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诺顿发布2011年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诺顿发布2011年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参考链接网址http://sec.chinabyte.com/117/12160617.shtml
比特网Chinabyte 9月16日消息 昨日,赛门铁克(Nasdaq:SYMC)旗下的诺顿在京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安全研讨会”。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信息安全测试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璇跟与会的专家及众媒体分享了中国互联网安全现状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赛门铁克中国安全运营总监白帆发布了2011年度诺顿网络犯罪调查报告,从第一线调查结果的角度来探讨目前互联网安全的现状。
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
工信部 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 欧阳武
欧阳武和朱璇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认为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个人信息主体、信息获得者以及安全服务商、个人信息管理者和第三方独立评测机构的共同努力。作为个人信息主体,需要主动向信息管理者和信息获得者了解这些信息的保护机制和用途,并在受到损害的时候及时进行申诉,确保自己个人信息的安全。作为信息获得者和信息管理者,要制定周密的信息保护机制,并在将信息转手给其他方的时候征求信息主体人的同意,确保接收方也能同样做好这些信息的保护。作为独立评测机构,会评估保护状况,及时感知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和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推出一些评测标准。这其中也离不开相关的管理机构,政府管理机构会推进立法、颁布政策法规、推动行业自律。
个人信息的保护的各方参与者
实际上,国家正在制定标准化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并研究标准体系;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也会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评测并制定相关的政策。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信息安全测试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朱璇
诺顿发布2011年网络犯罪调查报告
2011年度诺顿网络犯罪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每天就有100万人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全球因网络犯罪造成的直接损失每年达 1140 亿美元。因处理网络犯罪问题而浪费的时间价
值是2740 亿。因此,网络犯罪导致的损失约为3880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全球黑市的交易总额(2880 亿美元)。从网络犯罪受害者人数来看,中国地区的网络犯罪相较于全球可能更加恶劣:去年,全球有 4.31 亿成人遭受过网络犯罪的侵害,这其中就有差不多一半的受害者(1.96亿人)来自中国。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在线成人(69%)曾遭遇过网络犯罪的侵害。每秒钟就有 14 个成人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此外,移动设备及社交网站面临的威胁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有10%的在线成人遭遇过手机网络犯罪。针对手机操作系统的新漏洞数有所增加,从 2009 年的 115 个上升到 2010 年的163个。事实上,赛门铁克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第 16 期[i] 称,2010 年的手机漏洞比 2009 年增长 42%,这一迹象表明,网络罪犯开始将精力重点放在移动领域上。除了移动设备面临的威胁,社交网络的流行和防护功能的缺乏,可能也是网络犯罪受害者人数增加的原因。
图3.赛门铁克中国安全运营总监 白帆发布“中国网络家庭防护网络犯罪报告”
易受害人群特点和常见网络犯罪类型
该研究报告指出,年龄介于 18 到 31 岁之间的男性,如果有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更有可能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在这个群体中,五分之四(80%)曾遭受过网络犯罪的侵害。
纵观全球,最常见也是最能防范的网络犯罪类型是电脑病毒或恶意软件,54% 的调查对象称,他们曾遭遇过此类网络犯罪的侵害。在线欺诈(11%)和网页仿冒消息(10%)紧跟病毒之后。今年年初,赛门铁克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第 16 期便指出,发现了 2.86 多亿恶意软件的独特变种,相比 2009 年报告的 2.4 亿增长了 19%。[ii]
采取预防网络犯罪措施,知与行的巨大脱节
赛门铁克公司中国安全运营总监白帆说道,“人们对网络犯罪威胁的认知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网络犯罪之猖獗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过去的12 个月中,接受调查的成人遭遇网络犯罪侵害的人数是遭受现实犯罪侵害的三倍,然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未来一年里,他们更容易遭受的是网络犯罪,而不是现实世界犯罪。”
尽管 74% 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始终对网络犯罪保持警惕,但是很多并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这一事实进一步揭示了认知与行动之间存在着脱节。41% 的成人表示,他们没有安装最新的安全软件来保护他们在线上的个人信息。不到一半(47%)的人有定期检查信用卡对帐单以防欺诈的习惯,而 61% 的人没有使用复杂的密码组合或定期更改密码。在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调查对象中,只有 16% 安装了最新的手机安全软件。
如欲了解诺顿网络犯罪报告全球调查结果以及按国家/地区列出的调查结果,请访问:http://norton.com/cybercrimereport。
附录:诺顿网络犯罪报告研究方法
2011 年 2 月 6 日至 3 月 14 日期间,StrategyOne 对来自 24 个国家或地区的 19,636 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 12,704 名年满 18 岁的成人,4,553 多名年龄介于 8 到 17 岁的孩子,以及 2,379 名教授小学到中学(相等于国际学校 1 到 11 年级)的老师。这 24 个国家或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比利时、丹麦、荷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墨西哥、南非、新加坡、波兰、瑞士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在 95% 的置信度下,当成人样本总数 N=12,704 时,误差幅度为 + 0.87%。我们对全球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以确保所有国家或地区具有同样的代表性:成人为 n500。
