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资源法(2013-2014下)辅修 复习题纲
环境资源法复习题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我国的环境行政主管机关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我国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环境日的设立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新法)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按日计罚制度(新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循环经济3R原则(18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 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 环境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与因果关系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动制度(161)环境污染行政监管手段 环境污染区域限批制度(166)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新法)污染单位的义务与责任
第二篇:环境资源法案例
第二十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案例一]某擅自建设的村办小型化工厂,因其设备零部件选材不符合安全要求,维修人员在违章检修时,阀门断裂,大量有害有毒气体外泄导致厂外厂风向处15位居民出现中毒症状,其中,7人住院治疗3天,120多亩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万多元。当地政府、劳动、环境保护部门共同调查后,劳动部门避开环境部门先行以安全事故为由对该厂处以1万元罚款。该厂因事故重大,自知理亏,没有对此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当时环境保护部门得知劳动部门处罚后,未再实行环境行政处罚。请回答: ① 本案事故是安全事故还是环境污染事故?为什么?
② 劳动部门的行政处罚是否正确?环境保护部门是否拥有处罚权?
③ 本案事故,你认为如何处理?
[案例二]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央直属企业,下称中汽一公司)排放的污水,流经绿园区西新乡小开元村崔延之、杜原等人所居住的二村,注入长春市绿园区西新乡的西新水库。每年蓄水期间,由于蓄水面积大,污水将崔、杜等181人居住地附近的耕地及饮用水污染。为此,崔、杜等人多次上访。长春市环保局接到他们反映后,对污水进行了监测化验,确认了污水源,组织人力修复了自来水设备,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崔延之等人及小开元村民委员会、中汽一公司、绿园区西新乡政府等就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进行调解,因崔延之等人对协议有异议而未果。为此崔延之等181人于1998年4月以
长春市环保局没有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向该市南关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判令长春市环保局履行行政职责。南关区法院在判决中认为中汽一公司系中央直属企业,环保局不具有对其做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法定职责,对崔延之等人要求环保局履行对中汽一公司做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法定职责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同时判决责令该局在一个月内履行对181名村民与造成污染的企业及西新乡之间环境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做出处理决定的法定职责。环保局不服,上诉于长春市中院。试问:
① 什么是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的决定权是怎样规定的?
② 长春市环保局是否应履行职责,其是否有权决定中汽一公司限期治理?
③ 崔延之等人不服长春市环保局做出的环境污染损害调解处理,是否可以以长春市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为什么?
④ 你对南关区法院的判决有何意见?你认为本案纠纷该如何处理?
[案例三]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双乐化工颜料公司(以下简称双乐公司)因1998年新上的铜酞菁项目在未建污染防治设施的情况下,擅自投入试生产,所排污染物中苯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铜等严重超标,且有铬、铅、挥发酚排放,污染了东台市广山乡水域,渔业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并对东台市区唯一的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江苏省环保局十分重视这一污染事故,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调查取证,认定了双乐公司的违法事实。由于这一项目是泰州市环保局于1997年12月15日批准实施建设的,江苏省环保局于是专门发文建议泰州市环保局进行如下行政处罚:(1)责令新上的铜酞菁项目立即停产,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2)处以5万元罚款。请回答:
江苏兴化市地处淮河流域,双乐公司应遵守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根据有关规定,泰州市环保局是否有权批准双乐公司的铜酞菁项目?
对于泰州市环保局的审批行为,应如何处理?
[案例四]金乔公司位于瓦房店市三合乡高丽城中,原来是农药厂,由瓦房店市外经贸委立项,租用农药厂,于1996年建厂生产苦味酸即三硝基苯酚,设计年产量1600吨。生产开工未办理任何环境报批手续,采用我国50年代所生产的设备,使用硝酸、硫酸、发烟硫酸和苯酚。没有任何废液处理设施,只在厂外挖了两个无任何防护设施,约300平方米的大坑。该公司自投产以来,日产废液4立方米。据大连市环境检测中心于1997年11月27日现场采样,废液中苦味酸浓度竟达330毫克/升,硝基苯浓度达43.6毫克/升,COD值超标15倍,色度超标100倍,PH值为1.3,大坑周围方圆半径50米的农田呈现一块块黄褐色,距厂区350米的高丽城小学的水井与距厂区600米的自然村的水井均检出了苦味酸与硝基苯类。1997年12月23日,大连市环保局举行了第一次听证会,金乔公司弃权,默认了大连市环保局于1997年12月11日下达的“责令其立即停止苦味酸生产,拆除生产设施给予取缔;要求其在1个月内清除排出的废液及污染的土壤,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请回答:
苦味酸及副产品属一类危险品,该建设项目应遵守的预防性的环境资源保护基本制度有哪些?请分述适用范围及相关内容。
你如何看待本案中大连市环保局的处罚决定?
[案例五] 1997年元旦,某市郊向山镇林业派出所接到当地七联林场报案:九号桥山场和小坳心连续发生多起砍伐病死树和火炬松事件,经过10多天的调查走访,终于查清事实:七联村红光胜队村民54岁的王某,多次到七联村九号桥处(系王某承包的土地,山上之树系王某家亲手栽种)利用林业局砍伐病死树之机,偷偷上山砍伐,此外还先后发动儿子、女婿上山砍伐,3次共砍伐火炬松和病死树20余棵。林业派出所在事实调查清楚后,决定对王某进行处罚。试问:
王某辩称,其所砍伐的20余棵树木,系自己承包的集体山林,树也是自己亲自栽下的,现建房遇到困难,砍几棵树,不属于违法行为。王某的辩解能否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采伐林业,是否需要许可证?
你认为本案该如何处理?
