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大爱无言》有感
淄川区昆仑中学七年级六班孙郡迤
读了《大爱无言》一文,我真正领悟到了父爱是无形的,是无私的,是慈祥的。文中的主人公“大大”(爸爸)不畏辛苦,白天黑夜不停的打工赚钱,为的是让“我们”过上好的日子,但“我”却不领会“大大”对我的爱,总是挑三拣四,不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那个脸比炭黑的“大大”是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呀!可“我”竟然总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大大”虽是乡下的一位普通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可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爱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读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是啊,世界上处处都有着父爱,父爱也无处不在,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正在等待着你用心去品味它、去感受它。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爱的色彩是无比美的,它能够使心中有爱的人幸福,使贡献出爱的人快乐,使得到爱的人欢笑;它能够使家庭美满,使社会安定,使世界和平。关心,宽恕和体谅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爱贡献出来吧,给社会,给世界,给人间,让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温情,处处都有爱。但是,爱有时犹如一颗尚未发芽的小苗,要用充满爱的清泉来浇灌;爱却常常犹如缕缕阳光,只要拥有爱,阳光才会更加温暖。父爱是伟大的,无比高尚的,也许在你失落时,父亲会给你送上一份温暖,在你受到打击是,是父亲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鼓励着你。父爱如一座稳固的靠山,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不会倒塌的,因为这种爱会深深的固定在内心,永远不会懈怠。我们的世界处处都存在着亲情,友情,而父爱正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远方;父爱又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我们渴求的心房;父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大爱无言,因为它使每一个人都拥有爱;大爱无言,因为它使人们变得高尚,大爱无言,因为它使这个世界充满爱,爱无处不在!(指导教师孙宁忠)第二篇:读大爱无言有感
读《大爱无言》有感
愉快的寒假到了,读书自然也成了快乐的事,我读的书名叫《大爱无言》,这本书共有100篇关于爱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使我感触最深。
有一个小女孩出了车祸,一直昏迷不醒,嘴里还一直喊着妈妈。女孩的爸爸拉着医生的手,求他救救自己的女儿,当医生问起女孩的妈妈在哪里时,从女孩的爸爸口中得知,他们已经离婚很久了,医生还告诉女孩的爸爸,这还要看女孩自己有没有求生的意识。女孩还是不停地叫妈妈,眼泪一滴一滴的掉下来,她哭喊着妈妈快来,妈妈快来于是一位和女孩一样大的女护士,握住女孩的手用温和的语气说妈妈在,妈妈在,在以后的日子护士每天来给女孩讲故事、唱歌。直到有一天,女孩醒过来,当有人问护士时,护士红着脸说母爱的力量可以拯救一切。
是啊,母爱的力量可以拯救一切,她可以让你从失落中走出,从痛苦中走出,因为得到爱你才会觉得幸福,因为得到爱你才会觉得生活更美好,因为得到爱你才从此不孤单,因为得到爱,你才会满足,因为爱的力量最伟大。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一直在我心中荡起,没有母亲的孩子内心世界是孤单的,是痛苦的,因为他们比别人少得到了一份爱,但是有了别人的关心,他们重新坚强,这世间唯有母爱是伟大的,唯有母爱是无私的,唯有爱是可以拯救一切的。
这世间的爱太多了,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家人的爱,但唯有母爱的力量最大,老师的关心是爱,同学的帮助是爱,家人的呵护是爱,即使是陌生人的关怀那也是爱,爱随处可见。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也是我们身边充满爱,生活才会更精彩。
这些文章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爱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用心体会才会明白,即使身边没有亲人,但别人一样能给你温暖和关怀。
