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直以来,xx市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在市司法局、教委、关工委的联合关心支持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举办普法“手抄报”比赛;通过举办普法系列讲座培训教师,部分区县教委落实了一月一课;编写了法制课教案,实行了统一教学;举办“法制课”赛课活动,提高法制课教学水平;开展小品表演竞赛活动;配备法制副校长;等等。这些活动以全市各个学校为主体,各区县司法局直接参与指导,各区县教委积极贯彻落实,区县关工委配合协调,效果显著。此外,许多区县采取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法制教育渠道,提高了法制教育质量。如: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班会、校会、听报告、法律知识竞赛等教育手段,并用请进来、走出去、结对子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下关区还针对后进生特点,专门为行为有缺陷的学生举办法制教育培训班,使其增强法制意识,增强自律能力。
系列普法活动的开展,有利实践了依法治国方针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促进了中小学生自觉培养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造就合格公民、提高中小学生自身素质、推动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笔者也发现以下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是课时不落实。法制教育进课堂仍然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在我市有关会议和文件中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难乎其难。问题就在于:编制教学大纲、规定哪门课进入课堂,并不是市级教委这一机构自己就能做主、决定了的事,必须有省或者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如果自行其是、挤占其他课时安排法制教育课,一则破坏了上级机关的工作安排,没有完成必要课时;二则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学生负担,造成一些学生家长怨声载道。无论如何都行不通。虽然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德育课本中也有部分法制内容,但法制教育的份量显然不足,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是师资不到位。由于从国家教委始就没有法制教育进课堂的规定,因此,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法律教育专业;各级各类学校在师资配备上也没有专门法制教育人才,只有政治课教师。虽然政治课教师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尤其是要面对没有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来研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知道和掌握些什么?如何针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法律知识?如何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身边”?等等。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关键问题。
三是教材不配套。就笔者个人掌握的资料看,国家统编教材系列中,只有初中二年级有法制课本,且从1998年秋季才开始使用。全国各地的一些学校在四个五年普法教育过程中,积极响应普法的有关号召,在法制教育进课堂中进行了有益尝试,编印了一些法制教育读本。天津走在全国前面。我市在借鉴天津等地经验基础上编印的《法制教育读本》,虽然得到有关领导的赞誉,但后续工作没有跟上:一是仅有《读本》,没有教案和参考资料,老师上课没有参考依据;二是法制课教师缺乏培训,上课效果保证不了;三是教材发行不到位,全市中小学生共70多万,教材发行却只有15万册。
如何改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这种状况?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党的十五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首先应该是我市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公、检、法、司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市、依法治区、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应当把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加以落实。再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建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具体应做到:
第二篇: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直以来,xx市的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在市司法局、教委、关工委的联合关心支持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举办普法“手抄报”比赛;通过举办普法系列讲座培训教师,部分区县教委落实了一月一课;编写了法制课教案,实行了统一教学;举办“法制课”赛课活动,提高法制课教学水平;开展小品表演竞赛活动;配备法制副校长;等等。这些活动以全市各个学校为主体,各区县司法局直接参与指导,各区县教委积极贯彻落实,区县关工委配合协调,效果显著。此外,许多区县采取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法制教育渠道,提高了法制教育质量。如: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班会、校会、听报告、法律知识竞赛等教育手段,并用请进来、走出去、结对子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下关区还针对后进生特点,专门为行为有缺陷的学生举办法制教育培训班,使其增强法制意识,增强自律能力。系列普法活动的开展,有利实践了依法治国方针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促进了中小学生自觉培养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为造就合格公民、提高中小学生自身素质、推动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笔者也发现以下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课时不落实。法制教育进课堂仍然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在我市有关会议和文件中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难乎其难。问题就在于:编制教学大纲、规定哪门课进入课堂,并不是市级教委这一机构自己就能做主、决定了的事,必须有省或者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如果自行其是、挤占其他课时安排法制教育课,一则破坏了上级机关的工作安排,没有完成必要课时;二则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学生负担,造成一些学生家长怨声载道。无论如何都行不通。虽然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德育课本中也有部分法制内容,但法制教育的份量显然不足,不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师资不到位。由于从国家教委始就没有法制教育进课堂的规定,因此,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专门法律教育专业;各级各类学校在师资配备上也没有专门法制教育人才,只有政治课教师。虽然政治课教师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尤其是要面对没有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来研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知道和掌握些什么?如何针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法律知识?如何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身边”?等等。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关键问题。三是教材不配套。就笔者个人掌握的资料看,国家统编教材系列中,只有初中二年级有法制课本,且从1998年秋季才开始使用。全国各地的一些学校在四个五年普法教育过程中,积极响应普法的有关号召,在法制教育进课堂中进行了有益尝试,编印了一些法制教育读本。天津走在全国前面。我市在借鉴天津等地经验基础上编印的《法制教育读本》,虽然得到有关领导的赞誉,但后续工作没有跟上:一是仅有《读本》,没有教案和参考资料,老师上课没有参考依据;二是法制课教师缺乏培训,上课效果保证不了;三是教材发行不到位,全市中小学生共70多万,教材发行却只有15万册。如何改善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这种状况?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党的十五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首先应该是我市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公、检、法、司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市、依法治区、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应当把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加以落实。再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建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具体应做到:
1、在根本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法制观念,并非仅仅出于减少、控制在校生犯罪率的需要,它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大法制教育工作宣传力度。各个学校要通过广播、电视、班会、校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的宣传,提高教师、学生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和积极性。
2、在落实上师资到位、保证课时。由我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委、市关工委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已经出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已在进行修改。各区县教委、各个学校应当认真做好法制课的有关工作,做到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教师在授课中应当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知识结构,用以案说法、以例释法等方式,深入浅出阐释基本法律常识,形象生动地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学习后能牢记在心,受用终身。
3、在结合上重视“转后”、齐抓共管。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xx市转化后进学生工作网络的意见
》的基础上,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帮教队伍建设。充分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这一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每个后进学生在家有人关心,在社会有人帮助,在学校有人管理,提高后进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带动全体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4、在管理上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各区县教委、各个学校应当建立并充实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法制教育队伍建设。实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课教师课堂抓”的工作格局,做到每季度开一次工作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每学年开一次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每两年开一次总结表彰会,确保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走上正常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5、在指导上督查评估、提高实效。作为市普法宣传教育主管机关,应当在适当时机,会同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各区县、中小学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调研、检查、评估、指导。实现市对区、区对校、校对班的督查,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性督查机制,推进法制教育,提高工作实效。以上这些具体措施,只是在不改变现有总体教育格局情况下的应付之策。要想在根本上改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状况,非我司法行政和教育两家所能。国家必须着眼于社会进步对人材需求的发展大局,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彻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彻底改变现有的教材编写体例,融各种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于一体,循序渐进,形成梯次;彻底打破现有科目的划分界线,满足学生对任何知识的需求。唯有如此,法制教育才会真正进入课堂,并进入未来建设者的心中。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及对策
摘要: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希望在教师。温家宝总理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负担较重、学科教师不配套。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师 现状 对策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中强调:“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要办好农村教育,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那么,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是: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从师资来看,城市教师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表3比较了城乡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状况。2001年,城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都在96%以上,两者差距不大,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但城市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大大超出农村比例,两者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初中教师队伍质量城乡之间差距更大,城市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超过92%,而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不到85%,城市比农村高出将近8个百分点。城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的比例是农村2倍以上。
(二)、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严重;从学科结构上看,英、音、体、美教师奇缺。
(三)、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四)、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五)、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已经日趋严重。以我校为例,我校共有教师26人,其中50—59岁12人,40—49岁9人,30—39岁5人,平均年龄47.19岁。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缺乏创新精神;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多数都是“半边农(教师的配偶是农民)”,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六)、农村编制不合理、教师负担较重。
城镇所有小学都是严格按照师生比1:24配置教师的,但农村学校学生数少班级多,政府要求开办的学前班也不在比例之列。这样就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异常紧缺。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担任两个及两个以上个年级的课程;有的甚至实行“包 2 班制”,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一般在10科左右),我们经常戏称我们农村教师是“万金油”“是全才”。如此一来,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又谈什么教研活动,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那就更谈不上了。
(七)、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学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
