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

时间:2019-05-14 05: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

第一篇: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

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用系统的观点理解物流的观念;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物流管理与决策中的问题;

2、在系统基本远离和系统工程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式、物流系统分析以及物流系统建模。

3、掌握物流系统需求预测、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物流系统综合评价及物流系统决策等内容。

4、理解并掌握物流系统控制模型。

5、提升学生宏观思考物流问题的能力,掌握用系统工程方法并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式、物流系统需求预测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物流系统控制模型、物流系统综合评价及物流系统决策等。

2、教学难点:系统工程方法论、物流系统建模、物流系统需求预测、物流系统控制模型、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以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历史沿革

物流系统工程是以 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规划、预测、仿真和评价的工程领域。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除了市场环境、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包括物流工程硕士在内的中高级物流人才紧缺是影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急待培养满足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所需的物流工程专业中高级人才。

内容简介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是物流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物流系统工程》以物流系统为逻辑起点,作为专业核心课室以物流类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应包括物流系统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物流系统要素及集成、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建模、物流市场调查和预测、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系统设施规划、物流系统自动化、物流系统信息化、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分析、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决策、物流系统案例分析、物流系统工程未来等。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在定性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系统思想、定量方法、技术工具、经济手段分析物流活动,具备初步开展物流系统的集成分析、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的能力,了解物流系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针对物流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联系物流一般原理、具体物流活动各个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技能,通过预习、听课、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设计方案、上机实践及其组合等一种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从事物流系统工程活动的能力。

第二篇:从社会文化角度透视俄语言语礼节.

从社会文化角度透视俄语言语礼节

赵永华

言语礼节这一语言现象表现为交际行为中的一部分。交际行为发生的情景以及时间、场合、讲话者的年龄、性别、双方的相互关系和地位、身份、交际目的、情绪、心理感受等因素都影响着言语礼节的使用。广义的文化中必定包涵着交际文化以及言语礼节文化的内容;其中,交际行为和言语礼节二者本身又密切相关。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交际文化主要是对其中的言语礼节的文化特点进行考察。在言语礼节中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言语礼节的研究将会给我们展现出一幅俄罗斯民族的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外语学习者往往由于言语礼节知识的欠缺,致使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常常犯习惯性错误,即把母语的语言习惯套用到所学外语中。因此,在俄语学习中我们必须对俄语言语礼节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的主题即是俄语言语礼节的社会文化特征。

一、礼节、言语礼节与社会文化信息载体功能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应遵循的,符合本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道德标准的准则。在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节分为行为礼节和言语礼节,二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按照俄罗斯的风俗习惯,送礼物是不能送手绢的。因为手绢是用来擦“眼泪”的,所赠手绢将会给被赠的人带来“痛苦”,得到这样的礼物,通常要象征性地付几分钱,以示这手绢是买来的。然而,在中国则不同,手绢常成为青年男女传递爱慕之情的信物。在评剧《花为媒》中李月娥就用罗帕赠予意中人来表达爱情。另外,在俄罗斯逢年过节要送亲朋好友鲜花。但是,黄色的花是不能送的。因为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黄色意味着分手和背叛。并且,花束一定得是奇数。在俄罗斯,偶数朵的鲜花只用于葬礼。在中国则大相径庭,黄色象征着高贵,偶数代表着吉祥,成双成对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期盼。按照俄罗斯的习惯,向人表示祝贺的同时往往要赠送礼物。俄罗斯人收到礼物时会立刻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然后说很喜欢,向送礼物的人表示感谢。在中国则不然,往往先是拒绝一番以示谦逊,然后再欣然接受。接过礼物后也要先放到一边,以免引起贪婪的印象。由此可见,俄汉两个民族在行为礼节方面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

除了上述行为规范,在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言语礼节的一系列问题。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最直接、最常用的表达礼节的手段还是言语。从狭义角度来讲,言语礼节就是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所应遵守的,符合本民族习惯、文化传统和道德标准的言语准则。它是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行为礼节不可分割的部分。按照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的定义,言语礼节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口语语言单位所构成的语言体系,它根据一定的规则建立起交谈者之间的联系并维持这种良好的交际关系,这个体系被社会所接受并固定下来。换言之,借助这些语言单位用以实现称呼、打招呼、告别、结识、道歉、感谢、祝贺、祝愿、请求、邀请、同情、安慰、恭维等交际目的。从言语交际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言语礼节这门学科,意义就更为广泛:其中除了固定的言语模式,还有其它别的话语表达方式来体现交谈者的态度,以及语调和具有同样作用的辅助手段(如:表情等)。

