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整合计划
資訊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整合計畫
伴隨科技的飛躍發展,以電腦技術為核心的資訊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它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在物理教學中如何用好資訊技術,真正發揮其作用,值得我們探究和思考。
一、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化學資訊教學平臺
在資訊技術教學環境中的教學過程結構,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資訊技術為知識交流的載體。為此我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二、要善於借鑒、積累與創新,建設物理教學資源庫
物理教學中需要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需要建設與物理教學的教學資源庫,其包括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素材,還應包括文字材料。多媒體素材能帶給學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製作複雜,且所耗的存儲空間大;而文字材料卻能彌補。學生對文字材料的選取、分析、綜合,也能夠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三、從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習興趣入手,提高物理教學品質 在資訊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中,我最關注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習興趣,這當前整合教學最迫切解決的兩個問題。學生的資訊素養是指其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組合資訊的能力,是其個人素質的組成,培養起來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考老師的多方、多年積累。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將使整合教學取得更大的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化學的教學品質。
資訊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計畫
田彩雲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物理教研组
南流中学
郭杰
2009.9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物理教研组本着共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深入贯彻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精神,力图探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之路,从而最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要求:
(1)通过整合使物理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有效。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图文并茂,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整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
(3)通过整合有助于探究情境的创设。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
(4)通过整合能真正落实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虚拟的学习环境,能对教育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从而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提供技术保障。
(5)通过整合使物理教学更具开放性。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物理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计算机网络网络使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走向开放,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围绕同一课题组成小组进行网上自主与合作学习。网络还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主要措施
1、有效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信息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
2、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随着北京市校园网络工程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并且成为互联网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提高自己在网路方法的相关技术,并且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1)利用互联网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把握教学动态:
(2)利用互联网增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四、工作安排
每周每个物理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由教研组长和包组领导共同监督。
第三篇: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物理与生活”校本研修计划
研修主题:物理与生活 研修目标: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 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物理与科技的关系。
3.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 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5.同时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我们编纂的《物理与生活》校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 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分析论证: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教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第四篇: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李慧清
研修主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研修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本学年,我们将在区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校教研组直接领导下,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
2.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在教研组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本备课组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题实施内容: 1 .构建“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的“有效教学”的模式。”。
2.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
3.教学相长,通过有效教学进一步推进有效学习。
分析论证: 1、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重视课前的教材研究与课后反思,开展单元教材通研,集众人之智,学大家之长,加强对教法的研究。增进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与合作精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上好研讨课,定班级、定人员进行研究。健全活动档案,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载。
2.定期组织科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说课、评课、外出听课等活动充实课题组活动。捕捉课题信息,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3.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理论,定期交流,做好小结,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写好读书笔记,不断积累经验。
第五篇: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初中物理学科校本研修计划
2014 7 20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研修,力图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帮助教师懂得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教学的支持作用,理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以技术来支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要树立以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学校、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的具体情况,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用统一,促进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2.在校内及校际形成积极参与、规范科学、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氛围和习惯。
3.能够进行课程单元层面的教学设计,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资源创设高效学习环境,运用集中研修学到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设计实施课程与教学。
4.取得能够反映校本研修的过程性和终结性成果的校本研修作业(资源包)。
5.探索把集中研修成果向课堂实践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
三、分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2014 7 20―9 10)制定计划 温故提高
教师在集中远程研修结束后,研修组长、指导教师和学员根据自己集中研修的情况,分散学习研修内容,继续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反思自己的研修情况,查缺补漏,完善主题单元设计作业,进一步熟悉课程内容,把握要点,加深理解,写出研修总结。并结合学校、学生及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规划校本研修课程。
制定计划
开学前及开学初,以学校(或校际)学科教师组成研修组,确定组长、技术指导、课堂教学执教者、记录员等,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然后结合学校和学 科情况,按照教学进度,确定10月份的某单元教学内容为校本研修主题单元,并设计研修进程,将校本研修纳入学校和学科的学期工作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4 9 11―11 10)实践应用 一轮研讨
以学校或校际为单位,立足单元主题教学规划,以具体教学案例为载体,开展第一轮协同研讨。对选定的单元,首先从主题层面进行纵观设计,再对各个专题设计进行可操作的细化设计。研修形式可以采用先集中研讨,明确设计要点,再分工设计,再集中研讨,再分别改进,再整合优化的方法。要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都承担部分任务,且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基本具有同质性。根据研修组人数多少,可以每人承担一个专题,或者几人承担一个专题,进行专题教学设计。
此阶段:研修组长、指导教师、学员协同设计。二轮研讨
在老师们完成各自分工任务后,研修组组织集中研讨,对主题单元设计和各专题设计进行分析讨论,整合优化,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由执笔者进行再次优化设计。一次研讨、修改后,再次集中研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由执笔者最后形成关于主题单元及各专题的设计方案,并根据需要收集各种课程资源,做好实施准备。此阶段:研修组长、指导教师、学员协同设计。课堂实施
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案例。按照教学进度,根据分工,实施课堂教学。
此阶段: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施。
三轮研讨
对于每一节课,研修组成员都要参与听课研讨,如果缺席人数多,则可以采用摄录课堂教学过程,课后通过观看录像的方法进行研讨。研讨时,对教学是否实现设计的目标、课堂进程与前期设计有哪些生成和意外等方面进行反思。既要看到优点,分析优点得以产生的条件。也要看到问题,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怎么突破。最后,形成反思报告。这些反思对以后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如果条件具备,最好再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实施,进一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此阶段:研修组长、指导教师、学员协同研讨。如有可能,课程专家团队对典型案例进行跟踪指导,开展观摩活动。
(三)第三阶段(2014 11 11―月底)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
研修组对整个单元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形成关于整个主题单元设计的分析报告。归纳整理相关过程性和终结性材料,形成校本研修作业(资源包)。资源包可以包含各种与校本研修有关的纸质、电子及其他 形式的档案,如研修计划、研修记录、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总结报告、各种教学资源等。每位老师都要提交校本研修成果(作品),每个研修组可按照一定比例评选推荐本研修组的优秀教师作业(资源包)。
此阶段:研修组长、指导教师、学员协同研讨。
四、考核评估
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教师校本研修考核合格,方可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省项目办各学科团队则按照一定比例评选确定本学科全省优秀校本研修作业(资源包)。
12月初,首先由研修组组织研磨课例,进行自我评估,对整个校本研修过程、成果、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推荐研修作业;再由学校对每个研修组进行评价,组织“主题单元教学计划”成果资源包在线交流展示和评价推优。
12月中旬,各市、县(区)按照一定比例评选、推荐优秀学员的研修成果资源包。
12月下旬,省项目办组织总结、评估、表彰。
五、学科课程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
学科课程专家团队要继续利用研修平台和现有渠道(如QQ群、电话、邮箱等)为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如有条件,学科课程专家团队要深入学校,亲自参与校本研修的实施过程,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建议平台常开专家在线栏目,老师们对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随时提问,专家们也可以随时与老师们交流;每周可以设一个固定时段(如2小时),要求专家通过在线平台解答问题。老师们也可以通过专家在线平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体会、收获和成果。在校本研修后,学科课程团队专家负责评选省级优秀校本研修优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