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五篇

时间:2019-05-14 05: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第一篇: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马秀玲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我们提倡“孝”、“敬”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需要,是落实孝老、尊老风尚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呢?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浅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理法。

利用典故、富有情趣的故事教育学生。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讲述了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来教育学生,象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张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陈情报祖母等传说和故事,还讲了些名人敬母的故事,象郭沫若教子种“妈妈树”,让孩子寄托一片爱母之情,以祈妈妈早日康复,陈毅敬母为生病母亲洗尿裤之事,老舍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教育”;还讲了小学生张静贤孝敬父母,获北京市崇文区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用从右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样来教育学生。

二、换位法。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革命方知北京近,养儿才晓父母恩”,是很有哲理的,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亲自体验,发人深省。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生活的艰难。因此,我常常利用“换位法”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一下当父母的艰难。如:我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学生通过换位体验,受到了深刻教育。有位学生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在“我当一天家”的活动中,12元钱维持不了一家三口人平时一天的生活,第三餐时就没有菜吃了。这项活动之后,不少同学很有感慨地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从此再不吵着要吃好穿好了。

三、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我班开展了“访问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跟爸爸、妈妈一起上班、上街、做家务等”,结果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不少长辈的优秀品质。有位很调皮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很瞧不起我那环卫大队做清洁工的妈妈,总认为她比别人低下。通过活动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妈妈好伟大呀!她那种‘宁脏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从此,他处处体贴妈妈,成为一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四、观察法。

父母工作,孩子不可能亲自直接实践,我就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去观察,去间接实践。有的学生到医院去看当护士的妈妈给病人打针发药,有的到公共汽车上看当司机的爸爸开车,还有的到建筑工地看当工程师的爸爸一天的工作......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一次启迪和教育,感受、想象父母的艰辛与伟大,从而激发了情感,教育了学生要孝敬父母。

五、对比法。

通过对比,更能发人深省,更能教育人。如:我班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一家三代比照片”、“我和爸爸妈比孝心”等活动。通过对比,同学们比出了长辈过去生活的困苦,自己今天生活的幸福;长辈艰苦朴素的精神,自己娇生贯养的不良习气;长辈的仁慈与高尚,自己的糊涂与无知......,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出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提高了认识,更加理解人间真情。从此,孝敬父母、献爱心的学生越来越多。

六、艺术感染法。

许多事物,一旦插上艺术的翅膀,让人再去实践,将增强感染力,从而使人们提高了认识,调动了情感,增强了意志,指导了行动。如:在班会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把孝心献给父母”系列小品后,演的和看的同学都受到了很大教

育。还有通过不同时期的主题班队会“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尊重父母、听从教导”、“向爸爸、妈妈敬礼”等,学生通过歌曲、舞蹈、故事、小品、相声、话剧、知识问答、三句半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班会开得生动,催人泪下,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除了以上方法外,我班为了使孝敬父母这次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取得一定效果。在全体同学讨论倡议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五条:

一、听从父母的话,接受劝告。不任性、不顶嘴,有事征求父崐母的意见,有事与父母商量,做错了事主动向父母认错,取得谅解。父母暴怒,要躲避,过后再解释。

二、对父母有礼貌。上学或放学,出门或回家时,都要告诉父母一声,以免父母挂念。父母下班回家,要迎上前去,主动接过东西。

三、体贴父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打水、扫地、捡碗、放桌子,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欢心。父母生病,要悉心照顾,端水送药。吃东西时,要先想着父母和长辈,不吃独食。

四、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乱花零钱,不吃零食。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要难为父母。买东西要事先征得父母同意。

五、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定期总结,树立典型,及时宣传,以点带面,把孝敬父母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继承和发扬“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虽然还靠父母抚养,但从小应懂得“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道理,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好孩子。

