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

时间:2019-05-14 06:1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

第一篇: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

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

抚仙湖、哀牢山、抗浪鱼„„独绝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构筑了玉溪生态品牌;聂耳、古滇国、花灯„„赋予了玉溪深厚的文化魅力;红塔山、玉钢„„为玉溪注入了炽热的发展动力。玉溪是一个有故事、美丽的生态之城,玉溪也是一方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乐土。

素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美誉的玉溪地处滇中腹地,土地面积

1.53万平方公里,辖1区8县,总人口214万人。玉溪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等高原湖泊毗连成群,孕育了风景秀美的高原水乡。面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大任务,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多年的努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态建设谱新篇

玉溪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争当全省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出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深入推进“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以三湖一海保护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和抚仙湖环湖文明走廊等工程,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湖一海”治理见实效

2007年12月26日,源自抚仙湖的湖水,经星云湖沿着23公里长的明渠暗道,通过九溪湿地净化后,奔腾流进玉溪市区,在出水口生态公园形成一道气势磅礴的大瀑布。“两湖大瀑布,十里柿花树”已经成了玉溪人闲时常去并自豪地向外推介的城市生态品牌。这条投资3.7亿元,全长23.45公里的出流改道工程,使星云湖劣Ⅴ类污水从此不再流进抚仙湖,截断了抚仙湖的一大污染源;而抚仙湖水倒流进星云湖,为加快星云湖生态的恢复提供了优质水源。两湖之水迂回穿行,浩荡流进玉溪市区,再回归南盘江,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这一改道,绕出了上千平方公里的生态循环大系统,惠及百万亩土地、百万城乡群众,也改出了玉溪“三湖一海”保护整治的崭新思路和环保活力。按照“在生态环境上多给子孙后代留好处,确保抚仙湖Ⅰ类水质,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水质明显好转”的奋斗目标,玉溪市确立了“因湖立策、治湖为先、治湖为本、湖清民富”的生态发展理念。修改完善并颁布实施了“三湖”保护条例,编制了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抚仙湖—星云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等规划。“十一五”期间,玉溪市共投入资金9亿多元,组织实施了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杞麓湖调蓄水隧道、小流域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等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62个,确保了抚仙湖Ⅰ类水质,星云湖水质明显好转,为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杞麓湖水质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阳宗海水质不断改善。

环境治理从意识抓起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玉溪就得享“三个半”。但在过去,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制约,玉溪有水难用,万亩沃土靠天等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面对“三湖一海”日趋严重的环境和水资源污染形势,玉溪市开始拟定实施“三湖一海”的相关保护管理条例。在坚决封船、关矿、拆房,严格禁控、监管的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也逐步确立了上下统一的坚定的生态环保优先意识。“三湖一海”的蓄水量占了云南总蓄水量的78%,可以说水资源保护的重任玉溪也占了78%。“发展建设难免会有失误,难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但搞环保只会造福千秋后世。保护好三湖一海,就是保护了玉溪乃至云南的发展之源。”2003年,玉溪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确立“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保护抚仙湖,治理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的政策和措施,一个个重要环保工程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在“三湖一海”的治理保护过程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从源头治理,点源、面源、内源齐抓共治,为“三湖一海”建起了一道道生态屏障。

现在,环保理念在玉溪已经深入人心,环保行为已经成为玉溪人的行为常态,环保经济正在成为玉溪经济发展的标志。

工业治污从规划抓起

工业是一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标杆,“工业要发展,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按照宏观调控政策,玉溪市在工业建设项目上把环保当做第一要素,不盲目上马,不分散建设,在严格环保考评的基础上以集中化工业园区为规划,立足于引进高新技术,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累计完成工业能源审计102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32户,拆除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水泥立窑生产线1条、13万吨和11万吨的炼铁高炉2座,对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的“五小”企业进行了有序的整治和关停。不少企业已经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作为自觉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大力投入开发新工艺、新技术,花园式厂区在玉溪的大小企业中屡见不鲜。同时,玉溪市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共投入资金35379万元,对282户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专项整治。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逐年降低,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被省政府授予节能突出贡献奖。

