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陈
文
一、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紧迫性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目前在学校教育中还存在严重的缺失,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中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很茫然,缺乏学习动力。
一项对高三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2%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9.9%的家长对同学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些的影响,而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给同学一定的帮助。反映出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方面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对大学生失业诸多原因的分析中,有一个原因被忽视,就是我们在中小学阶段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在许多地区这项工作都是空白。一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42.1%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有65.6%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许多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这些学生在高中时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很多人填报志愿选专业时并没有依据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也没有站在关注自己潜能发展的角度去正确选择专业。往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所谓的“热门”或“好就业”的专业,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从而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面对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环境,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因此,尽早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非常重要,迫在眉睫。
二、认识自我和职业,科学规划未来 ⑴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章达友教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一书中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充分了解和认识自我,审时度势,制定恰如其分的目标,用目标引导和激励个人职业行动;挖掘个人潜能,力争做得最好,力争现在比过去更好,从而使人生过得充实和富有意义。
美国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鉴定了9种能力,分别为: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判断能力、图形知觉能力、符号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手指灵活度、手腕灵巧度。该测验可帮助确定在8大类32小类职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被认为是职业指导中较好的测验。
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些能力的分类,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和职业。这样才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增加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感。
⑵测评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分析、他人评价、测评三种方式进行。
目前,测评在我国才刚刚兴起,还不被更多的人了解,甚至对此还有一定的误解。在我国兴办的一些职业规划培训机构中,测评是进行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的手段。而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已经开始引入测评,使人才能够得到更适合于自己的岗位,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免费测评如“中国才储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网站让学生进行测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学习方式和职业爱好,了解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在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明确大致的职业方向。同时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对自我的认识
班主任要提供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掘潜能,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访谈等体验各式各样的职业,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可以邀请一些在各行业中有精彩职业故事的家长来为学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故事,请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告诉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近距离的接触,给学生以榜样的力量;给学生介绍各行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变化,找到进入职业人生的方式;在班级管理中要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著名职业规划师程社明在《你的船,你的海》一书中曾说,“人生是海,职业是船。在实现愿望、满足需求、主宰命运的人生之海中,职业生涯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要树立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准则,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尽早建立自己的目标,认真规划各自的未来,从而使他们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重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班主任工作重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对所学专业及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明确而且无措,本文针对这点,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重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初步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班主任工作
近年来,各级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职业教育。为此,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但课程内容偏重于个人素质的养成、面试技巧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分析就业形势和调适心理等方面,此类课程并没有涉及到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而恰恰是生涯规划对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人职匹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避职业风险等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能力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作为班主任,笔者利用班会课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现在学生已经进行实习,大多数已经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一、上好第一次职业生涯班会课
此次班会要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要开展,这次班会课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理论就不必写太多,用我自己的话告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本次班会课重点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从而建立规避未来职业风险的主动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身处的现实环境,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设计。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指导者和做规划时的咨询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表。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表
二、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
第一阶段:唤起生涯问题与任务意识
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就业情况,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情况、就业前景、就业范围等,唤起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问题的思考与自己的任务意识,解决学生在理想、信念和自我实现中的困惑,如自我迷失、对未来不确定、对生存缺乏安全感等,使学生能放眼未来并立足当前,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第二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这一阶段的班会课内容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知道以下几点:
1、What you are? 首先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我分析过程。分析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过往经历和思维能力。这样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
2、What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这是目标展望过程。包括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学习目标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只有不断确立学习目标,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
