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爱卫办关于召开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议的通知-定
河南省爱卫办关于召开全省创建
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议的通知
各省辖市爱卫办,有关扩权县(市)爱卫办,省直管试点县(市)爱卫办: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爱国卫生工作,交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经验,推动卫生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召开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一)邀请全国爱卫办白呼群主任、胡小濛处长以及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专家授课;
(二)交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经验;
(三)现场考察。
二、参会人员
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爱卫办主任,已命名和已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所在市(县)爱卫办主任。邀请已命名和部分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省辖市主管市长。
三、会议时间
7月19日下午报到,20-21日开会。
四、会议地点
安阳市华强建国酒店(地址:安阳市高新区弦歌大道466号;总台电话:0372-3339891)。
五、其他事宜
(一)请各地于7月13日前将会议回执报省爱卫办。请10个国家卫生城市各准备交流材料1份,并于7月13日前发至wstfgy@yahoo.com.cn。
(二)请参会人员于7月19日下午18:00前报到,交通费自理,食宿费由会议承担。
省爱卫办范冠宇0371-65897985***安阳市爱卫办吴洪波0372-3209203***
附件:1.会议回执2.参会人员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附件一
会 议 回 执
附件二
参会人员
第二篇:200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方案—工作方案
200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方案—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七次党代会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根据全国爱卫会重新修订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标准》和《办法》),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政府统筹、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体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卫生整体水平,为“创建百年油田,构建战略新高,共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跨越”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任务目标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全市各行业、各单位和社区。各区、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标准》要求,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任务,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目标。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创建任务及具体分工,详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目标分解表》。全国爱卫会新修订的《标准》和《办法》,提高了评审标准,增加了评审程序,延长了评审时间。新《标准》规定了十个方面的任务。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全市、区、街道爱卫会组织和办事机构,市、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落实爱国卫生工作任务,有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二)健康教育。健全市、区健康教育机构,大力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车站和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坚持开展控烟工作。
(三)市容环境卫生。认真执行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健全各级市容环卫机构,完善环卫设施,加强清扫保洁,垃圾及时清运,公共厕所布局合理、符合要求,市容环境整洁,建成区绿化、集贸市场和建筑工地符合要求。
(四)环境保护。综合空气污染指数(API)、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区域环境噪声、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环境污染事故等方面的指标达到规定标准,无重大污染事故。
(五)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卫生。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各类公共场所管理规范,卫生指标符合要求,卫生监督、监测到位,“五小”行业符合卫生要求;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
(六)食品卫生。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落实,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控制措施有力,食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餐饮业开展量化分级管理,畜禽定点屠宰、管理规范。
(七)传染病防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落实,医疗废弃物处理符合要求,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和临床用血管理规范,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事故。
(八)病媒生物防制。病媒生物防治经费落实,坚持开展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其中有三项达到国家标准,防制措施符合要求,落实病媒生物监测措施。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社区和单位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卫生状况良好,市场、饮食摊点等商服设施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社区卫生服务符合要求。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城中村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卫生制度,环卫设施齐全,路面平整干净,无违规饲养畜禽,农产品交易、“五小”行业管理及环境保护符合规定;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洁、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建棚屋和乱开店铺等现象。
三、实施步骤
创建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体推进,全面达标阶段(2007年3月~5月)。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总结前段创建工作,部署今后创建任务,落实《××市200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各单位的创建任务和责任分工,依据《标准》对管辖的单位实行地毯式的排查,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务求达标。在创建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创建工作与“四化一畅”工作相结合,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与滨洲铁路沿线综合治理相结合,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居住小区改造相结合,并做到统一规划,同时施工,提高综合效益。
第二阶段:申请调研,重点提高阶段(2007年5月~6月)。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的基础上,经省爱卫会推荐,请全国爱卫会进行暗访调研。暗访调研通过后,根据暗访组提出的指导意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改,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第三阶段:技术评估,巩固成果阶段(2007年9月~10月)。整改工作完成后,全国爱卫会将在一个月之内组织专家组对创建工作进行技术评估。按《办法》要求,技术评估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和现场随机抽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结果。技术评估通过后,根据技术评估意见组提出的指导意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改。
第四阶段:考核鉴定,社会公示阶段(2007年11月~12月)。技术评估和整改过后,全国爱卫会将在一个月之内组织专家组对我市进行考核鉴定。鉴定通过后,还将在新闻媒体上公示两周。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
首先要加强领导。充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在原有14个单项督导的基础上,组建综合督导推进、宣传报道资料和综合协调三个组,负责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日常工作。三个组的人员分别抽调各市级医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境护保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房产管理局和建设局各单位懂业务、善协调、会管理的科级干部,被抽调人员要脱离原单位集中办公。各单位要顾全大局,全力支持。同时,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做好各项承办工作。其次要纳入日程。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要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落实。三是加大投入。要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办工作经费。
(二)通力协作,形成创建合力。
各区政府要实行划片包干的办法,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做到横向管理到边,不留死面。各职能部门要发动全局力量,创建责任落实到人、到科室,做到纵向管理到底,不留死角。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创建工作技术指导的优势作用,加强指导和培训,督促创建工作。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细化分工,量化管理,做到不漏项目、不漏点位、全方位覆盖。各单位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决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拆台的现象,一经发现,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通报全市。
