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气规划教学大纲
《燃气规划建设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燃气规划建设与管理
英文名称:Gas Programm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燃气方向)本科生
开课学期:秋
学 时 数:32
学 分 数:2.0
课程性质:限修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流体输配管网、建筑环境学、燃气输配
后续课程:燃气气源、燃气气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开课教研室:建筑环境与热能教研室
执 笔 人:赵磊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燃气方向)实践性较强的限定选修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城镇燃气供应系统规划内容及规划设计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领域。
2.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燃气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内容及深度要求;掌握城镇燃气供气规模及储气规模计算方法;理解气源选择原则和方法;掌握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管网规划、调压站及储配站规划的设计方法;掌握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场站对选址的不同要求。
3.能力要求
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燃气气源规划、管网规划、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规划及汽车加气站规划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设计和运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城镇燃气概论
理解各类气源的特点;掌握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
(2)城镇燃气规划导则
了解城镇燃气工程规划原则、内容及深度;理解城镇燃气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
(3)城镇燃气的气源规划
了解各种气源方案的特点及选择原则;理解气源工程的规划布局;掌握燃气气源厂的选址要求。
(4)城镇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
了解供气范围确定原则;掌握用气量指标选择方法;掌握各类用户年用气量、月平均日用气量、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方法;掌握储气规模确定方法。
(5)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规划
理解管网系统选择方法;掌握城镇燃气管网布置设计、掌握管材选择方法;会进行城镇燃气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力工况分析;掌握储气设施的选择方法及储配站的选址要求,了解储配站的工艺流程、组成、总平面布置要求;掌握调压设施选择方法及燃气调压站的布置。
(6)计算机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了解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及通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7)液化石油气供应规划
掌握液化石油气用气量、液化气储配站及瓶装供应站的规划方法
(8)汽车加气站规划
理解加气站气源选择、规模确定及加气站布局。
(9)消防、环境保护规划及安全与职业卫生规划
了解消防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安全与职业卫生规划内容。
(10)城镇燃气工程建设管理
了解城镇燃气建设管理规定、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对策。
2.时间分配和进度
(1)城镇燃气概论2学时
(2)城镇燃气规划导则2学时
(3)城镇燃气的气源规划4学时
(4)城镇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4学时
(5)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规划8学时
(6)计算机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2学时
(7)液化石油气供应规划3学时
(8)汽车加气站规划3学时
(9)消防、环境保护规划、安全与职业卫生规划2学时
(10)城镇燃气工程建设管理2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1)城镇燃气概论
重点: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
(2)城镇燃气规划导则
重点:城镇燃气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
(3)城镇燃气的气源规划
重点:气源工程的规划布局、燃气气源厂的选址要求。
(4)城镇燃气负荷预测与计算
重点:用气量指标选择方法,各类用户年用气量、月平均日用气量、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方法、储气规模确定。
难点:储气规模确定
(5)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规划
重点:管网系统选择方法;城镇燃气管网布置设计、管材选择方法;城镇燃气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力工况分析;储气设施的选择方法及储配站的选址要求;调压设施选择方法及燃气调压站的布置。
难点:城镇燃气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力工况分析
(6)液化石油气供应规划
重点:液化石油气用气量、液化气储配站及瓶装供应站的规划方法
(7)汽车加气站规划
重点:加气站气源选择、规模确定及加气站布局。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流体输配管网”、“燃气输配”、“燃气气源”中有关燃气气源生产及输送,燃气输配系统等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与其相应的专业应用为依托,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结合具体实际案例讲授燃气规划相关知识。在讲授的过程中与《燃气气源》、《燃气输配》等先期课程的相关内容呼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燃气规划建设与管理》花景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
《燃气输配》第三版,段常贵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燃气工程设计手册》严铭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李献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四、大纲说明
1.必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方式、范围、程度、要求的说明。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习,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能力。
2.习题、作业量与质的要求。
根据授课内容,每章课后布置作业,平均5道题,旨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更好的理解。
3.利用演示、幻灯、投影仪、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象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对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等基本能力的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水平,能够上网检索有关技术文献及资料。
