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爸爸
我们的爸爸——周兴汉
八十寿辰巡礼
今年是我们的爸爸八十岁的喜庆之年,爸爸没有别的要求,只想趁有生之年,把他酸甜苦辣、曲折坎坷的一生忆录下来,留示后人,使儿孙们了解他的为人处世和抚育出这一班子女的心得体会!
爸爸出生在浮山县庞家洼村一个中落家庭,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三岁时我奶奶去世了,是我姑姑和我大伯母把他照顾大的。我爷爷兄弟四个一直没分家,所以我父亲一起生活的堂兄弟姐妹有二十几个,加上长辈、嫂子、侄子,近四十口在一口锅里吃饭,一大家子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爸爸在这种环境耳熏目染接受最多的就是孝道和礼义。爸爸很聪明,会写毛笔字,喜欢打篮球,酒量也不错,但只限于应酬和与亲朋好友友情小酌,从不酗酒,从没人看见他醉过。十九岁就考入当时叫晋南专署粮食局当会计。
妈妈名叫张玉兰,是在颠簸流离中长大的,六岁时外公跟了胡宗南部队,解放西北时起义后随解放军进驻新疆,时任后勤团长。安定下来后带警卫员回来接我姥姥、妈妈和姨妈,当走到西安时被他的哥哥拦住了,骗他说我姥姥、妈妈和姨妈早被日本人杀害了。无奈姥爷孤身返回来新疆,重新娶妻生子。实际情况是在我姥爷当兵走后,我姥姥就被我姥爷的一个哥哥卖给别人了,而我妈妈被送人了。买我姥姥的这家人很好,帮我姥姥找回我妈妈并一直养大,而姨妈被她舅舅收养并培育成人。
爸爸通过媒人介绍认识了妈妈,结婚后也过了一段大家庭生活,并且有了我们的大哥哥。而后爸爸就带妈妈进了临汾城,妈妈在粮食局面包厂工作,之后就有了我们的大姐姐。带着两个孩子,又在异乡没帮手,迫于各种压力,爸爸带一家子回到了浮山县,家安在东郭村。当时响应国家多生多育的号召,又为国家生育了三个孩子。
爸爸回到浮山在农业局当了一名干事,一边工作一边养家,由于工资低还不能多回家,生活重担全落到妈妈的双肩上。在家中口粮不继时,妈妈教我们挖野菜拌玉米面吃。还教我们养鸡、养猪、养兔子、捡牛羊粪,卖了交学费、买油盐酱醋。
文化大革命期间,爸爸非常理智,只动口不动手,是公认的辩论好手,毛笔字虽然写得好,但从来没有胡乱写过大字报。
爸爸写文章也是一流的,一九六八年前后调到张庄公社当秘书,一九七一年调到北王公社当副主任,后升为主任。爸爸也是个工作狂,有经济头脑,在别人大搞政治运动的时候,他却带领农村干部发展农林牧副渔,短短几年让北王公社的农业生产跻身浮山前列。百年大计北王水库如今依然滋润着北王大地,桥北果园曾经甜遍浮山人,植树造林北王处处树成林,乡镇企业、畜牧业给每个勤劳的家庭带来活钱。县广播站对他的报道至今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九七八年爸爸调到粮食局当副局长分管财务,他更是发挥当家理财的长处,合理调配资金,把每个粮站都建设的像花园一样,并且鼓励粮站多种经营,在保障粮油购、销、调、存、加、供的同时,安排资金盖起了办公楼、饭店、招待所,还首屈一指盖起了浮山最好的家属院。但是由于工作严肃认真、刚正廉明,也得罪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受了些不明之气。同时,爸爸对家族宗亲挚爱有加,对于照顾他长大的嫂母、姐姐和哥哥更是孝敬直至,自己快六十岁了每个月都要给八十岁的嫂母担水送粮做家务,有一次煤气中毒,儿子们把他急救过来做了一个多月高压氧舱才幸免。爸爸对宗亲们的后代甚至好过对自己的亲生儿女,确实,那些年我妈妈就对他在这方面极不满意,经常为儿女们争取,不仅没争取来,当儿女们有能力时反而要跟他一样去帮助宗亲,有时甚至摊派任务。现在看起来我们可能失去的是较优越的生活,但我们得到了他言传身教的好品德和自强向上的性格。
爸爸为最后一个儿子操持完婚事以后依然放弃纷争,提早退居照料由于劳累而多病的老
伴。他做事严谨有序的作风也体现在生活中,妈妈先后五次中风,爸爸都领导全家给妈妈治好能够行走堪称奇迹,十五年如一日爸爸照料着多病的妈妈,怕影响儿女的事业,总是把我们从身边赶走,不放心保姆,每顿饭、每次药都要亲自端送,直到自己都不会睡觉了才被孩子们强行隔离。
妈妈的离去、儿女们的出息使爸爸犹如完成了使命。然而煤气中毒埋下的祸根不期而至,七十二岁开始逐渐由健忘到失智,至今已如仙如醉,逍遥自得。
今天我们的至爱亲朋相聚喜庆爸爸八十寿辰,我们全家谨以此片献给大家,以加深对我们了解的同时,抛砖引玉提示大家注意家庭教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后代的教育成为新课题,而作为家庭成员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后代,让我们以身作则为各自的家庭幸福、家业兴旺、家族鼎盛而努力!
第二篇:《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
