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在彬县的日子的情感散文
五一节了,想想两年前的五月一日,是我告别新民独下彬县自主创业的日子。然,道路曲折,在外打拼两年之久的我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回到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镇。
两年前,我打算在彬州小城放飞自己的梦想,做小生意、学艺、开店、买房,接孩子下去读书。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如今两年过去了,我仍然如同落叶一般飘落到了农村。
人们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但也很无奈,初到彬县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位客人,那里不是我的家,那里的一切再好都抵不过自己的家,那里的职场竞争残酷,那里的面孔异常陌生,那里的人情冷漠,那里的物价特高。
刚下去的前半年我很不习惯,每逢休假,我都迫不及待的上塬,因为在那里每待一天,我的心都不曾感到踏实,我没有归属感,总感觉到自己是孤军奋战,孤立无援,有时候心情莫名的压抑,烦恼,但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就控制自己的情绪,待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默默流泪,因为我累了!
下班后会很无聊,又没有朋友,就独自一人游荡在华灯初上的新北街,过往的行人,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就这样漫无目的地溜达着,有时候会转悠到开元广场,看孩子们滑旱冰,看老人们练地书,看妇女们跳广场舞,看音乐喷泉……
店里的同事今天走了,明天来了,常常更替,今天还熟悉的面孔,明天就会变得异常陌生,让你在不曾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要接受新的同事,当然接下去就是性格,技术,语言上的相互磨合,这样每月不断重复的变换,让我彻底感觉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因为痛苦,所以坚强,因为坚持,所以收获,我不断努力,学习专业技能,闲暇时阅读文学作品,记录心得体会,并热情投稿,写稿。得知自己的某篇稿件发表,我都会为之欣慰许久,对枯燥无味的日子产生无限的希望;在专业上,每进步一点点,都会让我会对未来的路多一份坚定。
师傅说我们的职业是制造美的,当然自己必须是时尚的,美丽的。这让原本思想就保守的我学会了模仿,模仿同事们穿衣,化妆,造型。我将跟随自己二十多年、并见证自己所有的长发下决心剪掉,并焗上色彩得体的彩油。我学着穿高跟鞋,职业装;学着化淡妆,配首饰、箱包。这要是在以前,我绝对不会搞这些丝毫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我注重的是内在美,师傅说我们的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内外兼修。
坐在小店的镜台前,拖着下巴,看着玻璃门外满街的尘土,听着拖拉机的轰鸣声,再低头看看自己西装上不轻易就落下的灰尘,我的心情如窗外的天气一样,变得异常冷清。我开始怀念彬县。
我怀念彬县的街,那里的街道很干净,每天早上天不亮,清洁工就会将垃圾清理,路面上没有一丝灰尘,隔三差五还会有洒水车配着音乐将路面清洁。在那里我的皮鞋,西装即使数日不洗也不曾沾染一丝灰尘。那里的空气很洁净,早晨可以沐浴着晨曦、听着小鸟的鸣叫声出门上班,丝毫不必担心迎面会卷来一阵狂风,呛得人挣不开眼,或吹乱了你的发型。
我还怀念彬县的美食,夜幕下的南街十字,新北街口,小刘米线店,老孙家泡馍馆,家福乐超市,润家购物,都留下了我匆匆而过的身影,在那里的地摊上我吃麻辣烫,郭家剪刀面,烤面筋,小土豆,喝珍珠奶茶。在超市我买麻辣片,金鸽瓜子,糖果,牛奶,我烦恼时就去购物,听着音乐随意溜达。
我更怀念彬县的好朋友们,孙雅平,孙雯,杜姗姗,是她们在我最失意的时候,让我有了肩膀依靠,帮助我走出了忧郁的世界,她们肯花时间陪我聊天,陪我散步,帮助我分析生活工作上的一切烦恼,给予我最贴心的温暖。
以前我感觉自己是新民人,如今再到此地,我又感觉自己是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不习惯,不适应。这里的人们说话时嗓门很大,给人的感觉如吵架。这里的乡亲没事喜欢聚堆,道东家媳妇长,西家婆婆短,哪怕来理发店消费,话题都离不开这些琐碎的事,动不动就伸手打孙子,还满嘴脏话。我如一另类,半晌不说一句话,只是处理完手头一个又一个活计,好颜送他们离开。
我现在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以前总听身边的人说自己想进城发展,当时幼小的我对他们的想法很是费解,认为他们是虚荣心作怪,可现在自己竟然也有了这种想法,进城不意味着虚荣,攀高,而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一种改变,对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环境造就个性,影响习惯,大的环境确实很重要。
在彬县我是客人,在新民我依然是客人,但是我很怀念彬县,虽然那里让我哭过,笑过,在那里我洒下了汗水与希望,痛苦时就跑回家疗伤,伤愈了又继续出发。树枝轻微的摆动了,我的心也被摆回了现实。
我至今仍然没有归宿感,看着万家灯火的小高层,我期待某天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盏灯为自己亮起,有属于自己的一扇窗为自己开启……
怀念在彬县的日子,希望若干年以后,自己在彬县安家,重新回到心中的小城!
