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 辅导讲课 提纲

时间:2019-05-14 06:4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 辅导讲课 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 辅导讲课 提纲》。

第一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 辅导讲课 提纲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提纲)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讲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省 农 业 厅 党 组 书 记、厅 长

(2009年2月24日)同志们:

根据培训班的安排,今天我用90分钟左右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体会,并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情况。之所以要讲现代农业问题,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早在2006年,我们党就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初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特别是去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将现代农业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来定位。二是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基本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三是我省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其实质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把现代农业作为我省“三农”的首要问题来抓,进一步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我省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

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合谐中原的重要手段。

二、我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五)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三、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我省近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一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

(二)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一是农业科研设施不断改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二是农业科技不断创新,优良品种广泛应用。

三是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农业发展技术难题。

(四)坚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以食品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

二是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五)坚持用调整结构优化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广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六)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一是用工业理念引领农业。

二是用标准化理念引领农业。

三是用信息化理念引领农业。

四是用产品质量安全理念引领农业。

五是用品牌理念引领农业。

(七)坚持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四、我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压力不断加大。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不高。

(三)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加大。

(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强。

(五)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六)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

(七)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三农”影响已显端倪。

一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返乡人员增多。

二是农产品价格下跌。

三是农产品出口首次下降。

五、今后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举措

……就我省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各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主攻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我省农业农村完成“四个转变”,即:农业经济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家庭分散经营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村劳动力就业由种田为主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就业转变;农民收入以务农为主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当前主要是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一)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五)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三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六)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

一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三是努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

(七)逐步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以上是我对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体会与思考,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很多问题还不成熟,请同志不当之处,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富民强县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经过全县上下的积极探索,加快明溪发展的整体思路更加清晰,“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战略得到较好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日益改善,能源保障更加有力,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县是典型山区农业县,农业产业化已在全县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如林竹、红豆杉、烟草绿化苗木等逐渐形成气候、初具产业化雏型。如何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对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发展现代农业提点粗浅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整体合力。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一要持之以恒。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长期任务来抓,树立用工业理念抓农业,以产业抓农业、以龙头带产业的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要始终按照“七个一”的措施抓落实,即一个产业有一个规划,有一个工作机构,有一套扶持政策,有一笔发展资金,有一支技术服务队伍,有一套实用技术,有一批经济组织带动,按照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的要求,做到所有措施全部落实,所有政策全部兑现。二要凝聚合力。要始终坚持发挥各方面聚合力,充分发挥县领导、乡镇党政、县直农口一把手的作用。实行

领导亲自抓点制度,充分发挥县直挂村抓点工作组,乡镇驻村干部,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的作用,他们帮助村组制定规划,落实发展目标,由他们具体负责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落实扶持、奖励政策,激发农民发展产业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三要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制,积极引导工商、民间和境外资本参与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投资,鼓励企业、协会、互助合作社、大户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

2、创新模式,拓展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立足本地资源和市场情况,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适应市场搞好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政确性,为产业成功发展提供保证,有效降低产业风险。一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是农工商并举、产加销融合的大农业,其核心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根本,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谋划农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打破以往农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遵循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按照“龙头企业(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区和产业带。重点培育好烟叶、林竹、木薯、红豆杉、绿化苗木、中药材和绿

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二要发展集约农业。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资金、技术等投入严重不足,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效益较差的实际,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提高农业效益。三要发展设施农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问题。要继续推进以南山现代农业园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大棚瓜、菜,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四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坚持把循环经济推广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加大沼气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粮、畜-沼-菜等循环发展模式,有效提高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率;加强农作物桔杆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少耕、免耕、地覆盖等保护性操作技术,促进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坚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推动有机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五要借助外力壮大发展实力。要认真研究上级支农、惠农方向,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在政策中“淘金”。围绕现代农业的培育发展,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强化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继续筛选一批真正吸引客商的特色产业招商项目,全方位向外推介。要努力增强龙头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在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的同时,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多方筹集资金,鼓励多种成份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参与现代农业的开发。加强宣传,做好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把民间资金调动起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激励机制,拓

