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罗县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县”
平罗县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县” 2012年全面打造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平罗县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县”和“全区产业大县”,为了进一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平罗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加快产业化,提升组织化,提速城镇化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化一基”的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理顺利益联结机制,做优做特现代农业,打造宁夏平罗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6个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2012年平罗县农牧局创新思路,大力推进长湖清真食品产业园、立达尔万寿菊、宁夏东方羊毛等大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中粮米业、宁夏汇源饮料食品有限公司、雨润集团、浙江野娇娇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滨河大道,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等地域优势,建设高标准优势产业带,建设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10万亩,农作物制种10万亩,生态水产10万亩,新增肉羊饲养量10万只,新增枸杞种植1万亩,着力培育设施农业、优质水稻、制种生态水产、清真牛羊肉、农产品加工6个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全区农业产业大县再添佳绩。
第二篇: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粮食
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2.8万亩,总产5.96亿公斤,平均单产415.9公斤。粮食生产连续三年持续增产,产量水平由中低产向中高产迈进。主要措施: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柘城县2005-2006年小麦生产及高产开发实施方案》、《柘城县2006年秋粮生产及高产开发方案》等文件。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6期次,受训农民12万多人次;开展广播电视农业技术讲座36期次;印发农业科技宣传材料20余万份。
三、以高产开发带动粮食均衡增产。通过加强物资、人才的投入,落实小麦高产开发45万亩,玉米高产开发10.8万亩,共投入资金62万元,建立各级领导示范田6万亩。
四、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8万亩,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40万亩。
第三篇:1991年宽城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1994年被评为“河北省
1991年宽城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1994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2001年荣获全市“繁荣发展民族文化艺术贡献奖”;2004年在“第二届高淳杯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中,高春演唱的歌曲《雕花的马鞍》获得二等奖;2007年9月,宽城县代表河北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表演的八角鼓弹唱《雪花》获三等奖,吴静萍荣获“最佳演员奖”;在承德市第一、二、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三连冠”,均获优秀组织奖。2008年,荣获承德市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承德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洪生杯”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组织工作奖;2010年荣获承德市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文博单位、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来宽城海选,满族歌曲、满族八角鼓弹唱参加演出,获得好评;河北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7名,“宽城背杆”传承人马春来位列其中;2011年荣获河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现代评戏“深山红嫂”获得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提名奖、选送的戏曲选段“半把剪刀”在河北省“霸州杯”戏曲大赛中获入围铜奖,并在在承德市“金龙杯”戏曲大赛中获一等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宽城背杆》的传承人马春来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完成电视在盲村的“村村通”惠民工程、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2012年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集体、丁惠民创作的单弦《同根异果》在河北省廉政文艺作品评选调演活动中获二等奖、在“金龙杯”第二届中国旅游名城城市之韵合唱节中获优秀奖,获优秀组织奖;选送的歌曲《幸福》在河北省第十届燕赵群星奖评比中获音乐类群星奖。在河北省首届声乐、器乐大赛承德赛区选拔赛中,由文化馆组织参赛的3名选手高春、许凤军、张丽娟分别获民俗唱法一等奖、通俗唱法三等奖和声乐类唱法优秀奖。刘海平创作的国画《仙人掌》入选河北省美术文献、满族文化(含乡土文化)和长城抗战红色文化挖掘工作进入正轨、投资3亿元占地100亩的大鑫黄金文化产业园项目已通过县规委会用地审批、省级第三批非遗项目“热河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丁惠民申报成功、实现了全县20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2013年荣获河北省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二十强”、在承德市“金龙杯”舞蹈大中,我县选送的6个舞蹈取分获“青年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摄影作品“神龙戏湖”获中国摄影大赛二等奖、组建了《今日宽城》、《天女木兰》编辑部。举办了喜峰口长城抗战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29军后人及长城抗战研究人员、媒体,举办了长城抗战座谈会,参观了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举行了“书画宽城”系列之“笔歌宽城”活动,由京城鼎盛书画院邀请18位艺术家,就宽城生态山水、满族风情、历史文化等题材进行了书画创作、邀请中央七套《乡土》栏目来宽拍摄满族婚庆,宣传宽城满族文化,12月初在央视7套《乡土》栏目播出、重点培育了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大鑫文化产业园、广盛居包装材料科技产业园和广盛居酒文化历史博物馆项目、保护传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宽城背杆,恢复背杆展示表演技艺、明代长城喜峰口段抢救性维修项目规划编制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总局,并通过了专家组论证;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检查验收。高春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曲栏目“过把瘾•一鸣惊人”节目演出中获月冠军、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裴福刚创作的《裴福刚的诗》获得“恩爱幸福梦”征文优秀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葛丽红创作的小小说《柳教授》获得首届“太阳红杯”河北小小说大赛三等奖、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电视片《背杆里的秘密》,并在央视7套《乡土》栏目播出、请末代皇帝溥仪侄子爱新觉罗.毓岚指导我县满族文化挖掘工作,其为宽城捐献收藏品200余件,我县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喜峰口长城抢救性维修项目经多方争取已申报成功、广盛居艺术陶瓷项目完成主体建筑施工、广盛居包装材料产业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基本完成、大鑫黄金产业园、塞外金都-峪耳崖地质公园、广盛居酒文化历史博物馆等项目积极推进。
