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5:1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

第一篇: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

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

吴同敏

中国人骂人骂得最让人无地自容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人真没教养!”这句话可谓指一骂三,不仅骂了当事人

还顺便狠骂了他的父母。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他的父母从小没有好好地教育他,没让他养成良好的品德,良好 的习惯,家教很差。为什么不识字、没文化人们就不骂呢?可见,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大。

当今中国存在着全社会都很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身上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又令人担忧,而家庭教育又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为了生活,孩子的父母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小宝贝寄养在亲戚家,或自己的父母身边。小孩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疼爱,本身心理就很脆弱,而祖父母不恰当的管教,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就很难养成。

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一心只想着赚钱,赚大钱,脑子里都被钱塞住了。他们浅薄地认为,把小孩生下来,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有钱花,就对得起小孩了,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自己小宝贝们会长成什么样的人,就没过多地想了。等到自己的小宝贝们念书之后,这些父母又格外关注起自己小孩的成绩。成绩不理想,又带着小孩委婉地向老师找原因,好像小孩成绩不好都是老师没有教好,却从不反思自己。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忽视家庭教育,也难怪,他们长期不在小孩身边,小孩和父母的感情很生疏,对亲情的理解很淡薄,他们知道却不加以重视,认为没什么,不要紧,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人们都说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熏陶了孩子的思想,启迪了他们的心灵。小孩子美好的心灵,端正的品行,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养成的。小孩子他不懂事,不会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都要父母耐心地加以纠正,加以教育。可见家庭教育多么重要。中国有句老古话,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看得是什么,看得就是小孩的思想品德。家庭教育得好,小孩一生都受用,长大以后就会很平安,生活得很幸福。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人的品德修养,这是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有这样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把修身摆在首位,因为修身是一切做大事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

第二篇: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一个7岁的孩子,经常花钱雇同学来为自己写作业;一位处于花季的女孩,只因为父母未能满足其去香港看明星演唱会的愿望,便从高楼上纵身一跳;一个已经升入大学的男孩,学期末把脏被单和脏被套一次性邮寄回家,母亲洗好后再为其换上……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当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之后,温柔就会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就会化作一个圈套。家长的代劳、娇宠和有求必应,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乏最起码的劳动锻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那么爱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呢?总结起来很简单:它只是一种爱的正确表现形式而已。从家长的职责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子女提供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便把爱无私地给予了孩子;而对孩子而言,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父母正确的爱、恰当的爱,也就意味着得到了爱的精髓。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于浓重的溺爱成分,让孩子从小就得不到锻炼,得不到磨练品质与意志的环境,孩子长大以后如何去适应社会,如何才能获得竞争与创造的意识呢?

第二,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中国家庭代代相传的错误教育模式——经验主义,常常让父母不明就里地照葫芦画瓢。曾经有人向一群孩子发问帽子的用处:5~6岁孩子的答案是扇子、船帆、蚂蚁的船、小猫的摇篮、飞碟等,而10岁以上的孩子则回答:“帽子就是戴在头上的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却在减退。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才能的孩子,问题在于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的智力思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与孩子在交流上产生障碍的原因,其实就是大人的定式思维造成的。孩童时代,孩子们随时都会问出一些离奇或者看似荒唐的问题,而有些家长没一会儿就烦了:“你那小脑袋瓜里面都想着些什么呀?”“你能不能问一些有用的问题?”可能他们没有换位思考过,在孩子的世界中,这些回答意味着什么。等再次想交流时,孩子心里的门已经紧紧地反锁上了。相反,当一个孩子切开苹果时,惊喜地对妈妈说:“苹果里有一颗星星!”妈妈惊讶地回答他:“真的吗?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宝贝你真棒!”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幼稚可笑甚至是愚蠢的。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往往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

第三,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的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奖励”这个词语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中国父母惯用的杀手锏,比如承诺孩子当考试成绩达到多少分,就奖励他玩具或者金钱。凡此种种,方式不同,但是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而忘记了奖励的初衷,那这样的方式还可取吗?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不局限于眼前的小利益,换一种奖励的方法,也许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加精彩的世界。比如说,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电影,参加夏令营,或者带他们去旅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第四,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变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孩子是教育的产物。谁都知道,填鸭式的教育是不对的,但对于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而急红了眼的家长来说,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同谋者。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的唠叨就开始了:“今天的作业多不多?”“赶紧先做作业,妈给你做好吃的。”“玩什么玩,你这孩子的玩心怎么那么重?”各位家长,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是不是已经让孩子变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机器”呢?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习能力不太优秀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很难得到认可和欣赏,而许多拥有强烈自尊心、良好自信以及灵活创新能力的孩子,可能仅仅因为在某些学科上还没适应或体现出来天分,就被草率地称为“笨孩子”。当这些孩子错误地认为只有优秀的成绩才能得到赏识时,他们所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但是当这种努力归于失败时,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可能会随之崩塌,这样的后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

