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资物流企业学中文抓住中国市场
外资物流企业学中文抓住中国市场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在转型期,它的重要内容就是提升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弥补外需的不足。中国要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是突破口,服务业吸纳就业容量大,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服务业关键的一环就是物流行业,它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终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显现。强大的制造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建设,巨大的进出口贸易量,尤其是近几年电子商务的火爆,促使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据有效统计,去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了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率。
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到了GDP的18%,约为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充分说明我国物流费用过高,效率偏低。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晚,底子薄,企业又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服务质量参差,资源浪费的情况普遍存在。社会创造的财富消耗于各流通环节,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提高物流业的运营效率,大力扶持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
本土物流企业的不完善,给外资物流公司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几年,外资快递企业在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上已经建立了绝对优势,并在近年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带动国内快递需求的形势下,进军国内快递。Fedex和UPS在2012年9月取得中国国内快递牌照,获准在指定的几个大中城市经营除信件以外的国内快递业务。以冷链物流为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提升,冷链物流迅速发展起来。日本的宅急便就依靠严格温度管理,提供了一站式的冷链运送,相比之下,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较低,很难保证物品在运送过程中的新鲜程度。
总体来说,外资物流公司凭借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多年运作经验,对我国本土物流行业形成一定威胁。同时,外资物流公司也有其短板。政府支持和国内庞大的网络系统,让本土的物流公司在铁路物流、国内快递、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受欢迎,尤其是大量的电子商务类订单给国内的物流带来不小的业务量。在中国,只有加强与政府、人民的沟通,才能取得较大的发展。竞争,最终还是对人
才的竞争。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问题,而且大多从业人员对中国市场熟悉,也不乏广泛人脉关系。因此,外资物流企业想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引进中国优秀人才、培养优质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与市场的联系。
一家德资物流公司的驻上海的经理Jack,就深刻意识到市场和人才的重要性。“11年我们公司在上海还没什么影响力,业务范围也很有限。但是我们在德国发展得很好。”Jack的中文很流利。“分析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与中国市场的疏离,我们延续了德国的制度、运营模式,仍然没有取得效益,反而与我们同时发展得一家中国物流公司,发展得很快。那时候我不太会说中文,连与客户沟通都有困难,抓不住大客户,很难扩大业务量。”
Jack回想起前两年的境况,“虽然请了中国员工,沟通还是存在困难,有时难以理解他们的思想。我就利用周末时间去儒森汉语学习了中文,很感谢陈老师,他就是物流专业,在给我上课的同时还能与我沟通工作上的事,让我很感激,现在我们已经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借助语言上的提高,Jack与客户、同事的沟通顺畅很多,业务量不断提高,公司规模也慢慢扩大了。再有总部员工过来,Jack都会交给陈老师,“他知道我们想要学习什么。”Jack这样说。
因此,外资物流公司要想取得发展,除了发挥优势因素,在高端物流领域保持领先,培养熟悉本地市场的人才也很有必要,只有了解市场、抓住市场,以全面化、系统化、多样化的服务取得更大群体的信任。
第二篇:世界级物流企业的发展及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世界级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德国邮政VS中国邮政
企业简介:
德国邮政集团是德国的国家邮政局,是欧洲地区处于领先位置的物流公司。近期改名为Deutsche Post World Net(德国邮政世界网,简称DPWN),以适应其业务全球化特点及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集团包括DHL、德国邮政、邮政银行、英运物流四大著名品牌,它是欧洲地区领先的物流公司,是UPS在欧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企业变革的重大事件: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德国邮政经历了历史性的改革,从一个国有制单位变成德国邮政国际集团。1989年,德国邮政被分拆成三个不同的实体:邮政、电信和邮政银行。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两个邮政也合并成为德国联邦邮政。1995年,德国邮政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德国邮政公司。2000年11月,德国邮政集团的股票成功上市。在该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勇于与时俱进多方发展积极收购了多家能够拓展其市场的相关环节单位。收购活动成为德国邮政屹立世界十大物流企业的新鲜血液。
关于德国邮政的收购行动:
走全球化之路,提供标准化的邮件快递、货运以及一站式服务是德国邮政的发展目标,为此,公司进行了几十次收购行动。收购的公司包括包裹公司、广告邮件公司、货物运输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金融公司(包括邮政银行)。
DHL是全球快递业巨头之一,德国邮政收购DHL25%的股份,由此,德国邮政跨入了国际市场。接着,德国邮政又获得了DHL国际剩余的股份,全面接管了这家国际速递的主导经营商。
在货运领域,德国邮政收购了总部设在瑞士的Danzas公司,该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货运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德国邮政也因此成为物流业的巨头。
德国邮政还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国际航空快运公司AEI。
