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新教发〔2011〕42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各地、州、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
2008年国家批复了《“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自治区30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纳入建设规划。截止目前,30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资金已全部下达各地。为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益,近期,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人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学龄残疾儿童人数统计不清,对特教学校招生类型、规模等缺乏统筹规划,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二是协调建设用地困难,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用地面积不达标、工程建设不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实施,学校建设配套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度迟缓;三是特殊教育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配置不齐;四是特殊学校管理还不规范。针对以上突出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在自治区“两基”攻坚各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全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和2010年自治区特殊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优惠政策,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教师编制、教师待遇、生均公用经费、学生生活补助等相关标准大幅度提高,为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但是,目前全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校舍破旧、面积不足、设施不配套等问题,2008年、2010年批复下达的特殊教育项目学校建设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对全面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是自治区民生建设年,各级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实施好这项民心工程。
二、科学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
[2010]156号)提出,坚持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普及水平作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大中城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县镇和农村地区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左右。各地、州、市教育、发改部门要积极协调建设、规划、人事、编制、残联等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提出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总体目标,准确统计当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摸清残疾人底数,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当地生源情况,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定位。
依据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教育厅印发的《2011—2015年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定位规划表》(详见附件),按照盲人学校以省为主、聋人学校以地(州、市)为主、培智学校以县为主的办学思路,2011—2015年,自治区规划乌鲁木齐市和伊犁州的盲人学校主要面向北疆、东疆地区招生;巴州、阿克苏、喀什地区的盲人学校主要面向南疆地区招生;各地、州、市以及县的聋人学校和培智学校主要面向本地区招生,必要时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邻近地区的聋生和培智学生。各地要及时根据本地区生源变化趋势,逐步调整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结构和规模。在进一步提高聋生、盲生入学率的同时,不断加大培智学生结构比例和规模,从而实现自治区提出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的总体目标。
各地、州、市要统筹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规模、建设规模、教学设备配置、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确保县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具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校舍、设施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要求,专用教学设备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要,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三、抓紧工程进度,加快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各地要建立国家、自治区、地(州、市)、县(市)财政支持为主、对口支援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支持为辅的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不断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的开展。组织实施好自治区30所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设施配备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特别是对自治区2008年、2010年6月批复的两批20所特殊教育学校中尚未开工、完工的项目学校,各地要进行重点督查督办,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办理工程建设前期手续,尽快组织实施建设,力争2012年9月前,自治区30所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各地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将其纳入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多渠道筹措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经费。在各地实施的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相关的工程中,要优先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做好学校的基本建设、教育教学所需设备设施配备和更新工作,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强化部门职能,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各级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责任,把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作为推进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不断促使各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规划等,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职能和责任,积极会同公安、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税务、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在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孤残儿童抚育、新生儿疾病筛查与治疗、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编制配备、工资待遇、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特殊教育学校企业税收减免、残疾人口统计等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特殊教育工作作为重点问题列入教育督导工作,对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研究解决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附件:1.新疆自治区7—15岁各类残疾儿童统计表
2.2011-2015年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定位规划表
3.2009年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修订稿(网址详见:)
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市教育局[2011]230号文件精神,结合“两基”迎国检,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常规管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体现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围绕学校常规管理,各校都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制度显得过时、陈旧,一些学校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过程粗放、管理措施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各学校要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对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能够促进学校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常规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二、完善制度,促进学校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一)行政管理
