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法庭的构建
【摘要】伴随着本届两会中吕忠梅先生提出“成立专门的环境审判庭来克服环境诉讼障碍”,[1]环境法庭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地方陆续开始设立环境法庭,但是在我国是否已经具备设立环境法庭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呢?笔者主要从环境法庭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角度分析,认为可以在中级人民法院内设置环境审判庭,同时,应明确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原告主体资格等内容,以实现司法公正。
【英文摘要】After Mr.Lv Zhongmei proposing that “establish special environment cour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environment lawsuit barrier”, the environment court entered into our vision, some areas started to set up the environment court one after another, but whether our country already hav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law environment for special environment adjudi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it, and advice that our country may establish the environment adjudication division in the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simultaneously, we should be clear about the environment court the document scope,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s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alize justice.【关键词】环境法庭;司法独立;原告资格
【英文关键词】special environment adjudication;Jurisdiction independence;plaintiff qualifications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继贵阳市在中级法院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和基层法院设立环境法庭后,今年5月6日,受太湖蓝藻事件催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亦设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并在辖区内五个基层法院成立了环境保护合议庭,负责审理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此后有关环境保护审判庭设立的提案和议案也不断现诸报端,面对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中国,环境保护审判庭除了被认为能较好应对环境案件的特点,被赋予了解决环境案件纠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的期望。只是,在司法实践中,环境法庭的设立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其能否满足学者和公众对它的期望?设立后的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诉讼程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本文主要从环境法庭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可以在中级人民法院内设置环境审判庭,同时,应明确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实现司法公正。
一、设置环境法庭的可行性分析
(一)设置环境法庭的法律依据分析
有学者认为,由于环境案件具有技术性强、专业性要求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使得目前仅靠环保部门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案件存在许多弊端,不能更有效地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阻碍了法制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因此,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外,还需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新的审判机构——环境法庭,发挥司法机关在实施环境法、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2]
笔者以为环境法庭的设立在我国是有法律依据。第一,在法律架构上,我国人民法院已经被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司法审查权。《宪法》规定了我国法院为唯一的国家审判机关,国际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第二,设置环境法庭审理专门案件是我国司法制度明确规定的。根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同时,《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中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审判庭”。据此,环境法庭作为顺应形势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一种审判法庭,只要条件成熟,全国人大进一步通过立法设立环境法庭,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
(二)设立环境法庭的实践依据
成立专门的环境法庭,并非是理论学界的空想。据学者不完全统计,国外如澳大利亚、南非、美国(部分州)、孟加拉国、科威特、瑞典等国家均设置相应的环境法庭,专司环境污染的案件。如瑞典在1969年出台第一部环境法之后,随即成立了环境法庭,以快速有效地处罚环境破坏犯罪行为。韩国设有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特别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挥下,可以对任何有关环境破坏的线索展开调查。美国在环境的司法保护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律授予环保局以全面、永久的法律调查执行权。同时南非、巴基斯坦近几年也开始设置环境法庭 [3]……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环境,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潮流。
在我国近年来,全国各地人民法院和环保部门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工作,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环境法庭,如2004年,为有效解决环境纠纷,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成立了环保巡回法庭,主要针对的是环境行政执法问题,为我国设立环境法庭提供了宝贵经验。在2007年11月20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并成立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厅,专门审理环境违法案件,不能不说是一次与国际接轨的做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十年来我国环境法研究十分活跃,在环境基础理论和应用法学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积累了大批的先进性成果,高校也注重培养环境法学人才,这些对环境法庭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人员支持。
二、设立环境法庭的必要性分析
学者们在分析当前环境纠纷案件处理的存在缺陷的同时,提出了效仿军事法院或海事法院的做法,构建一个独立的环境法庭,来解决目前环境案件审判存在专业性不足等缺陷。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理由:
