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19-05-14 05:5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篇: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犯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xx全市法院共判处学生犯罪429人,其中2000年114人,2001年160人,2002年155人。

一、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1、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处于各类犯罪首位。2000年全市法院共判处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的88人,2001年122人,2002年120人,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77.2%、76.3%和77.4%。2、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暴力性犯罪亦占一定比例。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18.4%、18.8%和10.3%。3、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小,但在总体上呈现略有上升势头。4、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现象突出5、共同犯罪、团伙作案现象突出。

二、诱发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1、社会因素。当前,一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不良文化现象的感染,不法分子的利诱,都直接或潜在地成为学生犯罪的促进剂。社会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党政之风不正,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现象严重,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社会道德不平的下降。这些社会不正之风诱发和助长犯罪思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影响更大;二是社会文化市场的不良发展,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刺激学生违法犯罪。消极文化对在校学生犯罪起着直接的刺激与诱发作用。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在校学生逐渐滋长了极端享乐主义思想,使他们为了享乐而不择手段。三是一些社会渣滓对学生的腐蚀拉拢。这些人利用涉世不深的学生的弱点,向学生宣扬吃喝玩乐的腐朽生活方式,引诱学生走上犯罪道路。2、学校因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水平提高很快,学生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学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方面有偏差,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心理教育滞后,是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教育转化“差生”方面意识不强,方法简单,更没有预防学生犯罪的责任意识。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家庭的父母忽略了以身作则,没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品德熏陶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如何做,以“家长”自居。

三、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的建议和对策1、政府各部分应加强合作,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2、学校教育应把教育与育人结合起来,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纠正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方式。4、加强司法预防,遏制学生犯罪。

第二篇: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犯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xx全市法院共判处学生犯罪429人,其中2000年114人,2001年160人,2002年155人。

一、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1、侵财型犯罪十分突出,处于各类犯罪首位。2000年全市法院共判处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的88人,2001年122人,2002年120人,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77.2%、76.3%和77.4%。2、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暴力性犯罪亦占一定比例。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占学生犯罪总数的18.4%、18.8%和10.3%。3、性犯罪所占比例较小,但在总体上呈现略有上升势头。4、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现象突出5、共同犯罪、团伙作案现象突出。

二、诱发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1、社会因素。当前,一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不良文化现象的感染,不法分子的利诱,都直接或潜在地成为学生犯罪的促进剂。社会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党政之风不正,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现象严重,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社会道德不平的下降。这些社会不正之风诱发和助长犯罪思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学生影响更大;二是社会文化市场的不良发展,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刺激学生违法犯罪。消极文化对在校学生犯罪起着直接的刺激与诱发作用。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使一些在校学生逐渐滋长了极端享乐主义思想,使他们为了享乐而不择手段。三是一些社会渣滓对学生的腐蚀拉拢。这些人利用涉世不深的学生的弱点,向学生宣扬吃喝玩乐的腐朽生活方式,引诱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报告《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2、学校因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水平提高很快,学生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学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方面有偏差,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心理教育滞后,是导致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在教育转化“差生”方面意识不强,方法简单,更没有预防学生犯罪的责任意识。3、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家庭的父母忽略了以身作则,没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品德熏陶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如何做,以“家长”自居。

三、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的建议和对策1、政府各部分应加强合作,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2、学校教育应把教育与育人结合起来,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纠正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方式。4、加强司法预防,遏制学生犯罪。

第三篇:在校学生犯罪调查与分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在校学生犯罪调查与分析

赖兴平廖炯龙

一个人的校园时光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校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处事没经验,防范能力差,极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稍不留意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院2006年以来办理了11宗15人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在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违法犯罪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结合这些案件分析我县在校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对检察机关如何遏制及预防在校学生犯罪作进一步探讨。

