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 徐晓
《目送》读后感
徐晓
去年朋友推荐,我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适合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目送》收录的七十三篇散文,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整个寒假,我虽然只读了其中二十六篇,却已经深深感动。
同名主打篇《目送》,给我的感受最深。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第二段,龙应台作为女儿,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那年,我第一次一人坐火车出远门,带着一些行李,六十多的爸爸去送我,他提着行李袋把我送上火车后发现没座位,就一直找,找了三个车厢,总算找到一个,但火车已经开了,他没法下车了,之后陪我坐到娄底那一站才下车。尽管如此,父亲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沮丧,而是一种满足,我想到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不也是如此吗?我想,我感恩的笔永远无法书写尽父亲那份炙热的心。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猛地一震,继而涌出一股莫名的伤感——华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可是,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的回头,而是选择了将背影送给他的妈妈。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个依赖母亲的小华安了,他不再是那个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围的那个小孩子了,是这样吗?还是他忘记了?他没有看到,妈妈的眼神一直都随着他的行进而移动;他没有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一点点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点点的暗淡下来。
这难道就是作者所说的那个“父女母子一潮的定义吗?那个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吗?不,不止这些,还有父女,还有那个张望父亲背影的女儿……
记得在作者回台湾那天,父亲骑了很破的车子送她,将她送到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原因就是车子太破,怕影响女儿的形象。而当时的作者呢?她是这样写的“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虽然她知道父亲出于好心,不想让她蒙受阴影,但她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把她送进校园啊,懂事的作者知道父亲的苦衷,没有央求,而是默默的理解了父亲,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没有追。这应该就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吧,这样的背影,凄凉且难忘。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潮,这句话是那样的简单明了,但却是给我了深深的思考:作者为了照顾父亲,甚至自己的裙子上都沾上了污迹;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亲,宁可在夕阳西
下的时候奔向机场,赶最晚的飞机……这一切,是不是当我们身为人父或身为人母后方能体会到的呢?
我们总说自己辛苦,可是给父母们做过些什么呢?我们嫌弃他们的唠叨、甚至笑话他们与时代落伍时,是否注意过他们在我们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吗?我们感受到他们期待的眼神吗?我们凝视过我们的亲人离开的背影吗?……
不要让我们的亲人也因我们而伤心和失望,不要让那满腔的祝福变成没有主人的青烟,不要让亲人的目光从期盼变成伤感……
想要珍惜这些关爱,就要从点滴之事做起,从理解做起。
第二篇:心得体会徐晓飞
教师自学心得体会
镇江小学 徐晓飞
现在的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实际生活,局限于书本的世界,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边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品德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指导与训练》和《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的学习使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教学《我是谁》时,让一位学生扮演爸爸,一位学生扮演孩子来说服家长让他看电视。通过这种情境体验,学生不但对应该
怎样看电视、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1、教学资源环境要多样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我的祖国多辽阔》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
一、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
二、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
2、思维环境要扩散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环境的广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哟理,言之有据,应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三)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1、更新评价观念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2、完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评价学习的结果,而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总的说来,要将学习的结果与学习活动的过程结合起来,既评价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又要评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力,不但评价学生的智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和个性。
(四)和谐的交往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环境的构建中,强调根据现实需要沟通各种交往关系。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从而
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第三篇:徐晓琳-演讲稿
用今天的行动,托起红太阳的明天
南京生产中心财务部·徐晓琳
尊敬的杨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徐晓琳,江西上饶人,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专业会计,目前在南京生产中心财务部从事精细化管理工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今天的行动,托起红太阳的明天。
今天的红太阳是中国农药行业的巨头,世界农药行业10强,中国农药行业销售收入“七连冠”,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30强;今天的红太阳是杨总裁21年来,从借资5000元,带领一批批红太阳人,风雨兼程、历经坎坷、辛苦拼搏的结果。
是的,红太阳的前辈们,用昨天的行动,铸就了红太阳今天的辉煌。如今,作为新一批红太阳人,首先,我为加入红太阳这个大家庭感到无比的自豪;其次,我们肩负着红太阳的未来,我们要思考,如何用今天的行动,托起红太阳的明天。
是不思进取,仍然沉浸在今天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吗?