另外,德国邮政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组建了以网上购物为主的Trimondo 公司,进军网上购物领域,旨在成为欧洲最大的、面向集团客户的横向因特网市场。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大作业——世界级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2005年,德国邮政集团以36亿英镑(合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物流巨头英运物流,这次收购有望使德国邮政晋级为全球最大物流公司。2006年,德国邮政投资22亿美元收购BHW Holding AG公司。
德国邮政与中国邮政:
德国邮政的发展建立在其相对实时环境较高度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顺应现代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进行的业务拓展。包括业务种类的增加、国际市场的拓展,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各种顺应时代生产服务需要的物流环节。基于物流服务行业的本质以及物流对各层运输的依赖,这决定了德国物流对业务的拓展以及国际市场的正确开发必将是成功的。只有不分国界、不受硬件约束的物流活动才能使服务质量和效益最大化。
通过迅速的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以及并购资源,德国邮政自身的物流业务已趋于完善。并且由于德国邮政对未来市场的预测,使其在很多领域走在了物流企业的前沿。尤其是德国邮政跳出传统物流的思想以及形式,开辟了多种多样的运输服务,使物流涉及到了市场中的每一个人。
德国邮政能够跳出国内市场的局限,提前做出对时局的正确预测,通过与欧洲其他国家内市场占领份额很大的相关企业合作或收购以及建立子公司和的模式,迅速的占领了欧洲物流业的大量市场。德国邮政通过提供全面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逐渐成为欧洲信函和投递市场的“大哥大”。加上遍及近乎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因特网的互联,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看自己包裹的寄送状况,提高了快递服务的透明度。此外,基于德国邮政的各种增值业务的扩展以及国际快递业务的扩展,使得德国邮政能够在众多物流企业中独树一帜,更突显了其在欧洲物流市场的重要地位。
至于中国邮政,基于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以及政体的要求,使得国字头的中国邮政在很多物流领域蹑手蹑脚,缺乏创新。我们认为中国邮政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市场的认识以及资源的整合,加之对物流思想的固守,使其失去了很多新生物流市场。
现在很多人不选择中国邮政,而愿意选择申通、圆通、顺丰等快递公司,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邮政EMS的高收费以及使用不便捷。对于高收费这一点,充分表现了中国邮政缺乏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国字头邮政企业优势的利用,并且表现出其缺乏进步的动力,也是其一定阶段内垄断企业的弊端的表现。对于不便捷性这一点,充分反映了其创新意识以及与时俱进能力的缺乏。尤其是现代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无限物流生机,中国邮政缺乏对其新兴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大作业——世界级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市场的开辟。与德国邮政相比较,中国邮政现今的状况更没有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现在中国的物流市场早已被众多外资企业瓜分,就算是惠及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件市场,也被众多新兴的民营企业啃食殆尽。所以,中国邮政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经营理念与模式的转变。或许可以借鉴国外物流巨头的合资经验,但是更多的是要利用中国邮政国字头的本土优势,并且适当开展合资方式,抢回中国邮政在中国物流市场的一席之地。
第三篇:外资、内资企业公司章程
厦门XXXX有限公司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在中国厦门独资设立厦门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特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 公司名称:厦门XXXX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XXXXX 住所:XXX市XX区XXX路XX号XX楼XX单元;
公司以住所作为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公司经营场所如与住所不一致,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经营场所备案或申请分支机构登记。
第三条 公司的投资者为:XXXXX 第四条 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对本企业的责任以认缴的注册资本为限。
第五条 公司为中国企业法人,受中国法律管辖和保护,其一切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令和有关规定。
第二章 宗旨、经营范围
第六条 公司宗旨为:利用投资者原有的营销渠道和广泛的国内客户联系,开展出口贸易服务,开拓国内外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 公司经营范围: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批发:第一类医疗器械批发;经营各类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第三章 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第八条 公司的投资总额为XX万美元,公司的注册资本为XX万美元。第九条 公司投资者出资如下:外汇现金XX万美元
第十条 公司注册资本首期于营业执照发放后三个月内缴纳注册资本的15%,其余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清。
第十一条 公司应在出资后聘请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第十二条
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应由股东会研究决定后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于相应登记注册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公司任何之个人不得已任何形式侵吞、转移、占有公司之资金和财产
第四章 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第十四条
公司不设股东会。股东依照《公司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委派和更换执行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三)委派和更换监事,决定监事的报酬事项;
(四)批准执行董事的报告;
(五)批准监事的报告;
(六)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七)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八)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定;
(九)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定;
(十)对公司合并、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定;
(十一)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十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股东作出上述事项变更的决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名后置备于公司。