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始建于2003年4月,总投资2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10453平方米,包含县委、县政府会议中心、礼堂、文化馆、博物馆、总工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大空间展厅等多种功能,是宽城标致性建筑。
县文化馆始建于1963年,现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含小剧场)、民间文化艺术展厅、书画摄影展厅、培训室、创作室、音乐乐器室、舞蹈排练室、电子阅览室、非遗申报工作室,文化艺术沙龙。常年实行对外免费开放,每周免费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设有文艺辅导、美术摄影服务窗口,成立了舞蹈、摄影、美术等协会组织,深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河北省先进文化馆等荣誉称号,馆内业务人员及演出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以上奖励。
县图书馆始建于1980年,前身是县文化馆图书组。2014年迁到宽城满族自治县图书综合楼二楼东区,馆舍总面积2100平米,总藏书10、2万册,订各类报刊140余种,达到部颁二级图书馆标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走在了全省县级图书馆的前列。先后获得了国家县级“二级图书馆”、省文明图书馆、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承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燕赵少年读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该馆对外服务窗口5个:借书处、儿童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流动服务。拥有总座位120个,电脑服务器终端200台,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坚持各服务窗口每周56小时工作,免费为广大读者对外服务。
县博物馆(县文保所)位于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四楼,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安全保卫、文物保管、文物展览展示、文物宣传、田野文物保护等组室。目前全县境内共发现古遗址233处,古建筑、古墓葬、古城址、古御道类别齐全,其中省级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各文保单位均建有完整的保护档案。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500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1件,国家二级文物11件。现有固定陈列展览两个,全年举办临时展览4至6个,平均年参观人数在65000人次以上。我们在抓好阵地工作的同时,结合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了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巡回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年均5次以上。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基层广大群众的好评。2010年被省文物局评为河北省文博先进集体,2011年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承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县评剧团狠抓艺术生产,现有古装戏35台,传统戏50台,新编了历史戏、现代戏及歌舞节目,是一支颇有演出实力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92年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上山下乡模范剧团”光荣称号;2007年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人事厅授予“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文化部奖励文化下乡大篷车一台,使演出舞台得到改善。2009年,我县评剧团丁慧民编创了以王厂沟抗日斗争故事为题材的现代评戏“深山红嫂”,并获得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提名奖。2014年,评剧团实行转企改制,组建了评剧、歌舞演艺公司,在县内及县城周边县市进行演出。
县城电影院始建于1984年7月份,占地面积330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1个800平方米观众厅,座椅971个,配电室15平方米,放映室60平方米,松花江5502X型放映机2台,电动多平面检片机1台。县城电影院在上世纪80年代上座率达80%,90年代初上座率仅为40%,90年代末上座率已不足20%,到21世纪初,由于电视频道增多,影碟机普及和其它娱乐场所的提升,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影院设备、设施简陋落后,整体环境差,影响了观众的观影心理需求,上座率寥寥无几,直至不能正常放映电影。2011年,电影公司组织了9个专业放映队进行放映技术培训。于3月份开始在全县205个村内循环放映,累计免费公益放映3100场次(其中国家“2131”放映工程场次2460场,县民心工程场次640场)观众50余万人次。电影在农村受到广大农民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更充实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也学到了科教影片的科学知识。同时,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建立了可容纳783人的数字影院,6月份开始启动放映,提升了电影放映的整体水平。
七、宽城县教育概况 全县现有学校111所,教职工3040人,在校生32061人。其中,特教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教1所、高中1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6所、校点77个。幼儿园161所(其中民办35所),在园幼儿10839人,幼儿教师712人。
宽城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认真履职尽责,坚持把教育发展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全县广大教职工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安全稳定为目的,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教育管理内涵提升,推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先后通过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省“普六”、“普高”、“普实”、“普九”一二轮复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等20项国家和省级达标验收。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县、全国义务教育工程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普九”先进县、全省“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县、全省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县、全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等60项省市以上荣誉,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教育优先发展先进县和教育投入先进县。高考综合评比一直保持全市领先位次,职业与成人教育进入省示范县行列,进修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建立三集中一覆盖教育发展模式,县域教育得到均衡协调发展。