[案例六]广东省某县农民黄某,于1997年12月,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占用自己承包的责任水田1043.33平方米,用于修建楼房、工棚等,其中楼房占地85.49平方米,工棚占地202.42平方米。村、队对其进行多次劝告,镇国土部门对其教育,制止其施工,但黄某一意孤行,继续修建围墙、小楼等。黄某承包的水田系广东省某县的基本农田范围。试问:
什么是基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有哪些?
对耕地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案例七]湖南省某县农民金某为了修建房屋,1987年在自己的责任坡旱田上挖土烧砖,因土质好,烧出来的砖成品高,被外乡一个体户石某看中,石某提出与金某合作共办砖厂,由金某出地,石某出资,于1988年6月建成一个年产200万块砖的砖厂。后因金某不懂经营,决定砖厂整体承包给石某。石某在承包砖厂期间,每年定期给金某支付承包费。到1992年,因金某责任田土已达到了极限,无法再开采,而停办了砖厂。1992年9月,金某所在地县政府土地部门在检查工作时,发现了金某责任田是一个大陷坑,责令乡政府限期要求金某填平
以恢复责任田的原状。金某提出砖厂是外乡石某所办,不应由自己负责,不予执行。1993年3月,乡政府对金某下达了征收复垦费的通知,要求金某交纳复垦费5000元。试问: 本案中,负有土地复垦义务的人是谁?
乡政府责令金某交纳复垦费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案例八]多少年来,河南某县砖店乡的港水、沟水、井水都是洁净的,养育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但自从1993年3月皮革厂在此建成以后,任意排放污水,硫酸、红矾、纯碱、皮渣等废料乱堆乱放,给彭庄、刘庄等8个村庄里千余人带来了灾难。每到夏季,皮革厂周围500米内臭气冲天,人们苦不堪言。1995年乡敬老院饲养的70多头生猪因食用污染的水与料,接连病倒死亡。1996年程某承包的2000尾鱼因污染而无一幸免,他院内一口水井也已发臭变味,不得不跑到村外1500米远的地方去担水吃。试问:
承担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其构成要件如何?
本案中受害村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要求皮革厂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如何?
如果该皮革厂属于年产折牛皮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该皮革厂提出增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治理后继续生产,是否可以?为什么?
[案例九] 江西赣县梅林供销服务公司所属生态实验场9口鱼塘与赣加稀土有限公司西侧围墙相邻。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废水曾流经西侧围墙排出,造成鱼塘周围土壤环境吸附酸性物质,如遇雨天,酸性物质随雨水冲刷渗入鱼塘,产生污染。1986年至1991年期间,鱼塘鱼苗每年发生大面积死亡,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均给予梅林供销服务公司赔偿。废水排放改道后,1992年3月,赣加稀土有限公司委托赣州地区环境监测站对鱼塘及周围土壤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鱼塘周围土壤为酸性红土壤,测定项目在正常值范围,鱼塘水质基本满足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据此,赣加稀土有限公司拒绝了梅林供销服务公司1992年的赔偿要求。梅林供销服务公司遂于1992年8月起诉至江西省赣县人民法院,称:环境不断变化,一次测试结果不能说明整个环境状况,鱼塘周围土壤环境吸附酸性物质渗透是有时间性的、间断的,请求赣加稀土有限公司继续赔偿1992年的污染损失,并承担治理费用。试问:
本案中举证责任采用什么原则?
对于双方提出的证据及理由,你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本案该如何处理?
[案例十]1998年某日,田某分别找到孙某、徐某、王某和李某谎称在自己山头上卖点木材,请孙等帮助装车,孙等表示同意,随后田某将锯、斧等工具在自家嘎斯车上的蓬布底下。第二天早晨7时许,田某开车拉着孙某等6人驶向南方林业局施工区。行至第19林班附近时,田某将车停下,对孙某等人说:“我开车肇事欠了点债,让大家来帮我放点树,好还债。”孙某等6人听后均表示不满,田某再三哀求,6人只好同意。他们先后在19、31班内,用斧子、锯等工具砍伐红松20株,合约12.9立方米。试问:
田某的行为性质如何?为什么?
如何看待孙某等6人的行为?
[案例十一]被告人威廉.陈,男,56岁,美国人,原系中美合资上海统一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被告于1998年7月7日至12月30日,置中美合资上海统一纸业有限公司中方管理人员的多次反对于不顾,将16只集装箱共238吨“废纸”、“混合纸”,先后5次用河轮、罗斯福轮、华盛顿轮、林肯总统轮从美国洛杉机港、奥克兰港运抵我国上海市吴淞港和外高桥港。其中,运至吴淞港区的2只集装箱已向吴淞海关报关,因未取得国家环保局签发的准
予进口的证明而未向海关报关。1999年5月,上海海关在清理各口岸滞留货物时,会同环保、商检机关对滞港未提的16只集装箱进行了开箱查验,发现箱内有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生活垃圾和少量医用废物,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要求,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废物。经取货方中国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安徽公司和中国浙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查询,发现是被告用上述公司的名义,实施进口废物的行为,继而从被告处查获了上述集装箱的4本提单副本、传真件及其他有关单据。试问:
⒈被告人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量刑?
⒉1992年新《刑法》规定的破坏环境资源罪共涉及几种罪名?
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如何?
[案例十二]江苏省滨海县某乡镇化工企业,为了逃避国家规定的排污费缴费义务,1997年与当地乡镇府签订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该企业的排污费均由乡镇府负责交纳。县环保局认为合同有悖于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精神,坚持要求该企业交纳排污费。但该企业以有合同约定,由乡镇府负责缴纳排污费为由,拒绝缴纳排污费。试问: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的对象及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排污费的增加与减少的条件有哪些?
本案中,以合同形式转让缴纳排污费的义务是否合法?为什么?
