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外比较及启示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外比较及启示
摘要: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本文通过比较法和文献法,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若干方面,以期解决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既要借鉴和吸取国外的长处、优势,还要在此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之路。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外比较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且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们通常指的特殊教育,狭义的是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儿童,也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觉障碍、肢体障碍、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交际障碍等)。特殊儿童教育就是对身心发展有残疾和有异常的儿童实施的教育,国际上比较认同的是以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即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行为困扰、品行问题、交往障碍、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病弱等)的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言语或沟通交流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除了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之外,还包括超常儿童。[1] 陈鹤琴先生就曾说过:“愿全国盲哑及其它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们的天赋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够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尽早地由“特殊教育支流”回归到“正常教育主流”。
一、职业性关键能力的培训
在师资培训目标上,国外重点集中在对各种重要能力、理论内化后的技能的培训上。瑞士特教师资培训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职业性的培训与各种关键能力的培训。比如与不同需求、异常的人打交道、与障碍学生家长的合作、社会的合作、团队合作的能力、参与学校发展的能力等。与此同时, 瑞士还将未来特教师资培训的重点,集中在特教教师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上。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了知识和技能标准,强调培养“以教育对象为中心,以理论为先导,以实用性为原则,以学校为纽带,以促进学生发展、与社会融合为目的”的特殊教育师资。[2]而英国则要求经过培训的特教教师要具备“鉴别课堂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能力,并具有能够给予他们特殊教育的能力。掌握针对能力、行为、社会背景不同的学生各科教学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个别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做到使普通师资培养特殊化,特殊师资培养普通化。可以看出,他们在强调专业理论指导的同时,更强调理论内化后的各种能力、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性关键能力的培训上,我国比较落后,更注重学历,而事实上爱心和能力比学历对特教更重要。我国更强调学历,1997年上海市教委颁发《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02年左右使8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学专科毕业程度,10%的教师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程度,培养若干名特殊教育专[3]家。针对此情况,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不能仅仅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更多的应该是教师教学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和培养。使其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临床实践中可以更快更好的操作和运用。此外,师资结构上,协调发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各类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学前特教教师、专职康复教师等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衔接,本科、硕士、博士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结构更加适应特殊教育发展需要,有效地促进特教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职前职后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国外的师资培训模式主要从职前、职后两方面来进行,注重对师资的继续教育,采用定向和非定向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且对教师资格、教学技能要求较严格。瑞士主要是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招收持有小学、幼儿园任教证书及手工业或家政任教资格的教师以及高中毕业生,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特殊学校和小班或全纳性学校任教资格证书或从事语言矫正、精神疗法领域的工作。侧重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能使学生较快进入临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长于设计并完成单课课堂教学,具有学科教学能力。[4]瑞士的一些大学也设置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专业为特殊教育培养师资,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的师资,弥补中等特殊教育的不足。美国特教师资培养主要由大学负责,在美国,要成为
特教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后,经特殊教育课程培训,获得特殊教育专业资格的人,才能担任特教教师。资料记载:早在1949年,美国就有77所大学提供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暑期课程,1976年,这个数字已增至600多所。在一些很普通的中小学,都能见到由手语老师、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特殊教育小组。[5]目前俄罗斯有35所国立大学设特殊教育系,许多民办学校也设置特殊教育系或专业。特殊教育系学制五年,设置盲教育、聋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6]言语矫正、发展异常儿童学前教育五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辅修专业。特殊教育系的教学既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又重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教育实习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间断,在总学时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全俄罗斯特殊教育教师有25%的人接受过特殊师范教育,75%以上的人具有高等教育水平。澳大利亚强调教师资格和相关特殊教育实践经验,其特教师资大多由相应的特殊教育协会进行培训考核、选拔,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培训的加强,聋哑教师一般是到聋哑学校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儿童语言缺陷纠正技术员必须到儿童医院语言诊断所参加实践锻炼。[7]美国和英国的师资培训采用的均是短期的非学历培训。英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主要是特殊学校与大学的合作培训,除了采用短期的非学历培训,还有长期培训(正规学历培训),其主要培训课程目标是提高技能和拓展专业知识。