(三)深入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要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根据《标准》的要求,各市级媒体要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日报报业集团要在《××日报》的《健康园地》和《××晚报》的《卫生周刊》上开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刊,市广播电视局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和××人民广播电台的《健康××》栏目,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引导创建,规范创建。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也要利用厨窗、板报、标语等形式,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工作。各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创建动态》或《创建简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情况。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正反典型宣传力度,宣传创建工作的正面典型,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曝光创建工作的反面典型,起到警示督导作用。
(四)强化监管,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城市卫生整体水平,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创建格局。一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目标分解表》已把全部创建任务落实到了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各单位负责人要负总责,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根据各自的任务目标,制订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全部达标。二要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实行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单位自检,市创建办各督导组利用督查的方式,提高各行业的卫生水平。三要建立反馈制度。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单位通过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受检单位,限期整改,发现一项、整改一项、达标一项、巩固一项。市督导组通过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反馈整改情况,市督导组要逐项进行验收。四要建立例会制度。市创建办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督导组汇报创建和督导情况,大力推进创建工作。五要建立培训制度。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逐级举办培训班,培训创建工作骨干,明确创建工作内容和标准,提高技术指导水平。六要建立奖惩制度。创建工作要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对完成创建任务的,给予表彰奖励;未按期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影响创建工作的,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五)完善资料,落实基础工作。
加强创建工作的资料建设。各区、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标准》要求,分门别类建立台账、积累资料、规范工作,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对反映市、区创建工作的进程、实际效果、经验体会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概况的文字和音像等资料要建档立卷,为全面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提供完整、翔实、科学的依据。高水平地制作创建申报材料。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创建申报要求,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创建规划、计划、总结、技术资料、统计报表、汇报材料、资料汇编及音像图片等方面资料的制作,全面反映创建成果。
(六)创新载体,全力推进创建。
要创新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载体,大力实施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调动全市人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积极性,大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2007年4月~5月,开展以“百万市民大行动,共创国家卫生城”、“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集中时间,再掀创建工作新高潮;2007年5月~6月,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健康卫生家庭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都要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创建的社会氛围。
(七)突出重点,确保全面达标。
依据《标准》和《办法》,综合分析我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突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治理。各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进行排查,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综合治理,尽快达标。二是突出小饭店、小旅店等“五小”行业的综合治理。“五小”行业具有分布广、数量大、变化快、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各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必须组织人力,严格标准,强化监管,务求达标。三是加强公厕建设。在结构布局、卫生管理、数量等方面达到要求。四是加强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与管理,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要求。
第三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情况
自1990年始,我市的创卫工作就开始起步,经过几年的努力,1994年获得全国卫生城市进步奖,1999年在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我市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在此之后,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从贵阳实际出发,不断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先进经验,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市貌、增强市民卫生意识为突破口,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市民文明卫生素质。
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巩固创卫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大力整治环境脏乱现象,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㈠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市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各区、各相关部门把创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卫。二是健全机构。及时调整和充实市爱卫会成员,由市长担任市爱卫会主任,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市、区爱卫会均设置爱卫会办公室,有相应编制和人员,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经费、办公用房、交通工具等。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强化了贵阳市“创卫办”的职能,由袁周市长亲自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等工作。三是制定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制订了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按照部门职责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与此同时还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纠建并举、综合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市、区、街道在创卫工作中的管理责任,提升了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㈡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讲文明、讲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城、郊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开课率达到100%,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家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为强化居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我市在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贵阳电视台开设了《健康全接触》栏目每晚播出,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也开设了卫生健康栏目,广泛宣传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和健康保健知识。市爱卫办会同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以卫生防病、农村改水、改厕、创建卫生村寨为重点,利用多种形式对社区和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城乡社区、村寨人群普遍接受了各级疾控机构为主要业务指导的预防肠道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计免接种、禽流感以及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知识宣传。二是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开设“卫生曝光台”等专题栏目,对环境卫生整治、“五小”行业卫生整治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全面报道,通过设置“回声壁”对群众反应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并在城区主要道口设置创卫公益宣传广告牌匾,营造了全市浓厚的创卫氛围。
㈢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