第二篇:怀念在老家的日子
睡觉睡到自然醒,伸伸懒腰,拉开窗帘:金色的阳光毫不掩饰的吧全部的光芒铺满屋子,顿时暖洋洋的感觉,幸福与美妙在心中交织。推开门,抬头,湛蓝的天空中几朵洁白无瑕的云朵在游荡,时不时掠过一群大雁。仰望枝繁叶茂的绿树,阳光肆无忌惮从缝中蹿出来,睁不开双眼。沐浴着阳光,贪婪地吸允微风送来的阵阵花果香。几只鸟儿在枝头不停叽喳着,四处张望。老家院里的清晨,就这样。
到了吃饭点,妈妈站在门口喊一嗓子,我闻着味就出来了。看见几家的大人在门口端着碗边吃边聊天是不足为奇的。
吃过饭,我就会和好多小朋友去玩。有时去庄稼地里破坏庄稼,有时在自家院里玩沙包啦,和稀泥啦,跳绳啦有时还会跑到大堤那边的池塘里捉蝌蚪、小虾,还有摘荷花、荷叶、莲子。回家时一般都快出现夕阳了,弄得满身是水也不怕,换身衣服该干嘛干嘛呗!
吃过晚饭,大人带着小孩就上街去转悠,只要在街上一扎堆,我们几个小孩就偷跑去桥边,坐在那儿,吃着小零食,抬头等星星。那是幼稚的总爱数星星,数不好是不会低头的。但终于脖子酸得不行低下头来,又会看到,又似小船又似眉毛的月牙儿倒映在水中,已形成一幅绝佳的水中画了。正欣喜地议论、赞赏这美景时,隐隐约约听见父母的叫喊声,这才回过神儿来,急忙向家跑去
奶奶爱听戏,一次街上搭起舞台,听说是谁谁家的老人三年了,请来了一帮戏班子。吃过晚饭奶奶就让我搬个板凳陪她去听戏。我一看人很多,站着坐着倚着的都有,小孩还在台底下乱跑,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怎么能错过呢?拉着奶奶坐在正前方,奶奶怕我乱跑,就让我坐在她腿上,我搂着奶奶的脖子全神贯注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渐渐地,趴在奶奶身上就睡着了。听奶奶说最后还是她抱着我回的家呢!我当时只感觉很舒服很温暖很幸福的像只绵羊依偎在奶奶怀里,哪知道什么时候回的家啊!