第二篇:关于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计算机学院191051班王成摘要: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赛博空间(cyberspace)。在这个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计算机网络犯罪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奇妙的网络世界中漫游时,有人就有规则,有规则就会反抗——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从这点而言,我们可以说,网络从其出生那一刻就注定要与犯罪相伴。关键字:网络犯罪种类与特点大学生网民的素质
现行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从信息革命之始我们注定就要与计算机中的虚拟世界打交道,一部《黑客帝国》以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给我们展示了网络世界的奇妙,她吸引了更多的人步入其中。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日益成为百姓化的工具,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的虚拟空间,网络犯罪就孳生于此。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网络犯罪就是行为主体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
二、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
1.网络入侵,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犯罪 :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以造成最大的破坏性为目的,入侵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则造成系统局部功能失灵,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经济损失大。
2.网络入侵,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犯罪 :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的信息库实际上如同向外界敞开了一扇大门,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信息系统,进行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从而损害正常使用者的利益。
3.网络 诈骗、教唆犯罪 :由于网络传播快、散布广、匿名性的特点,而有关在因特网上传播信息的法规远不如传统媒体监管那么严格与健全,这为虚假信息与误导广告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开了方便之门。
4.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 :出于各种目的,向各电子信箱.公告板发送粘贴大量有人身攻击性的文章或散布各种谣言,更有恶劣者,利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人像合成,将攻击目标的头像与某些黄色图片拼合形成所谓的“写真照”加以散发。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发送成千上万封电子邮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影响和后果绝非传统手段所能比拟。
5.网络色情传播犯罪 :由于因特网支持图片的传输,于是大量色情资料就横行其中,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压缩技术的完善,色情资料就越来越多地以声音和影片等多媒体方式出现在因特网上。
三、网络犯罪的特点
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 就电子邮件而言,比起传统寄信所花的成本
少得多,尤其是寄到国外的邮件。
2.2.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 网络发展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电脑空间,既消
除了国境线,也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界限,使得双向性、多向性交流传播成为可能。
3.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
和电话系统现在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部门遭到侵入和破坏,后果将不可设想。
4.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
四、针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近日,海淀区检察院公布了从2001年截至2004年5月间受理审查的涉及网络犯罪案件的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现在犯罪分子通过黑客软件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公司而窃得他人用户资料或者账号,或自己使用或转卖他人,从而盗用网络服务或从中盈利的案件,占涉及网络犯罪案件总数的48.4%。而且这些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较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52名涉及网络犯罪的嫌疑人中,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学历3人,大学专科学历13人,高中以上学历25人,初中学历9人。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存在依赖于网络设施的硬件。70%-80%的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自身相关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应是主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建设好网络文明,校园网的扩容、校内“网吧”的扩大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列上主要议事日程。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文化系统工程,而不仅是校
