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训练及优秀文章点评

时间:2019-05-14 05:1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文训练及优秀文章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文训练及优秀文章点评》。

第一篇:记叙文训练及优秀文章点评

记叙文训练优秀文章点评

整理:丁勇审核:李姗姗2013年4月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三、审题指导

1.一定要有具体的声音:叫卖声,叮咛声,音乐,钟声,鸟鸣,流水声

2.这种声音要是能牵动内心深处的,联系材料的感情倾向,准确地说应该是喜爱、向往、眷恋的,引起深深震撼的亦可,但反感、痛恨的则肯定不可。

3.题目是材料作文,它提供作文的范围和感情倾向,但并没有提供立意,选择某种具体的声音,就有某种相关的立意,因此选取的声音要是你感受真切的或有文化内涵或方便展开的。

三、优秀文章二篇及点评

命运挽曲,人生战曲

深秋,珠江边江风扑面,寒气逼人。

江水冰冷,人也心冷。(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我要去芳村一趟,于是上了一条小渡轮。轮上人不多,稀稀落落,都挤到了四个角落。那里最能避风,我也无聊地坐在一条长椅上。

船仍未开,这时候,我听到拐杖敲地的声音,听见船员在叫:“向前,向左,向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原来,一位盲人,挎着一只布包,左手紧紧地拉着一只二胡,右手拄着拐杖,上了船,找到了一个位置,正襟危坐。(抓住特征,动作描写)

这应该是一个卖艺的老人,但尽管他双眼紧闭,头发花白,但总给人一种不可凌犯的感觉。

没有当红明星冗长的开场白,没有疯狂歌迷的热烈掌声,没有震耳欲聋的配乐。(不同一般)那盲人清一清嗓子,右手一震,二胡一声长啸,他就放声高唱:

“今天我,长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的心窝飘远方,风雨里追赶,梦里分不清影踪,天空海阔你与我,可会变?”(完全抄录歌词,因为歌词刚好就是文章主题,关键部分不惜笔墨强化)

那盲人左手的手指不停地跳动,右臂的挥动极其有力,二胡声像一列列的震波,震撼着船上每一个人的心。(动作描写;比喻修辞)

悲惋,他的歌声似乎在诉说着自己人生的不幸,又诉说着自己的大起大落,起伏波澜的一生。命运,似乎对他格外不公,看不到多彩的世界,他,却只能默默地,忍受这一切。

挽歌,像人生的挽歌,令人辛酸,令人落泪。(极力突出悲)

但听着听着,我却突然感受到其中猛然开阔起来,(转折!)生命的气息如泉水一般涌出,盲人的右臂猛然地抖动着,二胡的声音奏出一个又一个高潮。他猛地一颤,似乎用尽了气力,终于高声地唱出了这首歌的高潮: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哪怕有一天跌倒。放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怕只有一天只有你共我!”(完全抄录歌词,因为歌词刚好就是文章主题,关键部分不惜笔墨强化)

江风吹进船舱,撩起了盲人头上额前的白发。船上的人都在倾心地听着。(侧面描写)远处苍白的天空,似乎也开阔起来。(环境烘托)

诚然,人生有无数挫折,我们虽然历尽艰辛,有可能失去了除自己身体外的一切,但是。我们不能失去理想,不能失去信念,无需震撼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这也许是那盲人的座右铭吧!(议论深化点题)

盲人终于停下了手,二胡声戛然而止,他那雄壮的歌声,似乎还在回荡。我觉得,这不单是人生的挽曲,更是人生的战曲。(歌声停止,记叙完一个完整过程)

曲终,人未散,船上的人目光中充满了钦佩的敬意,我也不例外。下船前,我掏出几个硬币,投到他卖艺用的铁碗中,尽管这几个硬币算不了什么,但它们代表了我对这一曲震撼人心的命运之曲的无限敬意。但愿日后,当我垂头丧气时,能想起这一幕,重新抬起头,向前迈进。(写我的反应,回应开头,首尾呼应)。