言语礼节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固定交际形式,以现成的典型句子作为独特的语源存贮于人们的语言意识之中,它在每一个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并不重新构成,而是作为一种语言单位重复再现。言语礼节的符号不是随意组成的,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妄加改变。它们继承传统,有自己的渊源。言语礼节的符号同另外一些礼节符号(口头的和非口头的)密切相关并 1 具有一定的等式关系,正是这个原因使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得以传达同一内容。

在使用言语礼节进行表达时,人们同时完成着交际行为:称呼、打招呼、致谢……等。在一种语言中会有许多方式用来完成同样的功能,例如:在俄语中用于打招呼的表达法就有40来种,用来告别、致谢和请求的方式也很多。选择每一种表达法都要考虑到:对谁、何地、何时、为什么、为了什么、说什么。由此得出结论,语言中隐含的复杂的社会信息在言语礼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言语礼节中传达着有关说话者和听话者的社会信息:他们是否认识,他们的年龄大小,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否平等,他们的私人关系如何,交际是在什么场合下发生的(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等等。因此,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Добро здоровьца!那么,这是一位来自农村的老者。如果是:Привет!那么,交际场合是非正式的,交际双方处于平等的社会地位,他们之间是无拘无束的朋友关系。我们有时会听到学习俄语的学生跟老师打招呼时用“Привет!”,这是错误的。俗语词здорово多出于男人之口,带有礼俗色彩。譬如,一个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到农村钓鱼,他可能会对当地农民说:“Здорово, хозяин!”但在别的情况下他不会这样说的。салютик是青年人之间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老年人不这样说。因此说来,语言载体的社会属性在言语礼节中表现得很明显。此外,在言语礼节的表达法中也集中反映着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试比较下列称谓:Милостивый государь(先生、阁下);Ваша светлость(殿下);函件中的一些用语:Покорнейше благодарю(万分感谢);Ваш покорный слуга(您的忠实仆人);Нижайше кланяюсь(深深地鞠躬);Бью челом(叩首,叩请)等等。

二、俄语言语礼节的文化特征分析

言语礼节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文明行为的工具和产物。从上文得出,言语礼节是交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礼节用语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候“您好”、Здравствуйте!,分手时说“再见”、До свидания!。同时,又有其独特的习惯用语,例如:中国人见面,特别是在饭后,打招呼时常说“吃了吗?”,而俄语中就不能用Вы пообедали?或Вы покушали?作为打招呼用语。在中国“去哪儿?”是人们常用的打招呼用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则不可思议,会被认为探询别人的隐私。邂逅相遇让人惊喜,俄语中有这样的句子:Не ожидал вас встретить!Не думал вас встретить!久别之后的喜悦之情溶于Кого я вижу!之中。中国人在该情景却常说:这么长时间没见你,你去哪儿啦!中国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时都说“老师好”,而俄语中却不能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учитель(или учительница)!原因是俄罗斯人不直接称呼人的职业,学生问候老师时都要称呼其名和父称。按照俄罗斯的礼节,要常常有礼貌地夸奖女性的外貌和穿着。姑娘们喜欢听到这样的恭维:Как ты очаровательна сегодня!Тебе идёт этот костюм.对夸奖她们的人,她们会很高兴地表示感谢。在中国对恭维话的反应则完全不同。中国人听到赞誉之词,往往要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很不够!”或者是“马马虎虎!”“不敢当!”。可见,对言语礼节用语的使用不能忽视操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

言语礼节的民族文化特点在它的成语性方面(成语化的句子)有突出的反映。言语礼节中使用的大量成语、谚语、俗语都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语义。例如:俄语中常用的祝愿有:Ни пуха, ни пера!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表示欢迎的话有: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Хлеб-соль!见面打招呼的话有:Лёгок на помине!Сколько лет, сколько зим!告别时说:Не поминайте лихом!邀请时说:Милости прошу(к нашему шалашу)!Будьте как дома!Заходите, гостем будете!在介绍和结识时说:Прошу любить и жаловать!等等。我们还可以把成语化的带定语добрый的用法列入此类:добрый день, доброе утро, добрый вечер, 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等等。上述所引的成语中,大多数在别国的语言中没有对等形式。例如:对于不了解俄罗斯传统蒸气浴的民族,在其语言和文化中很难找到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的对应形式。