第十五条
公司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一人,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执行董事由股东委派。执行董事任期3年,任期届满,经股东继续委派可连任。
第十六条
执行董事对股东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股东的决议;
(二)制订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五)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六)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七)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八)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九)代表公司签署有关文件。
第十七条
公司设经理一名,可由执行董事兼任,也可由执行董事另外聘任或解聘。经理对执行董事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组织实施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四)拟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执行董事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第十八条
公司设监事一人,由股东委派。监事依《公司法》规定行使职权。
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监事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监事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公司监事。
第五章 公司法定代表人
第十九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执行董事担任。第二十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权如下:
(一)代表公司签署有关文件;
(二)在发生战争、特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对公司事务行使特别裁决权和处置权,但这类裁决权和处置权须符合公司利益,并在事后向股东会报告。
第二十一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出现法律、法规、国务院规定或其他禁止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情形的,公司股东应当免去其职务。
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第六章 财务、会计与税收
第二十二条 公司的财务、会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令和财务制度规定办理。第二十三条 公司会计采用日历年制,自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一个会计。
第二十四条 公司一切记帐凭证、帐簿、报表用中文书写。第二十五条 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人民币同其它货币折算,按实际发生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计算。
第二十六条
公司在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的银行开立人民币及外币帐户。第二十七条 公司采用国际通用的权责发生制和借贷记帐法记帐。第二十八条 公司财务会计帐册上应记载如下主要内容:
(一)公司所有的资金收入、支出数量;
(二)公司所有的物资出售及购入情况;
(三)公司注册资本及负债情况;
(四)公司注册资本的缴纳时间、增加及转让;
(五)股东认为其它应记载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公司财务部门应在每一个会计头三个月编制上一个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书,经审计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股东通过。
第三十条
公司财务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管理条例和制度,定期按时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报送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书等。
第三十一条 公司经营、财务管理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工商、税务、海关等机关的监督,并提供方便。
第三十二条 公司依中国的有关法律和条例规定,缴纳各项税金。
第三十三条 公司的一切外汇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规定办理。公司应自行解决外汇平衡问题。
第七章 利润分配 第三十四条 公司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及福利基金。提取比例和使用由股东决定。公司净利提取上述三项基金后为可供分配利润,归投资者所有。
第三十五条 公司上一个会计亏损未弥补前不得分配使用利润。第三十六条 投资者从企业分得的利润,可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境外。
第八章 职工
第三十七条 公司职工的招收、招聘、辞退、辞职、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外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办法办理。
第三十八条 公司所需职工,经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同意由公司公开招收,通过面试,择优录用。
第三十九条 公司有权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对违纪的职工给予警告、记过、降薪的处分;情节严重可予以开除,并报劳动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公司与每个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职工的工资待遇、福利、奖惩、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等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规定和公司的具体情况在劳动合同中加以具体规定。
第四十一条 公司职工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建立工会组织,开展活动,公司为工会活动提供方便。
第九章 保险
第四十二条 公司的各项保险均在中国注册的保险公司投保,投保险别、保险价值、保期等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条例投保。
第十章 期限、终止、清算 第四十三条 公司经营期限为XX年。自工商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第四十四条 公司经营期满者需要延长时,应经股东做出决议,在经营期满前一百八十天向原审批机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能延长,并向原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五条 公司如发生下列情况,可提前终止经营:
(一)公司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
(二)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造成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三)公司未达到经营目的,又无发展前途。
