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后父母育儿调研报告日前出炉
上周日,由广州市少年宫牵头的一份针对80后父母育儿问题的调研报告出炉。据悉,此次调研面向分属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80后家长共派发了12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回收答卷近千份,家长们的积极回复表明了80后父母对家庭教育有更迫切的认知需求。
据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江炜介绍,本次调研发现,目前80后父母在亲子关系建立方面,存在几大特点:许多80后“大孩子”父母过分依赖祖辈抚养孩子,隔代抚养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50%的80后父母把育儿的责任交给祖辈,家长没有足够时间与孩子相处;超过70%的父母对于孩子迷恋电视和网络感到不知所措,加上日常工作繁忙,致使这种状况很难改善。但这群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父母较其前辈更重视家庭教育,更愿意多学习、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并通过玩亲子游戏等方式加强亲子关系。
第二篇:2013年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日前出炉
2013年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显示,内蒙古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13874人,其中本科生49464人、高职高专生59445人、研究生4965人。在当前形势下,用人单位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岗位需求数呈下降趋势。截至目前,毕业生签约率为22.5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4个百分点,基本保持稳定。与往年相比,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经济形势严峻导致就业需求有效岗位明显减少,持续经济低迷导致2013年全区校园招聘需求明显缩水,其中以建筑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最为明显,还有一些新兴技术产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另外,近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大学生数量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二是企业在对人才招聘的质量把控上更加严格。三是基础性岗位仍是企业提供给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纵观整个招聘市场,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如销售、家政、客服、装配流水线等,那些被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类岗位则很少。四是毕业生求职择业趋于稳定化,心态总体理性化、实际化。由于对就业环境的担忧,毕业生求职意向更加趋于求稳,热衷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选择意向较弱,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0%。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毕业生多数面向区内择业,特别是集中于呼市、包头和鄂尔多斯等区内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物价上涨和生活压力加大,毕业生在就业薪酬方面的心态开始趋于理性化,对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可以理性看待,尤其开始重视各项保险费用的缴纳。
第三篇:父母育儿必读书单
父母育儿必读书单
红宝书级别:
《爱和自由》,《童年的秘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说明:培养、修正正确的育儿观念,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再看具体操作方法 操作级手册:
1。《捕捉儿童敏感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倾听孩子》
2。小巫的书:《和孩子划清界线》
《给孩子自由》
《让孩子做主》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3。成人童话《小王子》
提高父母修养:
《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在于各种选择,人性的弱点让人们逃避痛苦的选择,正视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回避弱点,让自己坚强起来。
以上图书需要反复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教育孩子读书学习不可少,相互交流不可少,反思不可少.以下是一些书评,部分摘自:http://bbs.liyueer.com/
《爱和自由》
孙瑞雪老师结合儿童之家的情况概括性的介绍了蒙特梭利的学说。如果嫌蒙氏几本书太多内容的话,不妨从此处入手。引入了心理胚胎、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爱和自由这个教育方法展现给读者。阅读完之后,你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蒙特梭利。我读完之后,为了孩子对成人的爱,而心酸几度落泪,从来以为自己是爱臭臭最多的,孰料,真正被爱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本人特别推荐《爱和自由》,若同事有怀孕的,要我推荐书的,我一般都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观念,建议为人父母者必读。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与《给孩子自由》
可以算是入门书籍。如果一个家长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或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往后的一切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尤其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展示给我们,孩子的幸福究竟在那里,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带给孩子幸福的。每一个文字都
会敲打我们的心,直至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幸福在何方。这就是引发教育观念转变的引子。
《童年的秘密》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发现孩子》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我个人认为“爱的导师”这一节真的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受着孩子的引导而成长。做父母(一辈子的职业)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契机吗?我想没有哪个职业比这个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
《有吸收力的心灵》揭示了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我们这些直接教育者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这应该是在以上两本书(《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的基础上延续,从理解孩子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到真正理解什么是儿童教育,说是一场革命也不为过,三本书的历程,我们可能要走很久。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则是从方法上介绍如何实施蒙氏教育,操作性比较强。之所以这两本书要放在《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之后,是因为,程序应当在理解之后。如果能够掌握前三本书的内容,并吸收入心的话,这两本书只是提供一种方法而已了。我认为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否则,蒙氏只会沦为“蒙氏教具学习”教育。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操作性极强,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详细的方法介绍,技巧性比较强。我想家长所困惑的内容,里面都有解答。例如:孩子语言行动后面的潜在信息、礼貌、撒谎、偷窃等等。这本书犹如一本开锁大全。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值得去阅读。甚至可以立刻解决一些问题。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是孙瑞雪老师的新书。用庞大的实例引导我们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如果够细心,你会从例子中学会如何去观察孩子。但是,我认为这本书好像是儿童之家的老师们的工作手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我也不知道应当用什么词语表达——没有想象中那么尽人意,这样说行吗?