建立并完善了“高中职教向园区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高年级向乡镇集中、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向自然村覆盖”的“三集中一覆盖”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教育园区为龙头、以四大学区为依托、以寄宿制小学为节点、以教学点为补充的“一园四区全覆盖”的新的教育发展格局,学校数量得到精简,投入重点相对集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县中小学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紧紧扭住师资管理和素质提升这两个关键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内涵提升,加强教育管理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基本实现了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得到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的认可,对宽城做法在全省推广。
抓投入重建设,高中向园区集中。为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投资5亿多元在县城建设集高中、职教、初中和教研培训、图书科技、体育文化为一体的宽城教育园区,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按功能分“三校一区一中心”(三校分别是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所;一区指公共资源区,包括图书科技馆、体育馆、文化展演中心;一中心指教育研训中心)。教育园区2010年5月开工,2012年9月投入使用,现有学生7000余人(高中部2600余人、职教部1700余人、初中部1700余人),教职工700余人。最多可容纳学生9000人(高中部4000人、职教部2000人、初中部3000人),教职工1000人。同时,按照国家一流标准进行建设,同时配建高标准的图书科技馆、体育馆、艺术展演中心等功能场馆,将普通高中由原来的3所合并为1所,在巩固普高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宽城一中特色的“三段六环节”课堂模式。开设了美术、音乐、体育、传媒等特长班,为学生考入理想大学创设环境。高考综合评比一直保持全市前列。职教中心随之迁入教育园区,坚持“立足京津冀,面向环渤海”的发展战略,对内抓校企合作,对外抓联合办学。实现了招生—培养—实习—就业一条龙。对口升学名列全市前列,财会、林果、机电专业综合排名全市第一。2014年10月份,顺利通过省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验收,并申报国家示范县。
抓整合调结构,初中向县城集中。将原有28所初中合并为4所,全部分布在城区,在保留城区原有一所中学的基础上,在园区新建一所高标准初中,将原县城内的第一中学和职教中心改建成高标准初中,实现了初中向县城集中。全县城乡学子获得了同等的就学机会和教育服务,满足了他们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渴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大提高。抓学区强配置,小学高年级向乡镇集中。在整合高中和初中的同时,将全县18个乡镇学校划分为宽城、峪耳崖、板城、汤道河四大学区,将原乡镇中学改为寄宿制小学,将规模较小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撤并到寄宿制学校,实现小学高年级向乡镇集中。几年来,持续投资近1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新建改建农村标准化小学16所,同时做好电教器材、图书装备和教学仪器的上档升级,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农村孩子不用出本乡镇就能享受的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同时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面积也扩大了近40%,人口增加了近30%,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抓改建优布局,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向自然村覆盖。为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把原有小学改建为教学点和幼儿园,实现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向行政村覆盖。近年来共新改建教学点78个、农村独立幼儿园31所、小学辐射幼儿园65所。
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确立了学科基地校,积极开展大备课、大研讨等专题活动。边改革边总结边推广,取得明显效果。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价办法,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各校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始终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保持在97%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省定标准均为达标学校,2014年7月份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其他教育有序发展。加大对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力度,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逐步规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培训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艺术、科技、体育为主要活动内容,与校内教育相衔接、相忽应,重视校外教育研究、创新校外教育活动,11月份被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活动中心。同时争取国家级少年宫3所,省级少年宫2所,在县域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教育园区、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等项目,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升级教育装备,提高学校标准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近年来,累计投资达6.5亿多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38个。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50万元,维修翻建15所学校的教学楼、宿舍1.52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 5个;投资684万元,硬化操场11个、5.7万平方米;投资194万元,更换桌椅7400套、宿舍用床600张,为16所学校配置了厨房设备;投资800万元,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楼5座、3650平方米。二是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投资420万元,装备小学科学实验室17个、中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22个,并按新课标要求配备了相应实验仪器器材,新增音体美器材25700台件、图书12万册。三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建设。投资1150万元,购置计算机1047台,装配多媒体331套。按照“千兆光纤进校园、百兆宽带到桌面”的要求,投资600万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全县35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光纤联通,视频安全监控与教体局联通,IMS电话系统开通,为56个教学点安装了多媒体播放设备。