第三篇:环境资源法视野下的新《水法》
环境资源法视野下的新《水法》
吕忠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和《水法》存在的重大缺陷,构成了修订《水法》的现实动因。新修订的《水法》有许多重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水资源单一国家所有权制度及有偿使用等制度的确立,还表现在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过,虽然新《水法》在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但既有制度的许多弊病仍未革除殆尽,还存在着部门立法、操作性欠缺、立法技巧粗糙、定位不清、政府管理改革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水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并多次召开立法论证会后,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最终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水法》,新《水法》于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新《水法》的出台,一方面的确体现了我国的立法工作中越来越浓厚的民主意识与科学态度,反映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步;另一方面,一部法律修正案经过四次审议、反复论证,也充分表明了水资源立法本身事关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情况复杂,利益平衡的难度大于其他法律。正是因为新《水法》较之于过去的《水法》有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并且这些突破关系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才使得其立法过程更为艰难。虽然从环境资源立法的理想角度审视,新《水法》在观念与制度设计上还有诸多不足,但它毕竟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步伐,为今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与广阔的空间。因此,对新《水法》的认识不应仅仅只停留在其制度层面上,还应透过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述,深入理解其可能会对中国环境资源立法以及其他立法带来的新变化。
一、新《水法》出台的背景
新《水法》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的修改是全面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这可以从统计数字中得到反映。
总体框架:新《水法》由原《水法》的7章53条修改为8章82条。
具体结构:新《水法》保留的章名有三个,即第一章《总则》、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修改的章名三个,即将原第二章《开发利用》修订为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将原第三章《水、水域和水工程保护》修订为第四章《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将原第四章《用水管理》修订为第五章《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增加了两个章名,即第二章《水资源规划》和第六章《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删除了一章,即原第五章《防汛抗洪》。
条文修改幅度:新《水法》完全保留的仅有2条2款(第16条第1款、第36条第2款),修订与完善40条61款,删除16条23款,新增44条63款。
可以说,如此巨大的修改在中国法律修订上史无前例。此次修改的幅度之大、变动的条文之多十分罕见,许多修改都是革命性的,其工作量不亚于重新制定一部法律。且新《水法》在立法机关的审议过程也是史无前例的,从国务院形成法律草案到人大常委会的四次审议,每次都有激烈的观念交锋与涉及权力配置的剧烈冲突,为此召开了若干个座谈会,最关键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了法律委员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共同举行专家论证会。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既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严峻形势的要求,也是水资源立法观念与思想日益进步的表现,更是水资源立法关涉的利益重大、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中国面临巨大的水资源匮乏压力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就愈高。但是,中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注:参见http://)但是,在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下,由于原《水法》在立法宗旨、法律定位、立法理念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了法律制度缺陷,该法实施后没有能够遏制水资源形势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1.在立法宗旨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相互脱离,部门立法观念严重,缺乏统筹考虑、协调发展、综合平衡的观念。在立法中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明显的重开源轻节流、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的问题。这种立法指导思想下所建立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许多地方水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被破坏。
2.在制度设计上,对水资源各种功能的综合考量不足,缺乏应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的有效措施。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许多重要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缺位,如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水资源分配、水资源保护等制度在原《水法》中都没有规定。制度的缺乏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源受到污染和破坏,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3.在管理体制上,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缺乏认识,不注重水资源的自然流动性与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简单地按照行政区划或者部门管理的思路确立管理体制。重区域管理轻流域管理,管理体制不顺,统分管理不明确,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黄河、塔里木河、黑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4.在指导思想上,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缺乏对水资源的价值、水资源分配的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设计水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有偿使用制度规定不明确,不承认水资源的价值,没有规定商品水的交易制度,影响到市场机制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在立法技术上,对法律规范的严谨性认识不足,缺乏完整的逻辑结构。法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没有具体表述,难以操作;行政责任的适用范围不明,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不明。这就导致了执法不力,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力度不够,对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够。
二、新《水法》的重大突破
与原《水法》相比,新《水法》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1.在水资源权属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实行单一的国家所有制,确立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原则。在中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近年来全国的跨省水污染与省际水量争夺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水污染方面有淮河全流域污染的惨痛教训,在水量分配方面有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局势,这些情况表明了强化国家对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和规范省际之间的水量分配、跨流域调水、跨省水污染防治以及合理配置水资源迫在眉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的单一国家所有,强调只能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原《水法》规定的是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的权属制度,既不能满足水资源形势的要求,也不符合国际上水资源立法的一般做法。
原《水法》第3条规定了水资源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权形式,新《水法》将其修改为:“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同时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无偿使用权。
水资源单一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建立,意义重大。从实践方面看,它为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节约使用、污染控制、有效保护等奠定了基础。从理论方面看,水资源单一所有权的规定为水权的独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原《水法》确立水资源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依据是中国土地所有权的现状,根据水资源附属于土地所有权的观点设计的。新《水法》确立的单一所有权制度,显然已经突破这一桎梏,承认了水资源权属与其承载体——土地所有权的分离,这是水权得以独立存在的基本观念。因此,这一制度对中国未来物权法中有关水资源权属的规定影响不可低估。