宽融资渠道,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范围,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3、突出规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步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由于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致使有的农户耕地出现季节性抛荒,土地产出率低。为了充分挖掘田的“潜力”,创造山的“效益”,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健。一要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继续以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对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建设基地、培训农民、开发、引进和推广农业“五新”、“2111”工程等方面的项目给予扶持,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响、档次高、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其对产业的带动能力。要围绕支柱产业,兴办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重点扶持做大福建南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利科生物有限公司、百事达变性淀粉厂、福建安野高新农业、三明和谐园林、福建鑫禾园林等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促销、利益促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要发展壮大合作组织。坚持规范完善和发展新建并举,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对现有合作组织,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自身实力,强化服务功能,基本上都能达到“五有”标准要求。三要建立土地

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公开、公平、公正、兼顾效率的原则,鼓励农户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山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山地逐步向种植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快土地、林地合理有序流转,有效控制土地山地抛荒,为实现农业适度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4、科教兴农,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不断增强科技在农业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按照“突出引导、注重示范、加快推广、全面普及”的思路,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一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能源综合利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高产高效农业等内容,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重点抓好南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苗木基地。紫云高山反季节蔬菜以及种培养大户、示范村、示范户。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要加强科技体系建设。狠抓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普及,进一步完善以县科技推广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农、林、畜等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三级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大力推广“五新”技术,加快科成果的转化;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对镇、村技术人员、种养大户进行各种生产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掌握先进实用的种养技术,以便更好服务于“三农”。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作用。三要强力打造知名品牌。要把农产品的品牌培育放到

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的加工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打造一批具有明溪特色的“精品”和“拳头”产品。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公司+农户+商标”的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申报注册商标,加快产品更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明溪农产品知名度,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着力打造有明溪特色的优质粮食、优势红豆杉、生态绿色淮山、茶叶等品牌。

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抓好土地整理、商品粮基地建设、旱片治理、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不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5、提高素质,夯实现代农业人才基础。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一要在整合培训资源上,着力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县乡党校和函授教育,乡村科技推广站(所)、文化活动室等培训阵地,对农民开展科技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使它们成为集人才资源开发、实用技术引进与推广、劳务输转于一体的重要培训基地。二要面向市场和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农科教结合的三教统筹培训机制。积极创新培训办学模式,注重开展农业科技、转移就业和外出创业三个层次的培训。以村为基础、户为对象,开展入户培训,并选择具有一定素质和创业愿望的农民,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依托农职院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和以工代训等方式培训。三要结合农民农村实际,创新培训方式。在创新

培训方式上,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讲解,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开展视频远程培训,开办专栏讲座,发放实用技术手册,利用农村集市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等。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靖边县东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靖边县东坑镇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6万亩,有水浇地19万亩,有农业人口5.2万人。全年降雨量395㎜,干旱少雨,年均无霜期121天,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无污染,有利于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 “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主要手段。2010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0.8亿元,较2005年末的3.8亿元,年均递增25%;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较2005年末的3.12万吨,年均递增8%;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94元,较2005年的3058,年均递增20%;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总量较2005年的3000万元,年均递增20%,2010年全镇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达31680元,土地产出率达52520元。特别是我镇伊当湾、东胜两村已有35%的农户,户均突破10万元大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75400元,土地产出率达79500元。2007年以来,我镇连创全国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八项全国单产记录。以上几组数据表明,我镇“十一五”开始发展现代农业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生活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现代产业化发展理念引导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只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的新技术化,而是融合了生产资料、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

二、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硬件建设。“十一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资金、引项目,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打深井456眼,建成水厂15座,建成蓄水池12座,解决了3.9万人的饮水工程,新建淤地坝5座;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全镇的农网改造,安装各类变压器358台,架设高压线120余公里,架设低压线115公里,解决了867户的照明用电难题,建起 了110KV变电站一处,解决了农业灌溉轮电问题;在道路交通建设上:沥青化通村道路120余公里,沙石化道路80余公里,铺设东坑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道路12公里,在通讯设施建设上:建起移动通讯架8座,联通通讯架3座,架设电信网络120余公里。

