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在这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大学生消费不再是仅仅满足基本需要,而是追求更多比如精神方面的心理层面的满足感。可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在整个消费群体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而分析影响他们消费需求的因素对消费市场供求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在采用随机走访、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后,我们从中分析出影响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首要因素是受自身经济能力的制约。大学生还处于在象牙塔中学习的阶段,并不具备自己保障自己生活需要的能力,日常生活开支还十分依赖于家庭的支持。然而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会呈现多方面差距,有些家财万贯,则子女的生活费就会很高。有些是工薪阶层的家庭,他们自然只能满足子女的基本温饱问题,这就造成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的差距。经济条件稍差的大学生在需要消费某些相对较贵的商品时,则会犹豫,或是直接放弃对其需求,或是选择此产品的替代品等等。
其次是商品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少;价格低,需求量多,这是理性消费者应有的行为。并且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大学生对某种特定商品的消费需求。因为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替代品与互补品。替代品是可以用来代替另一种物品的物品。如果某种物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若某种物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他们也会减少对种物品的需求。如果一种物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他们也会减少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需求。相反,某种物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他们就会增加对这种物品的需求。
商品的质量与其在这个时代的流行程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各种心理与社会需求,因此,社会消费风尚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也很大。大学生是一群年轻人,他们有跟随潮流,赶时尚的特点,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他们所需的商品要能张显青春个性,满足需要的同时还要心里上感到愉悦。此外,产品的在质量上不过关也会降低他们的需求,大学生逐渐理智,也会青睐实用的东西。
大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出于大多数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并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他们会首先满足对自己未来会需要的,但以后会涨价的物品的需求。若某些物品以后会降价,他们又不急需,则会考虑暂缓对其的消费需求。社会变化正在进行,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日益理智。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得大学生能及时满足消费需求,生存在一个合理的消费环境中。
第二篇:关于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的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在这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大学生消费不再是仅仅满足基本需要,而是追求更多比如精神方面的心理层面的满足感。可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在整个消费群体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而分析影响他们消费需求的因素对消费市场供求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在采用随机走访、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后,我们从中分析出影响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首要因素是受自身经济能力的制约。大学生还处于在象牙塔中学习的阶段,并不具备自己保障自己生活需要的能力,日常生活开支还十分依赖于家庭的支持。然而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会呈现多方面差距,有些家财万贯,则子女的生活费就会很高。有些是工薪阶层的家庭,他们自然只能满足子女的基本温饱问题,这就造成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的差距。经济条件稍差的大学生在需要消费某些相对较贵的商品时,则会犹豫,或是直接放弃对其需求,或是选择此产品的替代品等等。
其次是商品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少;价格低,需求量多,这是理性消费者应有的行为。并且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大学生对某种特定商品的消费需求。因为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替代品与互补品。替代品是可以用来代替另一种物品的物品。如果某种物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若某种物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他们也会减少对种物品的需求。如果一种物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他们也会减少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需求。相反,某种物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他们就会增加对这种物品的需求。
商品的质量与其在这个时代的流行程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各种心理与社会需求,因此,社会消费风尚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也很大。大学生是一群年轻人,他们有跟随潮流,赶时尚的特点,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他们所需的商品要能张显青春个性,满足需要的同时还要心里上感到愉悦。此外,产品的在质量上不过关也会降低他们的需求,大学生逐渐理智,也会青睐实用的东西。
大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出于大多数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并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他们会首先满足对自己未来会需要的,但以后会涨价的物品的需求。若某些物品以后会降价,他们又不急需,则会考虑暂缓对其的消费需求。
社会变化正在进行,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日益理智。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得大学生能及时满足消费需求,生存在一个合理的消费环境中。
第三篇: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2001年6月14日13:46 千龙新闻网
调查说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既包括了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偏好、就业准备等个体的内在因素,也涉及到家庭、地区、生活环境、流行观念、就业政策、择业机会等外部因素。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然而,教育界关于大学生职业选择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系统性研究。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主持了大学生职业选择实证研究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普遍规律,给大学生择业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科学建议。
课题组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2000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这次大学生职业选择问卷调查的对象。调查基本上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共抽取1200个样本。实际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有效回收率为74.67%,取置信度为95%。
职业理想何时形成?