回想起昔日的朝朝暮暮,看着现在经历着的点点滴滴,不禁慨叹着时间的飞逝。
过着平淡无奇的现在,怀念着多滋多味的老家生活。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犹如身旁刮着一阵旋风,带来的没有那样轻微柔和的感觉,只是更多的沙土。有时竟会迷离了双眼。
身在初三,身不由己。再也找不到像那种纯真朴实的岁月年华,等待我的是艰苦的高中还有即将来临的中考。
第三篇:怀念在丹灶的日子里
怀念在丹灶的日子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康有为的故乡,在我生命的长海里,留给我的是波澜绚丽的浪花印记。
我曾经有两、三年在丹灶务工的经历,这对于一名外来工来说,异地他乡或许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但对于我来说,却是难以抹去的记忆与深深眷恋情。想当年,我作为丹灶镇鲤鱼工业园区一名产业工人,在丹灶镇文化站参加文学联谊会,面对着镇电视台镜头,我当即直抒胸臆,激情洋溢称呼“丹灶为我的第二故乡”,当然这决非是错把他乡当故乡,而是发自内心对丹灶不一般的情意。
我特别难忘的是,2004年7月,我辞职离开已服务了两年的一家外企,跳槽到佛山一家大型广告公司担任文案策划,可没料到,才疏学浅,干了不到一月,就被苛刻的老板娘无情地炒了鱿鱼,沦为了失业者。
幸好我在家乡还有个退路。2002年7月,我已在这一职位上工作了10多年,但仕途坎坷,职级还是个小科员,我便抱着到珠三角寻求职业发展空间的目的,而选择到丹灶来务工。眼看两年请假合同到期,我趁此打道回府,从丹灶卷包回到原单位。可又没想到,原单位主要领导又以中途不好安排工作为由,叫我次年年初再来报到上班,再给你延期半年时间,继续让你在外漂,本单位也不用发你的薪水。
顺其自然,我不甘心在家当啃老族,无地可去,两月后,我重又背起行囊,再次来到丹灶寻找新的奶酪。
人要立脚,树要生根,好在祥旺集团务工的妻子还没辞工,我算有了立脚之地。我的脚步刚迈进丹灶,在镇文化站图书馆遇上庞日秀老师。庞老师说:“许建平,你这些日子到哪去了,我找你好久了。”她告诉我,我的一篇文章《工业园里听蛙声》在丹灶镇“有为笔会”成立曁“丹灶情”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通知我次日到丹灶镇人民政府大楼参加颁奖仪式。
我忘不了,就在那日颁奖会上,在会议主持人的领唱下,我与50多位文友深情演唱那首动听的丹灶镇镇歌—《丹灶无限美》。歌词我还大致记得:清清的仙湖水/映照青山岸/叠翠波光荡漾鱼虾肥 /歌声悠扬 唱我家乡美 /年轻的康有为 /维新思想天下最/ 先人足迹后人追/ 丹灶热土/ 展翅正腾飞/ 欢欣中华逢盛世 /丹灶天地无限美 /勤劳的人们庆丰收 /醒狮起舞惹人醉 /欢欣中华逢盛世 /丹灶天地无限美 /诚信笑迎八方客 /美好明天齐描绘 /……….聆听并吟唱这首悠扬悦耳的歌,我这个求职未卜者深深感到在异地他乡一种家的感觉。家乡抛弃了我,下了我半年的岗,而丹灶却收留了我,正应了那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也就从那时,我成了丹灶镇“有为笔会”成员之一,当时在丹灶一时没找到工作,也没气馁。蜗居在丹灶城区狭小的出租屋,每天我一边读书写稿,一边四处寻找工作。
这样的日子我度过3个月,为了找工作,足迹走了佛山很多地方,行千里路,也是读万卷书。一有闲,我就书痴般泡在丹灶 2
镇图书馆和书店,读了大量的书籍与报纸,汲取精神营养。那时,《南方都市报》、《佛山日报》及《珠江时报》等报刊发表了我很多时评文章,当时我32岁,对一个男人来说,还是风华正茂,且又富于进取心的年龄,摔倒了可以重新爬起来。
没有电脑,在稿纸上用笔写好后,然后我就拿到网吧,自己敲击健盘打字,发送到报纸媒体上去发表,以换取一些稿费。
上帝一扇门关着,背后另一扇窗必开着。我要感谢这些报纸源源不断地给我汇来了稿费,才不至于使我在丹灶“断炊”(当时过后不久,我的妻子也辞工去了东莞),更要感谢《珠江时报》时评版编辑伍康希老师厚爱我的稿子。
现在我重翻阅我那时发表的一些时评,文中一些言语难免有失偏激与缺陷,毕竟当时我尚处于外地城市边缘,属于社会底层阶层,受知识与思想阅历各方面限制影响,毕竟这些文字只能代表我当时三十几岁时的心境。
正所谓苦难出作家,愤怒出诗人。珠三角知名作家吕啸天在赠与我的一本书上写道:“文学创作是一个苦难的历程,没有在血水里泡三次,在碱水里泡三次的经历与思想性,想做一个真正的作家,那将是很遥远的事。”
也正因为有了丹灶这一人生滑铁卢般的逆境经历,为我日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4年年底,眼看回家乡上班日期到了,我离开丹灶。“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我随身带走的是在丹灶学到的一种精神:困难面前不言倒,摔倒了重爬起来,至于在哪个地方爬起来,看自己的选择。
然而回到家乡后,我也没那么容易在乡镇上班,全国乡镇机构精简改革,单位上搞人员竞聘上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时的地市级党报记者还挺吃香。2005年春天,我凭自身实力应聘进抚州日报社当起了一名新闻采编记者,没想到干记者这一行我游刃有余,在报社一干就是8年。
8年当中,我以笔为武器,写下两、三百万字的新闻作品,连续两年荣获省级报刊新闻奖,我采写的新闻作品以“新、奇、特”见长,成为市场上都市报刊情感纪实类杂志抢手货。那段时间,几乎每月,全国各地的稿费单1000元、2000元、3000元雪片般的寄来。每天下乡采访回来从报社收发员手里取稿费单成了我的美差,有时一次知音杂志寄来稿费单6000元,刚好被同楼办公的抚州市作协主席、全国知名小小说作家刘国芳看到,他惊呼不已,不得不佩服我的文字功夫,霎时我笔头子功夫在报社老总们及同行传播开去。每次老总及同行问我,我都搪塞过去,不显山露水,以免引起同行妒嫉。