一、在校学生犯罪案件的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多为初中生。我院办理的11件15人在校学生案件中,初中生就有14人,占案件总数的95%。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最强的一个时期,对家长、学校老师的教导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对于同龄人或者比自己稍大的“哥们”的话却言听计从,极易受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的鼓动而走上犯罪道路。如胡某鹏和陈某洋抢劫案,两人是某镇初中在读学生,在外结交社会无业青年,后被他人唆使采用语言恐吓、砍刀威胁、搜身等手段抢劫本校学生。

二是作案形式多以团伙为主。由于学生能力所限,个人往往难以实施犯罪,于是他们转向社会寻找“兄弟伙”、“铁哥们”,进而形成团伙犯罪。这些团伙成员有的来自同校,有的来自同村、镇,有的是朋友的朋友,有的属于校

内外勾结。如甘想某、甘柳某、魏志某盗窃案,三人都是在校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无心向学,向家里要钱不遂,于是共谋盗窃他人财物,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农村学生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在农村,父母为生计而忙于奔波,无暇照顾子女生活和平时的活动情况特别多,我院办理的案件中来自农村地区、困难家庭的学生就有8件9人。如钟某文抢劫一案,其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伙同他人去到初一年级学生宿舍,对六间宿舍的十多名学生实施抢劫,抢得现金70多元以及收音机、风衣、手电筒等物品。

四是对犯罪行为认识不足。在校学生犯罪动机一般比较单纯,大部分是由于不学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在盗窃、抢劫过程中被人教唆帮人“看风”,认为自己并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不够成犯罪。在强奸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误以为对方同意就不构成犯罪,如我院办理的曾某文强奸案,由于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不足,认为经幼女同意发生性关系不为犯罪,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时后悔已晚。

五是经教育大部分都能投案自首。由于在校学生犯罪突发性、无明确动机犯罪占大多数,很多是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的。案发后,更多的是找家长商量如何解决,家长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后,大都会劝导孩子主动投案自首,并积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我院办理的11件案件中,8件10人在案发后能够自动投案或者在未采取强制措施前能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二、在校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作为在校学生生理和心理未发育健全,不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复杂生理机制,缺乏抑制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而且逆反心理强,喜欢争强好胜,很容易在盲目模仿或偏激冲动中走向犯罪的泥潭,这些是在校学生犯罪的内因,然而从我院办理的案件来看,外在因素对在校学生犯罪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社会的不良诱因。首先是享乐主义的滋生。很多在校学生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如手机等)看成一种时髦,享乐欲望的膨胀促使自控能力欠缺的青少年追求畸形消费,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一旦自我调适不当,就不惜采取违法犯罪的行为来满足物质欲望。其次是“黄赌毒”的入侵。当前许多学生为考试而拼搏,生活单调枯燥,厌学情绪骤增,而社会上的“黄、赌、毒”乘虚而入,一些在校学生为了追求一时刺激,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再次是网吧、游戏厅的无序管理。各种迎合青少年好奇娱乐心理的游戏厅、网吧比比皆是,很多在校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无心上学,而由于对上网费以及部分游戏开支的需要,学生往往通过违法手段获得金钱,以至触犯刑律。

二是家庭的不良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纵,当孩子犯了小错误的时候,不但不指责其改正,反而宠爱袒护,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知错不改,一错再错,最后酿成大祸才后悔莫及。加上现在有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对其在学校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疏于了解和掌握,对于孩子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没有给予及时疏导。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孩”,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身边无人提醒约束、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自暴自弃不良性格,往往是“糊里糊涂”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学校教育的失误。一是教育偏位。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较大比重,多数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初中辍学)后回家务农,而学校缺乏职业技能教育,回乡就业的学生一般都缺少一技之长,智力劳动的价值又体现不出来,难有作为,导致毕业回村后容易无所事事,而滑向歧途。二是管理不力。学校对一些学生的喝酒、抽烟、赌博、报复等行为校方没有给予及时制止等,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不够也未能入心、入脑,一旦有偶然性因素诱发,极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如我院办理的张某源过失致人死亡一案,与同学因一个乒乓球引起打架,双方相互殴打推拉,致使张某威倒地,造成胃内容物返流气管、支气管,导致气管、支气管管腔填塞、机械性窒息死亡。