2.在用水许可与有偿使用方面,采用了取水权的概念,确立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依然认为只有附加了人类物化劳动的水才具有价值,天然的水是没有价值的。在这种观念下,水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严重浪费以及任意污染在所难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资源有限观念的树立,人们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水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承认。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人们又认为水资源的价值是可以通过命令或者行政定价方式来解决的,忽视了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虽然原《水法》在一定意义上规定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但具有十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确立市场主体在水资源使用方面的权利与义务,没有采用市场机制,有偿使用制度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社会各界既没有办水利的积极性,也没有节约用水的驱动力,更没有缴纳水资源费的主动性。可以说,水的资源价值与水的商品价值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体现,缺乏合理的水价机制是中国水资源形势不断恶化的直接原因。为此,对原《水法》的有关内容也必须进行重大修改,并突破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规范市场主体的取水、用水行为。
原《水法》第34条规定了水费和水资源费,但没有明确规定有偿使用制度。新《水法》在完善水资源所有权的基础上,规定了取水权,明确了有偿使用制度。其第7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第48条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明确取水权与有偿使用制度,是对水的自然属性与商品属性的认识的结果,或者说是对水资源双重价值的承认,而这种认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配置的前提与基础。取水权的确立对中国进一步确立水权和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水权交易制度提供了设计路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取水权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与进一步完善具有极为重大的价值,是水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从理论上看,承认了水资源的自然属性与商品属性,并不能当然解决有偿使用的问题,因为水的资源价值与水的商品价值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的确立,解决了水资源的所有权的问题(我将其称之为资源水所有权),凡取水者都应向所有权人付费后取得水的使用权,此时取水人支付的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的价值的价格化。而取水人一旦取得水的使用权并通过其物化劳动将水转化为商品水以后,需要对商品水进行转让时,取水人只能转让商品水的所有权而不再是水资源的使用权了,商品水的使用人支付的水费应该是水资源的价值和物化劳动的价值的价格化。这里明显的存在一个从水资源经由取水而将其特定化成为取水人的独占权,而后经过对特定水资源的使用(物化劳动)获得商品水的所有权,商品水进入市场后由价值规律进行调节的过程,或者说有一个从国家的资源水所有权转化为取水人的商品水所有权的过程,整个转化中的最重要的行为是取水,而获得资源水使用权的标志是获得取水权。(注:有人认为,水资源的所有权是单一的,按照一物一权原则,取水人经过国家许可取水获得的是水资源使用权,这种使用权将一直延续下去,即使转化为商品水,也只能是水资源使用权的转让。这种观点至少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一物一权的误解;二是对商品水性质认识的错误。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取水人获得水资源使用权以后只能自己使用,不能处分与收益,否则就会构成对水资源所有权的侵犯,这样显然无从建立水资源的市场机制,更与现实的水资源—取水人取水—取水人经营获利的现实不符,自来水公司也统归于非法经营了。)如果不承认取水权,无法解决从资源水所有权到商品水所有权的问题,市场机制无从发挥作用,资源水与商品水的价值无法经由市场价格化,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或者说水权交易也就是一句空话。
3.在管理模式方面,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两者并重;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监督管理与具体管理相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地表水以河流、湖泊的形式呈地理结构状汇集,并由此形成巨大的网络状系统,一定的自然汇水区形成流域,一个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同的地理单元与水资源的特殊结合使流域呈现出多样性。一个流域一部法律是古老的国际河川法留下的箴言。水资源的流域特性,既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水资源管理的最大难题。(注:关于流域管理的必要性,参见吕忠梅:《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流域是自然形成的,而当今的行政管理区域却是因为政治的或者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流域通常被人为分割为若干个行政区划,而在这些被分割的区域内部又有若干个管理水资源事务的部门,它们似乎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但实际上在这些被分割的行政区划内部以及各部门间所进行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决策与行动,往往缺乏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考虑,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权力竞争严重,导致一场又一场公地的悲剧发生。但遗憾的是,过去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简单地按照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设置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认为水资源的流域特性是可以置之不理的,对于国外普遍设置流域管理机构的做法也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的水资源立法(包括水污染防治立法)都直接采用了区域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的模式。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淮河的全流域污染、黄河的持续断流等严重的水事问题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认识到水资源管理的流域特性不可忽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因为政治原因而改变。此次《水法》的修改,创建流域管理体制,实现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转化当然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中国的七大水系设立了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20世纪80年代又在流域管理机构中与国家环境保护局共同成立了水资源保护机构。但是,无论是流域管理机构还是水资源保护机构,相当长时期内在法律上都没有取得管理权,仅仅是作为科学研究或者咨询机构存在。直到20世纪末,《防洪法》首次直接赋予了流域管理机构在防洪救灾方面的行政管理权力。)就区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992年、1997年全国人大《水法》执行情况检查组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汇报中明确提出了修改建议,认为“鉴于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必须尽快改变水资源分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水资源只宜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不宜分部门管理,这是强化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权属管理的根本保证。”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明确水利部统一管理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原地矿、建设部门承担的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职能交给了水利部承担。这些,都为实行流域管理体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新《水法》确立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并不是突然的产物,而是长期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总结所达成的共识。其目的在于按照水资源的自身规律和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坚持流域管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工作相分离。
首先是改变原来的单纯区域管理模式,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原《水法》第9条规定了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新《水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同时,新《水法》对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进行了初步规定,具体包括:水功能区划的拟订、核定管理水域的纳污能力及提出其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水功能区的管理及水质监测、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排污口的监督管理,等。这些规定不仅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而且原则划分了流域管理机构与区域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与权限,对实施流域控制具有实际意义。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了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的体制,确立了统一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监督管理与具体管理相分离的原则。原《水法》仅规定了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原则,没有具体划分各自的管理范围,导致权力的冲突十分严重。新《水法》对此进行了完善。其第13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同时还在相关部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统一监督管理的范围包括水资源权属的确定、水资源费的收取、水资源规划、用水总量控制、节水政策的制定、水量分配、水资源保护、动态监测、执法检查等方面;具体管理则涉及水资源的具体开发、利用、节约、保护诸环节。这样的规定,不仅有利于各部门明确职责,强化管理,而且有利于权力制衡,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分离、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保障公共权力的运行不会导致公共利益的损害。