结合我市开展的“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近几年来,我市实施了户外广告牌匾专项整治活动,夜市摊点占道经营取缔规范活动,“野广告”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现已进入规范化和长效管理阶段。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通过“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有力推动,以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和“白改黑”五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我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实行清扫保洁弹性工作制度,加大城区主次干道、社区院落、城郊结合部、绿化带、广场等部位的清扫保洁力度,不断完善果皮箱、垃圾站等环卫设施,在全市形成新一轮的环境卫生整治热潮,几年来,实施并完成了“一环两路”临街楼体外墙清洗、喷涂、改造专项工作和广告牌匾专项整治、“野广告”专项整治,对不符合要求和破旧、脏烂、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美观和交通安全的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进行了规范整改和拆除,把瑞金路、延安路打造成为了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整治示范街,把中华路打造成为了户外广告和亮丽工程相结合的精品街。加强了建筑工地管理,实行文明施工,围场作业,禁止渣土外运车辆污染道路,杜绝噪声污染。加强了对各类饮食摊点的规范管理,对市西路等人员聚集地或商业繁华地段进出口的卫生及秩序的监管,取缔城区主次干道、广场周边占道经营行为,通过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我市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在公厕卫生整治活动中,针对我市公共厕所一度存在的脏、臭现象严重的问题,自2007年8月开始,由市政府和爱卫办牵头,市容环卫、卫生监督、林业绿化、旅游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针对全市范围内的环卫公厕、餐饮、公共场所单位和景区景点的各类对外开放公共厕所进行专项整治。制定了《贵阳市公共厕所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职责,统一了整治标准,部署了具体任务。通过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两年多来,共督检各类公厕1万余所(次),对1452所公厕进行了整改,全市公厕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2008年,贵阳市城区900余座环卫公厕取消收费,向公众免费开放。为了确保公厕卫生状况不倒退、不滑坡,我市继续加大公厕卫生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公厕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公厕管理日查制度,加强对公厕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卫生状况达不到要求的公厕立即进行整改,对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进行处罚,对设施破损的立即进行完善,全市所有公厕基本达到了标识标牌醒目、设施完善、干净卫生,无脏臭现象。在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中,进一步加大对行车秩序、停车秩序、行人秩序的治理。全面实施路口精确化管理,逐步推行路段单向交通组织,实施高峰期车辆“快出慢进”,努力清除公交站点“动态瓶颈”,进一步完善隔离护栏、流动电子警察车、交通标志标识等设施,加大了交通宣传力度等,使中心城区交通逐步好转。针对贵阳市区停车难的问题,市政府于2008年9月开始实施了依法清理整治被挪用室内停车场工作,经摸底调查,全市400多个室内停车场中有107个被挪作他用,目前,有南港房开、振华科技大厦、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达安房开蟠桃园等48个被挪用的室内停车场清理整治完毕,相继恢复使用,对尚未恢复使用的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整改恢复或缴纳异地建设费后实施异地建设。今年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为我市停车场的管理提供了依据,为缓解停车难,清除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提供了保障。针对贵阳市中心城区较为猖獗的非法客运“黑车”、“两的”现象,贵阳市公安、武警、城管、运管等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之内查处“黑车”436辆,收缴非法营运摩的3000余台,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秩序、平安的社会环境。在窗口部位整治活动中,与各客运车站签订“整脏治乱”责任书,对客车站、第一服务车站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树立好窗口形象。对火车站、体育馆长途车站等窗口部位周边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散发野广告、公厕等脏乱现象进行清理整顿。与省体育馆协商,规范了火车站长途客运车站的经营行为,在去年投入资金110万元将其由原来的马路市场调整至省体育馆场地内经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投入68万元实施了封闭管理。在占道夜市清理工作中,为了提升贵阳市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增强城市软实力,2007年5月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妥善解决临时占道百货夜市的历史遗留问题,清退城中心区临时占道百货夜市的决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位于贵阳市主城区的延安路、瑞金路、神奇路、都司路的2180户临时占道百货夜市摊位的清退工作顺利完成,有力地促进了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全面深入推进。2008年,在总结清退占道百货夜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下合群路饮食夜市长期形成的烟熏迷雾、供水供电排水管线等设施老化和脏乱差严重的问题,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实施,以“十统一”(即统一餐车炉具、统一餐桌座椅、统一摊位招牌、统一设置摊棚、统一油烟净化、统一污水排放、统一垃圾容器、统一供水供电、统一人员着装、统一佩证上岗)为整治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原170个摊位进行规范整治,使下合群路饮食夜市达到了规范亮丽、整洁有序的目的,为全市打造了一条靓丽的特色风味小吃夜市风景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强化市民教育活动中,结合3月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4月份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畅通工程宣传教育活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在市民中广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和市民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利用市民学校、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牌、车体广告、社区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市民对创卫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之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组织开展“满意在贵州、文明在贵阳”、“四进社区”、“交通安全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使市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贵阳市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员,加强了市政设施的日常维护管养,车行道、人行道、下水道设施和路灯等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维护标准要求,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杜绝了卫生空档的出现。大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达到20%以上,垃圾、粪便基本能密闭化收集运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8%,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㈣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开展了以“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南明河流域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我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环境治理取得新的进展,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在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控制。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81%,空气API指数平均值为69,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3.54%以上;通过加强“两湖一库”和南明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6.14%,饮用水水质总体优良;不断推广使用煤气、液化气和电热等清洁能源,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8.5%以上,全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9.22%;我市城区范围(不含一市、三县)在建的金阳二期、三期、新庄和小河二期污水处理厂年底完工使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为55.8分贝,几年来均稳定控制在60 dB(A)以内。三年来,我市境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㈤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