教师素质稳步提升。将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作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健全完善教师引进、培养、教育机制。一是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省定中小学编制标准,配齐各学科教师,满足教学需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严格执行新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落实“先补后退、退一补一”政策,建立了教师正常补充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中小学教师制度,新增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近年来,全县补充教师731名,其中充实到农村乡镇学校524人,农村幼儿园101人,全县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开展“铸师魂、树形象”、“师德建设年”、“百名优秀班主任评选”等师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激励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三是加强绩效考核。通过对教师的师德、专业素质、教学过程、教学实绩等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骨干教师评选、职称评聘及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以研训促提高。完善以县研训中心为核心,以学区研训为依托,以学校研训为主体的多元研训机制,利用进修学校国家级示范性培训机构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培、省培项目,继续通过吐旧纳新,全员充电、引智到家、外派取经等形式对校长、研训人员、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年均培训教师2900人次。五是建立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各学校间干部、教师流动政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0年以来,共轮岗交流369人,其中校长、副校长轮岗交流28人,教师轮岗交流341人;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52人。
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一是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07年开始,全部免除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杂费、教科书费,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二是建立完善了贫困生资助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救助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金,设立资助基金,健全保障机制,全面实施《特困家庭子女就读二本以上院校救助办法》、《特困师生帮扶办法》,2014年共为4500名贫困学生发放贫困补助金560万元。开展了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活动,实施了“希望工程、阳光工程、手拉手”等救助措施,保障了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比例已达40%,高中阶段已达30%,职业教育阶段已达100%,全县学生无因贫困上不起学,无因贫困失学。
第四篇:【中国石化】中国石化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低碳榜样”
6月26日,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王府井主办的第五届“低碳发展·绿色生活”公益展系列活动开幕。开幕式发布了“2014中国低碳榜样”评选结果,中国石化被评为“2014中国低碳榜样”,是唯一连续5年获此荣誉的企业。今年有8家单位被评为“2014中国低碳榜样”。
第五篇:对来安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工作先进集体这一殊荣的感想
对来安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工作先进集体
这一殊荣的感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中心站全体干部、员工对粮食局获得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这一殊荣表示热烈地祝贺!
初春三月,阳光明媚,全县粮食系统干部、员工喜气洋洋、信心百倍,都在分享我县粮食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工作先进集体”这一殊荣。我们来安粮食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工作先进集体”是当之无愧的,这一光荣称号不是靠嘴讲来的,也不是靠手写来的,而是以X局长为首的局党组领导真抓实干、呕心沥血、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干出来的,这一光荣称号,我们来安粮食人引以为自豪,这一光荣称号,将进一步激励和鞭策我们来安粮食人更加努力工作,这一光荣称号,必将载入来安粮食史册。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普通来安粮食人,我深感无比荣耀,深感此次获奖,来之不易,感慨万千,首先来安粮食局获此殊荣,说明了国家、省、市局领导对来安粮食工作的充分肯定,回想过去的几年,沥沥在目,惊心动魄,尤其是2002年来安县作为全国粮改试点县以来,我们在以X局长为首的党 组坚强领导下,精心组织,成功的解决了老人、老粮、老账这一困绕粮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最为核心的“三老”问题;面对附营企业包袱重、效益滑波这一现实问题,县局党组及时抓住了附营企业农行贷款打包缩水的政策机遇,并积极探索出附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之路,遏制了附营企业连续亏损的现状;面对“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这一场改革,我们县局党组经过深思熟虑,本着“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及时提出“无情改革、有情操作”这一理念,制定了“五个一批“的职工安置办法,得到了大多数下岗员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我们深感,县局党组对我们企业高度负责,时刻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策上超前谋划,市场意识强,按照贴近市场,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要求,在全系统树立了有效收购、有效销售、有效经营的理念,强化了收购是基础、销售是关健,效益是核心的意识,加大了购销两个市场的开拓力度,在收购上要求我们企业牢牢把握数量、质量、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在销售上县局领导带头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果断决策,指导企业适时出手,在创收上,要求企业坚决做到“六个不嫌”。对企业监督管理严,一是加强对企业以资金为切入点的财务管理,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提出企业必须做到结算资金不增加,可动用资金不减少。二是加强以效益为中心的营销管理,县局为企业制定了“销售四项原则”,使企业增强了营销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经营中腐败现象发生。三是加强以科学保粮、效益保粮为核心的仓储管理,提出安全保粮总体思路,即:“长期保管,安全过夏;黄米不增,粮食不少;用好政策,创造效益;锁定质量,出库对照;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健全制度,违规必处”六句话要求,把执行好国家的政策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我们深感粮食局获此殊荣,既是国家粮食局对我局过去工作的肯定,同时又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坚信,在县局党组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返聘员工的支持、配合下,积极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辱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我们一定会迎来来安粮食企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XX粮油管理中心站 2006年 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