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规定:特殊教育教师每年最少要参加25小时的有关其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以对知识进行周期性的更新。[8]而我国的师资培训多集中在职前培训、理论知识学习这块,对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求较少,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国职前培训模式则以“高中毕业生——师范大学生——特教教师”定向性的培养模式为主,具体是通过中等师范学校的特殊教育班(部)、中等特殊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承担。总体而言,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严重脱节。造成了理论是一块,应用是一块的现象。(2)职后培训缺乏连续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研究性和专业性等,缺少对教师教学能力、技能方面的提升。(3)高等师范特殊教育专业还缺乏对各专业的明晰划分,所授内容多为综合的、通用型的,较为笼统,仅在中等师范中培养盲、聋、智力落后三个专业的学生,而一般的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也只是开设一些特殊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4)培训方式单一。我国采用的培训方式,大多是派个别教师参加培训班的学习、聘请有关专家讲座等。(5)缺乏对特殊教育师资资格的统一规定。除部分教师来自中等特殊师范学校或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之外,大部分来自普通教育系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理论训练。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1)将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网络培训、特殊教育学校与大学的合作培训以及自我培训等模式纳入我国的培训模式中。(2)开展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校本”即以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需要在学校中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它是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找出不足,然后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一步一步地努力探索提高。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再制订新的计划,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提高。[9]其核心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增加其实践能力,成长为专家型教师。(3)健全实习制度。我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其实践机会甚少,所学基本上皆是理论知识,如果不进行职前培训他们很难适应工作。尤其是对于特殊教育来说,那些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面临的困难更大,一方面缺乏教育教学实际经验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面对的是与正常儿童有很大差别的特殊儿童,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在工作面前一筹莫展。因此要结合特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岗前培训,完善实习制度。让准备上岗的青年教师先跟着学校里比较优秀的教师实习一个月左右,在实践中熟悉特殊学校的基本情况,培养一定的工作能力。(4)发展非定向性培训模式。我国现有的模式大致是“高中毕业生——师范大学生——特教教师”这样的定向性的培养模式,针对其弊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师资培训的模式,可将其改造为“普通大学生——教师(准教师)——特教资格生——研究型教师”的非定向性培养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入学时是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或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或师范毕业生,在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同时,就可以更好的开展专业训练,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而且也为有意向将来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就学机会,也为那些有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需要的教师提供了机会。(5)健全教师资格制度。在未来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中,可以根据教师所达到的学历层次及能力水平授以不同档次的教师资格证书,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教师队伍能够比较稳定。
三、开设弹性的素质课程
随着特教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特教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单一的教学知识向诊断、评估鉴定、设计方案、教育和研究等综合性知识结构发展。专业技术水平是否达标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首要条件,特教教师不仅要掌握特殊儿童发展与特殊儿童教育的知识(包括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特殊儿童社会学、特殊儿童生理学、特殊儿童治疗知识等),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一是对正常儿童教育时的方法和技能;二是对特殊儿童教育时的方法和技能;三是组织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活动时的方法和技能。从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而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般包括康复教育、基础文化课教育、劳动职业技术教育三大部分。
国外的课程越来越注重培养特教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其课程设置弹性越来越大、综合性和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强。俄罗斯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师范类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并在很多大学里建立矫正教育学系后特殊教育系,分设有盲、聋、智力落后儿童、言语矫正和发展异常儿童学前教育五个专业,并重视对未来教师的理论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澳大利亚的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劳动职业技术教育上。其课程设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除了一般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特殊教育相关理论外,更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如一些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等。与之相比,我国小学特教教师在中等特殊师范学校培养中,其课程内容主要是从盲、聋、弱智教育三个不同专业来设置,培训内容除了中师的文化基础课和劳动教育外,还有相对应的某类残疾儿童基本知识、特教概论、盲文、手语及各科教学法等。而高师的特殊教育则没有划分各类残疾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内容是综合的、通用型的、概括性高,但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因此,借鉴国外的做法,我国要根据教学实践情况设置一些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四、法制先行关注特殊教育培训