三、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科技引领。首先,我们集中精力,用现代化的农牧业装备设施武装“菜、蓄、薯”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逐步形成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序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1.2万亩,积极发展种植30亩水地以上,饲养30—80头(只)家畜,种养殖互助型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型农牧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试验示范推广的典范。2011年全镇发展棚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温棚0.4万亩,拱棚0.8万亩),发展夏马铃薯5万亩,秋马铃薯3万亩,发展大田蔬菜5万亩(红萝卜3万亩、大田杂菜2万亩),全镇生猪羊子存栏量达37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子存栏22万只,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5%以上;其次,我们通过多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外出考察调研,邀请外、本地养殖大户、蔬菜专业大户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第三我们注重科技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保障。我们采取上聘“洋专家”、引进“土专家”、内育“小专家”的办法,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撑。同时,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新型农民和镇村两级干部培训班,加快新型干部群众的培训步伐。五年培训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 第四我们狠抓新品种新技术革命,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进企业做示范、扶助合作组织带农户、规模标准化生产连市场”的运作模式,引进了十余家种养殖公司,建起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各一处,向农户推荐新品种、传递新技术。五年来,扶持建起合作组织30余家,发展起农民经济人500余人,通过合作组织的组织协调,构筑起了连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新桥梁。

四、提升产业化水平,狠抓市场营销。一方面我们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制冷保鲜库、肉联厂、包装厂,为“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贮藏、保鲜、交易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引进了蔬菜脱水、饲料加工等十二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努力把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为一支对外立体式的销售网络组织,现在全国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特别是我镇的夏马铃薯、红萝卜、辣椒远销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地,全方位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前进

(一)注重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实行干部管理“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留守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三分之一的干部外出学经验、跑市场、争资金、引项目,组织新农村建设。同时,成立了产业办,专门为农户提供农资、农经、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种养殖决策难、技术难、组织资金难和产品销售难的“四难”问题。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和现代化的理念,特别是要求村支两委负责人具有现代化的产业理念来组织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为此,镇党委通过积极调研深入研究,决定将党组织与产业链相联系,创造性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将各村在外能人、企业家吸引回村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使其用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是将各村种养殖大户发展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再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支两委成员或是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业经济人。再一方面是要求每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年联系培养本村30户种养殖示范户。截至目前我镇黄家峁、伊当湾、东胜、四十里铺、小桥畔等12个现代农业重点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全部是吸纳各村 在外能人、企业家担任,全镇30余名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80%以上,全镇500余名农业经济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50%以上。

(三)注重配套运作,强化产业发展后劲。我们重点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订单,通过“订单农业”,调节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入股,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真正投身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以上就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靖边东坑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依托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在沿青银高速东坑段打造150平方公里的现代特色农业带,形成“六个万亩基地”,即:1万亩苗木基地、2万亩吨产田玉米基地、3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四万亩棚栽果蔬基地、5万亩露天蔬菜基地、6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六处万头养殖小区”,即:以合作社为依托,建成万头养牛小区一处,万头养猪小区2处,万只养羊小区3处。同时将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与东坑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统筹规划,实行“园区+重点镇+移民工程”三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统筹园区和重点镇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重点镇新区建设成占地6平方公里“三横五纵”的商贸区和居住区,将农业园 6 区建成占地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区,将环白于山区4000——6000人移往重点镇新区和农业园区,使其转变为镇域商贸活动者和现代农业劳动者以及企业从业人员。到“十二五”末,将园区建设成西北最大的蔬菜物流营销基地、陕西最大的农副产品转化基地、陕甘宁蒙晋最著名的现代农业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基地和西北部农副产品关联产业基地”。届时东坑镇域人口将达8万人,园区、镇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3万人,有商业区、居住区、产业集成区,实现城乡统筹,镇村联动,经济发展,人民安居。

第四篇: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

《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林业操作细则

肥西县林业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政[2008]131号)的文件精神,加快肥西县林业建设步伐,按照合肥市农业委员会、财政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关于《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合农[2009]32号)及《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肥办【2009】91号)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林业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林业生产实际,制订本操作细则。