(四)公司提前终止经营,需由股东做出决定,并报原审批机构批准。
第四十六条 公司经营期满或提前终止经营时,股东应提出清算程序、原则,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算,并及时公告。
第四十七条 在清算完结前,除了为执行清算外,对企业财产不得处理。
第四十八条 清算结束后,应向审批机构提出报告,并向原登记机构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
第十一章 其他事项
第四十九条 公司应当根据商事登记机关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并公示报告。第五十条
公司应当指定联络人,负责向社会披露应当公开的公司信息,接受有关行政部门询问调查。联络人信息应当向商事登记机关备案,联络人变动的,应向商事登记机关重新备案。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的修改,必须经股东决定,并报原审批机构批准。第五十二条 本章程用中文书写。第五十三条 本章程经厦门市人民政府授权审批机构批准后生效。修改时亦同。第五十四条 本章程于XXX年XX月XX日在中国厦门市签订。股东: 8
(签字、盖章)年 月 日
第四篇:抓住企业转型契机
抓住企业转型契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如今我们的企业正处在改制完成后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企业转型的契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成了我们面前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用于指导我们建筑企业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统一,具体项目与总体发展战略相统一,切实研究、制定、完善和实施好科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国家加大了经济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基建投资规模增长放缓,数量规模型增长模式已经没有出路,并且随着将来奥运工程、世博项目的结束,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城市化建设的高潮结束,基建市场必然会迎来新的调整,甚至会出现一个“低潮”。建筑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新变化,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坚决转变人财物高投入、粗放管理、低效益的发展模式,破除片面畸形、急功近利的做法,避免产值与利润不成正比的现象,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战略目标不明确、体制机制不活、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观,就容易导致企业为了改革而改革,或者片面追求扩大规模,追求经营指标,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
其次,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需要。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建筑企业,是一项非常紧迫的重要课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建筑业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与世界先进的建筑承包商相比,整体素质低,实力明显偏弱,占有的世界工程承包市场份额也很小。突出表现在体制机制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综合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雷同、业务领域狭窄、融资能力差、历史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建筑企业还没
有摆脱粗放型管理和资源消耗型模式,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产值利润率低,造成外延扩张迅速而内涵发展不足。建筑企业必须加快产权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步伐,发展壮大建筑主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快主辅分离,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培育和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资金、管理密集型工程总承包企业,更好地发挥建筑业的经济支柱作用。
再次,是市场高品位竞争的必然选择。一是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服务需求优质化。随着国家投资政策的放开,投资领域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及外资等多元化主体,国际建筑项目的交付方式不断创新,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BOT、BT等模式大量涌现,投资原则已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业主需求也呈现多样性的格局,不仅要为业主提供工程施工服务,而且要提供设计、施工、监理、咨询、融资等一系列服务。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服务方式的变化,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项目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竞争能力,从单一的施工企业向资本型总承包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客户提供更具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二是市场竞争主体扩大化。一大批民营建筑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很有竞争力和相当规模的企业,而且还形成了一整套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产品、管理、用人等机制,如浙江广厦集团、龙岩集团。在市场逐步规范的环境下,主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企业的综合实力、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对于实现的总体目标及根本对策所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竞争环境复杂化,建筑企业必须及时把握行业前景,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发展状态,坚持科学战略定位,并据此做出超前的市场预测,明确自己的发展领域和方向,制定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1、坚持科学战略定位,确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基础。
