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梨园小学王诗秀
1992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但是,五年过去了,中小学环境 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笔者曾对16所中学,47所小学环境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现状之一:环境教育的意识滞后。调查中,笔者发现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 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并未能引起中小学师生的警觉。被调查的194 名师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人未能树 立改善和保护环境必须立即“从现在做起”的紧迫意识,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奠基意识。不少学校也未能把环境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认为它与升学率不挂钩,抓不抓一个样,抓得好不好一个样,将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调查的16所中学中,只有1 所在教学计划中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要求;47所小 学也只有3所各搞过一次环境教育专题活动。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是 明显滞后的。
现状之二:环境保护的知识匮乏。调查中,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对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温室效应” 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都解释不清楚,被调查的86名教师中,有38名根本没听说过上述词语。几乎所有的教师 都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槽糕。调查时,笔者要求学生写出几种 熟悉的环境污染名称,结果被调查的108个学生只有4个答得较好。
现状之三:环境教育的师资紧缺。笔者调查的63所中小学无一专职环保教师,各搞过1次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的3所小学的主讲人也都是请的当地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
现状之四:环境教育的途径偏少。调查的63所中小学每年真正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植树节植树和日常大 扫除等环境卫生教育,几乎没有开展过其它环境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目前中小学校环保教育的现状可概括为“六无”,即:无环境教育意识,无教学计划,无教学 师资,无教学活动安排,无必备的课外读物、仪器设备、录像带、科幻片等教学资料,无教学效果。这种状况 不仅不能适应《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所提出的要求,也远远不能适应为21世纪培养出合格 “四有”新人的要求。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轻视、忽视环境教育的主观因素,也存在着中小学 师资差、资料缺、没有形成环境教育的大气候等客观因素。
二、对策探讨
针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我认为当前在中小学应亟待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学习,增强环境教育的意识。今后,中小学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 真真地学习环保知识,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克服两种错误思想,增强 两种认识。
一要克服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要坚决克服环境教育不 考试,不计入教学实绩,是“份外事”,搞不搞无所谓,搞了反而影响文化成绩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 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要充分认识到 面广量大的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奠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要克服环境教育“不着急,慢慢来”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感。目前,不少中小学校抓环境教育 的主动性不够,他们总以为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总以为待环境真的恶化了再抓也不迟。人口教育失败的教 训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现在还不立即抓好中小学环
境教育,还不立即着眼于提高中小学生环保意识,那么就 很难实现在21世纪初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重任,很有可能要重蹈不计划生育的复辙,重咽延误教育时机的苦 果,到那时即使政府制订再多再具体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恐怕也难以根治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因此,中小学从现在起就必须把环境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一项奠基工程抓紧抓实。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要培养有21世纪环境意识,从小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一代 新人,教师“以其昏昏”,是肯定不能让学生“昭昭”的。因此,在提高教师环保认识的同时,各中小学校要 把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作为近阶段的主要任务来抓。培训时应做到四个明确:
一要明确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一大批中小学教师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了解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树立环 境与发展一致的认识,为言传身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二要明确培训对象。笔者以为中小学教师都应作为培训的对象,在小学执教《自然》、《社会》、《语文 》课,在中学执教《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的教师应首先作为重点对象予以培训。
三要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中国21世纪议程》、1974年以来历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还应 包括了解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酸雨”、“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环境专业术 语名词,弄清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最主要的是要培训教师课堂渗透环境知识的能力。
四要明确培训的渠道。提高教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学校。每年寒暑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有 计划地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环境教育知识培训,对合格者要发结业证。应坚持培训效果与实绩考核挂钩,与个人晋级、评优、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以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3.课堂渗透,丰富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1990年,国家教委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应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小 学《自然》、《社会》,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这充分 说明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渗透,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笔者以为要搞 好课堂渗透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渗透重点。在《自然》教材中要讲授空气污染和一些保护措施,安全用火,节约用水,水的消毒,水域污染和一些保护措施,食物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 利用等。在《社会》教材中要重点讲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以及环境保护的常识。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有:环境与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大气和大气污染的防治,水资源和水质污染与防治,物理性污染(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的 保护,各种能源和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环境与健康等等。此外,语文等学科也应注 重渗透环境教育知识。如小学语文中《鸟的天堂》、《蛇与庄稼》、《可爱的草塘》、《灰尘的旅行》等课文 都能有机渗透生态平衡、食物链等一系列环保知识。我们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教育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3.2 Final//EN”>
第二篇:我县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环保问题的国际化,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已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实际,对**县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县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
