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5篇)

时间:2019-05-14 05: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第一篇: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爸爸的背影

已经记不得朱自清的《背影》了,但是看这部片的时候,爸爸的背影在我脑海里若隐若现。当老丁的女儿与老丁在东京相见又分离的时候,我想到了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时的情景

因为喜欢双重喜庆、喜欢山,我跑到了重庆,两天一夜的车程很事实地告诉了我这是5000里的遥远距离。我们是报名前一天到的,我们也去了当地的一些景点,比如朝天门、比如瓷器口,第三天下午,爸爸要买回程的票了,我一人坐在教学楼的台阶上,显得那么无助,听着来来往往陌生的、听不懂得语言,看着跟儿女道别的家长,第一次,我觉到了孤单的可怕,于是我抱头大哭起来。过往的学姐学长还以为我出什么事了,都停下来安慰我,还特意找了山东的老乡来跟我说话……

老丁送女儿只能到成田站,一路上父女眼泪相向,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什么是“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下车的时候,女儿不敢回头看,爸爸走的时候,我不敢去火车站送,道理是一样的,我一向讨厌分离,一向不喜欢送人也不喜欢被人送,因为我始终愿意一厢情愿的以为没有告别就不曾分离。

老丁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只身国外开始了改变下一代命运的赌注。其实在国内,对于千千万万努力改变生计的父母而言,也是如此。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可以说,父辈伟岸的背影毫无例外的成为了我们向上走的垫脚石,努力赚钱供我们读书,努力给我们最好的生活。

我自认是个特别懒的人,家里的事我从来没有操心过,也没有什么可操心的,因为父母已经处理的很好了。从小到大,凡是我为家里做过的活儿都是有报酬的,有时候是一瓶可乐,有时候是炸鸡、烤鸭一类好吃的。对了,我想起小时候,逢年过节有好吃的,父母都给我留着,印象里,爸爸都很喜欢吃骨头,妈妈则不喜欢吃肉,长大了才知道不是真的不喜欢而是不舍得,以至于我吃鸡肉吃到伤胃,此后很多年都不再喜欢吃。

高中的时候全日制寄宿,身体不好,每次周末回来,爸爸都会买我最爱的全羊汤、粉皮鸡,还给我做很多好吃的。其实我一直觉得爸爸很严厉,我俩没有多少感情,甚至他连我上高几、多大都不知道,按照五行的说法,我俩相克,所以小时候他在外边多,见得少,大了我从中学开始寄宿,所以见面也很少。

或许,有时候,父爱需要长大了才会明白,因为它不像母爱那么直接,一直在血液里流淌。父爱更多时候是一种担当,严厉的面孔下,掩藏的可能是一个慈祥的心,想靠近我们,却又在表面疏远我们,因为他是一家之长,他得能把我们镇住。

第二篇: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看了《含泪活着》,体会更多地是感动。首先讲述的是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一大部分想学习的知识份子造成的破坏,可以说是毁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的美好前程,但这已成为历史,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现在,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继续犯。从片中真切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父母为了子女所付出的辛苦。这是一部活生生的爱与泪的纪录片。