当今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大集团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战略管理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工程总承包是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出路和方向。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总承包由一个确定的企业将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能有效地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缩短建设总工期,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业主满意的项目建设目标。工程总承包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市场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组织实施方式。国家建设部去年出台了《关于培育工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指导意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加快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国内建筑企业大体上可分为工程总承包、专业施工、劳务承包等三类资质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由于对工程设计、咨询、融资等要求较高,竞争对少较少,利润相对较好,但国内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太少,突出表现在投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管理等方面薄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专业施工和劳务承包因企业技术、资金要求低,大量的企业积聚在此,经营范围、方式雷同,市场无序混乱,供需严重失衡,造成利润微薄。因此,培育和发展成为工程总承包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是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2、加快体制创新,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与核心。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
一、投资主体不到位的特点,直接带来了体制僵硬、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等一系列弊端,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筑企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政策调整型”向“制度创新型”推进,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激发企业新活力。建筑业作为一般性竞争行业,不属国家保护之列,各种股份可以有序流转,其中国有股可以自由退出;另外,建筑业基本上是劳务密集性行业,最有效、最合适的形式就是劳务和资本联合,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建筑企业应当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情况出发,统筹规
划,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大胆实践股权多元化,力求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通过向民资、外资、企业内部经营者和职工吸收股本等办法,并鼓励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入股,实现产权置换和优化重组,优化股本结构,建立起非国家控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制度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真正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活企业经营机制,从根本和源头上激发企业活力。要选择具有竞争、专业优势的子公司改组为新的股份公司,并积极上市融资,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对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主体。建筑企业要针对设计、监理、咨询等薄弱环节,通过资本运作、参资入股等方式,加强咨询服务和设计功能建设,构筑完整的建筑上下游产业链条,壮大竞争实力,形成综合优势。
在实施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要加快战略重组和结构调整。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自有的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科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经营领域和主营业务,有进有退。建筑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发挥比较和专业优势,以精干主业为核心,实现增强竞争力的目标。精干主业,就要根据自身和市场条件,选择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提高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据此整合、集中各种资源,不断强化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竞争水平,最终做强做优。对所属子公司,要按照相同专业归并、资源专项经营、专业特色突出的原则,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重组和结构调整,最终形成专业类别齐全、层次清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适应市场要求的具有专业优势和竞争力的子公司。对于不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没有发展前途和专业相同、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可以采取拍卖、出让、兼并、撤消等多种形式,整合内部资源,缩短战线,减少内部无序竞争,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3、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第一管理者挂帅和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的科技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好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展开。其次,超前预研,抢占科技制高点。要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专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分析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动向,确立新技术开发方向、策略及实施方案,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技术开发,超前研究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做到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起中心作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优,不断创新,形成拥有著名品牌的关键性技术体系。再次,对接市场,培育核心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服务对象,必须紧密结合生产中遇到的高难尖新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现实难题。要在攻克高难尖新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技术成果,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项目中的创造发明积极申报专利成果,迅速提高发明专利的质量,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并尽快促进其形成市场竞争力。另外,培养科技创新队伍。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体制、机制、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建筑企业科技人才紧缺,流失严重,造成技术创新战略难以持续有效实施。当前要重点加强高层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选拔,特别注意选拔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带头人;具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国际经济运行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实现价值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让人才安心企业、献身企业。