总评:本文记叙了我的一次在船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描写一位盲人的歌声,表达对一种不屈服于命运勇敢抗争精神的热烈赞美。文章使用了嵌套结构,将我的故事和盲人的故事互相辉映,我是一个见证者、感悟者,有效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促进了主题的深化。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心理描写、比喻手法综合运用,文采斐然。评分54分

天 籁

我伫立着,清风吹来,耳际一片喧嚣。我闭上眼,细细聆听,穿过那片喧嚣,我似乎听到了,久违了的,故乡那棵长青树上的“沙沙”声。(营造意境,开门见山,推出“沙沙声”)

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看似带走些什么,却留下了它的印记。在河的旁边,长着一棵苍翠欲滴的树,爷爷告诉我,那是四季挂绿的长青树。长青树好高好高,枝繁叶茂,叶子永远是那么翠绿。小时候,我总喜欢坐在长青树下,靠在爷爷旁边,听他讲着过去的事情。风轻轻吹来,穿过长青树翠绿的叶子,传来一阵“沙沙”声。我抬头,朝阳将它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洒向大地,透过树叶,在地上留下斑驳的阳光。就这样,我在阳光中,在微风中,在““沙沙”声中,听爷爷一句一句地讲述着过去。(第一个片段,小时候:“沙沙声”为主体,朝阳、微风、美好的故事相互辉映)

长大后,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城市中,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有了新的圈子。接触到了从未见识过的世界,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在这里,我听到了新颖多彩的离奇故事,不再喜欢爷爷的老故事了。我听到商场亢奋的摇滚乐,不再怀念大自然的“沙沙”声„„渐渐地,我离故乡越来越远了。(第二个片段:忘却了“沙沙声”)

过了好几年,我回故乡探望爷爷。我和爷爷又来到了那条小河边,爷爷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向长青树。夕阳在爷爷身后留下长长的影子。爷爷自言自语地说:“长青树永远是那么苍翠,只有在凋亡的那天才会枯黄。看来,我要先它枯黄了„„”我忙说:“不会的,你会和长青树一样,永远苍翠的。”爷爷笑了笑,没说什么。我们在树下坐着,一阵风吹过,树叶传出沙沙声。好熟悉的声音啊!我看了看爷爷,他的头发被风吹乱了。太阳渐渐落下了,我们也踏上了回家的路。夕阳在我们身后留下最后一道光芒。(第三个片段:爷爷生病后的“沙沙声”,夕阳、秋风、感伤的对话,与前面形成对比)

一年后,爷爷去世了。恍恍惚惚,我又回到了故乡。

清澈的河水依旧流淌着,长青树依旧翠绿,却物是人非。“沙沙”“沙沙”,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萦绕耳际,如诉说着爷爷的一生,如天籁„„胜过了地上的万般声音。(第四个片段:“沙沙”声仍在,犹如挽歌,物是人非,感人至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永在我心,那故乡长青树上的““沙沙”声。(一线到底,议论抒情点题)总评:一线串珠是中学生应试记叙文的绝佳模式。本文以围绕“沙沙声”,以时间为顺序,结合我成长的体验,串联描写了几个和爷爷一起生活的片段,表达了对爷爷真挚的爱和深切的怀念。文章叙述描写很有层次,语言流畅自然,疏密有致,饱涵真情,毫不做作。评分:54分

短句换长句

【答案】由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的旨在满足我国高等学校机械学科的发展需要,贯彻教育部的教学改革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基础创新系列教材编写会”日前在京召开。

【答案】是对在作品中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和渲染,同样也不缺少对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的没有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评价。

第二篇: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及点评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及点评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七篇高分记叙文告诉你:小故事往往胜过大道理

今年高考作文,江苏三分之二的考生都写了议论文,但最拔尖的几十篇优秀作文中,却大多数是记叙文。少数人的选择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肯定。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表示,要通过《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在这里,刊登的是江苏今年高考7篇优秀的记叙文,相信读者都能在这些平实、生动的文字中找到共鸣。

阅卷人语

记叙:着眼于小人物、小经验、小升华、小智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猾”。“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本阅卷专家组,通过今日《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

以往许多年,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高中学子,多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集体扑向“议论文”写作,据说是因为议论文好教好学,有“模板”好套,有格式可循,而且高考时可拿“保险分”。错了!这种僵死的议论文程式,只能使临场作文更加“大路货”,数十万人集体撞车,考卷上尽是“公理”“常理”“大道理”,既不“分解”,又不“剖析”,以“叙”代“议”,不究“为什么”,全无“议论”的味道!如今是“电脑阅卷”,一篇高考作文由数位老师“背靠背”审阅,还有组长复查,还有专家组抽查,在江苏还有一支“火眼金睛”的“作文阅卷别动队”,将已经阅 毕的许多试卷再审查,优劣自现,谁能蒙混过关,获取“保险分”?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为什么?

