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5则范文

时间:2020-12-03 10: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

第一篇: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

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希望有所帮助!

一、父亲太严厉,会让子女没有独自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

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并影响其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在亲子关系里受到的伤害会在其他关系上表现出来。

过度严格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使其不能正常成长,没有独自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难道以后你们(父母)七老八十了,还要让你们去下决定。父亲太严厉,使孩子产生某些心理极端,重则抑郁自卑。

所以有人说,在教育孩子阶段适当的严格点是对孩子有好处的,但一旦过度只会有坏处没有好处。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会扼杀子女的责任感

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家长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而当问题出现以后,就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成为典型的外归因。所以,长期被唠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变得懒惰、散漫,通常会唯父母是瞻,难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

如果孩子长期被唠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以及逃无可逃的处境,他们就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保护自己。这样,家长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三、在家庭里只谈论子女的学习(刻意回避很多话题)只会限制子女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亲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随想……如果一个爸爸和妈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反过来,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特别地感到不安,想要去限定孩子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的无意识在着急,需要去解开的一个心结。

当然了,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这就需要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四、热衷给子女贴上某一类标签而忽略其余,让子女失去正常社交的能力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

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但是呢,我有的时候有个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培训,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呢,什么都没有。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因为,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就已经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这种内在的硝烟密布,只有“弹钢琴”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发,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的内心状态的样子么?

五,过度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的社会背景,让子女失去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想象力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现在甚至在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而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在孩子们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

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同时,社会中,老师和其他跟他一样的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

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我可以想到的一个画面是,盘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同时,家庭背景又会成为另一些家庭发展自卑的土壤,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他们心中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所以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大家也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一些可怜的人总是被欺负,而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在这里,我们也暂时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看看他们的内心世界。

周围的同学因为都是孩子,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汪峰的一首歌中所唱,保持愤怒),或者破坏社会背景,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我的一个意象就是盆栽,一种让人心疼的“美”。

有的家庭中弥漫着中药的味道,父母觉得孩子永远需要吃药,比如吃一些维生素之类的东西,这就暗示着孩子,你有病。还有一个就是这家庭里有某一个成员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心身疾病,比如高血压、牛皮癣、眩晕症、偏头痛,或者心脏不明原因的疼痛,只要没有器官性病变做底子的人员,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现在这些发病率很高?这往往揭示着这个家庭有被掩盖的问题,要么是跟上一代,要么是跟下一代,而这个人有很敏锐的感觉,他发现了,但同时很真实的表现出来时,被集体指责,所以,他往往悲哀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维系家庭的表面平衡。

有的时候,贵为高等动物的人,有些感官确实不如动物敏锐。同样有的时候,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的感觉和情感系统就会比较微弱,因为他们的关注点都在事情上,对一些很微妙的人情变化比较不敏感;而很多看起来很糊涂的人,他们的情感和感觉系统就比较敏感,但他们又常常不能很有逻辑地表述他们所感觉到的东西。他们都很善良,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把他们不能表述的问题,用自己的症状,甚至牺牲来拯救家庭,甚至拯救家族。我从心底里向这些人致敬,但我更想,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备受指责的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的可能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被压抑的真实自我,有的时候,人们会很恐惧看到这一点,这常常涉及到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是真实的强大,还是虚张的强大。

六,因为工作忽略家庭,让子女变得孤僻离群

近年来,一些有关父亲的调查数据让人担忧,五成父亲很少陪孩子;三成父亲与家人共餐的次数每天不到一次。七成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由妈妈或保姆来接待,五成的孩子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跟妈妈或祖父母一起度过,两成左右的孩子几乎一天到晚都见不到爸爸。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的工作,然后孩子给忽略了。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就是因为如果他要是有过多的时间在家里的话,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而要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因为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所以,在外面跟别人玩,要安全得多,看起来就不用那么心苦,真的是有很多孩子被父母用过度的勤奋工作给毁了,他们被巨大的忽略了,很多孩子对这样的父母在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所以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妻子和孩子太多了。

武志红把这种情况称为原始的融合焦虑。它是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这种惧怕所产生的焦虑即原始的融合焦虑。而这种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于婴儿早期的父母对孩子的忽视。