第五,教育目标朝令夕改,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

家长一味的代劳和包办模式,让孩子习惯了听从,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随波逐流,今天学习这个,明天练习那个,并不清楚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及言语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特别深重的。

教育孩子的精髓是了解并理解孩子。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这虽然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书,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呼吁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能够尊重孩子的身心规律,尽量避免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发生,时隔100年之久,我们仍然没有完成。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的最大问题是——听话就是优点。然而,好孩子的定义是具有独立性、责任性、懂道理、有主见,未来的人才标准是具备完善的个性、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反应能力以及机敏的应变能力。只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家人教育观念不统一:比如,爸爸要求孩子简朴,妈妈却要求孩子时尚;父母不让孩子随意吃零食,爷爷奶奶却偷偷让孩子吃。家长对于教育的不一致,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二是让孩子学会钻空子,更甚者,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朝令夕改,忽宽忽严,以自己的情绪为转移,这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独立,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义务感以及他们的荣誉意识。

第三篇:2013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3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3年12月20至2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主办的2013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家庭教育的价值与使命”为主题,同时还就“现代学校建设中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邀请到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卢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学院副院长白新睿,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重涵,金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吴惠强,甘肃省家校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振邦,北京红黄蓝教育集团董事长史燕来,辽宁省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苏加胜等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育工作者等近300名代表参加。

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但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角色的父母,应该避免过度望子成龙、重智轻德、过分溺爱等不良教育态度,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

随后,各位嘉宾围绕家庭教育热点话题,从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的专业角度展开讨论,传播着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共享家庭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孙云晓副主任作了题为《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主题报告;卢勤女士用生动的事例、幽默动情的表达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场题为《怎样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的精彩演讲;白新睿副院长为大家分享了朝阳区在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中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吴重涵所长分享了江西省在推进家校合作过程中,实施“科研引领、行政推动、学校实践”的实践经验与阶段性成果。

22日上午,来自重庆教科院的何云山主任、广东东莞的毛秀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的田国秀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的郭建民老师、武汉生命阳光儿童发展中心的肖付强教授等纷纷登台,畅谈经验,分享成果。

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是家庭教育领域一年来信息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思想的沟通、成果的分享。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大家既提升了理论素养,扩大了眼界,也广交了朋友,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参加本届高峰论坛受益匪浅,期待着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再次重逢!

第四篇:家庭教育托起中国梦

家庭教育托起“中国梦”

——关爱青少年,家庭教育要先行

作者单位:禄劝民族小学 姓名:包昌沫 职称:小教高级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禄劝民族小学 邮编:651500 邮箱:1091768409@qq.com 摘要: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出现亚健康状态,提升家庭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是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扫盲”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让爱完整,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下的教育;家庭教育,补上青少年性教育这一堂缺失的课;以心养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正能量”中茁壮成长等方面进行阐述,呼吁天下的父母和老师携起手来,将我们手中捧着的雏鹰顺利地送上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中国梦 家庭教育 亚健康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毫无疑 1

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中国梦”的实现,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教育,一直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将青少年培养成人才,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教育,是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一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是和谐社会的“净化器”,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平衡器”,是全家老小一起成长的“循环机”。

当前,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子女教育上,有的家长沉迷于麻将中,将孩子交给“保姆”似的电视电脑,有的家长文化较低,家庭教育意识差,能力有限,有的家庭结构特殊,还有的家庭虽然已经举全家之力把下一代的教育放在了家庭奋斗的顶峰,可由于操之过急,或没有科学的家教方法,导致很多家庭教育误入歧途。比如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心灵施暴,扼杀孩子的独立人格;物质刺激,让孩子的拜金主义日益突出;重视分数,忽视道德和三生教育,家长只望成才却忘了教做人……

前几天,我看到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有15%的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其身体发育和躯体健康方面的问题。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

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一个人自出生到走向社会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成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常任教师,甚至是终生的教师,因为教育后一代是父母神圣的天职。马克思曾经说过:“家庭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古人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这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再加上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俗语说得好:“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了如指掌,是当之无愧的便于因材施教的天然教师。所以说,造成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病根在父母,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社会教育所不可比拟的,它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当今独生子女较多,“421”