3、What you can do? 你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何在?最好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个人工作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积累。判断你能够做什么。
4、What can support you? 什么是你的职业支撑点?你具有哪些职业竞争能力?以及你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关系,也许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
5、What fit you most? 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行业和职位众多,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看个人的选择了。选择最好的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根据前四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6、What you can choose in the end? 最后你能够选择什么?通过前面的过程,你就能够做出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了。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做好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做出了准备,当然比没有做准备的人机会更多。
第三阶段:介绍职业相关知识
此阶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搜集和分析职业信息;第二部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部分的内容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择一种常用的职业分类方法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此分类方法对汇总的职业进行归类;然后,归类后,要求学生上相关求职网站(如51job、招聘等)查找自己的职业类别,并查找此类别职业的素质和岗位要求。再次,将相关要求汇总,并分析自己所缺的条件。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职业和职业观的科学含义、职业和用人单位的分类、市场就业体制、社会就业制度、就业资格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新职业、热门职业的讨论,除了这些知识的学习之外,在这一部分,组织学生开展了系列主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职业知识问答、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选职业是选高薪还是选前景、唱大戏还是演小品、要学历还是要经验、是坚守还是让位等情景实例。
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职业知识并能对第一部分的内容和第二部分的结果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通过这种讨论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
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让学生完成自我SWOTs分析。认识“自我”部分完成后,测试结果呈现的不是一个或两个合适的职业,而是一系列的职业。学生可以利用SWOTs分析法对个人所拥有的优势(S)、劣势(W)以及机会(O)和威胁(T)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主要针对学生的外在环境和因素,如所受教育的程度、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家庭状况、社会状况、意志与品质以及是否有人可以在事业发展中给予帮助等。从而在合适的职业中做出最可能实现的职业选择。
第五阶段,你目前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
学生还需要将这些职业倾向与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元素进行比较,以相关度大小为顺序对自己前面做出的职业选择再次进行排列。
第六阶段,利用职业选择表,从第五部分筛选出的职业中选择最适合的职业。
职业选择表举例见下图
(选自姚裕群,2003,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第七部分,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需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职业目标的五年行动计划。
这个行动计划以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为着眼点。这一部分同样重要,这实际上是学生被引导下进行自我分析的最后落脚点。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确立后,更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去发展。学生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仔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择业时就不显得盲目,能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些工作无疑是现今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而且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自觉、自律性等各方面都会加强,班级随之也会容易进行管理,何乐而不为了!
生命是旅程,不是目的地;
生命是过程,不是终点。
真正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一次深入自我的旅程!
参考文献1、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Elwood N.Chapman 著 韩经纶 曾辉译《 职业生涯发现方案》 南开大学出版社
3、共青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中国言实出版社
第三篇: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员工职业生命的精细化管理,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确定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具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通道体系设计
系统化的职业通道设计旨在减小组织的刚性对人力资源的制约,释放员工的潜在能量,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愿景相统一。具体内容包括:
1、组织目标梳理:分析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预测组织规模与组织资源的变化,由此分析组织发展所能带来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晋升机会、新增职位机会、职责扩展机会、价值提升机会、能力提升机会等。
2、岗位体系梳理:以现有岗位体系为基础,结合组织发展趋势,综合梳理组织未来的岗位体系,/考试大/收集/进行职系、职类的划分,为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提供框架。
3、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设计各类岗位、各个岗位在组织内的多种发展路径,明确每一个路径的实现条件与步骤,为每个岗位设计出多元化的发展通道。
(二)自我评估体系
为了帮助员工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选择各类自我测评工具,并编写成为统计表格,下发全员进行自测评。例如:职业满意度测验、职业锚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性格测验等。测评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示范,测评过程要统一开展、实时指导、全程封闭,测评结果要点对点反馈并作必要的解释,对外要严格保密。
(三)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确定职业目标
在充分认识组织环境及自我的前提下,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模板,组织员工完成设计书,引导员工确定自身职业目标。在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的过程中,需组织自我战略分析引领练习、职业规划研讨小组等活动,使员工更准确、更客观地确定职业目标。
(四)开展员工评估,明确与职业目标的差距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依据职业目标岗位的胜任要求,/考试大/收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估,找到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和短板结构。
(五)依据自我差距,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员工编写《职业发展行动计划表》,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行动的内容、时间要求、检视方法等内容。《计划表》编制完成后,要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辅导、跟进、反馈、检视。
(六)构建匹配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将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供培训、绩效评价、工作实践和开发性人际关系建立等有针对性的开发手段,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其进步.转贴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心
(3)在知识转移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样的机制? 知识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的机制有很多种。例如,对员工进行培训、有计划的社会化活动、熟练人才的转移等。多个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考试大/收集/支持组织之间和个体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的机制越多,多种类型的知识的转移就越可能发生。
知识转移的两种机制是知识清晰化和知识编码化。知识清晰化包括会议或企业间的审查,而知识编码化包括契约、文件、审查过程或决策支持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阶段。
(4)合作和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动力?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经常发生在战略联盟的背景下。传统认为,战略联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考试大/收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学习竞赛概念的挑战。认为自己处在学习竞赛中的企业比起那些不这么认为的企业来说,二者可能在知识转移和获得的过程中表现有所不同。相对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的转移更加危险,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复制。