园网络管理者运用相关技术挂几个网页而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各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网上生存能力直接影响其成才。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也应成为高校的一项经常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大学生网民教育应该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势在必行。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可考虑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网络交际》课程应基于使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信息的角度,融言语表达、信息智化、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网络的交际属性、网络交际的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处理、网络单双向交流、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方面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党政工团及广大教师协同努力。根据大学生上网多的实际情况,目前亟需要搞好网上作战部队建设,提高其网上战斗力。据了解,高校不少教师甚至许多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上网水平还远远不如学生。如此何谈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应该首先切实抓紧学生工作相关者的上网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将网络合理的运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成为我们完善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进行犯罪的“凶器”。
参考文献:1 孙伟平《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北京出版社摘自雅虎中国网站1999年5月30日搜索引擎新闻美国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摘自上海律师信息网2000年4月媒体新闻新华报业网中国新闻网
第三篇: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体发发布的《青少年网络伤害课题研究》的调查结果。根据该调查,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有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伤害和网络违法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现实或潜在的危险。为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开展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的课题项目。
课题调查报告指出,根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2001年为4500起,2002年为6600起。上述数据表明,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在犯罪青少年组和中学生对比组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具体表现为:
(一)青少年上网比率高、网龄长。据统计,犯罪青少年组中有144人上网,占被调查人数71.3%%,中学对比组有156人上网,上网率高达83%%。这些青少年普遍涉网年龄较早,网龄较长。犯罪青少年组和中学对比组首次触网时间,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其中犯罪青少年组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网络的占该组上网人数的21%%,初中阶段占该组上网人数的60%%;中学对比组小学开始接触网络的占该组上网人数的56%%,初中开始接触网络的占该组上网人数的42%%。
(二)青少年上网次数频繁、上网时间长。调查资料分析显示,青少年普遍存在上网次数频繁、每次上网持续时间较长现象。当然,这一情况在犯罪组和对比组中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犯罪组青少年每周上网8次的达该组上网人数的60%%,每次上网平均持续时间3个小时,而且50%%在3-12个小时之间,甚至有9%%在24个小时以上。而对比组每周上网7
次以上的只有5人,占上网人数的3%%。上网的人中,近90%%每周上网仅1-2次,超过95%%的人每次上网1-3个小时。
(三)青少年网络依赖性强、认同度高。如前所述,较频繁、较长时间的上网,使得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和认同度。
在犯罪组,这些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网要花83.12元。面对如此大的开支,他们当中只有10人认为自己从来没出现过缺钱的情况。其他绝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缺钱的问题。当想上网却没有钱的时候,这些自制力差的青少年会采取多种手段,或向父母讨要(占31%%),或借(占20%%),或欺骗父母或亲戚朋友(12.4%%),有的甚至铤而走险,或偷(12%%),或勒索(11%%),或抢劫(3%%),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犯罪组上网青少年中,超过50%%的人作案前5个小时还在上网(其中作案前2个小时还在上网的超过30%%)。并且,该组近30%%的人实施犯罪的目的就是为筹集上网经费。即便如此,他们当中仍有131人公开表示出狱后仍会上网。另外,犯罪组青少年中,超过60%%的人认为网络是朋友和恋人,只有不到40%%的人认为网络是魔鬼和陌生人。迷恋网络一方面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强化了他们某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如,犯罪组中有38%%的人最崇拜讲义气的黑道头目。
在对比组,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认同度同样存在。如该组60%%的人认为网络是朋友,只有22%%的人认为网络是魔鬼和陌生人。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对比组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认同度明显减低。这表现在:第一,对比组中绝大多数人认为上网对学习没有或只有一点影响。第二,对比组青少年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该组86%%的人表示,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等高级知识分子。第三,对比组青少年每周上网花费明显低于犯罪组。对比组每周上网平均花费为8.42元。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犯罪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此处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特指以网络为犯罪诱因,或犯罪地点在网吧,或犯罪手段与犯罪目的与网络有关联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的推力。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重要地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家长的“网络素质”显然跟不上发展要求,他们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网络教育,缺少对孩子的网络引导。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和平时上网一般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而不是在父母引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这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地点就可以看出。据统计,202名犯罪组青少年有135名第一次接触网络的场所是网吧,157名青少年平时的上网场所是网吧。另外,犯罪组中有135名青少年表示父母不会支持他们上网。
