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 详细类容是:
《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适用于建设、生产规模在150万吨/年及以上井工矿,该标准要求现有生产矿井按照标准进行优化整改,2015年底全省15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现代化矿井达标率达到80%以上;在建矿井建成投产后三年内要全部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
《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为适应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办矿企业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主体企业做实做强,实现煤矿企业规范化、制度化、秩序化运行的要求,通过设立办矿企业等级标准,提高办矿水平;建立办矿企业年审制度,实施动态管理。
《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分为总则、资源保护、生产建设等十章共51条细则,旨在推动我省煤炭工业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实现集约高效、生态和谐、科学安全。
《山西省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通过制定加强招标管理、备案管理、施工项目部管理、劳动用工管理、建设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33条标准,加强我省煤矿施工队伍、施工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促进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规范实施,确保我省现代化矿井建设质量和水平。《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要求从煤矿建设基本条件、煤矿设计标准、露天煤矿设计标准、煤矿建设管理标准、企业文化建设、煤矿建设工程质量及竣工验收,全面提升煤矿建设水平,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验收,建设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系统可靠、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第二篇:《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全省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以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谐人性化为目标,通过现代先进的采掘、信息、自动控制技术优化集成和自主创新手段,建设一批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矿井,推动全省煤矿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
第二条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现代化矿井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生产规模在150万吨/年及以上井工矿,标准未涉及的内容,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第二章
资源与地质保障
第三条 现代化矿井应有可靠的资源,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匹配。
第四条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确定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对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探索应用无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充填式开采、沿空留巷、急倾斜煤层和0.7m以下极薄煤层采煤机械化开采技术。
第五条 现代化矿井应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分析预测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综合勘探探测方法,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地测资料数据库,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模拟和动态管理,为矿井建设、生产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第六条 建立能够指导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煤炭资源/储量、煤层、构造、煤质、瓦斯地质、顶底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可视化系统;提高地质预测预报能力,实现矿井地质条件的量化预测与综合评价,形成矿井地质信息有机集成和资源共享。
第七条 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对地质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厚度、矿井瓦斯(水、气)富集区、应力集中带等进行精细探测;建立矿井瓦斯、水害、热害、冲击地压等动力地质灾害的技术评价体系;建立各类图纸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实现地质、测量、水文等与其它相关专业图形的一体化管理。
第八条 加强矿井资源回采率管理。建立、健全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矿井回采率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工作,制定提高回采率的相关措施,生产矿井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九条 矿井应简化开拓系统、放大采区范围、加大井筒及巷道断面、提高采掘设备能力、提升自动控制水平、减少采掘工作面、减少用人、提高效率。通过系统简单化、采掘装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控制智能化,实现减人提效、安全生产。
第十条 矿井必须至少设置主井、副井和风井三个井筒,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井筒数量。风井井口位置应选择在灾害发生时利于井下人员的撤离、缩短建井工期的区域。进、回风井必须均有安全出口。
第十一条 立井井筒断面应根据提升容器、井筒装备、通风、降温及排水管线等布置要求综合确定,井下采用无轨胶轮车作为辅助运输设备时,副井井筒应符合有关规定;平硐及斜井断面应满足运输、通风、行人等需要。
第十二条 大巷布置方式应本着系统简化的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外部条件及煤层赋存条件合理确定。除有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外,大巷均宜沿煤层布置。