5.考试要求与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为期末随堂考试形式。
(1)考题题型设计
考试题大体可分为4种类型:判断题、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
(2)成绩评定
按成绩评定方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
期末成绩评定参考出勤,出勤率不及2/3者,不许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定为不及格。
第二篇:浅谈燃气规划方案设计
浅谈燃气规划方案设计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浅谈燃气规划方案设计。摘要:阐述了燃气规划方案中涉及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天然气气源、用气量预测、管网压力级制及布置等问题的分析,使整个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性,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关键词:燃气规划;气源;用气量预测;燃气管网科学技术论文网,职称论文网,论文发表网
1、概述发展城市燃气,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加速实现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燃气规划有别于燃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种设计工作。燃气规划方案编制需要在全面掌握城市或区域经济能源发展需求、燃气资源、功能结构及规划布局、建设周期、土地资源等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包括近期和远期的建设规划,可作为城市或区域配气工程分期设计和建设的主要依据。
2、气源分析气源条件是燃气规划的一个基本条件,方案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该区域的气源情况,对现有气源的种类、来向、供给情况,将来预计资源情况进行分析。一般对天然气管线已到达的区域,可考虑双线供气,实现双、多气源供气,可提高供气的可靠性。天然气管线尚未到达的地区,采用临时过渡气源,如:CNG、LpG等供气方式。对一些要求不能间断供气的区域,应考虑预留事故气源,保证在外部管线气源发生意外故障时能安全稳定供气。
3、用气量的预测用气量的预测是燃气规划、设计的基础依据,是气源建设规模,调峰措施、输配方案及管网设计的前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用气量进行测算分析,使整个方案既满足近期城市或区域用气的需求,又符合远期规划的目标,工程建设达到投资经济合理,实现科学、合理、经济的规划设计。用气量的预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3.1居民用气量(1)居民用气定额的确定居民年用气定额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附表中有具体的参考数值,但对于具体城市、具体区域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气候、经济水平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参考邻近城市的统计平均数据,结合项目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必要的调整后确定。(2)居民用气不均匀系数的确定城市各类用户用气量是不均匀的,不可能同时使用,也不可能同时均按平均用气量指标耗气,更不可能同时都按燃具额定热负荷运行,为使城市燃气管网及其设备的运行效率处于最佳状态,又能保证各类用户高峰用气需求,输配工程规划设计必须引入月、日、时三种不均匀系数来计算确定,规划方案《浅谈燃气规划方案设计》。同样,不均匀系数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当地的实际用气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来确定。(3)居民用气量的计算居民用气量=(规划人口×气化率)×居民耗热定额/燃气低热值3.2商业用气量对于商业用气量的测算,一种方法是按不同类别用户的单位用气指标分类统计计算,公共建筑的用气定额同样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附表中有参考指标,计算方法同居民。这种方法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大,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另一种方法是按照居民生活用气量的规模进行推算。根据历史统计的居民、商业用气量的比值、以及参考其它相关城市居民、商业用气的发展情况,来推测商业用气量。3.3工业用气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气量准确度的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工业企业用气量与生产规模、工艺特点等有关,在城市燃气规划阶段,一般根据规划各工业区功能定位和能源供应、利用水平,按单位占地面积耗气指标测算燃气用量。3.4采暖通风和空调用气量燃气作为建筑物采暖通风和空调的动力能源时,其用气量指标可以现行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或当地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依据,并考虑燃气采暖通风和空调的热效率计算确定。采暖通风和空调用气量的预测用气量指标乘以各区域居民、公建燃气采暖、制冷建筑面积的方法进行测算。
4、天然气供气系统4.1天然气管网系统的选择天然气供气系统及压力级制与其供气规模、气源特点、供气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而且受到现状供气系统压力级制及区域发展状况的影响。选择天然气管网系统时,应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用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对于一般城市中心、核心区、新城、中心镇等主要以居民生活用气为主的区域采用中压(0.4Mpa)和低压(小于0.01Mpa)二级系统;一般工业区供气管网压力级制确定为中压(0.04Mpa)一级系统;对于大型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区和化工区,根据用户的实际用气需求,其供气管网压力级制一般确定为次高压A(1.6Mpa)或次高压B(0.8Mpa)、中压二级系统。4.2天然气管网系统布线原则l)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住宅区域规划、公用设施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确定管网的走向和布局。在调查了解城市各种地下设施的现状和规划的基础上,才能布置燃气管网,减少以后由于布置不当而引起的变动和调整。2)管网规划布线应按城市规划布局进行,贯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的方针。考虑区域内交通量和路面结构情况,以及运输干线的分布情况,线路上所遇到的障碍物情况。减少穿、跨越河流、水域、铁路等工程以减少投资。在规划布线时,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应提出分期建设的安排,以便于设计阶段开展工作。3)应尽量靠近用户,以保证用最短的线路长度到达用户。为确保供气可靠,一般各级管网应成环路布置,达到双向供气。4)对规划管网要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结论(1)天然气气源条件是燃气规划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区域安全稳定供气的保障。(2)用气量是整个燃气方案的计算基础,它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工程规模建设的合理性,资金利用合理与否,项目投资的回报率。(3)合理地设计燃气管网系统既是保证燃气正常供应的重要条件,也是关系到燃气供应系统经济性的重要方面,可减少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参考文献:严明卿.城镇燃气规划与编制.煤气与热力,2009,29(1):1汤雨明.城市燃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用气量的确定.天津市燃气规划.2009-02.姚莉.城市天然气管网规划设计.硕士学位论文.2003.
