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爸爸的花落了(教案参考)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父母对你说:“快长大,别再象小孩子一样了!”你们想成为一个大人吗?可是你们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长大吗?(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就是一篇有关长大的故事。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英。你们了解作者和这篇小说吗?(介绍作者和小说梗概)
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本文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爸爸所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这个标题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让我们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读一读文中1-
2、35-
37、54-67三个部分,告诉我这些段落都提到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与毕业典礼有关,分别写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和毕业典礼后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
在毕业典礼前,“我”望着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而毕业典礼后,“我”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那么文中还记叙了哪些和爸爸有关的事情呢?(“我”在医院看望爸爸(3-12),爸爸逼“我”上学(13-30),爸爸让“我”单独汇钱(46-53))在38-45小节中,记叙了很多人都希望“我”快快长大,可这些人都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而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谁?(爸爸)为什么?(上述的三件事都是记叙了爸爸对“我”的教导。都表达了爸爸对“我”的爱)
那么,31-34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爸爸喜欢花)提问: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花和爸爸有什么关系呢?(出现了三次。
1、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2、爸爸喜欢花。
3、毕业典礼后,“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花引起了“我”对爸爸的思念,当“我”享受着父爱时,花开得十分旺盛,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爸爸也去世了。(逐步提示学
生回答))那么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喜爱花的爸爸的去世,“我”已失去了父爱,不再是小孩子了)那么花在文中就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父亲的关怀,父爱,父亲均可)全文所要突出的也正是这一点。花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同样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是全文的主线。)
总结:
全文有两条线索:毕业典礼和花。其中花是主线,突出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而毕业典礼是副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的一开头,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两条线索由此展开,其中,花象征着父亲的爱,也象征着父亲,由花引起了“我”的回忆,“我”想起了爸爸前一天在医院中所说的话,这些话在后面都有对应,(完成课后练习一)一件件回忆由此展开。而其中又穿插了爸爸对花的喜爱和毕业典礼的情形,用以衬托父亲对“我”的影响。最后在文章的末尾,毕业典礼后,“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告别了童年,两条线索又重新汇集到了一起。这两条线索相互映衬,相互配合,把一件件回忆贯穿成一个整体,使全文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井然有序,也突出了“我”对父亲的爱。
根据讲解内容,依次打出段落提示。
一(1-2)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二(3-12)我在医院看望爸爸。
三(13-30)爸爸逼“我”上学。
四(31-34)爸爸喜欢花。
五(35-37)毕业典礼中。
六(38-45)很多人希望“我”快快长大。
七(46-53)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
八(54-67)毕业典礼后,爸爸的花儿落了。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回忆爸爸叫她单独去汇款)
“可不能迟到。”(回忆起爸爸逼“我”去上学)
“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回家后看到夹竹桃,得知爸爸的死讯,表现得十分镇定)
三、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本文表达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影响,对“我”深深的爱,这种爱是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出来的吗?(不是,而是蕴含在“我”对父亲的回忆中,蕴含在花上,贯穿了全文)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上蕴含了深刻的内涵。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对父亲的描绘中,也表现在对一些重要情节的描写中。例如,文章中没有一句直接写父亲的病情已经危重,可却有很多伏笔,暗示父亲已经病入膏肓直至去世,请同学们找出来。
(11)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32)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55)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在细节描写中体现深厚的情感和内涵,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感受这种写作手法的魅力就是我们下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
思考下列问题:
1、爸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我”对爸爸的感情?
