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山东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
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效能,防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是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或较大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根据设备的潜在危害程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应纳入重点监控特种设备进行管理:
1、额定出口压力≥10MPa,且额定蒸发量≥400t/h的蒸汽锅炉;
2、容积≥100m³毒性程度为高度以上危害介质、容积≥200 m³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
3、10人以上的医用氧舱;
4、客运架空索道和缆车;
5、A级大型游乐设施;
6、额定起重量≥320吨的起重机、额定起重量≥75吨的冶金起重机;
7、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客梯、自动扶梯和蒸汽锅炉;
8、经检验判为限定条件使用的并经市级安全监察机构确定为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
第三条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是本
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四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督促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使用单位履行法定安全管理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监督与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使用单位应实行使用安全标准化管理。
第六条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及其有关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使用安全管理
第七条使用单位应依据本规定的要求,建立本单位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台帐,对设备进行标识管理,并报所在地质监部门备案。
当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相关信息发生改变时,使用单位应及时更新档案并报所在地质监部门。
第八条使用单位应当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安全装臵、警示装臵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且记录,保证在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第九条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安全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
第十条使用单位应当在操作人员日常检查维护的基础上,每月至少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进行一次专项安全监察,并将检查记录存入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一条使用单位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及时建档登记,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并及时完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公众聚集场所内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采取张贴安全服务承诺书等方式对公众开展安全承诺。
第十三条使用单位应当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安全装臵、警示装臵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或校验要求,确保在检验和校验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第十四条使用单位应对涉及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臵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使用单位每年应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
第三章监督检查与检验
第十六条各级质监部门负责对使用单位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登记建档、使用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省质监局负责:对各市质监部门重点特种设备安全监
察工作进行指导。
市质监部门负责:组织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相关管理信息及时录入到山东省金质特种设备管理系统中;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相关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对县级局制定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及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全市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完善监督管理措施。
县级质监部门负责:督促辖区内使用单位按照本规定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建档、使用管理;制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八条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每年全面检查次数不少于1次,具体检查要求应按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检验责任制,落实检验责任人;确保定检率100%。对未按规定报检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时发出检验通知书并抄送使用地质监部门;对报检后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实施检验检测的,报告市级质监部门。
第二十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时,检验人员应当对被检验的设备的合法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核实,并将发现的相关问题在5日内报告当地质监部门。
第二十一条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及时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并报告负责使用登记的质
监部门:
1、检验结论判为限定条件使用的;
2、经检验提出限期整改或者限定条件使用的设备,未按规定整改或者未按限定条件使用的;
3、超设计参数使用特种设备的;
4、发现隐患未及时整改的。
第二十二条各级质监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使用单位立即整改。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商场、车站、客运码头、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场所。
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是指死亡10人以上,或者重伤5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易爆介质,是指HG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的爆炸危险介质。
毒性程度,根据HG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确定。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山东省质监局2007年4月20日印发的《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鲁质监特发[2007]76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福建省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地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除外)、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井字架、龙门架)、高处作业吊篮等各类特种设备。
第二章 购置与出租
第一条 出租单位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出租的设备应当有注册登记证,方可从事建筑工地特种设备租赁活动。
第二条 出租(使用)单位购置的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和配件,必须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生产的合格产品,并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
特种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购置、出租、使用:
(一)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明令淘汰的产品;
(二)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的;
(三)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第八条 出租(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原始资料:包括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装与使用说明书、检验检测报告等文件;
(二)运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维护保养、修理和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运行时间记录;
(三)安装验收资料;
(四)其它资料。
第九条 出租单位应当对出租的特种设备及配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与承租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出具检测合格证明,并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职责。第三章 安装
第十条 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专业承包资质证书,方可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安装业务。
施工总承包单位可自行安装自己承包施工的建筑工地特种设备。
第十一条 安装单位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安装合同,明确双方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安装单位应当服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安装前,安装单位应编制专项安装施工方案,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挥、监督。
第十三条 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装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并出具自检合格证明。由使用单位向检验检测机构申请检测,检测合格后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安装单位应当指派安装技术人员向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将下列工程资料及时移交给使用单位:
(一)合同或任务(协议)书;
(二)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三)安装验收资料。第四章 使用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具有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设备注册登记证的特种设备,不得承租使用个体出租的特种设备。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或健全下列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度;