1.各校要认真研究、学习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和 政策,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指示、规定,坚持依法治校,按政策规定和要求开展工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模式,促使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3.规范过程管理。每学年初,学校要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计划制定各自计划,按计划开展工作,学校要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定期督查各项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成绩突出、有特色的工作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并形成书面材料予以存档。要建立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和学生值日制度,检查记录师生的出勤、教育教学活动、卫生、安全和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记录资料要妥善保存。
4.实行民主管理。要建立健全各种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5.妥善安排学校开学和期末工作。开学前要抓好招生、入学和编班等工作,要清理校园,检查和维修校舍、桌凳等,打扫环境卫生,印发校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充分做好开学准备。学期结束时教师、班主任要写好工作总结,上交学校;学校要认真总结本学期工作,并上报学区。要督促班主任填好学生通家书,安排好师生的假期生活和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6.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升国旗制度和每周日例会、业务学习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凡会议都应有专门的记录。
7.抓好档案资料管理。各种文件、档案资料要妥善保管,按分类立卷,专人管理。一般学校应有专门档案柜,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要办理移交手续。
(二)教学管理
1.各校按规定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程和课时。未经上级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放假、停课或提前结束授课。要按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节假日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2.教学管理工作要规范。科学、合理的做好编班、排课等工作,要有总课表和分班课表,分班课表要张贴在教室、教师办公室。在规范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时,做到教学内容和时间符合规定,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3.落实教学检查工作。通过对教师工作计划的执行、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估和检查,认真分析,寻找差距,不断提出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学法。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阅、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落实校长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均要有记录。各校应制定作业、教案的检查制度,并做好记录。要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规定使用教学用书,严禁随意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资料。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健全校本研究制度,要把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内容进行部署安排。
5.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要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规定开设体育课,加大体育器材的配备力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坚持每天安排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校园、校舍等卫生要坚持“每天两扫,每周大扫”的卫生制度,并有相应的分班、分区域保洁措施。值周教师要每天对各班的卫生进行检查和评比,并做好记录。按要求开足美术课和音乐课,完善音乐、美术器材和设施配置,加强学生艺术教育。
6.要做好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教育质量的评价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科的特点,科学安排考试科目、次数和方式,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避免过偏过难。评价结果要及时和教师、学生反馈,作为改进教法和学法的依据。严格考试过程,正考风、明考纪,杜绝弄虚作假,弘扬诚信考试。
(三)教师管理
1.加强师德教育。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督促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不歧视、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实行师德考核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聘任和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2.关心教师成长,注重情感管理。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自学,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修。管理要人性化,要在充分体现和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制定既有利于促进工作,又可激发热情的管理制度,形成教师自愿参与、自觉遵守的管理的格局。
(四)学生管理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和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要利用思想品德、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杜绝不良风气在学校传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诚信和养成教育为重点,完善学生操行考核办法。
2.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以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要通过评价,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要多利用榜样示范作用,以正面引导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3.加强学籍管理。认真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完备入学、转学、休学、毕业(结业)等手续。小学生均不得实行留级。严格控制学生休学和流失,不得借故迫使学习困难学生转学或退学。新学年开始,按规定及时办理学生学籍。
4.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实行每课考勤制度,教师上课前应检查学生出勤情况,记录迟到和缺勤学生名单,若发现有无故缺(矿)课的学生,任课教师应了解原因,及时报告班主任。
(五)校园管理
1.按市教育局要求,深入开展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魅力校园的“六园”创建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魅力,展现办学风采。
2.加强安全工作。严格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安全工作办法和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震、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踩踏事故等教育开展相应的自救技能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校舍、设备、设施的定期检修和安全检查制度,每次检查应有记录。校门口应有门卫或值班人员,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确实有事的须登记,校园门口无摆摊设点现象。韩店小学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监管力度,出台寄宿学生管理制度,和房主、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并取得公安派出所的协助。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醒目的固定标语、校园广播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陶冶师生情操;教室布置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校园生活快乐、充实。学校图书室和体育器材要定期为学生开放,为学生学习和活动提供便利。
4.规范财富管理。完善、落实各项财务制度,合理支配公用经费,严禁乱收费。要设立财产登记制度,财产一一登记在册,并落实专人管理。
各校要高度重视,及早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制度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精细化,为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地保障,促使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8-16 来源:云南文明网
各州市文明办:
为切实加快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服务于广大农村未成年人,通过加强考核评估,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运行,不断提升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考核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1、抓紧组织实施2013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近期中央和省的项目资金将下拨到各地。各州市文明办要主动协调财政、教育部门,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利用暑假开展场所修缮等基础建设,及时做好器材采购工作,并跟踪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抓好项目后期管理和检查验收,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所有项目于今年“十一”前投入使用。