3、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
2、理解文中字句的深刻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如何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写了主人公英子对于成长的回忆,塑造了爸爸的形象,展现了英子成长的历程。那么文中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影响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如何表现对爸爸的情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重点。让我们跟着英子的成长的足迹,细细体会这份深情。
二、分析爸爸的形象,体会情感。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文中的有关成长的第一件事吗?(爸爸逼“我”去上学)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从这一段中,你们觉得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严厉的,和蔼的)严厉与和蔼这两种性格都出现在爸爸身上,你们觉得矛盾吗?(不矛盾,这说明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如果象《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段,贾政毒打宝玉,甚至想要勒死他,就不是父爱的表现了,而是痛恨了)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齐读30小节,突出最后两句欣喜的语气。“我”从此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我”不仅再不迟到,而且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父爱。(买烤白薯的钱肯定是父亲给的,玉簪花肯定是父亲种的,这些都是父亲关怀的表现)
由此可见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不过,父亲对“我”的影响仅仅是严格要求自己吗?还体现在哪里?(学生范读46-53,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七十元在当年可是一笔很大的款子,而且是在外国银行,我想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几个父母敢让孩子做这样的事。可是“我”最终闯过来了,在这件事中,爸爸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这件事最终也对“我”有什么影响?(可讨论)(提示:父亲的哪一句话最终使“我”鼓起勇气?(“闯练,闯练”)“闯练”一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鼓励,可见爸爸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善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我”也有了勇闯难关的勇气)而此时的“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特别兴奋)文中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要爸爸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为什么要种满蒲公英呢?(向爸爸表现自己心中的喜悦,让爸爸分享自己的喜悦)由此可见爸爸对“我”的影响之大。
从38-45小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很多人都希望“我”快快长大。但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无形中小学的毕业典礼成了一次长大的仪式。在“我”的心目中,最谁能参加这次仪式?(爸爸)为什么?(分角色朗读3-12小节,学生自由回答)(“我”实现了爸爸的期望,被选为了学生代表,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我”希望爸爸也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学校去。)可是爸爸不能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爸爸已经病危了)但爸爸并没有告诉她真相,而做了什么?从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爸爸对“我”深深的爱,不忍心告诉她真相)从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父女之间深深的爱。
毕业典礼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唱起了骊歌,这是在告别老师,也是在告别童年。告别童年的事,告别童年的人。最终,爸爸也象其它人一样从“我”的童年中消失了。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一情形的呢?(学生齐读54-67)大家想过没有,这里垂落的夹竹桃,掉下的没长成的小石榴各自有什么含义?(象征着爸爸,象征着孩子而零落的花草又渲染了一种凄凉和悲哀的氛围。此时此该,“我”的弟弟妹妹们还在玩耍,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幼小的“我”为什么能够如何镇定安静?(学生自由回答)(在爸爸的教育下,“我”已经长大了)于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爱最终失去了,在痛苦中,“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走向了成熟。
爸爸“我”
爸爸逼“我”上学严厉的、和蔼的严格要求自己
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培养“我”的独立自主精神勇闯难关
“我”在医院看望爸爸深深地爱着“我”
毕业典礼后镇定、安静,真正长大了
三、分析结构特点:
以上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走过了英子成长的历程,那么文中却并不是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是如何写的呢?(通过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串连起了各个事件,这两条线索,互相映衬)通过对比上面的结构,大家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够突出爸爸的爱,突出爸爸的形象)
四、总结:
主人公英子带着悲哀告别了童年,但此时的她已经长大了,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告别童年时,你将会发现,终将有一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会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怀、一些爱,你也将会去独自面对很多挑战和挫折,而此时你们应当如何去做呢?(镇定、应当安静,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来)
第二篇:爸爸的花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落了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感知文章,概括内容。
2.理清思路,品味语言,学习插叙的写法。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朗读感知,学习插叙,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思想,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可今天我们也要为父亲唱一首颂歌。现在让我们去感受这种爱,追寻文中英子成长的脚步吧。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说说加点词语意思。
肿胀 咻咻 掸子 挨打 雨篷 玉簪 廊檐 骊歌 芳草 零落 花圃 ........
三、整体感知
1、读文章:分角色朗读。先全读再重点读。
2、分析题目和线索:
(1)如何理解题目“爸爸的花落了”?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有什么好处?
题目有两层含义:①爸爸的夹竹桃垂落;②爱花的爸爸辞世。所以“花”是小说的线索。
四、整体感知
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么引出的?体会插叙的作用。
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上医院探望爸爸的情景;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他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上学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钟声敲响了,想起爸爸不回来了,她思潮起伏,想起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没有想完,韩主任讲话,我们也唱起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让她闯练,让她到银行汇款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见满院零落的花,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的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五、作业:完成同步,回答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分析内容。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对我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很重感情;特别爱花。
2、文中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三、自由质疑:
四、合作研究:
阅读爸爸逼“我”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讨论“
(1)对爸爸逼我上学的回忆,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见到的情景预示着什么?
