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港四中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模版)
临港四中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担任着比普通教师更重要的任务。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执行者、是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是协调任课教师与班级关系的纽带,当这么多的角色和重要工作由班主任完成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是很难完成这些工作的。
临港四中现有班主任26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他们的工作现状如何?他们正面临哪些难题?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和帮助?根据区教体局的工作要求,我校对全校班主任的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大部分班主任有工作责任心,他们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认识深刻,大都具有良好师德,热爱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班主任表达了工作的“烦杂、辛苦、劳累、危险”,当问及老师们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时,实事求是的说,很多老师的答案是否定的。也有的班主任表达了痛并快乐中的坚守:“孩子的良好行为养成、智力发展、心理成熟、性格完善,所有的一切,都是坚持的结果!” “责任心要比天大,耐心永不可少,心细能察微尘,还要时时自我排解:不气不急不烦!”然而,调研结果显示,我校班主任队伍仍然存在着诸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1.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构建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在与一些班主任教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不少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往往缺乏对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构思,他们往往消极地把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总结等当成摆设,当作应付学校检查的形式。同时,在班级工作中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开展工作的习惯和意识淡薄,工作起来就事论事多,甚至被动地跟着学生的表现走。当然,也有很大部分教师非常注意班级文化建设,但是,却常常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或者在开展班级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
2.对班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水平较低,对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个高效的有工作能力水平的班干部队伍,是建立良好班级的基础。要培养一个出色的班干部是很有学问的。但在一些班主任的心目中,班队干部的培养工作是最简单的事,他们把班干部的概念等同于好学生,觉得班团干部培养没什么难的,这些孩子不教也乖,乖孩子就是同学们的榜样,同学们就会听他的,就能当好班干部!
3.较普遍地表现出对中等生的关注不够。在与班主任的个别交流中我们发现,班主任普遍有关注两头(优秀生和后进生)忽视中间的现象。同时,与家长联系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学生出现学习成绩问题和发生违纪行为,依然呈现出重视向家长报忧而忽视向家长报喜的不足现象。
(二)自我意识强烈而自我反思不够
不少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也倍加关注,认真执行学校要求的各项班务工作。他们对自己的付出问心无愧,所以当班级或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常常把问题的原因放在了学生和家长身上,却不去思考自身素质问题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出了不去深入的研究、更不会去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遇事只知道找家长、推给学校领导,只知道抱怨学生越来越难
管、家长越来越难缠,不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顾及学生、家长的感受,致使学生恨、家长怨,给学校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在调研中不少班主任总感到自己费力不讨好,工作有难以承受之重。大量的工作,沉重的负担,压得班主任喘不过气来。不少班主任已表现出职业倦怠。
1.工作量大。首先,班主任一般都是学科教师,而且往往还是语文、数学等重要学科的科任教师,他们必须很好的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其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为此他们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普通学科教师相比,班主任至少得花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2.待遇偏低。班主任工作量大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定,随着物价的飞涨,而现在的班主任费低得可怜,这是最令班主任不满意的问题,感觉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难以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3.精神负担重。繁重的工作量教师们通过努力是可以应付的,而沉重的精神负担则是他们难以承受之痛。首先是现有的评价体制带来巨大压力。调查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由于班主任工作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式各样的评比几乎都与班主任工作相关联。如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卫生,学生安全,课间操,体育运动会,各种比赛,甚至于学生的个人卫生等等,都与班主任工作考评紧密相关。对这些工作,我们的班主任不得不常抓不懈,并及时处理每一位学生出现的问题。再加上每学期要迎接各级的检查评估等,而这些工作均给班主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担心班级被扣分。因此,班主任开展自主活动的热情大大削弱,工作显得很被动,同时,这也是造成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体罚甚至过激行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各方面的压力,班主任教师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安全压力、教学质量压力、社会评价压力。第三是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学生的意识越来越独立,思想越来越多元,行为越来越自主,因此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花在解决学生个案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多,教师精力越来越力不从心。
4.责任太多太大。班主任很苦、很累,责任心强、工作压力大,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既要上课,又要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在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学校中凡与学生有关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都得由班主任来协调解决。而现在的学生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任何问题,责任的板子都打在班主任身上。近几年,学生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班主任感觉到责任更加重大。所以老师们认为班主任工作风险大,吃力不讨好,不如做一般教师,工作轻松而单纯。
5.班主任工作并非皆能胜任。班主任既要教好学,又要管理好班级,角色的多重性使得对班主任教师的要求高于普通教师。有的老师教学工作基本能够胜任,但缺乏当班主任的能力,不会管理班级、组织活动,不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但效果不佳,很难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满意。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学校一直都重视班主任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提高每轮次的班主任费,并在重要节日增加班主任的福利,在暑假期间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