农村治理抓住环保源头

新型化工业在玉溪迅速发展,而加强农业面污染治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村生态建设工程也成效显著。

玉溪市坚持不懈地抓好城乡清洁工程和环湖文明走廊工程建设,组织开展了“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河道”创建及抚仙湖保护日等系列活动,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十一五”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临近湖滨缓冲带的52个村落和重点污染防控区的37个村落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成生物净化公厕45座、垃圾收集坑59个、沤肥池

1.6万口,建成人工湿地及湖滨带15块、面积达1500多亩,实施退塘2388亩;在星云湖、杞麓湖流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保护工程,“十一五”以来,完成工程造林3.6万亩、封山育林7.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25万亩。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2平方公里,抚仙湖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53平方公里。大力实施“退二进三”、“调一促三”,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三湖”地区重点发展无污染的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严禁新上污染环境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

2007年以来,玉溪市通过抚仙湖周边建立起抗浪鱼保护基地、开展濒危鱼种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组织放流抗浪鱼苗等举措,以抚仙湖抗浪鱼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久违的抗浪鱼汛和青鱼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态城乡换新颜

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玉溪以中心城区生态城市为龙头,按照山、湖、线、点“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发展思路,以生态和快速干道为连线,着力推进“三湖四片区”生态城市群建设,抓好各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从2002年的29.4%提高到2009年的37%。

中心城区初显生态魅力

“出流改道”是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灵魂工程,是推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动力,是玉溪生态建设的神来之笔。抓住出流改道工程建成通水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两山两河、南北分工”的生态城市框架,加快了以水为特色、文化为灵魂的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着力实施以改善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质量的“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中心城市20平方公里的生态市建设初具雏形。建成了气势磅礴的出水口瀑布和美轮美奂的聂耳音乐广场,玉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碧玉清溪的玉溪大河穿城而过,出水口公园等人造景观给玉溪平添了许多城市魅力。目前,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5.5%和40.2%,公共绿地面积达204.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4.6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玉溪连续荣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称号,已跻身全国城市百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空气质量居全国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第9位。

生态县乡建设各具特色

在抓好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县城、重点集镇和小城镇建设与“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加大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力度,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搞好服务配套,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的城镇发展格局。积极开展生态县、乡、村创建活动,在3个县、20个乡镇、100个村委会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通海县建成了云南省第一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川县、易门县、华宁县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区。易门县突出水资源特色,“滇中水城”建设雏形初具;华宁县实施引水入城工程,着力打造“中国泉乡”品牌;江川县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通海县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新平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成功走出了一条以镇带村、以工哺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经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全市1/3的县区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1/3的乡镇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镇,红塔区大营街镇入选2007年国家园林城镇。随着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有3个村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称号,有37个村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生态改善促发展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来,经过玉溪各族人民的辛勤耕耘,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在的玉溪不但是一座美丽、宜居的城市,也正建设成一座更具发展前景和吸引力的魅力之城。

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由2002年278.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44.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8245元,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105.6亿元增加到26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3.6亿元,居全省第二位。经济发展在全省处于前列。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1.5:58.9:29.6调整为2009年的10.4:61:28.6,一、二、三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烟草产业进一步巩固、矿电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稳步发展,2009年卷烟及配套产业完成产值321.2亿元,增加值27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72.5%;矿电产业完成产值435亿元,增加值88.2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3.6%;实现旅游总收入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县区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八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过2亿元,其中:红塔区达7.9亿元、新平县达4.4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314元提高到2009年的147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493元提高到2009年的5119元,增长一倍多。城乡居民拥有财富不断增加,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2002年底的126.8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318.5亿元,增长了1.5倍。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逐步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玉溪较大的消费潜力仅次于大连市,位居“中国城市汽车消费潜力榜”第二位。