(3)“我”是不是真的长大了?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1)爸爸对“我”要求严格,希望“我”从小养成好习惯,表面严厉中又无限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补上了很好的一课。
(2)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小青石榴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告诉医院来电话等预示爸爸病情已经很严重,将不久于人世。
(3)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且“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五、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话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六、承上小结
作者的文章,同学们的发言汇成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文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印在本子上,留在成长记忆的长河中。
六、布置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第三篇:《爸爸的花落了》教案
授课人:沈玉玲
班级:实二(3)
时间:10.22第三节
爸爸的花落了
主备:沈玉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插叙的方法,分清现实与往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知文章深沉的父爱,体味父爱之伟大。
②领悟成长的真正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理清文章叙述线索,体味父亲的形象
②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2.难点:批文入情,体味父爱,体味成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为索,导入新课
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也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样陪伴我们成长。我们曾学习过朱自清《背影》里,写了一位深切关爱儿子的父亲,今天我们通过《爸爸的花落了》再来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事
林海音,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这部作品曾经被改编成电影,风靡一时。
介绍作者写作《城南旧事》的意图:为了纪念已逝的童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日积月累
字词
(二)读课文,讲故事
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明确: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且读且思,理清文脉
1.文章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过去的事? 2.作者是怎样叙述、安排这些事的? 3.“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文章线索)4.说说课题的含义。明确:
1.理清写作思路: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2.作者运用插叙的写作手法。
(补充介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是指在继续故事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和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插叙能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是文章显得波澜起伏,使人物品格更加突出形象,主旨更加鲜明。
3.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贯穿全文的线索“花”以外,还有什么呢?(毕业典礼)
总结: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4.一语双关
实指: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
象征:爱花的爸爸生命凋谢。(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品读人物,体会深情
(一)说说爸爸
1.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1.1)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2)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3)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4)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父亲对“我”有殷切的希望、严格的要求、温暖的关怀、热忱的鼓励;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挚爱,崇敬。
(二)说说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2.英子的成长与父亲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1.英子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再也没有迟到,能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得知父亲去世很坚强。
2.正是父亲严格的教导和关爱使我很快地成长期来。追问:“我”是不是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明确主旨: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世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怀念及不得不长大的无奈。
(三)细读探究
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和去世,写得很含蓄,但文中有许多伏笔,试分析。明确: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五、回归生活,感悟成长
1.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你觉得成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讨论盼望长大的原因:独立、自由等
害怕长大的原因:失去童年和无忧无虑的日子。不能再任性、面对许多事情等
成长是一段必须付出代价的旅程,行路过程中总会不断地捡到和丢掉一些东西。正如刘墉所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2.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受吗?
六、小结
我们在父亲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的人物英子却失去了敬爱的父亲。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父亲的花儿谢了,但结出的果实却是沉甸甸的。布置作业 1. 课堂检测
阅读《父亲的爱》,完成题目。
父亲的爱
[美国] 艾尔玛·邦 贝克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全文一共选取了几件小事?请把它们一一概括出来。从这些小事中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听从妈妈的吩咐,照着妈妈开的清单责骂我们,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在医院急诊室门口叫嚷:“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是不是真的很粗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照相册里,找不到父亲的相片,而“他老忙着替别人拍照”,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句子里有一个动词用得十分确切,请找出来,说说父亲当时的心情。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结构很独特,说到父亲的事时,总是由妈妈在场,而妈妈总是对“我”很体贴关爱„„这种结构方式称做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的父亲,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吗?请你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事来说说父亲对你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巩固作业
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床的经历,你的父亲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教后记: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 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
第四篇:课件___爸爸的花落了
温故而知新
父慈于箠,家有败子----------------宋宋祁《杂说》
做父亲的过分慈爱,不忍鞭策子女,家里就要出现品德败坏的子女。这句名言虽然简洁,但道理深刻。写出了父亲的教育对子女的深刻影响。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俄国谚语
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情,是水淹不了的,也是活烧毁不了的。这句谚语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淳朴真挚的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面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朱自清《背影》
这是对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景的一段感人肺腑的描写,语言朴实真挚,却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情的爱。动词用运准确、形象,把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写得栩栩如生。
认读记忆
叮嘱()咻咻()撩起()廊檐()抽屉()簪花()
懒惰()哭号()低哑()骊歌()圃()鸡毛掸子()辨析组词
襟jīn()
蓬péng()撩liāo()噤jìn()
篷péng()燎liáo()
朗读品味
1、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这一短短句子设下无数悬念,巧妙地为下文做好铺垫。
2、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硬着头皮”是指本来对事情不情愿或怀有恐惧但又不得不去做,就只能强迫自己去做,迎难而上。因为要闯过去的一定是有巨大困难的关隘,克服巨大的困难,就得有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这也是英子度过难关的精神力量。
3、我虽然这么答应着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过渡句)
这句话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回忆六年前迟到的经历
4、------我好想怕赶不上什么似的,为什么呀? 巧妙地为下文做了铺垫。表明父女血肉相连。
5、爸爸的花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中心句)
暗指爸爸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也暗指我要承担起小大人的责任,照顾好弟弟妹妹。此处呼应了爸爸的话: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怎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叔叔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爸爸气极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对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你是怎样看的? 体罚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是不妥当的教育方式之一,但是有时是恨铁不成钢所致,也是可以理解的。
“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这首骊歌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请大家放情地唱一唱,重温一下小学毕业分别时那难忘的时光。你能再写出与这首骊歌情感大致相同的诗或词吗?
