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班级合作管理中课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协作关系
邯郸市一中校刊
浅谈在班级合作管理中课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协作关系
◆焦运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课任教师和班主任是一个育人群体,他们配合的好坏,对于带好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群体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灵的塑造,情操的陶冶,而且直接关系着班级班风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必须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使命。
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就如何处理好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关系,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人认为“教书”是科任教师的事,“育人”是班主任的事,有的科任教师将自己授课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说成是班主任教育不够;更有的把犯了错误的学生简单交给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管……有的班主任认为他的任务只是抓好学生的学习;也有的班主任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于学习是任课教师的事,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师的事。有的科任教师在总结成绩时,只谈自己如何兢兢业业,忘记了班主任大力支持;当出现失误时,则会埋怨自己的授课班级的班风不好,甚至指责班主任工作不力。……凡此种种,与当今形势要求极不适应,我们绝不能漠然视之。探究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又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在班级内,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是班级的“核心”;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校里,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
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工作及各种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加强班主任工作和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设计师。集体的形成,离不开具体明确的目标,制定和确立班级的目标,绘制班级发展进步的蓝图,规划和设计班级前进的方向,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班集体的设计师,班主任必须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发动和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向上的过程,把目标变成全班学生自己的要求。并在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引导学生确立新的目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集体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在一个班级中,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班级领导核心,有一支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积极分子队伍。班主任重视班级骨干力量的建设,发现和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关心和帮助班干部的成长,充分发挥班集体组织者的作用,才能使班集体向预定的目标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指导者。集体必须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纪律。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劳动,要在处理大量具体事务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和锻炼。
班主任具有父母的形象,在低年级尤其如此。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在高年级尤其如此。低年级学生时常把教师当做父母的化身,他们对待教师的态度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希望
班主任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对他们做出反应。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犹如严父慈母爱的结合,又高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班主任往往十分明确自己是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却往往忽略自己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是经验的传授者。班主任作为社会的年长的一代培养年轻一代的职业,承担着向年轻一代传授社会经验的历史使命。这包括:引导学生确立社会生活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班集体内的交往,掌握社会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介入社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指导学生接受社会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及其相应的态度和人格;对学生进行生活、升学和就业指导等等。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班主任应当比其他教师更精通心理学,做到不但能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中小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学知识、立品德、长身体、增智能的重要时期,正处在心理、生理突变的重要时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初步奠定基础并开始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又主要是在班级内进行的。班主任组织管理好班集体,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道德水平,往往决定着班集体的建设水平,并对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差班的面貌,使其进入优秀班集体的行列。而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则与此相反。仅此一点,就充分说明班主任在学校里和班级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当中,只有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没有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管理是不完美的、不和谐的。
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营造一种心心相印的氛围,使彼此心理相容,情绪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能
科研教改 带给人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高效率地学习和工作。
从班主任发挥科任老师的整体效应看,用整体效应弥补个体不足的角度讲,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科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弥补班主任的工作缺陷,全心全意地为班级教育教学服务。
课任教师要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自己授课班级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和上学期(年)班务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主动向班主任谈自己本学期(年)的工作打算,以期达到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反映既不是矛盾和问题的转交,也不是“告状式”的简单反映,更不是“粗暴式”的将犯有错误的学生交给班主任处理,而是反映学生中存在的消极错误的东西,又反映在学生身上值得提高、发扬的积极面。要主动和班主任共同分析所授学科质量高低的原因,主动征求班主任和学生对自己的意见,从而共同寻求较好的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教育教学是一个在依靠教师群体智慧和个人教育经验的大背景下,进而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的过程。在这个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艰巨性、示范性和长期性的过程中,各科教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分歧或矛盾,在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之间也绝不例外。解决这些矛盾和处理这些分歧,必须坚持一个“诚”字。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班主任。
课任教师对自己授课班级在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了如指掌,并尽可能和班主任一起参加这些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发生摩擦时,科任教师应和班主任共同协商,从中进行协调处理,切忌袖手旁观,更不应幸灾乐祸。对学生管理,不仅要处理好自己授课课时之内发生的一切事情,而且对学生在课外出现的问题一经发现,也必须对其加强教育。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区分及其教育方式、方法,应尽可能与班主任取得共识。对班主任在工作中出
邯郸市一中校刊
现的一些失误,要通过谈心交流思想的方法,善意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马卡连柯说:“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三、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关系的协调
1、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协助任课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解与信任