二是进一步增强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光荣感和幸福感。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
励。利用宣传栏、名师榜、学校网站等,宣传班主任的工作业绩。
三是组织班主任培训,发挥好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教学上我们曾经有的拜师制度也可以用到班主任层面上来。
四是创新班主任评价机制。教学上有初级、中级、高级教师,班主任也可以有初级、中级、高级甚至是特级班主任之分,使班主任的成长也有阶梯感,在物质待遇上有所体现,从而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持久动力。
五是学校领导和后勤管理部门多理解和宽容班主任。当班级和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学校多考虑如何帮班主任解决问题和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责难和批评,更不要从此种下不好的印象;后勤管理部门要主动、热情的服务,而不是动不动就把班主任叫下来,不要让班主任感觉得不到尊重,谁都可以训上几句,心理上产生反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细而又细的心灵教育艺术。我们在工作中,要尽可能地完善自己,尽量使自己该情浓时用情,该理智时理智。工作要细,但不能婆婆妈妈;工作要严,但不能严到使学生难以忍受;要搞好师生关系,但不能师生不分,过于“打成一片”;对学生高标准要求,但不能不切实际地“揠苗助长”。一切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发展。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私、过的危害性,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误区及时矫正,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无限的爱,对差生不歧视;注重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有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爱生为基础,以育人为已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只要站在讲台上,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要身体力行,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地走出误区,迎来美好未来。
总之,我们认为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大都是上进、敬业和认真工作的,都能兢兢业业的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学校要多方合作,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环境,支持和鼓励老师们担任班主任工作,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港四中
2012年5月28日
第二篇:班主任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班主任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思想品德优劣,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我校共有班主任18人,其中女班主任14人,沈阳市优秀教师2人,新民市骨干班主任6人,全校班主任平均年龄约45岁,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约21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调查显示:我校50%的班主任年龄在45岁以上,33% 的班主任年龄在36-45岁,17%的班主任年龄在25-35岁。班主任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66.7%,在3-10年占22.2%,在3年以下的仅占16.7%。我校班主任队伍是一支以中年教师为主、拥有丰富的带班经验的较成熟的队伍。
二、班主任队伍的工作现状
为了适应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上,我们注重增强了全校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队伍,确保班主任结构合理优化。
1、我们精心选拔教育教学经验足,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我们争取让年轻教师当班主任,因为年轻教师是学校最具活力的群体,学校的发展将来要靠他们挑大梁。一方面我们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发展打算,使班主任队伍后继有人。
3、我们注意班主任力求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少共进,形成比较合理的班主任队伍结构。
(二)、抓学习,引领班主任提升思想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班主任,德才两方面缺一不可。然而班主任的品德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的班主任,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只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
1、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我们注重加强对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素质教育,提高班主任的学历水平,要求班主任专业化,具备21世纪的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还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暂行规 定》暂行规定、《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工作培训制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班主任工作评价考核制度》。
2、提倡讲师德、讲正气、讲和谐、讲奉献的师德教育。在教师节前,我们组织开展了“教师一帮一”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交流,使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乐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进一 步强化全体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鼓励不断反思促提高。为帮助班主任形成反思过程,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参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总结一份有质量的经验论文。针对相关问题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改变以往班主任会由领导一言堂的做法,让班主任成为中心发言人,本学期我们德育处及早布置,让班主任老师平时积累,搜集自己身边的育人小故事,把这些 故事串成一个经验总结。老师们注重了平时的积累,对广大老师教育也很大。
(三)、抓培训,促使班主任练就专业能力。
发挥骨干班主任示范作用,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我校班主任的现状,发挥十佳和优秀班主任的资源效益,通过讲座、演讲、咨询与研讨等形式促进班主任教育观念的更新,工作方法的改进,同时使十佳和优秀班主任得到了锻炼提高。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加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如何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抓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工作有着重要的宣传和指导意义。所以为班主任老师多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对班主任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我们努力指导班主任加强常规工作,要求各班根据本班实际不断完善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辅导、帮助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手册”的使用。上足、上好每一节班会课。每月组织相关科室的的中层干部对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每学期组织两次“优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并印发了班主任培训学习材料。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班主任工作观念、方法等更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提高了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工作实效。目前,我们班主任四个方面的工作能力愈发彰显:
一是施爱能力,即培养爱生感情、丰富爱生内容,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真切而具体、深沉而含蓄。
二是协调能力,即能服从学校安排,协调任课教师,融入社会并与家庭密切合作,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管理网络。
三是个别教育能力,即依据优等生、中等生、特困生不同的特点施教群体,锻炼提高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水平。
四是激励能力,即能时时处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探讨班主任表扬学生的艺术,建立完善班级学生激励制度。
由于学校科学管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我校班主任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为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 诸育和谐发展。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 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于家窝堡学校
2018.4.11
第三篇:班主任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临港二中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了解这支队伍的状况,对做好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了解我校班主任队伍的基本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业务部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本学期我们对我校班主任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班主任36人,其中女班主任1人,区十佳班主任1人,县区优秀班主任8人,全校班主任平均年龄约34岁,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约8年,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1、班主任队伍趋于年轻化
我校班主任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的优势是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思想观念较新,对新信息接受快。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更容易转变传统的、落后的班主任管理观念,更勇于探索新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步子较大。但青年人身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由于缺少教育工作经验,有的班主任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导致班级管理不到位,有的班主任虽有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缺乏教育措施,使教育理念难以成为科学的教育行为,影响了教育效果。
2、进入成熟期的班主任占大多数
我们把班主任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担任班主任的前三年,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还较为生疏为称为初期;第四至六年,对班主任工作规律有了一定的把握,我们称为发展期;第七年以后,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工作起来较为得心应手,是班主任工作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时期,可以称为成熟期。我校大量班主任进入成熟期,只要管理、培养措施科学合理,全校班主任工作会扎实推进,今后会有更多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
3、班主任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
随着教师队伍的自然更替和培训进修工作的开展,我校班主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36名班主任中,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学历提高的重要优势是基础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系统教育理论知识得到增强,这使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了比较好的知识背景,为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基础学科的班主任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
我校班主任中,语、数、外三个学科的班主任人数占总数的比例较大,这种现象为语数外三科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舞台和广阔的空间、时间,但也存在着不足,增加了这三科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利于其他任课教师与学生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构建能力有待提高。我们发现,不少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往往缺乏对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构思;在班级工作中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开展工作的习惯和意识淡薄。当然,也有很大部分教师非常注意班级文化建设,但却常常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或者在开展班级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
对班干部的培养工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一个高效的有工作能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建立良好班级的基础。要培养一个出色的班干部是很有学问的。但在部分班主任的心目中,他们认为班队干部的培养工作是简单的事,他们把班干部的概念等同于了好学生,觉得班队干部培养没什么难的,这些孩子不教也乖,乖孩子就是同学们的榜样,同学们就会听他的,就能当好班干部。
对中等生的关注不够。我们发现,多数班主任普遍有关注两头(优秀生和后进生),忽视中间的现象。同时,与家长联系的主要原因依然是学生出现学习成绩问题和发生违纪行为,依然呈现出重视向家长报忧而忽视向家长报喜的不足现象。
2.自我意识较强,自我反思不够
多数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也倍加关注,认真执行学校要求的各项班务工作。他们对自己的付出问心无愧,所以当班级或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常常把问题的原因放在了学生和家长身
上。绝大多数班主任把影响班主任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推给了家庭和学生,却没思考自身素质问题。不少班主任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家长越来越难缠。
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班主任大多比较年轻,在学识、才能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容易形成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二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评定缺乏动态分析,难以对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工作智慧做出认定。班主任更关注学生是否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是否影响了班级形象,或者是否被扣分或批评了这些外在的、客观的现象,而较少关注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忽略了班级管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所以班主任常常抱怨学生表现不好,而很少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给学生造成的影响。
3.部分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现象显现
不少班主任总感到自己费力不讨好,工作有难以承受之重。大量的工作,沉重的负担,压得班主任喘不过气来。部分班主任已表现出职业倦怠。