《养育儿子》《养育女儿》揭示了男孩与女孩的不同,从生理因素到心理因素都有详细地分
析。因此,我们是应当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我不相信男女一样的说法,而这两本书也决不是鼓吹男女不平等,现在有点而被搞怕了,一提到男女差异,常常就被人臭骂,好像分出差异就非要分个优劣似的《窗边的小豆豆》
用一个孩子的成长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给我们,由于是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会长叹:原来上学可以是这样的美好!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像不存在。
《小王子》
这是本百看不厌的书,但是不见的每个人第一次都能看出深意。在这本书了里,从儿童的视角看成人的世界,每个父母都能从这本书里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一面剔透的镜子,照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及龌龊。
《倾听孩子》
《倾听孩子》可谓速成教材。那些为了孩子哭闹、发脾气、恐惧而头疼的家长,不啻找到一个良方。
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本性不了解的话,家长们会为了倾听而倾听,感觉到非常累,一旦做不到,会产生内疚感。程序问题似乎大过了事情的本质。如果不掌握孩子的本质,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家长会发出“是不是每一次都要倾听”的感概,致使家长的行为不是顺从与内心的,那么家长就会关心:我又没有按程序倾听,而不是关注事情的本质。给孩子爱和自由是根本,倾听只是一个手段。
建议这本书最好在《童年的秘密》或是《发现孩子》之后再读一次。
第四篇:最新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最新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青少年问题大多源于成人痼疾
王蔚
本报讯(记者 王蔚)记者昨天从“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获悉,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万份参赛作品中整理完成的一份“2009年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对当下中学生的思想脉络做了梳理,并分析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报告的总撰稿人王厥轩教授说,吃着洋快餐、听着流行歌、玩着游戏机长大的“90后”,的确与他们的父辈存在着明显的代沟。但心中有爱、充满自信、关注社会、追求真善美,仍是他们追索的思想主流。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尚处求学阶段,因此中学生信奉的处世哲学占第一位的便是“学会与人共处”,但究竟如何与人共处却又成了他们最大的困惑。
调研报告还分析说,如今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围着一个孩子转的“6+1”家庭模式,容易助长“90后”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行为习惯。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稍遇不如意便会采取各种方式抵抗、叛逆长辈,甚至选择离家出走。在个别中学生身上,唯我独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印迹颇为浓厚。王厥轩说,中学生思想行为所表露出的问题,其实恰恰是成人社会痼疾的反映。“在许多家长心目中,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逐渐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家长心中的这种功利与浮躁,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摘自2010年1月3日《新民晚报》
第五篇:分享50条父母必看育儿心得(本站推荐)
分享50条父母必看育儿心得
做好父母千头万绪,需要经验,需要智慧。同时我们都做过孩子,一经提醒也会大受启发。很多时候,你往往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1、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有时也痴心地想让孩子生活在天堂里:没有失望、挫折、压力、眼泪,时刻都围绕在爱的光环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有点离谱了,因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惧、痛苦、失落这一切的“慢性毒药”亲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送进了孩子的口中。当“疼痛”来临的时候,你能一直为孩子准备好“止疼片”吗?不,他们需要自己止痛,自己疗伤。请相信他们吧,自然赋予了他们足够强盛的生命力!