要共同管理好班级,班主任首先得尊重任课教师。在任课教师面前,要先当学生,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学习方式的组织上,要尽量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方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巧妙的让任课教师掌握了班级情况,还可以了解了任课教师的一些想法,做法,为更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班主任主动的交流,也让任课教师了解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的处事态度,管理方法。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任课教师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除了班主任主动找任课教师帮我们解决问题,以达到互相了解,让任课教师参与的目的外,也应主动协助课任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虽然课任老师的工作相对班主任老师来说,可能要单纯些。不过教学中遇到的诸如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却也不在少数,虽然任课教师对于在自己课上和科内的学生问题一般都能自主想办法解决,但我们班主任应及时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协助课任老师解决这些难题。其实这些问题与班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协助课任老师解决了这些问题,班务工作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与任课教师建立了信任。
2.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
班主任老师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广,更深的了解,因此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
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是尊重课任教师,又能激发课任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课任教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3.协调一致,统一要求,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协调一致、统一要求。要做到这样,班主任就要了解各科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任课教师也要了解班级规定。若班级在某一阶段工作中新立起了一些规定或新采取了一些措施,班主任要主动地告知任课教师。大家都应该有意识地统一要求、统一执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同时也会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们的工作很有章法,对于他们在为人办事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和熏陶。
另外,作为班主任,切忌在学生中间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课任老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某个课任老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时,更要在维护课任老师应有威信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课任老师,积极主动地宣传课任老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课任老师改正不足,以树立其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不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课任老师的工作情绪。如果我们要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了,课任老师便会与班主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就更容易管理了。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没有务实的有序的班主任工作,任何学科的教学如同逆水行舟;没有科任老师的全心全意的勤奋劳动,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只有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科研教改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思索
◆化学教师陈晓翠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基础教育实施课程的改革,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发展性,其中高中化学课程理念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宽广的选择空间、更深刻的人文内涵、更多样的评价方式、更全面的科学素养、更自立的探究活动、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扎实的教学研究、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
关键词:课程、观念、方式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基础教育也在不断的发
展。实施课程的改革,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为此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和发展的差异性。
一、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其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主要方面。基
于此,教师必须在适应课改的前提下,转换教学理念。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
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相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
际的需要,以化学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死抠书本知识、高考考点,应该努力的探索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处的能力和学会发展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归宿,教师应该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去从事21世纪的教育事业。基于此,这就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着和参与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
时间,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交流,并结合教材适时的给予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他们一起做知识的探索者。
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的转换 以往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者,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少,对学生的要求严、宽、紧、松等等,主动权始终在教师手里。尽管过去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但是在高考
重压之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传统教学方式的稳定性,除了因为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教出发,容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教师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且教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够进入程序化的教学中,甚至还可以参照一些现成的教案进行教学。这种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已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肯定不够他享用终身。如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
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必要的学习,不仅学会了这些知识,更重要是从中培养了学习知识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邯郸市一中校刊
作为促进者,教师主要的问题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等多种形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受之以渔”,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势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做一个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求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
(2)做一个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新课程计划中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3)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当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观察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观察、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直接事事干涉,热衷于做裁判员。
(4)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的、具有安全感的学习气氛。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还使教师的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束缚。现在学生已经能够从课堂之外,不依赖教师获取知识,课堂之外各种媒体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获取知识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已经有可能超越教师,如果教师仍坚持课堂上
