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菏泽市玉米收获技术模式调查报告
菏泽市玉米收获技术模式调查报告
一、我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玉米作为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每年都在400万亩左右,2007年种植面积达460万亩,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我市的玉米收获方式仍以手工收获为主,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颁布实施,农民群众开始积极购置和使用秸秆还田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收获模式逐渐由手工收获模式向半机械化、机械化联合收获模式转变。截至到2007年底,我市秸秆还田机的保有量已达8805台(含1280台配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1280台,玉米脱粒机14632台。全市纯手工收获面积153.77万亩,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33.2%;半机械化收获面积236.45万亩,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51.1%;玉米联合收获面积73余万亩,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5.7%。
二、我市玉米收获的三种主要模式
1、手工收获模式
即人工摘穗+人工割晒+秸秆手工处理模式,先用人工进地摘穗,然后人工用锄头将摘除果穗的玉米秸秆砍倒、凉晒、人工清理地表,或将青秸秆卖给养牛场做青储饲料。玉米果穗凉晒后、人工剥皮、人工脱粒或机械脱粒,这种模式是在传统手工收获方式的基础上发展和沿袭下来,是我市目前玉米收获的主要模式。07年,该模式收获的玉米面积153.77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33.2%。该模式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多数农民已不愿继续采用此种收获模式,这种玉米收获模式将逐步减少。
2、半机械化收获模式
即人工收获果穗,然后将玉米秸杆机械化粉碎还田。07年,全市采用这种模式收获的玉米面积236.45万亩,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51.1%。由于这种收获模式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环节价格一般在25?30元/亩,广大农民都能接受,且秸秆直接还田不但省时省力,还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因此这种模式在我市广泛应用。目前,秸秆粉碎使用的机械主要有山东奥龙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4Q-1.5型、4Q-1.8型秸秆粉碎还田机;山东郓城工力有限公司生产的4JGH-135型、4JGH-150型、4JGH-165型秸秆还田机;菏泽明庆机械厂生产的4JQM-110型玉米秸秆切碎灭茬还田机及兖州的国丰、大丰,德州牦牛等厂家生产的产品。
3、联合收获机械化模式
我市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主要是联合收获机械化模式。这种模式是果穗收获与秸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由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果穗升运、集箱、秸杆粉碎还田作业工序,这是目前我们大力宣传推广的主要技术模式。07年,我市玉米联合收获机1280台,加上从外地引进的500多台,在我市直接参加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了1700多台,联合收获面积达到了73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5.7%。我市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多为与拖拉机配套的两行或三行背负机,主要品牌有国丰、大丰、福田;另外有少部分为与小麦联合收获机互换割台型,主要品牌有福田、春雨。由于广大农民经济条件限制和认识水平的低下,这种收获模式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该模式将会逐渐取代手工收获模式和半机械化收获模式。
三、我市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建议
1、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直播,使种植规格与玉米联合收获机相适应。
2、农田林网、沟、渠、井、路统一规划,作物品种统一布局,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3、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增加补贴金额,激发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并且,还要加大对采用玉米联合收获的农户的直补力度,如农民联合收获1亩,政府负担20%的费用,农户负担80%的费用。这种扶持政策效果会更好,玉米联合收获面积将会大幅度增加。
4、农机部门应加强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免耕播种机的推广、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玉米机械直播技术的宣传、推广,规范玉米种植模式,达到播种行距一致,将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应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农民和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发明白纸、组织讲座、办培训班、播放光碟、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达到宣传的目的。
5、搞好售后服务,解除机手后顾之忧。对绝大多数机手来说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一种新型机具,操作、维护、保养不当会影响作业效率及机具的使用寿命。农机主管部门应协调玉米联合收获机厂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请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培训,让机手了解机械的作业原理,掌握安装、调试、保养、维修技术,遇到小故障能及时排除。作业期间,要配备技术服务人员,准备充足的易损件,尽量保证一定的作业时间,不影响机手收入。厂家服务人员与各地农机公司要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保证随时解决用户作业时机械的重大故障,让机手无后顾之忧,放心购机、用机。
6、组织跨区作业,引导农民搞好社会化服务。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总结多年来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根据玉米成熟的时间差,各地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的不均衡性,组织引导机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跨区作业活动,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可有效调动农机的购机热情,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进程。
7、引导农民合并小块地,提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分割过于零碎,机械作业过程中转弯次数多,大大降低了机械的作业效率,减少了机手的经济收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根据农民自愿,在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的情况下,可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农民搞好土地的合理流转及兼并,倡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二篇:菏泽市花生收获技术模式现状调查报告