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未出茅庐,对复杂的人情事理缺乏分解和剖视的能力,逻辑思维相当薄弱,故多数人不擅“议论”。哲学家说得好:人的认识总是从“感动”到“理性”。

然而,中学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感性丰富、形象思维活跃。他们有“无忌”的童心,热情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许多被成年人看惯了、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大有意趣。“城南旧事”,若不借助那位小姑娘好奇的目光来浸润,恐怕就味同嚼蜡了!此言,已见诸往年媒体,今年再次强调。

说回来,且看今年江苏省叙写“智慧”的临场作文。

严格地说,让十八岁左右的高三学子写关于“智慧”的记叙文,是不可能笔墨投向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风流人物”的。他们处于寻常巷陌,无法接触到那些具有“济苍生、安社稷”大智慧的英雄人物。不了解人物的细节,焉能胡编?除非写“故事新编”,如当年那篇极具轰动效应的《赤兔之死》。毋庸我们提倡,今年的临场记叙文自然而然地、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凡人小事”。那些“更行更远还生”的原上小草、野草。

我们阅卷人承认并欢迎考生们写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智慧”。小智慧是十分可爱、最可珍惜的,是它们默默无声地成就了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智慧”。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今年作文命题,在这里留下了思考和挥发的空间。

这则“阅卷人语”,写得比较具体比较长,以表示本专家组对这一“作文问题”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优秀作文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点评:本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善)。文章写到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贫寒而又孤寂。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乃是‚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出来的小智慧,富于启示,全文也就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点评: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迁出了性格,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旁人难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写作的智慧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

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

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鲜明,事例翔实,等等。

是的,这样的“智慧”我都懂,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不需形式创新,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史铁生”、“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色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这样的智慧,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此刻,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

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场上,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夏蝉歌咏的少年梦,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算是议论文吧,我也想拒绝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静静地用质朴的语言说清内心的所思与所悟。

对不起了,老师!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宝,我今天一概没有用上。因为,我已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写作智慧。

真正的写作,是在高考考场上掷下没有退路的崛傲开头的勇气。真正的写作,是抛弃成规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实感动人的自觉。真正的写作,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烂漫才华。真正的写作,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

谢谢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这最后一次写800余字,我终于没错过你。现在,交卷。

点评:此文是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颇为自信,相当潇洒。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 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卓见,巧妙地融进了考场上的起伏思潮。作者估计到今年高考作文‚周国平‛们会纷纷注入固定的模板,甚有先见之明。我们阅卷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故戏言:‚今年大唱‘三国志’——周国平、汪国真、王国维!‛

瞳孔之内

现在,离我两米之外,监考老师低着头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举一动都进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紧张的我,手心变得更湿。

我的双眼紧盯着题目,大脑却不配合,本来尚算平稳的呼吸突然滞了一秒。然后,我如同一个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开脖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怎么办?

想起老师在考前给我们鼓励,说高考语文卷的设计,一定能充分展现考生的智慧。可我觉得可怕的并非眼前这张正反六页的卷子,而是一双眼睛,就在我的前后左右:抬头时,但见它平静地扫描;只要一低头,它就隐隐约约地向我投射表意不明的目光。

我成了楚门,只是遍布在我四周的,不是针孔摄像机,而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构成的眼,它才是最复杂的监视器。

我胆战心惊,却还要装作无事的模样。抖着手做完论述类试题,目光转投到了作文。

智慧?智慧的景象?智慧的境界?

那个监考老师,又在窥视我,他该看出了我的无措,给我的焦虑加了一剂猛药:“同学们,要规划好作文的时间啊!”