第三篇:人力资源规划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规划教学大纲
第一讲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市场经济的竞争,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纲领,可加快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步伐。
领会: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需要注意人口和劳动力队伍的变化、经济发展状况、技术变化、国家法律和法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员工对工作和职业态度的变化等各种因素。
掌握: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遵循整体性、科学性、实用性、能级层序性、员工适度流动性和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等原则。
运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时,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集合转移法(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第二讲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的评价指标是我们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条件。
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由发展状态指标体系、使用效果状态指标体系和人力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组成。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与加工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条件。
运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如果不完全,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补救。
第三讲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主要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和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形成正确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理解: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环境包含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对这两个环境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PEST分析方法、战略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模型、行业竞争模型、价值链分析等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企业资源规划、企业业务流程重整和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信息技术影响下的企业环境是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分析的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的分析需要从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内容、工作业绩和现状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讲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完成的工作,没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支持,任何规划都不是可信的。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可以选择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
理解:企业人力资源定性预测的主要方法是特尔斐预测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选择有经验的专家、设计专家调查表、专家回答调查表内容、处理调查表获得预测结果。该预测方法往往需要通过与专家的多次交流才能完成。
运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定量预测方法比较多,通常可以采用时序模型、回归模型和计量模型等。在应用定量预测模型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时候可以采用Microsoft Excel等计算机技术来完成,这样可以加快预测的实施、减少预测的费用。
领会:在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时应该先预测内部供给情况,然后再考虑外部供给情况。
理解: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外部供给的因素有地域性因素、全国性因素、人口发展趋势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因素、政府的政策法规因素、工会因素、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劳动力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等。
运用:在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内部供给情况时,首先需要对员工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员工的供需现状进行核查、确定员工的接替状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或微观集成模型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在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分析中可以采用综合分析图以判定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是否达到了平衡。在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分析中需要针对供不应求、供过于求或结构失衡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调整对策。
第六讲
领会: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不同:在初创时期企业急需核心人力资源;在发展时期需要大量有潜力的优秀人力资源;在成熟时期需要更新人力资源;在衰退时期需要保留关键人力资源。
理解:在企业兼并收购时期需要根据兼并收购前、兼并收购准备中、兼并收购后的不同特点实施合适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抓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确认、总体战略选择和业务战略规划制定三个主要环节。
运用: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组合中可以采用SWOT组合法和IE组合法。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组成。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还需要由相应的政策提供支持,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政策的制定需要把握政策的服务性、系统性和规则性。一般由体制改革政策、组织领导政策、重点发展政策、发展方式政策、资金投入政策、条件政策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政策组成。
第七讲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支持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晋升规划需要考虑员工的资历因素、工作成绩因素、潜力因素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等因素。
理解:企业人力资源补充规划形式主要有内部选拔、个别补充和公开招聘三种形式,规划制定的主要步骤有:确定企业人力资源补充总量、对外部招聘环境进行分析、确定招聘信息的发布方式、确定招聘人员的测试形式、员工具体招聘计划的制定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应该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考虑,需要进行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在职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一般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和特殊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规划应该服从企业长远需要、从全局考虑、人适其职、人畅其流、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和协商一致等原则。
运用:企业人力资源补偿规划在制定中主要考虑现值补偿方案、福利保障补偿方案和期望补偿方案三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企业人力资源业务规划的主要内容,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与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确保二者的同步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缩减规划不是简单地裁减员工计划,而是需要加强裁减员工或离职员工的管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泛、更雄厚的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制定好后,必须对规划实施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资源进行评估,并设计出最终的规划方案组合。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必须通过规划任务的落实、组织机构的支持和有关资源的配置才能保证规划的具体实施。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控制包含了实施控制目标的确定、控制指标的设立、控制体系的建立、实施效果的衡量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修订时,最好采用滚动修订方法,以避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过大的震动。
运用:平衡计分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管理效果的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应用首先要解决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测量性,其次需要注意其整体性和激励效果的问题。
第九讲