21一言堂的权威阐述方式施教,会直接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角色,教师应由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朋友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同时当学生在实验失败或讨论出错时,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励,让学生正确对待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去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有问题
或失败时,不要动辄责备或惩罚,以避免增强学生的挫折感,降低学习兴趣和自信,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课堂上的安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其他媒体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
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并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问题。
(5)学会与他人合作。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以及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孤军作战的习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
项课题往往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历史等多个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管理员之间的配合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
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陶恒兵。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转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8):20~
213、陈美。对化学课堂现状的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9):16~17
第二篇:课任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写写帮推荐)
课任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课任教师和班主任是一个育人群体,他们配合的好坏,对于带好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一群体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灵的塑造,情操的陶冶,而且直接关系着班级班风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必须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使命。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就如何处理好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关系,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人认为“教书”是科任教师的事,“育人”是班主任的事,有的科任教师将自己授课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说成是班主任教育不够;更有的把犯了错误的学生简单交给班主任;发现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管„„有的班主任认为他的任务只是抓好学生的学习;也有的班主任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于学习是任课教师的事,身体健康是体育教师的事。有的科任教师在总结成绩时,只谈自己如何兢兢业业,忘记了班主任大力支持;当出现失误时,则会埋怨自己的授课班级的班风不好,甚至指责班主任工作不力。„„凡此种种,与当今形势要求极不适应,我们绝不能漠然视之。探究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又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在班级内,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是班级的“核心;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学校里,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工作及各种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加强班主任工作和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设计师。集体的形成,离不开具体明确的目标,制定和确立班级的目标,绘制班级发展进步的蓝图,规划和设计班级前进的方向,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做为班集体的设计师,班主任必须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发动和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向上的过程,把目标变成全班学生自己的要求。并在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引导学生确立新的目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集体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在一个班级中,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班级领导核心,有一支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积极分子队伍。班主任重视班级骨干力量的建设,发现和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关心和帮助班干部的成长,充分发挥班集体组织者的作用,才能使班集体向预定的目标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指导者。集体必须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纪律。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是塑造学生的灵魂。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劳动,要在处理大量具体事务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和锻炼。
班主任具有父母的形象,在低年级尤其如此。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在高年级尤其如此。低年级学生时常把教师当做父母的化身,他们对待教师的态度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希望班主任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对他们做出反应。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尤如严父慈母爱的结合,又高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班主任往往十分明确自己是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却往往忽略自己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是经验的传授者。班主任做为社会的年长的一代培养年轻一代的职业,承担着向年轻一代传授社会经验的历史使命。这包括:引导学生确立社会生活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班集体内的交往,掌握社会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介入社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指导学生接
受社会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及其相应的态度和人格;对学生进行生活、升学和就业指导等等。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班主任应当比其他教师更精通心理学,做到不但能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中小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学知识、立品德、长身体、增智能的重要时期,正处在心理、生理突变的重要时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初步奠定基础并开始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又主要是在班级内进行的。班主任组织管理好班集体,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道德水平,往往决定着班集体的建设水平,并对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差班的面貌,使其进入优秀班集体的行列。而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则与此相反。仅此一点,就充分说明班主任在学校里和班级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教育当中,只有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没有任课教师参与的班级管理是不完美的、不和谐的。
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营造一种心心相印的氛围,使彼此心理相容,情绪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能带给人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高效率地学习和工作。
从班主任发挥科任老师的整体效应看,用整体效应弥补个体不足的角度讲,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科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见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弥补班主任的工作缺陷,全心全意地为班级教育教学服务。