4、依靠集约管理,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
管理就是生产力。建筑企业要按照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理顺管理体制, 开展精细管理,强化项目和成本控制,提升经济效益。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方面,要建立有效的集团管理模式,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局的老路,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精简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以建立现代公司制为基础,以产权关系和资产经营为纽带,实行适度集权和合理分权相结合,宏观导向与自主经营相统一的管理体制,逐步使集团公司成为规划、决策、信息和资本运营中心,子公司成为生产经营和利润中心,真正做强做优企业。在项目管理上,要以精细管理为指导思想,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职业化的项目经理组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
队伍、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施工项目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从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社会信誉等方面保证企业的利益,避免以包代管、监控监督弱化、项目效益流失等问题,实现企业最佳效益。
5、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素质。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刻不容缓。企业品牌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以品牌立足于市场,创誉于社会。一要建造精品工程。建筑产品是创立企业品牌的良好舞台,精品工程是企业品牌最重要的基础,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最佳载体。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突出质量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确立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线,严格贯彻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控制和优质服务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建造更多的体现企业特色的优质和精品工程。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包括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经营方针、行为准则和企业标识,具有强大导向力、凝聚力和规范作用,规范着全体员工的意识和行为,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最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增强企业整体素质。
综合以上,企业转型既是一个阶段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当前一个需要抓紧解决的紧迫的现实问题;我们既要从长计议,认真规划,科学安排,但也要有紧迫感,抓紧实施,重在落实,尽快取得效果。我们施工企业既要从自身的深层次需要来认识和对待企业转型问题,更要从国家良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促进转型,改变增长方式,通过转型创新施工企业新天地。
第五篇: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
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
http://.cn2009年03月13日 19:57新浪财经
第一章评价总则
第一条(评价宗旨)
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旨在运用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体系这一新的信用评价专业技术产品,评价企业诚实守信的水准。
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适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为深化企业诚信建设,树立企业诚信形象;便于公众认知企业诚信水准,加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促进行业诚信自律和有利于政府实施分类管理,依据有关法规,按照信用评级学说的原理,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根据企业诚信建设实际,以评价企业诚实守信水准为目的研发提出的企业诚信评价专业技术产品。为切实运用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做好企业诚信评价工作,特制定本办法,即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
第二条(评价定义)
企业诚信评价是指通过科学设立全面反映企业诚信状况的评价指标,征集评价指标定性、定量的信用信息,运用先进的评级方法,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专业评估,对企业诚信水准做出评价,确定企业诚信等级并用特定符号给出标识。
第三条(评价范围)
企业诚信评价的对象是企业,凡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各类企业及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都可申报参加企业诚信评价。但不包括以下企业:有严重失信行为,被责令关闭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有严重失信行为,虽未被吊销营业执照但被责令停业整顿的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相关行政许可、取消资质的企业。
第四条(评价管理)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是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的主管主办单位,为中国市场信用企业诚信评价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工作。
第二章评价标准
第五条(评价依据)