第二,很多父母对青少年上网内容缺少了解,也不知如何指导他们接触网络。犯罪组青少年中,近60%%的人认为父母不知他们上网的内容,也从未指导过他们上网。对比组的情况虽然好于犯罪组,但也有30-45%%的人持有上述观点。
除此之外,青少年对家庭的认同度也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青少年对家庭认同度越高,其实施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前提是他没有犯罪的父母亲。在本次调查中,家庭认同度主要通过回答问卷量表后的得分体现出来的。量表主要由“家庭关系非常和睦、父母与家人对我的态度真诚和亲切、我的父母对我的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非常支持”等问题组成。犯罪组平均得分8.44(得分越小认同度越高),中学对比组平均得分7.80。犯罪组青少年对家庭的认同度明显低于中学对比组。
(二)学校的推力。目前,我们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如,犯罪组青少年中,65%%的人没有上过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中学对比组情况似乎更糟,高达88%%的人表示没有上过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
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对成绩好的同学呵护有加,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则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对差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等措施。不少学生流入社会后,成了“问题少年”。犯罪组中,有48%%的人上学期间被学校停过学或开除过,有逃学经历的高达84%%。而对比组中被学校停过学或开除过以及有逃学经历的均只有1.6%%。
另外,青少年对学校的认同度同样影响到青少年的行为方向。学校认同度由问题量表组成。这些问题主要有:我在学校里学到很多东西、上学使我自我感觉良好、我喜欢大多数教我的老师等等。犯罪组平均得分14.21(分数越小,认同度越高),中学对比组平均得分11.91。很明显,对比组青少年对学校的认同度高于犯罪组。
(三)社区的无力。社区是继家庭和学校之后,另外一个可以帮助青少年,使之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单位。如前所述,犯罪组青少年普遍存在高逃学率、高退学率和被停学或开除的现象。他们中超过50%%的人早早地离开了课堂,回到家中,进入了社区。他们有的无所事事,只好成天玩乐、通宵上网(按他们的说法叫“混世”),有的经常与人打架。这种现象反映出,目前社区在帮助青少年矫正偏差行为方面,还显得非常无力。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群体”,如何搞好专业化社区工作,是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四)同伴群体的拉力。青少年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的交往对象非常有限,除了家庭成员、学校师生外,就是同伴群体。这里的同伴群体指的是所有同龄的玩伴,包括同学、邻居、亲戚和朋友(包括网友,下同)。同伴群体一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犯罪组和对比组青少年在获取一些平时家长和老师不告诉的事情,像性方面的知识,采取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与朋友交流。因此,如果青少年结交一些有劣迹或品行不良的人,必然会受其影响,陷入违法犯罪泥潭。以犯罪组为例,其中近60%%的人对“我的大多数朋友都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老师不太喜欢的同学”这个评价,表示赞成或非常赞成。同样,该组中近40%%的人表示,朋友会支持他逃学或做其他违法犯罪的事情。并且,他们的作案方式主要是通过与朋友间交流获得的,作案也主要是与朋友一起团伙作案。
(五)网吧和网络的吸引力。近年来,“网吧”发展迅速。网吧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网吧室内空气污浊,上网设备污秽不堪,消防安全隐患丛生等。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网吧对青少年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据统计,上网吧上网是青少年的主要选择。犯罪组中有78%%的人平时在网吧上网。中学组中,有近20%%的人平时在网吧上网。网吧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现阶段,网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吧“经营有方”,促销手段花样百出。目前,大量的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客源,赚取利润,无视国家有关网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低门槛、甚至无门槛地接纳未成年人。如前所述,大多数未成年人第一次上网和平时上网的场所是网吧。很多网吧在其营业场所门外悬挂了“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但当未成年人背着书包来上网时,网吧管理人员却很少会询问他们的身份证件。犯罪青少年中64%%的人表示,网吧管理人员从未询问过他们的身份证件。“每次都会”(指询问身份证件)的只有1%%。中学对比组中也只有1%%的人表示,网吧管理者“每次都会”询问他们的身份。
第二、网吧网速快、设施齐全。据调查资料显示,网速快、规模大、设施齐全的网吧,是犯罪组和对比组青少年的共同首选。青少年在网吧不仅可以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剧、浏览信息,甚至可以赌博,而且还可以吃饭、睡觉。网吧为上网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第三,网吧环境自由、宽松。青少年选择网吧上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里父母看不到,老师管不到,网吧又不管。自由、宽松的网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畅游网络世界的绝好机会。网吧以别样的方式成了青少年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
现实情况表明,决定青少年行为方向的,是一个综合力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青少年实施什么样的行为,是家庭、学校、社区、同伴群体和网吧等力量“集体博弈”的结果。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其中某一方面的力量失衡有关。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早期,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些犯罪前兆表现。如果家长、学校、社区等能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网络犯罪都有哪些前期征兆呢?