三、遏制和预防在校生犯罪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院在办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对在校学生犯罪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并初步取得了成效。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检察机关要做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办理好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在校学生罪犯是一个尤其脆弱和敏感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会回归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中正常的一员,一旦办案方法失当则很有可能导致不良效果。因此在办案过程中,要针对在校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注意寓教于捕、寓教于诉,将挽救方针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办理在校学生案件,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保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由于在校学生身心不成熟、不稳定,对自己的行为性质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其

犯罪较成年人具有特殊性。若简单地对其判处刑罚,一方面影响其学业,另一方面可能使其在监管场所被交叉感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对一些主观恶性小、社会影响小、性质轻微的在校学生案件采取适度从轻处理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对在校学生犯罪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有无帮教条件等情况,除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严重的以外,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对确需提起公诉的,根据情况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适用缓刑等量刑方面的意见。

二是着力建立帮教体系。司法机关不仅要建立帮教体系,而且要多方位、多层面地开展社会帮教工作,一是以“帮”为突破口。凡属在学的缓刑犯,要坚持与所在学校联系、磋商,请教育局出面协调,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争取让其复学。二是以“教”为本。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对缓刑犯进行跟踪帮教,及时建立以公安、检察、学校班主任、监护人为成员的帮教小组,建立帮教联系制度和帮教网络,定期让他们向小组汇报思想工作状况,促进其思想转变。即使投入少管所服刑后,帮教工作仍继续向劳改场所延伸,通过联合监狱管教干部与他们召开座谈会,送去家乡人民的关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三是着力构建预防网络。要加强对开展校园治安调研工作,分析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在校学生犯罪及侵害中小学生权益案件的治理和预防建议,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少年的毒害。一是要协同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清理各种毒害青少年的文化市场(特别是校园周边违规设立的舞厅、录像厅、电子游艺室等娱乐场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协同公安、法院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青少年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屡教不改、扰乱、破坏校园教学环境、危害学生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人员加大惩处力度,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送工读学校,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责的从严从快批捕、起诉。

四是着力搞好法制宣传。法制宣传不仅包括在校学生,更主要的应该加强对家长、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法制宣传。要通过新闻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法制知识讲座、法制图片巡回展、开辟固定的法制宣传阵地等形式,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在校学生。其次要委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平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和社会交往等情况。再次,要通过现身说法、案例评释、图片展览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宣传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第四篇: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与分析

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与最佳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反映一个人、一个群体至一个民族是否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中学生面对生活节奏的变快,学习压力的增大,新旧观念的不断撞击,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分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对此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不能回避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我校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共458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19份,废卷39份。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全体被试进行测试。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有10个分量表构成,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每个题目有五个等级即无、轻度、中等、偏重和严重。学生根据近十天的状况仔细阅读每题并进行选择。本量表反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较多,能相对准确地测出被试的心理健康。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依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全量表的测试结果,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其总均分小于2分表示被试总体看来心理健康;总均分在2-2.99分之间表示从总体来看被试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总均分在3-3.99分表示总体看来被试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4-5分表示总体看来被试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我们对419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者有239人,占总体的57.0%;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有136人,占总体的32.5%;存在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有39人,占总体的9.3%;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有5人,占总体的1.2%。

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好的(正常者超过半数,其轻度问题者常常可以自行恢复),但存在中等程度问题者和严重问题者之和占了总体的10.5%,也是比较可观的,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妨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带来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

(二)中学生各分量表心理健康水平

在各分量表的测试中,心理健康水平正常者均在半数以上,占多数;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者占总数的24%—42%左右;存在中等程度心理问题者占总数的6%—14%左右;严重者多占1%不到,总体不超过4%。可见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同侧面的问题,反映出的程度是有差异的。

从所绘的图中看到(图一)中学生在学习压力感上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者最多,占总体的55.1%;在适应不良上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者占总体的52%,居第二位;在情绪不稳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者占总体的51%,居第三位。