课任教师要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自己授课班级的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和上学期(年)班务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主动向班主任谈自己本学期(年)的工作打算,以期达到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反映既不是矛盾和问题的转交,也不是“告状式”的简单反映,更不是“粗暴式”的将犯有错误的学生交给班主任处理,而是反映学生中存在的消极错误的东西,又反映在学生身上值得提高、发扬的积极面。要主动和班主任共同分析所授学科质量高低的原因,主动征求班主任和学生对自己的意见,从而共同寻求较好的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教育教学是一个在依靠教师群体智慧和个人教育经验的大背景下,进而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的过程。在这个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艰巨性、示范性和长期性的过程中,各科教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分歧或矛盾,在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之间也绝不例外。解决这些矛盾和处理这些分歧,必须坚持一个“诚”字。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班主任。
课任教师对自己授课班级在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了如指掌,并尽可能和班主任一起参加这些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发生摩擦时,科任教师应和班主任共同协商,从中进行调处,切忌袖手旁观,更不应幸灾乐祸。对学生管理,不仅要处理好自己授课课时之内发生的一切事情,而且对学生在课外出现的问题一经发现,也必须对其加强教育。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区分及其教育方式、方法,应尽可能与班主任取得共识。对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要通过谈心交流思想的方法,善意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马卡连柯说:“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
三、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关系的协调
1、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协助任课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解与信任
要共同管理好班级,班主任首先得尊重任课教师。在任课教师面前,我们要先当学生,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学习方式的组织上,要尽量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方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巧妙的让任课教师掌握了班级情况,还可以了解了任课教师的一些想法,做法,为更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班主任主动的交流,也让任课教师了解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的处事态度,管理方法。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任课教师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除了我们班主任主动找任课教师帮我们解决问题,以达到互相了解,让任课教师参与的目的外,我们也应主动协助课任老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虽然课任老师的工作相对班主任老师来说,可能要单纯些。不过教学中遇到的诸如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却也不在少数,虽然任课教师对于在自己课上和科内的学生问题一般都能自主想办法解决,但我们班主任应及时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协助课任老师解决这些难题。其实这些问题与班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协助课任老师解决了这些问题,班务工作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与任课教师建立了信任。
2.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
班主任老师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有着更广,更深的了解,因此为了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注意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这样既是尊重课任教师,又能激发课任教师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而班主任的主动,还能消除课任教师可能存在的在班级管理上的顾虑,从而达到互相配合、同舟共济,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出力的目的。而且班主任多与任课老师交流,会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3.协调一致,统一要求,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协调一致、统一要求。要做到这样,班主任就要了解各科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任课教师也要了解班级规定。若班级在某一阶段工作中新立起了一些规定或新采取了一些措施,班主任要主动地告知任课教师。大家都应该有意识地统一要求、统一执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班级管理体系,从而增强班级建设的实效性;同时也会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们的工作很有章法,对于他们在为人办事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和熏陶。
另外,作为班主任,切忌在学生中间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课任老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提出某个课任老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时,更要在维护课任老师应有威信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课任老师,积极主动地宣传课任老师的长处和劳动成果,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同时,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课任老师改正不足,以树立其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不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课任老师的工作情绪。如果我们要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了,课任老师便会与班主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就更容易管理了。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没有务实的有序的班主任工作,任何学科的教学如同逆水行舟;没有科任老师的全心全意的勤奋劳动,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只有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才能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浅谈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课堂管理职责
浅谈班主任和课任教师 在课堂管理中的职责
[摘要]: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怎样进行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各自应承担怎样的职责和要求?通过实例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课堂管理 班主任 任课老师 职责 [正文]: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怎样进行课堂管理?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个真实的事例:
以前在黄石办学时,学校从企业集团里搬到厂区外办学后,学校规模从原来的一两百名学生迅速扩充到四五百人时,学校管理跟不上,上课秩序也不曾好过,学校先是规定教务处加强巡视,组织教师听公开课,效果不明显,后要求班主任在没课的时候到各班级窗外巡视,效果也不明显。班主任不在时,学生上课讲话、吃东西、传纸条、看漫画、玩手机、甚至下位打闹,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分析原因,当时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导致:
一是由于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大,班级总量增加,班级个体人数的膨胀(班级人数达七十人以上),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是 因为大量缺乏实践经验的年青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总体提高。
三是因为部分任课教师不在校坐班,只负责上课,不负责管理,不能有效地控制住课堂纪律,直接影响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因为十四、五岁的农村学生遵守纪律意识比较差,行为习惯自由散漫,自我约束能力弱。
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干脆采取让班主任将办公桌搬进教室办公,对班级进行全方位管理,这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举措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进教室办公”和学生朝夕相处,可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有些是平时很难发现也不可能发现的问题;还能及时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的态度,这样班主任工作显得有的放矢。
2.能随堂听课,既有利于班主任扩充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储量、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又有利于课任老师的课前准备、教育指导、教法研究,增进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3.协助课任教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班主任的现场存在,无形中缓解了一部分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上的压力。当课堂上出现部分学生厌学、纪律松弛、行2
为散漫时,班主任能通过自己的权威,积极有效地抑制部分学生不良习气在课堂上的蔓延,为课任教师贯彻教育教学任务保驾护航。
4.加强了班主任的自律行为。作为班主任,坐在教室里,一定要给学生做出榜样,上课期间不能看杂志、报纸,不能随意走动,一心备课、改作业、研究教案等。这种敬业精神,改变整个教师队伍的面貌。
当时课堂纪律明显好转,班级的各科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学校的学风、校风明显改善,各级领导到校视察时,还常常发出惊叹:学生上课好安静呀!