伴随言语礼节使用的俗语有:как говорится, как говорят, как у нас говорят, как здесь говорят等等。例如:在请人家坐下的时候、告别回家的时候,礼节用语В ногах правды нет和Спасибо за хлеб-соль的伴随语就可以用как говорится.例如:Присаживайтесь, присаживайтесь, Людмила Петровна.В ногах, как говорится, правды нет(В.Липатов);又如:—Игорь Трофимович.Спасибо, как говорится, за хлеб-соль, а ещё больше—за приятную беседу.(Р.Волконская, Н.Прибеженко).综上所述,即便是对言语礼节的表面探索也向我们展示了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因素和词汇背景的文化色彩。下面我们将对某些常用的言语礼节用语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

三、某些言语礼节用语的文化内涵

1.各种不同的称呼形式所反映出的社会信息:

言语礼节在称呼中表现得很明显。在俄语中称呼形式多种多样,选取哪种称呼形式取决于交际情景,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称呼者和被称呼者、以及有什么样的交谈目的。

下列称呼具有粗俗色彩:Парень!Старик!(青年人的称呼,关系很密切的老朋友);Мужики(不太用Мужик);Шеф!(通常是指出租车司机)。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不太普遍的对陌生人的称呼,比如说:Друг!Приятель!Друзья!Земляк!Братец!Братцы!等等。这样称呼更显得亲密,甚至具有亲昵的意味,例如:Друг!Это на Москву поезд?;Приятель!Не скажешь, как к станции ближе пройти?在俄语中经常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例如:Бабушка!Дедушка!Дочка!Сынок!Мамаша!Папаша!Браток!俄罗斯小孩对陌生成年人的一般称呼是:Дядя!(Дяденька!)Тётя!(Тётенька!)以上称呼体现出俄罗斯人的亲切友好、热情和善。

名十父称——是俄罗斯人特有的称呼形式。这种形式使交谈变得轻松愉快,把朋友关系又拉近了一层。当您对俄罗斯人使用这种称呼时,他们的心理反映是很好的。同时,用惯了名十父称的俄罗斯人也因为无法这样称呼外国友人,不能充分表达礼貌和友好而感到困惑。

苏联解体前,人们通常都以товарищ相称,上至位高权重的领袖,下至平头百姓。七十多年来保持着人的称谓的平等。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个称呼里凝聚着一种神圣的东西:共同的事业,战斗的情谊。然而,товарищ这个称呼还有它另外的一面。如果人们平日对你总是直呼其名,突然有一天极其严肃地称你为товарищ, 那么你的行为上犯了大忌,对你提出严重的警告。或者反过来,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称呼你为товарищ,而称呼你为гражданин,那么你将不再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比如“布哈林公民”。苏联解体后,人们不再以товарищ相称,一时间,称谓上出现了暂时的茫然。

随着товарищ的消亡,出现了женщина, мужчина这样的称呼形式,并且很快被人们认可,并接受下未。性别称谓成了人们相互间交际的新称谓。这种称呼是中性的,不管是什么党派,不管地位高低,权利大小,都可以是женщина和мужчина。除去性的区别,一种最不客气的称呼则是человек。господин的称呼最早使用在有钱人的圈子里,财富和权贵使他们的头上多了几圈迷人的光环。社会上又出现了地位的等级,财富的差异,身份的悬殊。

由此可见,作为言语礼节的重要内容的称呼,刻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象一面镜子,真实准确地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一定时代的称呼反映着该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它是诸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更迭的晴雨表。2.称呼和打招呼用语的特殊文化语义:

孩子们对陌生成年人的称呼广泛使用:Дядя!Тётя!(Тётя, сколько времени?)而在另外一种用法中,тётя一词就不再是称谓形式了,这就是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я ваша тётя.(源于电影片名)。这句话常出于妇女之口,带有玩笑意味,可以表达的情感有惊讶、不同意、嘲笑等,例如:—Сегодня должен прийти Сергей.Обещал в пять часов, а его всё нет.—Здрасьте, я ваша тётя.Ты с ним на субботу договаривался, а сегодня пятница.在这个例于中,俄罗斯人打招呼的典型用语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здрасьте)已不再表示善意和尊敬,不再是礼貌的问候。在俗语中该词可以用来表达惊讶,不满: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я же ещё и виноват.众所周知,用“вы”相称要比“ты”显得对交谈者更为尊敬。但是“вы”并不是礼貌的完全保证。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如果称呼由“ты”转向“вы”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行为,可能会引起双方的争执,导致友谊的破裂。在日常生活中,当父母对已成年的儿女很生气时,也会由“ты”急速转变到“вы”。

俄语的称呼语“ребята”在青少年中用得很广,它通常不用在只有女孩的情况下。ребята, мальчики, девочки也可用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往往是有多年交往的同龄人)。例如,大学毕业20年后朋友们聚到一起,虽然都已白发苍苍,却仍旧互相称呼мальчики, девочки, ребята,例如:—Ребята, как хорошо, что мы встретились!

—Девочки, а вы мало изменились.四、伴随在言语礼节中的身势语同样反映着社会文化

交际手段有两种——非言语表达手段和言语表达手段。这两种手段在交际中往往要同时使用。作为言语礼节的伴随手段非言语交际手段手势、表情、语调具有补充意义。譬如,问候和告别的同时常伴随着握手,也可能是只握握手而不讲什么话,或者只是挥手道别。通常,当说привет, приветик, салют, чао这些问候语时,只是摆摆手;而здорово则是把手握得很紧;在男士与女士互相认识时,女方要先伸手。又如:两人相遇时,亲近的女友之间常是轻轻地吻一下脸颊;而中老年知识分子与妇女相遇时,有时则是吻她的手。在任何时候,一定的手势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话语。

综上所述,用来完成称呼、祝愿、告别、问候等礼节的言语方式有很多种,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态度,不同的人积极地使用在各种情景中。所列举的用法远远没有包括全部的礼节用语,也没有列举出所有的情景,这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领域。言语礼节用语是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经常运用而固定下来的句式,它的使用频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而且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随着言语礼节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语言的社会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介绍俄语日常会话时,会遇到“言语礼节”的一系列问题。学俄语的中国学生所犯的言语礼节错误很多,大多是由本族的语言习惯引起,受汉语的干扰而产生。由此也就不可能精通这门外语,更谈不上正确认识所学语言的文化价值。言语礼节属于操该语言的人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外文化”交际行为来说掌握这样的一个体系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И.«Русский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ы» М.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82 2.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И.«Культура обращения и речевой этикет»—«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е», 1993, 5.3.Формановская Н.И.«Обращение»—«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школе», 1994, 3.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5.王福祥《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6.谭林《俄语语言国情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增刊,2000年)

第三篇:从学生角度出发

从学生角度出发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刘娟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从哪儿出发?这对于老师来说毋庸置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看一看自己的课堂,是否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课堂上老师讲得多,以老师的思路为主,这样现象仍然很多。

在假期教材备课时自己第一次接触到“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个概念,回来后立刻找到吴忠豪教授的文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仔细读了几遍,有一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认认真真备课,辛辛苦苦地讲课,原来却走了许多弯路。我决心改变自己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问题又困惑,语文知识点的取舍,目标的设定等。五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上课回答问题的顾虑多了,不爱发言,即使心中有,也不爱说等。

在备《怀念母亲》一课时,刚开始我尝试使用于永正老师先读再讲的教学方法。《怀念母亲》第一课时主要是读课文,检查字词,了解作者,再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品读语言,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行小练笔。但自己理解地还不够,第一课时教学时不够扎实,学生读得不够充分。第二课时以品读语言为主,小练笔的练习着眼有些低。

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作为五年级教学要加大学生运用语言的训练,因此,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根据课文的特点,年段特点,找到符合学生特点的语用训练点。二次备课时,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第一次备课时,制定了“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这与“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有些重合,于是改为“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景交融或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抒情;直接抒情”。这样的目标更明确,更容易操作与检查。