七,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让子女厌弃自己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也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的意思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是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八,家庭角色异化让子女失去对家庭的基本认同感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而妈妈呢,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她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九,隔代卷入混淆子女对父母角色的认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十,功利化的关系让家庭缺乏亲情和自然和谐的关系

这个意思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比如说,你拥有了很多的才艺,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中间的时候,尤其变得悲哀。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是一种什么东西了。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如果再扩大一点,就是关于文化,文化就是设置,在中国,有名的就是儒释道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个规定序位的文化。简单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规定一出来,就说明所有的人,就必须在原地呆着,一旦有突破,就是越矩,伦理就是伦常,儒家文化只是规定了上对下的权力,而没有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由下对上的反抗,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遵守这个规则。这也就是让我们这个民族陷入周期性的、大规模的战争的弊端。可以培养礼数,但是他有一个缺陷就是,儒家文化是扼杀人的创造力的一个桎梏。

打个比方:你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一个宿舍里有八个人,然后你在凌晨两点钟的时候,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结果是,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

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在家庭中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很多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能力的话,孩子注定就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最严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就永远都不会出家庭了,也就是“相濡以沫”,在家里互相吐唾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真是感人至深啊,互相吐唾沫、残喘在生活。我相信,好的状态是相望于江湖。更加上一点,关系之间,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且隔音效果还比较好的话,这里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跟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篇:中国策划公司“7宗罪”

帮助企业成功,企业为什么不满意策划公司?

企业要想在现在取得成功,选择合适的外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看如下一组数据——·85%的企业曾经寻求过策划公司的服务,但只有4%达到了预期效果;

·58%的企业表示对策划公司提交的方案满意,但在执行3个月后,这一比例下降到6%;

·36%的企业老板愤怒地表示:付给他们几十万,买回来文字图片一大堆,执行后才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一堆废纸;

·北京一个业内知名企业,对某肝药上市寄予期望,先后与国内知名的三家策划公司合作,半年以后,老板在股东大会上宣称:“以后要是再找策划公司,我把自己的手给剁下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策划公司的满意度很低,不满意的根本原因是策划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源在哪里,看看企业对策划咨询公司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也许会明白,中国策划公司有如下“七宗罪”。

1、第一宗罪:营销体系与传播体系分割。策划出来的东西很教条化,道理是对的,但是传播性很差,使得客户请了咨询策划公司还要请广告公司,本来找策划公司,客户是想花“一份钱”办“两份钱”的事情;但是没有想到客户以专业的营销咨询公司为由,只提供了程序化的文字“块块”,花“一份钱”只买到了“半份钱”的东西,客户当然不满意;

2、第二宗罪:策划的东西面面俱到,没有独创性和独特性。策划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整合方案,看似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很体系化,但却缺乏创意和独特性,成了一套平庸的“保健操”,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而客户需要的是一套进攻犀利的“组合拳”,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客户比策划公司还郁闷。

3、第三宗罪:策划费用太高,觉得物不所值。策划公司一收费就是30万,50万,100万,提供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材料和几堂课程,还美其名曰:创意是无价之宝。让很多公司与策划公司合作后大呼上当,就是感觉付出和得到的东西不能成正比。

4、第四宗罪: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理论化和学术气息太浓,方案执行性比较差。很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都有很好的学历和教育背景,但是从来没有在国内的市场一线任过职,言必谈外国,教条化,学术化,纸上谈兵,不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操性很差。

5、第五宗罪:沉湎于一招一式,单点突破,没有把握策划方向的能力和策略。很多策划公司要么出身于媒体,要么出生于市场,有的沉湎于平面表现,有的沉湎于渠道建设,没有一个从战略到战术;从定位到表现;从策划到执行完善的策略思考,使得企业即使解决了单个问题,还是没有掌握解决问题具体的方法,下次碰到了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对付。策划公司只能“授人以鱼”,不能“授人以渔”。

6、第六宗罪:不能给予客户实实在在的承诺。很多策划公司说起来一套一套,写起来一套一套,但是就是不能给客户实实在在的承诺,关键是自己心里没有底的缘故,所以对自己策划的东西没有自信心,不能给别人做出具体的承诺。

7、第七宗罪: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诚信度差。很多策划公司在给你方案的时候写得很好,说得也很好,但是做起来就不是这样了,市场调查偷工减料,信息收集敷衍了事,市场定位主观草率,市场方案不切实际,传播文案可读性差,平面设计粗制滥造等。怎么能叫客户满意呢?

