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在天堂里我的父亲
怀念在天堂里我的父亲
——谨以此文纪念父亲逝世二十周年
再过三个月,我父亲离开人世间就整整二十年了。
1993年,二十多岁的我在一个边远的山区学校任教。有一天,突然家里托人传来消息(当时没有像现在的通讯设备):你父亲病重,他老人家在病中惦记着你,希望能见上你一面。当我风尘仆仆赶到家中时,躺在床上的父亲已非常虚弱,望着病中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父亲,我不禁暗自濽然泪下。
后来我从大哥口中了解到,父亲突然病倒已一个月时间。我与大哥的对话中也杂有一些责怪家人不及时告诉我的语气,大哥告诉我,他们何尝不想告诉我,只是父亲不允许,说怕影响了我的工作。后来自己觉得已经不行,偶尔提到想见见我一面。
我心里一震,不行!父亲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享受一天福,我一定要给他住院检查,一定要医好他!
当时从我家到乡镇上约有5公里的路程不通公路。亲朋好友来了,用凉椅抬着我父亲,艰难地走出大山,到镇上后转乘汽车到县人民医院。
然而事情不是我想像中的美好。通过全面检查,主治医生告诉我:癌症晚期,回去准备后事吧!医院的“判决书”对于我来说是晴天霹雳!我苦苦哀求医生哪怕是多住院几天,用最上好的药,也
许有奇迹发生!
然而在县城的第七天,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1993年3月21日那一天,万万没有想到会得这样快,这样猝不及防。父亲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安然地告别了我们,无牵无挂地辞别了他挚爱的人生,走完了他坎坷不平的60个春秋。
我父亲有四兄妹,父亲是老大。12岁时,我爷爷便去世了,从此我父亲四兄妹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是老大,家庭的重担从此便压在他幼稚的肩膀上,用他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小学刚毕业就下地劳动了,以减轻奶奶的生活压力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真的,就记不起父亲年轻时的样子。父亲一生几乎就没照过相,只是晚年时偶尔留下了几张照片,是非常的珍贵。年轻时的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很少在家,为的是在生产队多挣工分,多分粮食,不让我们几个兄弟、奶奶和母亲挨饿。
长兄为父。我父亲不但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还要送三个弟妹读书。我三叔60年代在县城里读初中,从家里到县城有40多公里,父亲一早出发,带着一些自己不忍心吃的好吃东西和有限的学习费用,走了10多个小时的山路才到县城。在那个年代,班车很少,既使有他也要省下这些路费,好让给自己的亲弟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费用。后来我三叔参加了工作,至今也很感慨:如果没有大哥,我就没有今天啊!
在那个年代,小学毕业也算是个文化人。我像父亲曾在小学任过几年的民办教师。但在那个年代,民办教师的工资很低,根本维
持不了家庭的生活。我父亲无奈地辞职回家争工分,协助奶奶下地劳作。这是父亲跳出农门的唯一机会,与他同龄的任民办教师的,后来都转为公办教师。为了大家庭的生存,父亲牺牲了自己的前程,在他心里是何等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父亲从没买过新衣服,穿得几乎都是亲朋给的旧衣服,我工作后,硬要给他买时,他便说:“旧衣服穿着舒服,新的穿着别扭,全身不自在。”他这样解释,我心里也很清楚,就是怕花钱;有时感冒了,也舍不得花那一两元钱去买药,总是扛着,当我知道后,心情特别复杂,不知是悲还是痛,生活怎么就把人变成了这样;就在父亲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以前是家庭条件不好,后来,要给过但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父亲老了,但还是坚持下地劳动,有当我劝他不要过度劳累时,他说:“我是农民,就要靠土地生活,正如你是老师,就要认真教书一样。”我真的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阻止他,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底。