(二)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
(三)定期保养、维护制度;
(四)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其中
(一)、(二)应当悬挂在操作室或设备附近的显著位置。
第十七条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移位、顶升、附着的,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原安装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安装单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塔式起重机安装高度达到60米以上,施工升降机安装至最终高度后、在重新验收前应当请检测检验单位复测一次。
第十八条 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换重要设备结构件和更改电气控制线路。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出租(使用)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检测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证书后,方可从事作业活动。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设备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第五章 检验检测
第二十一条 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应当委托具有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资质的机构承担。第二十二条 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后,方可从事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业务。
第二十三条 经检测合格的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检测合格标志置于或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建筑工地特种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不得利用检验检测工作故意刁难委托检验检测单位。
检验检测人员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必须在检验检测机构执业,但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发现被检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书面告知委托检验检测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筑安全监督机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使用单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对设备检查验收,并向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检测申请。未进行检验检测或检验检测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一)连续使用满二年;
(二)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或其它严重异常情况,故障消除后重新投入使用;
(三)投入使用后,不是由于设备原因停止使用一年以上,重新启用前。第六章 监 督 管 理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对违反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行为,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举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出租、安装、使用、检验检测和登记等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对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合格的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要求重复检验检测。
第三十一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行业协会定期向社会公布全省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情况。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福建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粤质监[2007]3号
各地级以上市质监局: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经省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省政府法制办审查公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局反映。
附件: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是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特种设备。
第三条 根据设备的潜在危害程度,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实施分类监管,具体类别规定如下:
(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纳入一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1、额定出口压力≥9、82MPa,且额定出力≥1000t/h的蒸汽锅炉。
2、介质为易燃物质或其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以上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3、介质为易燃物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500MPa·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4、介质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以上,且容积≥100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5、超高压容器。6、10人以上医用氧舱。
7、公称直径≥50mm的GC1级压力管道。
8、客运索道。
9、A级大型游乐设施。
(二)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纳入二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1、额定出口压力≥2、45MPa,且额定出力≥20t/h但<1000t/h,或额定出力≥20t/h,且额定出口压力≥2、45MPa但<9、82MPa的蒸汽锅炉。
2、介质为易燃物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300MPa·m3但<500MPa·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3、介质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以上,且容积≥50m3但<100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4、3至9人医用氧舱。
5、公称直径<50mm的GC1级压力管道。
6、B级大型游乐设施(限观览车类、滑行车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自控飞机类)。
(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纳入三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1、额定出口压力≥2、45MPa,且额定出力≥10t/h但<20t/h的蒸汽锅炉。
2、介质为易燃物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100MPa·m3的固定式压力容器。
3、除一、二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外,其他介质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以上的第三类固定式压力容器。
4、B级大型游乐设施(限架空游览车类、转马类)。
其他在公众聚集场所及重要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是否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由各地级以上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确定,不纳入本办法分类范围。
第四条 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安全负主体责任,应确保其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达到100%,并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等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二)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并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三)定期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四)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专业队伍,并定期演练;
(五)定期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
(六)逐台建立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应逐台对照《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检查表》(见附件,以下简称《安全管理检查表》)定期自查,并记录存档。
根据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对其设备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级别评价:
(一)使用单位能有效落实上述六项安全管理措施,且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均达到100%的,评为I级;
(二)使用单位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虽均已达到100%,但仍有一项安全管理措施未能有效落实,或上次评价结果为III级的,评为II级;
(三)使用单位有两项以上安全管理措施未能有效落实,或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中有任一项未达到100%,或发现有相同问题重复发生的,评为III级。
第五条 各级质监部门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负监管责任。
(一)省质监局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检查指导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问题督查督办,必要时予以通报。
2、对各地报告的严重事故隐患,负责协调处理,必要时向国家质检总局和省人民政府报告。
3、组织对全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完善监控措施和监管办法。
4、按照《责任制》的规定,对省局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对本辖区内各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登记造册,逐台落实监管责任人。