半数以上学生职业理想在大学成型
从调查结果看,针对限单选的问题项“您理想中的职业何时比较明确地确定”,回答“大学期间”的482人,占53.9%;“尚未形成”的179人,占20%;“高中期间”的157人,占17.6%;“初中期间”的45人,占5%;“小学期间”的31人,占3.5%。过半数的毕业生的职业理想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然而五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尚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理想。这从侧面反映了教育系统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同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协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
影响职业理想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舆论
针对限单选的问题项“您在确定理想中的职业时,受外界哪方面的影响最大”,回答“社会舆论”、“家庭”、“学校”和“地区”的比例依次为40.1%、26.9%、18.5%和14.5%。总体上,社会舆论对于职业的评价在学生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和学校次之。
收入成为职业理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定项选择问题项“您理想中的职业,其相关因素包括什么”,依据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为:“收入”697人,占77.8%;“就业地区”499人,占55.7%;“发展阶段”488人,占54.5%;“职务”306人,占34.2%;“声望”269人,占30%;“权力”164人,占18.3%。收入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职业理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就业地区和发展阶段位居其次;而在以往居于主导地位的权力因素已退居最末。
对就业状况满不满意?
本次调查将就业准备赋值定为0至10,0代表极不满意,10代表很满意。调查结果显示:选“8”的247人,占28.3%;选“9”的123人,占14.1%;选“10”的36人,占4.1%。调查表明:大学生总体上的就业满意度较高。
与此相对,本次调查概括出了职业选择过程中遭遇的6类苦恼:想去的单位不要我,要我的单位不想去,获得的有用信息较少,开始择业时对面试考官的问题和用意毫无准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尚未作长期规划,择业过程中精神压力较大。调查显示:选择“想去的单位不要我”的431人,占48.1%;选择“要我的单位不想去”的341人,占38.1%;选择“获得的有用信息较少”的407选择“开始择业时对面试考官的问题和用意毫无准备”的210人,占23.4%;选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尚未作长期规划”的380人,占42.4%;选择“择业过程中精神压力较大”的371人,占41.5%。人,占45.4%;
本次调查运用了就业准备程度量表——李克特量表,包含的问题为:“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突变使我难以适应”,“我不知道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大学期间对工作的准备很少”,“我选择的工作与我的性格很适应”,“我对将来自己如何一步一步晋升、发展有明确的设计”,“大学期间我已经为工作锻炼了必要、充分的能力”,“未来的事情很难预测,走一步算一步”,“自己的升迁掌握在别人手中,职业设计毫无意义”8项,就业准备程度一般以上的289人,占32.4%,较高就业准备程度的111人,仅占12.5%。
什么影响了职业选择?
选择职业过程中的外在影响
本次调查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筛选、综合为4类:受父母期望的影响、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受社会舆论对职业评价的影响和受求稳定、保终身等观念的影响。调查显示:受父母期望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分别占29.8%和6.9%;受生活环境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分别占43%和9.4%;受社会舆论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分别占38.2%和7.5%;受求稳定、保终身等观念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分别占22.5%和6.8%。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总体上受生活环境这一较客观的因素影响较大,而社会舆论对职业评价的影响不仅左右了职业理想的形成,还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职业的现实选择。父母的期望和求稳定、保终身等观念的影响随着大学生个体独立意识的回归正逐步减弱,但在目前状况下仍有生存空间。
个人状况与职业的符合程度
调查将个人状况分为4类: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以及职业生涯的明确程度。调查显示:对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51.9%和29.3%;对于个人的性格、气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58.1%和24.7%;对于个人的能力、素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占57.4%和20.1%;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仅占39.4%和13.4%,其中说不清的占32.2%。调查表明: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对个人状况说不清,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个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就业指导部门予以重视。
其次,选择的职业与个人的兴趣、爱好较符合和很符合的比例分别占52.1%和9.8%;与个人的性格、气质较符合和很符合的比例分别占54.1%和8.8%;与个人的能力、素质较符合和很符合的比例分别占56.8%和9.3%;与个人的专业方向较符合和很符合的比例分别占42.2%和24.2%。调查表明:60%左右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与个人状况的结合方面较为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爱一行、干一行”;仍有40%左右的大学生没有找到两者较好的结合点,这一状况的改善有待于大学生个人、教育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
考虑最多的是“符合个人的兴趣”
本次调查,将大学生择业时考虑较多的因素总结为10项,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单位和职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前5位为:符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就业地点在大城市,专业对口;第二位考虑的因素前5位为: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就业地点在大城市,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第三位考虑的因素前5位为:待遇高,能发挥个人特长,能解决户口或住房,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就业地点在大城市。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关注两类条件:符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就业地点在大城市。
从毕业生工作的单位性质来看,按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小学校,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国防军工单位及其他。
能力、机遇和社会关系因素
本次调查将当前大学生必需的多种能力筛选概括为以下8种:A专业技能或特长;B计算机、外语水平;C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D对社会的适应能力;E创新意识、勇气;F合作意识、奉献精神;G竞争意识、挑战意识;H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机遇、时机;J社会关系(亲戚、老师、朋友等)。对于这10项分别赋值为0至10。0代表完全没有或很糟,10代表完全胜任或很好。调查结果见表2:
调查表明:在上述10项中,大学生自我评价较高的是合作意识、奉献精神,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自我评价较低的是计算机、外语水平和社会关系。