策划公司也许可以考虑积累一下如下经验。

如果要想真正把产品策划好,把企业服务好,策划公司可以考虑积累如下一些经验。

1、积累服务同行业、同类别、同规模的企业服务经验和方法。

2、积累在服务所属行业内部历练的人才,积累一线打拼的经验。

3、不仅与客户沟通文案和设计,还是能涉及到企业的行政、市场、销售、财务等各个领域和部门?

4、绝对不闭门造车,了解你服务客户的竞争对手。

5、仅仅提供给客户一堆设计方案,还是有能力提供执行贴身服务。

6、不仅给你客户做一套策划,还是能教会客户掌握体系化的策划方法。

策划公司的“七宗罪”,可以考虑从如下七个方面入手解决。

针对策划公司的“七宗罪”,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七个方面给予解决。因为只有让客户取得成功,策划公司才能获得成功,客户不能真正成功,策划公司就是墙上浮萍,水中月,镜中花,不能落地生根,更不能能够进步发展,只有创造真正的双赢,策划公司才能被认可。

1、解决方法之一:既做策划公司又做广告公司,做有策略的广告表现和可表现的营销策略。对咨询业和广告业融合的问题,从缔造可传播的营销体系出发,把策略传播化,传播策略化,使之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能够真正为销售做好铺垫和服务。

2、解决方法之二:营销策略锐利化,可执行性强,能够大规模复制。现在很多策划公司,把策划包装成了深不可攀的东西,但是拿出的东西却既不锐利,执行性也不强,不能让客户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使得赢利手段单一,成了另外一种“中庸之道”,最终沦为“平庸”。策划公司应该做体系,更应该讲究创意,因为我们深知:四平八稳的体系缔造只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而体系上的创意突破才能真正让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源,实现销售的高速突破,从而真正赢得市场。

3、解决方法之三:传授策划方法,既帮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又帮企业做好产品策划和营销规划,还要帮助企业完善地掌握策划的方法和手段,培训一批营销和策划人才。

4、解决方法之四:公司讲究人尽其才,术有专攻,讲究合理布局,搭配利用。策划公司应该有来自于各大型企业的策划师,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在全国的医药医药公司、保健品公司、快速消费品公司

或者化妆品公司,从事过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策划以及营销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贴近市场的解决方案;还要有一些来自大学的教授,博导,这些人主要提供产业的方向,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宏观经济研究上做出详尽的咨询和阐述,有利企业选择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当然也缺不了一批创意能力突破,对平面设计领域有很深造诣的平面设计师,对平面创意和表现深有研究。

5、解决方法之五:讲究资源的整合利用,营销环节的环环相扣,产品、策划、传播、通路、执行之间的细节完美,使得企业在战略平台上不会出任何差错,在战术运用上也会详略得当,在营销组合上更会出奇制胜,从而打造完善的营销平台和完整的战术体系。用缔造完整的营销链条来保障整个营销体系的完整,用系列突破,比如说渠道突破、传播突破、广告突破、品名突破等来获得大量的营销资源,从而达到使产品销售提升的目的。

6、解决方法之六:不收取任何策划费用。策划公司要知道,一个产品或者一个企业的成功,仅有策划是远远不够的,还包括企业战略制订,企业领导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策略,企业资金状况等众多因素,现代社会是一个“生存靠体系,突破靠策划”的时代,一招一式的绝杀和单点突破都不能保障企业的快速成长。所以策划公司应该教会客户体系化的策划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体系化的思考问题,才能使得企业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真正生存下去。当然,策划公司还应该提供客户创造力的策划手段和技巧,如果没有创造力的策划方法和技巧,就不能使产品或者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源,取得市场突破,无法突破原来规模的瓶颈。