一是强化管理,整治“五小”行业。“五小”行业(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洗浴室、小旅馆、小网吧等)的卫生管理是国家卫生城市考核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我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五小”行业点多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整治工作难度较大,为此,我市近年来重点加强了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卫生管理实施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卫生状况明显好转。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美容美发店、歌舞厅、洗浴室、旅馆等公共场所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制订下发《贵阳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方案》,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项目的要求,制定了公共场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传染病报告制度,对辖区289家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了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达100%。同时,每年都组织力量开展多次公共场所单位和食品卫生的专项整治,对旅游景点、旅游接待宾馆、各种娱乐休闲场所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二是强化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生活饮用水督查方案》和《贵阳市学校、村镇、工地自备生活饮用水督查方案》,针对《贵阳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召开专门的宣传贯彻培训会,认真对生活饮用水、桶装水、单位自备水和农村井水水质卫生状况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率达100%,保护了群众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同时,我市还加大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三级网络,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卫生监督科,重点对农村自抽水和二次供水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 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酒类生产流通、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打击非法行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顿、不合格化妆品查处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共派出卫生监督员14606人(次),出动车辆4160台(次);共检查农贸市场1128个(次),经营户23248户(次);食品超市、商场4187个(次),食品加工企业3368户(次);宾馆饭店2874个(次),大中型药店334户(次),美容美发店2355户(次),饮食摊点23943户(次),饮用水单位487个(次)。重点整治地点174个,重点整治单位2841个,重点整治产品544种。案件查处5起,限期整改452户,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点87户,查处不合格产品92个,收缴销毁过期假冒伪劣食品4233公斤,收缴食品生产加工用具89件,案值约28万余元。
㈦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了《重要节庆活动及“黄金周”期间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针对今年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全市医疗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机制,完善防控措施,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健全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门诊日志齐全,全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加强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重点防控免疫规划针对的传染病,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和监测力度,严格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全市“单苗”、“四苗”及乙脑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以上。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100%。
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加强卫生应急三网建设。制定下发《关于建立贵阳市卫生应急协调网络组织的通知》(筑卫疾控〔2007〕79号),建立了“贵阳市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网络”、“市县两级卫生应急专兼职人员网络”和“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专兼职人员网络”。为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做到沉着应战、万无一失,市卫生局每年都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系统的应急指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等能力进行检验,查找了薄弱环节,完善了处置措施。
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保健,制定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鼠疫防治项目、流感监测与防治项目、狂犬病防治项目、SARS、人禽流感防治项目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各类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无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81.5/10万,较前三年平均水平(350.87/10万)下降19.77%,未发生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㈧开展以灭鼠、蚊、蝇、蟑螂为主要内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坚持开展每年春、秋两季灭鼠和季节性灭蚊、蝇、蟑螂活动,在防治工作中,坚持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制定《贵阳市灭鼠技术实施方案》、《贵阳市灭蚊、蝇、蟑螂技术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对“除四害”工作进行安排,结合“整脏治乱”工作,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室内外杂物,重点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减少有害生物孳生场所。
按规定要求开展“四害”监测工作。按照《贵阳市鼠、蚊、蝇、蟑螂监测工作方案》,对监测工作的方法、监测要求以及各区、市、县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监测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进行了明确。市疾控中心在监测工作中履行了组织和技术指导的职责,并对全市的监测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和分析,各区、市、县能够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定时、定点逐月进行监测并按时上报监测资料,为掌握我市“四害”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密度变化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完善重点单位防鼠设施的基础上,每年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0余万元,用于购置“四害”防制药品及器械。其中,在灭鼠工作中,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通过现场适口性试验和实验室毒杀试验,选择出适口性和毒杀效果最好的灭鼠毒饵作为灭鼠用药,为提高灭杀效果提供了保证。在灭鼠投药中,各区、市、县按照“条块结合、部门协调”的要求,注重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特别是各级疾控、卫监部门的作用,并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取得较好成绩。每年6月下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还开展统一灭蟑螂和灭蚊、蝇工作,在整治餐饮单位厨房设施和垃圾、积水的基础上,采取药物滞留喷洒的方式,通过对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等蚊、蝇、蟑螂密度较高的场所进行重点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蚊、蝇、蟑螂密度。近几年来,贵阳市鼠密度控制在3%以内(粉迹法),重点单位防鼠设施合格率96%以上;蟑螂侵害率控制在3%以内,其中大蠊密度控制在3只/间,小蠊密度控制在5只/间;室内外各种积水中蚊幼虫阳性率不超过3%;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蝇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三倍以内。
㈨加强单位和社区卫生管理
开展“全民动手、整脏治乱、共建和谐卫生环境”为主题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以创建和巩固单位(社区)卫生达标活动和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活动为有效载体,在市、区(市、县)爱卫办的精心组织和单位、社区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清理暴露垃圾、卫生死角、污水外溢、乱堆杂物、违章搭建、乱贴乱画乱挂和“野广告”,规范小区内商业门面、小市场、摊点的经营行为,治理家畜、家禽、宠物敞养,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完善为民、便民、利民措施,发动居民开展周末大扫除等,强力开展楼群院落、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完成了贵山城市花园等80个小区院落的整治工作。使小区院落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温馨舒适、安全文明的新型宜居文明小区标准。此外,还加强了对单位食堂规范化管理力度,完善防鼠、防蝇、防尘设施,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各单位和社区采取出宣传栏、更换橱窗、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自觉性。
㈩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卫生管理
按照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城郊结合部的整治,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城郊结合部的管理机制。重点完成了东山出路口和三桥西出路口、蟠桃宫、二戈寨、富源路、园林路、青山小区、花果园后街的暴露垃圾的清除。共清运垃圾4892吨,拆除违法建筑3000平方米,清理、整治各类占道经营513个。清除了金马街等地段长期存在的卫生死角问题300余处,清运暴露积存垃圾27314余吨,清除乱贴乱画37.6万余处,并采取集中整治、设卡守点以及路面巡查的方式,共查处工地渣土污染60处。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虽然我市创卫工作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我们也深知我市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㈠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尚有一定差距。多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目前城区内部分路段仍然存在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站数量不足,果皮箱、垃圾箱数量少,损毁较多,布局不够合理以及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标准偏低的情况。
㈡“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境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我市加强了“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卫生整治力度,环卫保洁工作纳入市政保洁范围,“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环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加上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对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也带来较大困难。