**县由于生态保护相对完整,重工业企业起步较晚,因此,环境教育开展也较晚,但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环境教育己经有了显著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从受教育的对象来讲,已有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干部环境培训、教师环境教育、环保专门人才教育和县民的普遍教育五个部分,特别是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日趋发育成熟。
(一)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的环境教育师资力量。2003年,**县环境保护局干部王新、**县桂山二小校长付美琼、二小教师李秀芬、**县漠沙二中教师谢昆云、**县民族中学教师龙建青、杨永青6人参加了云南省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培训班学习;2004年,**县环境保护局干部邓琼仙、**县教委干部张若讯、**县水塘中学校长杨绍进、**县水塘中学教师周兴文、**县桂山二小校长付美琼、二小教师倪云仙6人参加了玉溪市创建绿学校培训班学习;2005年,**县环境保护局干部邓琼仙、吴晓燕、**县桂山一小教师杨建红、**县桂山二小教师倪云仙、**县幼儿园园长雷琼、**县第二幼儿园教师郭丽华、**县水塘中学教师代荣兵、**县民族中学教师龙建青、**县漠沙二小教师谢俊明、**县桂山中学教师周廷海10人参加了云南省绿色学校环境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教师拓宽视野,系统地学习环境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支环境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开展了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1998年以来,在中、小学开展“让地球充满生机”等环保知识讲座6场次、“保护自然从我做起”等环保长卷签名活动2次、“中国环保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挂图宣传及环保咨询5场次、中小学生环保知识征文活动2次、“环保教案、多媒体课件、环保公益广告设计”比赛活动1次、净化龙泉公园活动1次;**县幼儿园开展了民族地区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系列教学活动;21所创建绿色学校的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创建绿色生态环境,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让绿色永淌学生心田”为主题,以育人为宗旨,以教育为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普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作用,在语文、地理、生物等课中贯穿环境教育内容,不断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绿色创建活动。
(三)中小学环境教育初现成果。1999年,**县环保局与**县教育局拟定了《**县关于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试点工作意见》,于1月在漠沙二中、水塘中学、桂山二小、扬武镇大开门村完小启动环境教育试点教学;2003年1月水塘中学、桂山二小被市环保局、教育局命名玉溪市首批市级“绿色学校”;2006年4月市环保局、教育局命名第二批市级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中,**县桂山中学、民族中学、扬武中学、新化中心小学、桂山一小、**县第二幼儿园进入“绿色学校”大家庭,水塘中学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现共有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8所,其中市级绿色幼儿园1所;2007年6月**县第一幼儿园、桂山三小、戛洒中心小学、戛洒中学、腰街中心小学、扬武中心小学、建兴中心小学、平甸一中、漠沙一中积极申报了玉溪市第三批“绿色学校”;2007年7月,为规范**县绿色学校创建程序,推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县环保局与**县教育局把桂山中学、桂山一小等21所学校(幼儿园)命名为**县首批绿色学校。2006年**县第二幼儿园园长何金蓉被评选为玉溪市第一批环保形象大使。
二、**县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县环境教育起点低、师资紧缺、缺乏统一教材、途径偏少等因素,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所提出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一)环保认识不高,环境教育的意识滞后。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臭氧层耗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未能引起农村中小学师生足够的警觉,有的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没有固定的环境教学计划,随意性强。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教学任务的松紧,随意地安排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占的比重,而不是根据环境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环境教育课,因此学生获取的环保知识系统性不强。
(三)教师环境教育培训不足,环保知识匮乏。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来
第三篇: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 : 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 育的必然要 求,也是 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但 由于对心理健康教 育存在认识上的误 区,缺乏正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和必要的桥 梁和信托等原因,从 总体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为此,必须树立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 尊重” 教 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 育的全过程 中。关键词 i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 心理健康
当今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 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 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 的全面素质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 中的一项 十分重要 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但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正处在身心发展 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 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 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 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 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 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当前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从 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 . 甚至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冷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 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 区。
这种认识上的误 区主要表现为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等同于心理咨询。鉴于心理问题的严重
性,不少学校开设 了心理咨询 室,这在学 校中也是必要 的 . 但是有“ 心理 困扰和心理障碍” 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的学校虽然也请心理学专家来校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但心理障碍不是听一两次报告就能疏导,同时专题报告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收效不大,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摒弃传统 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 向现代化,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理念,关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2. 缺乏正规 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我 国师范院校 重点培养各学科各 专业的教师,而不重视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培养。即使是各学科各专业都开设有心理学这门课程,但学生也不重视研究心理学理论 . 致使中小学校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教师奇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由班主任组织实施,由于班主任水乎不同,加之班务繁忙,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只是流于形式,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实施。
2.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信托。
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 目标和相对 固定的系统的内容 . 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疏导。因此,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 . 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 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因此,实施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 .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建立,并以此为 中介和桥梁,能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心理专家分析结果显示,初 中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发生心理问题,也是最容易纠正 的时期。因此,要正视和解决 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 . 就必须注重加强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树立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消除心理有 “ 病 ” 的孩子才需要心理医生的辅导与帮助的错误看法。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 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 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 同需要. 开展多种形式 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 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 的学生及 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加 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 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