社会进步促和谐

玉溪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为人民,建好生态人民享,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经过多年的建设,玉溪不但建设成一座美丽的生态之城,也打造成滇中文化之城。玉溪大力弘扬聂耳时代精神,打造聂耳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实施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成农家书屋304个。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绩突出,职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1︰

1。加大投入,切实抓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3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双百”项目建设,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03%,人均年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健全重大疫情处置和预防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疫情的发生。同时,社保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全市新增就业2.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人数达10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生态为本谋未来

玉溪生态建设谱写了崭新的华章,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但生态建设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未来的玉溪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建设必将成为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优化农业布局,以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等现代生态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为主导,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和推进农业废弃物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为手段,构建与玉溪生态功能定位相协调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环境改善。切实抓好烤烟生产,加快油菜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蔬菜、甘蔗、花卉、生物药原料、水产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搞好农产品加工流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也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因此,玉溪在确定“生态立市”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发展上,依靠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结构调整,按照有利于生态发展的要求,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产业发展。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和消耗管理力度,把培育生态环保型企业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生态优势,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和产品,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环保型方向发展,着力发展有市场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

按照打基础、创品牌、树形象的要求,发挥玉溪的比较优势,拓宽旅游发展思路。以“生态立市”为切入点,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快抚仙湖—星云湖旅游改革综合试验区项目建设步伐,以建设国际湖泊、康体、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目标,以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为内容,强化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度假社区、娱乐设施、旅游乡镇等建设为重点,努力把抚仙湖—星云湖试验区建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国际湖泊型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继续加大环保和治理力度

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以“三湖一海”治理为重点,在建设生态玉溪的过程中,继续实施抚仙湖环湖文明走廊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突出抓好湖滨缓冲带建设、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湖泊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等工程,积极开展近山面山绿化。认真贯彻落实“三湖”保护条例,提高非工程措施的保护治理实效,以项目为载体,以规划为龙头,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环保项目建设步伐,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建立健全生态发展长效机制。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环保意识,把保护环境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最终版)

浅析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2013年,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李克强总理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要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加大力量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

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经济不断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高,环境的破坏依然严重。

高耗能消费行为日益突出,生活用能增长迅速。城镇家庭经济能力较强,基本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等家用电器,而且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能量消耗大,对坏境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城镇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农村家庭对资源的攫取也不能忽视,除了拖拉机能耗能大的机器外不断增加之外,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开始向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接近。

(二)工业耗能占能耗总量的70%,.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低能耗产业比重偏低。

与国外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工业用能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我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长依然较快。我国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制度体系,没有形成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法律、民间组织和新闻舆论监督等综合性约束机制,司法并不支持排污受害者的诉求。同时,对某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处罚不够严格,企业因为污染坏境而交的罚款比所攒得的利润明显低,反而刺激企业加快生产,过度污染。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

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强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工作力度和建立监督体制。

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严厉打击、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公众监督方面,需要为公共参与、公益诉讼开辟更畅通的渠道,以保障民间力量对政府决策、环境问题形成有效制约。

(四)要加大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化发展。政府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形成合理 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让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不断完善并付诸实施,企业建立起了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当前,我们总是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而不重视强调全民的节能行动,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应该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

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努力实现全民环保、全民行动、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第三篇:发展生态乡镇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乡镇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许家湖镇位于沂水县最南部,地处沂水沂南交界,是沂水的“南大门”。汩汩沂河穿境而过,被誉为山东省环境最优美乡镇,全区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到4万人。

2012年新规划城区建设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1万人。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

镇委镇政府着手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在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许家湖地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118米。境内沂河水流充沛,沂河横穿全境,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沂河,在沂河上拦河修了几道橡胶坝,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广空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有机蔬菜、有机林果、水产养殖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修建了污水排泄管网体系,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百分百。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久力燃气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及塑料加工点,使城区大气及水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新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菊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沂河两带(2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沂河运动广场、滨河沿岸湿地公园等多处街头绿地,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5%。