国外在特殊教育方面设置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备,不仅全面且可操作性极强,每一条原则规则下都有其具体要求和实施的程序规定。而且还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纳入了法律法规中。美国的特殊教育有着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来支撑,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了《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作为成为特殊教育教师和获得专业资格的标准,对特教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供了法律保障。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联邦政府1975年的《身心障碍儿童教育法案》(又称PL94—142),1990年的《障碍者教育法案》(即IDEA ,又称PL101—476)以及该法的1997年、1999年修正案。美国作为一个地方分权的国家,根据宪法“保留条款”,联邦政府无权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对教育改革起决定作用的是州教育委员会,而一般州教育委员只会从本州实际出发,不会从国家宏观角度安排教育改革事宜,但是对于特殊儿童,美国联邦政府予以了政策上的倾斜。美国1975年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和2001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对残疾儿童影响较大的有两部法律。这两部法律改变了美国每一个州的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日常运行,为那些所有有着智力障碍或者身体伤残的美国孩子打开公立学校的大门,并且保证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接受对他们有益的教育。这些法律将先进的特教理念化为贯穿特殊教育实践全过程的六条基本原则:零拒绝、非歧视评估、免费且适当的教育、最少限制的环境、法律保障程序以及父母与学生共同参与。进而保证了特殊教育的基本质量和公平。此外,美国特殊教育安置模式,是在1975年国会通过94——142号公法之后建构而成的。日本在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保证6—14岁的特殊儿童少年实现义务教育。战后日本又规划了新的残疾人福利体系,并制定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如《残疾人对策基本法》、《残疾人教育法》、《残疾人福利法》、《残疾人雇佣促进法》、《残疾人职业训练法》、《特殊儿童抚养补贴法》、《残疾人福利协会法》、《精神卫生法》、《教师执照法》等十几个法律。除《宪法》、《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学校教育法施行令》、《学校教育法实行细则》等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规定之外,直接与残疾人有关的法律还包括《障碍者基本法》、《儿童福利法》、《障碍者福利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涉及残疾人的生活、工作、教育、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为残疾人提供了很好的保障。[10] 反观我国的做法,我国在1982年首次把发展特殊教育载入《宪法》,其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把特殊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轨道, 1989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特殊教育要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 1994年8月国务院
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残疾人教育条例》,更进一步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还首次规定“特殊教育班”安置形式和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进修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其第十八至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均要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积极承担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进修。《残疾人教育条例》第37条规定:“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但是现在已经过去了有近十年的时间,特教教师持有的却仍然只是普通学校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这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的可信度,也影响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及相关事务的开展。200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特殊教育与康复论坛》,会议就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教学、特殊儿童康复等四个论题进行研讨,代表们普遍认为,维护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权利,尤其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可以看出我国已有的法律条款多用词空泛,原则性表述多,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一些条款有“号召”之嫌,而无“强制”之意,有些条文的规定只是对将来形势的设想,而并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导致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维护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权利的法律法规。
因此,当前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特殊教育振兴法》或《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权利促进法》是我国的重中之重。特教师资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得于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基于我国存在的不足,应做到重视立法、明确法律责任、完备鉴别、评估和审核立法。首先,必须加快制定与颁布《特殊教育法》的进程。其次,要修订并完善现有的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加强特殊教育的执法力度。第三,加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执行中的监督力度和完善其反馈机制。
五、充足的经费投入
美国充足的经费保障,强大的技术支支持,造就了一支高质量的特教师资以及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队伍。如1998—1999学年,全美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有387284人,其中获完全资格认证的就有347818人(39466人未获完全资格认证)。另有获得完全资格认证的学校社会工作者15105人,获完全资格认证的职业疗法专家9578人,且美国特教师资学历均很高,硕士、博士学位者甚多。美国各地方学区特殊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的补助款、州政府的补助款、地方学区征收的财产税以及一些捐款。后两项占特殊教育经费总预算的80-90%,联邦政府特殊教育补助款占特殊教育经费总预算的10%左右。[11]此外,在教育经费充足的基础上,美国特殊教育还有强大的技术系统支持。每一所学校都有为特殊需要的学生定制辅具,如为脑瘫儿童提供满足其坐、立、走等不同需求的几种辅助工具,为智障儿童专门研制的学习软件等等。与美国相比,我国在特殊教育上的投入可谓相当吝啬了,虽然根据《教育法》相关规定,我国实施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事实证明我国与美国在特殊教育投入上的差距远甚于两国综合国力的差距。资料显示:中美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为3倍(未来20年内将缩小到2倍以内),但特殊教育投入上的差距远大于此。如2000-2001学年美国政府为明尼苏达州的11万特殊教育对象投人特殊教育专项经费近l亿美元。而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元人民币。美国2006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包括:支出111亿美元,用于各州特殊教育拨款,该经费额度比2005年度增加五千零八百万美元,比2001年以来用于资助残障学生的款项增加了75%。据《中国统计年鉴》近6年的统计数据,近6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全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0.38%,而在普通教育中仅普通小学在该项目上的比例就达33%,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近100倍。