7、解决方法之七:实实在在给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把客户当成自己成功的全部要义。策划公司不要给客户花言巧语,也不要给客户蜻蜓点水,要沉下心来给客户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给客户做出海量的东西,因为策划公司应该知道,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把小事做到完美,自然就会成就大事。为了成功,策划公司应尽全力付出。

如此合作,策划公司和客户一定合得来

1、对于合作,策划公司应该有诚意。有诚意的人总是做靠得住的事情,说靠得得住的话,做靠得住的人,能够急客户之所急,需客户之所需,想客户之所想,问心无愧。

2、对于专业,策划公司应该经验丰富,胸有成竹,但绝不狂妄自大。能够给客户带来看得见的突破,比如说最大化地吸引眼球,最大化的销售产出,最有技巧的产品策划,最有创造力的广告表现,最大销售的招商策划;但是也应该给客户实实在在的忠告: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战术可以投机取巧,一战成名,但想长期立足,获得长远的发展,还是要打造科学良性的品牌销量发展体系。

3、对于广告,策划公司应该很有见地。能够帮助客户最大量化地获得投入产出比,但是不会做出没有广告就让产品销量“上天”的虚假承诺。

4、对于做事,策划公司应该脚踏实地。策划其实也是做事,做智慧输出方面的事情。所以创意可上天,但是做事一定要落地。也只有在实实在在的落地做事中,才能产生“上天的创意”和更多的“智慧火花”,以及帮客户实现真正贴着柜台的销量增长。

5、对于做人,策划公司应该顶天立地,光明磊落。不做小人,不管事情做不做得成,合作得好不好,策划公司应该对待每一件事情都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对待每一个客户真心付出,真诚交流,真实报告,绝不弄虚作假,虚报欺瞒,对得起客户支付的每一分钱,同时也希望客户能够真诚地对待策划公司,做生意也是要就规则的,做人更是要讲良心的。坦率地说:很多客户也欺骗了策划公司,让他们受到伤害。我想,解决了策划公司的七宗罪,策划公司和客户,都是真心交朋友,真诚对合作,真实对事情,都是想把事业搞好,把工作做扎实的人,一定会合得来,而且一定能把策划搞好,把事业干好,把客户的产品销售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策划公司才能发展好,中国的策划业才能兴旺发达,蓬勃向上。

第三篇:家庭教育托起中国梦

家庭教育托起“中国梦”

——关爱青少年,家庭教育要先行

作者单位:禄劝民族小学 姓名:包昌沫 职称:小教高级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禄劝民族小学 邮编:651500 邮箱:1091768409@qq.com 摘要: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出现亚健康状态,提升家庭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是每一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扫盲”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让爱完整,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下的教育;家庭教育,补上青少年性教育这一堂缺失的课;以心养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正能量”中茁壮成长等方面进行阐述,呼吁天下的父母和老师携起手来,将我们手中捧着的雏鹰顺利地送上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中国梦 家庭教育 亚健康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毫无疑 1

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因此,中国梦也是教育梦。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中国梦”的实现,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教育,一直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将青少年培养成人才,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教育,是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一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是和谐社会的“净化器”,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平衡器”,是全家老小一起成长的“循环机”。

当前,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子女教育上,有的家长沉迷于麻将中,将孩子交给“保姆”似的电视电脑,有的家长文化较低,家庭教育意识差,能力有限,有的家庭结构特殊,还有的家庭虽然已经举全家之力把下一代的教育放在了家庭奋斗的顶峰,可由于操之过急,或没有科学的家教方法,导致很多家庭教育误入歧途。比如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心灵施暴,扼杀孩子的独立人格;物质刺激,让孩子的拜金主义日益突出;重视分数,忽视道德和三生教育,家长只望成才却忘了教做人……

前几天,我看到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有15%的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其身体发育和躯体健康方面的问题。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

这种状态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一个人自出生到走向社会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自然成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常任教师,甚至是终生的教师,因为教育后一代是父母神圣的天职。马克思曾经说过:“家庭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古人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这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再加上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俗语说得好:“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了如指掌,是当之无愧的便于因材施教的天然教师。所以说,造成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病根在父母,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是其他社会教育所不可比拟的,它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当今独生子女较多,“421”