第十三条 井下主要巷道净断面,应满足行人、通风、运输、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以胶轮车为辅助运输方式的矿井,运输大巷宽度必须满足运输和行人的安全间距。第四章
回采掘进及装备
第十四条 矿井生产装备实现100%机械化,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掘机械化程度不得低于80%,并积极推广智能化无人(或少用人)采煤工作面,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五条 布置高产高效工作面,大力推广“一井一面”模式。当煤层赋存条件简单、开采条件适宜时,采煤工作面长度不应小于200m,推进长度不应小于2000m,原则上以满足推进时间一年左右为宜,当煤层赋存条件不具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作面长度和推进长度。
第十六条 合理确定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缓倾斜煤层可采用走向长壁、倾斜长壁开采,倾斜煤层宜采用走向长壁开采;采煤方法原则上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特别推广大采高综采、放顶煤综采、薄煤层综采和刨煤机综采,探索应用水采,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第十七条 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应积极推广采用无煤柱开采或小煤柱开采。条件具备时,应首先开采保护层。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水力开采和非正规开采工艺。
第十八条 掘进工作面个数应以满足回采工作面正常接替和提高掘进装备水平为原则确定,原则上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或多煤层开采时,最多只能布置4个掘进工作面。
第十九条 主要巷道应优先采用锚杆、锚喷或挂网锚喷支护方式。
第二十条 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备应坚持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环节配套的原则,实现区域自动化,具备自动检测、自动控制与互控功能,有利于实现矿井综合自动化。采煤机应选用双滚筒无链电牵引,具有手动、无线遥控、远程监控、运行及状态参数实时上传功能;液压支架应配备电液控制系统和自动喷雾装置,放顶煤液压支架优先选用低位放顶煤支架,大采高液压支架应配置护帮机构和抬底移架机构;刮板输送机应选用大功率、大运量重型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不低于采煤机平均生产能力的1.2倍,转载机输送能力不低于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并具有运行状态监测监控和信号上传功能;破碎机应选用大通过量、宽入料口破碎机,破碎能力不低于转载机生产能力,具有出料粒度调整、运行状态监测控制和上传信号功能。
第二十一条 掘进设备力求适应性强、保护齐全、操控简单、并以实现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为核心,促进管理简易化。主要以连续采煤机、综掘机、掘锚一体机为主,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掘进设备应推广配置无线遥控、具有自动截割成型功能,并应配置远程控制台,实现掘进机的远程控制,具有实现自动钻孔及快速锚固功能。第五章
提升运输及装备
第二十二条
矿井提升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式应确保先进、可靠,实现远程监控,主要固定岗位应具备无人值守条件。
立井提升电动机功率在800kW及以上的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宜选用低速直联;主电动机的冷却风机宜选用变频调速控制;井筒深度在500m以上、矿井能力在5.0Mt/a及以上立井开拓矿井,副井宜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其中一套为交通罐提升设备;大型罐笼提升系统应在井上、下进出罐笼两侧设置具有承接和锁止功能的装置。
主斜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时,应采用一条胶带机布置、优先选用变频驱动方式;必须同时设置逆止器和制动器;配置钢丝绳芯输送带实时在线自动监测装置;能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副斜井单段提升长度应小于1400m。
第二十三条 井下主煤流运输系统应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应设二级破碎环节,转载点应设除铁设施;带式输送机应采用防爆变频驱动方式;长距离直线运输时,应采用中间驱动,减少搭接;应采用远程集中控制。
第二十四条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宜采用一种运输方式。当条件具备时,应优先选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以实现从地面到井下工作面连续运输,也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辅助运输方式。
长度超过1500m的主要运输平巷、垂深超过50m的人员上下主要倾斜井巷应采用机械运送人员。
第六章
安全保障
第二十五条 矿井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同时满足行业及山西省有关规定、要求。现代化矿井必须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省一级标准。
第二十六条 矿井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严格落实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煤矿维简费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第二十七条 矿井必须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并确保通风系统良好,矿井通风系统应按照大风量、低负压、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进行设置;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必须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主通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第二十八条 加强矿井瓦斯防治。矿井应严格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进行煤层瓦斯基础参数的测定工作,必须先治理瓦斯,后进行采掘作业。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采系统,采、掘、抽必须实现接替平衡,并与矿井产能相适应;矿井应采用地面抽采和井下抽采相结合的瓦斯治理措施,矿井及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指标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将矿井抽采达标和防突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抽定产”,矿井生产能力不得超过瓦斯抽采达标能力。