㈢农贸市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由于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外来经营人员相对较多,经营者依法经营观念、环境卫生意识有待提高,导致部分农贸市场及周边乱摆卖和环境卫生问题不时出现反弹。
㈣部分“五小”行业店铺卫生状况时有反复。客观来看,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市“五小”行业卫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贵阳市的“五小”行业店铺数量多、规模小,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偏低,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心理等,在管理中体现出难度大、成效慢、问题多的情况,部分“五小”行业店铺卫生状况时有反复。
㈤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市民健康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待改进,例如一些市民喜欢吃现宰杀的活禽以及夜市烧烤、流动摊点和路边大排挡的食品,一方面为不规范经营的摊点提供了市场,加大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也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三、下步主要工作措施
针对我市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深层次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强化意识,鼓足干劲,始终保持良好创建氛围。我们将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创卫的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高度,全方位提升市民文明卫生意识,培育人人关心创卫,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卫的浓厚的创建氛围。
㈡持之以恒,认真查找并整改存在的问题。按照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关于创卫工作“差距就是重点”的要求,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从深层次查找差距,重点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果皮箱等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城郊结合部和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持之以恒地抓好“五小”行业卫生管理,全面规范“五小”行业经营行为。
㈢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卫生状况长期向好。坚持爱国卫生运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坚持推进“整脏治乱”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属地管理,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坚持环境卫生多级、多部门综合整治,协同执法的方式,完善“条块结合,互相协作,职权互补”的创卫工作协作机制,促进我市创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城市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为市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凝聚着全市人民创建美好家园的巨大热情,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凝聚着创卫一线上的同志们付出的极大艰辛,尤其离不开省爱卫会和省各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指导。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2010年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我们将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恳切希望继续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市创卫工作的帮助和支持,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通过检查考核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抓好整改,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向上级领导、专家和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第四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单位
(一)突出贡献单位(4个)
市城管局、市卫生局、袁州区、中心城区管委会
(二)先进单位(226个,排名不分先后)
1、市直(123个)
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机关、市纪委机关、宜春军分区政治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文明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团市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市委党校、宜春日报社、市委农工部、市信访局、市接待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旅游局、市扶贫办、市物价局、市审计局、市城投总公司、明月山管理局、市房管局、市粮食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统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宜春电视台、市体育局、市人口和计生委、工商银行宜春市分行、农业银行宜春市分行、农发行宜春市分行、建设银行宜春市分行、中国银行宜春市分行、人民保险宜春分公司、市公路局、沪瑞高速公路昌金管理处、宜春稽征分局、电信宜春分公司、移动宜春分公司、宜春供电公司、市人民医院、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市烟草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中石化宜春分公司、宜春盐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宜阳新区管委会、宜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宜春经济开发区城管分局、宜春汽运总公司、江西宜春第一机械厂、武警宜春市支队、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通宜春分公司、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市爱卫办、市运管局、市城管公安分局、市交警支队、宜春实验中学、市市政工程处、市园林局、市环卫处、市余土管理中心、市供水公司、市方科污水处理公司、市城市污水处理公司、市城管综合执法灵泉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秀江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官园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湛郎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凤凰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珠泉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化成大队、市城管综合执法下浦大队、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急救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市健康教育所、浙赣友好医院、市博爱不孕不育专科医院、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安利宜春公司、锦绣山庄
2、袁州区(103个)
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机关、区纪委机关、区人武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秀江街道办事处、官园街道办事处、灵泉街道办事处、化成街道办事处、珠泉街道办事处、凤凰街道办事处、湛郎街道办事处、下浦街道办事处、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建设局、区人口和计生委、区人事劳动局、区残联、区畜牧水产局、区外经贸委、区体育局、区法院、区总工会、区供电公司、区就业局、区工商局、区文教局、区物价局、区交通局、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区林业局、区委农工部、区国土资源局、团区委、区检察院、区审计局、区发改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区地税局、区社保局、区粮食局、区经贸委、区环保局、区国税局、区信用联社、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广播电视局、区民政局、区农机局、湛郎街道五六川社区、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湛郎街道文笔峰社区、下浦街道徐田社区、下浦街道下浦社区、官园街道桥头社区、官园街道安居社区、官园街道明月社区、官园街道张家山社区、灵泉街道五眼井社区、灵泉街道黄泥塘社区、灵泉街道大坪社区、灵泉街道朝阳社区、灵泉街道鼓楼社区、灵泉街道灵泉社区、灵泉街道考棚社区、灵泉街道鹧鸪社区、凤凰街道黄颇社区、凤凰街道岐山社区、凤凰街道林桥社区、化成街道新建社区、化成街道化成社区、化成街道新苑社区、珠泉街道半边山社区、珠泉街道塔下社区、珠泉街道珠泉社区、珠泉街道窑前社区、秀江街道袁山社区、秀江街道宜阳社区、秀江街道秀江社区、秀江街道下水关社区、秀江街道高士社区、秀江街道潭前社区、秀江街道崔家园社区、宜春第三小学、宜春第八小学、油茶林场、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东门管理所、宜春德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浦中心小学、北信广告公司、芦州小学、青龙十运超市、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医院、中央储备粮宜春直属库、新龙化工厂、宜春三中、区疾控中心
二、先进个人
(一)突出贡献个人(10人,记三等功一次)包春燕 梅 钢 李小红 周明红 李宜萍 林 晶 黎剑云 陈 唯 黄国祥 卢胜斌 市政府办公室副调研员 市城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市爱卫办主任 市卫生局副调研员 袁州区委常委 市城管局政治处主任 市环卫处主任
中心城区管委会副主任 市委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市爱卫办副科级干部
(二)先进个人(529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1、市直(323人)丁香根 丁 江 丁国龙 丁 洁 万仁义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干部 市卫生局法监科科长 市政府办公室行政科科长 市发改委干部 万文文 于基良 仇福生 尹 军 文尚春 文艳清 王小清 王丰年 王文涛 王伟建 王安生 王利洁 王志慧 王重华 王根辉 王桂英 王桂香 王 琴 邓 萍 邓子华 邓建华 邓建国 乐 青 市城管综合执法队员 市城管公安分局局长 市委老干局副调研员
中心城区管委会社区科副科长 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城管综合执法珠泉大队副大队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灵泉大队大队长助理市城管综合执法秀江大队队员 市工商联干部 宜春学院后勤处处长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员