新的管理体制的确定,不仅体现了对水资源流域属性的重视,而且力图通过公共权力合理配置以协调水资源多种功能和利益。新《水法》是迄今对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规定最明确、对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规定最集中的一部法律。此前,除了1998年实施的《防洪法》中确定流域管理机构具有一定的防洪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外,其他涉水法律均未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和具体职责。
新《水法》确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监督管理与具体管理相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具有两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是对水资源流域自然属性的认识与尊重,体现了资源立法中生态观念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对政府管制中出现的部门利益驱动、代理人代理权异化、公共权力恶性竞争、设租与寻租等“政府失灵”问题的克服与纠正,体现了行政权力制约与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公共管理理念。
4.在水资源规划与配置方面,增加了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明确了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法律地位;增加了中期规划,建立了中长期规划与流域水量分配制度,使水资源规划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增强了可实施性。由于水资源的多种功能与用途具有竞争性,而且水资源的公共资源特性又特别容易造成外部性问题,人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污染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原因,可能的解决方法便是通过目标规划手段系统考虑水资源的多种功能与用途的协调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下,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来保证对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因此,水资源的规划和计划是从宏观上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以及各部门利益相协调并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法律手段,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水资源管理方法。
原《水法》关于规划仅有1条内容,即第11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新《水法》将水资源规划增加至6条,并作为第2章。新《水法》第14条规定:“国家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第15条规定:“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第16—19条则具体规定了规划的编制程序、规划的效力。特别是第19条明确规定水工程建设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并建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对水工程建设的审查并签署意见的制度。新《水法》首次建立了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制度,从战略高度突出了水安全问题。并按照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增加了流域规划的内容,理顺了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的关系,使规划具有了更好的实施性。
原《水法》第30条仅规定了水长期供求计划,新《水法》完善了供求规划制度,增加了中期规划和流域水量分配制度。新《水法》第44条规定:“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全国的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经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应当依据水的供求现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按照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制定。”第45条规定:“调蓄径流和分配水量,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水供求规划是对水资源规划在水量方面的具体落实,而水量分配方案则是供求计划的具体化,它既关系到水量的平衡,又关系到水质的稳定。只有将水资源规划具体到水量分配方面,这一制度才达到了真正的实现程度,否则规划将始终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实。因此,水资源供求规划与水量分配制度是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规范水资源分配行为,减少用水矛盾,保证全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重要制度。
5.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特别强调了生态用水,规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建立了鼓励开发水资源的各种制度,具体规定了水工程移民安置制度,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用水顺序以及开发利用更加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知道: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早已为人们深入认识,但其生态价值却一直未能得到广泛认同,而水资源的生态价值是经济价值存在的前提或实现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界定在经济价值的范围以内,忽视甚至排斥水资源的生态价值,水质与水量管理相分离、生态用水不被考虑,其结果必然是由于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而导致水资源枯竭、水量短缺、水质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尊重生态规律,综合考虑水资源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并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原《水法》从单纯资源立法的角度,仅仅考虑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对水资源生态价值考虑不足。新《水法》对此进行了修改。
在供水分配原则中,原《水法》没有生态用水的规定,其仅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需要。”新《水法》增加了考虑生态用水的要求,其第21条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需要。”可以看到,新《水法》确立了更为科学的供水分配原则。供水分配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地区和民众基本的用水需要的制度。在水量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现有的用水量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兼顾地区间的平衡,建设事关大局的调水工程,将水资源充沛地区的水调节到水资源匮乏地区,以解基本用水需求燃眉之急,此为宏观上的供水分配。从微观上而言,供水分配包括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福利性用水的分配。新《水法》在这两个方面都作出了原则规定。
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以及鼓励办水的新措施。新《水法》第2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同时规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措施,包括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等。
完善了移民安置与移民补偿制度。原《水法》仅对水工程的移民安置作出原则性规定。新《水法》第29条对其进行了完善:“国家对水工程建设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按照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移民安置应当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安置地区的环境容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经依法批准后,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所需移民经费列入工程建设投资计划。”这一规定是根据多年来中国水工程建设中移民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作出的,也是为妥善解决移民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6.在水保护方面,增加了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的制度保障,规定了地下水开采禁限制度、水功能区划制度,并在《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饮用水源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严格的保护制度,使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立法分离的模式下,水资源保护被认为不属于 水资源立法的内容。然而,理论上可以区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实践中的水 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却是不可分割的,水资源保护只有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 程中才有意义,或者说本来就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分别立法、割裂考虑的结果必然是水 资源状况的恶化。原《水法》就是在分别立法的模式下制定的,整部法律没有关于水资 源保护制度的设计。新《水法》对此进行了增补,规定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人的水 资源保护义务,使水资源立法的内容更加完备。其增补的内容包括:
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人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义务。新《水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注意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增加了地下水开采禁限制度。新《水法》第31条规定:“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动,应当遵守经批准的规划;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治理责任。”“开采矿藏或者建设地下工程,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采矿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对他人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第36条规定:“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或者限制开采区。在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增加了水功能区划制度。新《水法》第32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拟定,分别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增加了饮用水资源保护制度。新《水法》第33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第34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一制度比《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更加严格,增加了禁止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规定,并赋予了水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但这一规定显然会引起《水法》与《水污染防治法》的冲突问题。
7.在节约用水方面,提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原则,规定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和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控制制度以及水价的制定机制,建立了节约用水的实施机制。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水资源浪费惊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与节水行为都十分缺乏。新《水法》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增加了节约用水的内容。包括:
在总则中规定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原则。新《水法》第8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确立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原《水法》仅规定了水量分配制度,新《水法》修改为用水总量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体现了节约用水原则。新《水法》第46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预测来水量,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服从。”“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量分配方案,应当纳入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47条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总量控制的对象为水量总量和水域面积总量。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配置的结果,必然引发各种用水目的和方式之间的竞争,如若没有合理的界限,生态用水往往被挤占。水资源的水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分别核定生态性用水和经济性用水的总量,在确保最低限度的生态性用水总量的前提下,分配经济性用水。而水域面积总量控制的目的,不仅是水体生态保护的需要,也体现了防洪、抗旱、减灾的需要。
建立了用水计量与水价制定机制。新《水法》第49条规定:“用水应当计量,并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第55条规定:“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
同时,新《水法》还具体规定了节水技术、各种用水控制等制度,内容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具有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的职责;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的义务以及国家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措施;城市人民政府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的责任;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乡居民饮用水条件的责任等。
8.在纠纷处理及法律责任方面,明确了执法部门的执法权限,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种具体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的追究制度,完善了法律制度的逻辑结构。新《水法》增加了水资源管理机构在执法权限方面的规定,赋予流域管理机构以执法权。其第59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查处。”“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在第60—63条具体规定了执法措施、被检查者的配合义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的持证检查程序以及上级部门对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理等内容。
在法律责任追究方面,新《水法》规定了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种具体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完善了法律责任制度。
三、对新《水法》的基本评价
新《水法》尽管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进一步改革了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具体制度并不健全。而且,在现行的法律环境下,这些并不完善的制度的实施也还面临相当的困难。因此,对于新《水法》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以使我们的立法能够在更加理性的基础上得到完善。
(一)半步前进
如前所述,新《水法》无论在立法理念上还是在制度设计上都有了重大突破,这些突破为水资源法乃至其他相关立法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突破性的规定必然涉及新旧利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严重冲突,旧的制度所代表的许多东西一时难以被完全革除,所以新《水法》在许多方面反映出明显的妥协性特征,许多新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更多的是在保留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因此我将其称之为半步前进。
1.在立法理念上,行政管理、部门立法、利益分割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尽管在水资源管理权的设计方面注意了间接调控与指导的问题,注意了市场机制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但整部法律依然体现了以行政手段管理水资源为主的思想,注重管理部门的设置,注重管理部门权力的赋予与权力的运行,真正体现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内容很少,水资源的市场化管理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对直接的市场主体间的水资源交易制度更没有作出规定。
立法指导思想依然遵循了水资源立法与水污染防治以及其他水资源开发立法相分离的思路,缺乏水质水量统一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综合考量,注重从现行的行政管理职权角度设计法律制度,部门立法倾向依然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被部门权力分割的现状所严重淡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与平衡。
立法的超前性不够,甚至一些在水事管理实践中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内容也由于需要照顾现行行政权分割、部门利益竞争的关系而没有纳入,更有一些在市场机制下所必须的水资源配置方式和水资源管理方式根本没有考虑。
2.在制度设计上,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尽管新《水法》规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并且这些新制度均涉及制度与制度间、新制度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问题,但新《水法》并没有对制度间的衔接与协调问题作出规定,使得这些制度的实施十分困难。即使是今后制定配套性法规,也会由于缺乏基本法的原则性规定而遭遇难题。这样的问题较多,仅举下述几例说明。
在水资源权属方面,虽然规定了水资源所有权与取水权,但并没有明确取水权的物权属性,并且取水权具有十分强烈的行政色彩,尤其是在将取水权与取水许可制度同时规定的情况下,更容易使人产生这种认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依然停留在国家收取水资源费的阶段。在我国目前的取水许可制度下,直接由取水权建立水市场和水权交易制度还十分困难。
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方面,虽然增设了流域管理的内容,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地位,但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两者并重的规定下,流域管理机构与区域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十分令人担心:两者并重显然没有服从关系,它们之间的权力应如何设置与分配?如果它们之间展开权力争夺,是否会造成比没有流域管理更加混乱的局面?
在水质水量统一管理方面,虽然在新《水法》中不仅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内容,对水污染控制作出了规定,而且还赋予了流域管理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的污染控制权,甚至作出了比《水污染防治法》更为严格的规定,但在目前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分属两个部门管辖的格局下,出现两个部门分别依据不同法律执法,对相对人的同一行为进行不同认定的情况如何解决?是否依然会出现部门公共权力竞争而导致相对人利益损害和公共利益损害的情况?