父亲一生嗜好喝酒,这是我孩提时代就有深刻的记忆。在那物质生活资源相对贫乏的年代,父亲喝的是一块钱左右一斤的低档酒。因为那时还没有什么坑人的假酒之说,所以倒也喝得放心。
父亲喝酒不问菜。一碟煎黄豆或花生米、一盘青菜或几个鸡蛋炒韭菜;再或是两个咸鸭蛋就足够了。偶尔买上鱼和肉,他也会自我多喝两杯。若陪客人时,他就会放开酒量,非一醉方休不可。那时心疼父亲的母亲便免不了要在他面前唠叨几句,劝他少喝一点,可父
亲就理直气壮地争辩说:“若主人家都不热情,那客人怎会喝的尽兴?”所以大多的时候,母亲就只有由他而去。
每逢家里来客或过节什么的,偶尔买块肉或杀只鸡,父亲是从来不吃的。“你们吃吧,我在别人家里做工,有吃的。”父亲总是这样说。往往到最后,大家都吃完了,剩下一些汤水,父亲才勉强吃点儿。有时,奶奶实在看不过去,说:“你也吃点。”“我吃这个好。”父亲却夹着一筷子青菜,端起一杯廉价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咂咂嘴,似乎那是天下最美味的玉液琼浆。
有人说,父亲所患之病,是与他经常喝酒的原因所致,要不然以他强壮的身体,一定会活得更长的寿龄的。可我觉得这样的话,又不一定正确。有的人他一生滴酒未沾,可仍然还是患上了那种病,那又怎么解释呢?不管怎样,可能一个人一生的生与死,是有命运定数与安排的,我们都无法更改。唯有可做的事情是,自己在生之前,一定要尽力使自己过得快乐,这才是自己可以去左右的事。至少我认为,父亲一生都能“酒水穿肠过”,那也是他自己难得的一种快乐生活方式。
只是,每当隆重的节日里合家团员,我们一家人围着一桌丰盛的菜肴,在启开美酒的瓶盖时,我都会黯然神伤:父亲一生是喝过了不少酒,可对于今天的什么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等一类的高档美酒,他在生时毕竟喝得太少。如果他还健在,那么我们子女就一定会有让他喝更多美酒的心愿如愿。
所以,每当到了清明上坟时,漂流在外的我都要提醒母亲,让
她代我给父亲多烧一些香、烛和冥币,以希望已离我二十年,远在天堂的父亲能多买些美酒品尝,过得快乐!
每当我唱起着名歌星周冰倩的那首《小时候》的歌,“小时候,骑在爸爸的肩头,那是我最温存的时候;一双小手,抱着大脑袋,那是我最甜蜜的时候……”我的泪,就汹涌而出挡住了我的视线…… 亲爱的父亲,安息吧!我会经常回家,照顾好母亲,也会和您一样,挺直腰杆,撑起这个家!
“子欲孝而亲不在”,此乃人生一大憾事。我的父亲也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勤劳善良,用生命撑起了一个家;做人儿女的千千万万,双亲在世时,找点空闲,挤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第二篇:怀念在丹灶的日子里
怀念在丹灶的日子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康有为的故乡,在我生命的长海里,留给我的是波澜绚丽的浪花印记。
我曾经有两、三年在丹灶务工的经历,这对于一名外来工来说,异地他乡或许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但对于我来说,却是难以抹去的记忆与深深眷恋情。想当年,我作为丹灶镇鲤鱼工业园区一名产业工人,在丹灶镇文化站参加文学联谊会,面对着镇电视台镜头,我当即直抒胸臆,激情洋溢称呼“丹灶为我的第二故乡”,当然这决非是错把他乡当故乡,而是发自内心对丹灶不一般的情意。
我特别难忘的是,2004年7月,我辞职离开已服务了两年的一家外企,跳槽到佛山一家大型广告公司担任文案策划,可没料到,才疏学浅,干了不到一月,就被苛刻的老板娘无情地炒了鱿鱼,沦为了失业者。