《爸爸,我们去哪儿?》读后感
很久了,没有书能像这本让我一口气读完,能让我读到第五页就开始笑随之贯穿始终,读到第7页开始想哭随之贯穿始终,能让我读的时候几度把书排在胸口,“哎呦哎呦”大声叹气好把心里那股冲撞的气流抒发,然后像个祥林嫂一样逮住谁就给他念书里的章节,给同事念,给念,给我妈妈念,最后还来写读后感并不因为是谁布置的任务。
这是一本特价书,在我买完想买的书后无聊翻网页的时候看见的。只知道是一位爸爸照顾残障儿的一些记录,获得了法国的什么大奖,有名作家的推荐,当然现在是有腰封的书就腰缠这些那些的荣誉,不在我的参考意义。有了孩子之后,有关亲子之间教育交流的主题总能引起我的兴趣,尤其是非主流的,比如残障儿,爸爸,还是法国的,那么喜欢显得特别的我当然不会放过。
书的名字叫《爸爸,我们去哪儿》。作者有两个儿子,都是残障儿。这本书感人并不是想当然的,哦,这一定是个励志故事,说一个爸爸很不简单,没有被这个灾难击垮,而是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担负起教育培养残障儿童的职责,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和正常人差不多的,甚至超越正常人的成功者。
这里没有努力克服困难,没有艰辛泪水,没有成功人士,一个孩子1岁就死了,而且他们一直傻傻弱弱的,有的就是一个爸爸用幽默风趣的手法记录了他和残障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用嘲弄的口吻发泄了作为两个高度发育迟缓且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的父亲的愤懑不满痛苦绝望。
这个爸爸有时候真的有点残忍,邪恶,他竟然拿自己的残障儿开玩笑,还振振有辞,“大鼻子情圣可以用自己的鼻子打趣,我就可以拿两个儿子开玩笑,这时我作为父亲的特权。”他几次三番地说他的残障儿子“脑袋里都是草”“长得奇形怪状”,他没有默默忍受,他抱怨命运不公,抱怨“基因”游戏的失败,他甚至毫不掩饰想摆脱这对残障儿的心思。
好几次。
祖母提出送他们去卢尔德治疗中心,期盼有奇迹发生,在去的火车站,他说“黑夜里,火车上,人群中,他们也许会走丢吧,再也找不回来,这也许才是所谓的奇迹吧”。
独自开车带孩子们出去时,他想如果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也许倒是好事。
儿子们长胡子时,他琢磨着,等他们长大后,给他们每人买把像短剑一样的大刮胡刀,把他们关进浴室,任凭他们自己拿着刮胡刀折腾。等到浴室没动静了,就拿着粗麻墩布进去打扫。
还有开头的经典对话,也许只是他自己想想的,反正说出来他儿子也听不懂。他的一个儿子托马只会说一句话“爸爸,我们去哪儿?”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我们去采蘑菇,专采毒鹅膏菇,回来摊个香喷喷的鸡蛋饼。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我们去海边,我们去圣米歇尔山。我们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进地狱里。托马还问:“爸爸,我们去哪儿”,他说实在无法忍受,和托马一起永远不会感到无聊,他是重复搞笑高手。
他不是个能忍受的慈父,他自己就说了“只有天使的耐心可以忍受残障儿,而我不是天使”。但没有人会指责他,开玩笑是他不让自己被痛苦彻底淹没的唯一办法。
但他一定会是个让孩子喜欢的有趣的父亲,只是可惜那两个残障儿子完全不能体会到这点。他有那么多有趣的想法,带着孩童恶作剧般的促狭,多么适合做孩子的玩伴啊。
比如,他想象马蒂约未来的工作,马蒂约软得像碎布娃娃,站不起来,他想也许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躺着干活的汽车修理工,在那些没有升降机的汽修厂修理底盘。
他怀疑儿子的脑子里除了稻草没有其他东西,或者是一堆焊得乱七八糟的电线、一只晶体管、一个左摇右晃、时灭时亮的小灯泡,还有几句录好的话翻来覆去地播放。
马蒂约的背脊驼得厉害,甚至不能看见天,他说想在马蒂约的脚背装两面反光镜,可以让儿子看见天~~~
如此种种。
这些看似好笑的背后,隐藏着多么深重的苦难,我惊叹这位法国作家,他怎么可以如此举重如轻,怎么有勇气那么毫无顾忌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也许他早已看透,生活就是一场闹剧,嬉笑怒骂,任由发挥。
如果在有孩子之前,我可能会发神经地想,要是我也有这样一场的经历,一定很特别,很与众不同,虽然我知道,家庭有了一名残障儿是灾难。,如果在有之前,我肯定想,啊,以后找老公一定找像这个作者一样的男人,这家伙太逗了。
可是我有了巍巍,并且也经历过儿子生病家长的痛苦,我会坚决说不要。我不要什么特别,我只要正正常常,平平安安。