第一次备课时,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对于这样的文章会有一定的难度,看哪个句子都要讲一讲。其实课文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自己对两位母亲的爱,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关的语句。而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即使讲了,也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只要粗略地理解就可了。然后直奔几则日记,进行语言训练。这几则日记在表达上各有千秋。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明确表达方法,即借景抒情、借助人物神情抒情、直接抒情,这才是学生就应该学习的内容。小练笔时增加学生自主性,设计了两个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练习。第二次教学中,学生的小练笔明显比第一次要好。

学习归根结底要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而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年龄水平、知识水平出发。

第四篇:从素质提升角度透视青年群体诉求

从素质提升角度透视青年群体诉求

调查显示,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发展是青年群体的第一诉求。一方面,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意识到,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自我,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大多数青年都选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但是学习时间和在学习方面的投入却存在极大的不同。在大部分团员中,学习的热情高且学习方面的投入比较大;但是在部分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下一代的青年中,对于学习的热情和投入大大降低。大家普遍觉得:自己现在工作相对稳定、少学点也没有关系。年龄较小和文化程度较高者学习时间和学习投入较大,而最需要学习的生产一线青年反而投入较少。另一方面,大家表示:不是对自我提升没有兴趣,只是不知道该提升什么、怎么提升。这表明部分青年虽然有提升素质的热情,但是没有能够与本职岗位、与企业改革的发展脉博相结合。同时,青年在学习中重专业知识,轻政治理论的倾向明显。青年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重要法规和文件的积极性都不高。从总体上看,公司青年在素质提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缺乏励志教育、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和针对本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不足三个方面。青年迫切需要提升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

第五篇:如何从学生角度评课

如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评课

(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热情是否高涨等。如果一堂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那么,这堂课中师生之间必能形成良哿的氛围,情感双向和谐交流,从而达到教学共振。

(二)看学生的活动广度

学生的活动广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每一种感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堂课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他们的渎、写、算能力,还有观察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参与广度,如学生举手答题率达到80%以上;学生围绕问题举手答题率占总共答题60%以上;学生小组活动率达90%以上等。

(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问

学生的活动时问即看一堂课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很难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课堂则恰恰相反,它鼓励学生拥有较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小组学习的开展和合作学习的实施。(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

看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一堂课学生的参与方式可以是独立学习,可以是小组学习,也可能是多种的混合。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品质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价值观的显现。具体表现如下: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及时抓住重点;学生能否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质疑发问,发表不同意见;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

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一项重要的标准是看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传统的课堂是接受式、再现式的认知活动,是低水平的认知活动;现在的课堂应该是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即发现式、探索式的。(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教学效果是评课的最有力的一点,具体看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点来看:95%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合格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形成了能力发展趋向,是否得到了学会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等。新课程评课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在一定观念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活动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理念是判断标准的内核,标准则是理念的外显,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因此,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者首先要有对评价理念的体悟和认同,否则,即使是同样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理念也会产生迥异的评价结果。

听课评课要多关注学生的“学”

摘要: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呢?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堂课我应该“学什么”;其次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该“怎么学”;再次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得怎样”,形成自主评价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学生本人知道了每节课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将大大增强,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肯定大大提高。

关键词:听课 评课 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而听课评课则是围绕上课展开的,它通过听评课,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从听评课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听课评课的角度上升到了教学理念,而理念的落实也被理解为教学方法,主张平等对话,体现探究学习,体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建构主义的引进,听课评课的立足点逐渐转移到了学生,从“教”到“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实践操作中,所谓的“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指标,很大程度上又还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呢?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堂课我应该“学什么”

这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导语、目标要求上,也表现在教师的过程设计上,还表现在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鼓励上。一个学生,甚至到了初中、高中阶段,还不知道自己一节课都干了什么,干的效果如何,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念,放任自己混日子,得过且过。这恐怕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关系。儿童不是生而知之者,是在环境的熏陶下,教师、父母的教育下逐渐习得知识、能力、方法。同样学生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学习目标是一定要有的,目标还要分几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什么,最高层次是什么,都要心中有数。

学生读一篇文章,对读的要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不一定清楚,因为常听学生说“老师我读完了一遍”,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会读了”。学生本身的读,只是狭义地理解为;认识课文中的字词,能用“口”读出文章的“音”,没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充其量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而离深层次理解课文的高级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该“怎么学”