但是时间长了以后,这个举措让班主任老师叫苦不迭,第二学期很多班主任老师提出不当班主任了,包括任课老师也纷纷提出反对意见。那么,“班主任进课堂办公”这一举措能否作为一种成功的管理策略而被推广呢?带着这个问题,当时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对这一做法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进教室固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和权力帮助教师控制课堂,但也暴露了对任课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轻视和否定,使任课教师产生顾虑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对班主任有抵触情绪,恶化了同事关系。
2.班主任坐在教室中,容易使任课教师和学生双方感到拘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积极参与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班主任自身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学校专职班主任教师是很少见的,班主任一般都由任课教师兼任,这些班主任自身的教学和备课任务就非常繁重,再让这些本已疲于应付的班主任“进教室督阵”,给教师的工作和休息带来一定的影响。
4.班主任的监督,体现了对学生纪律的外在控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课堂行为规范意识。等等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我国的职业中学,学校要求班主任一直扮演着“全能管家”的角色,即学校凡是跟学生和班级管理相关的一切事务,都由班主任一人贯彻执行、并加以落实。学生校内校外发生的一切状况首先找班主任,真正是“上面万条线,下面线一根”。与班主任这种“全能管家”的角色相形而生的一是当前中职学校班主任职责混乱和不堪重负;二是课任教师除了上课,其他的一切事务找班主任,淡化了教师的管理权限。
总的来说,大家普遍认为让班主任进教室的实质并非“办公”而是“督阵”,其作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纪律问题,还得从长计议。因此,这项举措在第二个学期就停止了。
实际上,从08年调到通用学校分管学生管理工作后,我个人认为从班主任岗位的设置目的看,班主任应扮演好以下角色:一是学生班级的领导者角色。班主任应负责管理整个班级,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建立和谐、健康的班集体。二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助手和中坚角色。如果把学校工作比作水库,班主任就是水库的闸门,学校的计划,职能部门的部署,都要通过这道闸门源源不断地流向每个班级和学生。三是协调者角色。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各任课教师之间、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多种关系,化解种种矛盾冲突,发挥教育合力。四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络员和指导员角色。班主任要做好宣传、协调和指导工作,使三者的教育影响趋于一致。
诚然,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助手和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对本班的各科教学有协助和配合之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任课教师就可以让班主任包揽班级特别是课堂的一切问题。
仅从教学的角度看,我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任课教师不可推卸的份内事,与班主任相比,任课教师对于课堂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担负更多的职责。凡有过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个轻视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意识淡薄、课堂管理能力低下的教师是很难上好一堂课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管理不仅是影响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一种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赫尔巴特甚至这样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任课老师把自己课堂上的秩序混乱归罪于班主任,而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没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思,而一味打算借外在力量维持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些现象非常清楚地表明,这样的老师不能算得上合格的教师。在现实中,这样的老师绝非个别,实在让人忧虑。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有教学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通力协作,共同解决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难题。就我说的班主任进教室“督阵”所引发的讨论而言,双方都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应担负的职责。
就班主任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班级的自治自律,扮演“隐身人”的角色。一是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注重德育的内化,发挥道德舆论的力量,形成积极上进的良好班风,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认真听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二是要运用大家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构建人性、科学的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制度,并努力加以贯彻落实,让制度管人,杜绝人治。例如:开学初期,经常有老师反映大部分班级学生上课玩手机,无心学习。不少班级在班规中要求学生禁止在教室、实习车间使用5
手机,这样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消失了,课堂纪律大有改观。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些老师做得很不错。比如文秘两个班的陈志娟老师和尹丹丽老师,她们班级的自治自律很到位。当然这其中与她们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她们自信、乐观、有创意影响着班上学生,使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不影响课堂效果。
第二,班主任应该与任课老师多沟通交流,对于任课老师反映的班级情况应该深入了解原因,加以分析。属于任课教师方面的问题,如果自己不便说,可以委托第三者(如同事,教务处老师等)婉转地对他建议,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班主任应真诚地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如在班级里介绍每位任课教师的特长、教学经验和成果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而且也为学生树立了身边的榜样。这样做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班主任要充分认识任课教师对班级工作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班主任要经常主动地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如每学期初,主动把班级工作的思路告诉课任教师,把学生的变动,班干部的任免,学生的奖惩等经常向任课教师通报一下。定期与任课教师一起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和各项课外活动,以密切师生联系,增强师生感情。
就任课教师来说,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不如人意。因此,控制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怎样控制好课堂纪律呢?我觉得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大胆管理,在课堂上树立教师威信。
刚开始时,学生和老师相互之间会有一个短暂的观察期,这期间的课堂纪律问题不大。但很快就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出来挑战教师的权威。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因为其他的学生都在看老师会如何处理。处理得好,虽不能说是一劳永逸,但对于树立威信很有帮助。处理不好,学生可能群起围攻,教师就要疲于应付。对待老师,学生的趋向是欺弱怕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硬朗的角色。这可从细节做起,例如声音要响亮,表情比较严肃等。对于公然挑战权威者,教师不可软弱、逃避,并且一开始就要敢于正视他、教育他,体现出自己的原则。但是这个前提是要求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起码要能一口叫出学生姓名。教师大声点名斥责对大部分学生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有些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如果屡次公开批评,有可能导致师生的对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就算是批评了课后也要及时安抚;对于特别难对付的学生,暂且冷淡处理,待下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慢慢教育,必要时候还可联系家长共同做思想工作。