第二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读后感

从教13年,一直在教育第一线上努力的工作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对学生的态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近几年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尤其是五年前听了周弘老师的关于赏识教育的讲座,以及来到87后亲自聆听了知心姐姐做的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让我对学生的态度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个寒假,我又拜读了卢勤姐姐和周弘老师有关赏识教育的丛书,在网上也浏览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博文,对我的思想进行一次又一次洗涤,开学后的我将会在大师的指引下规划我的教育生活.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假期里,一些家长也在不断的向我咨询教育孩子的问题,想必他们也知道应该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只是知道了又被遗忘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在不断的努力尝试着,究竟怎样进行赏识,又怎样才能持之以恒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阅历谈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一、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教导完全正确,但如果仅仅只看到我们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揚。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進。就拿我班上的一个双胞胎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孤僻,长着一

张快嘴,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点小毛病就叽里呱啦的指责个不停,读书时常因为拖音难听弄得同学们都嘲笑她,不喜欢她。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她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了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刚开始,她由在班上积极参加各种朗读、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到参加学校大型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发展到参加市级的各种比赛,终于在一次市级作文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当她双手捧回这奖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找会了自信,不在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动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2、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赏识教育也应讲究方式方法

“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机械的表扬,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每个学生都需要赏识,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于这类学生,空洞的表扬作用也许并不明显,他们内心往往会出现强烈的质疑和不自信:“为什么老师要这样表扬我呢?我并没有比其他学生做得更好啊,老师是真心表扬我吗?还是我在老师眼里比其他学生更差,老师对我的要求更低呢?”为了防止学生的极端思想,老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真心实意。

当然,赏识教育仅仅依靠老师“孤军作战”往往是难以奏效的,如果教师能通过引导,创设出群体赏识的情境,发挥学生和家长群策群力的作用,便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赏识教育也应讲求创新。例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后,除了会加上一两句“很棒!”“你一直在努力!”等评语外,还常常会写上“你认为呢?”并留下括号,让学生填上自我评价。经过这样的互动,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评价要好得多。

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我们不妨就告诉他:你已经具有了这些品质,只是需要再持之以恒。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赏识和肯定,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优秀。

赏识就是一种期待,而期待则是我们给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礼物。学生们会从这种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份特别的爱和关注。这种爱和关注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而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

第三篇: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何谓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领悟生命本质、体味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重大问题。人活着不应该只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不能只是碌碌无为的活着,总要追求点什么, 人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要去追求高于生命、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这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生命教育应努力致力于从关于自身的教育、他人与社会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宇 宙的教育等方面教育内容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生命教育实践目标建构首先在课程方面应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综合型生命教育课、选择适当的生命教育主题融入学校其他活动,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阅读赏析讨论法、实践体验法、随机通达教学法,引导教育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

二、如何在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

一)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所谓人的自我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包括“自主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婴儿时期就有自我意识的萌芽,在这之后,它的各因素随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发展。它伴随一生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很多情况下被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独特性被教育者忽视,而只是按照学校、家长所认为的标准对孩子进行刻板的教育。现在孩子的生活缺少童真与童趣、欢乐与激情,有的只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和一个又一个的课外辅导,过分地把成人的要求作为儿童成长的标准,抹煞了孩子的主体性,同时也是去了许多好的教育机会。杜威曾在他的很多著作里深刻地批评了这种做法,在他看来“为了成人生活的造诣,而不管儿童的能力与需要,是一种自杀的政策。”卢梭也一语中的地点明:“你怕他虚度童年,未做一事,什么叫虚度?难道快乐不算什么吗?终日跑跳不算什么吗?”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反观现在的教育,儿童很多时候去上辅导班、特长班并不是自己的喜好,而完全是家长的意愿,是在家长的威逼下弹钢琴、学英语,这无疑是孩子童年的悲哀,也是家长教育的悲哀。