经历过才更能明白那种苦痛多么折磨人,让人心神具碎。尽管巍巍只是湿疹,和残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家长,小孩的任何不适都是天那么大的事,避之唯恐不及。而愿意去回想记录,也是风平浪静之后才可以。本文作者也是直到70岁,并且在第一个儿子已经去世,第三个正常女儿成长后才吐露心声。
太有共鸣了,巍巍湿疹脸部溃烂、整夜哭闹不睡的时候,我也曾心里发狠,想把他扔出窗户,希望像商品一样可以退换货,换回一个好的来;只愿躲在家里,和抱出去的时候,我都想离开他们一段距离,我忍受不了路人貌似关心实则猎奇的探询。同样,也是在巍巍湿疹状况稳定后,我们才敢拿他时常会泛红的脸蛋开玩笑,说,也许他就是个红种人,脸颊永远红红的。在他偶有过敏,眼圈泛红的时候叫他眼镜猴。
那是在艰难处境下苦中作乐调节气氛帮助自己坚持下去的无奈但有效的办法。
法国人天生的幽默帮助他苦撑下去,尽管陷入绝境。
他的思考方式给了我对付痛苦时候该怎么做的绝佳参考。
刚中午吃饭看报纸,一位广东母亲亲手杀害了自己脑瘫的双胞胎儿子,而在此前的13年,她倾尽所有照顾这对孩子。我不知道怎么说,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法国对待残障儿童那样的福利保障,更不能妄求残障儿的家长都有这位法国爸爸这样的胸怀和思想。
书的封面颜色很好看,灰色的漆布让人想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某个区域坏了,就残障了吧,婴儿蓝是所有人等待生命降临时倍感温馨的颜色,想起初生婴儿的柔软,带来的希望。
第三篇:爸爸,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范文]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90后到10后的一代,是物质及其富足的一代,他们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父母对他们唯一的期望与要求就是:好好读书!可是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有人告诉他们。
面对这个问题,一位平民爸爸的回答,很接地气,值得参考.....“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
十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二十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 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
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
第四篇:爸爸我们去哪儿歌词
爸爸我们去哪儿歌词
爸比 你会唱《小星星》吗 不会啊 那我教你好了 好啊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t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你有跑调哦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 三头六臂 刀枪不入 他的手掌有一点粗 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谢谢你关顾我的小怪物 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 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 爱着你呀风雨无阻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这是第一次 当你的老爸 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 你拼命发芽 我白了头发 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RAP
我的老爸 是个神话(当然咯)搞定老妈 绝代风华(哈哈)就算有天 你掉光了牙(哎呦)
我也可以 带你去 火辣辣(耶)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 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老爸 老爸 我们去哪里呀 你就是我的天大和地大 宝贝 宝贝 时间的手一挥 你是永远的珍贵 一闪一闪亮晶晶 漫天都是小星星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你又跑调咯