工作量偏大。首先,班主任一般都是学科教师,而且往往还是语文、数学等重要学科的科任教师,他们必须很好的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其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为此他们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班主任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多于学科教学时间,有的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所花时间相当。这就表明,与普通学科教师相比,班主任至少得花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精神负担较重。由于班主任工作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式各样的评比几乎都与班主任工作相关联。如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卫生,学生安全,课间操,体育运动会,艺术比赛等等,都与班主任工作考评紧密相关。对这些工作,班主任不得不常抓不懈,并及时处理每一位学生出现的问题,这造成班主任教师精神压力过大,担心班级被扣分。
其次是各方面的压力,班主任教师还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安全压力、教学质量压力、社会评价压力。
第三是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学生的意识越来越独立,思想越来越多元,行为越来越自主,因此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花在解决学生个案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多,教师精力越来越力不从心。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现状,我们认为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提出相应的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
根据班主任的实际状况、根据各层面班主任的需要, 组织不同层面的培训,如青年班主任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一般班主任的培训等。
(1)班主任培训要以促进其专业化成长为目标
班主任培训一定要紧密联系班主任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开展研究活动,以帮助班主任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培训要以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使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促进班主任工作风格的形成和成熟。
(2)加强青年班主任培训
针对青年班主任的思想实际和能力状况,要加强道德修养、班级常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要通过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念。在个性发展方面,青年班主任需要学会心理调节,提高自身的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通过班级常规管理经验的学习,提高班集体建设的能力。
(3)加强班主任校本培训
通过以校本教研为主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帮助班主任提高对德育对象的了解、德育因素的把握、德育途径方法的运用、德育研究等能力,为其尽快成为优秀班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营造当班主任光荣的良好舆论。聘请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与学校班主任进行交流互动,提高班主任的职业理想,通过正确价值观引导,使班主任在长期的社会价值与短期的经济效益的选择中坚定职业的信心,增强班主任职责的使命感,荣誉感。
继续提高班主任待遇。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激励,更需注意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作用。学校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扩大职称评聘班主任工作的权重,加大优秀班主任奖励政策,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鼓励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老师担任班主任,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学校班主任管理,这可补充班主任队伍新生力量,也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舞台。
3、发挥骨干班主任示范作用,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根据我校班主任的现状,发挥十佳和优秀班主任的资源效益,通过讲座、演讲、咨询与研讨等形式促进班主任教育观念的更新,工作方法的改进,同时使十佳和优秀班主任得到了锻炼提高。
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加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如何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抓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工作有着重要的宣传和指导意义。所以为班主任老师多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对班主任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年轻、充满朝气的队伍,是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正在发展中的、蕴含巨大潜能的队伍,今后我们要把班主任培训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为临港教育领先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统筹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统筹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乃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开展“问计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调研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省统计局党组的具体安排,10月30日至11月7日,我带领政法处和机关工会的同志,就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专程到**、**两市和**、**、**、**4县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等进行调研,召开了6个座谈会,分别邀请市局和部分县市区和乡镇的统计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就全省14个市州干部队伍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对当前全省统计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依据我们调查和了解的资料,现从五个方面介绍全省县以上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人员编制构成看,全省县以上统计局共有干部职工2840人,其中,行政编1380人,占48.6%;事业编1368人,占48.2%。工勤人员376人,占13.2%。省统计局共有在职职工210人,行政编109人,占51.9%,事业编101人,占48.1%;在职干部为182人,占86.7%,勤杂人员28人,占13.3%。
从政治面貌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中共党员有2059人,占72.5%。其中省局在职干部职工中,有中共党员165人,占78.6%。
从年龄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50岁以上的447 人,占15.8%;30—50岁的1957人,占69.1%;30岁以下的428人,占15.1%。其中省局50岁以上的职工人数为50人,占职工总数的23.8%,30-50岁的126人,占60%,30岁以下的34人,占16.2%。
从文化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208人,占42.7%;具有大专学历的1197人,占42.3%;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426人,占15%。其中省局在读博士生2人,已毕业研究生25人,在读研究生15人,大学本科生119人。
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62人,占26.8%;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84人,占13.5%。其中省局具有高级职称的50人,中级职称39人。
全省24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设立了统计站的只有1782个,只占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73.3%,还有468个未设统计站,占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26.7%,一般挂靠在党政办、财税所等部门。全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共有统计员3248人,其中专职统计员1050人,占32.3%;兼职统计员2198人,占67.7%。村一级统计人员基本上是由村秘书兼任。