如前所述,由于中小学校受过专业训练 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教师 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势必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保 障和投入力度,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迅速改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现状,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 尊重” 教育。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 自我,增强调控 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 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 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 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提倡“ 尊重” 教育。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身的人格与尊严。作为教师而言,始终要以平和的心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板着面孔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习惯,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学生的质疑,也应该多鼓励,多肯定,不搞“ 一好遮百丑”,而应“ 不拘一格育人才”。西方有句流行语 : “ 孩子是没有错的”,对 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对于那些性格孤僻而又敏感的学生,我们要通过更多的关爱和沟通,从心理上找到突破口,逐步走进孩子的心田,学会理解孩子,这样才有可能是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因为惟有尊重孩子,才能使他们抛掉心理上的顾虑,打开趋于封 闭的心扉,逐渐使他们面对现实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 惟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师生情感得 以交流和沟通,解决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 柳暗” 变“ 花明” . 将 心理 健康教 育渗 透在 学校教 育 的全过程 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 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 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 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 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 归结为思想品德 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 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方式和所需时间,各地可从实际出发 . 自行安排
总之 . 中小学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坚持“ 以生为本 ” 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从细微处抓起,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他们 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如此以来,中小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第四篇: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谈考察学习江苏等省市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古城镇学区:高义堂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近日,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随同考察学习团到江苏、上海等地的中小学进行考察学习,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对东部教育的突飞猛进,良好的办学条件感叹,同时也为西部教育的薄弱而感到自责,静心一想,还需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思: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为此,结合考察学习的所见所闻作以浅谈。
一、东部教育的现状。随同考察第一感觉,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决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苏州的三条路小学、瑞金中学等校考察时,发现各学校管理严、发展快,均有一支政治过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为100%,而且学校均重视教科研工作,立项课题多,教研成果硕。还发现各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音响系统、走廊监控系统和电子阅览室,有规模大的“快乐体育园地”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软件开发室等30多个教育功能室。到教学班级参观时,发现班班有“四机一幕”,而任课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各学校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考察学习的同时,我在当地和相关的教育人士作了了解,谈到“一费制”的贯彻落实,学校的公用经费的下发等情况。当地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作了这样的回答,一费制在我市早已贯彻落实,财政部门能按时足额下拔发放,还筹措大量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危改,、兴建教学楼,购置教学设施,硬化、美化、绿化校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还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培训,政府、教育部门都很重视,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考察的同时,我深深地为我们当地的教育自责,心中默默地和苏州、上海的教育作了对比,发现我们凉州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设备陈旧无力更新。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需要大额资金,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更谈不上各种功能室的配备。
2、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仍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个别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个别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教师队伍素质欠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微机、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4、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部分学校管理无序、质量落后,这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能力紧密相关。因为校长管理能力有限,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结果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受到了影响。
5、农村、社会、家庭等环境影响教育,造成一些学生流失,冲击着教育的发展。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
三、促进西部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考察学习之后,默默地分析了我们当地的教育状况,结合我们凉州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对凉州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谈一酌见: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另外,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二是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教育听证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2、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使学校能够购置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三是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
3、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阔教师眼界,方便教学,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四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4、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强抓管理,严抓质量。各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教育教学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还要强抓教研工作,不断了解教改动态,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5、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小学。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取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6、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内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作为政府,应保障科学规范法规的出台及贯彻落实督导;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作好推行管理督查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应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等等。如果这样,西部的教育何愁不发展?西部的经济何愁没有强劲后力?相信我们西部农村教育总有辉煌之时!
