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3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05: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3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3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3教学设计

找 规 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三行排列中都蕴含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每两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

2)像这样每两个同样的物体间夹一个不同的物体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3)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组的两种物体,它们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1

2.数一数这些物体的个数,板书个数

比一比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师:在这组间隔排列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叫做“中间的物体”。

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还有哪些物体是中间物体?

你能再根据这个提示来说一说吗?

(小)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

4.通过刚才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师:刚才大家发现的很好。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组具有类似规律的排列的物体呢?

2.学生动手操作:

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如用铅笔和橡皮、书本和文具盒,如果没有带东西,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画出来。)

3.集体交流: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问:仍然按上面的摆法,如果摆11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怎么想的?如果摆6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为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代表两端的物体,圆片就代表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师:寻找到规律还不够,关键是我们要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出示一组排列:8+8+8+8+8+8+8

填: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个。

请思考,5个8连加,要几个加号?

②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你是怎么想的?

(2)变式练习:

出示问题一P49(1):25根电线杆,每两根中间夹着一块广告牌,共要多少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问题二P49(2):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几段?要锯成6段,要锯几次?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如果想不清楚,可以用铅笔代替木料,比划着试一试。(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师:你们回答得这么快,用的是什么规律啊?

(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3.游戏活动

1)请5位女生站成一排,在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应该请几位男生呢?谁来排?

2)同样是5位女生,还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如果要求男生比女生多1人。又该怎么排呢?

3)如果男女生都是6人,还要求一一间隔排列,怎么排?(围成圆圈)

4)比较两种排法,你发现了什么?

(当男女生间隔排成一排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

当男女生间隔排成一圈时,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同样的。)

5)根据刚才得出的规律,你能很快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第四题吗?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寻找规律、遵循规律,但更重要的是合理地运用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规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

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买衣服与如何搭配裤或鞋„„现在请学生看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

2.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樱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活动。

谈话:你有办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试一试。可以用自己小组准备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一共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小结: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国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帽子,1

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谈话: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

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便于操作;便于有条理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 配方法)

3.引导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动手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

(2)出示教材中的讨论题(2),提问:联系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你能发现木偶个数和帽子顶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

(3)小结。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

(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 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前面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吗?

启发进一步思考:有位同学用3×5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认为这个方法对不对?你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 四年级上册

镇江市丹徒区黄墟中心小学:陈光 邮编:212142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找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三种情况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课上、课后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摆小棒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一排列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并简单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有两处:

一、手指夹乒乓球的游戏,让学生感知一一间隔排列,排成一条直线,两端物体相同,和排成一圈成封闭图形。以及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二、在摆小棒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猜一猜,并通过教师演示依次拿走左右两边的小棒,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两端物体的变化情况。设计思路:

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问题情境中探索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所发现的规律,在加深对上面规律的认识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模型,从而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接着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学会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表演游戏:

两个手指夹一个乒乓球,三个手指夹两个乒乓球,问:夹三个乒乓球,需要几个手指呢?

夹四个乒乓球呢?

手指和乒乓球是怎样排列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个初步的感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图(1)、图上的小兔子们也在做游戏,图上除了有小兔子,你还看到了什么?

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为了方便我们观察,老师把重点的地方进行了放大。(出示夹子与手帕的放大图)(2)、观察第一组图,图上有哪些物体? 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小结:像这样一个夹子一个手帕,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我们数学上称着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两边的物体称着为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

这里的两端物体是什么? 两端物体相同吗?(板书:相同)

课件出示:夹子和手帕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端物体相同,都是夹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兔子和蘑菇放大图)

对照第二组图看一看,兔子和蘑菇之间是一一间隔排律的吗?为什么? 在这组图中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端物体都是——(3)、现在我们来观察第三组图,(课件出示篱笆和木桩放大图)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学生活动。

(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集体交流。

2、(把刚才的三组放大图合并在一起出示)

我们现在一起来数一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各有多少个?

你能根据图上两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得出它们数量中间的关系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怎样用两个算式来表示呢。把黑板上的两个算式补充完整。板书:-1 = + 1 = 学生口答,教师补充板书:两端的物体 – 1 =中间的物体

中间的物体 + 1 =两端的物体

(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来研究这个规律,接下来我们每组同学拿出小棒和圆片,按大屏幕上的步骤摆一摆。(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

一组学生在展台上摆一摆。集体交流:(1)、你们摆了几根小棒?几个圆片?为什么小棒比圆片多一个?(2)、你们摆了几根小棒?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么知道的?

