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姓王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现代的名人„„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我刚刚“竣工”的作品,可能比较长:
环保从我做起
——关于本班同学环保意识的研究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现在政府都在注重人们对环保意识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想看看本班的同学平时有没有做到环保,知不知道什么才是环保,又如何才能做到环保。于是,便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
二 调查方法访问全班同学认为如何才算称得上是环保上网浏览我们应该做到那些环保行为实地观察同学们的环保行为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受调查人 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能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 其他环保行为 不环保行为
全班53人 16人 42人 用报纸卷制的铅笔、见到地上有垃圾主动捡起来,节约纸张 乱丢垃圾,不节约用电,不节约用纸,浪费粮食,糟蹋粮食
我们应该做到的一些环保行为:
一、野餐时的垃圾不要随手扔掉,如果没有垃圾箱,就应该全部拿回去。
二、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每个同学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同学们对环保的看法:
有人说,能节约用电的就是环保。
有人说,能够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节约纸张的就是环保。
有人说,能够保护环境的就是环保。
四 结论
1、虽然同学们的环保意仍然不够强,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懂得去减少用电量,用水量,不乱丢垃圾。在本班,有53名同学,能做到这些的有42人,站本班人数的79.2%,人数还不能达到90%。按照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有11位同学连这么简单的环保举止都没能做到,人数占本班的人数20.8%。
2、同学们还不能了解并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就从同学们参加近段时间所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人数上看,比原来能减少用水量、用电量的人数减少了26人。到调查中,我们还听到一些同学们说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3、我们要想做到环保,还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环保!申请成功
您获得KK号:18839605.密码:1234567
网址:
登录7K7K
建议用笔抄到纸上,千万不要将密码记到QQ签名或其他别
第二篇:关于许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姓氏源流】
林(Lí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据《晋安世谱校正序》、《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为黄帝高
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以居地为氏。
2、出自姬姓,得姓始祖周平王有庶子开。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东周时,周平王的庶子名开,字林,其后子孙以祖父字为姓,称之为林姓。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在迁都之后,实行汉化,将本族原来复姓丘林姓的一部分改汉字单姓林氏,是为河南洛阳林姓。
【得姓始祖】
林坚。商朝末年,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无道,杀害忠良。比干做为纣王的叔叔,对纣王丧尽天良的行为一再劝阻,纣王从来不听并且怀疑比干是否忠心,于是惨无人道地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比干被害的消息传到家中,比干的夫人陈氏担心纣王再来加害,于是不顾怀孕在身,带着奴婢逃到朝歌(今河南省汲县)一带的长林山中避难,就在当地生下了一个儿子,因常喝泉水便起名字叫泉。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厚葬了比干,四处寻访比干后人的下落。陈氏于是带着儿子泉去见周武王,周武王有感于比干的儿子在山林中所生,其父坚贞不屈,便赐他姓林名坚。从此,以周武王赐名林坚为标志,林姓正式诞生。林坚从而就成了林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林姓最初发祥于河南省境内。自周武王赐名林坚,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后,子孙世袭其爵。春秋时期,林姓由于官职调迁与避乱隐居,散居于周(今陕西、河南一带)、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赵宰相林皋,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生有九子,分别为文、成、宣、化、德、修、明、勉、昭,父子均十分贤德,被称之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后来因为赵王妒其才能欲加害,所以迫使林姓举家迁至西河(即榆林河,流经陕西榆林,注入永定河)避难。汉朝时,林姓子孙历任少府、太子太傅等官职,从而在济南地区使林姓成为名门望族。后由于再次遭受政治迫害,中原林姓在东汉末、三国时期大批南迁,迁入江浙一带。至西晋末年,中原林姓开始进入福建。林坚八十一代孙林颖之长子林懋曾任下邳太守,分出了下邳林姓;次子林禄曾任晋安(今属福建省)太守、晋安郡王,死后葬于惠安县涂岭九龙岗,成为海内林姓拜谒圣地,为林姓在福建开基始祖。其苗裔散居侯官、福唐、长乐、惠安、龙溪、漳浦等地,称“闽林晋安世系”,成为林姓最大、最著名一支。晋安林姓又派生许多支派,最盛的有两支:一为侯官世系(今福建省福州),民族英雄林则徐即属此支后裔;一为莆田世系,此支自林禄之孙林绥始,林绥的十三世孙林披生九子,俱官刺史,号“九牧林家”。晋安世系分支较著名的还有琼州世系与睢阳世系,分别在唐朝与南宋时迁入海南,并且部分由于战争在明朝时散居于河南、甘肃等地。林姓在唐朝时最早入台,在明清之际,闽粤沿海地区的林姓开始移居台湾,繁衍发展。林姓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分布较多、约占全国林姓百分之六十,为我国典型的南方姓氏,如今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还远播到港澳与国外。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七。
第三篇:关于黄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姓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姓黄的,所以我对黄姓十分感兴趣,想了解了解。于是,我调查、并写了一个关于黄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浏览
2、查阅有关的书籍和报刊
3、调查和访问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因特网 中国黄氏来源 1伯益的黄氏子孙
2台骀的后人 3古代南方蛮族的子孙
书籍 黄姓名人 黄歇、黄巢、黄庭坚、黄继光、黄龙宗、黄道婆、黄景仁……
报刊 中国黄氏发源地 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
广播 黄姓人口 如今,黄姓是中国第八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2.2%,共2899万人。
四:结论 1.我们黄姓的历史悠长,在夏朝开始之前,就出现了黄氏的祖先,他们建立了黄国,后来将国名改为黄子国。春秋初期,楚国最强,只有黄子国和随国敢与其抗衡,后来被楚国吞并。黄姓人就各奔东西,散布在了各个地区。