二、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特点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省注重抓统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四化”建设,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70%以上是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4.7%。一批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干部脱颖而出,省局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1.9%。统计计算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年代每人一把算盘,90年代每人一只计算器,现在是每人一台电脑。新装备、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统计服务水平。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省局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突出表现为“四个和谐”:
班子和谐。全省各级统计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和谐议事,共谋发展,能够想大事,抓大事,班子的核心精神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前年,省局党组提出“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的构想,党组一班人精诚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以张世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组更是开创了和谐统计、快乐统计的新格局。
队伍和谐。全省统计队伍的同志大多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
上下级和谐。上级统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级统计部门,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近年来,省局安排了相当数额的资金,为一些市州局和县级局改善办公条件与交通工具问题。各地统计局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遇到困难,省局总是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下级统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上级统计部门的精神,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意图开展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工作。由此,统计系统上下协调,政令畅通,工作顺畅。
工作和谐。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县政府领导赞扬县统计局是“工作最累,加班最多”的政府机关。社会上对统计人员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是赞不绝口,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说,过了晚上12点才打的回家的一般为两种人,一种是打麻将的人,一种就是统计局加班的人。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来抓。近年来,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各级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如新型工业化考核、8件实事考核、地方政绩考核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如社会安全感调查、组工干部调查等。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2007年,省统计局荣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业务工作获国家、省级奖项70多项。
(五)干部作风总体向好
多年来,全省各级统计部门狠抓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统计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来说是好的,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的现象。统计队伍中涌现出一些勤政廉政典型,如:**市统计局局长肖曼辉被评为全省廉政楷模。
三、当前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干部科学管理
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和管理,人员编制、职工工资、办公经费、干部提拔使用、人员进出交流等都由地方党委政府掌握,这就使统计部门独立地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监督权,实事求是地开展统计业务工作受到制约。近些年开展的各项考核,对统计部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压力很大。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要求统计局局长把县里的扶贫考核位次搞在全省第10位,不宜前,也不宜后。作为县统计局局长,听亦忧,不听亦忧。听则难免弄虚作假,不听则难免乌纱不保。
二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三是计算站人员悬而未决。计算站过去是由国家局给编给钱,现在国家局基本不管,地方政府和编办也不予认可,工资福利等完全靠基层统计部门自己想办法。这既是长期困扰基层统计部门的一个难题,又严重挫伤了计算站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五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一个县一般20来个人,真正搞业务的不过半数,即使加班加点,仍是力不从心。据**县统计局反映,全局25人,真正搞业务的只有13人,一个人要应对省局4个处室。农业普查该县要负责填报170万份调查表,可装满满的两车。光170万份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何况整个普查从准备到结束前前后后、反反复复需要登填4—5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他们反映,农业普查表的设计是闭门造车,没有考虑基层实际情况,表式多,指标全,每户要填6张表,300多个指标,744个小格,而负责填报的是初中生、小学生,实际操作十分困难。基层统计人员形象地描绘农业普查是:博士生搞设计,硕士生搞传递,本科生搞汇总,初中生搞填报。作为县统计局10来个人要督促把这么多普查表填好并保证数据质量,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统计干部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已露端倪。统计岗位的特殊性和统计工作的艰辛性,要求统计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冻结及其他原因,统计队伍中间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到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基层统计部门更为明显,**市市局35岁以下的干部只占28%,45岁以上的达到一半,各县市区局30岁以下的干部不到10%。
(三)基层队伍仍然薄弱,难以保障统计源头
县、乡、村三级是统计大厦的基础,基础扎实,大厦方能稳固。然而全省统计基层队伍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机构不健全。据了解,全省尚有部分市区没有成立独立的统计局,大都挂靠在发展局等部门,如**的3个市区统计工作都是挂靠在发改局,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站。没有独立的机构,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队伍不稳定。这一点在乡镇尤为突出,乡镇新进人员基本上安排搞统计,而且变换频繁,有的乡镇统计人员一年几换,队伍极不稳定,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业务人员少。基层统计部门本来人少,其中领导、转业军人、工人、退居二线的又占了不少,真正懂业务、搞业务的同志不多。娄底市娄星区统计局有23个编,其中行政编8个,事业编15个,但现有在职职工31人,干部8人(其中公务员7人),工勤人员多达23人,共计超编8人。在这些工勤人员中,安排退伍战士12人。他们大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文化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管理起来也有些棘手。这样就形成了非良性循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牵制,有些人忙不过来,有些人没事干。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太高。有的乡镇统计人员,可以说三教九流都有,有的是由打字员兼的,有的是由司机兼的;村一级大都是由村秘书兼的。这些人来搞统计,工作责任心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统计业务不熟,要保证统计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简直不可想象。据**县桃洪镇统计员反映,一些村秘书皮球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在填报统计报表时,使用的统计工具依然是古老的算盘。