地区差异与职业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地区差异而对职业选择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职业理想所注重的内容不同
北京地区和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在职业理想方面有4项明显差异,按差异大小排序依次为:职务、就业地区、权力和收入;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倾向于职务和权力因素,而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则更偏重于就业地区和收入因素。
2.职业理想与现有职业的符合程度不同
北京地区学校毕业生职业理想与现有职业基本符合的403人,占67.2%,很符合的64人,占10.8%;而非北京地区学校毕业生基本符合的350人,占60.1%,很符合的46人,占7.9%。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的职业理想与现有职业的符合程度更高些。
3.择业过程中受父母期望影响的程度不同
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受父母期望影响较小的182人,占30.4%,很大的32人,占5.3%;而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中受影响较小的160人,占27%,很大的60人,占10.1%。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受父母期望的影响比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更大。
4.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不同
在选择单位和职业时,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首先看重待遇、单位的名气和能否解决户口或住房;而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更看重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行业是否有保障和晋升机会是否很多。
5.某些能力的自我评价方面存在不同
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总体上对于某些能力的自我评价更高一些,按差异大小依次为:计算机、外语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意识、勇气,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专业技能或特长。
6.择业中精神压力和获取的有用信息不同
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认为获取有用信息较少的310人,占52.4%,而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为252人,占42%。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认为择业过程中精神压力较大的226人,占37.7%,而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达290人,占49%。
当然,学校所在地区不同的毕业生,在择业上也显出一些相同的方面。首先,职业理想的形成期普遍较晚。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形成的324人,占54.1%,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316人,占53.6%,两地无明显差异。其次,对职业理想中的发展阶段都比较看重,而对于声望因素又都不重视。第三,北京地区和非北京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无显著差异。这反映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整体的统筹规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就业准备与职业选择
就业准备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工作能力的培养、个性与职业的调和、职业设计与职业规划等为选择和胜任职业而作的准备。
就业准备与满意度成正比
就业准备与就业满意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355。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群体较充分的就业准备程度将产生较高的就业满意度。此外,充分的就业准备既有利于提高职业理想与现有职业的符合 程度,也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能力、素质与职业的符合程度。
哪些因素影响就业准备
统计结果显示,以下3个方面对就业准备有较大的影响。
1.对自身的了解程度。
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包括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了解。调查表明:在上述4种因素中,对个人能力、素质的了解程度对就业准备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明确程度,对个人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和对个人性格、气质的了解程度。
2.个人能力的差异。
在各项能力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就业准备的影响最大,接下来依次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勇气;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或特长;计算机、外语水平。
3.与就业准备直接有关的因素。
调查显示,对将来的晋升和发展是否有较明确的规划对就业准备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较好的职业设计能力,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必要的能力,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程度。
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
除就业准备因素以外,选择的职业与个人状况的符合程度和各项能力对就业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
(1)在个人状况与职业选择的符合情况中,对就业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个人性格、气质与职业的符合程度。其他依次是: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的符合程度,个人能力、素质与职业的符合程度,个人的专业方向与职业的符合程度。这说明单纯的专业对口已经不是与就业满意最相关的因素了,而个人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素质与职业的符合状况在就业满意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各项能力中,对就业满意影响最大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他依次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创新意识、勇气,计算机、外语水平,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或特长。这充分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大学期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被广泛重视;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日益突出;创新意识、勇气,计算机、外语水平,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或特长等能力已经成为择业的基本条件。
能力对就业的影响
能力因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选择中的就业准备和就业满意度,对与就业准备直接有关的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
(1)对于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的8项能力中,最有帮助的能力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较大的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勇气;接下来是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或特长。
(2)对于职业与性格的符合程度8项能力中最有帮助的能力仍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较大的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勇气,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是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或特长和计算机、外语水平。