第五篇:浅析西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
浅析西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梳理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要保证教学课时;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教师应避免兼职,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备课;要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也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事实依据,我们对西宁市昆仑路小学和二十八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做了初步调查。本文结合学生意见和教师的授课情况,就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以便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同时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添砖加瓦。
一、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通过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兴趣和建议等;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访谈,一方面了解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等;另一方面了解代课老师的自身心理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本次调研选取西宁市昆仑路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各30名;西宁市二十八中初
一、初二学生各50名。昆仑路小学与二十八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若干。
二、调研结果
1、调查统计
小学生: 76.3%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其缓解压力的方式首先是自我调适,其次是求助家长及朋友,再次是自己独自承受,只有1人选择心理咨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要求,35%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和蔼可亲;28.8%的学生认为应该认真负责;22%的学生认为应该关心学生; 20.3%的学生认为应该知识丰富。学生认为课程和教师的问题主要是:课程内容不够丰富;上课太严;课程时间短。建议是:老师要帮助学生减压和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多和学生交流沟通。
中学生:96%认为有必要开始心理健康课。其缓解压力的方式43%选择求助朋友;27%选择自己憋着;其次是发泄、转化压力为动力、求助家长、逃避、求助老师,只有1人选择心理咨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要求,5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和蔼可亲;43%的学生认为应该关心学生; 29%的学生认为应该具有心理辅导能力;28%认为应该知识丰富;25%认为应该认真负责;18%认为应该有活动组织能力。学生认为课程的问题主要是:课时太短。建议是: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离异家庭孩子;关心学生快乐成长和性格培养;丰富课程形式;帮助学生减压。
2、存在问题
(1)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够。昆仑路小学:缺乏相关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由数学老师经培训暂时代课。学校专门供学生活动的室内场所和教室面积太小,活动难以开展。二十八中: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联小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配备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名。投入在课程教学方面的资金比较少,大部分资源用于心理健康讲座,考前辅导,教师减压辅导等方面。
(2)课程时间无法保证。在调研中发现,昆仑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学期有十六
节课,但无法保障课时。二十八中虽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但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
(3)教材缺乏。昆仑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分为十六课,可分别归为五部分:人际交往、快乐成长、自主性培养、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课本以各年龄阶段学生学习、个性、社会性发展及品德发展为依据,遵循“引入话题—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的基本课堂结构。但是教材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领悟老师的意思,并且教师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去解释说明游戏活动;无法进行课后练习及反馈,学生无法联系实际,对自身问题没有主观体验。
虽然二十八中有青海省心协统一发放的教材和学校编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手册,课本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但同样发放数量有限。
(4)师资力量薄弱。昆仑路小学: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清晰,何谓心理健康、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及特点、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等问题未能考虑周全。只是将课程内容局限在书本中,而不能向实际学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旧按照原有课程模式进行,缺乏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主观性和体验性。且教师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心理教育工作中,既要考虑学生心理如何发展,还要兼顾其它课程的进展程度,导致其角色混乱,学生不能从中获益。二十八中:教师虽然有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但由于人员有限,工作负荷大。校方和老师只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来进行弥补,例如对学生做考前减压辅导,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为学生家长做报告等。
(5)师生交流不够。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太少,不了解真正困扰学生的问题,课程内容比较盲目和片面,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以运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在如何减压方面,中小学都只有1人选择了心理咨询方式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大部分学生都选择自己调适或自己憋着。在帮助学生减压方面,学校只是单纯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方面出发,并未触及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点滴积累起来的,单凭考前的几个小时放松训练根本无法彻底改变部分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长期的压抑对学生日后成长极为不利,由于这种心理焦虑的严重化,随之产生的自卑等负面情绪不断膨胀,只要出现导火索就可能产生严重心理问题。