(一)设立环境法庭是司法专业化的体现,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通过司法专业化,实现法律的统一适用是当前我国法院改革的方向,也是现代司法的基本价值追求。随着社会分工,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度分工的发展,法律机构会发生一种趋势性的变化,即法律的专门化……出现了法律机构具体设置的专门化。” [4]而正是通过该项活动及法律内在的理性力量,让君主将司法权力交给法学家群体,从而实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保证司法独立,推动法治进程。
四十多年来,我国法院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从原先只有刑庭和民庭,到现在的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管审判监督的刑二庭和告诉申诉庭,管经济犯罪审判的刑三庭,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类型案件的增多,不少沿海发达地区法院又相继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房地产审判庭……这些无不在说明,随着社会法治的进一步推进,设立专门法院审理是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所谓司法专业化就是把本来属于普通法院管辖范围(主要是事务范围)提取出来,交给特设的法院或法庭管辖。有学者认为,司法的专门化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专门法院,设立独立的专门法院,可以培养精深的法律专家,提高审判的速度与质量,例如我国的军事法院、铁路法院。二是专门法庭,比如在一个有全面管辖权的法院设置专业法庭,对特殊的部门提出专门的要求,则可以提高司法设施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效率。[5]
正如我国在法院内分设民庭、刑庭、行政庭等,目的就是在于实现案件的集中管辖,通过“类似的案件类似处理”方式,实现司法专业化,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司法资源,提高了审判效率,实现法官专业化和职业化。故,环境法庭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该要求的体现。
(二)设置环境法庭是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
由于环境纠纷的复杂性、环境问题的不确定性以及涉及面之广,决定了在审判过程中对专业性人才的渴求,而现实中由于缺乏环境诉讼人才,使得法院在处理环境案子时在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技术上遇到巨大的困难。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诉讼的久拖不决,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如此说:“一个环境官司一打往往就是几年,而且还不一定有结果,即使有结果受害者也大多不满意。”法官必须在环境案子上处理专家们对案子的证词以达到断案的要求,往往顾此失彼。不研究司法的“供需问题”,就无法知己知彼,进行有的放矢的司法改革,使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因此如果环境纠纷被认为极其复杂,那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建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环境法庭。[6]
三、设置环境法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以为,设置环境法庭可以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并解决现实中亟待解决的环境纠纷的归属问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环境法庭要发挥理想的效果,还必须有配套的法律环境和法律制度,从当前来讲,有受案范围、诉讼主体、管辖法院级别等问题急需解
决。因此,笔者以为关于建立环境法庭这个问题,必须在慎重、认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设置环境法庭的必要性,可行性都需要认真探讨,环境法庭的定位也需要深入研究。笔者在参考学者的观点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论证如下:
(一)设置环境法庭需坚持的原则
1.保证受诉法院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进行公正裁判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对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司法公正和保证办案质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构建环境法庭的过程中,笔者以为,保证受诉法院能够排除行政非法干预,独立审判,实现司法公正,应是设置环境法庭时首先需要遵守的原则。“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只服从法律而不服从权势,也不服从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对处理案件的指示或命令。” [7]保证人民法院能够独立审判,实现公正审判,不仅仅是要考虑到行政机关是否会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实施干扰,也要考虑到法官的素质,能否真正实现依法独立审判。
2.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保证原告起诉权的实现
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实质上是便于当事人尤其是原告依法行使诉权,方便其参加诉讼活动,维护环境权益。因此,在环境诉讼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实现,也是设置环境法庭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受诉法院行使审判权,应当以有利于当事人行使诉权为出发点,为当事人起诉、应诉提供方便,避免当事人因涉及诉讼造成过重的负担,浪费人力、物力,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便利不是简单成本与距离的相加,而是是一个综合性的内涵,既有空间因素,也包含时间因素。
笔者以为在确定管辖法院时,可考虑到在中级人民法院内设置环境法庭。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在中级人民法院一级设置环境法庭,可解决学者所谓的案源过少,造成司法成本浪费问题,同时,随着交通的便利,在中级人民法院内设置环境法庭相对而言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
3.合理分配,适当负担原则
法的任务和职能就是“通过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各种方式,使其在最小的阻碍和浪费的情况下给予整个利益方案以最大的效率。” [8]据此,笔者认为在确定环境法庭设置后,就如何明确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时,因遵循各审判庭合理分配,适当负担原则。即要合理、充分考虑各审判庭之间的合理分工,不致使案件过分集中在少数审判庭,进而使这些法院负担过重,或者某些审判庭受案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贯彻这一原则,并不是单单从平衡案件数量的角度出发,还要综合考虑环境法庭审判人员的审判能力及综合素质,做到审判队伍专门化,法官专业化,形成一支精干、高效、权威的审判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处理环境权益纠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公正的裁判者。
(二)受案范围
如前所述,设置环境法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受案范围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在确定受案范围的过程中,应遵循各审判庭合理分配、适当负担原则。明确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而不应任意扩大。
在这里就涉及到受案范围的标准判断问题,即在司法操作层面,具体什么类型的案件应该由环境法庭审判,即,在司法实践中,是否所有与环境有关的问题都应该由环境法庭加以审判呢?笔者不以为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将一般环境侵权,都归咎于环境法庭审理,势必会使环境法庭的触角伸得过长,可能会涉及到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甚至是刑事审判庭的受案范围,这必然导致了法院内部的斗争,最终不利于环境纠纷的解决。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环境法庭的受案范围严格限制在“侵犯环境权”这一范围内,而不能剥夺民事审判庭管辖“环境侵权”的案件,交由环境法庭管辖。
当然,在污染事件中,我们发现,侵犯环境权的案件,可能会导致公民私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害,那么是否需要严格加以区分,进行分案处理呢?笔者认为,从解决司法成本角度来看,无需区分,可以以附带诉讼的方式加以处理。而具体设置可以参见我国目前已经成熟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一程序。