幸好我在家乡还有个退路。2002年7月,我已在这一职位上工作了10多年,但仕途坎坷,职级还是个小科员,我便抱着到珠三角寻求职业发展空间的目的,而选择到丹灶来务工。眼看两年请假合同到期,我趁此打道回府,从丹灶卷包回到原单位。可又没想到,原单位主要领导又以中途不好安排工作为由,叫我次年年初再来报到上班,再给你延期半年时间,继续让你在外漂,本单位也不用发你的薪水。
顺其自然,我不甘心在家当啃老族,无地可去,两月后,我重又背起行囊,再次来到丹灶寻找新的奶酪。
人要立脚,树要生根,好在祥旺集团务工的妻子还没辞工,我算有了立脚之地。我的脚步刚迈进丹灶,在镇文化站图书馆遇上庞日秀老师。庞老师说:“许建平,你这些日子到哪去了,我找你好久了。”她告诉我,我的一篇文章《工业园里听蛙声》在丹灶镇“有为笔会”成立曁“丹灶情”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通知我次日到丹灶镇人民政府大楼参加颁奖仪式。
我忘不了,就在那日颁奖会上,在会议主持人的领唱下,我与50多位文友深情演唱那首动听的丹灶镇镇歌—《丹灶无限美》。歌词我还大致记得:清清的仙湖水/映照青山岸/叠翠波光荡漾鱼虾肥 /歌声悠扬 唱我家乡美 /年轻的康有为 /维新思想天下最/ 先人足迹后人追/ 丹灶热土/ 展翅正腾飞/ 欢欣中华逢盛世 /丹灶天地无限美 /勤劳的人们庆丰收 /醒狮起舞惹人醉 /欢欣中华逢盛世 /丹灶天地无限美 /诚信笑迎八方客 /美好明天齐描绘 /……….聆听并吟唱这首悠扬悦耳的歌,我这个求职未卜者深深感到在异地他乡一种家的感觉。家乡抛弃了我,下了我半年的岗,而丹灶却收留了我,正应了那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也就从那时,我成了丹灶镇“有为笔会”成员之一,当时在丹灶一时没找到工作,也没气馁。蜗居在丹灶城区狭小的出租屋,每天我一边读书写稿,一边四处寻找工作。
这样的日子我度过3个月,为了找工作,足迹走了佛山很多地方,行千里路,也是读万卷书。一有闲,我就书痴般泡在丹灶 2
镇图书馆和书店,读了大量的书籍与报纸,汲取精神营养。那时,《南方都市报》、《佛山日报》及《珠江时报》等报刊发表了我很多时评文章,当时我32岁,对一个男人来说,还是风华正茂,且又富于进取心的年龄,摔倒了可以重新爬起来。
没有电脑,在稿纸上用笔写好后,然后我就拿到网吧,自己敲击健盘打字,发送到报纸媒体上去发表,以换取一些稿费。
上帝一扇门关着,背后另一扇窗必开着。我要感谢这些报纸源源不断地给我汇来了稿费,才不至于使我在丹灶“断炊”(当时过后不久,我的妻子也辞工去了东莞),更要感谢《珠江时报》时评版编辑伍康希老师厚爱我的稿子。
现在我重翻阅我那时发表的一些时评,文中一些言语难免有失偏激与缺陷,毕竟当时我尚处于外地城市边缘,属于社会底层阶层,受知识与思想阅历各方面限制影响,毕竟这些文字只能代表我当时三十几岁时的心境。
正所谓苦难出作家,愤怒出诗人。珠三角知名作家吕啸天在赠与我的一本书上写道:“文学创作是一个苦难的历程,没有在血水里泡三次,在碱水里泡三次的经历与思想性,想做一个真正的作家,那将是很遥远的事。”
也正因为有了丹灶这一人生滑铁卢般的逆境经历,为我日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4年年底,眼看回家乡上班日期到了,我离开丹灶。“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随身带走的是在丹灶学到的一种精神:困难面前不言倒,摔倒了重爬起来,至于在哪个地方爬起来,看自己的选择。
然而回到家乡后,我也没那么容易在乡镇上班,全国乡镇机构精简改革,单位上搞人员竞聘上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时的地市级党报记者还挺吃香。2005年春天,我凭自身实力应聘进抚州日报社当起了一名新闻采编记者,没想到干记者这一行我游刃有余,在报社一干就是8年。