正是因为我写特稿的稿费比我在报社的收入还多,当记者的日子里,我用一枝笔人生突围,用一枝笔为全家人谋取安全保障的生活,让妻子安心在家相夫教子,让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入读当地名校,高中毕业后,儿子考入省外重点大学。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报社毕竟我的身份还是编外合同制人员,也从没考虑过调进去,权当将自己的人力资本在报业上分一杯羹,眼看自己年纪渐大,渐入中年,于是2012年7月,在外漂泊了10年整的我,当了“一名新闻界的逃兵”,重新归队,回原单位上班,绕地球一圈,我人生的足迹又回到原点。
至今我离开丹灶10年,但是我现在仍熟悉那一草一木,婆娑多姿的珍丰公园一花一草,记得丹灶镇认识的一大批文学老师们—原佛山市作协主席郑启谦、原南海区文联主席李向群、珠三角知名作家周崇贤、现南海区文联主席吴彪华、作家兼媒体人王海军、吕啸天、张喜洋……,有毕业于汕头大学,给过我不少帮助指导的庞日秀老师,还有美丽动人的杨美老师、很多柔情似水、文笔娟秀可爱的女文友们。因此,时值今日不拿起笔来抒发对丹灶的爱,则难以释怀。
清清的仙湖水/映照青山岸/叠翠波光荡漾鱼虾肥………丹灶真的是无限美。(原载江西金溪县文联刊物《秀谷春》2016年1期.许建平/文)
第四篇:社会实践论文。怀念在医院的日子里
琼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 怀念在医院的日子里作者: 院别: 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2011 年 8月 28 日
怀念在医院的日子里
摘要:积极响应琼州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活动,宣传大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在医院服务病人的活动,解决病人们的看病难的问题,既丰富大学生暑期文化生活,使大学生更充分更全面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三下乡社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广大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在活动中树立起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志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军,大学生的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因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特别是针对在校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大学生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锻炼自己,用自己有利的条件在当地进行义务服务。
关键字:三下乡 义务服务 实践
正文:2011年的这个暑假,已经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暑假了,我也不是以前那么的稚嫩了,心思逐渐成熟的我当然在这盛夏的时节多了几分躁动不安,也正是在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社会,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经过几天的休整,当刚回家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己两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快乐,可我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社会经验太少。身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本着“扎扎实实勤奋刻苦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抱着乐观主义的进取向上的健康态度面对新的人生”的理念,我们要敢于迎接未来的挑战,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而且学校也要求我们暑假要多接触社会,以此为契机,我选择了去了当地的医院做义工完成我的此次社会实践。于是,我也加入到了社会实践的队伍中。
这次我社会实践的地点是坐落在我的家乡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的一个乡镇小医院。那里的医疗设施很落后,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我想为家乡的人民做一份贡献,再者我坚信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能真正锻炼一个人的能力,才能真正的体现出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
7月15日,我满怀热情的来到湖北钟祥市第二人民医院分院,开始为期10天的短
暂的义务劳动。早上7点,早早的来到了医院。一踏进这所医院,我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原本熟悉的医院现在是以一位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医院,让我感到很陌生、紧张,也有点不知所措。经过打听,来到人事部主任的办公室,接见我的主任很高兴。他说:“大学生能够下乡义务服务,我感到很高兴,热烈欢迎你为我们医院注入年轻的元素,但是作为一名志愿者要肯吃的苦,祝愿你圆满的完成这十天的工作。”然后他给我安排跟着一个年老的医生,让他这十天带着我。第一眼见到我的导师,花白的头发,脸上挂满了皱纹,想必是饱经医学界的种种事件,但又十分的和蔼可亲,让我放松了不少。这位主任医生姓游,是位老医生。向游医生说明我的来历后。他说道:“这位大学生不错嘛,走,跟我一起查房去。”这不是太好了嘛,一来就可以跟随上岗。于是我怀着无比激动,又有点好奇的心情跟着去了。一圈下来回到办公室已经9点多了,这查房的活也不好干啊,得了解病人情况,记录病人的身体状况,聆听病人痛楚,对病人进行每日必要检查,同时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我只是跟着后面看,看着游医生镇定自若的游走在病人们之间。我真是太佩服他了。