2、采取多种形式整体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和省级资助建设的项目为示范引导,各地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单位帮扶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3、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库。由各州市文明办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管理办法》,组织有建设意愿、且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自主申报,并进行审核、初选。建立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库,便于统一调配使用,为今后向省文明办推荐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强考核评估,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运行 按照云财综﹝2011﹞131号文的规定,要对2011、2012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实绩和管理水平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运转经费的依据。具体考核事项如下:
(一)考核评估对象。2011年、2012年实施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和省级资助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
(二)考核评估活动开展的时限。对项目学校在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的工作实绩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三)考核评估方法。按照《云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试行)》,主要采取材料审核、实地考察、调查了解等方法进行,主要从基础建设、组织管理、活动开展、辅导员队伍、运行效果、特色工作等方面对各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考核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学校自查。8月——9月上旬,各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对照《云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试行)》,写好自查报告(2000字以内),做好档案材料的整理,县区文明办牵头组织,教育局、财政局协调配合,按照《云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试行)》结合实际进行自查,认真核实有关情况,每一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打出自评分。
2、州市考核。9月中旬——9月下旬,由各州市文明办牵头组织,教育局、财政局协调配合,通过材料审核、实地考察、调查了解等形式,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评估结束后,将乡村学校少年宫考评结果上报省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处。
3、进行抽查。10月上旬,由省文明办牵头进行抽查。既要抽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情况,同时抽查州市文明办对项目建设的规划、指导、运行管理的实绩。
4、综合评定。根据自查、考核、抽查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得分达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发放运转经费的依据,考核为优秀的以奖代补,考核为不合格的运转补助经费不予发放,考核为基本合格的酌情扣减运转补助经费。各州市文明办在确定推荐项目学校、组织项目实施、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器材的采购、培训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将作为下一年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指标分配的依据。对组织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后续管理规范的州市在下一年指标项目分配中给予适当倾斜。
(三)考核评估要求。各州市文明办要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考评工作,把考评工作作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部署、精心实施。各项目学校和各县(市、区)文明办在自查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各州市文明办在组织考评过程中要以“严细实深”的工作作风,轻车简行,廉洁务实,注重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发[2006]2L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推动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特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指导,提高对建设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等)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的指导。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适应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师生安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的需要;是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规则。
因此,在中小学校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各地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有关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进一步提高标准的覆盖率和权威性。要遵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结合本地经济条件、城乡规划和学校使用功能的要求来制定本地区校舍建设标准实施措施,确保校舍使用的安全,避免高标准、华而不实。
二、强化地方政府领导,完善中小学校舍建设机制
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责任。县级以上地方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学龄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要根据城乡规划和中小学校布局规划预留教育控制用地,保证中小学校建设到位,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各地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紧密配合,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要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三、合理规划中小学校布局,科学选定校舍建设校址
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规划中小学校布局。普通中小学校的设置要在保障适龄
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交通、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在所确定的学校服务半径内,中小学生不应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无立交设施的主干道上学。
在新建(迁建)中小学校选定校舍建设校址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校址周边交通、能源(水源、电源等)、地质、环境等主要条件进行科学评测。中小学校的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位置适中、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适宜、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场地干燥、地质条件较好、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平坦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山区及丘陵区的阴坡面,以及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中小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严禁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穿越校区,以确保青少年学习、生活、活动的安全。
四、做好校园校舍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各地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做好校园建设的规划工作。无论城市或农村,中小学校校园校舍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经主管部门确认后方可进行建设的基本原则。校园规划设计应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根据学校的特点、城乡规划的要求,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在校园总平面设计上,宜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校园、校舍应整体性强,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同时规划设计应结合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并且有利于分期实施。
各地要严格依据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合理确定普通中小学校建设规模,坚决杜绝大班额情况的出现。其中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必须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城市小学、中学每班班额分别不超过45人和50人。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制、学校规模、面积指标,并参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农村非完全小学、完全小学、初中每班班额分别不超过30人、45人和50人。
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校舍建设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学校校舍工程质量是一件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校园校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设置专门的基本建设管理机构,负责中小学校园校舍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中小学校校舍建设过程中,各地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要以对