片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丁尚彪为求学到了日本,而又为了还债及供女儿上学在日本打工的艰辛旅程,及一家人十几年间相互分离的悲情。对于主人公丁尚彪,这是我们公认的好父亲的真实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在异国他乡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忍着思乡思亲之苦拼命打工挣钱,这足以让我们震撼。在日本,人生地不熟,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亲朋好友的相助,只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在坚持,无怨无悔。这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父亲的我们,应该具备这最起码的责任感,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甘愿拼搏。对于我们,我们现在所体会出的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所付出的心血,我们现在最应感谢的是我们的父母,二十年来一直一直在付出,却不求回报,作为在太阳伞保护下长大的我们,要时刻想着长大后要怎么孝敬父母,现在的我们应做些什么事来让父母开心,尽可能地让父母觉得我们已经长大,父母可以放心满意地看着我们为了他们再继续拼搏奋斗。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八年前,同样在这个地方送别丈夫,至今未逢。此刻,再度送别女儿,不知何日再见。这是丁尚彪的妻子的经历,丈夫96年去日本求学,继而一直在日本打工,八年来一直没回来过,丈夫一直在异国他乡,拼命地挣钱。八年来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忍着思夫之痛,同样为了女儿,也一直在拼搏。这是何等伟大的妻子及母亲。八年,虽然在茫茫人生长河中算不上很长,但这也代表了2920个日思夜盼。一个母亲,自己带着孩子辛苦的生活,但她并没有辜负丈夫的寄托,成功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位高素质的留学生,八年来,心中的辛酸没人去诉说,对丈夫的思念强忍在心中,而对女儿的关怀却始终如一。他们的女儿丁晽,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知父母的不易及期盼,在学习上始终如一的刻苦,为的就是能早一日实现远在异国的父亲对自己的期望,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实现了目标,去美国留学。

片中最感人的两个场面:一是女儿丁晽去留学途中,经过日本,并去探望父亲丁尚彪的场面;二是妻子去日本探望丈夫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足以让每个人潸然泪下。一个是八年未见面的父女,一个是近十年未见面的夫妇。这是世上最深的亲情,而时隔八年之久未能见面,这种分离之痛,相思之苦,是每个人都会承受不了的。八年未见,然而只能相知几日又要分离,丁晽与母亲在于父亲临别时所呈现得是一个动作,都是不敢再看对方,都只是在地铁开动的一瞬间回头望一眼对方,挥手告别。这又是一种何等强忍的痛苦,世上最深的感情永远是亲情。所以,现在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亲人,殊不知几何,我们就会分离,珍惜现在,不要让未来感到后悔,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劝诫。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做什么事都不要让自己后悔。在外打工十多年,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回到家人身旁的丁尚彪,在回国的那一瞬间潸然泪下,这泪中包含了十几年来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对老人的不孝,对妻子的不公,对女儿的关怀不够,对自己十几年来付出于心酸的感慨,对女儿的自豪,对妻子的感谢。。这泪中包含了太多太多,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人,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钦佩,感动。活着,是为了对得起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是为了关心我们的所有人;含泪活着,对得起任何人,父母,妻子,儿女都会为之高兴。向丁尚彪这位伟大的父亲致敬。。

第三篇: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模版]

《含泪活着》观后感

看了《含泪活着》,体会更多地是感动。首先讲述的是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一大部分想学习的知识份子造成的破坏,可以说是毁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的美好前程,但这已成为历史,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现在,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继续犯。从片中真切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父母为了子女所付出的辛苦。这是一部活生生的爱与泪的纪录片。

片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丁尚彪为求学到了日本,而又为了还债及供女儿上学在日本打工的艰辛旅程,及一家人十几年间相互分离的悲情。对于主人公丁尚彪,这是我们公认的好父亲的真实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在异国他乡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忍着思乡思亲之苦拼命打工挣钱,这足以让我们震撼。在日本,人生地不熟,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亲朋好友的相助,只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在坚持,无怨无悔。这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父亲的我们,应该具备这最起码的责任感,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甘愿拼搏。对于我们,我们现在所体会出的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所付出的心血,我们现在最应感谢的是我们的父母,二十年来一直一直在付出,却不求回报,作为在太阳伞保护下长大的我们,要时刻想着长大后要怎么孝敬父母,现在的我们应做些什么事来让父母开心,尽可能地让父母觉得我们已经长大,父母可以放心满意地看着我们为了他们再继续拼搏奋斗。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八年前,同样在这个地方送别丈