当你给别人一份爱,别人也会回报给你一份爱,当别人给你一份爱,也要给别人一份爱,这才是自己真正要做的,这样一来你多了一份爱,他也多了一份爱。大家都有一份爱。
爱是无情无尽的,它随时都会出现,因为有爱日子不会空虚。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丽,因为有了爱,人生才会更美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给那些需要爱自己的人,让世间充满爱。
七年五班王佳莹
第三篇:读《感恩父母》有感:无言的爱
无言的爱
——读《感恩父母》有感
桐乡市凤鸣小学 605班 曹静
母亲像碗汤,一直滋养着我,我在母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那一碗一碗的汤里藏着母亲滚烫的爱;一碗一碗的汤里含着母亲深深的情。给你一个感动的回忆,给你精神和力量,影响你的一生。
在《感恩父母》这本书上,我看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母亲的作业”,故事中讲了一个男孩——杨帆,他的妈妈得了胃癌晚期,杨帆为了引开母亲的注意力,减轻她的痛苦,决定教母亲认字、写字。一个月后,杨帆的母亲走了,他看见母亲的本子上歪歪斜斜地写了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面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位母亲都快去世了,还不忘记自己的儿女们。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记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发高烧了,晚饭也没胃口吃。半夜,妈妈起来做了可口的点心,给我送来了夜宵。一进门,发现我的脸很红,于是紧张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发烧了!怎么办呢?”妈妈着急地说。她连忙穿上外套,去药店买来了药,然后把我一直抱在怀里,还一边把药喂给我吃,一边说对我说“小静乖,吃了药病就会好了!”吃完了药,我觉得嘴里很苦,心里却很甜。过了一会儿,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我发现妈妈还抱着我,而且手还在不停地抚摸着我的额头,难道妈妈一夜都没睡……顿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还记得那一次。妈妈工作一直很忙,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刚好我过生日。那天,妈妈问我:“小静,今天你过生日,想去哪儿玩,妈妈就带你去哪儿玩!”我脱口而出:“植物园!”为了带我去植物园,妈妈放弃了休息时间。我很高兴终于能到植物园玩了,可是天公不作美,我们刚刚到植物园,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没带雨具,妈妈怕我被雨淋湿,就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外套给我披上了。看着妈妈给我披外套的情景,我又一次哭了。
是啊!父母都是爱我们的。这时,我突然想起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第四篇:读《不屈的天使》有感——大爱无言
读《不屈的天使》有感——大爱无言
我是一个天生就爱读书的孩子,当我读到这本《不屈的天使》时,我却被文中的这位天使深深的感动了。也更被这女孩不屈的身影和倔强的心感动了。
在家里我们享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在社会有好心人对孩子的爱;在学校有老师对学生的爱,爱无处不在。而书中有这样一个更需要爱的孩子,这个女孩患了重度脑瘫,好不容易上了学,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她,疼爱她,同学们像兄弟一样帮助她,学校里处处充满着爱的气息。校长为了给学校拿出取暖费,到处东跑西奔,县里视察完毕后,为学校改善了学习环境。面对这样学习环境,晨飞懂得了怎样面对人生,怎样面对生活。读到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校长,去年搬家时,她亲自下手去搬砖头,干粗活,为了学校的利益,她整整奔波了一个假期。最后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其实,这就c充满着校长对我们的爱。也正是她对学校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得到家长的认可。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三小的学生也敬重她、尊敬她。此时此刻让我更加感觉到了爱是相互的,大家更是无言的,爱更是无价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赢得荣誉,才能为我们三小增添光彩。