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校舍建设工程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对玩忽职守、酿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在认真执行国家建设标准的同时,要贯彻落实《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从事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所有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法人责任制和工程建设合同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校舍建设与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中小学生的安全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全社会所关注。各地要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校舍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校舍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要特别加强对县镇中小学、乡中心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负起责任。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尽快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要建立校舍建设与检查鉴定制度,制定并落实一般情况定期核查,隐患情况重点核查,异常情况随时核查的方式,及时掌握校舍安全动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落实解决办法,确保校舍安全。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制订落实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我部将适时采取多种形式检查落实情况。
教育部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6年11月14日 实施日期:2006年11月14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建发[2000]78号
各市建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 定的大局。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总 体水平稳步提高,创出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和名牌工程。但是,应该看到,我省建设工程,特 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工程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工程质量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解 决。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建设工程质量十分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近日,韩寓群副省长 就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再次做出重要批示:对工程质量必须抓住不放,对已经检查出来的问题 必须责任到人,彻底纠正,不留隐患;强制性标准必须在“强制”上下功夫;规划设计要公 开招标,一要防止武大郎开店,二要有办法支持优胜劣汰,三要管好设计市场,防冒牌货或 从中倒手渔利者。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省建设工程 质量的整体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对有关问题的整改和处罚 全省工程质量检查结束后,大多数市地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根据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 题和质量隐患,认真研究整改意见,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大部分存有隐患的工程已整改完 毕,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但也有少数市地,整改工作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应依法处罚的工程项目,迟迟不能落实处罚意见,致使部分工程质量问题尚未得到 妥善处理,影响了全省整改工作的全面完成。各级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 作力度,继续抓好对有关问题的整改和处罚。一是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该停工的工程坚决停工,该返工的工程坚决返工,该加固或修补的工程要限期落 实加固措施,需要进一步核验算的要尽快组织人员做出结论意见,限期完成整改,确保不留 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二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全面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和工序要加强预控和管 理;对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研究落实改进措施。三是对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 和法律法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处罚,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省建设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逐条逐项进行了研 究和审核,提出了处罚指导意见。各地要按照厅里的要求,坚持标准,该罚 款的罚款,该降低资质的降低资质,该吊销资质的吊销资质,该取消个人从业资格的坚决取 消,该清出建筑市场的坚决清出,触犯刑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省建设 厅。
二、从放开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入手,全面提高设计水平规划和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高质量的建设 工程必须有高质量的规划和设计。近几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各级规划和设计管理部 门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省规划、建筑设计水平还不高,设 计精品为数不多,已成为影响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必须从放 开规划、建筑设计市场入手,采取措施,规范设计行为,提高规划、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一是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各地要积极推广设计方案征集制度,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竞 争机制,吸引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参与竞争。对重要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要面向全国征集设 计方案。对居住区用地规模10公顷以上、城市广场用地规模2公顷以上、城市出入口、标志 性地段、传统街区和主要景观区的详细规划,要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方 案征集和专家评审,择优确定设计方案,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突出城市特色,塑造良 好 的城市形象。同时,要加强规划
设计行业管理,规范设计市场,完善城市规划设计市场准入 制度,克服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促进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二是全面放开建筑设计市场。各地要认真贯彻建设部第82号令《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勘察设计招 标投标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凡纳入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范围的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必须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择勘察设计队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指定勘 察设计单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勘察设计市场和设计行为的监督,严格单 位资质和个人资格的动态管理,对扰乱设计市场秩序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查处。
三、加强强制性技术标准执行和监督 严格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自99年以来,各地加强了对强制性 标准的执行力度,建设主体各方对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认识普遍提高,但仍存在执行标准规 范不严、不细、不深入的情况,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仍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集中最突 出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要继续把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作为明年工程质量管 理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在“强制”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强对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宣传,唤起全社会标准规范意识。明年全省再集中组织开展一次贯彻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宣传活动,进 一步增强工程建设人员执行标准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好标准规范的学习培训。在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和 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中,要把标准规范做为重要内容,使各类参建人员熟悉理解标准,准确掌 握标准,严格执行标准;三是严格监督标准规范的执行。