第二十九条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应编制防灭火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应简化通风系统,完善和优化通风网络,加大巷道断面,以降低通风阻力和负压;应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采取调节负压、减少漏风措施,保证均压通风状态的稳定;必须采取以预防性灌浆为主,注氮气、喷洒阻化剂等为辅的两种以上综合防灭火措施。采空区灭火宜采用灌浆、注氮、注凝胶等措施。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应为在线式监测,并纳入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第三十条 矿井应健全防治水管理机构, 配足管理和技术人员,按规定配备探放水设备。建立“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达效、管理到位”的防治水工作体系,落实防治水责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防治水原则,采取“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手段,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严格执行“探掘分离”等井下探放水规定,防止水害事故发生;井下必须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主排水设备应实现自动化运行。矿井应设有矿井水处理站,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复用。
第三十一条 矿井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及矿压观测工作,推广顶板在线监测系统,掌握基础资料。加强巷道支护管理,合理确定顶板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加强井巷维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井巷维修制度、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第三十二条 有热害的矿井必须进行井下空气温度预测;应编制热害防治专项设计。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空气温度超过30℃时,必须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第三十三条 矿井要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护协议。矿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应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牢靠的标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及时补充或移动紧急避险设施,完善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第七章
技术及现场管理
第三十四条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矿井开拓巷道布置、采掘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重大技术问题必须由总工程师负责决策。严格执行 “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技术作业规程》、《工种操作规程》)及各项专业技术规定,落实瓦斯、水患等重大灾害防治机构、队伍、资金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十五条 强化生产过程管理领导责任。建立矿长负总责,分管矿长各负其责的生产过程管理领导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明确带班领导职责、权力和任务,煤矿领导带班下井要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及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遇到险情时,立即停产撤人,组织涉险区域人员及时、有序撤离险区。
第三十六条 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推行“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管理经验,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班组现场安全管理,井下安全状况、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等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时,方可开工作业。
第三十七条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严格执行下井人员数量核查制度,下井人数要在井口明显位置挂牌公示。
第三十八条 加强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矿井要按规定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涌出量预测、编制矿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完善各类技术资料,及时填绘反映现场实际情况的各种图纸和报表。第八章
矿井综合信息化
第三十九条 矿井应建立信息化系统(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并与上级单位联网。矿井信息化系统必须能够实现对安全、生产等信息进行有机集成,实现信息的集中监控、集中传输及系统间联动;实现对主要生产环节设备的远程监控、诊断及预警,主要生产环节应实现自动化运行、具备无人值守条件;在对地测、设计、生产、安全信息共享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决策系统;应有健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实现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第四十条 矿井应设调度监控中心、视频会议室、调度会议室等。矿井地面调度监控中心显示系统应选用技术先进的设备,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电源作为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8小时。
第四十一条 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应设置在调度监控中心内,应将监控信息集中并实时上传;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等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等应急处置措施。应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第四十二条 矿井应装备生产监控系统,井下采掘、井下煤炭运输、井下辅助运输监控、主副井提升、通风机监控、井下排水、压风机监控、瓦斯抽采、地面生产、供电、井下降温、煤炭产量监测、矿压监测、水文监测等系统应实现自动化,并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第四十三条 矿井应当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维护、值班和技术人员,保证系统正常联网运行。