写作实践
文中英子在父亲的爱的教育下,终于长大了、成熟了。的确,人总要长大,成长的感觉很好,你也一定有长大的感觉,就请你以“长大的感觉”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五篇:2.爸爸的花落了
初一下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什么叫成长,这是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成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由崇拜到怀疑,甚至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以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小说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方法。本文选自《城南旧事》,记叙的是20年代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增加他们知识的积累,了解过去的时代。
[教法建议]
80年代,一部《城南旧事》让中国人记住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却无法理解当时的那个故事,建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这篇小说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快激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学时不必拘泥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课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的心田,在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从而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学习记叙中的插叙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1983年,《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
2.学生讨论: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为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
2.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归纳,由什么回忆了哪些往事?讨论并归纳。a.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b.回忆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说“不要迟到”——六年前的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不迟到的情形。
c.田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
d.韩主任讲话——你多么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寄钱?
教师总结: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眼前的事,时而
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a.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
b.从未迟到过
c.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d.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
4.讨论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鼓励孩子坚强,鼓励孩子“闯练”
很重感情。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每一件事就是浇花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学生再次阅读全文,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练习二。
(二)导入:直接进入正课
(三)正课:
1.学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在这学校里啦”。
2.质疑:我“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
讨论归纳:愁:起晚了,会迟到、罚站
怕:难为情、害羞
3.质疑:爸爸对“我”是既严厉,又充满了爱心,体现在哪里?讨论归纳:严厉:不许小孩乘车见我不起床打我爱:送夹袄和铜板
拓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爱”有时就是用这样矛盾的方式在表现的,要认识到带着严厉面具的爱而不要误会!
4.朗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质疑:“我”为什么要急着赶回家?讨论归纳:预感,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6.文中类似三伏笔还有哪些?
讨论归纳:
1、去医院时,爸爸说:“没有爸爸”(11段)
2、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32段)
3、夹竹桃与小石榴落了(55,56段)
7.我深爱着爸爸,为什么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反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讨论: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所以我能意识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深意?
讨论: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9.文章多处写到花有什么作用?
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
10.文章除了“花”这条线索外,还有另一条线索?
毕业典礼
11.教师总结:本文的原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衰而不伤。
三、教学反馈
作文《长大的感觉真》
四、教学反思
[案例推荐]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换位改写。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性情质朴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作换位改写。
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
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毕业典礼、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
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提示:是沿用倒叙?是叙议结洽?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
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
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我的爱,你可能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令人羡慕的英子》(同学)、《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写、交流、互评。
(湖北杨红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1)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生词注音
肿胀叮嘱骊歌廊檐徘徊抽屉
2..填空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一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一是实指,二是。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衰而不伤。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
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我”究竟怕赶不上什么事情呀?是谁在“催着自己”呀?
2.“我”进了家门,看见院里的夹竹桃是怎样的景象?(摘取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反复写夹竹桃?
3、文末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文章表达了“我”对爸爸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阅读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
6、根据文章,给自己拟一道题目,并作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应用
zhǒngzhàngdīngzhúlígēlángyánpáihuáichōuti
《城南旧事》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二、阅读理解
1、(怕赶不上让爸爸最后看我一眼,是我的预感催促着自己,是我的那颗心催促着自己。
2.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反复写夹竹桃是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
3.“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热爱、感激、怀念。
三、拓展阅读
1.清妙2.气质、气韵
3.交代野兰生长的环境,烘托野兰的气韵,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
4.c
5.人应该像野兰一样,保持自己的真性情,维持自己的品格,不低俗迎合别人。
6.略
[资料链接]
《城南旧事》。
《长大的感觉真好》(任真妮(见《作文通讯》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