(三)设置级别
对于环境法庭的设置级别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有学者认为,应该全国法院系统统一设置;也有学者认为应加以区别对待,即经济欠发达地方可以不用设立环境法庭,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的区域可以考虑设立环境法庭。
笔者以为,应该在全国的中级法院设立环境法庭。主要有如下方面的考虑:
首先,环境污染最根源的原因是贫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环境问题的发生也有着明显的地域化特征。相比之下,有的区域可能每年发生大量的环境纠纷,而有的地方,由于经济条件及民族文化传统的限制,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少有关环境纠纷之诉的产生。那么出于节约司法成本角度考虑,并遵循前述的“便于当事人诉讼原则”,应该在中级法院下设立环境法庭,不致于出现当事人要花成倍于诉讼费用的其他费用的情况,便于当事人诉权的实现。
其次,司法不独立的现象在各级法院均有体现,但在基层法院最为突出,在审理案件时,基层法院往往较多考虑“后顾之忧”,影响审判的公正和司法独立,地方政府更容易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等借口对法院施压,导致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而中级人民法院相对来说,法官素质更高,同时经济独立性更好,能够实现公正、独立审判。
第三,从法院的内部组织体系来看,不同级别法院的主要任务、职责范围不尽相同,片面的将环境法庭的设置在高级人民法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案源,节约司法成本,但是势必会加重上级法院的负担,削弱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职能,最终将不利于案件的及时审理。
(四)参照巡回法庭模式,建立庭审观摩制度
巡回法庭是一些国家司法体系中的一类审判机关,如英国、美国均建立了巡回审判制度。我国虽没有建立巡回审判制度,但早在解放前,陕甘宁边区就已产生了巡回审判的代表作“马锡五审判方式”,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人民法庭“使得有限的法律力量得以在问题的发生地集结,临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力量对比和权力均势,在既是权力的游击战,又是权力的运动战。” [9]
不同于实践中业已存在的人民法庭,笔者在这里提出庭审观摩制度是指在吸收人民法庭成功的审判经验、借鉴英美国家具体制度的基础上,中级人民法院可选择某些具有特定意义、特定影响的案件,派遣承办合议庭直接到被告所在地进行审判,并邀请当地行政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学者、群众等参与庭审。
实行庭审观摩,是对环境法庭的有益补充。第一,它克服了设置于中级法院内部带来的诉讼成本增加的问题,解决部分当事人不便于参与诉讼等状况,便于当事人行使诉权;第二,通过庭审观摩,可以达到法治宣传,普及环境权知识,树立法院的权威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然,该制度的成本较为高昂,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庭审观摩不宜过于频繁,同时中级人民法院应审慎选择典型性案例,以节约司法成本。
环境法庭的设置是司法公正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一个拐角点。为摆脱司法体制整体面临的困境;适应并满足环境审判的专业性
需要,笔者以为,在不改变现行司法体制的前提下,可以仿效海事等专门法院的建制,设立相当于中级法院以上的专门化的环境法院,以保障环境审判的独立性与专业性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
【作者简介】
林文琴,福州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法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曹明德:《生态法新探》,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蔡守秋:《环境政策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邹雄:《环境侵权救济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姜启超、孙邦清著:《诉讼管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5]孙茜:《对设立环保法庭的几点法律思考——以贵阳市环保法庭为考察对象》,《法律适用》,2008年第6期。
[6]李尊然:《环境权与人权的协调——以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The Inters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Mariana T.Acevedo.N.Y.U.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Volume 8.[8]Constitutional Environmental Rights.Tim Haywa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第二篇: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定稿]
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能够尽量发挥其积极效用,避免其消极影响的发生,让它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文化创新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加强网络管理,构建和谐网络环境显得尤为迫切。一是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由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高速流动的特点,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身份验证机制,一方面使得网络犯罪变得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使得控制网络犯罪有相当大的困难。没有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性,就没有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立法已成为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如通过法律制裁网络犯罪者来防范新的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和隐私权来迫使人们遵守相应的规则,依法行使权利,积极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实践的需要,应当把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共同合理原则上升为法律,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新的环境中形成的规则和惯例上升为法律。二是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培养和提高网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能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强对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是非判断力和敏锐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建立和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很多网络用户是未成年人,其思想尚不成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尚不明确,一些人出于好奇心而在网络上浏览垃圾信息,有的甚至采取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因此,要普及网络法律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使网络用户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引导网络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是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水平。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既有可能给网络文化带来某种威胁,也有可能运用它来消除这种威胁。比如,由于互联网的分散管理结构体系,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独自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结果可能使不良信息充斥整个网络,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难以发现和利用。但是网格这一技术的出现使这些被人们所诟病的“信息孤岛”、“信息垃圾”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不仅是网络文化的缘起,也是各种网络文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保障。和谐的网络环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扎实推进,互联网就一定能够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第三篇: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构建消防安全环境