家庭结构(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独生子女)较为典型,许多孩子的思想意识里,只有他人为我,没有我为他人的思想。这样的教育不仅误了一代人,还意味着培养出一代素质差的父母,一代素质差的父母又意味着将会影响着三代人的教育,如此下去,中国梦的实现,如同纸上谈兵。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家教不好,去再好的学校也没用。打个比方吧,家长自我成长是“树根”,家庭教育是“树干”,学校教育是“树枝”,社会教育是“树叶”,我们的孩子是“果实”。只有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树根。我作为孩子的母亲和学生的班主任这双重身份,无论是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还是作为班级学生的家庭教育旁观者,都遇到过很多的困惑,也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提升家庭教育,从我做起,从教师做起,将教师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辐射到更多家长身上。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思考:

一、“扫盲”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

1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地知道,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道路上,家庭教育质量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知晓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善于家庭教育。目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家长只要管了孩子上学的物和钱的供给就算尽责了,教育那是学校的事。我们班开家长会时,有的家长会问,就交一下钱吗?这样一句话,说明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很差。家庭聚会时,聊得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

个家长都会觉得不知如何教育,说明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也很低。而有的家长自以为“压”得住孩子,其实孩子是在痛苦地接受。我认为,国家应该将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像扫盲工作一样地来抓。以学校为主阵地,先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再利用教师的优势,将家庭教育的知识辐射到每一个家长身上。老师作为“编外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要起建设性的帮扶作用。

在家庭环境中,是不是只有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才能被称为“家庭教育”呢?实际不然,在教育领域,我们把所有家庭成员间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称为家庭教育。

于丹老师说过:“一个家庭教育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以言语或行动的施教,而是一个家庭中的循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说家庭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呢?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一起成长。所以我说家庭教育是循环教育,它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也有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却是父母的一面镜,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要从镜子里面反观自身有什么不足,及时地调整和完善。我在教育儿子时,就有深深的体会,自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我真切感受到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所以,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乎到民族的兴衰。

二、让爱完整,关注特殊家庭背景下的教育

不少青少年犯罪的事例显示,特殊家庭背景下的孩子较多。

比如单亲家庭、父母两地分居家庭、隔代教育家庭、重组家庭背景下的孩子,他们特殊的家庭环境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和人格,作为孩子的老师和监护人,要从孩子的情绪、心理、人格等方面多进行关注,给他们一份完整的爱,让特殊环境下的孩子成长的负能量缩到最小化。

三、家庭教育,补上青少年性教育这一堂缺失的课。网络资料显示,有关青少年受到伤害的强奸案以及青少年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有的实在令人发指。前几天,海南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一事,在暴露出师德糟糕的同时,也拷问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一方面是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和性教育的缺失、性知识的匮乏,一方面是大量不良性信息影响着孩子们的性价值取向。面对如此现状,家长对孩子就不能只注重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适时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帮助建立科学的性态度,利用道德、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手段,不仅要让青少年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等生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以及只有成年结婚之后才被允许有性行为的法律规范。家庭教育所处的特殊环境,为青少年补上缺失的这一课,一定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以心养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观察身边的家庭,我觉得当前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出现问题多亲子关系上。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可以说,一个孩子心理能否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的。我们既要对孩子亲密有间、尊重有度,又要满足有限、帮忙有忌。我认为父母的角色应该这样扮演:爱而不宠的慈母,严而不厉的严父,尊重理解孩子的益友,目光独到的审美家,洞察孩子的心理医生。让孩子的精神不再留守。家庭教育,重在以心养心,把培养孩子内在心智作为核心,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尽量抛弃现实的浮躁和功利。

五、让孩子在“正能量”中茁壮成长

正能量是时下颇为流行的词汇。正能量指的是一切有助于我们告别心理依赖与拖延症、提升意志力与自控力的方法和理念。家长都是以孩子的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当孩子幸福时,就传递着“正能量”,那么家长如果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引导孩子,那也是在传递着“正能量”给孩子,让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现代父母常因人际关系的纷扰、职场的竞争、家庭矛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安全感而积聚一些“负能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给孩子。比如对孩子的信任、理解,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做孩子的好朋友,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家长传递生活、学习、工作的“正能量”,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成就“中国梦”的基础。关爱青少年成长,优化家庭教育是关键。希望每个家庭成员,点亮自己,站在孩子生命的前方,让孩子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希望天下的父母和老师携起手来,将我们手中捧着的雏鹰顺利地送上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