农业银行宜春市分行纪委书记 市房管局局长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 宜春稽征分局干部 市检察院干部
市直机关工委群工部部长 市外经贸委计财科科长 市市政工程处主任 市园林局局长 商城农贸市场业主
市城管综合执法化成大队副大队长
付小强 付光辉 付维平冯竹生 叶小平叶 妮 叶日辉 叶苞九 帅学红 甘 斌 甘益亮 艾云龙 刘 远 刘 艳 刘 菡 刘 璇 刘平刘仲良 刘 军 刘军胜 刘步华 刘灵灵 刘杰斌 锦绣山庄总经理
市第三人民医院总务科科长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中心城区管委会干部
宜阳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市城管局监察室副主任 宜春银监分局干部 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副科长 市中心血站副站长 市卫生监督所干部 宜春邮政局干部
市城管综合执法下浦大队副大队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纪委审理室副主任 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宜春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 沪瑞高速公路昌金管理处干部 市林业局机关事务所干部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员 市卫生局学会办副主任 市卫生监督所法制综合科科长 刘洪涛 刘晓英 刘莉红 刘银和 刘智安 刘新江 孙艳秋 师 文 朱如仔 朱建林 朱忠林 汤 辉 汤仁广 汤秀江 汤晓军 许能斌 许 清 何 秋 何文斌 何 坚 何进军 余兆辉 余 忠 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 市卫生局监察室主任 市疾控中心干部 市城管局副局长 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科长 市城投总公司干部
市城管综合执法凤凰大队副大队长市财政局社保科科长 市卫生局驾驶员 市供水公司总经理 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 市人口和计生委副调研员 市交警直属大队中队长 市疾控中心职工 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 市妇联办公室主任
市第五人民医院社区卫生科科长 市运管局副局长 市供销社秘书科科长 农业银行宜春市分行干部 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宜春检验检疫局办公室主任
余燕军 吴 正 吴小文 吴小平吴冬秀 吴兆鹏 吴建林 吴爱民 吴爱军 宋万蝉 宋小文 宋洪勇 宋凌云 应勤进 张 争 张 芳 张 垒 张 燕 张书瑞 张友根 张永建 张 伟 张怀宇 市卫生局农卫科干部 团市委副书记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副局长 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官园大队队员 市安监局副局长 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政委 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 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城管综合执法官园大队副大队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无线电管理局干部 宜春电视台记者 市卫生局医政科科员
工商银行宜春市分行主任科员 市城市污水处理公司经理 市民政局副调研员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市政府办公室科教科副科长
张国全 张建华 张建慧 张怡良 张 松 张炳根 张焕泉 李小红 李广勤 李平李有雷 李江河 李快森 李沛东 李炎平李青青 李 峥 李 政 李荣夏 李 为 李菊珍 李辉宇 李锋祥 市委外宣办主任 市城管局督查科副科长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人民保险宜春分公司高级业务主管市城管局纪检组长 市医保局副局长 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 市纪委副县级干部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秘书科科长市文明办干部
市城管综合执法秀江大队大队长 市委党校副校长
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市物价局干部 九九红医药公司经理 市接待办办公室主任 市林业局监察室主任 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市旅游局纪检组长 市公路局党委副书记
李新建 杨 斌 杨 鹏 杨小弟 杨国良 杨建平杨杰峰 杨翌嫘 杨增萍 杨瞻民 汪南文 沈慧华 肖 铁 肖小华 肖青松 肖春鸣 辛木根 邹 慧 邹海斌 陆大钧 陈 扬 陈 萍 陈 勇 市司法局主任科员 市社联副主席 市政府办公室干部
市城管综合执法官园大队队员 市健康教育所所长
市科技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 市卫生局副科级干部 市卫生局农卫科副科长 市物资局秘书科副科长 市城管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市档案局副局长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化成大队副大队长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副科长 赣西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 市爱卫办干部 市卫生局驾驶员
市城管综合执法凤凰大队队员 江报宜春分社通联社副主任 市疾控中心人秘科科长 市第三人民医院职工
市城管局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 市人民医院后勤总公司经理
陈 钊 陈小牛 陈小敏 陈文清 陈东海 陈发明 陈光荣 陈宝华 陈建选 陈杰慧 陈林生 陈俊杰 陈洪义 陈祖斌 陈浩萍 陈海涛 陈铁生 陈 铭 周小平周元平周任生 周丽萍 周芳能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 市文化局副局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宜春电视台新闻部主任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市卫生局驾驶员 市财政局纪检组长 市人民医院监察室主任 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副调研员 市政府办公室干部 市委政研室秘书科科长 市疾控中心专职副书记 市编办副调研员 市人事局干部 宜春电大总务处处长 市城管局办公室主任 中石化宜春分公司干部
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法规科科长市经贸委技术科副科长 市教育局电教馆副馆长 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 市房管局机关专职副书记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周建红 周建鲜 周雪非 周道水 周雄德 周鹏华 宗旅旅 易 丽 易 剑 易 萍 易艺波 易仕庚 易军群 易劭宜 易志文 易和生 易庚龙 易 杰 易帮碧 易 昭 易康利 易德才 林 柳 市环卫处副主任 市科技局秘书科科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城管综合执法凤凰大队副大队长 市城管局办公室副主任 市总工会调研员 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市统计局财贸科科长 市卫生局疾控科科员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副科长 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 市城管公安分局政委
市城管综合执法灵泉大队大队长助理市史志办秘书科副科长
市政协副秘书长、卫生局副局长 市人事局副局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凤凰大队队员 市委政法委维稳二科科长 市城管局户外广告科科长 市行政服务中心干部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宜春汽运总公司修理厂党支部书记 市城管局公用事业管理科副科长
林国华 欧阳飞莲 欧阳欢 欧阳丽 欧阳昕
欧阳琼子
欧阳耀生 罗小军 范 薇 范忠平范惠珍 姜国庆 施锡年 柳永军 柳承启 段建华 胡日祥 胡丽娜 胡利军 胡志勇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卫生局规财科负责人 市方科污水处理公司董事长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民进宜春市委秘书长
北信广告公司经理 市国税局副调研员 上高县人武部副部长 市爱卫办副主任 市外侨办副主任 市人民医院科教科科长 宜春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市城投总公司纪检组长 宜春电视台记者 市交通局干部 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办公室干部市财政局经建科科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湛郎大队大队长市地税局副调研员
胡辛会 胡蔚兰 胡德萍 赵卫萍 赵 勇 钟汉华 钟新龙 饶 坚 唐吉林 唐浩元 夏小玲 夏军昌 夏宜钢 徐英俊 徐 俊 徐艳云 晏永春 晏建国 栗 敏 涂 鸿 涂晓明 涂强民 聂小兵 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宜春日报社副总编辑 市城管局行政处罚科科长 市文明办副调研员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市环保局副调研员
市粮食局粮油储运站副站长 中国银行宜春市分行职工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科协办公室负责人 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 市交警直属大队中队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文明办综合科负责人 省轻工技校副校长 市文联副调研员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城管综合执法秀江大队队员 市中级法院干部 市委宣传部干部
宜阳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市公路局宣教科科长 市卫生局驾驶员
袁会明 袁伟钢 袁成红 袁金生 袁 峰 袁瑞根 郭 健 郭基正 陶学洪 高 鎔 高包根 商保卫 曹 华 梁 斌 梁军权 梁华庚 梁细苟 梁海华 黄 强 黄小雷 黄文智 黄圣平黄幸杰 中心城区管委会城建科副科长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市燃气节水办主任 中心城区管委会副主任 市环境监测站干部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 市城管综合执法灵泉大队副大队长市委农组办干部 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 市卫生局驾驶员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气象局干部 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市委组织部干部 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 宜春盐务局人事部部长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副科长 宜春日报社记者 市行政投诉中心主任 市人民医院防保科科长 贸易广场农贸市场业主 明月山管理局城管分局局长
黄建民 黄春红 黄春林 黄健峰 黄桃林 黄维华 黄溯达 傅 萍 傅九龙 喻亚静 喻驰兴 喻晓锋 彭 波 彭仁生 彭外生 彭怀安 彭承慧 彭查香 彭家森 彭晓丹 彭 锋 彭瑞林 景维信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市急救中心副主任 市公交公司经理 市水利局干部
市民营企业局发展规划科副科长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市公安局副局长
市中心血站血源体采科科长 市血地办副主任