目前小学教师很不配套,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数学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数学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要求必须开设英语,而全乡没有一名专业英语教师,学校只好赶鸭子上架,只要稍微懂一点点英语懂教师去上英语课;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如何了。体育、音乐、美术同样没有专业教师,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状况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调整中小学布局,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农村中小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2、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3 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减轻负担,提高待遇。在解决好教师工资县级统一发放之后,还要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对于耕教矛盾比较突出的,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缩短教师本人的农耕时间,充分保证教学时间。每年的农忙假要帮助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庄稼收好种好。要像宣传劳动模范、科学家那样,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将农村教师的退休年龄提前,将教师退休年龄提前几年,然后招聘一批实力派的大专毕业生来充实农村教师队伍。
(三)、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到边远穷乡支教,支教要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马蹄镇在这一点上一曲的一定的成绩,如到有经验的地方学习交流等,但是还远远不够。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但是,做的力度和广度显然还不够,除了本地区的交流外,还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在城乡学校、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交流方面,不仅 4 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应该认识到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可以在团中央现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其范围,适当提高其服务期的待遇,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1~2年,除了从事教育工作外,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四)、教师设立岗位制,如管理岗位、任教岗位、后勤岗位等,让现有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五)、教育投入落实到位。
政府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留在农村安心从教。温家宝指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是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
第四篇:中小学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08-01-09 10:30:28
作
者: 付 刚
来
源: 聚焦教育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相继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每年都要召开全国性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始终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视学生生命为第一要务,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安全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笔者对15所高中、43所初中、37所小学、15所幼儿园、104家网吧、120个校园周边饮副食摊点进行调研,现就调研中发现的主要情况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旨在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
一、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基础设施达不到安全工作的要求。一是教室不够。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室不够情况,生均占有教室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有较大差距,班级学生容量大,有的初级中学班级人数达到70多人,加之有的教学楼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不规范,只有一个通道口,学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尤其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易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二是学生寝室严重不足。除国家寄宿制工程项目实施学校外,多数学校学生寝室超负荷使用,相当拥挤,不到20平方米的寝室住32个学生,一旦发生火灾或重大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学校没有学生寝室,几千学生校外寄宿,安全管理很难到位,学校校外安全隐患难以排除;三是工程性缺水严重,许多农村学校附近没有水源,也没有自来水的供水设施,学校用水十分困难。师生饮用水要到几公里以外去挑,学校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治等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患;四是消防力量薄弱。多数农村学校没有灭火器等基本的消防器材,县城学校消防设备不齐,宿舍管理员、锅炉管理员等相关人员管理不到位,有的连基本的消防管理常识都不懂,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后果不言而喻;五是安全保卫不到位。全区农村中小学没有安全保卫人员编制,也没有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有的学校社会闲杂人员可随意进出校园,师生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六是学生卫生人员严重紧短,学校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基本是空白,农村学校尤为突出。
(二)学校内部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安全制度不完善。学校都有安全制度,但是都不健全、不完善。学校安全涉及到校内校外,涉及到消防、交通、治安、建筑施工、饮食、传染病防治等方方面面,某一方面的制度不完善都将导致安全管理的疏漏,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学生寝室管理,基本上都没有严禁明火的规章制度;二是制度建立与行脱节,多数学校都存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两张皮现象,有些安全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制约管理作用。如有的学校校长、宿管员对学生晚上点蜡烛的事明明知道,但是对其安全隐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意视而不见;三是安全应急预案不健全。没有相对完善的安全工作应急救援预案,也没有实施应急救援演练,一旦发生学校安全事故,很难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尤其是对重大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和重大疫情传染的能力较差。
(三)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改善。一是校门口附近饮食摊点较多。有的经营者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经营环境较差,易发生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有的摊点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二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公路沿线的农村学校,有的学校校门口没有必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减速带,学生上学、放学横穿公路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改善。有的地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较差,经常有社会青年在校外殴打学生、敲诈学生、调戏女学生等现象发生。