不,不是的。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以红太阳的前辈为榜样,扎根红太阳;从本职工作入手,做好当下,一点一滴,用今天的行动托起红太阳的明天。
就我个人而言,我要正确定位、端正心态,快速完成从学生到公司职员的角色转换;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涉及到具体的工作,首先,我要深入现场了解生产流程和产品工艺,认真统计和分析车间成本及构成,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其次,由于精细化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方案还有待改善,因此,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秉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念,为降低成本提供合理的意见,为优化企业管理尽绵薄之力。
“积跬步,以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积累个人渺小的力量,成就团队无穷的力量。只有你们和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才能在国际风云万变的市场条件下,抓住“环保、能源、粮食、金融”四大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红太阳在十二五末产值突破300亿元,公司市值突破600亿元的发展目标,实现“亚洲第一、世界名牌”的宏伟蓝图,共同托起红太阳的明天。
相信大家通过这六天的培训,都知道了许多道理,也有想做事的冲劲。但是一旦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岗位,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坚守承诺,将自己所知道、所想到的付诸实施呢?
同志们,知道没有力量,相信并且做到才有力量。只有我们今天行动起来,才能托起红太阳的明天。最后,我想以红太阳的员工誓词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我们愿以“创新精神、卓越品质,探索成功之路;我们愿以团队力量、科学管理开创美好前程”。
第四篇:徐晓军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时间飞逝,甘肃地建的大楼如雨后春笋般的住满了整个庆阳勘查院生活基地,转眼间,到了年末,总结自己,完善自己,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非常感谢你们给我一个展示工作平台的机会。
一、现将我的工作做以汇报:
1、在2016年2月27日项目会议中,公司和项目部的领导确定了我为3号楼(24层)栋号长兼施工员一职,当时的决定让我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意味着各位领导肯定了我的职能,同时给了我一次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2、2月28至5月15日为2#、3#、4#楼地基处理阶段(DDC桩),在此期间,我负责桩位定位放线,质量检查,以及现场的总体施工安排。3、5月16日至5月28日为3#楼灌注桩施工阶段,在这段是时间里,我控制定位轴线,复核标高,严格要求自己,跟工人互动,按照施工计划进度图,确保每一环节,狠抓安全与质量。4、5月29日至6月12日,基础素土垫层施工阶段,阴雨不断,给施工作业带来许多不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计划,在项目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加班加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原计划在端午佳节下午两点完成了砼垫层的浇筑作业,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节日的礼物。5、6月13日至6月18日筏板钢筋的绑扎以及主楼生根验收阶段,我在技术负责的带领下,严格按照施工蓝图完善各项检查工作,19日完成了筏板砼的浇筑。6、6月20日至7月4日,完成了正负零的封顶。7、7月5日至12月1日,主体施工阶段,在这期间,我给自己的工作团队编制了环节施工进度计划,技术负责人把握主要方向,我配合施工管理,技术指导,工作安排,按照原计划进度,不负公司、项目领导的失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2016年的封顶任务。
二、从以上工作中得出我个人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这一年里,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全力支持下,虽然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我心目中预期的目的。从以上工作中,我总结得出:
1.工作经验,管理水平,工序衔接存在很大问题。2.安全生产意识淡薄。3.知识面狭小,相关规范不熟。
4.在综合考虑问题方面不够认真,不够冷静。5.工作目标不明确。
6.在工作中与领导技术交流沟通不够。
三、今后工作思路:
1.统筹安排工作,了解工作的轻重缓急,做好施工管理。
2.工作中学会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充分的考虑问题,不断探索出工作方法和思路。
3.积极与领导进行技术交流,出现工作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汇报,也希望领导能够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使我的工作能够更加完善。
四、小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以饱满的激情迎接新的挑战,接受新的考验,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起来,不断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为今后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述职人:徐晓军 2016年12月15日
第五篇:尊师爱生心得体会徐晓娟文档
尊师爱生心得体会徐晓娟文档
根据《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支部立即行动起来,利用放假的时间,我观看了《人民好儿女》系列纪录片,在片中共讲了48位先进共产党的先进事迹,这其中有老师、有干部、有战士、有职员、有医生、也有普通村民。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域,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风采。这几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通过观看学习,全体党员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大家清醒的认识到,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尤其是贫困山区教师赵世术、离退休教师蒋国珍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了赵世术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感慨万千,让我有机会深深认识到他那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的最崇高的师魂!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赵世术老师的蜡烛精神,他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和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在生活上、学习上、以及以后工作上的行动指南,贯穿一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尽可能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通过这次学习,增强了我对党的感情,激励我不断进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我要学习的正是《人民的好儿女》这种对党忠诚的高贵品质,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