菏泽市花生收获技术模式现状调查报告
花生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在90万亩左右,目前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为摸清我市花生收获技术模式,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4月中旬,菏泽农机推广部门共抽调50多名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组成9个调查组,深入各乡(镇),与乡(镇)农机技术人员一起,下乡入村、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测量、现场调查问卷、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对花生种植较集中的38个乡镇、185个行政村2007年的花生收获技术模式进行了详实的调查、记录。
一、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概况
1、花生收获模式的总体情况
菏泽市现有耕地面积111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花生是菏泽市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本次调查活动的范围为全市九县(区)的38个乡镇、185个行政村,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8万亩花生中,花生收获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手工收获模式,面积5.5万亩,占被调查花生总面积的69%;另一种是分段收获机械化模式,面积2.5万亩,仅占调查花生总面积的31%。两种模式相比,花生手工收获模式应用更为广泛,在全市9县区均有分布,而分段收获机械化模式仅在单县、鄄城、郓城、东明等花生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分布较广。
2、花生收获的主要农艺特点
花生种植主要模式:一是夏花生套播。此种模式播种面积为72万亩,占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83.7%,麦套花生的行距范围在20~40cm之间,株距15~25cm;二是夏花生直播。种植面积14万亩,占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16.3%,行距20~35cm之间,株距18~30cm.花生收获时的花生植株主茎高度范围在30~55cm,侧茎长度30~60cm,结果深度15cm,结果范围2?10cm,平均株果数19~40个,株饱果数14~30个,百果重120-210克,百仁重52-95克,亩产250~400千克。
二、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类型描述与分布
1、手工收获模式:即人工挖拔+田间凉晒+人工拣拾摘果+人工清选模式。是指人工使用手工工具将花生拔取、放铺,经几天晾晒后,用人工拣拾,然后运至场上经摘果、晾晒后脱壳、清选。这种模式属于分段收获,也是纯人工作业模式,目前,全市应用这种收获模式的花生约有64万亩,占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74.4%,是我市目前花生收获的主要模式。
花生手工收获模式在我市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每户花生种植面积很小,通常是几分地,最多也就几亩,地块小,多数农民觉得自己花上
一、俩天就可刨完,没必要
再花钱雇机器来收获;二是花生收获机的购置费用相对较高,机具的操作和维护难度相对其它机具比较大,用不好会增加成本,况且,目前花生跨区作业市场还没形成,许多机手担心买了机具没活干;三是花生机具本身适应性不强、技术不成熟、作业效率不高、作业质量差,降低了农民购买花生机具的积极性。由于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花生手工收获模式在我市还会长期存在,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实现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2、分段收获机械化模式Ⅰ:简易花生收获机挖掘+人工捡拾、清土+田间凉晒+人工摘果+剥壳机剥壳模式,这种模式属于分段收获,其技术路线是在花生成熟期,应用铧式犁将花生挖取,然后人工捡拾、清土、放铺,经过几天凉晒后,然后运至场上人工摘果、晾晒后经脱壳机脱壳、清选。全市应用分段收获模式的约有22万亩,占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的25.6%,这种技术模式在花生种植较集中单县、鄄城、郓城、东明应用较多。
目前,这种收获模式在全市花生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今后我市花生机械化收获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因为,我市铧式犁的保有量很大,且利用铧式犁挖掘时,花生果的残留量较小,与人工挖掘相比,省工、省力,效率高,是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的首选。
三、花生收获的机械化技术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我市花生收获大多以人工为主,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产量徘徊不前,尤其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造成人工作业的高成本和低工效,严重影响了全市花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广花生收获机械化势在必行。目前我市花生收获逐渐由手工收获模式向分段收获机械化模式转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的实现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四、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花生机械化收获已成为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农机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加快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
2、争取政府支持、积极培育市场。制定促进花生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政策,从多方面对花生收获机的生产、购买、使用予以支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市场,推动花生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搞好宣传示范、加大推广力度。花生机械化生产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部门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出适合我县所需机型进行实验、示范和推广。
4、采用相配套的农业技术措施。搞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对花生生产,从播种、收获进行机具配套,找出花生生产全程的机械化模式,为花生机械化收获创造良好条件。
5、加大花生生产机械的科研力度,提高机械质量,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加强国内研制开发并举,组织科技攻关,切实解决花生收获机械化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篇:菏泽市农机局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菏泽市农机局
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一、引言:
为促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市全面推广,根据鲁农机科字[2006]3号文要求,制定该实施方案。
二、基本情况:
我市为农业大市,小麦、玉米是我市两大主要粮食作物。2006年小麦种植面积83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60万亩左右。小麦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9100多台,小麦机收率90%以上。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通过近几年示范推广,玉米联合机收才刚刚起步,2005年玉米联合收获机累计保有量207台,联合机收面积仅为6万亩,机收面积较小,尽管玉米联合机收已为部分农民接受,要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仍需一个示范推广的过程;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广大农民已基本接受,但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面积仍较小,2005年玉米秸秆还田不足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2005年秋季保护性耕作技术才进入示范宣传阶段,并在市级农机创新示范园中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与传统机播的对比试验,尽管示范面积在几百亩,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保护性耕作省时、省工、减少作业环节、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的优势,已被示范园周边群众认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人员逐年增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相对紧张,秋季玉米收获、玉米秸秆处理及秋种用工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已成为政府和农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农业生产与用工相对紧张的矛盾问题,大力推广玉米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三、指导思想
根据全省农业与农机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及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工作的具体部署,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农机化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机创新示范区为重点,加大政策调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和市场拉动力度,在我市全面推广玉米
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为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四、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从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把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作为重中之重,以玉米联合机收秸秆机械还田的大发展,带动免耕播种,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推广,从而实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整体推进。
2、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耕作的具体实施者是农民和农机手,在推广这项技术的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培训、政策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耕作制度的变革对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自身效益的作用,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使之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3、坚持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搞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配套选择农艺措施和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作业,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技术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促进。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机具创新为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提供物质保证;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扶持为启动力、以农民力量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具有我市特色的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体系和组织模式,构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目标任务
我市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大力示范推广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以示范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自觉实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从而促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具体计划如下:
⑴、打基础阶段。在2005年各县区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基础上(示范面积在500亩左右),2006年建立2个市级重点示范县,即牡丹区和定陶县。牡丹区分别以黄罡镇晁庄村、王浩屯办事处水牛李村、大黄集安岭村三个乡镇为重点示范乡镇,示范面积分别为500亩,重点采用郓城工力产2BDMIFS-8-4-3小麦多功能贴茬免耕播种机和
河北华勤产2BMF-5/10型小麦免耕播种机共24台,实施示范和带动面积10000亩。定陶县分别以陈集镇前沙海村、杜堂乡陆湾村、孟海镇许楼村三个乡镇为重点示范乡镇,示范面积分别为500亩,重点采用郓城工力产2BDMIFS-8-4-3小麦多功能贴茬免耕播种机和河北农哈哈产SGTN-180型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共20台,实施示范和辐射带动面积10000亩。同时,要求各县区都要建1—2个重点示范乡镇,每个乡镇都要建立示范点,乡镇示范面积不少于200亩。全市示范园面积由2005年的4500亩增至40000亩(其中市县级示范园面积10000亩、乡镇级示范园面积30000亩)。在示范园区内重点实施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以市县乡示范园区为基础,辐射带动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并以示范园区为以托,积极引进试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及新工艺,在生产实际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农机化技术体系,带动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
⑵、2006年实现示范和带动玉米机收面积达到4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⑶、2007年实现示范和带动玉米联合机收面积达到7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4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⑷、2010年实现玉米联合机收面积达到24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四、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及要求