第五篇:我们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三(1)班的读书故事
我们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上周我们读完了《大林和小林》,眼看又到阅读课了,该给孩子们讲些什么呢?目光不由得在书柜中搜索,来回扫视几次后,我的眼光停留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这本书上,我利索地从书柜中抽出书,随手翻了翻,呵,就是它了。
踏着铃声我走进了教室,孩子们早已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盯着我手中的书。我不紧不慢地开始调试投影仪,终于有孩子忍不住了:“老师,这节课我们看什么书?”一人起了头,底下便开始纷纷附和。看看胃口也吊得差不多了,我将书放上了投影仪,“哇!„„”“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我看过的,很好看!„„”孩子们议论纷纷,我说:“大家想看吗?”自然异口同声道:“想!”教室中一下子就安静了。
阅读书籍当从“预读”始,所谓预读也就是读封面、读目录、读人物表、读封底。我让孩子们读了封底和封面后,梳理了从中收获的信息,并简单地介绍了作者。接着便带着孩子们一起看人物表。
这本书的人物表是有插图相衬,笔调夸张,特点鲜明,一看到图片孩子们就兴奋了,哇哇地笑成一片。我对孩子们说:“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人物的插图,猜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还别说,这帮小鬼还挺厉害,都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他们通过博吉斯的大肚子,猜测他是有钱的贪吃鬼;通过比恩手拿酒瓶的醉态猜出他是个酒鬼;猜邦斯的时候花了点时间,有的猜他是个邋遢鬼,有的猜他是个厨师„„孩子们猜得不亦乐乎,有些还有凭有据说得头头是道,我也忍不住笑称他们真是做侦探的好苗子,观察入微。随后通过投影仪孩子们集体阅读了第一、二两章。故事的语言给人一种轻松的美感。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有些孩子视力不好看不清,同桌就轻轻读出给予提示,读到有趣处都有默契地哧哧发笑,伴随着午后暖暖的阳光,这样美妙的画面真是令人陶醉啊!第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比恩、邦斯和博吉斯三个农场主,这三个人物性格特点和外貌特点都非常鲜明,介绍邦斯时作品中是这样描写的:“他长得很矮,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游泳池里的浅水一端,他的下巴都会在水面以下。”我用红笔在书上将这句话划了出来,引导着孩子们用夸张的语调读出邦斯的“矮”。读后我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并带着试一试的心情让他们说说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其实我对他们的回答并不抱任何希望。可当应佳讯说出夸张能让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时,我不得不佩服这帮小鬼,真是不容小觑啊!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孩子运用这种手法来形容一下比恩和博吉斯,许航彬说比恩是
一根行走的电线杆,吕傲说博吉斯走起来是一个滚动的大西瓜„„孩子是越说越兴奋,说到最后还给三个人都取了外号:电线杆、死胖子、矮冬瓜。尽管取外号并不是个好行为,但不管怎样我想这三个角色一定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走进了孩子们的记忆的最深处。虽然首次尝试,说得都比较稚嫩,想象也不够大胆,但是我还是对孩子们表示了赞赏,给予了鼓励,我想有些尝试是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痕迹的,有些进步也会是潜移默化的。和孩子们阅读,学习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能让孩子们愿意去读,喜欢去读才是让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源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