(3)对于将来晋升和发展的规划最有帮助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勇气;帮助较大的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于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的必要能力,最有作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创新意识、勇气,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或特长,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以及计算机、外语水平。
(5)对于职业设计最有帮助的能力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勇气,合作意识、奉献精神,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计算机、外语水平以及专业技能或特长。(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专项课题课题负责人王路江马俊杰执笔唐钧)
第四篇:大学生袜子消费影响因素市场调研报告
大学生袜子消费影响因素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在分析大学生袜子消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袜子消费调查问卷,通过市场研究,获取大学生袜子消费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数值,对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交叉分析,将大学生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为企业进行袜子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分析显示,大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群体,其主体是“务实消费型”占总调研人数的51.0%,其次是“从众消费型”占39.8%,而“时尚消费型”占9.2%。
关键词:袜子消费;聚类分析;交叉分析
袜子属于服饰品的一部分,袜子具有保护人体脚部和适应鞋子内部环境的功能[1],因此,袜子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良好的服用性能[2]。但由于国内众多袜子产品定位不清晰、设计欠章法、产品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据统计,袜子消耗每年每人6~10双[3],可见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时尚化、个性化消费理念的兴起,袜子不仅仅是用来保暖,更是美化人体、促进人体健康的多功能产品。本文从大学生袜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入手,分析影响袜子消费购买行为的内外影响因素,设计市场调研表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袜子的市场细分和市场消费信息。
1大学生袜子消费主要因素
大学生袜子消费影响因素包括袜子消费心理层面因素、袜子消费购买行为因素以及袜子本身的质量、工艺等。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后,细化适当的问项,构成大学生袜子市场调研问卷,见表1。市场调研表设置了21个问项,采用5分法评定,即1表示“完全是”、2表示“是”、3表示“一般”、表示“不是”、5表示“完全不是”,来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统计。
2袜子消费市场调研对象及数据
调研以浙江和江苏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研。调研共发出书面问卷200份,回收199份,有效问卷196份,其中男生92名、女生104名,对19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看起,均值排名较大的前5位影响因素是k13(合脚舒适)、k18(吸湿透气)、k6(服装搭配)、k5(美化自己)、k16(袜子耐磨)。均值排名较小的前3位是k7(喜欢名牌)、k2(打折与质量)、k3(喜欢与价高)。男女生在各指标中的差异不大,取值趋势基本一致。
3数据分析
对调研数据进行初步分析,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779,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因此认为本市场调研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5]。分析方法采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数据交叉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法。
3.1消费影响因素主成份因子分析
主成份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择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指标的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6]。如表2所示,对调研数据k1、k2、k3、k4、k5、k6、k7、k8、k9、k10、k11、k13、k14、k15、k16进行提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4个。根据构成因子的变量内容将这4个因子重新命名。因子1主要由“k8、k9、k10、k7、k11”构成,贡献率为27.654%,根据构成因子的特性,将因子1命名为“流行因子”;因子2主要由“k6、k5、k13、k1”构成,贡献率为12.560%,命名为“个性因子”;因子3主要由“k4、k3、k15、k2”构成,贡献率为10.200%,命名为“模仿因子”,因子4主要由“k14、k16”构成,贡献率为8.881%,命名为“经济因子”。这4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59.295%,可以认为这4个因子能说明原来15个项目的主要信息[7],见表3因子负荷矩阵(旋转后)所示。
3.2聚类分析和均值多重比较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反映各类群体对各因子的重视程度[7],通过分析将调研对象分为三类。通过均值多重比较,将三类群体对4个因子的重视程度划分等级,均值越大其重视程度越高,按由高到低分别以A、B、C记之[7],分析结果见表4。按均值的高低对3类大学生群体重新命名,第1类群体对经济因子最重视,命名为“务实消费型”,第二类群体对模仿因子最为重视,命名为“从众消费型”,第三类群体对于流行因子、个性因子最重视,命名为“时尚消费型”,将以上分析结果综合成聚类分析表,见表4[7-8]。从表4可以看出,各类大学生群体占市场调研总人数分别是务实消费型为51.0%
(100人)、从众消费型为39.8%(78人)及时尚消费型为9.2%(18人)。结果显示务实消费型人数和从众消费型人数远远大于时尚消费型人数。务实消费型群体在没有袜子穿着时才去买袜子(重视k14),这个群体更强调袜子的耐磨性(重视k16)。从图2影响袜子质量和舒适性部位人数选择占比图可看出,袜底本身就是容易在质量和舒适性上出问题的关键部位,因此针对务实消费型群体袜品开发时,要加强对袜底的重点设计。而强调与服装的搭配等个性化设计上,务实消费型群体并不重视。由于这类群体的人数占比最大,切切实实做好对这类群体的服务、深入研究其切身的需求,是各生产企业稳定市场客户群的重要任务。从众消费型群体喜欢模仿他人的穿着,对袜子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又经常买打折的袜子,相对于务实消费型群体,从众消费型群体更有自己的穿着风格,但其本质上对流行是不重视的。由于从众消费型群体人数占比也比较大(39.8%),因此,针对这类群体如何设计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袜子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功课。时尚消费型群体紧跟潮流、时尚感强,不仅喜欢名牌而且更有自己的穿着风格,虽然人数占比最小(9.2%),但要设计出符合其个性特征的流行袜子对我们设计师和生产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袜子具有一般服饰的设计和生产特征,但由于袜子的穿着部位形态多变、动静态要求不一,而且还有许多的功能需求,所以要加强对袜子的消费需求研究,以设计出不同个性特征的消费者满意产品。
4结语
市场调研分析显示将大学生袜子消费分为3个群体,其最大群体是“务实消费型”,占大学生调研总人数的51.0%,其次是“从众消费型”占39.8%,人数最少的是“时尚消费型”仅占9.2%。袜子虽有一般服饰的设计和生产特征,但是由于穿着部位的特殊,袜子具有独特的审美和功能要求。每个群体的消费特征非常明显,只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生产,才能使产品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虹.袜子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6.