1、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机收—深松(3—5年深松一遍,初步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有坚硬的犁地层需深松)—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小麦田间管理—小麦联合机收—玉米免耕播种—玉米田间管理—玉米联合机收。
2、播种要求:
(1)正确选择小麦品种,应选分蘖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如济麦
19、济麦20、济麦
21、烟农
23、烟农24等。
(2)播种前进行小麦选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播种量较常规播种高10%(弥补机具播种质量的不足)。
(4)随播种每亩播施(含N 14%、P2O5 18%、K2O 8%)的颗粒复合肥35-40公斤,或二铵25-30公斤另加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10公斤。
(5)种子播种覆土深度保证达到3-5cm,绝不能过浅或过深。肥料施在种侧下方5cm左右,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
(6)播种前保证土壤墒情,绝对禁止播后浇蒙头水,防止出现干籽影响出苗,或淤苗、埋苗影响苗期生长和分蘖。
(7)玉米播种采用机械直播,以保证密度,选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五、保护性耕作机具选择:
(1)小麦、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选用浅旋带状施肥播种机,播种行数选5沟10行(郓城工力产、河北华勤产、河北农哈哈产)。
(2)深松机:选用3行或5行振动式深松机(郓城工力产或河北华勤产)。
(3)玉米联合收获机:选用与拖拉机配套的2行背负机(秸秆还田型)(国丰、大丰、玉丰、巨明、向农、荣成海山等生产的)。
(4)小麦联合收获机:选用背负机或自走机均可,最好在排草口处加装秸秆切碎装置。
菏泽市农机局保护性耕作计划实施面积和配备机具见(附表)
六、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农机部门把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一起抓,作为全市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实施。市级成立由分管市长段伯汉任组长、市农机局蒋子存局长任副组长,由市财政局潘杰功局长、市农业局李怀存副局长、市科技局武海灿副局长等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该方案由市农机局具体负责实施,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实施进度情况随时召开协调会,研究工作落实方案,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成立由市农机局蒋子存局长任组长、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丁才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闫传胜、市科技局农业科长马月仑、市农科院小麦专家高级农艺师李思同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该项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指导、数据采集及验收总结工作。各县区农机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工作责任,承办该项工作的单位和负责人具体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该项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使玉米联合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2、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创新示范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资金,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这些资金重点用于机具购置补贴、宣传培训、召开现场会及示范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玉米联合机收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项目资金要向购买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保护性耕作机械倾斜。同时要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考核各县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
3、认真做好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实施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2006年市级建设1处中心示范园,面积在1000亩以上;各县区要建设1处以上中心示范园,每个面积在500亩以上,各乡镇要建设至少1处中心示范点,每个规模在200亩以上。充分发挥这些示范点的作用,将引进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在示范点上进行试验示范,真正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建设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示范带动作用。
4、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向农民和农机手发放农机科技宣传材料,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营造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市县农机局组建的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宣讲分团和宣讲组,结合农机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行动,积极组织市县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实施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和有关政策,帮助农民搞好机具调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二是开好机械作业现场会。市局在市级示范点组织召开玉米联合机收及保护性耕作现场会,预定于今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各县区都要依托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召开现场会,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三是搞好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省办编写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教材,并结合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市开展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活动。市级农机部门预定于7月下旬至8月旬重点对县、乡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县区农机部门主要对机手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5、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积极组织示范点的领导、技术人员、农机手到外地参观学习,聘请省内资深专家来我市讲课并对该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以增强领导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深刻认识。