参考文献:

1.《魅力家长》2013.2月号、2013.5月号。2.于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新浪教育-新浪网。3.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百度文库。

第四篇:中国家庭教育深受传统观念影响

专家:“啃老”表明中国家庭教育深受传统观念影响

核心提示:

“傍老族”、“啃老族”,在当下社会已不鲜见,这不仅是家庭小事,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最近,北京父母状告“啃老”独子和山东拟立法禁止恶意“啃老”的新闻,再次把“啃老族”推到风口浪尖。“想„啃老‟,没那么容易”,这是社会发出的强烈信号,更是希望以此刺激那些“啃老”的青年,走出父母庇护的翅膀,学会在社会打拼自立。

都说“养儿防老”,可如今有的成年人却游手好闲,赖在家中坐等父母供养,着实成了“养儿啃老”。更有甚者,对养着自己的父母非但不感恩,稍有不顺便恶语相加。

最近,北京一对被独生子“啃老”7年的父母,将儿子小徐诉至海淀法院,并申请强制赶其出门。该案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父母因为“啃老”问题与孩子对簿公堂,足可见其“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心痛。

悲情,绝望父母告亲儿

据媒体报道,小徐大学毕业后,一直赋闲在家,不是上网就是睡觉,滋润地过起“啃老”的日子。刚毕业那会,父母催促小徐找工作,但他老说工作难找。无奈,父亲老徐通过同学的关系,把儿子安排到其公司。可小徐工作了3个月,就辞职不干。此后,老徐又帮着联系过几家单位,但小徐总说“没意思,不想干”,老方一帖。

更夸张的是,去年,小徐认识了一名女网友,竟然带回家长期同居。面对父母的劝说,他振振有词:“没工作也有权利恋爱……作为父母,你们有义务养我。”

时光荏苒,转眼7年过去,可29岁的儿子仍坦然赋闲在家,老徐夫妻忍无可忍,将小徐诉至海淀法院。法院执行判决过程中,小徐百般阻挠,还对父母吼道:“你们就是想逼死我,我让你们断子绝孙!”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但这是对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而小徐完全有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期在家“啃老”,于情、于理、于法都难容。

“想„啃老‟,没那么容易了。”法律界人士认为,海淀法院的判决不仅直接表明立场,也是给家长和孩子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父母拒绝“啃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这场父母与儿子的“啃老”拉锯战告一段落,却不禁引人深思。

啃老,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无私之爱,默默承受子女的“啃老”;而另一方面,一些年轻人以就业压力太大等借口,心安理得待业在家,不思进取。

无独有偶,山东拟立法规定禁止恶意“啃老”,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立法容易,实施则难,被“啃老”的父母极少会拿起法律武器,与孩子对簿公堂。但大多数网友认为,立法禁止恶意“啃老”,为那些默默被“啃”的父母撑了腰,至少发出法律“信号”,警示“啃老”族生活最终还需自食其力。

悔恨,盲目溺爱终害己

最近,某网站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今年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对35万余份来自90后就业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很多毕业生坦言,比起潇洒的学生时代,毕业后的日子更加苦逼,吃穿住行之外,保持“月光”已算庆幸,仍有30%的人不得不“啃老”。

客观而言,刚毕业的年轻人有可能一段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需要父母提供帮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以现实压力为理由,长年不愿出去工作,依赖父母生活,那就另当别论。身为父母,更不能任由孩子如此。

反观小徐的案例,老徐夫妻也是后悔莫及。夫妻俩对小徐从小就百般疼爱:小徐小学时当过班长,听说其任务太重,老徐的妻子跑到学校找班主任,要求别让儿子当班长;小徐考上当地一所大学,住校不到一个月就提出和宿舍同学相处不好,他们便让小徐回家住。正是溺爱纵容,使小徐的行为不断“升级”。