(四)待遇条件落实有限,难以发挥干部潜能
统计干部各项待遇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主要表现为“三难”:
干部提拔使用难。地方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对统计干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把统计干部的提拔重用摆在重要位置,一些干部在统计岗位兢兢业业干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个普通干部退休。娄底一个乡镇统计员在统计岗位干了20多年,而且是省级先进个人,但一直到现在还是个统计员。
工作津补贴到位难。有的县由于财政紧张,干部职工的津补贴财政只负担小头,大头靠自己解决。统计部门没有来钱的门路,要解决干部职工的津补贴谈何容易,往往是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计划生育、财税等岗位都有岗位津贴,统计岗位既辛苦又艰苦,却没有岗位津贴,基层统计人员感觉心理不平衡。
干部家属子女就业难。基层统计人员纷纷反映:我们工作忙点累点没什么,可是后顾之忧却十分恼人。统计部门无权无势,求人的日子甚多,人求的时候很少,内部也没有实体,一些干部的家属下岗、子女毕业很难找到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中,面对找不到工作的子女,大眼望小眼,心里十分难受。
(五)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
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尽管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省局作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在基层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现办法不能用”的现象。
四、加强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一)切实改革体制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管理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是当前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要改革现行统计管理模式。有的市州,特别是一些县统计局呼吁国家统计局对统计系统进行垂直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现国家局正在试点,如试点成功,可尽快在全系统推行垂直管理。
其次,要改革局队管理模式,实行局队合一。目前这种局队分设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容易产生摩擦。实行局队合一,有利于统筹管理,节约人力和资源。
第三,要尽快解决计算站遗留问题。积极做好地方政府和编办的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基层统计局尽快解决计算站人员编制遗留问题。
第四,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省局每年可以选派一些年轻干部到基层统计局锻炼,也可以从基层统计局选调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局挂职。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五,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省局应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在全省统计系统中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充实干部队伍力量
要改变当前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相适应的局面,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争取增加人员编制。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
其次是把好人员进口关。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逢进必考制度,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复退军人进入统计部门,虽然国家有政策,但人事部门要把好关,在素质上提出要求。目前,有的乡镇领导退居二线后就安排进统计队伍,这种现象应逐步杜绝。
(三)突出解决基层问题,确保干部队伍稳定
只有解决了基层统计部门的问题,才能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才能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要尽快解决市区统计机构单设问题。省局要帮助市局一起做工作,要大胆地拿起统计法律武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编办阐明利害关系。
要下大力气稳定乡镇统计队伍。局办应出面做工作,请求省政府发一个《关于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的文件,对乡镇统计人员基本条件、工作期限、工作责任等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稳定。
帮助基层改善办公环境。虽然近几年省统计局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四)逐步落实政策待遇,激发干部队伍激情
要努力为干部提拔使用创造机会。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给干部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干部创造扩大影响的机会,要在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面前多宣传,大力推荐。
请求财政对统计的倾斜力度。基层统计部门要自行解决干部职工津补贴确实困难,然而解决不好,会引起干部的不满,影响干部的积极性,还可能因此造成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统计部门财政支持。
尽可能帮助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干部家属、子女就业等问题没解决好,干部就难以安心工作。各级统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安慰好,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切实帮助解决好这个问题。
(五)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省局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
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全省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
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强化干部队伍作风
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课题。尽管过去我们统计系统在这方面一直抓得紧,也抓出了成效,但丝毫不能放松,要坚持抓好抓实。今后,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使党风廉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加强干部党风廉政方面的自查和督查,认真查找和着力解决与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强化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xx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xx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
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就医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力度,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实施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县、乡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山区驻村坐诊制度,具体可采取巡回医疗队、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及“千名医生送医进村大行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制度,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在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