夫,至今未逢。此刻,再度送别女儿,不知何日再见。这是丁尚彪的妻子的经历,丈夫96年去日本求学,继而一直在日本打工,八年来一直没回来过,丈夫一直在异国他乡,拼命地挣钱。八年来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忍着思夫之痛,同样为了女儿,也一直在拼搏。这是何等伟大的妻子及母亲。八年,虽然在茫茫人生长河中算不上很长,但这也代表了2920个日思夜盼。一个母亲,自己带着孩子辛苦的生活,但她并没有辜负丈夫的寄托,成功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位高素质的留学生,八年来,心中的辛酸没人去诉说,对丈夫的思念强忍在心中,而对女儿的关怀却始终如一。他们的女儿丁晽,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知父母的不易及期盼,在学习上始终如一的刻苦,为的就是能早一日实现远在异国的父亲对自己的期望,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实现了目标,去美国留学。

片中最感人的两个场面:一是女儿丁晽去留学途中,经过日本,并去探望父亲丁尚彪的场面;二是妻子去日本探望丈夫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足以让每个人潸然泪下。一个是八年未见面的父女,一个是近十年未见面的夫妇。这是世上最深的亲情,而时隔八年之久未能见面,这种分离之痛,相思之苦,是每个人都会承受不了的。八年未见,然而只能相知几日又要分离,丁晽与母亲在于父亲临别时所呈现得是一个动作,都是不敢再看对方,都只是在地铁开动的一瞬间回头望一眼对方,挥手告别。这又是一种何等强忍的痛苦,世上最深的感情永远是亲情。所以,现在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人,亲人,殊不知几何,我们就会分离,珍惜现在,不要让未来感到后悔,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劝诫。物是人非,时过境迁,做什么事都不要让自己后悔。在外打工十多年,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回到家人身旁的丁尚彪,在回国的那一瞬间潸然泪下,这泪中包含了十几年来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对老人的不孝,对妻子的不公,对女儿的关怀不够,对自己十几年来付出于心酸的感慨,对女儿的自豪,对妻子的感谢。。这泪中包含了太多太多,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人,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钦佩,感动。活着,是为了对得起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是为了关心我们的所有人;含泪活着,对得起任何人,父母,妻子,儿女都会为之高兴。向丁尚彪这位伟大的父亲致敬。。

第四篇: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纪录片含泪活着读后感

《含泪活着》记录了一个35岁的中国底层人民前往日本为梦想、为女儿默默奋斗了15年的故事。而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在校大学生,在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只想到了两个字——回家。

1996年,老丁为了学习和生活独自去了日本,留下了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在上海。原以为是走向了另一个新的世界,却没想到进入了另一个困境。逃离了所谓的语言学校,老丁变成了“黑户”,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浪生活”,在工厂打工、餐厅洗碗,揣着能让女儿出国深造的梦想一个人在日本底层流着汗和泪,隔了8年见到了女儿,仅仅十来个小时。最终女儿考上了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并成为了医生,老丁回了家。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老丁妻子说的:“这8年来,最痛苦的是只有我一个人……”看着妻子憔悴的脸庞,爬满了的皱纹也已被泪水淹没,我真的忍不住泪流。有很多人问:老丁这样做值得吗?我不知道,可能老丁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没有值得不值得,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向前走,不管苦和累,走下去。这或许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共性,不管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接受着走下去,没有那些所谓的意义与值得不值得。

可是,这13年与家人亲情的空缺,下一个13年,以后的几十年,能补回来吗?女儿上小学时与同学闹矛盾;女儿背完课文,要找家长签字;女儿家长会;女儿考试考差了,伤心、难过;这些统统需要父亲的参与却没有父亲的参与,女儿人生最好的那些与父母相处的年华,独独缺了父亲。一个孩子,最幸福的时光不是有许多的钱可以花,因为钱对于小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意义,而是父母亲陪在身边,宠着自己,哪怕会挨打会挨骂,但是有完整的父爱与母爱,孩子的生活才是正常与幸福的。而本来应该是女儿小时候生活的榜样与力量的父亲,本来应该像宠爱公主一样宠爱女儿的父亲,却独独在孩子人生成长中最需要父亲的时候远走了他乡,这一去就是15年。这些日子再也不会有第二次,那些遗憾永远补不会。