6、做好机具引进和研制开发。各县区农机部门要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及深松机、免耕施肥播种机,尽快提高我市机具装备实力。同时,要大力支持我市农机生产企业,对新机具的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加快研制开发适合我市生产模式的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
7、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要把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经验运用到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作业中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提高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和水平。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加快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积极探索推广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市机械利用率,扩大作业面积。
第四篇:玉米收获协议
玉米收获机引机作业合同
合同编号2010第001号
供方(甲方):河北省隆尧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需方(乙方):河南省偃师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为满足广大农户对玉米作业服务的需求,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甲方组织玉米收获机赴乙方开展有偿机收服务。双方协议如下:
一、机具型号及数量: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8台
二、作业区域及面积:偃师市区域内,作业面积3200亩
三、作业参考价格及付款方式:参考价每亩75元,先付款后作业
四、接机地点及时间:2010年9月18日前偃师市区域内接车,五、作业时间:2010年9月15 ——30日
六、甲方责任:
1、负责按本合同第一和第四款要求,组织相应型号和相应数量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并按接机时间护送到接机地点。
2、在确保优先完成本合同第二款中规定的作业区域和作业面积的前提下,甲方可到其他区域进行作业(经乙方安排或调度的除外)。
3、负责保证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状态良好,机收应遵守操作规范并保证作业安全,作业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机收服务态度良好且操作熟练,服从乙方对机组的正常安排和调度。
七、乙方责任:
1、负责本合同第二款中规定的作业区域和作业面积由甲方实施作业,并为甲方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
2、负责组织境内调度,保障作业转移行驶畅通无阻,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确保机收作业正常秩序。
3、负责联系并督促用户及时足额向甲方缴纳作业费用。
4、负责协助甲方解决机组维修、油料供应和零配件供应等问题,并为机具保管和机组人员食宿提供方便(机具保管责任由甲方自负,费用甲方自理)。
5、机收作业结束后,乙方负责协助甲方将所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从作业地安全撤离。
八、附则:
1、因天气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违约可不承担违约责任。
2、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盖章生效,机收作业结束后自然失效,但单方更改合同无效。
3、甲乙双方合作满意,甲方享有优先续签作业合同的权利。
4、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5、未尽事宜,有甲乙双方协议确定。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2010年 9月 13 日
第五篇:玉米种植技术
示范县项目玉米种植技术方案
一、推广优良品种。籽玉米以冀承单3号、承单
13、新冀承单3号、承单22等极早熟或早熟品种为主,青贮专用玉米选用东陵白、哲单
37、承早20、哲单7号、四单
19、赤单85等。
二、主推技术:玉米旱作覆膜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前氮后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技术措施。
三、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玉米高产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播种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质地为轻壤或中壤的地块上,这样的土壤通透性好、肥力高,可满足作物对氧气及各种肥料的需要。春季耕翻失墒多,应在秋季进行,并通过耙耱、镇压等保墒措施,蓄住土壤水分。耕作深度应考虑土壤质地,土体构造及能源消耗,从多方面考虑,耕深以25厘米左右为宜,并及时铺膜,压严,防止风揭膜。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我旗一般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为宜。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紧凑型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③梯田宜密,洼地宜稀;④沙壤土宜密,粘土宜稀;⑤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⑥清种宜稀,套种宜密。每亩播 1
种量=每亩穴数×每穴粒数×粒重÷发芽率。播种方式为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30厘米种植。
3、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一般以亩施农肥1500-2000公斤为宜,种肥以磷肥为主,在肥力低的土壤可配施少量氮肥,用磷肥作种肥应提倡与农肥混合,避免被土壤固定,施用量以每亩5-6公斤为宜,配施氮肥元素应在2.5公斤左右。应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施攻秆肥和攻穗肥。攻秆肥:拔节期幼苗生长旺盛,雌穗开始分化,对养分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应追肥。追肥时间应考虑基肥和种肥的施用情况,当基肥或种肥充足时,拔节肥施用不宜过早,施肥量占追肥40%左右。攻穗肥: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间追肥称为攻穗肥。此时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体积和行数分化的关键时期,结合中耕、浇灌进行。施肥的最大肥效在雌穗小穗分化期,即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肥量应占追肥总量60%左右。施用方法应将氮肥施于土内,最好是直接施入湿土层,并用湿土封严。
4、加强田间管理。①做好查苗、放苗、补苗、间苗、定苗工作,确保苗全、苗壮。②加强中耕。拔节前后中耕一次,深度5-6厘米,小喇叭口期前仍应中耕,但以2-3厘米为宜。③及时浇灌。大喇叭口期灌水一次,抽雄期、灌浆期视自然降水情况适时浇水。④隔行去雄与人工辅助授粉。
5、站秆剥棒,适时收获。
四、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开展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6期以上,按照生产季节的需要不定期的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或现场指导,推广示范区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