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管理过紧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根据教学改革精神,课堂还必须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人多口杂,而一些爱讲话的学生也往往趁机捣乱。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现象极可能愈演愈烈,课堂纪律放了就收不回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具体而言,就是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发言纪律,有秩序地发言,不随意插嘴和打断别人的发言。操作时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举手发言,也可用点名或轮流发言的方式。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学会倾听,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并能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片段加以点拨深入,或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归纳出一些充满哲理的言论,发人深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升7
华教学主题,使课堂余味无穷。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尊重他人的意识并强化成习惯。等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课堂纪律就有了保证。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提问,并能灵活处理回答。
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控制好课堂纪律的需要。作为教学需要,提问肯定要精心设计,而在课堂上如果纪律出现问题,也可随机提问。对于爱走神的学生,提问是提醒;爱讲话的学生,提问是警告;爱睡觉的学生,提问是惩罚。利用好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并能巩固课堂纪律。学生的回答正确的要给予肯定、表扬,但要暗示其专心听讲。对于回答不知道或者回答不正确的,不要轻易放过学生,否则达不到警告或惩罚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引导得好能够激发更多的智慧火花,还能够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优化课堂纪律。例如在上学期听尹老师公开课时,她给学生们设计的问题,“怎样看待生活中的美”,学生围绕这个话题积极发言,教育效果显著,课堂纪律也优良。
第四、教师要学会以爱感化潜能生,以情动人。
当然,教师如果一味硬朗,学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所以还应该多关心学生,用爱感化他们。平时上课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课,可先找学生了解情况。有时学生不认真听课,是由于某段时期思想出现问题或是情绪比较低落。这时,老师能解决的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班主任反映。有时学生不认真听课,是因为根本听不懂,书也不知道翻到哪一页。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就算明知学生没有问题的,也可找学生谈谈,让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重视他。凭个人经验,对于关心重视自己的老师,学生就算是不想听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和学8
生多沟通多接触。上完课后不要马上离开,在教室里多呆几分钟,就课堂内外的话题与学生聊聊,这样使师生关系融洽,也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除了多关心学生外,教师上课自身还应该有饱满的热情,以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才能感染学生,调动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这就要求平时就多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使自己具备流利的口语,亲切自然的教态,丰富的肢体语言,熟练驾驭课堂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上才能情感真实,节奏优美的授课,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课堂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每个有责任感的老师都会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育人、用心教书,课堂教学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 者 姓 名 ]:叶梦芳
[工 作 单 位 ]:湖北省纺织工业技工学校郭茨口校区
第四篇:班主任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班级管理
班主任谈: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文/pingping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面对繁重琐碎的班级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成立合作小组是我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很奏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当我在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时,透过学生差异性的分组,合理的安排座位,进步卡得分制度,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励等方法。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适当的介入和引导,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公平性的原则。按文化成绩、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性格差异划分。全班68人,共分16组。基本上每组的实力相当。
(二)小组内部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选小组组长:主要由四人或六人当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责任心的人担当。
②确立小组组名:小组集体确立组名,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本班的组名有蓝精灵、水晶组、快乐导航、学习之舰、梦幻组、诗幻组、糖果组等。
2.小组卫生管理:
每周学生在校只有五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均有固定的人打扫不同的卫生区域。这样,避免责任不清,推委扯皮现象。值日后,可以根据卫生的打扫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干的好加分,干的不好也不坏,不加分也不扣分,对于干的较差的学生,则必须扣分。利用加分制度调动了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小组纪律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严格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范制度,合理的约束学生。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闹,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而班主任不可能天天跟随其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小组中选出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人担任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只需做好其组内的五名同学的“监护人”,及时的管理和制止组员的不“法”行为,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奖励,表现不好的就扣分。如实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表现情况,消除自身不良习惯。