2.黄姓的历史十分辉煌,出名的人很多,如黄飞鸿、黄香、黄石公等黄飞鸿精通,武术和艺术,到处行医,到处仗义;;黄香是东汉神童,既聪明又孝顺;黄石公熟知兵法。
3.黄氏如今是我国的第八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的2.2%,一共有2899万人。
第四篇:关于王姓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布置作业中。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爸爸的陈述
王姓族谱
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
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
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第五篇:关于司马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司马性的研究报告
一、主题的提出
百家姓中姓氏众多,也有很多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复姓,我们挑了一个 ——司马姓。司马姓氏也曾今人才辈出,有司马光、司马迁、司马谈〃〃〃〃〃〃 但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了,所以我们打算对这个古老的姓氏做一个研究报告。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①:上网浏览, ②:查阅书籍 ③:询问大人
三、调查的资料的整理和总汇
①关于现在姓司马的人数:数量少在三百名之后。
②司马姓的来源: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改姓司马,其后亦为司马氏。③司马氏名望]
司马氏虽然没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内,但也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复姓,其家族人才辈出。如西汉时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尤其是司马迁,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入狱,受腐刑。但他忍辱负重,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因作《子虚赋》、《上林赋》而特受汉武帝赏识,他与卓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千古绝唱,流传至今。又如三国时期的魏国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是魏国大将军,在曹芳即位后,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后来他杀曹爽专国政。司马师是其子,在他死后继为大将军,杀曹芳,立曹髦。司马昭继其兄司马师之后,也为魏大将军。“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大家熟知的话出自魏帝曹髦之口,曹髦后被司马昭所杀,改立曹英。后来司马昭自称晋公。他死后,其子司马炎建立了晋王朝。再如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他编撰了《通志》,后被神宗赐书名为我们熟知的《资治通鉴》。“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司马名人,除上述数者外,还有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司马牛,秦末司马欣、司马卭,东汉末年“水镜先生”司马徽等。④姓司马的名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司马光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典故传世有:司马光砸缸。
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 司马炎,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司马谈(生卒年待考),夏阳嵬东乡高门村人(今陕西韩城)。司马迁之父。著名汉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喜为五大夫。谈自幼向方士学习天文地理,拜杨向为师学习周易,拜黄子为师学习道家学说。
汉建元至元丰年间(公元前140~前110年),被封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
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首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谈因病留守周南,未能与武帝同行,郁愤而亡。临死前,其子司马迁刚好从巴蜀返回,两人见面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司马谈握住司马迁之手哭着说:“我们祖先大多为太史,自上世起曾显露功名。虞夏之时,即掌管天官之事。后世中断,难道到你为至吗?你若再为太史,我们祖业便可接续下去。现在皇上承袭千年传统,赴泰山封禅,而我不能同去,这是天命。我死后,你必然为太史。做了太史,别忘了我终生欲立论著史的夙愿。并且你要于后世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这也是最大的尽孝之举。自孔子著《春秋》至今,四百余年间,诸侯互相兼并,记事著史之业,无人问津。今日汉朝兴旺,天下一统,既有明主贤君,又有忠臣义士。我为太史,而没有完成历史论著,使天下文字废弃,深感遗憾。这一点你能理解吗?”司马迁涕泪俱下,哭着答道:“孩儿虽然不太聪敏,一定要全部收集记述祖先积存的历史见闻,丝毫不敢有所缺失。”听完儿子的话,司马谈便合上了双眼。司马谈号为“太史公”,他恐怕学人对文化精神领会不准而产生迷惑,便对阴阳家、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基本要旨予以论述。司马谈逝世后,百姓崇祀其为乡贤。
〃〃〃〃〃〃
四、结论 司马
①源出于姬姓,司马为中国复姓。相传帝少昊开始设臵司马一职,为天下军事长官,周代称为夏官大司马。周宣王时帝姬颛顼的后裔程伯休父任司马一职,曾在征伐徐方(今江苏)的战斗中立过很大的功劳。程伯休父的子孙世续其职,子孙称司马氏。又春秋时,在宋、卫、齐等国的公族子弟中也有任司马一职的,其后代也有以司马为姓的。
②历史中人才辈出;有司马迁、司马光、司马谈〃〃〃〃〃〃
③他们的后代大都居住在先秦时期,司马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就是现在河南清丰、浚县之间一带,该地名曾出现于《诗经》中的《卫风〃氓》中,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有深厚渊源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个地方在春秋时代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隶魏国。
两汉时期,司马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中河内郡(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地区武陟县西南一带)一直是司马氏的重要聚集地。
三国曹魏时期,河内温地(今河南温县)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后其孙司马炎废魏建晋,都于洛阳。从此,河内郡成为司马氏家族最著名的郡望。司马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西晋和东晋政权,共历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进一步扩大了司马世家的影响。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由于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大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亦由维持司马氏复姓者。
如今,司马氏仍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