3.在立法技术上,一些基本概念不清,制度逻辑不够严谨,严重影响人们对制度的正确理解与解释。以水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为例,新《水法》中出现了“水”、“水资源”、“水域”、“水体”、“水工程”、“水利资源”、“水能资源”等诸多概念,而其仅对“水资源”作出了界定。那么这些概念之间有何区别,其法律意义是什么,各概念之间是何种关系?水体以及各种对水的利用方式是否均纳入本法的调整范围?为何对“水资源”定义而不对“水”进行定义?本法既然有了“水资源”的概念为何不能称为“水资源法”而要命名为“水法”。
而从新《水法》所涉及的内容看,其调整范围包括了与水有关的一切内容——水上(河道、水运、水工程等)、水中(水生生物、排污、取水、渔业等)、岸边(桥梁、码头、临河设施等)、水下(电缆、管道、挖砂等)。由于没有明确“水”的定义以及本法的规制对象到底是“水”还是“涉水事务”,令人难以判断该法的适用范围和规制对象。
(二)存在不足
1.水法的定位不清。根据1976年国际水法协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的“关于水法和水行政第二次国际会议”和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三次关于水法体系的研究讨论会的内容,水法体系的组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法律:第一,综合性的水法。这些法律都是综合性较强的法律,大都包括水利、保护水资源、水权、水害防治等内容。第二,水(资源)利用法。第三,水利法。第四,水运法。第五,水能法。第六,水污染防治法。第七,水资源保护法。第八,水害防治法。第九,特殊水体法。第十,其他与水开发、利用、保护有关的法律。新《水法》如果定位为综合性水法,显然内容不够完备,但定位于其他单行法又与其立法宗旨不符。我以为中国应制定完善的综合性水法,但首先必须对现行水法作出更为全面的修改。
2.政府管理改革不够。在我国,政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担任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是水资源所有者的角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这两种角色不分。对此,新《水法》虽然有所突破,但在政府管理改革方面还不够。我以为,政府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承担的任务还应该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执行,政府扮演的水资源所有者的角色则可以交给市场。具体而言,水资源生存保障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表现为基本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应该由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予以管理和保护。而水资源的经济方面的功能,即多样化用水,如发电、灌溉、养殖、捕捞、航运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应该交给市场,由水资源所有权者的代表通过市场去经营,政府对此不再进行直接的干预。这样,即使水资源的多元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又使政府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不同职能得以明确区分。这种做法正是当今各国改革资源管理的一个方向。政府将水资源作为资源进行经营时,可以运用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引入市场机制,使水资源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以体现和增长,并使水资源的配置尽可能优化。
3.市场机制设计不完善。新《水法》在市场机制设计方面极不完善。一般来说,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水资源权属必须明确,权属必须专一或排他,权属必须是安全的,权属必须是可实行的,权属还必须是公民据以向国家提出参与环境资源管理和决策的权利基础。有关的民主权利可以分为两类:实体的和程序的。实体的权利要求国家保障每个公民都参与到自己的环境资源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和决策中去,程序的民主权利则是指国家为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而设定的程序中必须保障的权利。在当代各国水资源管理立法中,程序性权利都成为一项普遍的制度和权利。对于管理机关而言,就是增加了“公平行为的责任”和“说明理由的义务”。管理机关的权力和相对人权利的平衡就是通过这些权利的设置而实现的。“听证”、“申辩”等都是为了“理由证成”或“权利防卫”,它们表示通过当事人的参与和介入,对资源行政正当理由进行论证,防止行政自由裁量中的恣意。我以为,在法律设置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制度时,必须注重对行政行为的程序性规定,以保障公众的环境民主得以实现。其中最基本的制度包括知情制度,裁决制度,听证制度,许可程序制度,调查程序、时效制度等。在这些基本制度中,知情制度和听证制度尤为重要。
4.水资源保护的内容不足。新《水法》虽然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内容,但从现有规定来看,依然不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结构中对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并重注意不够;二是对水资源保护的内容不够完善。在水法中,水资源保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水资源保护应在水法中得到完整体现。当然,从水法的具体结构上看,水资源保护的各项内容必须是原则的,同时也可以是与相关开发利用制度相互匹配的。其中,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居于战略层次,其着眼点在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等。
5.水资源补偿机制没有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作为一种生态补偿机制,理应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对水资源生态价值的补偿、水资源不同功能间的价值补偿以及水资源利用者对水资源保护者的补偿、受益者对受害者的补偿等内容。新《水法》虽然规定了水资源费、水费等有偿使用的内容,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我以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至少应包括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地区开发性补偿、水源保护补偿、水资源费、水费、排污费等内容。
(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第四篇:数字电视复习题纲
数字电视复习提纲
第一章习题3简述三网融合的含义? P24:答: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其中互联网是核心。但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8 数字电视机顶盒有哪些功能与关键技术?
答:功能:电子节目指南、高速数据广播、软件在线升级、因特网接入、有条件接收
关键技术:信道解调技术、大规模集成芯片技术、信源解码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有条件接收技术、机顶盒上行信道的实现
中国大陆的电视制式
P7:电视的三基色(红、绿、蓝)第二章
P25: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框图
P27:模拟信号数字化步骤(取样、量化、编码、保持)电视选择接口(高清接口、分量接口、视频接口)
P46:习题3为什么要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压缩?压缩的依据是什么?
答:不经过压缩编码机视频信息量大,在现在信道中无法传送因此信源压缩技术一直有数字电视发展的关键,有必要对其进行压缩,二是对于视频数据压缩具有可行性。
依据:利用人眼的视觉 特性在不影响图像主观评价质量的条件下减小表示视频信号精度来实现数码压缩。5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由那些异同点?
答:相同:把原有的信息表示方式更换为新的表达方式就是编码的特点
不同:信道编码目标是使传输的信道尽可能可靠,所以会在信源编码的基础上加冗余和校验信息;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尽可能少的符号表达可能多的信息,这样能最大程度利用信源发出的每个信号;信源编码是为了符合信源发射信号的要求,信道编码是为了符合信道传输信号的要求 第三章
P47,数字电视码流内容:基本码流(ES)、打包基本码流(PES)、节目码流(PS)、传输码流(TS)P48:传输码流包的长度(188个字节),包头的长度(4个字节)
复用器的基本功能:将多个单节目码流(SPTS)或多节目码流(MPTS)转换成一个MPTS,复用后MPTS就可以在光纤网上传输或者直接通过QAM调制器调制输出,能有效提高线路利用率。第四章
P74:数字电视传输方式。(无线、有线、卫星)
P77:二进制数字调制基本方式: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及组合。组合:既调幅又调相
图如下: P80:数字电视常用的四种调制方式:QAM(正交幅度调制)、QPSK(四相相移键控)、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残留边带(VSB)调制
P92:数字电视三种国际标准:ATS(美国)、DVB(欧洲)、ISDB-T(日本)
P96:我国数字电视标准:DVB—S、DVB-C/C2、DVB—T/DTMB
P99:1简述数字电视有哪几种传输方式?每种方式的调制方式是什么?其主要服务对象有何不同? 答:传输方式:地面(无线)、有线、卫星。调制方式:地面:采用多频网(MFN)、双频网(DFN)、单频网(SFN)。有线:采用QAM(正交幅度调制)。卫星:采用QPSK(正交移相键控)。
对象:地面:固定接收、车载移动接收、便携接收。有线:节目收费、视频点播、其他双向业务。卫星:有地面上发射站卫星转发器和地面接收。
2画出QAM调制器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其工作过程。P81 6比较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语国际标准的异同?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DVB—S、DVB-C/C2、DVB—T/DTMB 数字电视三种国际标准:ATS(美国)、DVB(欧洲)、ISDB-T(日本)相同:视频编码、复用方式、信道编码、调制传输 第五章
P108:接收天线对卫星的调试的实质:仰角、方位角与极化角 P114:卫星数字接收机高频头的作用; 答:提高系统的载噪比;进行频率变换 P116:卫星数字高频头的选用
答:分清波段;注意极化方式与本振频率;注意主要性能指标 P133:习题6怎样安装于调试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
答:安装:(1)因地制宜正确选择天线安装地点(2)按天线生产厂家提供的结构图安装卫星接收天线。(3)接收天线对星调试
调试:(1)准备工作(2)粗调仰角与方位角(3)在接收机中输入有关参数
(4)进行仰角、方位角与极化角细调 第六章
P162 交互式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部分图在163 电视节目源、视频服务器、宽带传输网络、家庭用户终端、管理收费系统 P165:3光纤与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各有那些? 答:光纤: 衰减特性、色散特性
同轴:(1)特性阻抗(2)衰减特性(3)温度特性
(4)屏蔽特性(5)直流回路电阻(6)最小弯曲半径(7)老化 第七章
P166:数字电视机顶盒分类:有线、卫星、地面、网络
数字机顶盒与电视机的连接?