2、对一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每4个月至少组织1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对二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每6个月至少组织1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对三类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每12个月至少组织1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对安全管理级别评定为II级或III级的使用单位,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现场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并督促指导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接到检验机构关于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或其使用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报告,或接到相关举报投诉时,应立即组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3、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时应按规定填写《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表》,检查的内容至少应覆盖《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检查表》所列项目,并对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级别进行评价。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督促使用单位落实整改措施,未及时整改的,应立即依法查处;属严重事故隐患的,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向上级质监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4、及时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有关信息、安全监督检查记录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录入特种设备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5、定期召开的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会应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各县级质监部门应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责任制(试行)》(以下简称《责任制》)的要求,对辖区内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实施安全监察。
第六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本机构检验责任范围内的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负检验责任,应建立健全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检验管理制度,并切实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检验计划,逐台落实检验责任人;
(二)发现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申报检验的,应及时报告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
(三)及时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排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上传检验信息;对经检验判为不合格的,应立即报告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
(四)发现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其使用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应及时报告当地质监部门。
第七条 各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应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和设备安全技术状况向省质监局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省质监局每年向社会公布全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第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重大人员伤亡,是指死亡3人以上,或者受伤(包括急性中毒)20人以上。
重大财产损失,是指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特种设备目录》中定义的一类设备,具体包括如下设备品种: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
易燃物质,是指HG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中规定为爆炸危险介质的物质。
毒性程度,根据HG20660-200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第3、0、4条确定,按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
严重事故隐患,是指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第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省质监局2001年7月18日印发的《广东省锅容管特重特大事故危险源排查监控方案》同时废止。
附件:广东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检查表
附件:
广东省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检查表
检查类型:□自查 □监察机构监督检查
使用单位名称: 检查日期:
监控设备情况
设备名称 监控类别
注册代码 使用证编号
使用地点 上次检查日期
检查情况记录
序号 检查项目 检 查 要 求 检查记录及存在问题 整改期限和责任人 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 根据单位实际制定以下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并有效落实:
1、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根据单位实际制定以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并有效落实: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2、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
3、档案管理部门安全管理职责;
4、其他有关部门安全职责。
根据单位实际制定以下特种设备规章制度,并有效落实: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5、特种设备相关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
6、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7、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8、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制度;
9、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须持证上岗。
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并在设备显著位置标注责任人姓名。
根据特种设备的种类,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定期检查、维护 设备使用登记率达100%,并做到:
1、将设备使用登记证置于设备显著位置;
2、按规定及时向设备注册登记部门办理设备停用、移装、过户、注销等手续。
对特种设备依法申报定期检验,定期检验率达100%
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未擅自拆封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
定期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检查、维护、试验。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 建立可靠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并报市级质监部门备案。
按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和队伍,配备应急求援物资,建立内、外部应急联络渠道。
对在特种设备使用中负重要职责岗位的员工进行应急培训,使其熟知岗位上可能遇到紧急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演练次数一年不少于一次。
根据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演习和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订相关的应急预案。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 对安全管理人员和在岗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安全技术档案 逐台建立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最少包括如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及定期演练记录;
7、本检查表及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见证。
近一自查周期内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附相关见证)――自查时填写
序号 类别 问题描述 整改期限和责任人 完成情况 自查发现问题 检验机构要求整改的问题 监察机构要求整改的问题
设备安全责任人签名: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安全管理级别评价――监察机构监督检查时填写
安全管理级别 □I级 □II级 □III级
检查人员签名:年月日
设备安全责任人签名: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第四篇: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13号)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已于2015年12月3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12月3日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全文2016
2015年12月3日
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
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特种
设备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特种设备
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特种设备安全
水平。
第七条 特种设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信息、培训、评估、咨询、调解等相关专业服务,协助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第八条 鼓励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尤其是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第二章生产、经营
第九条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应当具备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场所和检测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组织生产,并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