其实,“啃老”事例中,很多父母起初是心甘情愿被“啃”。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家住杭州市小营街道的小叶,大学毕业3年。刚开始,小叶也投过简历、找过工作,但总是不满意。后来,她索性闲在家中,靠父母生活,谈恋爱的开销也由父母资助。面对亲友的劝说,小叶很坦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与其勉强干不喜欢的工作,不如嫁个好丈夫,反正现在父母养得起我。”

而小叶的父母也不以为然,觉得女儿“啃老”无所谓。“工作可以慢慢找,急不来的。”小叶的母亲已经退休,父亲经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错,认为养女儿不算负担。

工作难、收入低、物价高、压力大……这些已成为“啃老族”们自我安慰的通用理由,而更多父母的宽容,助长了他们“啃老”的底气。然而,如此无条件纵容,伤害的不仅是家长,更是孩子。孩子无压力地生活惯了,当生活的风雨来袭时自然束手无策,最后只会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宁波市海曙区某社区曾做过一次调查,社区2000余户居民中,有18位大学毕业生过着“啃老”生活,他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毕业后不找工作就在家呆着,短的半年多,长的两三年。

“我们是一个老社区,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孩子„啃老‟,对父母来说有不小的压力。”社区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孩子觉得,自己读大学时父母每月也给一两千元生活费,如果工作收入不高,还不如在家休息。而家长方面,有的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怕孩子吃苦;有的虽然想让孩子工作,但孩子不愿意,也不忍相逼;还有个别家长觉得孩子找的工作不理想、不体面,不如不做。等孩子“啃”得时间太久了,不能自食其力了,很多家长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感悟,该放手时就放手

“其实,让孩子工作,重要的不在于收入多少,而是让孩子学会在社会上生活,了解社会,面对风雨。如果长期赋闲在家,会失去为生活打拼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宁波天封社区曾做过帮助“啃老”青年融入社会的公益项目,社区党委书记李缇虹认为,对未就业在家的孩子,要区别对待,有的的确是惰性使然、不愿吃苦,而有的则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和转折点,重要的是社会和家庭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社区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两年,一直待业在家沉迷网络游戏,靠父母供养。社区慢慢引导他到周边一些企业实习工作,虽然小伙每次都因为不适应干不久,但他逐渐体会到工作赚钱不容易。现在,他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成为网络游戏职业玩家,每月有2000余元收入。

对这样的孩子,迈出第一步,就可能改变一生。

精神上不“断奶”、经济上就难以独立。南京大学,告别“啃老”生活。他感言:“现在只有勤奋工作,时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才对得起养我的父母,希望和我有一样经历的朋友,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该放手时就放手,被“啃老”的父母是时候让孩子走出家门闯一闯了。“梦想的姿态,逆着风也努力绽开……汗水滴入胸怀,为勇气灌溉,可能受伤可能难堪,越是黑暗越是灿烂,泥土的笑,风的呼喊,大声地唱,奔向彩虹,跑出一片天……”期待越来越多“啃老”的孩子跨出关键的一步。

专家观点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啃老”现象,大多是青年在顶住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下的“自主”选择。我们的家庭教育仍然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总以为为孩子安排越多越好,这也造成了青年人在经济上和生活自理方面对父母的依赖。年轻人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做决定时要考虑家庭承受能力,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而不是让父母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记者袁艳 通讯员 张碧薇)

(浙江日报 袁艳张碧薇)

第五篇:中国家庭教育的四大缺失

中国家庭教育的四大缺失

就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席话可是说到了很多教育者的心坎里。这不,两会刚刚开幕,家风家教话题就成了热点。

其实,这并非一个新话题,就在2014年的两会上,就有委员的提案内容是“无家风,不家庭”、“重拾好家风,培育好德行”,莫言也曾建言过家教是“身教重于言传”。当前,在***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高度重视下,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哦!

代表委员们都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他们曾经如何谈论家教话题呢?看看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怎么说的吧!