第四十四条 矿井应建立健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接入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
第四十五条 矿井应设置工业电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中心站设备应安装在调度监控中心内,地面、井下主要生产系统及环节、重要工作场所等均应设置工业电视摄像设备,纳入工业电视系统。
第四十六条 井下应设置无线通信系统,并接入矿井调度通信系统;设置井下应急广播系统,并应具有双向通信的功能。
第四十七条 矿井应设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为核心,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系统应有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地测、通风、设计等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十八条 矿井应建设完整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井下光纤环网,地面局域网络,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三网(数据、音频、视频)合一的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托管中心,网络安全设施,矿井综合信息实时显示平台(如:可用三维虚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井下设备地面远程监控操作平台等。第九章
生态环境
第四十九条 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环境保护达到国家标准,建设新型生态化、花园式矿区,实现矿山绿化、美化、景观化。
第五十条 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矸石山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矿区绿化和生态综合整治按照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井设计及治理计划落实到位,按考核目标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第五十一条 原煤洗(选)率100%;矿井水处理率100%;井下掘进矸石坚持“采充一体化”原则,优先选择在井下处理,出井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100%;抽采瓦斯的矿井,抽出的瓦斯按规划目标利用;所有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章
管理与效益
第五十二条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公司“三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运作规范,公司决策机构科学健康运作,建立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同股同利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高效、集中统一的管理架构体系。矿长要有矿井安全、生产、安全投入、管理决策权。
第五十三条 坚持“五精”(精细管理、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和精美管理)管理理念,从精细管理起步,逐步实现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融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具有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意识和时代特点,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矿井管理理念。
第五十四条 矿井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卫生防治、安全等工作的过程管理控制,并要通过相应认证。
第五十五条 矿井要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机制,保证科技投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第五十六条 矿井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全省矿井平均水平。矿井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以下标准。
矿井原煤生产人员效率指标表 序号
设计生产能力(Mt/a)
工效(t/工)1
≥10.0
35以上 2 6.0~9.0 25~35 3.0~5.0 15~25
1.5~2.4
10~15
第五十七条 生产成本控制在全省同类矿井先进指标以内,具有较强-很强的盈利能力。第十一章
职工队伍
第五十八条 矿井要建立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和职工队伍。员工队伍中煤炭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和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分别达到15%、10%。2015年底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主体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特种作业人员及班组长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矿井特有工种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或经过中等职业(含技校)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初级以上职业技能。
第五十九条 煤矿要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逐年提高新招从业人员中直接招生人数比例,到“十二五”末全部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第六十条 矿井要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职老师及管理人员。加强对全部员工的日常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及档案管理,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建立培养技术熟练现代化员工的机制,熟练工人的比例不断提高。第十二章
劳动保护
第六十一条 煤矿要加强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煤矿用工合同签订率、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之百”。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为煤矿从业人员按规定交纳各种社会保险。