一、申报范围

“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支农资金范围,实行预算管理。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注册、从事林业生产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符合“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业项目扶持条件、质量标准和有关规定,不分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均可申请专项资金支持。

二、实施原则和方式

原则:窗口受理、部门验收、财政审核、结果公示、按期兑现。

方式:按照验收类和其它类项目进行实施。验收类项目是指按照规定的申报程序提供申报资料,经县市林业、财政部门实地验收合格后方可兑付的项目。其它类项目是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执行的项目。

三、申报条件及奖补标准

1、新增营造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生态林,包括水源生态林、湿地绿化、荒山荒地绿化等,每亩补助100元;当年新开发成片造林500亩以上,每个工程一次性奖补5万元。

2、对在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县道、乡村道两侧新建绿色长廊林带1公里以上和大中型河渠两侧新建绿色长廊林带5公里以上的,每侧林带宽度达到10米以上的,每公里补助5000元;宽度3—10米每侧3行以上的,每公里补助2000元;单行林带每公里补助1000元。

3、对在市级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范围内新建农田林网,庇护面积500亩以上且网格面积小于200亩的,并获得市奖补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0元;对规划建设的新农村居民点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每处一次性补助2万元。

4、鼓励开发荒山,从事林果生产经营,集中连片达20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3年内分别给予每亩50元、30元、20元奖励。

5、对新建苗木花卉标准化生产连片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单个品种50亩以上,且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的,每亩补助500元。

6、新建花卉生产控温温室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日光温室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钢架大棚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新增花卉生产面积30亩以上的,每处补助2万元;新建100亩以上的苗木花卉精品园,每个补助2万元。

7、对引进新研发的苗木花卉新品种,推广价值较大,单个品种种植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每片一次性补助1万元;对苗木花卉精品园引进高档盆景,单盆价值达0.5万元以上并用作永久展示的,按购买款1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

四、营造林项目,应符合造林绿化的质量标准和有关技术规定,具体如下:

1、造林树种、密度、苗木质量符合《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要求。

2、生态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长廊、农田林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85%以上,经果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0%以上。

3、抚育管理措施(包括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开沟沥水、抚育间伐、修剪、有害生物防治等)到位。国家和省重点造林项目,按国家和省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4、造林小班起始面积为20亩以上。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新造林小班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不超过20米;成片造林面积500亩以上的,间隔距离放宽至200米,造林小班不超过10个。

5、绿色长廊、农田林网栽植的苗木高度达3米以上。

6、规划居民点绿化以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栽植的林木为主进行覆盖率指标测算。

7、苗木花卉设施栽培项目必须符合相关建设质量技术要求,现已开展苗木花卉生产。

五、申报程序

1、申报主体:成片造林项目由企业或大户、联户申报;绿色长廊项目由乡村或企业、大户、联户按路段申报;村庄绿化项目由乡村或企业、大户、联户申报;苗木生产基地和设施花卉生产项目由企业或大户申报;其它项目按市主管部门要求申报。

2、申报时间:造林类项目每年4月底和9月底前两次申报。其它类项目当年4月或9月底前申报。

3、申报资料:成片造林(包括经济果木林)项目:提供申请表(见附表1)、县区自查验收材料,包括造林小班统计表(附表2)、验收地形图。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须同时提供造林作业设计书。绿色长廊项目:提供申请表和自查验收登记表(见附表3)。实施的绿色长廊路段长度超过30公里的须同时提供作业设计书。农田林网、规划居民点绿化项目:提供申请表、登记表(见附表

4、附表

5、附表6)和自查验收地形图。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项目:提供申请表、分品种登记表(见附表7)和自查验收地形图。苗木花卉设施栽培项目:提供申请表和县自查验收登记表(见附表8)。

4、乡镇初审:项目申报主体将申请报告(表)等申报材料报送乡镇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报送县林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

5、窗口受理:县林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县级的项目申报,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报资料的核验并移交县林业局。

6、检查验收:县林业局负责县级项目的检查验收。验收类项目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并提出项目补助资金意见的报告和项目申报、核查验收材料送县财政局审核。

7、财政审核:县财政局在收到县林业局核查验收材料和项目补助资金意见的报告后,验收类项目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