(一)逃学。正所谓,“逃学”是犯罪的温床。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是从逃学开始的。
(二)上网时间过长,上网过于频繁,上网内容远远超出了规定的范围。现实表明,过分迷恋网络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自我。
(三)结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
消除青少年网络犯罪,重在预防与控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地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或某一股力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现阶段,只有将“五股力量”(即家庭力、学校力、社区力、同伴群体影响力和网吧网络吸引力)聚合起来,综合发力,才能共同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首先,就家庭和学校层面上讲,家庭应该为青少年接触网络制定一个科学计划。比如,接触的年龄、接触的内容、持续的时间、要求等等。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与其让青少年误打误撞,自己偷窥,不加选择的吸收,以至于无力消化,最后沉迷其中,倒不如由父母和学校共同联手,根据青少年的年龄、认知程度等,有计划地“教他们上网”。另外,家庭和学校不应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尺度。家长和老师要学会鼓励、培养青少年学习之外的兴趣。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在大多数青少年眼里是枯燥乏味的,而网络则是色彩斑斓、风光绮丽的世界。如果一味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企望以此转移孩子对网络的迷恋,必然事倍功半。
其次,就社区层面上讲,社区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居民生活重要场所。目前,社区普遍存在功能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社区专业工作人员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社区自身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社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因此,现阶段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如建设社区图书馆、活动中心,添置健身器材,开展各种社区活动等。当然,还可以建立青少年档案制度,加强对青少年的跟踪管理。
再次,就同伴群体上讲。家庭等单位应自小就着力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青少年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群体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培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道德品质。
最后,就网吧层面上讲,应该建立一套对网吧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保证网络市场的良性发育。我省最近做出决定,从2006年3月20日至2006年8月31日,用6个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净化青少年成长人文环境,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篇: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1.1.20
班级:08应化1w
姓名:李春生
互联网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信息联结起来,成为吸纳、交换、传递、品味信息和分享文明进步的大平台,它增加了青少年吸收信息和知识的渠道,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技术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力量,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卫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
一、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消极的网络文化造成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偏离
互联网色情信息的刺激和诱惑,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性罪错或性犯罪的病态心理。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互联网上大约有100万个黄色电脑软件,全球每天新增2万多个黄色网站。互联网上各种色情信息的泛滥,加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期的特殊情况,如果缺乏有力引导,很容易诱发青少年实施卖淫嫖娼、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上的暴力内容,特别是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暴力犯罪心理。
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
2、符号化的网络交往削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空间作为一种符号化的信息储存库,决定了人们在网络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或以符号为中介的互动。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忽略所处的现实环境和
条件,而与另一个不知身份、职业、性别等属性的人安全地进行思想、心理上的交流。网络创造的这种“虚拟现实环境”不存在现实的拳脚之争和面对面的冲突,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安全感。但过分的人机互动却会让青少年向往虚拟社会中的间接交往,逃避真实社会中的直接交往,若沉迷于网络交往,将严重地影响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表现,令他们只有在网络上才能得到自如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自身潜能,从而出现青少年人际交往受阻的现象。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青少年不需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使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大大削弱。
3、沉溺网络造成青少年的性格缺陷