领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信息系统是支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强大技术,该系统一般应该包含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规划的制定支持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信息的查询等功能。
理解: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是支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的有力工具,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完成核心员工的挖掘、发展环境的分析以及规划实施效果的研判等任务。
运用: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完成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计量和价值判断,是一项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定量管理的重要技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本身也需要有一阶段性的管理,紧紧抓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人员供需预测、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定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才能得到正确的实施。
第四篇:《物流规划》教学大纲
《物流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本课程地位:
《物流规划与》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大类专业课程,是该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
1、正确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
2、了解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3、针对物流系统问题,学会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规划与设计;
4、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 本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系统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通过介绍物流系统的构成和未来趋势,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与技术产生兴趣。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经济数学》提供数量方法;《管理学》、《经济学》为本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掌握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
(3)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重点:物流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难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
(一)物流系统的内涵
(二)物流系统的功能
(三)物流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结构和功能相一致
(二)竞争与协同
第三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二)基础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三)物流需求预测
(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估
第二章物流园区/基地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园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设计
(2)掌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的要素、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流程和物流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
(3)掌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重点: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的要素 难点: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流程和物流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物流园区/基地的含义及分类
(二)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分析及其基本原则
(三)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
(一)成功案例
(二)失败案例
(三)原因对比分析
第三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实际训练
(一)原始材料
(二)材料分析
(三)规划设计
第三章仓储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仓储系统在物流中的功能(2)掌握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3)了解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单一仓库选址的基本方法以及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 难点:掌握搬运系统设计中的流程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仓储的含义及社会作用
(二)仓储子系统在物流过程中的功能
(三)储存的分类
(四)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五)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六)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步骤
(七)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第二节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
(一)单设施选址重心法案例
(二)多设施选址混合整数规划法案例
(三)仓库面积荷重计算法案例
(四)利用表格编制搬运方案案例
第三节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实际训练
(一)案例1原始材料
(二)案例1材料分析
(三)案例1规划设计
(四)案例2原始材料
(五)案例2材料分析
(六)案例2规划设计
第四章配送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配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2)理解配送中心规划的程序框架 重点:熟悉EIQ分析方法
难点:掌握基于SLP的配送中心规划方法,并能够解决小型配送中心的规划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配送的含义及分类
(二)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材料分析与基本原则
(三)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
(一)日本千里丘配送中心的设计与建设方案
第三节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实际训练
(一)零售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
第五章运输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现代物流运输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现代物流运输方式优化组合,包括选择运输工具和物流运输合理化问题 重点:理解和掌握运输过程管理,包括运输管理的任务、运输合同、运输保险和国际现代运输方式
难点:掌握多式联运及国际多式联运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物流运输系统
(一)运输——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物流的功能
(三)物流的特征
(四)物流系统
第二节现代物流运输方式优化组合
(一)选择运输工具
(二)物流运输合理化
第三节运输过程管理
(一)运输管理的任务
(二)运输合同
(三)运输保险
(四)国际现代运输方式
第四节多式联运及国际多式联运
(一)多式联运
(二)国际多式联运
第六章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概念、功能、特征及分类(2)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及体系结构
重点:熟悉目前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其应用原理及流程 难点:熟悉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方法及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一)物流信息
(二)物流信息系统
第二节物流信息系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数据库技术
(三)物流信息采集技术
(四)物流EDI技术
(五)其他物流技术
第三节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二)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第七章一体化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一体化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模型和实现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步骤
(2)掌握一体化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的问题、原则以及几种典型的供应链结构体系模型
重点:了解一体化供应链设计的策略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难点:掌握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的内涵、原则、内容,掌握企业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一体化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一体化供应链规划与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二)一体化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三)一体化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的策略