除了美国之外,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日本特殊教育人均教育经费195万日元(而普通教育小学人均经费86万日元,初中96万日元);以色列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预算为55亿美元,其中特殊教育的经费预算为5.5亿美元。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我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特殊教育投入。此外,还要加强社会投入和个人捐赠机制,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还未达到4%的情况下,而其中特殊教育只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微小的一部分。经费投入的增加,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何去何从令人担忧。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曾经这样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心理正在发展。”特殊教育尤是这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必须积极借鉴国外较好的特教师资培训做法,做到以立足国情,博采众长。
参考文献:
[1]王静明:《让迟开的花朵绽放的更加美丽——谈学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沧州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 [N] 2008年12月第24卷第4期
[2][3]丁勇 王辉:《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 [J] 2003年 第4期(总第40期)[4]张文京:《高师特教通识师资的养成性教育》.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2年10月。
[5]王岚:《美国特教印象及思考》.中国特殊教育代表团访美报告 [R]2003年4月 [6]石学云:《俄罗斯特殊教育与中国特殊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J]1998 年第3期(总第19期)
[7]赵斌 邵燕楠:《澳大利亚特殊教育师资与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J]2000年第1期(总第25期)]
[8]顾定倩:《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介绍及对我们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J] 1999年第4期 [9]郑俏华:《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策略》.中国特殊教育 [J] 2005年第8期(总第62期)[10]金野:《中日两国残疾儿童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长春大学学报 [N] 2006年5月摘第16卷第3期
[11]汪海萍:《美国特教印象及其思考》.中国特殊教育 [J]2004年第1期(总第43期)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外比较及启示
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9级教育班
苟晓玲 20094982
第二篇:2012年四川省特殊教育康复师资培训会后感想
2012年四川省特殊教育康复师资培训会后感想
2012年6月10日至6月15日,我参加了省残联、省教育厅举办的在四川省自贡市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为期五天的“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特殊教育康复师资培训班。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听取省教育厅领导对特殊教育发展政策的解读,学习特殊教育及康复医疗领域专家学者的讲座知识,参观自贡市两所特教学校,形成了一些认识,就本次“2012年四川省特殊教育康复师资培训会”精神做以下情况汇报:
首先,在听了省教科所特教黄汝倩教研员关于《全纳视野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社会化》后,对于全纳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以挪威为例的全纳教育中,知道了挪威三种典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资源中心;普通学校(与资源中心合作);最高境界的全纳教育形式(twinning school)。了解到了,我国的特殊教育和其他国家的差距,明白了以后的方向,结合本国实际,本地区实际,实行符合具体情况的全纳教育。在我看来,所谓全纳教育,和我们国家的随班就读的理念是异曲同工之妙的。
其次,乐山师范学院章永教授的关于《残疾人教育及师资现状》的讲课中了解到,全国特殊教育学校逐年增长,特殊教育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也在逐渐增长,担负但依然很重,章永副教授在“残疾人教育及师资现状”讲座中提到的数据,四川省特殊教育生师比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倒数位置,教师负担重,供需矛盾突
出。特教师资缺口较大,且需加强职前与职后专业培训。特殊教育在职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从普教转岗而来,对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存在极大的需求。
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讲课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列举的一些具体的实例,让人获益匪浅,这正是我在现阶段教育教学中,所需要的。
第三,省教厅基教处副调研员、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雄壮专门提到——特殊教育的发展将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展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现阶段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教育部无相应的支持保障体系,省教厅领导提出应以九年义务教育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的开展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此条件包含以下内容:1.专业师资有富余;2.校舍有富余;3.运转经费有富余;4.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5.地方政府的专项支持。有条件就办,没有条件就抓好、办好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参观了自贡的两所特教学校。
自贡市辅读学校是一所培智学校,该校有学生一百多人,在参观中了解到这所学校设施齐全(感觉统合训练室,PT训练室,语训室,情境教室,律动室,物理治疗室)。学校的康复课程,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学校还注重学生一些技能、兴趣的培养,比如在一间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包饺子、摘菜,在进学校的同时,有好几个学生手拿相机在拍照,在作品展览中有很多他们的作品。
在自贡市盲聋哑人学校中,我们看到了先进的语训设备(MF),老师展示了语训成果,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学校里还专门建立了每位学生的档案,包括家庭信息,致残原因,个人喜好,具体的评估数据,康复情况等等。
在这五天的学习中,了解到了一些学校的一些情况,和各个学校的老师展开了一些交流,知道了一些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但各个学校都有其具体的情况和特点。在这五天中,我觉得我最主要的收获是增长了见识,认识了一些友好学校的朋友,听到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这无疑对于我以后是有帮助的。
(附:2012年四川省特殊教育康复师资培训 讲座一览表)
序号 讲座内容 主讲人 全纳视野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省教科所特教教研员 的社会化 残疾人教育及师资现状
乐山师院副教授 章永 特殊儿童行为矫正 儿童体格发育及运动姿势评定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周蜜娟 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儿童康复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章荣 吞咽、言语障碍儿童康复治疗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尤冉 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技术概述、脑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