四、结论讨论与分析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调查结果所反映出来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是好的,正常者占多数,但心理健康存在中等程度和严重程度者也占一定比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感;其次是适应不良;再次是情绪不稳定等。

1、学习压力感。学习压力感反映学生学习压力过重,讨厌做作业,怕老师提问,害怕考试,讨厌上学等。

2、适应不良。适应不良反映学生对学校里的活动不适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不适应家里的学习环境等问题。

3、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反映学生对老师、对同学、对家长情绪忽高忽低等问题。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家庭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的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素质及教育观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等,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此,特别讨论的是家长的期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竞争意识也在增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使孩子和家长之间时常产生矛盾与冲突。其结果是许多孩子由于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压抑心理,有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在我们所做的个案中,有一个高一女生因中考填报志愿太高,导致落榜,最终无奈之下进入我校学习,至今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经常头痛,遇考试严重焦虑且人际关系不良。经过进一步了解,其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能考上四星级学校,于是她拼命学习,但并无效果,最终发展到现在的厌学。可见,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在没有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当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精神压力,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次是学校教育因素。心理卫生专家们认为: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周围环境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其中,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必然引起我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校的主要工作仍是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使学生无法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有些学校的校风、学校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方式,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都会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在此,我们讨论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品格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还是深刻的,绝对不可忽视的。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许多原因能造成教师心理状态不佳,进而形成不良的心境,还可能

由于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对学生缺乏感情的简单专制型、放任型和惩罚型的工作作风。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自己不良品德的认识和纠正,也不能给与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贻误对学生的教育时机,使其错误发展下去。学生在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会逐步形成易怒、不愿合作、依赖性强、推卸责任、失去自信心等内在的创伤。应当讲,教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已经为大多数教育界人士所认同。每位教师都应以自己的热情去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才能够去实现教育所期待的目标和愿望。

再次是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学生处于情绪浮动较大的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骤然变动,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矛盾。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加上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新旧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更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强烈撞击,人们竞争意识的加速,新闻媒体对现实问题的曝光等等,都使处于敏感期的学生出现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改善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这是说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与家庭有直接的联系,学校在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及实施矫治的计划都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宣传、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优化家庭的心理环境,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他们辅导子女的心理健康能力,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⑴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父母的品行不但影响孩子个性的养成,而且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和睦、有修养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所以,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就一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⑵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形成的偏态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教给他们与人和睦相处的本领,注意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⑶家长要经常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要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不能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这样容易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成长。因此,家长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

整。

2、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⑴转变教育观念。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到学校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⑵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如果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如同语文、数学一样开设专门的课程,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在心理教育课上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由于任课教师缺乏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而继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没有改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因此,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之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目前,学校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现在所做的改善,更多的是学校物理环境的改善,如时空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而学校的心理环境,如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是令人担忧的。“校园人格”、校园暴力、心理虐待、师生代沟等问题,时时困扰着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生活。尽管与物理环境相比,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乃至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的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完整个体的成长。因此,学校应以心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校风、班风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心理环境因素,激发师生高度的学习、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Xx学校

2011年12月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调查

青少年犯罪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但对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免疫力,以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因此,研究农村青少年犯罪特点和预防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创建和谐农村,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本人通过走访村民和法律人员,从2011年8月1日到8月30日对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为

期一个月的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青少年犯罪特点

(一)年龄趋于小龄化,结伙作案增多。农村青少年犯罪因年小力弱,多结成固定或临时的小团伙实施交叉作案,而且农村青少年由于文化水平低、阅历浅,作案时常无所顾忌,犯罪性质不断恶化。上述案犯在实施犯罪时,有时就公然在白天的繁华街口抢劫,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犯罪动机简单化,作案次数频繁。农村青少年犯罪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前因条件,往往只是为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或是受经济利益操纵而实施犯罪,而且犯罪不知深浅,只要没有被抓住,便不停手,不歇气,频繁作案,有的一天作案多次。