第二天,跟着游医生去病房给病人换药,我手里拿满了酒精、纱布、红药水。知道了去换药室拿纱布,酒精棉等等的流程,同时在给病人换药的时候我和病人聊聊天,要学会关切病人。和病人聊聊天减少病人的痛楚。接下来的两天,我跟游医生来到门诊部,坐在旁边看游医生诊断病人,主要记录病人的状况和写一些病历。就一个上午,医生就接连看了几十个病人还无间歇,那个叫做累啊,也难怪有些医生会显得态度不好了,我也有些心浮气躁了,写的字也很潦草,有时写一些错别字。被游医生发现了,他严厉的批评了我,他说,你这的一点错误就可能造成一个严重的错误。年轻人不要学的烦躁。游医生还告诉我作为医生就得尽量面带微笑,不能把累撒在病人身上,得本着和蔼耐心的态度给病人看病。我连连点头。
鉴于我太年轻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在剩下的时间里我打都在打扫病人的房间,陪病人聊天,有时候在游医生办公室负责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文件等,虽然工作很简单,但那种工作的幸福感,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都必须自觉的做一些我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在学校里听上面分配说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要有眼色,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虽然很是无聊,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下来,我一定会有不小的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若只重视一味的学习,忽视社会实践这个环节,往往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理想。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医生们的态度,他们和病人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特别是在查房的时候,游医生都会先和每一个病人说声“您好”,给予亲切的微笑,或者拍拍病人的肩膀,给予病人信心,这历历在目的场景,让我学会待人要真诚,病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怀。他教导我要细致的对待本职工作,不要马马虎虎,力求做好每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总结: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经历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欣喜的发现自己得到双重收获,待人接物日趋完善以及心灵的日益成熟蜕变,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从另一个侧面也检验了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是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方面获得了不菲的进步。当然更加熟悉就业市场,了解社会现实,加强自身竞争意识,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激励和鼓舞我以后应当怎样成熟的面对实际工作。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怀恋在医院的日子里!
第五篇:守望的日子情感散文
在我的记忆中家中从来没有养过狗,而我又特别羡慕那些家里有狗的人。
有一年,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只小黑狗,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母亲给它取了一个威武的名字叫“黑豹”,寄望它能像豹子一样结实勇猛,正如母亲所期盼的那样,黑豹长得坚实高大。
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因此我每周才能回家一次,黑豹看到我总是那么的亲切。每周放假回家黑豹就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等着我,老远看见我就兴奋的叫起来,摇着尾巴跑过来,围着我的身边,用四肢不停地刨着我的书包。
后来,顺利进入县中,住学校,每个半月回去一次。黑豹依然会老远跑过来迎接我,似乎比从前更加开心,摇头晃脑的。每次回来前我总会从紧张的生活费中扣出五毛钱去买一根火腿肠给他吃。回学校的时候他一路跟着我,直到我上了开往县城的公交车后,他才慢慢的离开。他守望我回家,我也守望在他的守望里回家。
高一还没有念完。那次,像往常一样从学校回家,离家越来越近,却始终没有黑豹的夹道欢迎,心中一阵莫名的失落。一进家门,便问黑豹哪去了。母亲轻声说被人毒死了……
那天晚上我哭了,母亲也哭了,脑子里不断回忆过去他在路上接我回家的画面。后来,家中便不再养狗了。
我怀念被黑豹守望着的那些日子。感谢它陪我度过了人生的第一场大考,感谢它守望了我的青春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