市环境监测站人秘科科长 市烟草局干部 市卫生监督所所长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三科副科长 移动宜春分公司部门经理 市纪委副书记 市余土管理中心主任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环卫处副主任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城管局督查科科长 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湛郎大队队员 市供气公司经理 曾慧萍 曾 舜 温玉川 舒云弟 舒清生 葛学军 谢小平谢文亮 谢月桂 谢月清 谢叶华 谢立勋 谢启高 谢国林 谢建明 谢炎春 谢密蜂 谢耀兵 韩瑞志 简祝平裘 江 詹建明 赖美秀 市城管局副局长
市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科副科长 市卫生局学会办主任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残联副理事长
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副科长 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 市文明办创建科科长 市市政工程处工人
市城管综合执法机动大队队员 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科副科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珠泉大队副大队长 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队员 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市委办公室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市国安局副调研员 市委副秘书长
宜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 市工商局干部
电信宜春分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 市卫生局防保科副科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后勤服务中心副主廖正全 廖国生 廖晓萍 熊 艳 熊竹根 熊位文 熊志红 蔡 剑 蔡宪明 蔡鸿斌 谭小红 潘文杰 潘浏浏 潘 艳 潘锡广 黎志勇 戴林生 戴冠华 鞠亚琴 魏玉坚 魏雄杰 魏豫海 任
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组长 市体校办公室主任 市委机要保密局副局长 市卫生局法监科科员 农发行宜春市分行干部 市委台办副主任 市接待办副主任 市财政局企业科科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余土管理中心工人 市爱卫办干部 市血地办主任
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干部 市文明办干部 市急救中心干部 市城管局副局长 市委副秘书长
市环保局直属分局局长 市卫生局机关专职副书记 市交警直属大队中队指导员 市疾控中心主任
市审计局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
2、袁州区(206人)丁云兰 万玉萍 万伟辉 万梅忠 马坚军 毛日泉 王 彥 王又生 王观生 王国新 王 亮 王春平邓建峰 邓超财 付小群 兰 鹏 兰书华 兰振国 冯年生 叶子龙 叶桂兰 田 斌 湛郎街道创卫办主任 凤凰街道凤凰社区干部 秀江街道创卫办主任 区计生服务站干部 区国税局干部 区粮食局干部 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区交通局局长 区检察院干部
化成街道化成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人事劳动局纪检组长 灵泉街道鼓楼社区党支部书记 珠泉街道泉塘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国土资源局干部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区政府办公室干部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区保健院办公室主任
下浦街道下浦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政协副主席
秀江街道崔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龙子贵 龙启兵 龙瑞泉 乔南红 任子良 刘 波 刘 颖 刘卫国 刘友发 刘东梅 刘西霞 刘秀英 刘国启 刘建刚 刘艳玲 刘梅强 华文会 朱茂云 汤艳春 许建军 阮文其 何 如 余美华 区广播电视局记者 区建设局监察大队中队长 化成街道化成岩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科技局纪检组长 区卫生局副书记
官园街道桥头社区党支部书记 芦州小学副校长 秀江街道办事处主任
化成街道新苑社区党支部书记 凤凰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 秀江街道高士社区党支部书记 灵泉街道春台社区党支部书记 洪塘镇干部
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主任 灵泉街道龙泉社区党支部书记 官园街道党工委委员 区人武部部长
珠泉街道窑前社区党支部书记 宜春第四小学教师 区农机局副局长 区文教局团委副书记 化成街道化成社区主任 秀江街道潭前社区党支部书记 况柳根 冷北兴 张 杰 张 炜 张 勇 张 龚 张 智 张卫东 张伟忠 张安民 张红萍 张来生 张忠华 张勇斌 张炳发 张家军 张家洪 李 凯 李 晶 李 焱 李小华 李长生 李长根 区法院院长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工商局纪检组长 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干部 灵泉街道办事处主任 珠泉街道党工委书记 区工商局城北分局局长 官园街道党工委委员 区疾控中心主任 珠泉街道长青社区干部 区爱卫办主任
秀江街道宜阳社区党支部书记 灵泉街道五眼井社区党支部书记 湛郎街道湛郎桥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湛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东门管理所所长区统计局干部 湛郎街道党工委书记 区政协副主席
化成街道化成岩社区主任 官园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和生 李建军 李建刚 李清桂 李 超 李 蓉 杨 义 杨才华 杨成学 杨建国 杨剑波 杨春生 汪自梅 肖文彬 肖安福 肖展吉 苏新海 言 辉 辛 钢 邱 勇 邹岚陵 邹志昌 邹其龙 凤凰街道岐山社区干部 区委农工部副部长
湛郎街道东园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工商局干部 区维稳办副主任 区编办副主任 区发改委主任
官园街道枣树社区党支部书记 下浦街道金桥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政协干部 区卫生监督所干部 秀江街道袁山社区主任 区司法局局长
珠泉街道塔下社区居民 化成街道党工委书记
珠泉街道塔下社区党支部书记 凤凰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 区卫生局局长 宜春四中副校长 凤凰街道创卫办主任 区工商局秀江分局副局长 区信用联社干部 官园街道官园社区干部 陈 武 陈 健 陈小平陈月燕 陈永梅 陈佰苟 陈美谷 陈爱红 周 伟 周小军 周亚林 周锦平易 云 易平易 军 易 成 易 容 易 斌 易小琴 易生华 易军海 易华生 易财发 化成街道办事处主任 区地税局干部
灵泉街道大坪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广播电视局干部 下浦街道党工委书记 区财政局干部 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 区国税局局长 官园街道创卫办主任 宜春市中医院副院长
湛郎街道日升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建设局局长
灵泉街道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工商局秀江分局局长 灵泉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 官园街道明月社区干部 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 秀江街道昌黎社区党支部书记 凤凰街道林桥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创卫办督查组干部 下浦街道纪委书记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易其清 易和根 易建华 易昌林 易金明 易艳军 易琦得 易源泉 林仕文
欧阳辉荣 罗庆东 罗健儿 范天勇 姜 敏 施博威 柳有林 胡玉发 胡宜兵 胡荣华 胡彩红 胡寒敏 胡楚兵 官园街道安居社区干部 化成街道居民 区教育局党委委员 区委政法委维稳信息员 区建设局副局长 区物价局干部 团区委干部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官园街道办事处主任
区档案局干部 湛郎街道红星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社保局党支部书记 区残联干部
秀江街道下水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区民营企业局干部 秀江街道党工委书记
灵泉街道黄泥塘社区党支部书记区工商局城东分局干部 化成街道袁河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林业局干部 区总工会副主席 区工商局城西分局局长
钟 波 钟 恺 钟凤秀 钟志诚 钟甫华 钟宪斌 钟福军 项生茂 凌贵成 唐丽玲 徐北凤 徐成辉 敖幼平殷少军 殷有生 殷建根 涂芳翠 翁方宇 袁卫生 袁云梅 袁文辉 袁立良 袁和生 宜春第八小学校长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湛郎街道五六川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审计局干部
秀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区委宣传部干部 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下浦街道下浦社区居民 秀江街道官山社区党支部书记 珠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区就业局干部
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干部 区政府副区长
湛郎街道文笔峰社区党支部书记 珠泉街道珠泉社区党支部书记 珠泉街道明珠社区干部 珠泉街道创卫办主任 下浦街道创卫办主任 下浦街道徐田社区主任 宜春实验小学办公室主任 区政协干部
灵泉街道灵泉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 袁泉武 袁 萍 袁新宇 郭子云 郭友生 梁国平梁福军 谌战华 谌得军 刘春生 阎瑞琼 黄 蓉 黄 霞 黄平生 黄会庚 黄启秀 黄国定 黄青生 黄春根 黄彩云 黄辉平黄满红 彭成文 区供电公司干部 区医保局副局长 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化成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 化成街道新建居委会书记 区纪委副书记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化成街道袁河社区主任 灵泉街道鹧鸪社区党支部书记 凤凰街道黄颇社区副主任 灵泉街道党工委委员 下浦街道办事处主任 湛郎街道办事处主任 官园街道张家山社区干部 化成街道党工委委员 区经贸委干部 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区建设局纪委书记 灵泉街道党工委书记 区人武部政委 区畜牧水产局局长 贸易广场农贸市场负责人 凤凰街道文明办主任 彭宗华 彭绍军 彭祖富 彭振军 彭梅娇 曾 宪 曾红云 曾志成 程利国 谢平华 谢秀娟 谢富春 廖文炳 廖忠辉 漆晓康 蔺 钰 谭宏伟 潘 清 潘宝光 潘招兰 潘欣健 潘 祝 潘新华 珠泉街道办事处主任 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凤凰街道滩下社区党支部书记 三阳镇政府干部
灵泉街道考棚社区党支部书记 凤凰街道党工委委员
珠泉街道半边山社区党支部书记 区环保局纪检组长 凤凰街道柒家岭社区主任 灵泉街道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 宜春第三小学党支部副书记 区法院干部