(四)网吧泛滥。目前,各地网吧无序发展令人触目惊心,网吧包围学校、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学生迷恋网吧等现象比较突出,而且网吧已开始由县城向乡镇蔓延。有的黑网吧在住宅楼中无证经营,相关部门没有排查取缔;有的网吧不具备消防安全基本条件,但工商、消防、文化主管部门都已违规审批;几乎是所有网吧都接纳未成年人,中小学生通宵达旦包夜,网吧内部管理混乱,但是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实施有效监管。据调查发现,多数网吧的实际业主是国家公职人员,这也是网吧管理、整治难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网吧泛滥已经成为引起公愤的严峻社会问题,网吧已经严重危害到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发展中的一颗毒瘤。
二、原因剖析
(一)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地方对学校安全工作只轻描淡写的安排,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检查治理,力度不大,政府不进行督促检查,相关职能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学校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学校校长、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工作抓而不紧、查而不改,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没有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如学校危房仍然住有教师或工人,学生晚上在床头点蜡烛看书等安全隐患问题,学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教育投入不足。近年来,通过国家世行贷款工程、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工作等项目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总体上有明显改善,但与教育发展的要求、与教育安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有的县借债发展教育,结合国家相关项目工程的实施,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但有的县县级财政投入教育极为有限,办学条件较差。
三、当前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要加大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全社会充分认识学校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关心、维护学校安全,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真正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真正使学校师生人人注意安全,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工作措施有力。要通过完善的制度、有效的管理和师生强烈的安全意识有效结合,形成良好的学校安全氛围,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要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切实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当前,一是要抢抓中央对教育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资源,力争在3-5年内从根本上解决教室紧缺、学生宿舍拥挤等基础设施问题;二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自行解决,各地要结合水利工程项目规划的实施,在“十一五”期间切实解决好学校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解决好学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学校消防安全等问题,投入资金建好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食堂,配备消防安全及其他涉及校园安全的必要设施;四是要解决学校安全保卫和卫生工作人员的编制和必要的经费,确保学校安全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
(三)加大学校安全综合管理力度。建立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质检、建设、文化、安检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协同抓好学校交通、治安、消防、食品卫生、学校周边饮食店、压力容器、建筑施工、文化音像制品等安全综合管理。对管理难度大,容易反弹,且又直接威胁到学校安全的周边环境问题,实行重点监控和执法整顿,从源头上解决学校周边安全隐患问题。
(四)痛下决心关停整治网吧。网吧是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神毒品,其对国家、对民族的危害集中于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甚为严重,应及时痛下决心关停整治、规范管理。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是吸引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根源,也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内容管理问题涉及国家对信息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尚且不能妄言是非。但是我们可以从网吧的源头治理入手,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从严格审批、强化管理入手,抓好网吧的关停整治。一是严肃查处职能部门对网吧管理的违规审批、疏于管理、利益纠葛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严肃查处国家公职人员违规开设网吧问题,坚决治理网吧管理的灯下黑现象;二是对无证经营的、违规审批的网吧实行一刀切,先一律关停整改,重新审批,合格一家开一家,不合格的及时取缔封存,决不手软;三是加大日常执法监管力度,对重新获得经营资格的网吧,规范管理、严格执法。
总而言之,学校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而言之,学校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我省是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学校安全还关系到民族关系,关系到社会稳定,抓好学校安全尤为重要。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确保安全工作的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其二是要实行宣传教育与完善的制度管理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只有这样,学校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抓好抓实。
作者系铜仁地区行署副秘书长、行署政务中心党组书记
转自:《聚焦教育》2007/16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实验方案
主研单位:平昌县云台小学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第一、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即阅读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生如何阅读,即培养学生阅读方法。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在科学研究中重视阅读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譬如,二十世纪末,西方国家从‚接受美学‛、‚阐释学‛等美学理论出发,研究阅读对象,认为阅读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后来教育心理学领域兴起构建主体心理学,人们进一步接受了阅读的主体原则,认为阅读是对材料的主观建构,是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重新建构过程。在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以来,阅读研究也三直颇受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的是教师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并把结果告诉学生,以及交给学生一些应试阅读的技巧,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在对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阅读是适应生活的需要,是个本心理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进步的需要。阅读关系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人生存和成功的基本特质,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十分落后,这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矛盾突出。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阅读能力、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论证