第十条 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满足特种设备设计、施工、使用和检验、检测的需要,并不得影响特种设备安全。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发现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已经生产的,不得交付使用;已经交付使用的,应当立即通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主动召回。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进货验收制度,验明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以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对已经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还应当验明使用登记证明或者使用登记变更证明。
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销售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特种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无设计使用年限的不得少于十年。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出租单位出租特种设备时,应当提供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明、安全技术档案,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说明;出租的特种设备配备作业人员的,还应当提供作
业人员资格证明。
特种设备出租单位不得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以及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第十五条 进口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当依
法取得许可。
进口特种设备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告知义务。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使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对电梯安装、运行所涉及的建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提出电梯选型意见。
建设单位采购电梯的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满足消防、无障碍通
行等要求。
第三章使用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电站锅炉、石油天然气管道、石油加工与化工成套装置使用单位,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以及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数量大于五十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已
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变更的,变更后的使用单位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 特种设备拟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自停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告知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启用的,应当经检验合格,并在启用前告知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
第二十一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配置使用监控系统。
鼓励其他场所的电梯配置使用监控系统。
第二十三条 载运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车辆、流动式起重机上道路行驶,应当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
相关有效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进行充装时,充装的介质品种、容量应当与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产品设计相符,并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充装安全追溯管理。
禁止对已经报废或者未经检验、检测以及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进行充装。
车用气瓶、非重复性充装气瓶和呼吸器用气瓶之外的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自有或者托管气瓶的使用登记。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场所配备氨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涉及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
氨制冷压力管道禁止通过人员密集场所。
第二十六条 石油天然气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及其配套安全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有关建设工程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设计、采购、施工、检验和检测。
石油天然气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压力管道运行检查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七条电梯运营使用单位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一)自行管理的,所有权人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
(二)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受委托方
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
(三)新安装电梯未移交给所有权人的,项目建设单位为
电梯运营使用单位;
(四)出租、出借配有电梯的场所的,出租、出借合同应当约定电梯运营使用单位;未约定的,出租、出借方为电梯
运营使用单位。
未确定运营使用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 电梯运营使用单位负责电梯使用的日常管理、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等。
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电梯的运行、维护保养、修理、更新、改造、检验、安全技术评估等管理职责,检查确认电梯显著位置的安全注意事项、检验标志以及使用标识、维护保养标识等,按照安全技术规范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
员。
医院提供给患者使用的电梯、速度大于2.5米/秒的旅游观光电梯以及其他需要由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配备电梯司机;医院、商场、车站、机场等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扶梯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紧急停止标识,并配备
具有专业知识的巡查人员。
第二十九条 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使用,并与值班人员通讯畅通;不得在电梯轿厢、机房、井道内安装、放置与电梯运行无关的设施和物品。
第三十条 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
鼓励电梯运营使用单位选择电梯制造单位及其委托的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从事电梯维护保养。
禁止以恶意低价、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维护保养业务,降低维护保养质量,影响电梯安全。
第三十一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
梯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建立电梯维护保养档案,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电梯故障报告;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时,及时通知电梯运营使用单位,并提出处理建议。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制定救援预案,配备救援人员、装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救援演练。
第三十二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电梯所在地首次开展维护保养前,应当书面告知电梯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
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电梯维护保养后,维护保养记录应当经电梯运营使用单
位确认。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材料、零部件,不得转包、分包维护保养业务。
第三十三条 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修理费用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列支程序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执行;未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不足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运行安全负责,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并记录;设备发生可能影响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故障时,应当立即处置。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停止使用的,运营使用单位应
当在显著位置公示。
第三十五条 大型游乐设施所在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对大型游乐设施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大型活动需要临时安装使用大型游乐设施的,主办方应当对其安装使用的大型游乐设
施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第四章检验、检测
第三十六条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安全阀校验工作,应当由经依法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承担。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
第三十七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依法核准的范围内开
展下列检验工作:
(一)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过程进行
监督检验;
(二)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锅炉清
洗过程进行监督检验;(三)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四)对特种设备及相关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检验工作。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在依法核准的范围内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提供检测服务。
第三十八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核准资质和资格,不得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
第三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依法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与使用单位约定检验时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提供相关资料,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对现场进行安全防护。