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构建消防安全环境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消防安全关系到各行各业、干家万户,除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资源,加强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实行社会化的管理外,消防部门更要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提高消防行政服务效能,明晰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消防部队执法形象,才能结合消防工作实际,构建新时期和谐消防安全环境。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完善消防宣传体系
为了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消防部门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公安部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有针对性的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基本知识。
一是辖区内社区建设消防宣传活动室,配备消防宣传教育资料,设置消防宣传牌(宣传栏),并结合社区防火巡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经常性地开展“走万家,送安全”、“小手拉大手”和创建“消防安全文明小区”等活动;
二是在学校建立志愿消防组织,定期开展校园消防宣传活动,并将消防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育工作计划,进行系统学习。组织召开消防主题班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驻地消防站,并请消防官兵讲授消防常识课;
三是各行业、系统要切实督促本行业、系统及下属各单位履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将消防宣传工作列入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消防宣传教育管理人员,并结合安全保卫部门的消防安全检查、培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在企业内部开设消防宣传专栏、专刊,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确保员工做到“三懂三会”,即:懂本岗位火灾危害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四是成立村民义务消防组织,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制度和活动档案。各自然村要设置固定消防安全宣传牌、宣传栏等。村委会在每年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及森林重点防火期,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要有明显的警示性消防宣传标语口号;
五是编辑制作城乡居民家庭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小册子、宣传单等,并争取最大范围的送到千家万户,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及当地有线电视、农村“小喇叭”、社区网站等开展家庭消防宣传安全教育。联合相关部门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的评选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城乡居民群众开展家庭火灾扑救、逃生、安全疏散等内容的消防演练活动。积极引导家庭配备必备的简易家用灭火器材和自救逃生器具。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定期组织城乡居民群众到附近的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体验。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消防,珍惜生命。强化监督服务职能,规范消防执法行为
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消防工作的客观规律,大力推进我国消防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总结消防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消防法实施以来消防工作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消防立法工作,提高立法水平和质量。增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自觉思想认识,从内心深处养成遵法、守法、用法和主动服务的好习惯,始终保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现阶段消防工作不是无法可依的时代,在一些地方出现的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混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从现实消防工作看,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有的是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的是行为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有的是不懂法不懂安全规程。因此,要依据《消防法》、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规范执法程序,区别违法行为,明确全面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完善执法制度,定期开展执法质量考评、考核等措施,提高执法质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坚决杜绝执法不严、不公现象,构建和谐消防安全秩序。强化战术训练,增强抢险救援及灭火能力
消防工作的两条主线,抢险救援及火灾扑救尤为重要,对于失控漏管的隐患一旦成灾,能否及时扑灭、对于意外事故抢险救援是否及时得当,都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及国家、个人财产安全。近两年开展的打造消防铁军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战斗力。在日常训练中,以立足实战,开展合成训练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复杂,灾害事故突发等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过去那种单一火灾形式少的特点,开展合成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始终绷紧“练为战、战促练”的思想。加大消防投入,完善后勤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以保障有力为总体目标,将消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部队提供有效的后勤支持。全面提高后勤标准化管理,把后勤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及时掌握后勤正规化管理的进展情况,完善以防灭火两条主线为主的消防工作设备、资金保障。改善消防队伍的车辆装备及抢险救援、处置危险品事故的专勤器材,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配齐配足监督检查、勘察器材和必要装备,促使检查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提升抗御火灾的能力。强化错时检查机制建设,巩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效果
