产业结构单

一、油气依存度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差。2008年下半年一场金融危机导致油价大跌,使得以石化产业为支柱的濮阳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财政收入仅增长0.1%。

与此同时,由于濮阳偏居河南东北一隅,不通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又没有享受黄淮四市的扶持政策„„濮阳上下受“被边缘化”的情绪困扰。

于是,部分干部群众士气低落、悲观彷徨——

自我矮化、怨天尤人,总认为濮阳是“被遗忘的角落”;

自我封闭、消极依赖,片面认为上级关心支持帮助不够;

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推诿扯皮、懒散拖拉,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下。

兄弟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形势大好,而濮阳上下却安于现状、缓慢前行。

省委书记卢展工去年到濮阳调研时指出:“濮阳不要老讲边缘化,濮阳有很多优势。你们是伸进山东的一条‘金刚腿’,要踢出个样子来。濮阳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前锋。”省长郭庚茂也对濮阳提出了“天当其时,抢抓机遇,奋发而后起”的要求。

书记、省长的点拨,一语道出濮阳症结——

濮阳存在的问题,表面看是发展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折射出的是思想观念陈旧、干部作风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到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应人心,把握时机,一场变革之风在濮阳大地上掀起——2010年10月份以来,濮阳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创双优”活动,向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作风、旧习俗宣战。

一次次学习讨论,一次次外出考察,一次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务虚会等,一次次查摆剖析整改,濮阳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终于走出了“被边缘化”的思想藩篱。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这“三变”,迅速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站位中原经济区全局审视自己,濮阳人豁然开朗,更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机遇:

濮阳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河南面向经济发达地区最前沿的窗口,离日照、黄骅两大港口仅300余公里,是中原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大通道。

濮阳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实力,有土沃粮丰的农业基础,有集“七城二奖”于一身的城市品牌,有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和龙文化,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优势。

濮阳是豫鲁冀三省经济、社会、文化交融的汇集地,一头依托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经济区,一头连着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濮阳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

——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

——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

——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三个新定位不仅对加快濮阳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能够更好地展示河南形象,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影响深远。

一个地方发展慢下来,不过三五年;要赶上去,也就是三五年。濮阳因势利导,提出了力争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两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二三五”奋斗目标。在未来经济格局中,濮阳完全可以实现华丽转身。

准确定位不仅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内涵,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新定位带来新思维。干部不再悲观抱怨,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尤其是“濮阳发展、人人有责”的家园意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努力实现‘二三五’目标”的赶超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超强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风等“六超精神”激励干部奋力前行。濮阳人现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十二分,才能赶上或反超。

——新定位带来新思路。事实表明,顾此失彼,一条腿走路,势必难以为继。只有统筹兼顾,走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把工业做强。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以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精密仪器为主导的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体系。

把城市做美。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三级联动,通过改造、建设、管理、教育四条途径,重点抓好建成区综合提升,重新擦亮城市名片;启动城市新区建设,三五年后再造一个新濮阳。

把“三农”做活。濮阳提出要跳出“农村只有农业,农业就是种地”狭隘观念的束缚,在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上,用政策、机制激活农村经济,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新定位带来新作风。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坚持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三个带头”,各级干部亲力亲为、靠前指挥蔚然成风。

“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谋划+决策+落实+总结+奖惩=效率、效益、效能。濮阳出台了促进加快发展的36项意见、政策、机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快干慢一个样”的问题,树起“跑与不跑一个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用人导向。比如,组建重点工作合力团,实施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分析、季观摩、年总评制度,推行台账式管理等。如今的濮阳主动服务成为常态,早办快办成为常态,明争暗赛成为常态。

——新定位带来新合作。没有油田就没有濮阳。油田是濮阳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龙乡人民衣食的重要来源。濮阳上下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油田建市、油田兴市、油田强市的意识;二是油地一家、油地共荣的意识;三是服务油田、支持油田,濮阳发展了要反哺油田的意识。油田也强化了国有大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濮阳的发展。油地关系现在是建市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中石化产业园稳步推进。

拓展新的开放空间。与山东菏泽、聊城和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突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快了濮阳向环渤海经济圈融入的步伐。

坚持交通对接先行。加快晋豫鲁铁路建设,不通国铁的历史即将过去;加速推进濮范高速、德商高速范县段建设,推进林南高速东延和范台梁高速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正在形成;郑濮济高铁、无水港建设谋划力度加大,从濮阳出海的梦想指日可待。

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作为省级、国家级贫困县,既是有名的穷地方,又是最靠近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濮阳围绕新定位,依托中原经济区,正在积极谋划推进濮范台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中石油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下决心把这条“金刚腿”踢出样子来。

观念新,定位准,作风实,环境优,势头好。

目前,濮阳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今年第一季度,濮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前移,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增速全省第二,GDP增速全省第九。

风鹏正举,时不我待。

赶超发展,振兴濮阳,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365万濮阳人信心百倍,步履铿锵!

下载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一切立足于实(洛阳篇) (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年建都史的历史......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一

    董新岩:“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一 【编者按】4月8日至9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伊川、栾川、嵩县调研时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举措已经明......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新十八谈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新十八谈 ·用人篇之一 以求实之魂 树用人新风 祖岩 (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领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努力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必然 (三)中原经济区具有独特优势 (四)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十分......

    学习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为了贯彻落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河南日报在头版开辟了“十八谈”专栏。这个专栏的特点是一谈、一评。谈,是一市一谈;评,是以何平名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九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九 四个带动 是工作的“金钥匙”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车头,不仅仅指引方向,更重要的是提供动力。我们干工作也是这样,有具体的措......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七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二十七 抓基层打基础 重心要向下移一棵大树为何能枝繁叶茂、雄伟参天?因为它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深埋在大地之下的根须远比地面之上的树......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三十三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三十六谈之三十三 四个带动 服务带动是保障消费者购买商品,往往会讲究“三分产品七分服务”,无微不至的服务,能够带动产品的销售; 企业家想要投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