中国家庭教育有四大缺失

第一大缺失是,没有一个社会系统告诉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一名家长。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孩子在全世界孩子中是最辛苦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一点知识,也得到了高分,但是他们失去了很多能力。比如中国孩子失去了快乐能力,这些孩子整体来说不快乐,他们的快乐非常少,而且有时候快乐的原因是不对的,比如有的孩子在班内是前五名,所以很快乐,有些孩子在班内得不到名次所以不快乐,快乐和不快乐的原因不对。孩子应该怎样过一种快乐的生活,这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但是中国教育,从家庭到学校都把这个内容排除在外了。家长要求孩子成凤成龙,学校要求孩子考高分,但是如何使孩子生命本身有生命力,对生活有激情,对生命本身有热爱,这是中国所有教育都没有研究的内容。

第二大缺失是,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间,父母和老师联合起来,把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全部杀掉。中国从小学到中学到父母教育,没有一整套对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机制,在我看来,对中国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当一代一代人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高峰时候就非常可怕,这次美国钱永建又得到了诺贝尔奖,如果把钱永建放在中国长大,他同样好学,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真是一个问题,如果把杨振宁、李政道、钱永建放中国,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大缺失是什么呢?中国家庭教育严重缺乏信仰和信念教育,父母本身就是迷茫一代。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80”出生的现在才28岁,中国28岁结婚的人不多,生孩子的更少,他们是从没有信念和信仰的时代走向更加没有信念和信仰的商业时代。到底让孩子们相信什么,相信真、善、美,孩子们为什么相信,家长、老师都说不清,相信艰苦奋斗,还是相信安乐享受,老师说不清,家长说不清,而且家长本身自己的行为跟家长本身认可的理念完全相反。比如一方面认可善良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在商业时代里,看到的是不断追逐利益,损害人的声誉,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给孩子带来一种感觉,到底我要相信什么,家长没法告诉孩子,我对我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你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爸爸不反对,但是你做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前提条件,没有伤害别人,这就够了,这就是最低境界了。第四大缺失是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艰苦能力的缺失,中国家长通常有一个毛病,有钱以后不知道怎么让孩子意识到钱跟你没关系,你自己要个人奋斗。犹太人有一整套系统,没有一户犹太人的家庭会因为自己家有钱把孩子毁了的,这也导致了几千年以来,从耶稣开始,到后来犹太人流离失所,几千年以来犹太人几乎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生根发芽的根本原因。中国典型的叫富不过三代,我看到现在富绝对不过两代,从我身上就看出来了,我完全没有能力告诉孩子这个钱跟你没关系。当然我跟我女儿、儿子都说了,爸爸已经把钱捐完了,跟你一点关系没有,爸爸只给你留下读大学结束的钱,我女儿很知道省钱,但是她依然知道我们家不愁吃穿。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几件事:人品、心情、鼓励

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分数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下载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家庭教育10宗罪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3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3年12月20至2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主办的2013中国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家庭教育的价值与使命”......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精选五篇]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能看出一对一课外辅导的潜力也在其中。课外辅导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市场。1月26日,新浪网联合全国30省的40多家媒体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教育界年度盛会--......

    “2010年中国十大原创家庭教育图书”

    “2010年中国十大原创家庭教育图书”如下:(排名不分先后)NO01: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简介和点评: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教子有方》[5篇]

    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教子有方》第四讲心得 感恩是做出来的 曾经总是觉得自己有点儿笨,有时候人家也说我有些“老实”。可能是因为爸爸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面......

    罪马读后感

    篇一:《罪马》读后感——魏子超《罪马》的作者是沈石溪。故事里的白珊瑚、娄阿甲、高导演是马戏团里的主人公。有一次,马戏团到哀牢山一个名叫黑虎冢的村寨慰问演出。可能是因......

    《罪马》读后感

    赤马忠心——《罪马》读后感李逸帆最近,我读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这本书是多小说合一的书,里面一个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千。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罪马》,故事中的......

    刑讯逼供罪新论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2 008 . 01 (中) i 么制点耘含 }„ 司法天地}l 刑讯逼供罪新论 张妹 摘要刑讯逼供是任何文明社会都应该坚决摈弃和禁止的行为。我国刑法虽然对刑讯逼......

    罪马读后感

    罪马读后感 罪马读后感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是沈石溪写的《罪马》,我觉得挺好看的,向大家来推荐。被称为罪马的马,名字叫做“白珊瑚”,可为什么称为罪马呢?就让我来为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