网络容易令人孤独,青少年泡在网吧里,多数时间花在网上聊天或收发电子邮件上,参加日常社会交流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同亲友的交流也减少了,孤独感加剧,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从情感角度讲,青少年处于情窦初期,对异性情感交往非常向往,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能直抒胸臆的情感空间,因而有些人便把上网作为精神寄托或解脱。有的玩网上感情游戏,处于多角恋爱的状态;有的可能现实中遭受情感挫折后到网上寻求倾诉。这种半真半假,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游戏只会导致青少年走向情感的误区,可以说,网络空间并不利于青少年的情感朝理性化、平稳化、积极化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表现
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剂作用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前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网吧”实施犯罪
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待时机成熟,便以见面交友为由将网友约出来,然后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此类犯罪的滋生地均为“网吧”,那些青少年犯罪分子利用在网上聊天的机会,有目的。
2、利用网络结伙作案
青少年个人力量,智力等能力相对比较弱,要凭借个人能力实施暴力犯罪、诈骗犯罪,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寻找伙伴,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实施犯罪是此类案件的显著特点。从而形成获取信息,约见网友,实施骗抢,接应销赃一条龙的犯罪流程。
3、实施侵财犯罪
热于上网冲浪聊天的绝大部分是青年人,随身配带手机、mp3等时尚的、价值不扉的财物,互相攀比,是青少年人的一大特点。这些吸引了青少年犯罪分子贪婪的目光。所以,青少年犯罪分子就利用上网聊天时进行摸底试探,选定目标作案。
4、通过网络利用色相作案
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在网上通常使用极其诱惑的“女性网名”,寻找男性网友聊天。寻找到目标认为可以成为犯罪对象时,犯罪组织里的女性犯罪分子便“闪亮登场”以娇媚的语气电话约男网友到某地见面,进一步交流。男网友警惕性不高就信以为真,准时赴约,被犯罪团伙骗抢。
三、针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对策思考
纵然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网络并没有错,错在人类不当使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类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鼓励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限制网络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正确引导青少年接触、利用网络。
1、从源头上构建健康绿色的互联网
给青少年提供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网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开辟和建设青少年网站,可以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开辟更多的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网站,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
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要对“黑网吧”进行全面整顿,取缔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设立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使网吧业走上更加规范的道路。
2、加快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针对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的倾向,要教育青少年分清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存在的某些不足,鼓励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网络组织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之外,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也有不健康的、带有反动色彩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我们要主动地去了解各类网络组织,与其加强联系,并以有效的方式介入他们的运作、管理,各种虚拟组织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通过网络形成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组织。
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鉴于网上青少年道德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必须加强网上的道德建设,这是一个崭新的和极其重要的课题。首先,网络是个新生事物,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则处于建设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伦理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其次,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要让青少年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要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和识别,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把网络道德纳入到社会道德体系中。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打击网络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打击网络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互联网+”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和法律问题。近期,四川省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当前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行为日益增多,涉及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拐卖儿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严重损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为防范相关网络犯罪,现发布十个网络犯罪典型案例,希望借此帮助人民群众认清网络犯罪本质、维护自身权益。
【案例一】