任凯 黄汝清
第三篇:参加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学习总结
参加云南省第四期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心得体会
丘北县特殊教育学校
梁安明
我于2014年3月21日至4月6日期间和赵琼老师一起参加了“云南省第四期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听专家讲座,参与老师们组织的互动训练,深入昆明市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听示范课、进行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确实让我对特殊教育教学有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此,我就本次学习活动谈几点心得:
一、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认识。
在本次为期15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听了7场讲座。专家们依次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特殊教育?”、“什么是智力残疾?”、“什么叫做智力障碍?”以及“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现状”、“西方国家特殊教育发展”和“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让我想到我县的特殊教育,一切都还刚刚起步,老师均是出自于当地中小学的普通教育,因此,我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学习中,我们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建立”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各位老师分别向我们深刻讲解了正确的特殊教育观、残儿观的建立,进行了残障孩子的个别化教育案例分析和残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与评估方法的现场示范等等。
由于自己是初涉特殊教育的新手,知识匮乏,经验十分有限,迫切需要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因此我非常看重本次学习的机会。15天里,我从不缺席、请假和迟到,认真做好每场讲座的笔记,及时完成每个科目的作业练习任务,积极参加互动和实践活动。听了各位资深专家的专业讲座以及一些非常贴合实际的案例分析,触发了我对自己教学的深刻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一直沿用了普通学校的常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脱节,教学效果甚微。而现在我认为:要打破这种局面的唯一做法就是走出去学习。只有走出去才能更新知识、登高望远,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质量,才能确保每一名残疾学生都能获得专业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二、通过学习,才能促进发展。
省教育厅关于“云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活动,是为了解决各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配备不均衡、不专业的问题。其实不只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特殊教育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教师专业化程度非常低的问题。我校也不例外,所有教师均来自普通学校,缺乏专业知识引路,开展工作举步维艰,迫切需要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及其操作技术。然而,短时间内实现这种系统的、大量的配备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挖掘、打造。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积极参加这一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我校属于新办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无论是就全县的教育现状还是对于学校本身来讲,特殊教育均属于一个陌生的行业。因此,学校的建立和我们对工作的开展实际上就是一种开创,学校发展了,实际上就是引领全县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专业知识和专业化管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它们保驾护航,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让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参加专业化的培训,才能不断为学校和个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通过学习,能够促进交流。
通过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可以实现“走出去,带进来”,实现教育技术、教育成果、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共享。在本次培训中,各位专家、老师们除了教给我们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很重视各地区间的办学经验交流和学员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通过各地区代表做系统的介绍,使各地区的老师们有机会了解到跨地区的特殊教育发展状况和办学经验;深入昆明市区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现场参观、观摩教学使我们学习到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在针对某个案例发表个人的评论、看法、做法的讨论活动中,让学员之间相互学习,汲取经验,为己所用。同时,本次培训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开展更多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通过学习,才能提高教学。
学校派我们参加“云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开拓视野,获取专业知识。以这样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此来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通过15天的学习,在讲座中我获得了特殊教育教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在去昆明市盘龙区培智学校的教学观摩中我学习到了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在专家组织的“感统训练”互动游戏和心理测试中,我掌握了一些针对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方法和评价方法。这些收获将有益于我今后的教学,成为我应对教学难题的法宝,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参加专业化的培训,是每一位非专业出生的特教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专业化培训才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才能促使特殊教育获得应有的发展。
第四篇: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
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高校师资培训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师资培训是教师不断获得新知识的源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潜能,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途径,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高校师资培训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从培训方向、培训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转换,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地方高校师资呈快速增长态势。为提高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在岗培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原有教师在岗培训方式的弊端及其原因,提出了地方高校教师为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要求的在岗培训新途径。