就在我觉得快要爆炸的时候,另一个监考老师将窗推开了一个小缝,风丝丝地飘进来。我眯了下眼,她的瞳孔里,有一线和煦的光。兴许我冷静下来,他,他那双眼并不怎么可怕了。

好像,背后的那些眼一时间已经隐去。十次深呼吸,我要与自己对话。

其实,我本就知道,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瞳孔里,虽然不像楚门的世界,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有剧本,可我们真真是在别人的瞳孔里演着人生的电影。

更何况,我不可能像楚门那样,走出这些瞳孔的所见范围之外。你的焦虑是无用的!静下心来,好好考完这场试吧„„ 我吼向自己,在心里。

再看作文题,也不再觉得毫无头绪。何为智慧?何为智慧的境界?我大概有些明了。

愚蠢的人,拼命地想逃出人们的瞳孔;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瞳 孔之内。

前者,从内而外地苦着脸;后者,自始至终安然地笑。

我写下此文,总算知晓:活于别人的瞳孔之内,却能淡定自若,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这么写,不算“跑题”吧?

点评:与第4篇《写作的智慧》一样,为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从监考老师的‚眼睛‛里感悟到人生的某种状态,萌动了智慧之思,十分机智。

农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点评:清澈、活泼、优美,是一篇礼赞农家智慧的晶莹剔透的叙事性散文。可赞!

逃离“智慧”的周庄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 ——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为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点评:可视为小游记,有讽有赞,精选细节,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

第三篇:高考满分记叙文及点评

今天又是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的。

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毫不用担心迟到的事,因为妈妈总会在每天早晨的同一时间将我唤醒。

客厅里只有指针在吃力地轮回转动,这样的回声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会持续多久呢? 我是醒着的,但我已熟悉了妈妈那低低的呼唤。我就以这样的期待守候着。

“时间快到了吧?”但天色依旧黑沉沉的。又过了一会儿,我开始躺得有些不安稳了,可窗外那漆黑的幕布给了我足够的安慰。

“也许,时间还早吧!”我没有再多去想,被窝还是暖暖的,连房间里的空气也是暖暖的。

我又有些耐不住了,今天的时间怎么像是停滞了一般,早晨的呼唤迟迟在这黑雾中酝酿。

忽然,一声声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沉寂。是她,我故意闭上眼睛。

她进来了,她的呼吸是断断续续的,她来到了我的身旁,可这样之后又是一片寂静,我屏住呼吸想听到这期盼已久的呼唤。

果然,一会儿就有呼唤,声音是那样熟悉,温柔地流淌在这个早晨的眼眸里。这一声低浅的呼唤拂去了我所有的睡意,兴奋极了。

好想再多听几遍,我假装还在沉睡,妈一边呼唤着一边用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摸着我额前的头发。

我睁开眼睛,她怎么如此憔悴,她的脸没有声音那般温柔,她见我醒来脸上又洋溢起一股温暖的笑容。

我起床后,她仍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用睡袄半裹着身体,在她身旁有一只怀表,那是她与我爸的定情信物,她在这里等待了多久我不知道,但饭桌上的早餐已经备好,我的棉袄已经放在我的书包旁边,房间里有一种感动在蔓延。

我静静地走动,仿佛看到这十几年的早晨一位母亲忙碌的身影,这样的身影成了她每天早晨的节奏。

我轻轻合上门,轻轻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

——一夜的大雪为何躲在门旁几米远的地方?门前为何有一条延伸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载着一位母亲那暖暖的爱。

早晨的寒风丝毫侵入不了我那颗暖暖的心,回头,楼上那盏熟悉的灯火融化了这个早晨所有的寒冷。

评价

点评:本文叙写一个特定的早晨妈妈早起,为我扫雪,为我做早餐,唤我起床。这些本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但让这位考生写得情感浓郁真挚,极具感染力,这里面有好些值得我们认真揣摩的地方。文章以我早起活动过程的视角转换和情感发展次第展开三个场景——卧室、客厅、门外,寒暖对照贯穿始终,妈妈暖暖的爱意,都在妈妈的早起早为中,母子情深,都渗融在三个场景中,其中彰显隐藏有节度,情感表现有附着,实为难得。文中像”每天早晨的节奏”这样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有很多,像妈妈面容、脚步声、呼吸声的描写,”一只怀表”的交代,都是很有嚼头的。