“合作”的问题并没有被广泛提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关注和管理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哪种类型的结构能够为知识转移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 结构代表了一种鼓励或妨碍知识转移的情境。通常的结构形式是战略联盟和网络,包括研发的合并、特许、共同生产的协议、许可、合资等。这些关系的发展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数量和价值,知识转移是建立在交换的集中性和便利性基础上的。
由于网络中的关系和企业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不同,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层级结构影响企业间规则建立的方式以及知识的“清晰化”和“编码化”发生的地方。未来可以探讨不同形式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
(6)知识来源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是否阻碍知识转移?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知识经常嵌入在企业内部,得到企业文化的支持。/考试大/收集/但当它转移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去时,它的意义就可能被扭曲,从而失去有效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文化距离阻碍知识转移,尤其是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也有研究表明,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没有显著不同。
(7)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知识转移过程如何展开?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可以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其他层面上分析,如个体层面和网络层面。个体是组织知识和组织学习的载体。能够转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使其适应新的情境。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之间人际互动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结果。在网络层面上,企业相对于其他网络成员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影响它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组织间和组织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和互动性。但我们不应只关注知识转移,对于管理实践而言,更需要关注知识的综合和向商业创新的转化。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策略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从学生身边开始。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从抓住学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让学生在参与感恩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情感的快乐。如,给父母做一次家务,在父母伤心时学会安慰父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别人,这里包括关心他的老师、同学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真情的快乐。
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建立以感恩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吸引许多学生,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守一个良好的传统。所以,我借助班会、晨会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样感恩主题活动。例如,借助母亲节,我让大家选择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说勤奋、唠叨,有的学生说母爱、勇敢,有的学生说体贴、无微不至等等,在这些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中,包含着孩子们对母亲的爱。其实,活动的本身已经帮助孩子拾了就在他们身边的最朴实的情感———母子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重温这种情感,唤醒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同样通过这样反复的教育,使得弘扬感恩情怀也成为我们班级的主旋律,这也很好地抵制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教育了更多的学生。
三、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
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经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在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地熏陶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大感恩情怀,所谓大感恩情怀,是指感恩对象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还应该教育他们要心怀祖国,懂得感恩社会和整个民族。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让他们知道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和不断努力,等到将来学有所成,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感恩,它能让学生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它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化生活,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处事之道和做的境界。
第五篇: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张晓芳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因为,只有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那么,班主任老师怎样在日常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和实施呢?我是从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的:
(一)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
作为班主任来说,要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感恩教育。我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观念的渗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得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心、学校以及社会的帮助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明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正是有了父母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其次,要让学生懂得在接受他人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后,要给予他人回报,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回报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感谢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感恩的形式多种多样,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感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样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二)重视实践活动,抓住时机,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1、积极营造“感恩文化”,创设校园感恩氛围,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全班学生学唱感恩歌曲,如《妈妈的吻》、《母亲》、《感恩的心》等,以小组为单位,在歌曲中感知恩情,在歌曲中培养感恩之心。
2、收集温馨照、找到感恩点。让学生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孩子们瞬间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
3、召开“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感恩之心从现在养成,知恩图报是中华美德,孝敬父母是天下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将自己的学费、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二)、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三)、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孩子们在反思生活的同时,还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呀!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爱呀!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
4、真情回报爱心作业。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那么如何让感恩教育深入孩子心中,升华为他们灵魂深处中最高尚的道德修养呢?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可以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以下几项感恩作业。
(一)、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二)、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三)、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四)、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水等。
(五)、我为家里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洗衣物等。以上作业,同学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写《感恩活动日记》,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人间自有真情在,付出总会有回报。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懂得了感恩的意义,明白感恩的道理,知晓感恩的责任,感恩的种子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通过感恩教育,同学们在参与中真正的体会到了父母的爱,老师的关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老师和社会交上了一份份充满感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