(3)、你们摆了几个圆片?猜一猜他们摆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我们一起来看展台上这组同学摆放的,小棒和圆片是怎样排列的?他们摆放了几根小棒,几个圆片?和我们刚才学的规律吻合吗?

现在老师拿走最右边的一根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两端物体是什么?还相同吗?结果呢? 板书:两端物体不同,两者数量相同。

现在老师再拿走最左边的一根小棒,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4、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着这个规律? 互相说一说。(课件出示图片)

对照这些图片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图片。

看图,马路一边有一排电线杆,要在每两根电线杆之间安装一个广告牌,如果你是广告公司老板,你首先准备怎么办?

出示题目

这里是哪两种物体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两端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怎样列算式? 学生口头列式。

2、春天到了的时候,我们会在家前屋后,或者池塘小河边栽一些树,接下来我们来做两道有关栽树的问题。(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图中两种树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的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 要求的是什么? 怎样列式?

(出示“河堤的两边各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共栽桃树多少棵?)

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3、(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一小题)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教师再点击鼠标,出示锯3次,分成了4段。再点击鼠标出示算式。

也就是说一根木头锯一次能分成2段,锯2次就能分成3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要多一次。请你对照图,利用今天学的规律解释一下?

接下来做第二小题,(出示第2小题)学生口答。

4、接下来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游戏,怎样用五个手指夹住五个乒乓球呢?

教师表演,把五个手指围成一个圈就能夹住五个乒乓球了。

这又是怎么排列的呢?

板书:封闭式的排列

这样排列的两个物体还有没有哪个是中间,哪个是两端的说法。所以说,如果遇到封闭式一一排列的,这两个物体的数量就是相等的。

(板书:两者相等)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图上所说的是哪两个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这样的排列有什么特征?

题目中告诉我们柳树是15棵,桃树和它相等,也应该是15棵。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都是15棵。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设计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教学中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11教学设计

找规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通过合作探讨,找到“两个物体间隔分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一,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一”这1规律。

二、可以或许行使这1规律解释生存中的征象,解决生存中的题目。

三、学生阅历索求规律的进程,在脱手操作,自主索求与交换合作中,掌握察看、剖析、对比的法子。

四、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惟。培育学生发现与运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致。

教学重点:学生阅历间隔分列规律的索求进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分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一”这1规律。教学难点:学生能用适当的体例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每小组多少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发言,感知规律:

师:今日在这里上课和咱们日常平凡有甚么差别啊?

(预设:学生:教室年夜,有不少教师来听课,坐位进行了调剂)

师:今日的坐位支配有甚么特其它处所?(学生初步感知间隔分列)教学进程:

1、创设情境,索求规律:

一、寻觅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甚么?这幅图中有如许3组分列。这些分列都蕴涵着规律,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么样分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分列,图一中夹子排在入手下手和末了,咱们把它看做“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咱们把它看做“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二、探讨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分列,你还想提出甚么题目?

课件出示:每组分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有甚么瓜葛?(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量 中间的物体 数量

夹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桩竹篱

你发现了甚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3、脱手操作,验证规律:

一、师:是否是如许分列的两种物体都有如许的规律呢?下面咱们脱手验证一下。

二、脱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恣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甚么瓜葛。

三、集体交换:

师:谁来和人人说说你是怎么样摆的?你发现了甚么?

小结:实在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统统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统统中间的物体。像如许分列,它们都有如许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

4、联系实际,运用规律:

一、罗列规律:

师:生存中你见到过有这类规律的征象吗?

二、运用规律:

(一)根本实习:

①出示一组分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中间的物体是(),()比()多一个。②这根绳索被打了六个结,这根绳索被分成了若干段?你是怎样想的? ③经由了15个白日,那末经由了若干个黑夜?

(二)变式实习:

①间隔题目:(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夫君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民气中的自豪。其其实刘翔的体育场地上也有我们今日钻研的规律呢。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若干个间隔?

②锯木材题目:想一想做做第二题

把一根木材锯三次,能锯成若干段?