要研究的:
1.学校针有关师资培训的文件、措施
2.培训经费来源
3.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模式
4.培训考核(保障培训效果)
5.培训计划均等问题
地方高校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以培训自身师资为主要着力点,构建适应自身特色和发展状况的师资培训体系,为整体优化师资队伍提供保证。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生力量, 建设好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 要建立良好的选用机制与培养机制, 营造和谐、开放的成才环境,并加强师德建设。
第五篇:特殊教育管理中师资专业化探讨论文
摘要:当前,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已经成为潮流,在此思想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也是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将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教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化一般概念综合起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特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别是恪守职业道德、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具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以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当今我国特殊教师师资培养的目标及模式,还有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了审视,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分别是完善培养目标、增强课程实用性、课程分流和分层、加强培养行动研究能力等等。
关键词: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特教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对师资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教育研究中主要的思潮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虽然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需求已经由普及转变成提高质量,所以,为了普及教育而扩招的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教师的素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业标准,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执照上岗。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目前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展师资培养也比较晚,但是在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措施。
一、课程分层
应当分出层次来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要根据障碍类型在特殊教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在分出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样可以将课程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都很好地增强。公共课室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细化的一些专业进行跟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实际工作的重要能力。对于分类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分类会造成专业范围狭窄,在学生中出现不了解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是了解的多么细致也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具有解决所有特殊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了解,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范围中,不可能有人能够深入了解所有方面,追求广度的情况下就要牺牲深度。那么教师在没有专长的情况下,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所适从。相反教师如果某种障碍类型十分精通就可以负责这方面的教育,在发现其他方面需要时,就可以对别的教师进行求助,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全纳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特殊儿童教育,一个教师怎么可能完成。此外,不论对某方面了解的多么深入还是会遇到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学习已有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根据传统意义上对儿童的标签来分类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分类原则,应该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方面或者障碍类型来进行分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针对某种障碍开设特教师资的培养课程。
二、培养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育行动实验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培养能力还有行动研究的意识。第一,教师因为儿童特殊教育各种不同的需要,可能随时遇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探索、研究的能力就很难正确自如的应对。所以,教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培训课程中最急需进行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并且提升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最后时限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行,除了个体素质的提升之外,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特殊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所以,俄日了提高这一项崇高事业的声望和地位,就需要社会各界民众,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家长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实用性的增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工作能力是通过一定的实地训练形成的,而不是仅仅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为什么要冠上特殊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些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儿童,这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专业化的基础和依据。所以,一定要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培养特教师资的课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安排课程的内容,还要保证实践课的一定比例。总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对师资的培养,必须要把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培养健全的体制,明晰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勇,陈岳.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01).[2]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范式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