8、结果公示:县林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负责在3个工作日内将拟兑现的项目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9、按期兑现:对于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项目,县财政局按规定及时兑付资金。市级验收合格的项目,县财政局按规定配套兑付资金。

六、实施责任

1、申报责任制。企业(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的,一经发现,予以批评,追回资金,五年内取消申报县级财政补助和奖励资格,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初审责任制。县林业、财政局负责项目的初审,并对项目情况的真实性负责。经初审合格的项目方可向市级申报。凡工作不负责任,将初审不合格的项目向市级申报,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参加市有关部门的评先评优资格,并逐级追究初审人员责任。

3、受理责任制。县林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负责对乡、镇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验,及时移交申报资料。凡因申报资料不全影响项目验收审核或资金兑付的,将追究有关责任。

4、验收责任制。县林业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项目的检查验收,提出项目资金兑付报告。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对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验收结果失真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5、项目抽查和效益评估制度。县财政局对林业部门核查验收提出的奖补项目进行复核和监督审查。根据复核和监督审查的情况,提出奖补资金的拨付意见。对复核和监督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作出书面说明并进行整改。

七、附则

1、本细则由县林业局会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2、本细则已经县财政局确认备案。

3、本细则自2009年起执行,有效期至2012年12月31日。

第五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巫溪县探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初见成效

[2010-6-13]

巫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区、偏远、贫困” 是其基本县情,如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一直是困扰县委县政府的一道难题。巫溪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关键所在。要解决群众问题,统一群众思想,激发群众热情,引导群众创造,需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全面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一、坚持用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统一干群思想

2007年之初,巫溪县城北门沟几位党员和群众到县委县政府上访,要求解决居住地脏乱差的现状。巫溪县委县政府没有简单地安排市政部门来解决,而是组织发动群众自力自强做好清洁卫生,用政府拨钱修建道路,引导群众自发捐资,自发将污水管道接入主管道,自发修建门前台阶,自发的做好门前“三包”和绿化。从此,北门沟改变了历史,群众过上了环境幽雅的幸福生活。“干群众需要的事,选群众自己信任的人”的经验总结出来了。由此县委县政

府带领广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期盼,提出在全县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的目标,立即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建设美丽城市、改变生活环境立即成为全县广大干群的共识。“四城同创”的提出,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经过科学分析、合理定位的“135”(以“赶上全市平均发展速度、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渝东北重要门户、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示范县、全国人文生态旅游胜地”三个定位,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山水城市、绿色产业、民计民生、党建和基层基础”五项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档)工作思路,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于是,巫溪县委县政府将更多科学的产业规划、城市蓝图,通过生动的影视和平面媒体公之于众,并用具体行动付之实践,最终达到了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是干群拥护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群众支持的。2009年,巫溪县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今年3月全市“创卫”工作现场会在巫溪圆满召开。

二、坚持用开放的方式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

当前,政府给予农民的越来越多,但农民不一定就越来越满意;政府对农村管得越少,但农村社会不一定就越来越和谐;农民收入逐年增长、逐步致富,农村社会不一定就必然稳定。农村如果没有责权利统一的支持规则和合理的投入机制,给得再多农民也不会满足;如果没有应有的集体意识、责任感、安全感、归宿感,政府管得越少农民越迷茫,越无所适从。对此,巫溪县坚持用开放合作的方式联系群众。

一是开门议事,与群众互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事关民计民生的重大事项,虚心接受农民检查监督,实现互动决策,充分体现民主决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增强群众的集体感和归宿感。

二是开门走访,坚持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构建起听民声、察民情、办民事、排民忧、解民怨的工作机制。在接待上访群众、化解信访矛盾方面加大力度,建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信访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由县级领导直接交办,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直接督查,乡镇、部门更加重视信访接待工作,有效的化解了群众矛盾。开展惠民政策执行的调查清理,如对全县各地的社会最低保障、种粮直补资金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老百姓感受到政策执行的公平,消除了积怨。组织全县广大干部下村入户访贫问苦,对最困难的群体,采取干部“一帮一”的方式,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是开门搞活动,发动组织群众打开心门、走出户门、加入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唱读讲传”主题活动,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和思想阵地。