(三)报复性和逆反性强。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案例:A、B、C三人同村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其中AB的父母均在外打工。三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最终为了搞到钱三人在晚上撬门抢劫他人财物,共抢得总价值仅1050元。但要命的是他们抢夺过程中携带了一把管制刀具,按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这样就构成了抢劫罪(虽然他们在抢夺中未曾使用和出示过该刀具),因此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法院还是判了六年有期徒刑(要知道按照司法解释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从这个案例来看,案中的未成年人是吃了法盲的亏,我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责任在谁身上,应该如何预防。

是什么原因导致年纪轻轻的青少年过早地丧失童心与单纯而铸造一双充满罪恶与血腥的双手最终走向违法犯罪?本人认为,农村青

少年犯罪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农村青少年犯罪与不良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温饱已不成问题,但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明显滞后,封建迷信思想、宗族观念及其他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而这往往是他们不惜以身试法的诱因。

一是缺乏良好教育。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劳作辛苦,对子女或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是溺爱袒护,或是放任不管,不懂得也不善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而为农村提供精神文化资源、起着智力支持和推动力作用的农村知识分子增长非常缓慢,教师资源流失比较严重,即使在岗有的也心猿意马,在贫富分化加剧、不良文化入侵、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社会问题出现的时候,青少年们的思想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触动。没有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及时予以疏导,青少年极容易发生暴力犯罪等犯罪行为。

二是缺乏精神食粮。在农村,虽说物质生活比以前大有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无非是电视和少量的书籍,于是一些网吧、舞厅、录像厅等社会场所对农村青少年形成巨大的诱惑,由于他们本身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不健康的电影、电视情节,淫秽书画以及无处不在的高消费直接刺激着青少年还不成熟的思维方式,这无一不成为青少年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导火索。

三是缺乏法律意识。由于农村地广人员分散,召集不易、宣传形式单调、再加上一些农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农村进行普法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农村青少年更容易成为普法的盲区。但不管原因如何,造成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对于一些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知晓,青少年正处在思想摇摆不定的特殊时期,贫乏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发生暴力行为,触犯法律。

三、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农村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其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不能仅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而是要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采取切实可行的实际措施。

(一)注重强化引导。要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他们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书画、报刊,让他们识大体知大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工作策略,逐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大力发展教育。要加强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普遍比较

低,违法犯罪青少年明显表现头脑简单、思想愚昧,受传统的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腐蚀很深,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以有效的方式留住和吸引教育人才,积极开展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有利于开阔农村青少年的眼界和观念,改善生存环境、转换其就业方式,以使他们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社会保障。在农村,绝大数青少年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就辍学回家,有些青少年即使考取了大学也因经济原因不得不面对退学的境况,因此应尽可能的建立一种社会保障机制,以有效保障优秀农村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积极开展普法。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农村青少年不懂法,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法律的需求不强烈,往往是广大农村青少年渴望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却摸不着法律的大门。因此,要积极地开展法制教育,多搞一些送法下乡活动,并注意针对农村青少年的特点,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不断增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切实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真正掌握影响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

(四)加强综合治理。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特别要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清除文化垃圾,净化

文化市场,抵制消极文化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在青少年中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动员全社会一起起来净化社会风气,努力为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动员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做好预防工作。

下载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学生犯罪的调查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犯罪调查

    人,为什么不像人一样地好好活着,为什么要有贪婪、犯罪和凶杀?为什么走向墓地的却是生命含苞欲放的青少年?为什么他们稚嫩的心灵会成为监禁他们自己的牢狱?——摘自《青少年警示录......

    青少年犯罪调查

    有人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十几二十几岁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青少年犯罪调查

    有人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十几二十几岁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老年人犯罪调查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

    XX市城区农民工犯罪问题调查(模版)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谋生。他们为城市作出特殊贡献的同时,由他们滋生出的犯罪问题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物,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声音,引起社......

    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1. 2. 简述感觉义和意义。 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 1.消费者需要 2......

    对*市中长期贷款的调查与分析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一、市中长期贷款的基本情况到2004年底,市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39亿元,比2002年增加4.17亿元,......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中华小学学生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学校学生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程度,我校在四年级~六年级中发放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