(6)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呆板。问卷反映,中小学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的前三项能力或品质中都涉及“关心学生”这个关键要素,可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方式不当,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互动性;把威严带到心理教育课堂上,和学生有很大距离感,学生没有感到老师对自己关心。做到无条件关注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本,对每个学生平等、关注甚至适度的自我开放是作为心理教育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无法保障这个前提,就会使课堂氛围严肃,老师和学生们无法积极参与进来相互交流,彼此了解。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改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推进课程改革,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课一定要保证课时量,每周必须要有一节课。课时不够,一切都无从谈起。
2、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
首先,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将它提升至教育宗旨的高度。其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例如:给每位同学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了课本即使老师讲课不到位,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看课本发现问题,弥补老师的失误。还有通过招聘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增设活动室以及购买必要的设备软件等措施,才能使心理教育工作在学校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3、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
必须要让中小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与见解,自主地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材或编撰讲义。讲授课程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如可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二是教学过程重视开放性与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是以启发学生去理解、感悟来促进自身心理调适、达到行为改变为教学目的。尤其注重学生能否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期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该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课堂上的感悟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三是教学效果的主观性,体验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心理健康知识技巧的接受者,又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而改变心理和行为的行动者。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在教学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差异,使其在课程教育中的个人体验与收获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能要求每个学生获得同一体验与收获,而是将重点放在启发其思考和鼓励其发表自己的看法上,如果有学生有认知或体验偏差,便可及时纠正,同时供其他学生吸取借鉴。
心理教育课程与心理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的区别是: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项持久、耗时与费力的工作,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讲座、团体辅导和咨询等是短期的,花费人力、精力、财力比较小,同时应用面很广。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作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它是成长性的、预防性的;而讲座、团体辅导和咨询等有它的主题和对象,是适应性、针对性或者治疗性相统一的。因此,课程比它们更加适应每一位学生,不仅防患于未然,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时期,而且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两方面才能以一种新的态度来审视这门课程。
4、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备课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多样性、开放性说明了它应当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授课情况去备课。例如,上述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方式的问题,就是一个贴近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证明。解决了学生们的问题,他们才会认同这门课,也才能发挥课程的作用。其次,教师必须通过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课程的看法意见等,不断改变、增加课程内容。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多交流,相互之间增进感情,让学生感到来自老师的支持与信任。
5、教师不能身兼数职
由上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可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其他老师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老师可以既上数学又兼上物理、化学,但心理健康课的性质是不允许其他任课老师兼代,必须由相关专业的老师亲自授课。否则课程内容看似心理教育,实则还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有过程,导致老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无聊。
6、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使学生适应生活、学习和自我全面发展,因此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则要看学生的认知是否变化、学习和适应行为等是否改善。建议采用SCL-90等自评量表在未开设课程前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在课程结束后再测试一次,从而比较两者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对课程效果比较可靠、实用的检验方式。
总的来说,两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比较有效的,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有待改
善与提升。学校与教师等方面必须重视课程的开发,克服课程内容贫乏、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发挥心理健康课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福球,唐松林.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3.15(6).[2]刘玉兰,洪顺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鲁保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9.[4]夏海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8(4).[5]詹浩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J].教育评论,2006.[6]陈文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8.[7]何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8]赵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J].黑龙江教育,2011.1.[9]李玲玲,郭兰,吴颖,殷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2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