引诱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材的进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剖析。

③圆周题目:

赏识: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国,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古人在苏堤的岸

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如许就有了“桃柳夹岸,鸟语花香”之说。

要是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若干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如许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甚么瓜葛呢?

b:探讨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人人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法子,你们发现了甚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如许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若干棵桃树?

d:对照联络:

师:前面发现间隔分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何又是相称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实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黉舍筹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依照逐一间隔的规律来铺排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若干盆红花?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设法吗? 师:人人想到了3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如果做美化设计师仍是挺称职的。课后人人可以行使今日学的规律来计划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寝室。

5、总结评价:

师:今日咱们钻研了一些分列的规律,当咱们面临新的事物或者更繁杂的情形时,要学会追求法子来索求规律解决问题。

6、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情感目标:(1)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2)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全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列举法画图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课。

世界万物都蕴含着各种其本身特有的规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各种规律都蕴藏在我们身边。

今天我们就从事物的排列中寻找规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找规律”。

二、新课教学。

师引:同学们你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期间,公园里彩旗招展,花团锦簇,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笼更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师问:请同学们观察该图中摆放的花盆有什么特色呢?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猜猜看!

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吗?

注意:花盆摆放的特点

花盆摆放的特点: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说说你们的验证方法:

方法一:

画图,用不同的图形代表蓝花和红花。

结论:第15盆花是蓝色的。

方法二:

列举,第1、3、5„„都是蓝花;

第2、4、6„„都是红花。

第15盆花是奇数,所以是蓝花。

方法三:

1.计算的策略。

把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分为一组,也就是把两盆看成一组。

15÷2=7(组)„„1(盆)

师问:第21盆花是什么花?用以上3种方法中你喜欢的方法做。

2.解决彩灯问题。

师:公园里除了有漂亮的花还有什么?

观察公园里的彩灯,如果照样子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8个彩灯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17÷3=5(组)„„2(盆)

18÷3=6(组)

引:每几个彩灯可以看做是一组?第一道算式中余数是2,说明什么?第二道算式中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8个彩灯呢?

归纳总结:

我们可以把3个彩灯看做一组,17个彩灯有这样的5组还余2个。第17个彩灯正好是下一组的第2个,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2个彩灯的颜色相同。18个彩灯正好分成6组,没有余数,说明第18个彩灯与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彩灯颜色相同。

所以第17个彩灯是紫灯,第18个彩灯是绿色。

师:第76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120个呢?你们打算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为什么不画

图了?

总结:

当数目较大时,可以列式计算来解决这类问题,然后看余数,余数是1,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1个彩灯的颜色相同;余数是2,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2个彩灯的颜色相同;没有余数,它的颜色和每组中第3个彩灯的颜色相同。

3.解决彩旗问题。

师:请观察公园里的彩旗,第21面和第23面彩旗各是什么颜色的?

21÷4=5(组)„„1(面)

23÷4=5(组)„„3(面)

师:为什么用4作除数?怎样根据余数来判断旗的颜色?

4.讨论总结:

刚才我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了彩灯和彩旗的问题,你觉得这类题目应注意什么? 总:看清事情排列的规律,弄清几个物体是一组,从而确定除数,在列式计算,然后看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颜色相同,没有余数,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最后一个的颜色相同。

口 诀

找规律看排列

弄清组定除数

列算式看余数

余数几就是几

无余数看最后

5.巩固练习。

(1)画一画。

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2)书上的练习。

6.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呀?

7.板书设计:

找规律

方法一:

画图,用不同的图形代表蓝花和红花 结论:第15盆花是蓝色的 方法二: 列举,第1、3、5„„都是蓝花 第2、4、6„„都是红花 第15盆花是奇数,所以是蓝花 方法三: 计算的策略 把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分为一组,也就是把两盆看成一组。15÷2=7(组)„„1(盆)

下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3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3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 荣 彦 (山西小数11班D组) 阳曲县大盂联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亲自经历搭配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探索可搭配的不同方法。 能力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找规律 5教学设计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

    “找规律”教学设计3(5篇)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 穆阳中心小学 钟锦珠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合集)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3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优化思想排队论思想对策论思想 教学目标: 向学生渗透初步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编排特点: 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