语文教学大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的教学活动。懂得如何教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方法、教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必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
1、研究目的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所处地位(阅读教学方法)入手,审视阅读主体、阅读文本系列关系,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内在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开拓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基本内容
(1)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本体)的研究
(2)阅读教学中学生地位(客体)的研究
(3)阅读教学中环境(客体)的研究
(4)阅读教学研究
3、重点和难点
(1)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本体)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应答。在大力推广新课改的今天,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被摒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式成了课堂教学的新宠,但仔细一听课,虽然不再‚满堂灌‛、‚填鸭‛了,但似乎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好像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旁观者,没什么自己的语言,生怕一多说就违备了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怎样才算是‚主导‛。那么,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这一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阅读教学中学生地位(客体)的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通过课前活动,师生互动,感知课文,研读赏析,延伸阅读,课外实践等途径,达到激发兴趣,畅谈体验,感悟深意,拓展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它试图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是让每个学生享受到人生最初阶段的快乐,而绝不是‘劳役’,更不是‘苦役’。‛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这既是新课程的理念,又是每一位从教者孜孜以求的教学理想。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被学生所认可,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保中小学生主动地去读书,独立地去思考,个性化地去感悟,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关系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3)、调查式研究模式
根据研究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基本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阅读教学现状,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本课题研究思路
采用‚调查研究——整理资料——结果分析——原因探讨——研究策略‛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严格遵循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程序,对研究内容细致分解,明确研究变量,从而使研究目标集中、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程序清晰。同时,根据研究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研究实施方案。
5、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守雄,从事教育工作26年,曾任教小学语文教学10年,任教初中语文教学9年,任片区教研员7年,对语文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先后多次在全县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的论文10篇。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该同志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主研人杨琼,从事教育工作18年,现任学校教导主任,18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该同志热心教育教学事业,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曾先后在县级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现发表的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10余篇。该同志有精力和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主研人刘华平,从事教育工作12年,该同志热心教育教学事业,现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负责学校科技工作,语文教学成绩显著,参加市县赛课多次获奖,现发表语文类、科技类论文15篇,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杜心满、孙宇、夏宏达、杨希斌、刘晓梅、张映琴、张国、向贤福、孙雪梅、刘军也曾多次参加过区、县级的教学优质课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均获优异成绩,而且他们都比较年轻、精力旺盛,是语文教改的积极分子。通过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承担具体课题研究任务的能力。
课题组人员分工:王守雄全面组织协调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及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杨琼负责实验课题的理论构建和研究方案的制定;刘华平负责实验研究的实施和研究论文的撰写;杜心满、孙宇、夏宏达、杨希斌、刘晓梅、张映琴、张国、向贤福、孙雪梅、刘军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提供案例和撰写论文。杨希斌负责经费保障。
三、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2月)
(1)成立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3)统一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
(4)制定实验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
(5)布置好学生阅览室,准备好各种阅读资料,确定一批必读和选读书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3月)
(1)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
(3)结果分析、原因探讨,形成工作报告。
(4)研究策略,不断检验和修正研究方案、实施计划。
(5)不断撰写各种阶段性总结和理论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初步评估研究成交效。
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进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资料和素材。
(2)对研究进行全面的终结性评估,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4)逐步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四、预期研究成果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报告、研究成果报告、教师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音像成果:示范课辑,学生体验阅读活动集,其他音像资料专辑。
3、学校阅读环境营造策略成果。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