要认真贯彻建设部第81号令《实施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各建设、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要把执 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做为质量管理重点,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都要严 格把关,确保各项强制性技术标准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得到认真执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及其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执行技术标准规范的监督管理,对 于违反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四、深入开展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活动,全面提高住宅小区建设质量 全省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电视会议后,各地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 计划,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狠抓了质量通病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面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创建目标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我省 工程质量实际,今后一段时期内,创建活动要以住宅小区为重点,各级要进一步研究创建无 质量通病住宅工程的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高小区整体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一是新建住 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物业管理等环节,要放开市场,实行公 开、公正、公平竞争,优中选优,打破行业垄断,不搞地方保护,防止武大郎开店。二是住 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必须按规定经专家评议优化后才能报批。住宅设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 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是加快推进住宅产业 化,推动住宅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使用住宅“四新”产品,提高住宅科技含量,积极推行以 框架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和建筑节能成套技术,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提高住宅 性能和质量。四是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力度,每项工程都要制定治理通病计划和考 核标准,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要把治理通病工作纳入本单 位的管理目标,把创建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建设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每道工序,落实到 每个项目班组和每个参建人员身上。五是加强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加 强和改进小区物业管理,规范物业管理收费和服务行为,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级规 划、设计、施工、房产等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管理,共同把关,努力使住宅小区在规 划、设
计、建造和管理上成为住宅建设的典范,实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计合理,质量 优良,设施配套,服务高效的建设目标。
五、完善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完善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建设主体各方行为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各级要深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切实把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特别是施工图 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抓紧、抓好。一是认真落实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各级审查机构要认真履行 职责,严格按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要对审查结论 负责,确保设计图纸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达到规定深度。二是认真落实施工许可制度。未取 得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 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规避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审查工程项目报建、规 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监理、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手续的办理情况,严格审查资金到 位情况,不符合开工条件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准开工建设。三是认真落实竣工验收备 案制度。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及时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 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关申请备案,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 不准交付使用。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严格按规定对工程地基、基础、主体分部工程质量、各类功能性指标和试验数据以及工程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 法律法规的建设工程,备案机关不予备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把施工图 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关,对违反规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严肃查处。
六、认真开展建设工程勘察质量专项治理 目前,全省勘察质量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 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这种情况,省建设厅研究确定,明年开展建设工程勘察质量 专项治理。第一,完善勘察质量管理的立法体系和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 据建设部《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勘察质量现状,制定出台《山东省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勘察质量责任,完善勘察环节管理,强化勘察质量 监督,提高勘察技术水平和报告质量。第二,加大对勘察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全 面开展勘察质量监督工作。今后,勘察工作必须经勘察质量监督审查部门进行监督,勘察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设计单位不得采用其勘察成果进行设计,设计审查机构 不得进行设计审查。二是严格勘察资质管理,形成质量和业绩挂钩、业绩和资质挂钩的资质 动态管理模式。各市地要建立勘察质量管理档案,将勘察质量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把 业绩作为资质年检的主要依据,形成资质动态管理。三是每年进行勘察专项质量检查。严格 对勘察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第四,加快勘察单位的质量认证,完善勘察单位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进一步推进勘察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勘察技术水平。
七、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 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目前我省在责任制方 面存在的问题,下一步重点要把完善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尤其是一把手负责制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抓好工程质量责任卡的建立,确保把工程质量责任制落 到一把手身上。今后,所有新开工项目必须严格按规定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卡,未建立工程质 量责任卡的工程,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所有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材料供应单位都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在责 任卡上签字,并存入工程建设档案。二是所有在建工程必须悬挂和责任卡内容相符的工程质 量责任牌,竣工工程必须在建筑物上镶嵌工程质量责任牌,向社会公布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责 任人名单,将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三是
严格实行并完善工程质量责任 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明确 各方的质量责任,将质量责任与相应的责任人密切联系在一起,实现终身负责。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都要依法做出处罚;对因工程质量事故,给国 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不管事故的责任人调到哪里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追究 相应的责任。
八、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建设工 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始终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做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房产开发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分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抓好。要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管,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按照目前界定的职能,认真履行质量 监督职责,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质量监督检测手段和方法,拓宽监督范围,提高 质量监督水平。对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 典型,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对各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行为,一定要坚 持标准,严肃纠正和查处,坚决杜绝“三边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通过各级的工作,努 力把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