第六十二条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效落实,煤矿应当为矿工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居住条件。单身公寓每个房间宜有卫生间,并配备电视、电话和网络等;有一定比例的探亲用房;六层以上设有电梯;采用集中式公寓化管理;能够避免噪声、活动场地的影响。
第六十三条 煤矿应为职工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职工澡堂、食堂,任务交待室、浴室、灯房建筑各功能分区明确且联系方便,能够避免上、下井人流集中和交叉;浴室配备有消除工作疲劳的设施;浴室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能够机械通风;更衣室内更衣柜数量按原煤生产在籍人员设置;矿灯和自救器采用自助式管理。
第六十四条 职工人均收入始终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长,企业职工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幅,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幅,且每年增长幅度不小于10%。第十三章
企业文化
第六十五条 现代化矿井应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文化”为中心。通过文化引领,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潜力,推动企业发展。现代化矿井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全国企业文化示范矿标准。
第六十六条 煤矿要建立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等文化设施齐备。定期组织职工开展书法、美术、摄影展、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活动形式。
第六十七条 坚持“制度管企、文化管人”的管理思路,具有成熟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强煤工程,推进煤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矿区文化,办公楼、入井长廊等地点应有体现企业文化、形象的显著标识。
第六十八条 积极宣传弘扬“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的山西煤炭精神,把学习宣传、弘扬践行山西煤炭精神,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形成长效机制。第十四章
附 则
第六十九条 现有生产矿井应按以上标准进行优化整改,2015年底全省15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现代化矿井达标率达到80%以上;在建矿井建成投产后三年内要全部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今后新建15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要全部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现代化矿井建设工作要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第七十条 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500号 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通风
第二十七条 矿井必须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并确保通风系统良好,矿井通风系统应按照大风量、低负压、满足生产需要为原则进行设置;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必须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主通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1、矿井主扇、水平和采区已实行分区通风。采区变电所、爆破材料库实现独立通风系统(井下无充电硐室、瓦斯泵站,顾不涉及)。无规程规定外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和回采工作面无局扇通风和瓦斯超限,问题:猴车巷存在风速超限。
解决方案:计划于2014年新建一个进风立井,以解决猴车巷风速问题。
2、所有采区已布置专用回风巷。进、回风巷已贯穿整个采区;高瓦斯矿井两翼开采的采区已布置两翼回风巷。
3、采区准备巷和回风巷道施工前已形成独立通风。
4、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1)高瓦斯矿井厚煤层回采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一尾(U+I)型通风系统。
(2)二采区回采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一尾(U+I)型,加走向高抽巷和后高抽巷的布置方式。
5、风量配备
所有采掘工作面已按照实际瓦斯涌出量计算风量,已按照核定的风量进行配风。
(1)所有掘进煤巷、半煤岩巷、高抽巷和瓦斯涌出异常的巷道,按照核定风量配风,掘进工作面风筒出风口风量不小于400m3/min。
(2)硐室配风符合规程规定。
6、通风能力核定:
矿井每年核定矿井通风能力,2013年按照瓦斯涌出量和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为154万吨。保证了以风定产,无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矿井实际日平均产量不超计划风量的10%。
7、局部通风:
(1)局部通风机已实现三专两闭锁。
(2)局部通风机安设位置符合规定,风机吸风口至回风巷达风速要求。
8、必备资料:
(1)2009年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进行了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已运行4年。
(2)2010年投产前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进行1次。2013年重新进行通风阻力测定,预计2014年完成。
(3)矿井每月编制配风计划,井下通风系统发生变化时及时测风,现全矿井有效风量率为92%。
(4)已绘制通风系统图、监控系统图和防尘系统图。问题:缺少矿井立体示意图和通风网络图。解决方案:需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绘制。
(5)已建立“一通三防”的相关制度。(6)有“一通三防”例会纪要。(7)已健全瓦斯防治机构
问题:按照二五工作制,通风人员配备不足。钻机队与通风综合队人员配备不足,绝大部分为未在册人员。
解决方案:人力资源部及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增补短缺人员。
(8)已建立瓦斯超限分析记录和瓦斯超限奖惩制度及记录。
(9)有井下通风设施检查及登记台账。问题:未对矿井反风设施与防爆门进行检查。
解决方案:由矿总工程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并记录。
(10)日常的各种报表台账齐全。