第五篇:读《终无言》有感
听她的一生相忆
——读《终无言》有感
寒假的时候一口气便读完了雪小禅的《终无言》,书名很有味道。终无言,光阴远去,闷闷独忆,终是无言以对、无计相思。我想到了邓丽君的一句歌词,跟它甚是相配,“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那样的深情、那样的珍重,就如同雪小禅在书里提到的“纤光浮沉,人世间最美好的时光,都在那恍惚的刹那了”一样,这是一种名为回忆的的东西在拉扯着思绪。而当思绪被拉扯成丝状,一头系在年少烂漫的自己指中,另一头被垂垂老去的自己咏柳牵住时,敏感内敛固执多愁的女子便生成了,如《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坐着桐华,就如同,《终无言》的作者雪小禅。
有那么瞬间,我从她的文字中看到了“她”,看到了“我”。
读她的书,必然陷入她精心编织好的绮丽楼阁、桂香小院似的忆镜中。陷在这里的,不只是正读着这本书的我们,还有雪小禅她自己。忆镜中,她仍穿着青布衫子白罩衣,坐在种有合欢树的院子里,和女友们谈天说地。忆镜外,她白描着那些细碎的光阴:“那时流行铺天盖地的明信片,我寄人一张,人家还一张。我收集了无数好看的明信片,如今全发霉了,被母亲卖了破烂”(选自《一个人的山河岁月》),“记得小时候,早春,去放风筝,穿了外婆的家做棉袄,不喜欢穿,一定要那时流行的羽绒服,哭红了眼睛”(选自《光阴里开出蓝莲花》······言辞都不甚绮丽华美,却能将心扯出大段大段的伤,手指勾勾,连接两段时光的丝线便牵动了过去,一时红遍双瞳。有一句话说的很感性,可我总觉得很适合她,或者说很适合所有伤忆的孩子:“原来和文学沾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像个贪玩的孩子,游荡到天光还不肯回来”。虽然她已不再是孩子,但是再在我看来,所有留恋回忆的人都是孩子,年岁走过,苍老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珍重曾经拥有。
如此伤忆的女子,必然走向内敛与典雅,所以她的性格有独特的暗色情节的倔强。她喜欢的不强迫大家喜欢,除非她自己换了心意,否则没有人能够强迫她停止喜欢;她厌恶的也
不强迫他人跟着厌恶,但是他人也无计以上位者的姿态让她停止厌恶。这是一种倾尽所有如同迷上罂粟花般不能自己的爱恨。看她在《法桐呀法桐》、《灰呀灰》里一遍一遍地强调法桐的飘逸干净、灰的低调温和踏实,又看她痴恋世间一切的“瘦”,不仅仅是人骨感的瘦,还有梅的瘦、风的瘦、雨的瘦、相思的瘦。其实梅、风、雨、相思哪里来的瘦呢?说到底,我才不过是喜欢事物衍生出来的那种“清幽之感”罢了吧。法桐在他人眼里,至少是在过去没有法桐的回忆的人来说,它和其他树相比也就那样,哪里来的飘逸干净呢?我想她喜欢上的不过是有法桐、灰的回忆罢了,那回忆中的那半疼半喜半惆怅之感恰好契合了她内心阴阴冷冷而已。“日子也瘦了,过得寡了”(选自《瘦》)是一种凉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那日复一日烧制着瓷器的人,要等多久才能在釉色成形的时候遇上雨过天晴呢?而一个人又要等多久,才能在对的时间里遇上对的人”(选自《青花》是一种浅浅深深的无奈;“喜欢银,低调、温和,把锋芒藏起来,只露出这若隐若现的暗冷。不似金,强烈明丽夺人,有疯狂的气质”(选自《银》)是一种内敛澹然风华、更是一种抵御外在纷扰的保护色,即使把自己与众人有意识的隔绝开来也不在意。“赏心只有两三只”便很好,只要这份宁静的 孤独不被打破就好。
然而看着这大片大片的文字里对自己喜好的强调时,心理闷闷的,有种不舒服感一时遍布四肢五骸,因为那强调的语气仿佛世间仅此物能入眼、能合心意。因想着树种还有像《秘而不喧》、《守口如瓶》等表明不愿他人知晓自己心事、只愿深藏在心中慢慢发酵便很好的散文存在,我变怀疑她如此大花笔墨来陈列心迹的缘由在哪里,一度不愿再看,嫌太做作。但终究放不下,便也试着思索其原因。后来也慢慢明白了,其实点破就一层窗户纸的厚度。文人将伤春悲秋、感世抒意化成笔墨文字是常态,发表成书为世人所知则是文笔关系、是读者的关系、只要她周围的人愿意以心相交、不去拿这些文章里的内容打趣她、质询她,她就还能处于秘而不喧的状态。所以她的性子能如此的内敛淡淡,文字却那么的固执、孤傲。
当然,《终无言》里有太多的滥情却是真正存在的,大概是雪小禅已然积累了太多情太多爱恨情闷,不曾透过这凉薄的性子释放出来,所以行文才会如此。如“质地,是多么关键,由多么妥当的一个词。它忽然有了动感,有了风吹向掩面的温暖,像火焰,又似春天,暖着缠着,外表安详,内心狂热。质地最能说明一切,一个人的质地,一个词的质地”(选自《质地》),我不明白就一个“质地”是如何衍生出那么多的美好的,那大段大段的抒情未免让人觉得反感。
最后,我看着《终无言》的封面,静静地想,雪小禅的书,我终其一生也许只能读这一本了,它会成为我唯美颓废路上的写照。但也许还会再买她的其他书来看,但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心情了。未来未曾来过,过去已然过了去,未来的事,谁知道呢?现在,我还在回忆中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