检验结束后,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向使用单位出具检验报告。
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负责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异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另行指定检验机构重新检验或者组织专家对原检验结果进行鉴定,检验或者鉴定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四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特种设备所在地首次开展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前,应当书面告知特种设备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对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应当进行现场检查:
(一)接到举报或者取得涉嫌违法证据的;
(二)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者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
(三)在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使用特种设备的。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修理、改造和维护保养质量以及检验、检测结论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可以吸收有关专家参加,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消除事故隐患,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六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成立主要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安全技术委员会,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信用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受理单位和个人的投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或者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
处理。
第六章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特种设备数量、分布、使用管理等现状,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机制,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制定本部门应急响应预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五十一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置,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情况,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部门做好事故救援、处置以及善后处理工作。
第五十二条 发生特种设备较大事故,由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
调查。
发生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少于三人或者重伤人数少于十人,并且事故原因清晰、无重大社会影响的,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生一般事故无人员死亡,并且事故原因清晰、无重大社会影响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县(市、区)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依法、独立、公正开展调查,提出事故调查
报告。
第五十三条 事故发生初期未认定为特种设备事故、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工作后认为是特种设备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向具有组织事故调查权限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事故调查移交手续,提供相关资料。
第五十四条 特种设备较大事故调查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复,并报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特种设备一般事故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复,并报省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未配置使用监控系统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梯运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能保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使用的;
(二)不能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与值班人员通讯畅通的;
(三)在电梯轿厢、机房、井道内安装、放置与电梯运行
无关的设施和物品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转包、分包维护保养业务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或者检验、检测人员,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核准资质和资格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机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公共场所的管理责任人对公共场所内的特种设备未尽到安全保障责任,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侵权
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未按照规定查处的;
(三)未按照监督检查计划开展监督检查的;
(四)接到报告或者投诉、举报未按照规定及时处理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 对特种设备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法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特种设备行业生产、经营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5 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同时废止。
第五篇: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
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
为加强对重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切实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定,现就开展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重点监控设备范围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参照以下因素确定本省(区、市)的重点监控设备目录:
(一)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10人以上死亡后果的特种设备;
(二)重要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
(三)经检验判为限定条件使用的特种设备;
(四)关系国家重大经济安全的特种设备。
二、分级监管规定
对重点监控设备实行分级监管,分级监管范围由省级质监部门参照以下因素决定:
(一)设备使用单位的隶属关系;
(二)设备级别或者参数;
(三)地方质监部门的监管能力。
三、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义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行。各级质监部门应当督促使用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一)建立完善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确定本单位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逐台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
(三)确保重点监控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100%;
(四)定期培训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
(五)按规定对重点监控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校验;
(六)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预案,每两年至少进行1次预案演练,并对演练情况予以记录;
(七)对经检验判为监控使用的重点监控设备,认真落实监控措施;未按规定整改的,不得带病运行。
四、地方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对重点监控设备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确定本辖区重点监控设备名单,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动态监管信息化网络;
(二)建立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人;
(三)每年至少进行1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四)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督检查、检验和使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五)通过安全监督检查、检验、举报投诉等发现重点监控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发现使用单位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查处;
(六)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质监部门以及有关使用单位报告或通报重点监控设备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
(七)省级质监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状况,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
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义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重点监控设备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重点监控设备检验责任制,落实检验责任人;
(二)对使用单位按期申报定期检验的重点监控设备,确保检验率100%和检验工作质量;
(三)对未按规定报检的重点监控设备,及时发出检验通知书并抄送同级质监部门;
(五)对检验结果判为限定条件使用的重点监控设备,以及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重点监控设备,及时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并书面报告负责监管的质监部门;
(六)对检验提出限期整改或者限定条件使用的设备进行跟踪,确认使用单位整改情况,发现未按规定整改或者未按限定条件使用的,及时书面报告负责监管的质监部门;
(七)发现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违反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使用特种设备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书面告知使用单位改正并书面报告负责监管的质监部门。各省级质监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本要求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