第二十八条 加强矿井瓦斯防治。矿井应严格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进行煤层瓦斯基础参数的测定工作,必须先治理瓦斯,后进行采掘作业。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采系统,采、掘、抽必须实现接替平衡,并与矿井产能相适应;矿井应采用地面抽采和井下抽采相结合的瓦斯治理措施,矿井及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指标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将矿井抽采达标和
防突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抽定产”,矿井生产能力不得超过瓦斯抽采达标能力。
抽采管理:
1、高瓦斯矿井已建立地面固定抽采瓦斯系统,同时具有煤层瓦斯预抽和采空区瓦斯抽采。预计矿井最大抽放量为最大抽放纯量61.58m3/min,地面现有抽放泵最大吸气量为350m3/min,按45%的浓度计算,抽放纯量可达157.5 m3/min,最大抽放阻力33.4KPa,现有抽放系统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问题:预计2015年初将开采扩区井田,扩区井田与寺家庄井田相连,矿井瓦斯涌出量将大幅度增加,最大抽放纯量为120 m3/min,2015年将不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解决方案:根据需求计划于2014年分别建立高、低负压抽采系统,通过改造瓦斯泵站及系统管路来提升矿井瓦斯抽放能力,满足生产需求。
2、瓦斯抽采主管、分管管路使用直缝焊钢管。抽采管路的管径在服务年限内所达到的开采范围的最大抽放量和最大抽放阻力的要求,矿井主管路为Φ630mm,管路富裕系数为22%。
3、专用回风井敷设抽采管路,井筒内无提升、供电系统;抽采管路主管安设一套智能计量装置。
问题:分管、支管、钻孔连接处未装设计量装置。解决方案:2014年改造瓦斯抽采管路的同时逐步增设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装置。
4、矿井已安设监控管网瓦斯浓度、压力或压差、流量、温4
度参数及设备的开停状态等。
问题:未安装独立的瓦斯抽采监控系统。
解决方法:2014年在改造地面抽采泵站的同时,安装瓦斯抽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管网瓦斯浓度、压力或压差、流量、温度参数及设备的开停状态等。
5、利用瓦斯管道抽采输送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空区低浓度瓦斯,应在靠近抽采地点的管道上安设抑爆装置,宜采用自动喷粉抑爆装置。
6、瓦斯抽采技术资料管理:
(1)矿井瓦斯抽采规划、计划。
(2)矿井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细则,瓦斯抽采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抽采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先抽后采例会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有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措施。(4)矿井瓦斯抽采系统图。问题:
(1)矿井瓦斯抽采无季、月度计划。(2)无矿井、采区瓦斯抽采设计、措施。解决方案:
(1)根据实际生产衔接计划,制定抽采季度、月度计划。(2)初步制定矿井、采区瓦斯抽采设计。2014年矿井瓦斯抽采系统改造时出正式设计书。
第二十九条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应编制防灭
火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应简化通风系统,完善和优化通风网络,加大巷道断面,以降低通风阻力和负压;应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采取调节负压、减少漏风措施,保证均压通风状态的稳定;必须采取以预防性灌浆为主,注氮气、喷洒阻化剂等为辅的两种以上综合防灭火措施。采空区灭火宜采用灌浆、注氮、注凝胶等措施。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应为在线式监测,并纳入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1、所开采煤层属于不自燃煤层,总回风巷布置在岩层内,主要运输巷布置在不自燃煤层中。
2、未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但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技术管理措施。
3、矿井已经建立安装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进行矿井采空区气体监测。束管监测未纳入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实现连续上传、显示、报警等功能。
问题:没有专人进行管理束管监测系统。
解决方案:人力资源部及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增补专业技术人员及安装维护人员。
4、有束管监测分析审核报表及消防供水管路系统图、束管监测系统图。
第三十二条 不属于热害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空气温度不超过30℃。
第三十八条 加强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6
矿井要按规定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涌出量预测、编制矿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完善各类技术资料,及时填绘反映现场实际情况的各种图纸和报表。
已建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准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各类技术资料,存档备查。
问题:没有档案管理室及文件柜。
解决方案:由矿方安排通风专用档案管理室,并配备相应设备。
第四十一条 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应设置在调度监控中心内,应将监控信息集中并实时上传;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等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等应急处置措施。应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1、矿井监控中心瓦斯监控系统装备齐全,监控中心站双回路供电,并实现自动切换,配备有在线不间断电源,监测设备具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监控主机采用机架式服务器,实行多机备份,主机故障时,备机在5分钟内投入运行;已配备防火器材、录音系统、防病毒设施、监测异常声光语言报警系统等;有双回路供电,UPS供电。井下监控传输系统实现工业以太专网传输,以太环网实现物理上真正意思的环。矿井和采区主要进回风风门设置语言报警风门开闭传感器,所有分站
加装语言报警器等;监控主机同调度信息中心实现直通光纤传输,所有的监测数据能全部完整的上传集团公司监管系统,相关通风管理人员配备无线智能交互“三级断电”终端。
问题:
(1)未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不能对中心站环境实时监测,包括双回路供电电压、电流,UPS供电,电池充放电,后备电池供电时间,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烟雾等。
(2)工作面传感器未安装标准化传感器护架。(3)没有监控设施设备专用库房,分站、传感器等监控设备的备用量不足应配数量的20%。