[2]马大力,陈红,徐东.服装材料学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田涌泉,沈蕾.上海男性衬衫市场细分及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26(2):20-23.
[4]赵兵,陈雁.童装消费影响因素的市场分析与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40(2):23-25.
[5]杨佑国,李洁,郝丽华.头围与人体尺度的相关性分析[J].纺织学报,2004,25(5):77-79.
[6]时立文.SPSS19.0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张莉,刘国联.服装市场调研分析—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64-1991.
[8]黄海.SPSS10.0forWindow[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12-172.
[9]王婷婷,施建平.服装静态人模陈列的市场调研分析[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4,29(3):112-114.
[10]沈星星.汉麻袜织物的研发与性能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3,28(4):130-13.作者:杨佑国 李丛丛 许岩桂 张贤网 梁议锦 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消费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新乡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高校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二社会现象分析
总体状况 当前机专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表格1 消费支出 食物支出 衣物支出 休闲支出 学习相关支出 其他支出 整体看各部分占总支出比重 大一 42.0% 大二 40.9% 大三 40.1% 37.0% 33.5% 36.0%
41.0%
35.5%
4.3% 6.1% 13.1% 4.1% 5.0% 11.9% 4.5% 6.3% 14.8% 4.3% 6.0% 13.6%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0%,衣物支出占13.1 %。休闲娱乐占4.3%,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6.1%。由此可知:
1、在消费结构上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
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由图表知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费用逐渐提高,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当前的大学生们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支出正在上升。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更加注重品位的方向发展。
3、消费呈现多层次化。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不包括自己的课外收入),40.0%的学生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之间的约为21.3%,高消费群体(800元以上)为10.2 %,低消费群体(200元以下)为9.1 %,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体的比重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填满肚子的范畴。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 %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数据显示: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间,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综合个人自身、社会因素考虑,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上述数据说明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除去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调查表明: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当前我校大学生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等。同时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因为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
(二)耐用消费品消费(价值200元以上)
调查数据表明:文曲星、电子词典、随身听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在深入访问中发现,拥有MP3、MP4、MP5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机在大学生校园中是较少。在电脑消费上,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拥有个人电脑的多数为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当然,我校大学生们使用的电脑多为价格在2700元左右的组装机,拥有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的也不少。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但这些学习工具大多是被用来玩游戏、听歌和看电影,而并不是学习的。
(三)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1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每年。更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学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说,每月手机费中的大部分也用在此上了。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没有手机的同学,电话卡则是不可或缺的。校园内固定电话的开通,给我们打电话提供了方便的同时,电话费的开支也水涨船高,67.1%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40元之间,还有近两成(19.1%)的大学生的电话卡消费在40—80元之间。极少的大学生们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着。
(六)其它消费
对于有抽烟嗜好的男生来说,其“烟费”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通过问卷和深入访问所得数据表明,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根据“烟瘾”的程度不同,花费也不相同,绝大多数的“烟民”的品位集中在中低档层次上,因此每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此外,有6.1%的男生有购买彩票的习惯,其花费也主要集中在每月10元左右。
零食对于60.2%的女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她们的每个月花费在50元左右。此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72.3%的女生每月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元左右,另有少数(7.3%)女生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60元之间每个月,极个别的女生在此方面的消费达到100元以上。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呈现的特点有: 1.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现在的青年已开始追求时尚化和风格化,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尽管他们还不一定拥有,但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2.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3.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二)部分学生消费误区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兼职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2、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67.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主要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18.0%,也有9.0%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们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
五.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
2对于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合理消费观念。
3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4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6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三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
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