企业诚信评价以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基本行为准则为依据,以诚实守信状况为评价内容,以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各类经营活动及凭借信用的借贷活动中能否诚实守信做到遵法守规,履约尽责为评价标准。
第六条(评价功能)
企业诚信评价的功能是反映企业诚信状况,而不是重在反映企业还贷偿债的能力状况;企业诚信评价旨在评定企业诚信水准,而不反映企业的大小和实力强弱;企业诚信评价标示的是企业诚信建设结果,供社会公众认知企业诚信状况的参考,而不是重在预测未来。
第三章评价指标
第七条(设定原则)
企业诚信评价需要全面反映企业的诚信状况,包括企业自身践行诚信的状况,社会对企业诚信与否的认可状况,及企业实现诚信的基础保障状况。由此,围绕最能全而反映企业践行诚信状况选取的指标有:经营活动信用记录、经营行为信用记录、社会贡献信用记录;围绕反映企业诚信“公信力”状况选取的指标有社会形象信用记录;围绕反映企业实现诚信自身基础状况选取的指标有企业管理信用记录。
第八条(指标体系)
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是:
(一)经营活动信用记录,包括:
1、合同信用状况;
2、商品(服务)信用状况;
3、还贷偿债缴费信用状况;
(二)经营行为信用记录,包括:
4、行政执法记录;
5、司法诉讼记录;
6、行业管理记录;
(三)社会贡献信用记录,包括:
7、依法纳税状况;
8、环保安全状况;
9、资助公益事业状况;
(四)社会形象信用记录,包括:
10、政府、社团及相关机构评价状况;
11、客户与消费者评价状况;
12、舆论监督评价状况。
(五)企业管理信用记录,包括:
13、信用管理状况;
14、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15、经营能力状况:(1)偿债能力、(2)盈利能力、(3)营运能力、(4)成长能力
第九条(信息征集)
实施对企业的诚信评价,需按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企业诚信评价信用信息征集办法进行信息征集。其基本原则是:
1、信用信息的征集以为时段,以各项指标的最终结果为评价依据;
2、信用信息的量化指标以相对比率为准,而不采用绝对量数据;
3、信用信息的定性指标以采用事项性质确定,而不采用数量多少为据。
第四章评价等级
第十条(等级划分)
按照企业诚信状况经评价给出的反映企业诚信水准的等级为:
诚信企业、诚信偏低企业、诚信较差企业、其标识分别为: A、B、C。其中评定为诚信企业的又可按诚信水准状况分为诚信优秀企业、诚信优良企业、诚信良好企业,分别以:AAA、AA、A符号标识。
第十一条(权重分值)
信用等级的确定,按企业诚信评价指标反映企业诚信水准的关联度,以百分制科学确定各大类指标、子类指标、要素指标的权重,在征集各类指标信用信息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权重及计算办法计出评价分值,作为评定企业诚信水准的依据。
第十二条(特约否定)
在企业诚信评价确定诚信等级中采用定性指标信用较差一票锁定制。即只要在某一类定性指标中按征集的信用信息为信用较差等级的,在总合成中即以信用较差锁定。第十三条(等级确定)
在各定性指标未有信用较差记录的情况下,按各类指标权重经合成计出分值后,按计分>90分为AAA级,>80—89分为AA级,>70—79分为A级,>60—69分为B级,59分以下至50分为C级。
第五章评价程序
第十四条(评价申请)
凡自愿按此办法进行企业诚信评价的企业可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诚信评价信用信息征集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评价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4、社会表彰、褒扬的证书及投诉、曝光的记录
第十五条(评价流程)
根据企业的申报,企业诚信评价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企业诚信评价中心对申报企业按是否具备参评条件进行初审;
2、经初审凡具备参评条件的,交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授权的专业机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及管理办法进行独立评价。
3、经专业机构评审并出具评价报告,凡评定为诚信优秀、诚信优良、诚信良好等级的企业,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通过网络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并告达申报企业。经公示包括申报企业无异议的,在5个工作日内向企业颁发诚信等级证书。
4、经专业机构评审,并出具评价报告,凡评定为诚信偏低、诚信较差等级的企业,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企业诚信评价中心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如无异议,即将评价报告提供企业作为改进诚信建设工作的参考;如提出异议可协商提出解决办法。
第十六条(特别约定)
企业诚信评价以企业申报为基准,申报单位要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在评价审核期内,如发现企业有弄虚作假、隐瞒问题等失信行为,将立即取消其参评资格。
经过审核已通过评价取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如发现在评价有以上失信问题的企业,将立即取消其获取的信用等级,收缴其已发证书并通过网络予以公告。
第六章评价信息
第十七条(信息发布)
凡经企业诚信评价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通过网络正式发布公告,同时刊发反映企业诚信建设业绩的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信息使用)
获得A级以上诚信等级的企业,其诚信信用信息为可开放信用信息,披露使用的原则是:
1、凡获得A级以上诚信等级的企业可免费登陆中国市场信用网进行查询;
2、除政府、社团等相关部门可依法依规免费获取以上信息外,其他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则需按一定程序缴纳一定费用进行查询;
第十九条(信息管理)
获得A级以上诚信等级的企业信用等级公告及信用信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通过网络建立数据库,保存期原则上为5年。参评企业在新一继续参加企业诚信评价并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企业诚信评价中心负责进行信息更新,更新的信息自更新之日起,保存期原则上仍为5年。
第七章 评价监管
第二十条(社会监管)
企业诚信评价旨在弘扬诚实守信,树立诚信风尚,深化企业诚信建设。评价工作将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包括:
1、企业诚信评价方案的制定,办法的实施,工作各环节的操作等;
2、参评企业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及信用信息的真实等;
3、评价信息的发布、使用、管理等。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设立接受社会监督的专用电话,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
委员会法律部受理投诉和举报,并自受理之日起30内作出处理和答复。
第二十一条(法律责任)
在企业诚信评价中,凡有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私改信息等行为的,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根据情节轻重作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实施)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相关规定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指导,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作学术指示,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牵头实施。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