家庭结构(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独生子女)较为典型,许多孩子的思想意识里,只有他人为我,没有我为他人的思想。这样的教育不仅误了一代人,还意味着培养出一代素质差的父母,一代素质差的父母又意味着将会影响着三代人的教育,如此下去,中国梦的实现,如同纸上谈兵。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家教不好,去再好的学校也没用。打个比方吧,家长自我成长是“树根”,家庭教育是“树干”,学校教育是“树枝”,社会教育是“树叶”,我们的孩子是“果实”。只有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树根。我作为孩子的母亲和学生的班主任这双重身份,无论是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还是作为班级学生的家庭教育旁观者,都遇到过很多的困惑,也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提升家庭教育,从我做起,从教师做起,将教师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辐射到更多家长身上。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思考:

一、“扫盲”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

1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地知道,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道路上,家庭教育质量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知晓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善于家庭教育。目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家长只要管了孩子上学的物和钱的供给就算尽责了,教育那是学校的事。我们班开家长会时,有的家长会问,就交一下钱吗?这样一句话,说明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很差。家庭聚会时,聊得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

个家长都会觉得不知如何教育,说明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也很低。而有的家长自以为“压”得住孩子,其实孩子是在痛苦地接受。我认为,国家应该将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像扫盲工作一样地来抓。以学校为主阵地,先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再利用教师的优势,将家庭教育的知识辐射到每一个家长身上。老师作为“编外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要起建设性的帮扶作用。

在家庭环境中,是不是只有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才能被称为“家庭教育”呢?实际不然,在教育领域,我们把所有家庭成员间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称为家庭教育。

于丹老师说过:“一个家庭教育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以言语或行动的施教,而是一个家庭中的循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说家庭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呢?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一起成长。所以我说家庭教育是循环教育,它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也有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却是父母的一面镜,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要从镜子里面反观自身有什么不足,及时地调整和完善。我在教育儿子时,就有深深的体会,自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我真切感受到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所以,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乎到民族的兴衰。

二、让爱完整,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下的教育

不少青少年犯罪的事例显示,特殊家庭背景下的孩子较多。

比如单亲家庭、父母两地分居家庭、隔代教育家庭、重组家庭背景下的孩子,他们特殊的家庭环境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和人格,作为孩子的老师和监护人,要从孩子的情绪、心理、人格等方面多进行关注,给他们一份完整的爱,让特殊环境下的孩子成长的负能量缩到最小化。

三、家庭教育,补上青少年性教育这一堂缺失的课。网络资料显示,有关青少年受到伤害的强奸案以及青少年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有的实在令人发指。前几天,海南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一事,在暴露出师德糟糕的同时,也拷问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一方面是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和性教育的缺失、性知识的匮乏,一方面是大量不良性信息影响着孩子们的性价值取向。面对如此现状,家长对孩子就不能只注重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适时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帮助建立科学的性态度,利用道德、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手段,不仅要让青少年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等生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以及只有成年结婚之后才被允许有性行为的法律规范。家庭教育所处的特殊环境,为青少年补上缺失的这一课,一定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以心养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观察身边的家庭,我觉得当前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出现问题多亲子关系上。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可以说,一个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的。我们既要对孩子亲密有间、尊重有度,又要满足有限、帮忙有忌。我认为父母的角色应该这样扮演:爱而不宠的慈母,严而不厉的严父,尊重理解孩子的益友,目光独到的审美家,洞察孩子的心理医生。让孩子的精神不再留守。家庭教育,重在以心养心,把培养孩子内在心智作为核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尽量抛弃现实的浮躁和功利。

五、让孩子在“正能量”中茁壮成长

正能量是时下颇为流行的词汇。正能量指的是一切有助于我们告别心理依赖与拖延症、提升意志力与自控力的方法和理念。家长都是以孩子的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当孩子幸福时,就传递着“正能量”,那么家长如果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引导孩子,那也是在传递着“正能量”给孩子,让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现代父母常因人际关系的纷扰、职场的竞争、家庭矛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全感而积聚一些“负能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给孩子。比如对孩子的信任、理解,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做孩子的好朋友,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家长传递生活、学习、工作的“正能量”,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成就“中国梦”的基础。关爱青少年成长,优化家庭教育是关键。希望每个家庭成员,点亮自己,站在孩子生命的前方,让孩子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希望天下的父母和老师携起手来,将我们手中捧着的雏鹰顺利地送上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

参考文献:

1.《魅力家长》2013.2月号、2013.5月号。2.于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新浪教育-新浪网。3.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百度文库。

第五篇:中国家庭教育的四大缺失

中国家庭教育的四大缺失

就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席话可是说到了很多教育者的心坎里。这不,两会刚刚开幕,家风家教话题就成了热点。

其实,这并非一个新话题,就在2014年的两会上,就有委员的提案内容是“无家风,不家庭”、“重拾好家风,培育好德行”,莫言也曾建言过家教是“身教重于言传”。当前,在***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高度重视下,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哦!