“怎么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过程和习惯。狭义的理解为学习质量,认真地学、注意地学、不遗余力地学、好好学等,这只是主观方面的愿望,还有客观方面的具体操作要求。比如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果只说你们4个人为一组,或你们6个人为一组,合作拼一个图形。学生不理解拼图为什么要合作,怎么合作,在小组活动中自己占什么地位,结果就自己干自己的,或者瞪着眼瞅别人怎么摆。如果教师适时指导学生,一人主摆,一人在旁边出主意想办法,及时为他递送相关材料,帮助他纠正自己认为不妥当的地方,那么两人合作的作品必然美观,制作速度又快。

有时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布置分组后不知道自己怎么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教给学生方法,在实践中反复强调好方法,或者让部分学生做,部分学生看,让看的同学主动发现问题,从而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锻炼,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善于表达、善于动脑的习惯,让怎么学逐渐成为学生的心中的明确要求,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通过具体的一次次实践,让学生逐渐明白什么样的课型具体应该怎么学。

再次,应该让学生明白“学得怎样”,形成自主评价的能力和习惯

自主评价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学习目标理解基础上的,我们很有必要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问题,关心学生是否加深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

体验。比如语言的理解、语言的掌握与积累、语言运用是三个层次的学习结果,同样的一个数学知识点也分为理解、掌握内化、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及时评价学生是学习结果,还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能进行自我正确评价。所以说,在评价一节课时,“学得怎样”的问题,不仅要看教师是否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更要看学生本人是否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

如果学生本人知道了每节课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将大大增强,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肯定大大提高。让我们在听评课中多多关注学生的“学”吧!

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标准

初中语文听课评课必须坚持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准确把握听评课的四大标准:

1、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参与品质、参与方式、参与时间与广度、参与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学生是否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即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主动提问、质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广度。(3)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时间、数量和质量。(4)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

2、教师能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和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2)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3)学生主动提问、质疑的次数是多少?(4)学生用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探究问题的时间有多少?(5)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的时间有多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一般采用观察的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能否从多角度思考问题;(2)答问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3)分析问题是否深刻;(4)表达是否流畅,意义是否丰富。

3、教师是否重视学生高尚情操审美情趣的养成。

4、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创造性。教师教学设计创造性水平的高低,以及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教师教

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较多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单元教学设计、单篇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结构设计等。

综上所述,听评一节语文课,必须站在全面的、发展的高度进行,体现现代教育观念,把学生参与学习效果、创新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养成、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等四个方面内容纳入到听课评课的指标、标准体系,从而确定各种听评课的具体标准,以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补充:评课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无论何种类型的课,都应从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评价。第一,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第二,要看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正确处理教材和教与学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因材施教。第三,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首先是上课老师说课。说课要说什么?我要上课老师5——8分钟把我的四个问题说明白。

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主题、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的情况,要求上课的老师提供座位表,而且标出好学生坐在哪里,差学生坐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这节课的预设目标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你的教学环节,你的教学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然后讲讲你的教学设计的创新点,你的创新之处在哪里,你的困惑在哪里。

上课老师的反思最关键的三点:

第一点:目标达成,目标的达成跟生成。

第二点:你的主要教学行为,比如这堂课主要是老师讲为主的,你自己反思这堂课的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三点:教案的变化。就是你教学设计的预设和生成(你原先是怎么设计的?你在课堂里又生成了什么?)就是教案文本设计(这原来是怎么设计的,到课堂里有什么变化。)那么课堂文化又是由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学生学习所组成的一个课堂。一头猪,猪就是一个课堂文化,猪头、猪脚、猪尾巴就是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学生学习,那么我们怎么用复杂的思维来听评课呢?

第一个维度学生学习,五个视角:

第一,观察学生的课堂准备。第二,观察学生的倾听。第三,观察学生的互动。第四,观察学生的自主。第五,观察目标达成。

下载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透视物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学会总结

    让学生学会总结 六街中心小学田 敏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让学生在小学第三阶段学习中学会总结。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生总结 教......

    让学生学会总结

    让学生学会总结有一句名言说:“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

    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课堂上,我们总以”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其实正如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静悄悄的......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提到“感恩”,人们总是想到“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亲友”等,这无疑是对的、是应该的、是必要的。但是,在当今的学校,“感恩”应该上升到更高......

    让学生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小学生守则》中规定了学生要“孝敬父母”,学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对父母的爱心,它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感恩”。当他们懂得了今天的幸......

    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生学会感恩[内容提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范文)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