8年当中,我以笔为武器,写下两、三百万字的新闻作品,连续两年荣获省级报刊新闻奖,我采写的新闻作品以“新、奇、特”见长,成为市场上都市报刊情感纪实类杂志抢手货。那段时间,几乎每月,全国各地的稿费单1000元、2000元、3000元雪片般的寄来。每天下乡采访回来从报社收发员手里取稿费单成了我的美差,有时一次知音杂志寄来稿费单6000元,刚好被同楼办公的抚州市作协主席、全国知名小小说作家刘国芳看到,他惊呼不已,不得不佩服我的文字功夫,霎时我笔头子功夫在报社老总们及同行传播开去。每次老总及同行问我,我都搪塞过去,不显山露水,以免引起同行妒嫉。
正是因为我写特稿的稿费比我在报社的收入还多,当记者的日子里,我用一枝笔人生突围,用一枝笔为全家人谋取安全保障的生活,让妻子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让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入读当地名校,高中毕业后,儿子考入省外重点大学。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报社毕竟我的身份还是编外合同制人员,也从没考虑过调进去,权当将自己的人力资本在报业上分一杯羹,眼看自己年纪渐大,渐入中年,于是2012年7月,在外漂泊了10年整的我,当了“一名新闻界的逃兵”,重新归队,回原单位上班,绕地球一圈,我人生的足迹又回到原点。
至今我离开丹灶10年,但是我现在仍熟悉那一草一木,婆娑多姿的珍丰公园一花一草,记得丹灶镇认识的一大批文学老师们—原佛山市作协主席郑启谦、原南海区文联主席李向群、珠三角知名作家周崇贤、现南海区文联主席吴彪华、作家兼媒体人王海军、吕啸天、张喜洋……,有毕业于汕头大学,给过我不少帮助指导的庞日秀老师,还有美丽动人的杨美老师、很多柔情似水、文笔娟秀可爱的女文友们。因此,时值今日不拿起笔来抒发对丹灶的爱,则难以释怀。
清清的仙湖水/映照青山岸/叠翠波光荡漾鱼虾肥………丹灶真的是无限美。(原载江西金溪县文联刊物《秀谷春》2016年1期.许建平/文)
第三篇:怀念在阳光里的优美散文
姐姐来了。在温暖和阳光恰好的晌午。
姐姐打电话时,我正生病。我没有告诉姐姐,但我知道,姐姐已经从我微弱的声音感觉到了。
“今年苹果丰收了,我在果园里装苹果,装完苹果就去西安看你。”姐姐从榆林打来的电话。
姐姐是我在踢键子、抓石子、光着脚丫爬树时认识的。后来我们一起走进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我坐前,她坐后,我总爱转过身去爬到她的桌子上,旁若无人地看书做题,神采飞扬地一起畅谈理想未来;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我总爱挤到她的被窝里,喜滋滋地悄声说着心事,搂着肩膀一起做着蓝莹莹的梦。那时的晨光中跑步是实在的,那时的路灯下夜读是实在的,那时的满头大汗笑语喧哗是实在的,那时的面红耳赤争论不休是实在的,那时总有那么长长的似乎永远走不完的好时光,快乐是实实在在的。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为姐妹,她长我一岁,我叫她姐姐。后来键子飞上了树梢,石子盖了高楼,脚丫子伸进了高跟鞋,或深或浅的脚印被风尘盖了,被雨雪浸了,唯有快乐却一路飞跃奔腾在记忆中。
几天后,姐姐真的来了。姐姐对这个城市不熟悉,她说要来看我,等姐夫下班后送她来。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姐夫如今也来这个城市上班了。
“我去见你。”我给姐姐电话里说,并约好在姐夫上班的附近见面。对姐姐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年前,参加工作后,也断了和姐姐的联系。我留给姐姐十年的空白,姐姐留给我十年的想象。从坐上车,我就一直在想姐姐现在的样子。姐姐很实诚,也很善良,一年四季脸上都挂着笑容,我记忆中没有姐姐不笑的样子。她的笑就像秋天阳光打开的豆荚,就像秋天挂在枝头熟透的石榴,有一种秋的韵味,她的名字也叫“秋”。
半个小时的车程后,我和姐姐在汉城路见面了,所有的话语都在情不自禁地一拥。姐姐几乎没变,还是记忆中的样子,那么阳光,脸上依旧是灿烂的笑。喜悦、激动、酸楚、委屈急撞而来,我很想抱着姐姐痛快地哭一场,把浸泡着心的泪水都流出来。姐夫在身边,我强忍着,没有声音,而泪水还是流了出来。姐姐一句话也没说,把我的手握得更紧,有点疼。此刻她看我的眼神清楚地写着一行整整齐齐的字:想哭就哭出来吧!