我们不反对布置作业对于特长班应该鼓励但是应该提倡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去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有的孩子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但是家长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在哪一方面有特长?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多尝试、启发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真正的人的发展是身心的共同发展,即身体和心理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孩童来说,生活中有很多未知,精神世界中有很多新奇的事物,渴望探究,这些为他将来丰富精神生活奠定了基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会随着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而加深,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对一个人的一生有重要的意义。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的观点,说明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必然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特殊的生活过程,是一个人生价值塑造的过程。三激发学生的天赋本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柏拉图说过“教育实际上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象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学生是一种有主体意识的个体存在,外在的要求只有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才能产生效果。因此,教育不是教师知识的灌输,教师的真正的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天赋本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苏格拉底说“人,要认识你自己。”笔者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认知他自己,认识他的缺点和优点,认识到他的潜力。古语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教育者认识他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并去培养,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概言之“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四塑造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在生命教育中,生命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摒弃物化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关照其精神生活;二是使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涵蕴其美好心性。培养积极的生命情感——对生命的热爱与欣悦,总能使人振奋,使心灵面向自我与他人而开放,引导人求真、持善、爱美。这正是幸福人生的要素。而消极的生命情感———对自我生命意义的否定与无望,对他者生命的冷漠,则使人要么沉郁、悲观,要么孤高、自负、敌视,难以同他人进行交流,这正是不幸人生的根源。因此教育必须增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必须着力于他们生命情感的培训,遗憾的是这方面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我们充分地认识,学生生命情感淡漠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在教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也符合叶澜老师提出的“新人形象”,即从人的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个不同维度进行塑造,体现出知、情、意等方面,从而实现人的生命的多方面的统一。以“新人形象”为教育的目标,以平和的心态从多维的角度去做教育,在教育过程当中渗透生命教育,这样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论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是实现社会价值,都会更有效些。而所实施的教育也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实现终身学习,进而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一些。

第四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摘 要】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学生因小事而自伤、伤人,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各种类型的案例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媒体,让人惊诧之余陷入痛楚的沉思。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如此偏执行为?答案只有一个,心里健康问题!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如:上学期有个学生性格特别粗暴,动不动就骂人,满嘴的粗口;差不多天天都有同学投诉,教育了多次也没有改变,只好请家长帮忙了。结果请家长来的那天,人还没有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骂骂咧咧的声音,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是那个学生的家长拉着儿子来认错。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这样,有一部分都是受家长的影响。此外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而且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班有个学生有事无事都经常不来上学,我觉得好奇怪。经我家访调查才发现:原来他是家中的“小太阳”。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疼得厉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觉得对他有所歉疚,所以也很宠他。结果他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主要父母稍有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来上学。如果家长是骂了或打了他,他就会成天不在家躲起来,令家长很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谈心、教育,又和家长沟通、联系,他才慢慢有所改变。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宽容、平等、愉快、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要发挥学校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不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上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提高家长的心里科学教育知识。三是重视社会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证。形成尊重、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位教师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们都成人。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他所说的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就是指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应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得刻不容缓。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说到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怎样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民族问题处理不当,造成国家政局动荡,因为民族利益纷争,甚至造成国家分裂。所以,如何解决好民族团结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极其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正在顺利进行。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危害民族团结的潜在因素和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加紧“分化”的现实危险性的存在。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有些人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利益,导致的民族纠纷时有发生,对国家的团结稳定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确立科学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我看来应该在学生中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民族观,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本课题力求以马列主义观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和国家一系列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文件为依据,本着科学的态度,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各民族分布以及我们的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㈠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兴衰的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2、积极筹备,精心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面对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这一全新课题,学校领导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听取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使大家逐步树立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克服各种畏难情绪,不断提高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㈡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黎族领袖王国兴率部主动投奔共产党、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

2、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讲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开展课题研究

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领导干部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校领导充分发挥了在思想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学校领导应该组织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学校好经验介绍活动,帮助师生统一了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为民族常识的宣传,有关活动的开展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政策、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开设,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相关民族知识的认知水平。

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如班级的主题班会、墙报、故事会、演讲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理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知识层次及思想觉悟,但只靠宣传学习是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才能取得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来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这些学生普遍具有诚实、朴素、直爽、求知欲望强等优点。为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生将成为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从小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逐步树立起科学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备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只要我们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地情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之花的绽放必将更加绚丽多姿。

塔依尔江•克尤木

2011年1月18日

下载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这是教育工作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但要有恒心,而且还要着眼现实,展望未来,对学生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地诱导。 一、了解分析......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又叫“磨难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上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策略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教育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首要大事。中学教育,承担着中学生从不会做人到初步学会做人的基础阶段的......

    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王建聪 挫折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而使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张晓芳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应该如朝阳一般充满活力与生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