当老丁妻子质疑着老丁,说:“你为什么不回来,是不是那边有女人了……“,说着那样的话的妻子,背后是一个人拉扯女儿长大的无限辛酸与无奈。家里厕所堵了,电灯坏了,女儿半夜发烧了,半夜躺在床上睡不着……这些时候,一个妻子最需要丈夫的时候,独独丈夫不在身边。家庭生活的压力,与一个人的孤独侵袭了这个女人整整15年,那是老丁从日本寄回来的钱永远弥补不了的。

而老丁,一个人在日本流浪15年,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把所有的工资寄回了家,无时无刻他不想念着自己的妻儿,无时无刻他不感觉到孤独。小小的房子里,还墙上挂着女儿长大的照片,那应该是支撑着他在日本这样流浪了15年的唯一力量吧。如果回到家,这份力量会不会更强大呢!

《含泪活着》里三个人物,父亲、妻子与女儿,因为父亲的远走日本,女儿最终能出国深造,完成梦想,但是也因此使他们三个人承受了太多的辛苦与孤独,那是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我敬佩故事里的父亲,也为他15年没能在妻子与女儿身边而感到遗憾和惋惜。

生活给予了太多人的不幸,让很多人不得不远走他乡打拼,只为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现当代最受关注的是农民工。我记得他们曾说过:出门在外,什么苦都能吃,再重的活儿都能干,可是,就是受不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那种孤独感让我想放弃一切,马上回家。是啊,最苦的事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上的空缺。家人是我们生活的最大动力,可是,没有家人的陪伴,这样的生活失去了很大的意义。生活永远是最苦的,是最能打击人的,而家人的存在给生活带来无限的美好与快来。在不得不远走他乡,离开亲人身边时,还是记得一年多几次回家陪陪妻子,看看孩子,关心关心父母。家才是永远的港湾。

回家吧!回到家人身边,至少在工作累时,有妻子在家里做着热腾腾的饭等你;回到家人身边,至少在寒冷的冬季,有妻子为你暖床;回到家人身边,至少能帮女儿修修坏掉的床;回到家人身边,至少不会孤单。

第五篇:关于纪录片《含泪活着》

关于纪录片《含泪活着》

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太多责任。“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纪录片《含泪活着》片首的一句话,在这部历时10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纪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打工15年的动人故事。

片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丁尚彪为求学到了日本,而又为了还债及供女儿上学在日本打工的艰辛旅程,及一家人十几年间相互分离的悲情。对于主人公丁尚彪,这是我们公认的好父亲的真实形象,一个人含辛茹苦,在异国他乡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忍着思乡思亲之苦拼命打工挣钱,这足以让我们震撼。在日本,人生地不熟,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亲朋好友的相助,只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在坚持,无怨无悔。这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父亲的我们,应该具备这最起码的责任感,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甘愿拼搏。对于我们,我们现在所体会出的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所付出的心血,我们现在最应感谢的是我们的父母,二十年来一直一直在付出,却不求回报,作为在太阳伞保护下长大的我们,要时刻想着长大后要怎么孝敬父母,现在的我们应做些什么事来让父母开心,尽可能地让父母觉得我们已经长大,父母可以放心满意地看着我们为了他们再继续拼搏奋斗。

《含泪活着》,什么是含泪?含泪就是有委屈,就是有悔,试问,如果时光倒流,他们的选择还会是这样的吗?当然,我们也还是要赞扬一下片中父母为了女儿远渡重洋,分离两地的精神,这可能是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意识,只要孩子好,父母就无所谓,付出再多也甘愿。虽然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的女儿的确很出息,只是我认为他们从没有征求过女儿的意见,他们并不知道女儿在幼年,没有父爱的滋味;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己百年以后,女儿对父亲的印象还有多深„„如果说时间是买不来的一颗药,那回忆就是一件卖不走的藏品,外人也许会觉得你的藏品好或不好,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这东西,没谁能说得准,只希望他们团聚之后,能真正的幸福到永远。