韩某某等29人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被告人韩某某、武某某、胡某经共谋后,共同出资租用上海市普陀区、嘉定区等地办公楼,先后纠集被告人贾某某、陈某等33人组成诈骗团伙。韩某某等人对贾某某等成员进行“话术”培训使其成为“话务员”,并组织“话务员”冒充拍卖公司工作人员,使用假名字通过网络电话、微信、QQ等聊天软件以及电话联系被害人,以虚高的拍卖价格引诱被害人拍卖其藏品,以帮助拍卖藏品办理税务卡、会员卡、收取场租费、报名费、税务费和VIP费等多种名目进行诈骗。该诈骗团伙骗取157余名被害人共计290万余元。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韩某某等人犯诈骗罪起诉到同级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对韩某某等4名主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十万元以上罚金,其余从犯也判处与其罪行相适应的刑罚。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冒充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案件,团伙作案且分工明确,作案手法具有一定诱骗性。成都市新都区检察院在认真审查案件同时,耐心接待被害人来访,并成功为157名被害人追赃挽损近300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警示广大收藏爱好者在出售收藏品时,一定要委托正规拍卖机构,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二】
文某某、唐某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基本案情】
2015年2月,被告人唐某某发展文某某加入“量子基金”投资项目,唐某某宣称:“量子基金”系美国索罗斯旗下的一家公司,通过杠杆原理在股票、期货、外汇中获得收益。后唐某某、文某某了解到该项目可通过发展下线获得更多收益,遂商议文某某通过组建会员量子基金QQ群、QT语音等方式招揽下线。2015年2月至案发,唐某某、文某某在青神县内发展的层级分别高达7级、6级,发展下线96余人,收取款项共计205.9万余元。青神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起诉至同级人民法院,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目前,判决已生效。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利用网络实施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案件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眉山市青神县检察院及时审查案件,准确作出案件事实认定,有效打击了犯罪,维护当地经济秩序健康发展。该案警示求职者不要随意轻信网上招聘信息,遇有投资入股、缴纳保证金等要求的,请审慎对待。
【案例三】
肖某某等10人开设赌场、非法经营案 【基本案情】
2011年至2014年7月,被告人肖某某伙同马某某、白某某等人,利用境内网络支付平台或通过与境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外支付公司合作,为“bet365”等赌博网站收取赌资,并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经查,肖某某等人通过在成都市成立、收购多家公司或者企业,为资金结算提供便利,在固定场所内从事结算活动,并专门制作了用于资金支付结算的快速转账程序,结算所使用的多个公司银行账户、大量泰国籍人员银行账户,均系肖某某授意他人在成都市办理。据统计,仅2014年1月至9月,肖某某、马某某等人为“bet365”等赌博网站结算赌资17余亿元,服务费达2600余万元。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以肖某某、马某某等被告人犯开设赌场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肖某某、马某某等被告人犯开设赌场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分别判处八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至1万元不等。
【典型意义】
该案系公安部督办的开设跨境网络赌场案件,涉案金额大、参与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力深广,成都市高新区检察院在办理此案过程中,通过充分履职,有力打击了网络犯罪,充分彰显检察机关维护社会管理和网络秩序、净化社会风气的司法导向。该案警示广大人民群众要认清赌博的危害、杜绝赌博恶习。
【案例四】
卢某某传播淫秽物品案 【案情简介】
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被告人卢某某为了给群成员搭建一个色情聊天的平台和共享淫秽电子信息资源,利用自己的QQ号创建了三个QQ群,并根据QQ群的规模和人气,分别给三个QQ群设立管理员。作为群主的卢某某和管理员分别上传了大量淫秽视频、图片到QQ群供群成员下载、观看。经鉴定,三个QQ群上传的128个视频、670张图片属于淫秽物品。泸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卢某某犯传播淫秽物品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被告人卢某某犯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
【典型意义】
本案中卢某某利用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毒害人们思想,危害了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泸县检察院采取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对电子证据进行收集、固定等方式,确保案件成功办理。该案警示广大网民,要洁身自好,不要以身试法。
【案例五】
郑某某利用支付宝和财付通信用卡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5年7月,被告人郑某某利用自己支付宝账号的预约挂号功能非法获取代某某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后,在网上冒领了一张名为“代某某”的银行卡和支付宝注册账号,使用黑客破译的伪链接程序,将冒领的银行卡与注册的支付宝账号激活,并连带与代某某名下的其他银行卡一并绑定。其间,郑某某采取类似作案手法注册了财付通,并绑定代某某的银行卡。截止案发,郑某某冒用代某某名义通过支付宝或财付通将代某某银行卡5926元转入自己账户内并使用。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检察院以郑某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决郑某某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一审判决后,被告人郑某某未上诉。
【典型意义】
近年来,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亦存在漏洞,为一些不法分子诈骗他人钱财提供可能。本案中雅安市名山区检察院精准指控该起利用支付宝、财付通实施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彰显检察机关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决心和信心。该案警示大家一定要管理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遇有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等单位反映,防止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案例六】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张某某等人拐卖儿童案 【基本案情】