2、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助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他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很关键。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他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3、许个愿
不用时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可以每周抽出孩子的一两个愿望来满足,别分心、别烦,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烦的小游戏,记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4、表扬一下爱人 哪怕你的爱人今天无所事事,让你一个人瞎忙,表扬一下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当给个糖衣炮弹),至少可以让他意识到他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做得好就更要再接再励了(本条的他也适用于她)。
5、让“我爱你”成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声
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有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6、未雨绸缪安全措施
预先考虑好宝宝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为他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孩子九个月大,快能直立行走了,就应该把棱棱角角包好,注意细节,千万别让孩子烫着,电着等等。
7、逃离现场
如果孩子正在因为什么人或事闹个没完,从后面把他抱走,太多的正面“接触”有时只会让局势升级。
8、精挑细选宝宝玩具
别以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给宝宝,那样只会过犹不及。给孩子挑选玩具和儿童器材格,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多和其他用户、专家交换意见,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观察宝宝怎么玩儿,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9、别急于惩罚
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个杯子,渴望被爱、关注、谅解和尊重盛满。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大便干燥带来的挫折感,批评等都会让这个杯子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如果孩子淘得有点过了,先听听他的解释,用点时间观察、考虑一下哪种反应或许有实际效果。有时交流比批评惩罚有效得多,而且它能让你和孩子更接近。
10、给宝宝洗澡时不搞副业
你在给宝宝洗澡时,不要去接电话,除非有无线电话在旁边,也别去忙别的事情,婴儿极有可能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溺水。
11、浪漫絮语
将约会和独处进行到底,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亲密,不要吝惜对你的另一半说“我爱你。”(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私语只会让他感到父母的美好与亲密,这就是爱的教育)。
12、和宝宝的睡眠同步
如果你保持原来的睡觉时间,你可能就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因为宝宝可能在任何他清醒的时间需要你。产后睡眠不好很容易导致情绪不好,甚至导致产后抑郁症,照顾好你自己,宝宝才能保住自己的“铁饭碗”,转一句流行的词儿,那叫“双赢”。
13、视而不见
一周一次,对宝宝的捣乱视而不见,不用马上收拾残局,放松一下,告诉自己不需要总是当什么至尊妈妈、无敌爸爸。
14、别为孩子挑食紧张
孩子不会让自己饿死的,最好多给孩子的饮食来些花样,少食多餐,再就是要多吃蔬菜。
15、先行动、后商量 当孩子惹祸时,先果断采取行动,以后再“心平气和”地交流此事,因为在气愤当中很难公允,容易有狡辩。
16、检查宝宝的车座
如果宝宝的车座安装不良,常常会造成伤害,每一次把孩子放到车座上时,你都要检查一下车座是否安装正确、稳固。
17、备用药品
你可能在家里有小药箱,但是你也要考虑在公司、车上或者行囊中也备好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18、朝花夕拾
每个月都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制作一个相册,整理一下小纪念品,把家庭的美好岁月浓缩、珍存。
19、滋润宝宝的肌肤
随时随地都备一瓶润肤露,不时给宝宝滋润肌肤,按摩一下,别忘了,自己也可以借点光。
20、亲密昵称
给宝宝起个小名,可以表达宝宝的一个特点,昵称可以反映你和孩子之间的独特联系。昵称多的孩子也是获得宠爱多的孩子。
21、别让你的爱有条件
你爱孩子,因为他是你生命中的“一块宝”,而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别让你爱的表达和分数、成绩联系在一起,这样会让孩子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千万不要吝惜你的爱,应该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爱在任何情况下都和他在一起。
22、读所有食品的标签
对孩子吃的东西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当孩子有食物过敏史时,把关注食品成份和保质期形成习惯。
23、父母要协调一致
慈母严父没有问题,但是两个人一定要在重要教育问题上保持一致。如果在对于孩子教育的某个环节中存在分歧,务必要交流、读书、咨询,直到达成共识。
24、冒冒傻气
蹦蹦跳跳、笑笑闹闹,让自己和孩子一样放肆一下,你们的心将贴得更近。
25、让自己成为宝宝最喜爱的大玩具
与其不断地给孩子买新鲜玩具,不如自己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他。你这个玩具又安全,又不含危险材料、可移动、发声,可进行互动游戏,还暖和和的,又柔软又安全,而且还可以练习“口语”。
26、将家庭仪式定期化
要么一周、要么一个月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大声朗读一本书,一起到某个地方散步、去爬山、游泳或者野餐。当一个家庭活动定期化后,它会成为孩子和大人记忆中的珍宝。
27、把暴力倾向扼杀在萌芽里
不要让孩子打你或者踢你,哪怕你了解他生气了或者有挫折感了,你也要立刻阻止他(当然不能以暴制暴),并告诉他:“你不可以打爸爸妈妈。”
28、教孩子简单的儿歌或诗词
有节奏和音律的文字是很好的启蒙材料,对孩子以后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29、别让宝宝在你怀里入睡
宝宝困了,打着哈欠,这时候把他放到小床上,让他自己学会安静入睡。30、承认错误
对孩子说出:“对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是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承认自己的错,也谅解别人的错(即使是宝宝)。
31、自我监督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你意识到了吗?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可能正在某个角落默默观察你,并把你作为模仿的对象噢!(是否有一种被时刻监控的感觉呢?没办法,既然选择为人父母,那你便给自己宣判了最甜蜜的无期徒刑。)
32、相信你的直觉
如果有些人给你孩子提出建议,对方让你不信任,效果也不见得好,你的直觉极有可能是对的,不用担心伤感情,别怕直白带来的尴尬,孩子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33、避免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做了件错事,你说了100遍也不管用,那么就别再给他第101次警告,不妨想一个办法,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更有趣味些,比如他总是把衣服乱扔在地上,那么就钉一个合适的他的身高的衣钩,并且做好榜样,好奇的他一定不会让你再一次失望。
34、允许孩子探险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或是把东西翻得乱七八糟,但这是孩子的学习捷径,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会剥夺他们宝宝“自学”的机会。
35、叫醒孩子
叫醒孩子有时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早晨叫他,中午他或许会比较容易睡个午觉;下午叫醒他,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
36、禁止孩子说坏话
怨恨、嫉妒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慢慢养成的,别在孩子的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厌恶。要帮孩子学会发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寻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长,学会体谅别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37、一起做菜
让孩子一同决定买什么和做什么菜,可以的话,让他给大厨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说不定会更好,他对自己的劳动果实当然会备感珍惜噢!