第二节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及实现
(一)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
(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三)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合作伙伴的选择
第三节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概述
(二)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三)企业物流规划与设计的步骤
第四节企业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
(一)企业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生产企业物流系统改造
(三)连锁零售物流企业系统改造
第八章物流发展战略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物流战略的概念及内容(2)掌握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 重点:物流战略
难点: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一)物流战略的概念
(二)物流战略的内容
第二节物流战略规划与设计
(一)物流战略规划
(二)物流战略管理
(三)物流战略控制
第九章区域物流网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区域物流网络的内涵
(2)理解区域物流网络空间结构形态及其要素特征 重点:了解区域物流网络特征和功能 难点:掌握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方法及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物流网络概述 第二节区域物流网络规划技术 第三节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第五篇:《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Tourism Planning
一、编写说明
《旅游规划原理》,2学分,38学时(其中考试2学时,实践6学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旅游规划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价值;旅游规划发展特点;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编制和管理各类旅游规划的程序与要求,以及国内外旅游规划的新理论、新技术。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的作用与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与难点,掌握编制各类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增强旅游规划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师生互动,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大纲的教学体系分可为三大部分:一是阐述旅游规划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介绍各类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要求。二是探讨基本理论和新理论、技术、方法在各类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三是探索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科学管理办法。
以案例教学为主,现场实践为辅。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旅游规划发展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含义
一、规划
二、旅游规划
第二节 旅游规划发展
一、国外旅游规划发展阶段及其特
二、中国旅游规划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第三节 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一、我国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第二章 旅游规划目的与要求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第一节 旅游规划目的
一、旅游规划基本术语
二、旅游规划遵循的标准
三、旅游规划目的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要求
一、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二、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旅游规划的技术要求 第三节 旅游规划编制程序
一、任务确定
二、前期准备
三、规划编制
四、完善实施 第四节 规划图件要求
一、图件分类
二、图件制作
三、图件信息
四、图件印刷
第三章 旅游规划基础理论应用
第一节 经济学理论应用
一、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市场调研与营销策略
三、旅游供求关系研究
四、综合效益分析 第二节 地域分异理论应用
一、寻求差异,突出特色
二、合理布局,发挥整体效应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一、保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保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保持旅游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区位理论应用
一、规划区位选择
二、区内交通及游线设计
三、项目选址、规模与结构确定 第五节 系统理论应用
一、全盘考虑、综合规划
二、以旅游地综合体为规划目标
三、规划具有动态反馈作用 第六节 旅游文化理论应用
一、旅游传统文化应用
二、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发掘
三、文化的物化与活化
四、苏州山塘文化的再现
第四章 旅游规划新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价值
三、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理论应用
一、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理论
二、城市发展动力理论的价值
三、城市发展动力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游憩规划理论应用
一、游憩规划理论
二、游憩规划理论的价值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三、游憩规划与网络规划理论实践
第五章 旅游规划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旅游卫星账户技术
一、旅游卫星账户
二、旅游卫星账户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旅游卫星账户的计算
四、广西旅游卫星账户案例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技术
一、旅游资源评价 二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三、厦门市旅游资源评价案例 第三节 客源市场分析技术
一、客源市场调查
二、客源市场基本规律分析技术
三、游客规模预测方法
四、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客源市场分析 第四节 GIS 技术应用
一、GIS 技术与旅游规划
二、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三、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第五节 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一、对旅游区容量的分类
二、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三、西溪湿地环境容量测算
第六章 旅游规划内容(上)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划概述
一、旅游发展规划的定义、任务及划分
二、旅游发展规划的特征
三、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四、上犹县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二节 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区总体规划概述
二、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
三、龙坞茶村形象设计 第三节 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述
三、旅游项目设计
四、陡水湖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七章 旅游规划内容(下)
第一节 专项规划
一、旅游策划
二、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
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第二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目的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
三、项目经济分析
四、钦州七十二泾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三节 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一、旅游城镇选择
二、旅行餐饮设施规划
三、旅游康娱设施规划 第四节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给排水规划
三、电力电信规划
四、安全卫生规划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
全面的教学资源服务商·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者
五、皋亭山旅游区基础设施规划
第八章 旅游规划管理
第一节 旅游规划评审
一、评审程序
二、评审重点
三、评审结论 第二节 旅游规划管理
一、招标与投标
二、过程管理
三、规划成果管理
四、规划实施管理
五、规划修订 课程总结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依据必备条件独立设计旅游规划(含图件制作),并将自己最有特色的部分制成PPT,挂在“中国旅游专家网”上,供业内人士点评,根据设计方案和网上评价评定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百分制,平时成绩20%,设计方案60%,网上点评20%(10天期限)。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唐代剑,《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参考书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2】 约翰•斯沃布鲁克,张文译,《景点开发与管理》,2003年2月第二版。【3】 王大悟、毕吕贵,《旅游规划新论》,黄山书社,2002年第二版。
有高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