因为生病,我把自己封闭在这个城市的鸽子笼里,拒绝阳光和友爱。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似乎距我很遥远,药杯、药盒、药瓶密密地摆满床头柜,更多时候感觉自己独处于荒郊野外,异常地害怕,害怕得浑身发抖。很长一段时间,心冷寂,房子的空荡与心里的空荡相互辉映,走动在很空的房子里,感觉空气都是凝滞的。偶尔伏案翻翻书、写写东西,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闻着书页中散发的淡淡的墨香味、听着手中的钢笔在纸上游走时发出的沙沙声,才觉得日子还有一点味道。
姐姐说她曾去老家找过我,那儿没有我的联系方式。
姐姐还一直记得经常在学校的午休时,我缠着她去宿舍后面的野草丛里追赶或白或黄或花的蝴蝶,蝴蝶逃跑的翩翩轨迹里流淌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姐姐还一直记着我总爱臭美,每次去她家里,首先是拉开她的衣橱,把她的衣服每一件都要试一下,觉得那件相配就理所当然地拿去了。
姐姐第一次给我讲他和姐夫。姐姐和姐夫算得上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姐姐第一次心动是为姐夫,姐夫第一次心动是为姐姐。
我第一次觉得姐姐是最幸福的女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姐夫和我们也是儿时的伙伴,上学时的同学,姐夫还能说出我上学时的一些事。
姐姐要回去了,家里那边还有好多事。姐姐和我分手时,再三叮嘱我多到阳光下走走,也叮嘱姐夫他们朋友户外活动时带上我,让我多出去吸吸新鲜空气。从我们吃饭的地方到公交车站不到二百米,我和姐姐走得很慢,像数着我们的记忆,像走着自己的一生。这段路终究要走完,牵着的手要分开。
姐姐送我上了车,车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我的鼻子酸酸的,我不敢回头看,我怕我舍不得离开。
姐姐来了,把温暖带来了。
姐姐走了,把阳光留下了。
我在姐姐带给我的阳光里,慢慢地晒自己,晒自己一夏的霉。闭着眼睛想姐姐,满眼似乎都开满了红叶,阳光把眼皮晒透了。想着姐姐,一起走过的路是我不知疲倦的怀念,总给我一种喜悦,一种力量。
第四篇:写给天堂里的父亲
写给天堂里的父亲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是表达爱和感恩的日子.这天每个父亲都应该接到来自他们孩子的礼物和问候。在这父亲节不期而至之季,让我对已故父亲的怀念,绝不仅仅体现在父亲节到来之际!而我的父亲却走在父亲节这一天。这使得我们对于这个节日更加伤怀,更加难忘,也更加的多了几分纪念的意义。六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鲜花怒放;六月,也是一个温馨的季节——嫩绿柳叶儿轻轻地和风细语,枝头的翠鸟儿悄悄对风吟唱;六月,更是一个缅怀的季节——是我们怀念父亲的日子。儿女们,无论是在家园的艳阳下,还是在天边的月光下,释放一颗颗感恩的心,捧着一束束带泪的康乃馨,尽情地向天上人间,为自己的父亲深深地祝福。以后每年的父亲节都是他的祭日,亲爱的老父亲,不知不觉中,您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二天了,天堂里的爸爸,您过的还好吗?父亲节来临之际,普天下的儿女都在为他们的爸爸送去最美的礼物和祝福,而我却独自一人听着《父亲》这首歌曲,黯然神伤,任凭忧伤划过灵魂,泪水迷蒙了双眼,思念就像淡淡的轻烟,飘落前,挥之不去,欲盖弥彰。多少次在梦中梦见您慈祥的面庞,高大的身影,梦见您为我做好可口的饭菜,梦见您为儿女们操劳一生的情景,几回回梦里的您就在眼前,您并没有离去,急切的我伸手去挽留您,无奈醒来方知难柯一梦,唯有思念和伤心的泪水流下脸庞。父亲是个多面能人,对家庭,对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寒来暑往,父亲总是为家奔波奋斗.父亲的心胸开阔宽容,使得我们姐弟几人在各自的生活经历中,面对困难和变故都能平和心态去面对。对我们兄妹的教育,父亲一向十分严厉,尤其在我们品德意识的培养中,更倾注了父亲的大量心血。从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到性格形成,从学习成绩到思想品德,父亲给我们的教育使我们受益终生!父爱如山,您是儿女们背后最坚强的臂膀.忆父爱,是孩子们心底依然感伤楚楚,天堂的父亲,孩子们时常在思念你,如果世间真的有轮回,那么,我愿来生来世,我仍是您的孩子,您仍是我的父亲......