代表委员们都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他们曾经如何谈论家教话题呢?看看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怎么说的吧!

中国家庭教育有四大缺失

第一大缺失是,没有一个社会系统告诉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一名家长。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孩子在全世界孩子中是最辛苦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一点知识,也得到了高分,但是他们失去了很多能力。比如中国孩子失去了快乐能力,这些孩子整体来说不快乐,他们的快乐非常少,而且有时候快乐的原因是不对的,比如有的孩子在班内是前五名,所以很快乐,有些孩子在班内得不到名次所以不快乐,快乐和不快乐的原因不对。孩子应该怎样过一种快乐的生活,这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但是中国教育,从家庭到学校都把这个内容排除在外了。家长要求孩子成凤成龙,学校要求孩子考高分,但是如何使孩子生命本身有生命力,对生活有激情,对生命本身有热爱,这是中国所有教育都没有研究的内容。

第二大缺失是,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间,父母和老师联合起来,把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全部杀掉。中国从小学到中学到父母教育,没有一整套对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机制,在我看来,对中国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当一代一代人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高峰时候就非常可怕,这次美国钱永建又得到了诺贝尔奖,如果把钱永建放在中国长大,他同样好学,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真是一个问题,如果把杨振宁、李政道、钱永建放中国,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大缺失是什么呢?中国家庭教育严重缺乏信仰和信念教育,父母本身就是迷茫一代。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80”出生的现在才28岁,中国28岁结婚的人不多,生孩子的更少,他们是从没有信念和信仰的时代走向更加没有信念和信仰的商业时代。到底让孩子们相信什么,相信真、善、美,孩子们为什么相信,家长、老师都说不清,相信艰苦奋斗,还是相信安乐享受,老师说不清,家长说不清,而且家长本身自己的行为跟家长本身认可的理念完全相反。比如一方面认可善良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在商业时代里,看到的是不断追逐利益,损害人的声誉,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给孩子带来一种感觉,到底我要相信什么,家长没法告诉孩子,我对我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你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爸爸不反对,但是你做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前提条件,没有伤害别人,这就够了,这就是最低境界了。第四大缺失是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艰苦能力的缺失,中国家长通常有一个毛病,有钱以后不知道怎么让孩子意识到钱跟你没关系,你自己要个人奋斗。犹太人有一整套系统,没有一户犹太人的家庭会因为自己家有钱把孩子毁了的,这也导致了几千年以来,从耶稣开始,到后来犹太人流离失所,几千年以来犹太人几乎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生根发芽的根本原因。中国典型的叫富不过三代,我看到现在富绝对不过两代,从我身上就看出来了,我完全没有能力告诉孩子这个钱跟你没关系。当然我跟我女儿、儿子都说了,爸爸已经把钱捐完了,跟你一点关系没有,爸爸只给你留下读大学结束的钱,我女儿很知道省钱,但是她依然知道我们家不愁吃穿。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几件事:人品、心情、鼓励

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分数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下载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的家庭教育(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家庭教育深受传统观念影响

    专家:"啃老"表明中国家庭教育深受传统观念影响核心提示:“傍老族”、“啃老族”,在当下社会已不鲜见,这不仅是家庭小事,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最近,北京父母状告“啃老”独子......

    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5则范文

    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

    家庭教育中国行观后感(通用)[5篇]

    家庭教育中国行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中国行观......

    “2010年中国十大原创家庭教育图书”

    “2010年中国十大原创家庭教育图书”如下:(排名不分先后)NO01: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简介和点评: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精选五篇]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能看出一对一课外辅导的潜力也在其中。课外辅导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市场。1月26日,新浪网联合全国30省的40多家媒体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教育界年度盛会--......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教子有方》[5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教子有方》第四讲心得 感恩是做出来的 曾经总是觉得自己有点儿笨,有时候人家也说我有些“老实”。可能是因为爸爸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面......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读后感在方校的介绍下,我有幸拜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深知“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书中对于小孩......

    家庭教育

    小学生为何缺乏学习动力? 现在小学生学习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在此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供家长和老师认真思考。 一、错误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 缺乏动力,就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