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时间:2019-05-14 06: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第一篇: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论文题目自拟,因为要求要联合实际,我斟酌了一下决定联系上海的实际,本文字数1881不计空格*)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 “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励老百姓,监督环境保护。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决定规定,要实行环境保护的目标责任制,并且明确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是地方的主要领导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并且决定当中规

定,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实行绿色GDP,要实行规划的环评,要加强社会监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等等,通过这些制度推进环境保护和发展。上海再在最近几年内经过人民群众与有关部门不断的整合治理下,中心城区河道全面消除黑臭,郊区河道水质普遍改善,苏州河、黄浦江水生态系统不断好转。崇明岛生态保护体系初步构成。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一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第二篇: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

梁子湖区沼山镇

吕葵

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新要求,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对鄂州来说,如何按照国家的部署,在实现资源和环境友好方面有所建树,需要在制度、政策、组织、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其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市实现率先创建资源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

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就鄂州而言,过去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经济容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央对鄂州的要求,也是鄂州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其实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实现统一,达成共识,而且更需要从经济、社会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解构和重塑,使之在改革中逐渐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适应的新模。显而易见,在当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围绕着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其过程也是对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修正、变革和重塑的过程。近年来,我市在节能、降耗、减排和治污方面取得的成效与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市场和价格机制作用初现。

(一)存在问题

1、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完善的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逐渐将市场机制引入资源、环境等公共事业领域,但是目前尚处起步阶段,相关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依然相对较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仍然需要不断摸索。从产权交易市场的角度看,我市尚未做到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的使用权的明晰,建立起相关的资源环境使用权交易平台和机制,还无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而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型投资模式尚未形成,在对资源节约和减少排放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使用方面,信贷支撑作用不强,不利于企业自主节约和减排的动力的形成。

2、价格机制作用仍未有效发挥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对资源配置具有导向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环境价格对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内部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资源环境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并完善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使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发挥资源效益、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前一阶段,我市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在水和电等资源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走出了改革的步伐,但由于一整套的完善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源头上来说,我市尚未真正形成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的价格机制,从资源利用上看,由于一些地方水资源费征收办法不够等因素的存在,水资源费的征收尚不到位,而我市目前的水资源费水平也很难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导致生产性企业热衷于自备取水,并不愿意在节水上投入;从环境建设上看,由于排污收费和减排收益等利益均衡机制尚未建立,目前的排污收费水平低,无法真正体现环境使用成本,企业自觉地通过技术进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的动力不足。从资源使用过程看,一方面,我市的资源能源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与不断上升的水资源开发、制造及环境保护的成本不相适应,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替代能源的使用价格无法覆盖其投资成本,不利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我市的资源价格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城市供水价格内部各种用水的比价关系尚未理顺、水资源费与终端水价的联动尚未形成,影响了水资源的节约和配置效率。

3、政府职能不够明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关系,明确政府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制度安排,规范、稳定和引导市场,提供必要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方面,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意义重大。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目前,这种转变仍在进行中,在资源和环境的管理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也不够明确。比如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角度看,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着管理缺位,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污水治理不力,河网整治和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环境监督和管理薄弱,是导致我市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4、各区域和部门之间合力尚未形成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政府作为建设两型社会的主导力量,各级政府和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管理职能分工上的不明,管理目标认识上的不一,缺少协调管理、相互合作的机制,削弱了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影响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

5、财税体制仍需完善

通过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利益调节,引导全社会的行为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是政府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由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一些尝试尚处摸索阶段,符合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实际的财政税收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虽然我市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财政的转移支付等为手段的生态补偿工作,但未能在整体上形成通盘考虑、规范系统、指向明确、补偿有力、长期稳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系统和生态补偿机制。

6、监管和考核体系有待加强

系统的监管体系和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项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目前,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市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和考核体系还有待完善。一方面,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尚未建立。比如目前,由于我市的能耗统计体系尚不完善,农业、三产等许多产业的基础能耗数据尚未列入法定统计报表,导致许多领域的能源消耗情况只能依靠估算,使节能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效果评估缺乏足够的实证数据;又比如,包含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环境资源损耗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环境保护的内容尚未完全引入考核机制之中;还由于缺乏现状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在目标责任分解上过于简单,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不利于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目标的确保实现。另一方面,对于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不足。目前的超标排污收费水平较低,远低于企业的治污成本。因此,这种较低的违法成本,无法真正起到警示作用,不利于污染的减排和环境的保护。此外,公众参与方面有待加强。公众监督的意见反映渠道不够完善,媒体舆论监督的方式有待改进,公众参与的评价制度还没有建立,总体上公众参与的方式较少,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7、法律法规需要健全

目前,无论从资源节约管理层面还是从环境保护层面来看,均还缺乏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缺乏依据和约束,也为相关工作的推动带来客观的障碍。在资源节约领域,法律层面上国家较为系统地推动节能降耗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在环境保护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市已出台了不少针对环境管理的法规,但是相对比较分散,尚缺少统一的环境管理地方性法规,同时,环境建设方面的法规也尚属空白,需要进一步加以建设。

二、落实任务

(一)完善监管体系

完善监管体系是我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监管体系应当体现“分类指导,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的原则,真正做到标准明确,全程覆盖、监管到位,并建立政府行政监管、公众参与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要严把项目准入、加强过程监管、完善标准规范,健全监管体系。

(二)健全考核体系

建立有效的资源环境管理考核体系是评价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成效及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依据。健全的考核体系应体现全面性、约束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指标全面、责任明确、审核严格、奖罚分明。从制度建设上,应尽快建立起考评制度;从评价依据上,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在能源资源管理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统计,及时汇总、计算相关数据。