看了《含泪活着》后,我想我可能是极少数没有哭的吧!如果说感动,这家人的经历真的是很感人,尤其是父亲送母女俩个人去机场,在同一个地方下了车;尤其是父母亲相遇时,父亲的一句“这么多年,你受苦了”,这种场景,这种话,我想有爱的人,都会为之倾倒。但在我看来,这种痛苦,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强加上的,可能我在这件事上显得有点冷漠了,但其实他们一家人本可以幸福的在一起,共度自己的一生,没有必要分隔两地,即使生活的苦一点,即使没有那么多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将会拥有的是无可代替的幸福感和永远都难以忘却的记忆。这样的生活难道就不是人人向往,人人该追求的生活了吗?

我不知道导演起《含泪活着》这个片名的初衷是什么,在我看来,这部片子中所拍摄的他们的生活,没有哪一秒是他们真正快乐的,每一分一秒,他们的泪都在泛滥,虽然他们还是有甜甜的、又或是憨憨的笑容在脸上浮现,但这也可以译为另一种坚强。

1999年,留日华人张丽玲及其创作团队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国几十家电视台一经播出便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成为观众、媒体和评论者关注的对象,数年后,时任株式会社大富社长的张丽玲及其团队继续跟踪拍摄,将其中一部纪录片《家在我心中》发展完善成《含泪活着》。《含泪活着》最初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几年后经一名日本大学生发现,推荐到电影院,一经上映便引起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中日两国人民。

《含泪活着》是一部震撼心灵、感人至深的纪录片,观后不禁让人思索,是什么感动了我们?影片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感动了我们?影片的题材能够吸引观众是重要原因,但是“用何种方法去处理题材非常重要”,这就是纪录片的风格,或者叫创作手法。本文将围绕影片所

体现的特点,结合纪录片的特性,分析这部影片在创作手法上所表现出的突出特点。

一、纪录片是“等”来的真实——跨越时空的记录

纪录片的“记录”功能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不太了解的真实世界,让我们看到了时光的流逝在普通的丁尚彪(老丁)一家人身上所留下的痕迹。从1996年开始,在对老丁一家人10年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老丁夫妇逐渐衰老的面容,看到了女儿丁啉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10年的记录并不简单,跨越三个国家(日本、中国、美国)的三个城市(东京、上海、纽约)的记录更是不易。我们被老丁的故事感动着,但这份感动首先建立在影片创作者跨越10年、三地的拍摄的基础上。

《含泪活着》成为“纪录片是‘等’来的真实”最好的注脚。创作者并不能事先安排这一家三口的人生轨迹,他(她)们只能依靠拍摄大量的日常生活的素材,最后将其进行精心剪辑而成。说纪录片是“等”来的真实,主要强调纪录片与虚构类剧情影片相比,它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地从拍摄的素材中去发现,去探索,尽可能地保存事实原貌,而减少主观安排;但是强调“等”,并不是指创作者要被动、消极地创作。《含泪活着》创作者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够在拍摄到老丁的生活后随即到上海去拍摄他的家人,能够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跨越三地拍摄,足以说明创作者在“等待”中是一种主动的探索、一种主动的寻求。而且在长达10年的拍摄中,创作者也是有选择地进行拍摄,在人物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上,他们抓住了时机,克服重重困难,捕捉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仅仅就创作者长达10年、在三地跟踪拍摄的精神,也足以让这部影片成为令人惊叹的纪录片作品。在我们为老丁一家的命运唏嘘不已时,我们也同样对创作者给予了高度敬意。

二、纪录片故事化——人物关系的戏剧化表现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正在不断丰富,“故事化”的手法也让纪录片越来越“好看”。观《含泪活着》是在看一家三口的故事,它在讲述一个看似平淡、实则戏剧化十足的真实的故事。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讲故事的方法,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含泪活着》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创作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仅仅围绕老丁一家三口展开叙事,并且找到关键点,捕捉细节,达到戏剧化的效果。