第五篇:社会实践论文。怀念在医院的日子里
琼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 怀念在医院的日子里作者: 院别: 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2011 年 8月 28 日
怀念在医院的日子里
摘要:积极响应琼州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活动,宣传大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在医院服务病人的活动,解决病人们的看病难的问题,既丰富大学生暑期文化生活,使大学生更充分更全面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三下乡社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广大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在活动中树立起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志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军,大学生的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特别是针对在校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大学生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锻炼自己,用自己有利的条件在当地进行义务服务。
关键字:三下乡 义务服务 实践
正文:2011年的这个暑假,已经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暑假了,我也不是以前那么的稚嫩了,心思逐渐成熟的我当然在这盛夏的时节多了几分躁动不安,也正是在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社会,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几天的休整,当刚回家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两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社会经验太少。身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本着“扎扎实实勤奋刻苦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抱着乐观主义的进取向上的健康态度面对新的人生”的理念,我们要敢于迎接未来的挑战,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而且学校也要求我们暑假要多接触社会,以此为契机,我选择了去了当地的医院做义工完成我的此次社会实践。于是,我也加入到了社会实践的队伍中。
这次我社会实践的地点是坐落在我的家乡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的一个乡镇小医院。那里的医疗设施很落后,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我想为家乡的人民做一份贡献,再者我坚信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能真正锻炼一个人的能力,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
7月15日,我满怀热情的来到湖北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分院,开始为期10天的短
暂的义务劳动。早上7点,早早的来到了医院。一踏进这所医院,我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原本熟悉的医院现在是以一位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医院,让我感到很陌生、紧张,也有点不知所措。经过打听,来到人事部主任的办公室,接见我的主任很高兴。他说:“大学生能够下乡义务服务,我感到很高兴,热烈欢迎你为我们医院注入年轻的元素,但是作为一名志愿者要肯吃的苦,祝愿你圆满的完成这十天的工作。”然后他给我安排跟着一个年老的医生,让他这十天带着我。第一眼见到我的导师,花白的头发,脸上挂满了皱纹,想必是饱经医学界的种种事件,但又十分的和蔼可亲,让我放松了不少。这位主任医生姓游,是位老医生。向游医生说明我的来历后。他说道:“这位大学生不错嘛,走,跟我一起查房去。”这不是太好了嘛,一来就可以跟随上岗。于是我怀着无比激动,又有点好奇的心情跟着去了。一圈下来回到办公室已经9点多了,这查房的活也不好干啊,得了解病人情况,记录病人的身体状况,聆听病人痛楚,对病人进行每日必要检查,同时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我只是跟着后面看,看着游医生镇定自若的游走在病人们之间。我真是太佩服他了。
第二天,跟着游医生去病房给病人换药,我手里拿满了酒精、纱布、红药水。知道了去换药室拿纱布,酒精棉等等的流程,同时在给病人换药的时候我和病人聊聊天,要学会关切病人。和病人聊聊天减少病人的痛楚。接下来的两天,我跟游医生来到门诊部,坐在旁边看游医生诊断病人,主要记录病人的状况和写一些病历。就一个上午,医生就接连看了几十个病人还无间歇,那个叫做累啊,也难怪有些医生会显得态度不好了,我也有些心浮气躁了,写的字也很潦草,有时写一些错别字。被游医生发现了,他严厉的批评了我,他说,你这的一点错误就可能造成一个严重的错误。年轻人不要学的烦躁。游医生还告诉我作为医生就得尽量面带微笑,不能把累撒在病人身上,得本着和蔼耐心的态度给病人看病。我连连点头。
鉴于我太年轻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在剩下的时间里我打都在打扫病人的房间,陪病人聊天,有时候在游医生办公室负责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等,虽然工作很简单,但那种工作的幸福感,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都必须自觉的做一些我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在学校里听上面分配说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要有眼色,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虽然很是无聊,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下来,我一定会有不小的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若只重视一味的学习,忽视社会实践这个环节,往往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理想。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医生们的态度,他们和病人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特别是在查房的时候,游医生都会先和每一个病人说声“您好”,给予亲切的微笑,或者拍拍病人的肩膀,给予病人信心,这历历在目的场景,让我学会待人要真诚,病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怀。他教导我要细致的对待本职工作,不要马马虎虎,力求做好每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总结: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经历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欣喜的发现自己得到双重收获,待人接物日趋完善以及心灵的日益成熟蜕变,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从另一个侧面也检验了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是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方面获得了不菲的进步。当然更加熟悉就业市场,了解社会现实,加强自身竞争意识,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激励和鼓舞我以后应当怎样成熟的面对实际工作。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怀恋在医院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