答:第一步: 将3色线(两端都带黄、红、白三个莲花插头)一头接到机顶盒上,另一头接到电视后面的AV输入上(黄白红的那一排插座)。注意接的时候插头颜色要对着插座的颜色。黄对黄,白对白,红对红。黄插头接的是视频,红色和白色插头接的是左右声道。第二步: 将原来插电视的那根白色同轴线从电视拔下来,插到机顶盒的射频输入口上。不认识那个口没关系,只要能插上基本就对了。最后一步,别忘了把电视调到AV模式,就可以正常收看了。
P190:习题4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开关电源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1)输入滤波电路(2)逆变器(3)脉宽调制电路(4)保护电路(5)输出电路 补充
1、夏普32L100液晶电视结构中有试述哪些电路板,试述每块电路板的作用?液晶显示屏由哪些部件组成?
(1)电路板有五块,分别是:
电源板:用于将 90~240V 的交流电压转变为24V、12V、24V、12V、2.6V 等的直流电供给电视机工作。
主板(也叫驱动板):主要是用以接收、处理从外部送进来的模拟或者数字各种信号,并通过屏线送出信号去控制液晶屏(PANEL)正常工作,它是液晶显示器的检测控制中心和大脑。
X/Y驱动板:将主板处理的经过同步与时间分割的图像信息加至液晶屏的TFT管的控制极上。逆变板(也叫背光板电源),又叫电压升压板:用于将主板或电源板输出的 24V、12V 的直流电压转变为背光灯冷阴极荧光灯需要的高频的高压交流电,是一种DC TO AC的变压器,用于点亮背光灯。本机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CCF),该灯管的工作电压很高,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00~800V,而启动电压则高达1500~1800V,工作电流则为6~11mA。Inverter它其实与Adapter是一种电压逆变的过程。
接口板上装有各种信号出入口; 按键板是手键安装地方。
(2)液晶显示屏由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组成。
液晶面板板包括偏光片(Polarizer)、玻璃基板(Substrate)、彩色滤色膜(Color Filters)、电极(TFT)、液晶(LC)、定向层(Alignment layer)。背光模组由冷阴极荧光灯(CCFL)、导光板(Wave guide)、扩散板(Diffuser)、棱镜片(Lens)等组成。背光模组的作用是将光源均匀地传送到液晶面板。
第五篇:复习题纲2
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提纲(2010、12)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839---1901年)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2、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影响: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1856年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今南京)。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牺牲,北洋水师损失惨重,李鸿章下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组成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英勇抗击。
★2、1901年,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影响: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60---1930年)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2、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
★4.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用工业: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5、洋务运动的意义是:引进西方科技,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7、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8、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9、状元实业家张謇弃官从商,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10、1909年,工程师詹天佑建成京张铁路通车,采用“人”字形减缓坡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严复详述《天演论》,介绍进化论到中国。他认为不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思想的影响:震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维新运动的发展。
★3、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内容:(1)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教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史称“戊戌变法”。
★
4、由于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失败,又称“百日维新”。意义: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变法失败的原因是(1)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2)变法脱离广大群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
第8课 辛亥革命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纲领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2、孙中山早期民主革命的旗帜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1911年武昌首义胜利,各省宣布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5、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清朝统治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民主共和国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激发人们追求新思想,冲破封建罗网,探索救国救民出路,掀起思想解放风暴。
4、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5、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1、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1904年,清王朝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1、19世纪40年代后照相术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2、1896年,在上海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3、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剪不剪辫子成了是否革命的标志。还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西服,中山装最具特色(孙中山创制)。女士流行高领服装。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年)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转向工人。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近代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3、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4、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内容是: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的当前任务;④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1、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
2、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3、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击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势力,叶挺带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北伐的结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动统治的“国民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在南昌举行起义。意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共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
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进军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
4、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
5、长征胜利的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6、长征精神: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沈阳城,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集团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张学良撤退,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3、1936年12月12日,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 “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时局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南京大屠杀的反思: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某些人一直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是别具用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1938年国民党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
2、为粉碎日军的围攻,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沉重打击了日军。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
3、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4、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坚定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奔马图》(庆祝抗战胜利)反映民族精神,他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5、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打破敌人对中华民族工业的封锁作出了贡献。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在陕西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内容是:(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制定党的政治路线;(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4)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意义:
(1)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2)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3)为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促进日本投降的事件: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抗日军队大反攻。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
4、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1)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洗雪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1949年)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1、为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签定《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立新中国。但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1、1947年3月国民党向延安突然袭击,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在彭德怀指挥下,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2、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指攻克锦州,封闭国民党进出东北大门。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3、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4、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指张家口、天津),后取中间(指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6、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