该片主人公是老丁,要表现的是他在日本长达15年的辛勤、孤寂但执著的打工生涯。创作者在拍摄老丁在日本的打工生活后,很快转移到上海,对老丁在上海的家人进行拍摄,并且让老丁的妻子和女儿观看老丁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录像带,这样创作者在三人之间做了一个有效的互动,他们多年的情感被激发出来,让观众在这些情境中体味三人的不同感受。而且影片在剪辑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将老丁和家人的哂面和声音交叉剪辑的手段凸显老丁一家每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三人命运的紧密联系甚至是潜在冲突。

跟踪4年的拍摄形成了《家在我心中》这部纪录片,表现出创作者始终对三人之间的人物关系充满了好奇,并进行积极探索。这种诱惑促使他们继续跟拍三人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并展现了三人之间命运轨迹的“交叉点”——即老丁分别与女儿、与妻子的两次短暂重逢与离别。如果说《家在我心中》在表现人物关系的戏剧化冲突方面还只是显示了一般特点,那么至《含泪活着》,这一特点被彰显得淋漓尽致,以致观众在看完这两场“离别”场景后感动至极。这两场女儿与父亲,妻子与丈夫在日本的短暂相会与离别让老丁与两位家人的戏剧性冲突升至高潮,在静默的离别,隐忍的泪水中,观众能深入体会三人的强烈情感,并能让人在亲情的感动中去思索。

在表现人物的命运,人物之间的冲突时,创作者并没有进行简单的价值判断,更多的是充满了一种对普通个体的人文关怀。这使得影片呈现出多重主题,蕴涵丰富。老丁为了追求自己的信念,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从某种程度上也牺牲了妻子的青春;为了让女儿握上接力棒,也让女儿充满愧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许有人会质疑老丁的追求是否值得,但是在三人的关系中,体现的是一种纠结的情感——老丁虽然是追求自己的梦想,但这种梦想又

是一心为了女儿,是自私又是无私;女儿的“出国”既是在愧疚的心理驱使下为了报答父母,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妻子在最初的猜疑到最终的淡定,也在等待中与老丁一同去追求送女儿出国的梦想。创作者没有去计较老丁的行为是否“值得”,而是将老丁置于三人的关系中,让观众去做判断,去思考。这三个人的关系也会因为人物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如果主人公不是老丁,而是妻子,或者女儿,那么影片所表现的“英雄”,也许并不一定是老丁了。

三、纪录片的结构——叙事结构的交叉与回环

正如前文所述,影片在叙事过程中不断用交叉剪辑的方法进行叙事,表现事件的发展与人物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影片在结构上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交叉叙事中有回环,形成一种和谐的、对称的美感。

老丁与女儿、与妻子的两次相遇可以说是一种回环。这是创作者在长期跟踪中表现出的一种敏锐的捕捉力,她(他)们把这两个片段作为关键性的场景处理,并一再渲染两个离别场景的相似性——相同的地铁站、同样的短暂的停留时间、同样的默默的流泪,让观众在这种“回环”的感伤场景中感动和慨叹,竟然有如此相似的离别,但却对观众形成不同的情感冲击和生命体验。

影片开头即交待老丁当年在日本的日语学校“飞鸟学院・阿寒校”的经历,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也是老丁重新追寻人生的开始。在老丁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准备离开日本时,这时老丁决定去阿寒校故地重游(也许是创作者进行干预的结果)。在老丁重新回到当初的出发点,空寂的校园、破败的屋舍,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了一种浓厚的诗意,仿佛在为老丁的人生解释着什么。我们仿佛又看到当时老丁来日本时的美好憧憬与远大抱负,当一切都化为泡影时,老丁将一种无奈化为更强大的动力,虽然是将出国的梦想嫁接在女儿身上,但是他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艰辛与寂寞,也将这种梦想化为对女儿无私的爱,最后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回归显得意味深长,影片将这个场景作为结束老丁日本生活的部分,在结构上显得和谐对称,对影片的意蕴来说也是一种升华。在这种回环的结构中,不仅就叙事而言,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首尾呼应的故事,一个有着圆满结局的故事,对影片的内涵而言,更像是一首抒情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意境营造得宁静而悠远。观众也在这种回环中,体会到梦想最终实现,但人们为之如此付出牺牲,以及关于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