38、转移注意力来制止淘气
孩子淘气的时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义正词严,试试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记捣乱。比如说:孩子把盘子里的菜乱搅,弄得哪儿都是,这时你若递给他一杯奶,或许比批评更有效。
39、让孩子理解人们各有所好 宝宝可能特别喜欢某个东西,比如说甜食,而你喜欢青菜。把这种差别明确地告诉孩子特别重要,这样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萝卜茄子各有所好,深刻了解这一点将受益无穷。
40、分享你的美好
无论是你喜爱的歌,最喜欢的诗,最爱吃的一道菜,童年最难忘的一些片断,哪怕是你的什么癖好,都可以拿来和孩子分享。
41、鼓励建立友情,而不是哗众取宠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见人爱,这一不可能,二没必要。鼓励孩子广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试图过多插手他的交往,不过倒是可以多听听他对小朋友们的评价,以此来了解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情况。
42、乐观面对一切
你的乐观对孩子建立自信至关重要,苛刻的父母常常会带出爱“讨好”的孩子,汉语那么丰富,能用褒义词就多用点,贬义词用多了反而会使脸上皱纹“加密”。比如,与其说“我的孩子好动”还不如说“我的孩子精力旺盛”。
43、别让儿童发育数据干扰你
爱因斯坦五岁才会说话,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发育有不同的节奏,别太急。时机一到,孩子一定会给你信号:我要开始爬了,走路了,认字了。
44、不吝惜也不滥用夸奖
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内部奖励机制”,真正做得好时,就得有点鼓励。可以把你的夸奖改变一下,别说:“我的宝宝真棒,妈妈给点奖励!”而是说:“做得好!可以奖励一下自己。”
45、让孩子自己做作业
家庭作业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总是插手,他就会形成依赖,什么难题都想求助于人。
4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对情况了解不够,不要当“魔鬼代言人”或者“正义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样公正而毫厘不差的爸爸妈妈。比如孩子说:“我们的老师太坏了!今天她当着小朋友的面笑话我。”你如果不了解来龙去脉,不要说:“你肯定捣乱老师才批评你。”孩子同样需要理解,请不要由于你的无心而伤了孩子的心。
47、别盲从权威意见
别去把什么莫扎特胎教、儿童心理专家、儿童教育大全奉为权威认证,专家其实都不认识你的宝宝。保持自己的风格,哪怕它有时有些笨拙。但是只要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就足够了。
48、诚实可贵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永远不要忽视孩子的模仿能力——比如不要为了免去应酬,当着孩子的面谎称另一半不在家,自己需要照顾孩子,而这时候他正搂着孩子在玩呢。
49、安顿好孩子的睡眠环境
在宝宝三个月大时,你就应该把他放到你打算在他一岁以后让他睡觉的地方,否则,以后想改变他的睡眠环境就比较难了。如果你不打算一直和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就在这时候去把他转移到他自己的床上去吧,让他知道那才是他的“地盘”。50、偶尔打破常规
在晚饭后来个冰淇淋大餐,全家举行抑卧起坐比赛等等(创意无限),反正偶尔做一两件让自己都吃惊的事,给宝宝个惊喜,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