监督检查是发现火灾隐患的关键,但彻底消除是目的。除开展正常检查外,还要针对夜间经营、生产的单位进行错时检查。个别单位消防工作重视不够,落实责任制不到位,消防设备落后、老化,经营环境消防安全不达标,消防意识和消防疏散能力不强,致使长期受到火灾隐患威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结合不同时期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并发现和整治各类火灾隐患,大力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对重大火灾隐患无动于衷和措施不力等问题,使得排查整治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严格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控制火灾隐患的增量,减少火灾隐患的存量,推进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第四篇: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
清镇三中 蒲元凤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已。”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
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成功。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学会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桥头镇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吸引外资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乡镇企业毕业论文
桥头镇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吸引外资
[摘要] 桥头镇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横穿镇境,为永嘉的西大门。境内南有瓯江,菇溪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溪两边为谷地。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东与北面与桥下镇相接壤。环境既是形象,也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是县域竞争的有效载体。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桥头环境与招商引资的经济指数的基本判断,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的环境的总体思路与重要举措。
[关键词] 桥头镇 招商引资 投资思路 重要举措
桥头镇工业以纽扣、拉链为主导产业,有“中国拉链之乡”、“中国纽扣之都”之称。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桥头就形成了服装辅料专业市场,主要产品为钮扣和拉链等服装辅料,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服装辅料产销基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钮扣、拉链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齐全的产业群,成为民营经济的摇篮,“小商品、大市场”的样板,温州模式的典范,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被誉为“东方布鲁塞尔”。作为永嘉的西大门,其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永嘉形象,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桥头镇全力打造“新园区,新社区,新生态区”。
环境是形象,是财富,是经济资源,是招商引资的磁铁石,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招商引资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硬环境和软环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如果把外商外资比作“凤凰”的话,那么适宜投资的环境就是”梧桐树”。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环境好了,不用你吹,外商外资会慕名而来;环境差了,任你吹的天花乱坠,也不回来,即使来的也留不住,迟早还是会走。因此政府要像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就应该在治理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整顿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快交通,有点,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平安,祥和,宽松,和谐适宜“金凤凰”发展的社会环境氛围。
一、桥头镇环境与招商引资的经济指数的基本判断
第 1 页
共 1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乡镇企业毕业论文
构建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要素的系统集成,是这个系统占线出来的对投资创业回报及其风险的影响力。总的来看,桥头镇构建的环境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自然环境,金融支持等硬环境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着投资创业成本偏高,要素制约比较严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等方面的劣势和不足。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以及桥头固有“低小散” 产业现状,加之土地资源等要素制约,我镇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转型升级难度高、压力大。二是先期城镇规划相对滞后,历史性欠账严重,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滞后于城镇发展,城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发展环境亟待提高。三是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加强,少数干部工作不够主动、精力不够集中,责任意识和服务观念比较淡薄等。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桥头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为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1234”计划,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同时稳中推进经济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成功创建服装辅料特色产业科技园,镇级小微创业园(欣邦实业)初具雏形,白垟、林福两大小微创业园前期工作有力推进。积极推进企业“四转”,新增2家规上企业、2家限上企业,完成企业股改1家,完成“个转企”151家。大力发展网络经济“一号新兴产业”,培育电商企业32家,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入驻12家。不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维多利广场顺利结顶,实到资金3.92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3.5亿元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推动51个重点项目和9个预备项目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同比增长30.73%,其中工业性投资4.63亿元,同比增长23.25%。
二、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的环境的总体思路
针对桥头镇投资创业环境的优势不足,进一步优化桥头镇投资创业环境,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整体协同,注重细节,改革创新以突破要素供给瓶颈,构筑生活品质高地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通讯,市政,生态,体制,法制,政策,政务,人文,治安环境,提升城镇形象,进一步增强城镇的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投资创业新高地。
具体来说,要做到一个“坚定”,五个“加快”。一个“坚定”:坚定发展信心,尽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化,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的大格局没有变化,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国际资本和产业仍在加速向沿海地区转移,这对桥头镇来说仍是非常现实
第 2 页