四、纪录片的抒情——音乐与剪辑的表现力

纪录片不仅仅是记录真实,讲述真实发生的故事,《含泪活着》告诉我们,纪录片可以有很强的表现力,很强的抒情性。《含泪活着》在之前的《家在我心中》的基础上,不仅是时间上有延续,在影片的抒情手段上,都再进一步,突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较之《家在我心中》,《含泪活着》将音乐的运用进一步强化,通过音乐的力量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在母亲送女儿出国留学的机场中,母亲目送女儿检票后忍不住痛哭,旁人劝阻也无济于事,这一场景在《家在我心中》中是没有音乐的,这个场景感觉比较平实。但《含泪活着》为这个场景配上了音乐,在舒缓伤感的音乐声中。影片立即有了强烈的抒情效果,观众对母亲的伤心欲绝似乎有了更深的感受,并且觉得这一段不仅仅是客观记录。还在试图表达情感。

创作者第一次到上海访问老丁的家人,两部影片都运用了女儿播放父亲为她点歌的磁带这一情节,《牵手》的歌声在影片中响起,与一家三口的影像配合,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父爱在这里借歌声得到体现。

影片并不停留在叙事层面,所以它的抒情意味很浓。整个影片通过音乐增强表现力、抒发情感的场景还有很多。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还是老丁与女儿、与妻子相聚时的场景配乐。两个场景的配乐可以说恰到好处,节奏表现得舒缓有致,尤其是影片并没有一味地在离别中滥用音乐,而是让无声的静默与有声的音乐结合,营造出浓郁的伤感离别的效果。

影片的剪辑也在抒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跟拍10年所获取的诸多素材中,创作者在剪辑上也体现出较好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纪录片的风格是多样的,围绕影片的题材及所要表达的内涵,创作者在渲染和突出情感冲突上找准着力点,除了前文提及在叙述一家三口人物关系的时候运用了交叉剪辑,在两次离别场景及老丁最后离开日本等场景中,体现出的特点是:剪辑不仅是在表达事件,也是在抒发情感,营造意境。在父亲与女儿离别的场景中,陌生人有些疑惑的眼神、平静的脸,小孩子张望的眼神,这些镜头穿插在父女离别的那一刻,与父女流泪的镜头交织,造成一种看似低调,却极具感染力的抒情效果,让日常的平凡生活事件在拍摄、剪辑、配乐等各种创作手段的配合下,共同创造出一种戏剧性和诗意性。原本普通而平凡的事件,平时也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在这一刻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除了以上对《含泪活着》创作特点的解析,影片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这部影片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很多关于纪录片创作的启发。

下载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活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太多责任。“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11月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1 一位个普通都家庭演绎着一个不平凡的传奇般故事。受到到文革影响的丁尚彪,为了让自己的家庭摆脱贫穷,借了一大笔钱独自到了日本,一个......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经几个好友的推荐,今天终于得空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泪流满面,感动的一塌糊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垃圾文化泛滥的时代,在这个专家学者教授校长官员瞎忽......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父爱重如山—丁尚彪,一个要让女儿实现自己梦想的老知青,在日本熬了十五年,耗费大半青春,用这份沉重的父爱托起女儿的未来。一天打三份工,每天要到深夜十二点......

    含泪活着 观后感 两篇

    含泪活着 观后感 两篇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

    含泪活着观后感(精选5篇)

    纵然含着泪,也要活下去 “在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一个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最终章《含泪活着》中片头的一句话,而这个“顽强地含泪活着的......

    记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记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叫做《含泪活着》的纪录片,是说一个上海父亲:一个伟大的上海父亲,为了攒钱给唯一的闺女去国留学,十几年前背井离乡,离开妻子和才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