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区物价局副局长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区市场物业管理中心凤凰管理所所长德和大酒店副总经理 加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秀江街道秀江社区党支部书记 湛郎街道纪委书记 区二轻协会干部 秀江街道纪委书记
黎共生 灵泉街道创卫办主任
第五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兴仁方国瑜小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卫生城市是城市居民为改善自己的物质生存空间和精神享受空间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卫生面貌和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完善和拓展城市的整体功能。根据丽江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安排,以及教育系统的安排部署,制定我校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为指导,以教育系统的安排部署为具体要求,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卫生意识和道德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参与率和工作实效性为原则,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小学生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
2、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完成14周岁儿童集体服药驱蛔、疾控部门做好蛔虫感染监测工作,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内。
3、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加大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做文明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思想入头脑、见行动。
4、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和春秋季流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三、具体措施
(一)广泛宣传,营造气氛
学校各部门要大力开展创卫工作的宣传动员,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班队会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创卫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让广大学生、教职员工了解 “创卫”的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卫活动中来。
(二)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每学期开足健康课(12节/学年)。通过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卫生行为的形成。
2、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学校要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确保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3、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完成学生体检工作。
4、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健康档案。(三)加强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1、认真开展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学生健康监测指导工作。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岗位职责,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2、降低我校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完成14周岁以下儿童集体服药驱蛔、蛔虫感染监测工作,l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内。
3、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要在儿童入学时认真查验接种证。学校要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就诊情况追踪,疫情报告,无瞒报、漏报现象;建立传染病等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4、认真做好地方性疾病及流行性疾病防治工作。(四)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的始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周五下午大扫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认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继续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清除校园及周边的垃圾,做到随时产生,随时清理,消灭死角、死面,使校园及周边得到彻底净化。要确保校园内环境整洁、美观、卫生状况良好,做到无杂草、无乱丢弃废物、无痰迹、无污水洼池、无乱写乱画、无蚊蝇滋生等;教室清洁明亮,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办公室、教室无“脏、乱、差”现象。
3、加强对学校厕所的卫生管理。学校厕所应符合标准和卫生要求,及时消毒杀菌,保持干净、卫生,不得有乱贴、乱画现象。
4、在校园内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的“除四害”工作,其中
鼠蚊蟑螂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蝇密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五)加强各科室卫生打扫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共环境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办公室及公共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为办公创造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自3月开始,每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确定为教师义务劳动时间,彻底清扫室内外卫生。
(六)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培养学生喝开水的习惯,禁喝生水。加强对饮用水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将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七)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做卫生环保小卫士”活动
1、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召,在学校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做卫生环保小卫士”活动。要动员广大中小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到创建活动活动中来,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宣传员、监督员和小教员。通过开展这项活动,积极发挥中小学生自身优势,迅速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小手拉大手,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所学校、一个社区和社会,用行动感染每一个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小手拉起自己身边每一双大手,一起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形成人人宣传“创卫”文明行为,人人争做“创卫”文明市民,人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良好局面。
2、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主题,以争做卫生环保小卫士为载体、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要把组织学生参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
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良好的文明卫生意识、道德行为。
四、组织领导
兴仁方国瑜小学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对全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实施。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和国伟
副组长:赵琼珍 杨福全 成 员: 各班班主任 曾润菊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杨福全(兼),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主要负责与上级部门联系,部署学校创卫工作。办公室下分设宣传、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校园环境卫生四个小组。
宣传组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主要职责:负责全校创卫工作的宣传动员及“小手拉大手”活动,报道创卫工作中好的做法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
健康教育组由教导室负责。主要职责: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控及强化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的治理等督导、检查工作。
食品卫生安全组由事务长负责。主要职责:负责学生食品、饮用水安全等监督、检查工作。
校园环境卫生由后勤处负责。主要职责:负责各办公室的打扫及保洁工作。
各组要明确工作职责,把工作做实做细,同时要安排专人做好本组创卫建档工作。
五、具体要求
1、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学校认真落实《方案》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创建格局。
2、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全校师生要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充分利用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站、等媒体和舆论阵地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
3、做好创卫建挡和信息上报工作。学校设专人负责本校创卫工作资料收集、档案管理,并及时上报本校创卫工作中的各类活动及进展情况。
4、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自查自检,查缺补漏。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到综合目标目标管理工作之中,实行定期问责制,对不完成任务或出现问题的部门或教师,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学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完成。
兴仁方国瑜小学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