三、坚持用群众的办法治理农村,促进群众自治

一是利用社会组织资源夯实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充分依靠民间力量去组织群众,让民间组织资源为党和政府所用。让乡村的道德模范、经济能人、技术能手、太极拳协会、红白喜事协会会长等,成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力量,增强党组织对基层民间组织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二是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坚信“妙方在民间,关键在发现”,探索总结了“三公开”、“和事堂”,即公开事实、公开评理、公开结果,借鉴沿用群众创举助推组织农民工作,把村民紧紧地组织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周围。

三是用群众的语言宣传党的主张,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敢于讲真话,善于讲大白话,学会平等地讲话,俯下身子平等地、真诚地与农民沟通交流,把高深的思想理论和复杂的法规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实现与农民资讯互动、信息共享。

四、坚持用立体的管理融洽城乡,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充分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让基层党组织充当信访工作中为民请愿、为民争权的发言人,成为上级行政机关为民谋利、为民解困的执行人。2007年以来,利用村级换届机会,整顿了30多个软弱涣散支部,领办创办龙头企业28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带动15000户农民,整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左右。

二是探索“三重党组织生活”,纵向整合党组织资源,畅通民意直达渠道。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委(党组)班子、党组织关系所在地、驻地党小组参加三重组织生活,建立起从最基层到县级领导层面的信息直达通道,重新构建起“上下联动、上传下达、联系顺畅”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对密切党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横向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在农村实行“三位一体”,建立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村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为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组织“三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模式,将县城社区划分为112个管理单元并分别建立党小组,每个网格明确不同层次的干部进行联系,让县级领导、部门领导、一般干部直接深入社区对号入座,与群众打交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密切干群关系,有效推进了城市创建。在外出农民工集中地,建立了流动党支部、劳务经纪公司、农民工工会“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2007年武汉(红岩)流动党支部劳务经纪公司,从家乡带领1万余名农民工到武汉务工,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四是全面开展干部回乡实践活动。在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三项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让机关干部回到曾经生活或工作的地方,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五、坚持用创新的思路不断探索,巩固实践成果

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巫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全县GDP同比增长16.8%,是建国以来巫溪增长最快的一年,连续三年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排名两翼13个同类县第2位。同时,巫溪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只有更多地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增进与群众的感

情,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二是要针对新时期的特点来研究群众工作,特别是社会的阶层分化,不同利益群众的需求多样化,需要用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三是要改变传统的群众工作模式,要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全方位发动、引导、组织群众工作新体系。四是要通过一些制度设计,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将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巫溪县今年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群众工作部,作为县委负责农村社会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全县群众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的工作部门。由县委常委兼任部长,统揽全县群众工作,对群团组织、协会、信访办、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民政救济、劳动保障等部门进行归口管理,拟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下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 辅导讲课 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和谐 辅导讲课 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大全)

    文章标题: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和谐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百强县理应率先突破就“三农”看“三农”的意识,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

    城乡一体和谐发展

    城乡一体和谐发展 楚天舒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连续剧《外来妹》曾轰动大江南北,打工妹们面对巨大的城乡差别,发自内心地呼唤:“一样的天,一样的路,一样的脸,一样的生活”。党中央顺......

    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名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发展系 部:机电工程系 班 级:普高11电子信息及应用电子 班主任:张红梅 班长:朱军 团支书:赵霞二0一二年五月十......

    加强经济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加强经济管理促进和谐发展--顺外村加强经济管理的主要做法 顺外村地处南昌市东郊,是青山湖区一个较大的行政村,方圆面积约5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050户,5300多人。近年......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促进武南和谐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就业促进武南和谐发展 ---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人民政府 (2007年8月14日) 我镇是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辖1个街道办 事处,8个社区,17个村,137个村民小组。总人......

    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论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论文关键词】发展现代农业 科学内涵 重要意义 对策措施【论文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

    岳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岳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实 施 细 则 根据《岳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岳政办[2016]24号)文件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申报时间及地点 每年12月25......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仇平贵 2010年第6期 ——经济建设近年来,孝南区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上装备,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