2013年1月12日,被告人谭某在安徽产下一女婴,因缺钱,谭某与其丈夫张某某商量将女婴卖掉。张某某遂通过网络加入一收养宝宝QQ群,并散布有一刚出生婴儿的消息。卞某某看见此消息后主动与张某某私聊,双方达成买卖女婴合意后,张某某、谭某带起女婴赶往约定的交易地点安徽省某市火车站。在火车站,张某某、谭某二人收取买家25500元现金后,将女婴卖给他人。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张某某、谭某构成拐卖儿童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以二被告人犯拐卖儿童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典型意义】
本案被告人利用网络出卖自己的亲生女儿,为情理和法理所不容。检察机关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犯罪,为保障千家万户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该案警示我们,亲生父母拐卖儿童不仅是道德伦理问题,亦触犯我国刑法。广大家长特别是年轻夫妻一定要切实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义务、责任,否则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拐卖亲生儿女行为必将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案例七】 黄某某等人诈骗案 【基本案情】
2012年9月开始,林某某(已判刑)出资组织王某某(已判刑)、黄某某在福建省石狮市的出租房内冒充香港六合彩公司工作人员,以谈恋爱为民通过交友网站结识单身女性,采用QQ聊天,显示香港电话号码的联系方式获取对方好感取得信任后,并由魏某某(在逃)提供银行账号转账取钱。期间,王某某以网名“一路走来”冒充香港人在交友网结识了家住四川省资阳市的被害人饶某某,用上述方法取得饶某某信任后,骗其下注赌彩并称能够百分之百中奖。王某某等人用上述方法骗得饶某某共计31.1万元,其中王某某分得赃款4.3万元。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黄某某犯诈骗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以被告人黄某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典型意义】
一些不法分子在婚恋网站上注册账号,利用虚假身份进行交友,骗取对方信任后,借机实施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甚至强奸、绑架。资阳市雁江区检察院抽丝剥茧,严厉打击利用感情欺骗被害人钱财行为,并配合相关部门追回部分赃款,获得被害人点赞。该案警示公众尽量选择正规的婚恋交友网站,审慎核实对方身份及其他信息,在未确定对方信息前不轻易付出钱财和投入感情。
【案例八】 龙某某侮辱案 【基本案情】
被害人李某于2007年5月认识龙某某,同年10月二人确立恋爱关系并同居。2014年3月,李某不愿继续与龙某某保持同居关系,龙某某心生怨恨,为败坏李某名声并逼迫李某回到其身边,遂从2014年4月起陆续向李某及其家人发送李某的裸照、性爱照片和网上下载的其他淫秽图片及恐吓信息。龙某某还以被害人李某的名义,在网站和QQ聊天工具上以私聊和QQ群内群发的方式传播李某的裸照、性爱照片和网上下载的其他色情图片,公布李某及其家人的手机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捏造并发布侮辱李某的淫秽言论,以致李某及其家人经常接到陌生男子骚扰电话,给李某的名誉造成严重损害。宜宾市翠屏区检察院以龙某某犯侮辱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取公诉,法院判决被告人龙某某犯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典型意义】
本案被告人龙某某为报复与其分手的女友,利用网络传播其隐私照片以及其他淫秽照片,并编造虚假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侮辱,侵犯了被害人人格尊严。宜宾市翠屏区检察院在依法办案同时,多次“上门”对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并联系网络监督等部门删除不良信息,最大程度保护被害人的权益,最大限度降低对被害人的伤害。该案警示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他人利用自己隐私等信息实施犯罪行为,不要姑息,即刻报警,避免损失扩大。
【案例九】 李某某开设赌场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某从朋友处获得参与网络赌博的账号后,于2015年9月7日开始在德昌县自己家中通过网络下注的方式赌博。期间李某某邀约洪某某、杨某某等人在自己家中通过自己申请的账号进行下注赌博,并从中获得返点获利。2015年10月16日,德昌县公安局在李某某家中将正在进行网络赌博的李某某抓获,并在其电脑显示器上查获自2015年9月7日至2015年10月16日期间,通过李某某账号参与赌博总投注14993960元。德昌县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某某犯开设赌场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被告人李某某构成开设赌场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三万元。
【典型意义】
本案中被告人利用网络开设赌场具有时间、结算方式、参与人员等灵活性因素,大量吸收他人参与赌博,涉案资金近1500万。凉山州德昌县检察院依法成功办理该起新型赌博犯罪,为净化当地社会风气提供司法保障。该案警示广大群众要坚决抵制赌博恶习,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案例十】 蒋某诈骗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蒋某使用虚假身份在网络上注册QQ号码购买手机卡号后,又先后虚构南充多家手机经营机构及王某某、彭某等虚假身份,以购买手机为名向深圳手机批发商联系购买手机。蒋某利用此种方式先后实施两次诈骗,被骗手机共计价值403260元。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蒋某犯诈骗罪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被告人蒋某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罚金5000元。一审判决后,被告人蒋某未上诉。
【典型意义】
本案中被告人利用“互联网+物流”运作中的漏洞实施诈骗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南充市顺庆区检察院依法对该类犯罪严厉打击,保障市场经济主体合法权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该案一方面提示相关行业应加紧修订物流交易规则,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亦警醒少数犯罪分子不要打网络新经济歪主意,谨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来源: http: www.xiexiebang.com kx1999.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