共 2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乡镇企业毕业论文 的重大机遇,极为难得。宏观调控也是一种机遇,宏观调控对桥头镇招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桥头镇提高招商工作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我们要树立发展的信心,正视面临的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利用机遇,加快开发区新型工业话和经济国际化进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全面提升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
五个“加快”:一是加快提升投资项目的进区门槛。开发区的签约项目既要考虑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还要考虑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头殴辱产出标准。我们要从重点招商,特色招商,转变为招商选资,及时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在项目的选择和引进上,要把重点放在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和集聚上,投资规模小的项目不再安排土地,一律进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发展,使开发区经济发展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加快引进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低消耗,低污染的投资项目。因为土地资源的匮乏也是有目共睹,为了降低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根据产业的规划布局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来选择项目。紧紧围绕整个产业指导目录,加快引进一批高质量的高薪技术企业和绿色环保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加快土地利用集约经营进程,在当前土地及其紧缺的情况下,要开源与节流两手抓,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节约用地,集约发展。要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尤其要通过挖潜,清理,置换等办法,多做盘活存量的文章,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应;四是加快进区企业增资扩股的步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用有限的土地来谋求“无限”的发展?答案就是促进进区企业的增资扩股,构建一个外资增资扩股的大平台。从招商的层面看,企业增资只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从一个地区来看,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这就要求我们自始至终本着“一切为了投资者”的态度,体现真正的一条龙服务,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便商,利商”的良好氛围,使企业能早盈利发展,早增资扩股;五是加快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不开工建设投产就没有财政收入,就谈不上滚动开发。已办妥各项手续的项目,我们将积极的促进并帮助其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运行,早见成效。
桥头镇今后几年中将多管齐下推进环境整治。以“五水共治”为抓手,积极打造美丽浙南水乡示范镇,菇溪河道综合治理二期完工、四期完成76%、五期完成20%,成为全省中小流域治理的典范;瓯江治理工程(桥头段)进展顺利,成功打开8个工作面,累计完成投资8450万元;连岙溪治理工程完成52%;持续开展三轮“清三河”专项整治河黑臭河治理百日攻坚,完成坦头溪水环境治理,成功整治2条垃圾河、6条黑臭河并通过市级验收。全力抓好城乡污水治理,基本完成7个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土建部分,成功运行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管网二期建设,启动三期。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行外垟头垃圾中转站,完工白垟垃圾中转站土建,建成16个村级垃圾收集点,布局38
第 3 页
共 3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乡镇企业毕业论文
个村垃圾直运网络,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狠抓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拆除、关停江河两岸21个违法排污小作坊,巩固提升电镀行业整治成果。扎实开展“三改一拆”,累计拆除违章面积11.3万平方米,完成旧厂房改造15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任务。深入开展“四边三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出台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方案和城区管理工作量化考核评比办法,建成并开放庵山、城东两个公园,完成村庄绿化50亩、重点防护林1800亩、一般火迹山1181亩。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重点举措
(一)主攻道路交通建设
实施“公交优先”,积极发展城镇公交交通和道路拓宽以缓解镇区交通拥堵状况。按照“一轴一环四纵八横”的路网格局,加速推进新城大道南段、沿溪路、林立路等建设工程,分期进行镇区道路翻修工程,加快推进路灯照明工程。
(二)加强城镇设施建设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完善,围绕实现雨污分流,形成高效污水处理系统,以治水治污为突破口,加快城镇转型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行动,着力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和“无违建镇”建设,坚持“五水共治”,科学推进菇溪河口大闸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菇溪河两岸的绿化景观工程,重点推进菇溪河道综合治理、瓯江治理(桥头段)等工程建设;全力消除黑臭河、垃圾河,切实解决钮扣、拉链产业环保治理问题,巩固提升电镀行业整治成果,全面启动三期污水管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完善法规,依法建绿,依法治绿。解决城镇饮用水资源保护问题,真正落实城镇水资源保护各项措施,制定区域和流域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流域水环境保护。
(三)完善工业园区服务设施配套
加强工业园区公交宾馆,住房,酒店,大型超市,现代物流,商业街,医院,学校,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良好的配套设施来优化创业环境。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改善员工的饮食条件,创造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与银行的协调,建立“政,园,银,企”四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解决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探索新的工业园区投资建设机制,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国际大财团,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区建设。
结论
在新城镇建设的道路上依然是任重道远,全镇上下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快冲刺,取得丰硕发展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桥头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
第 4 页
共 4 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乡镇企业毕业论文
题,如传统产业转型难度较大、城镇公共设施配套滞后、综合环境整治压力大等。2016年,我镇将紧紧围绕永嘉“三区两美”建设,全面深化“1234”计划,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全力实现桥头赶超发展、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红毅.周曙光:当前招商椅子问题透析[J].金融与经济2013 [2] 中国永嘉公务网,www.xiexiebang.com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