第四篇:申论经典优秀文章点评!!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题

【背景材料】 当前我 国医药卫生 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 众健康需求 及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要 求不适应的 矛 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习题】 请你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围绕“农村医改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 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立意正确。字数 800—1000 字。

【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 确保农民病有所医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过显著成就,也走过一些弯路。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医药 卫生事业发 展水平与人 民群众健康 需求及经济 社会协调发 展要求不适 应的矛盾还 比较突出,表现在: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比较 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等等。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健全与否,是关乎国民健康和社会兴衰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 重视。尤其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医改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要强化责任,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 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和完善政府卫 生投入机制,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的投入,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的差距,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其次,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体制各项体系制度。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 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 机构的服务质量;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要坚持预防为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政府要重视医学教育的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服务;要完 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 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要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 构和规模,加大医学教育投入,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加快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农村医改过 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民心所向、民生所系的内在要求,各级政府任重道远。

■点睛论点 文章站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高度,提出“确保农民病有所医”的观点,进一步紧扣 题目要求,进而具体深入分析提出“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观点,既有较高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主题,避免了虚无空洞。以二级标题设计论点,写作过程中递进式论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妙言隽语

1.我国现阶段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2.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医改中的主导作用。

3.加快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民心所向、民生所系的内在要求。

■文章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层次清晰,观点鲜明。通篇内容贯穿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主线 进行叙述,内容详实具体,论证得当有力,结尾总结全篇,可谓佳作!

第五篇:记叙文文章标题作用及含义

中 考 复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中考中,往往会从标题上出题,考查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常见主要考法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真题重现----标题的含义

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 2010重庆卷《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

——2010湖北黄石《风雨中的菊花》 真题重现----标题的作用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田野上的白发》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天窗》

对文题的综合考察

阅读全文,谈谈选文以“江南

江南”为题有什么好处?

福建漳州《江南 江南》

小说的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内蒙包头《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

.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4 分)(09成都市)

.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4 分)(08成都市)

方法指导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走一步,再走一步》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 :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字“走”

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词“花儿落了”

文题一语双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008年眉山卷《拔掉那颗蛀牙》 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标题本身是个比喻句,分析比喻义)

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性格畸形发展)。

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小结

理解标题的含义

 一

联系表层含义  二

体会深层含义  三

联系全文内容  四

结合文章主旨 温故知新

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

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词“第一本书”

联系文中内容(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结合相关抒情议论的句子,理解这第一本书蕴含的深意。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 表明写作对象  体现主要内容  贯穿全文线索  揭示情感主旨  引起读者兴趣

(三)品味标题精妙之处--------解题思路 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 标题特点:

标题风格: 准确鲜明、新颖巧妙、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运用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  1.揣摩标题含义

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名对象), 再思考深层含义(与主旨的关系---揭示,点明;与人物的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感情变化的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写法---修辞或表现手法)

 2.分析标题作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下载记叙文训练及优秀文章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训练及优秀文章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2个话题作文训练及点评

    1.话题 ----------生命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高一记叙文训练

    高一记叙文训练一、知识讲解古人云:“文以意为主。”就是说落笔之前首先要考虑立意问题。“意”即文章的主题,是作者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记叙文阅读训练

    记叙文阅读训练句段的作用:一、思考角度1、结构2、内容二、作用(1)开头句段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起下文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方面的作用:1、开篇点题.2......

    记叙文写作训练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一(真情实感作文) 张湾一中 张秀荣 1.作文中说自己想说的话 2.作文中说话要真实实在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1、2 教具:多媒体平台的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叙文作文训练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1.全命题作文文题:暖流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事。......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 1.全命题作文 文题:暖流 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 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

    记叙文写作训练

    记叙文写作训练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写人、写事、写景来反映生活。记叙文写作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⑴、理论学习和写作实践相结合进行训练。指导学生......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优秀文章精选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优秀文章精选【篇一:感动】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