(三)强化政府主导

国外和国内的实践经验表明,政府必须在资源和环境管理上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政府通过规划的引领,明确提出全社会共同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通过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使企业的生产和公众的消费更加高效,更加自觉;通过法规的颁布实施,规范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行秩序。同时,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现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四)发挥市场作用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市场作用至关重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中也要充分尊重市场的规律,依靠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晰产权,并通过市场平台实现公平的产权交易,发挥市场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使用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二是价格机制,建立科学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建设,改变因资源环境的低成本和非公开化造成的投入产出低效率和无端浪费,促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企业和公众出于理性选择下的自觉行为。

(五)健全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中,为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通过价格杠杆形成价值导向是十分有效的,但也会带来价格的上涨,对困难群体的生活造成影响。就需要通过社会救助这样的辅助性机制来弥补,以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已经启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挥好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是我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点工作。

第三篇:请结合实际谈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请结合实际谈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材料一: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此次会议释放出来的信号,让中国各产业界意识到,节能减排、低碳调整是必经之路,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来说,“后哥本哈根”时代或许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们不得不告别低成本运作;对于早已嗅到低碳这块“蛋糕”香味的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低碳经济不仅没给它们带来成本压力,反而给它们点上了一盏发展“明灯”。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航船一路高歌猛进。但无法回避的是,为实现这一发展,我国付出了很大的资源能源消耗。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渐进的动态的概念,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即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少越好,前者就是资源节约,后者就是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类必须将其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经济社会的环境影响。

有几点政策措施的建议。第一,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先进工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必须大大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必须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社会就难以实现。

第二,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比如,对建筑物应该在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用规范上有严格的要求,设置一些新的技术标准,保证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节约的指标和相关的建筑规范,应该逐年改进。又如对汽车,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对国内生产和进口汽车每公里消费的燃料规定上限,超过这个标准的,一律不允许生产或者进口。与此同时,作为推动节约燃油的措施,还应该考虑增收累进制的汽车燃油消费,由消费者承担。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律监督。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全民一起动手才能取得成效。为此,开展对全民的宣传,树立节约观念,实在是我们现在当务之急。要使大家认识到,我们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资源全面短缺的严峻现实。所以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唾弃浪费的行为,才能建设文明节约的社会。在立法执法方面,国务院各级政府应该对公款请客送礼、购买豪华车辆、超标准建立办公楼等问题加大治理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同时,还应该考虑严格制定奢侈品的标准,开征购买奢侈品的消费税,在经济上限制奢华的不良风气。

第五篇: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一、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二、具体措施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要建设节约型经济就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2.以转换机制为动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3.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能源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坚持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节约放在首位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把节约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

经济结构。我们要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节约能源法》,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工程,推广使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和器具,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

2.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开发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新的替代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

3.坚持把立足国内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基本方针

中国既是资源消费大国,也是资源生产大国。从能源看,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未来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的潜力仍然很大。从重要矿产资源看,中国资源比较丰富,探明铁、铜、铝、镍、铬、钾矿石基础储量分别居世界第4位与第12位之间。因此,我们有条件主要依靠国内来保障资源供给。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不断增加资源有效供给,保持较高的自给水平。

4.坚持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能源看,中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仅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就达4亿千瓦,我们将在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水电。中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宝库,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10亿千瓦,我们要加快发展风电。中国有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2/3的国土面积每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我们要加快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步伐。中国是世界沼气生产和利用大国,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农村沼气建设。

(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1.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2.积极协调和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四)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总之,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能源资源节约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方式。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意义重大。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总体性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从总体上看,生态系统呈现出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局部地区生态退化的现象有所缓和,但生态退化的实质没有改变,趋势还在加剧,生态系统更不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在加重。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国情,反映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6.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必须加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因为它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生态环境开始急剧恶化,尤其是自然灾害,造成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能做什么?

(一)资源:

一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由于节约意识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在大学里是数见不鲜。食堂里剩菜剩饭到处皆是,为了方便大量使用快餐盒,这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隐患。此外厕所、洗衣间、走廊上的灯经常是通宵亮着,拧开水龙头不关,另外每天用掉的塑料袋数目更是触目惊心。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学习环保和节约知识,让环保和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举手之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事的发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随手关灯、关机,宁紧水龙头,尽量用自已的饭盒,购买东西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洗漱时顺手关上水龙头。做举手之劳之事,不仅节约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大学生崇尚时尚前卫,盲目追求名牌与款式,存在攀比现象。手机、MP3等电子产品频繁更换,服装穿一次便“束之高阁”等浪费现象。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歪曲的价值观,提倡理性消费,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二手货集市(如旧书、旧学习用品等),这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更重要是使二手产品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环境:

一是积极创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校园。虽然不少高校每年都有环保宣传活动,但由于活动形式和宣传手段匮乏、单一,传播渠道不畅,舆论氛围不浓等因素,导致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应该积极、持续创新,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大众,引导大家树立环保观念,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培育环境友好的氛围。

二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应该把个人节约和环保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分的重要部分,把节约也纳入寤室美化大赛评选内容,设立节约和环保奖项等多种灵活机制来使大众共同参与环保行动,营造良好节约氛围,构建良好社区文化。通过下乡活动、参观活动等形式活动,把环保知识带到校外,引导全民参与环保。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一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下载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调查报告 一 . 调查背景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教学设计

    2014年南海区中职学校教师“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名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专业/学科公共科-德育课课程类型德育科课时 1课时参赛者单位及姓名何雅......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合集)

    文章标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它内在的规定性和特 征。我国......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