(4)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风筒末端未设置模拟量风筒传感器。
解决方案:
(1)2014年根据要求增加机房环境监测系统。(2)经集团公司招标进购标准化传感器护架,进行安装。(3)2014年矿方安排建立监控设施设备专用库房,专人管理。
(4)经集团公司招标进购风筒风量传感器,进行安装。
2、瓦斯监控系统做到数据准确,断电可靠,所有模拟量传感器实行“固定封锁”和“临时封锁”管理,每七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对甲烷传感器进行校验和“三闭锁”功能进行试验;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个月要升井检修,设备完好率100%。每月对监测设备调试、校正一次。
问题:
(1)未建立监控设备校验室和配备相应的标校装置。(2)没有专业设备维修人员,装置待修率超过20%。解决问题:
(1)2014年矿方安排建立监控设备校验室和配备相应的标校装置。
(2)增设维修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
3、瓦斯监控系统管理机构齐全、资料不完善,监控人员执证上岗,中心站值班人员不少于6人,持特殊工种证和上岗证;值班人员要详细记录系统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填写运行日志,按时打印报表,并报矿技术负责人、矿长审批,建立监控系统、瓦斯抽采系统数据库,并备份,数据库数据保存二年以上。必须在矿井通风系统图上绘制监控系统图,在井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上绘制断电系统图。建立监测监控数据分析制度、监控设备调试校正制度、断电功能测试制度、监控故障报告制度、监控异常上报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等,同时建立各项制度的详细实施考核细则,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已建立监控设备与仪表台账、故障汇报处理以及处理结果记录和异常情况及处理记录。已有中心站运行日志、监控日报、报警断电记录月报。传感器标校记录、甲烷超限断电功能测试记录等。
问题:未按规定建立承建制监控队、配齐监控人员。解决方案:根据“十二五”规划,2015年后矿井产能达150
万吨,根据规定建立监控队。按规定配齐监控人员。
第四篇:现代化矿井标准汇报材料
山西通洲集团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
关于《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推进情况的汇报
为适应煤炭行业发展新要求,加快我公司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谐人性化,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积极对照《标准》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进行了落实,现把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山西通洲集团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82号文批准,由原山西安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山西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重组整合而成予以保留的合法矿井。在原安铭工业场地作为矿井兼并重组后的主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安铭的主斜井作为主斜井,副斜井作为进风行人斜井,回风斜井作为1号回风斜井。利用原留神峪工业场地作为副井工业场地,利用原留神峪的主斜井改造后作为副斜井,副斜井改造后作为2号回风斜井。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通洲煤焦集团煤矿管理有限公司。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井田面积15.8593km2,批准开采2号—11号煤层,属于高瓦斯矿井,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8817万吨,工业资源储量为8642万吨,设计资源储量7263万吨,设计可采储量469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27.79年。总
1占地面积12.35公顷。
二、组织保障措施
为了加强对“现代化矿井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组。
组长:樊永军(矿长)
常务副组长:高李军(总工程师)
副组长:高银柱(安全副矿长)
王国军(技术副矿长)
成员:史建江(生产副矿长)
韩青龙(机电副矿长)
孙永峰(安全指挥中心主任)
杨文杰(矿长通风助理)
张华(探放水队队长)
李有森(矿长助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总工程师高李军兼任,负责“现代化矿井标准”推进落实的日常管理考核以及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办公室下设两个小组,技术副矿长王国军负责煤矿建设标准、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推进与考核工作,安全副矿长高银柱负责煤矿办矿企业标准、煤矿管理标准、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的推进与考核工作。
三、制定方案,全面推进“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进程
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各专业负责人配合,严格对照标准,对标找差,全方位的开展各环节的自查自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2014年底矿
井综掘机械化程度不低于80%,2015年底建立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有效保证“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的全面推进。
四、统一思想,强化“现代化矿井标准”的学习培训
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班前会等手段,深入宣传矿井“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的目的、意义,宣传“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的规划目标,宣传“现代化矿井标准”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同时,由公司培训科牵头,各专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分工负责,全面系统地对全矿干部职工进行“现代化矿井标准”的学习培训,用实际行动,统一全矿干部职工的思想,为矿井“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现代化矿井标准》建设情况