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旅游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先后对古建筑等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许家湖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之乡,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山东地下大峡谷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称为5A级国家旅游景区,许家湖镇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龙冈旅游、田园风景、沂河风光三条游览线,先后规划建设了温泉度假别墅群和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商业街,增强了许家湖镇对外的吸引力。年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成为鲁南地区的重要旅游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居民素质,已达到全省旅游先进县标准。(沂水许家湖 白坤江 张艳)

第四篇:打造生态正安,建设美好家园(演讲稿)

打造生态正安,建设美好家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场镇中心小学的赵永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造生态正安,建设美好家园》。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尘暴扬,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灾频发……空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

人为地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不会忘记,98洪水横扫中国,使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满目疮痍;

不会忘记,08雪灾,交通瘫痪,电网损毁,农作物受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生产;

不会忘记,西南旱灾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jun)裂、水井干涸,给城乡居民饮水带来困难,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演严重威胁……

惊人的数字,吓人听闻的自然灾害,不禁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

身为正安人,我们是幸运的,同时又是幸福的。近几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生态与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积极围绕 “四大产业”建设,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标志申报等工作,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不断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新建污水处理厂,修建垃圾填埋

1场和日产二万吨的干法水泥厂,城市街道、休闲娱乐广场、公共绿地也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行沼气池“4321”模式,大力兴建“黔北民居”,加快乡镇集镇建设,在城乡推行清洁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使我县城乡空气质量达到上级所规定的标准,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你会发现今天的正安更是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比比皆是:百里桐花、千倾茶园、万亩草场、天楼云海、顶菁日出、石笋凌霄、天池泛舟、南天一柱……无一不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农民的住居环境得以改善,一条条连户水泥路在阡陌交错,一幢幢极具民族特色的“黔北民居”闪亮登场,小青瓦、坡面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无一不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正所谓:

庄稼翠绿

村落充满生机

笋干、茶叶、木瓜走向全国

青春农民

拨动着手机微机

乡村正在变成旅游休闲胜地

人们亲吻着新农村

千遍万遍举杯高唱——

打造生态正安

共建美好家园!

朋友们,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大自然少一点索取,多一点付出,为正安的明天更加美丽而努力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第五篇:建设美好家园

建 设 美 好 家 园

马山县 周鹿镇周鹿中心小学123班徐嘉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许多自然的东西遭到了破坏,乱砍滥伐使绿色消失了,小鸟的歌声离我们也越来越远......美好家园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关护着我们环境变化,为了我们美丽的中国,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伸出双手,让世界留下一片绿色,留下一份美好吧!

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绿色”的重要!认识到现代化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没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巢穴,而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也充满鸟语花香。

缺少绿色的家园不是我们想要的家园。在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绿色。

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鹿中心小学530603

联系电话:6881008指导老师:卢瑛

下载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玉溪生态立市建设美好家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 重庆长寿实验一小6.6班程子洋环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尽力去做的事情,要想创建环保模范城建设美好家园,就要先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

    建设美好家园

    “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闻鹿鸣”,这是描述古都自然景观的一句名言。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都......

    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但是创造幸福中国是要有几个根本的条件:一是要做好自己,学雷锋,做好事。二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需要优化。三是不仅让自己变得......

    建设美好家园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自治区党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

    建设生态家园

    建设生态家园共享品质生活 ——柳翠井巷社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柳翠井巷居委会成立于1949年秋天,居委会于2001年1月10日与扇子巷和打铜巷两个居委会共同合......

    宜君县生态美好家园5则范文

    宜君县倾力建设生态美好家园本报讯:每当夜色降临,华灯初放,宜君县城内彩灯摇曳,霓虹闪烁。从主干道路到背街小巷,再到休闲景点,一条条流光溢彩的曲线宛如一条条火龙,将县城的脉络和......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