1、我公司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坚持合理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矿井资源回采率;目前矿井还处于建设施工状态,不存在生产行为。根据施工设计目前工程处于二期工程,待进入三期工程时按照“一个采区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要求布置,坚持集约高效原则;
2、大力提高矿井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目前施工建设过 程共布置有八个开拓工作面,已经有四个工作面使用了综掘机,其它四个开拓头使用爆破破岩,人工装煤岩等方式,计划到2015年底彻底取缔炮掘面。井下不存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及工艺。
3.建立健全一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矿井开拓巷道布置、采掘部署,对生产系统调整,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做大技术问题,由总公司
负责决策;
4.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矿井管理理念,坚持“五精”管理理念,从精细管理起步,逐步实现精准管理、精确管理、精益管理、精美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融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5、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严格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表、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矿井有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并确保通风系统良好,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公司健全了防治水管理机构,配足管理和技术人员,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治后采”的原则;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加强井巷维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井巷维修制度、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6、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做到了“专户专储、专款专用”,并严格缴纳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公司建立了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与郭道矿山救护中队签订了救护协议,并配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组织进行了应急演练工作。
7、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建立健全生态恢复治理的各项责任机制,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矸石山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综合整治纳入矿井总体规划和矿井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计划。矿井建设有污水处理站;生活锅炉已取缔,目前职工澡堂、井下供热都采用集中供热;地面瓦斯永久抽放泵站正在施工建设,还未投入运行,各种安防设施正
在加紧施工;
8、公司严格国家规定的学历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目前“八长”及各专业副总工程师、B类安全管理人员、C类班组长、特殊工种人员全部经过煤炭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全部经过年检;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逐年提高新招从业人员中直接招生的比例,到“十二五”未全部落实“变招工为招生”,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公司建立了专职培训机构,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及档案管理,目前专职教师资质、学历,教学环境还不达标,力争在2015年矿井建设竣工验收后,全部到位。
9、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用工合同签订率、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之百”;为职工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居住条件,采用集中公寓化管理,公寓卫生严格控制,减少噪音,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为改善职工的生活水平,职工人均收入始终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长;为改善职工食宿条件,新修建了职工公寓及食堂,职工澡堂重新改造,美化亮化了职工居住环境。
10、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文化”为中心,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定期开展体育竞赛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引领,凝聚员工力量,激发员工潜力,推动企业发展。在矿井竣工验收时完善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等文化设施。
六、《现代化矿井标准》自评情况
按照现代化矿井井型标准生产能力在150万吨/年及以上,目前我公司为120万吨/年建设矿井,达不到现代化矿井基本要
求;
七、存在问题
1、建立现代化的地质分析预测及地理信息系统,人才相对短缺,技术装备落后,还有待加强提高;
2、地质条件复杂,主要表现在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较多,顶板破碎,暂时达不到100%机械化,智能化无人采煤不适合我公司地质;
3、建立矿井综合信息化系统方面,视频会议室和井下设备远程操作平台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在“六个标准”建设方面,我公司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以此次考评为契机,对标找差,扎实工作,力争“六个标准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山西通洲集团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2013年10月31日
第五篇:煤矿管理标准矿井
山西通洲集团安达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管理标准矿井自评表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煤矿管理标准矿井自评表
山西通洲集团安达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管理标准矿井》
自
评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