4.小组学习管理: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情况的不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跟学生及时沟通和辅导。如果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四人或六人呢,给每个小组的五个成员找一个小老师即组长,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内部在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切磋,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经证实后可以适当的给与加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会发现不是“学海无涯苦做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这就是进步卡的魅力吧!小小的一个卡片,却凝聚和体现着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三)小组间的班级管理
1.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之外,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即“值日班长”、等。以小组内座位编号为序,每天轮流管理本班。分别对本班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管理,如实记录。
2.每周还要对各个“争强好胜”小组总评。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最佳学生”、每周进步最大的学生被评为“进步小明星”,这些班级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人人为努力进步而“战”,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成效:
1、培养合作意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展示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班干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班干部
贵州省望谟县第三中学 韦欣
在十多年的班级管理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我逐渐积累了些管好班、育好人的经验。其中,组建一支负责任、高效率、有才干的班干部队伍,并大胆放手依靠班委会成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这对于形成良好班风,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感召力,建设一个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成绩优秀富于创造的班集体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此,我深有感触。本文拟就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培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班干部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教师工作头绪繁杂,尤其是班主任,教学、管理“双肩挑”,事必躬亲是没有时间保障的,班干部自然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天都在外开会,做报告,但班级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有个得力的“小助手”。这一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借鉴。依靠班干部,搞好班务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有着许多班主任所不及的优势。班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面对一个个同龄人,思想、情感更易沟通,中学生处在一个心理急剧转变的年龄阶段,心理问题较多。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初步显现,前途的选择、学业的压力、人生的定位,都能引起学生的苦闷、困惑。这诸多“成长的烦恼”,向老师流露是有限度的,而向同龄人倾吐得更多。所以班干部是班主任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排解、密切师生关系、面向学生更多的桥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有利于在工作中锻炼其才干,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以便将来能承担重任,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工作中,我看到许多学生在班干部工作中,使他们获得了自尊现自信,发展全面,品学兼优,成为同学们的楷模,这也正体现了素质的内涵。
二、如何发现、组建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应该注意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关键是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配备完整的班干部队伍,得以健全班级组织、形成集体核心。建立一个新班时,班主任不宜急于配齐班干部,可以临时指定负责人抓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再正式委派或选举班干部。班干部选定之后,应从严要求,注意培养和提高。
1、通过班集体的活动,发现骨干,框定积极分子,从学生的思想作风、个性心理状态、学习态度、能力倾向、协作精神、主动性、责任感等方面着手考查。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尽力排除个人好恶,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选择的威信的同学进入班委会,确保将来班上工作的顺利运转。
2、在组织程序上,应充分体现民主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采用投票选举或竞选的方式,产生班委会成员。运行中发现有的班干部成员不能胜任工作,需要更换,也应经过一定的程序,经得多数同学同意,真正体现大多数同学的意愿,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在班委会成员工作分工上,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个性特长,合理安排,各得其宜,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使班集体工作生机勃勃、富于活力。
4、班主任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参与性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归属感。
三、如何充分利用班干部搞好班务工作
作为班干部,正式的身份是学生,是学校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但在班务工作中角色地位又十分重要,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干部搞好班务工作。
1、相信学生,放手锻炼,敢于给他们一定的责任,让他们去完成某项任务,而且有意地交给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其才干。班主任工作中“抓大放小”,才能事半倍功。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工作都以锻炼的名义,完全交给班干部去做,应把握好“度”。
2、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班干部的工作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及时鼓励;对其工作中的困难,要协助解决,出谋划策;对其工作热情的,应全力支持。
3、鼓励学生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中间,存在潜在的创造精神,要予
以把握。班务工作的完成,应集思广益,多采纳学生干部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
四、如何处理好与班干部的关系
班干部由于工作的关系,与班主任的接触较多,关系也较其他同学更加密切。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对于搞好班务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要讲民主,民主体现了对班干部及全班同学人格的充分尊重,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以人为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对班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
其次,要讲和谐,班主任与班干部及全班同学应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育的良好开端。
其三,应讲平等。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各自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二是指教师对待班干部与班上其他成员应一视同仁,不应厚此薄彼,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班干部”群体与“非干部”群体。
总之,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班级是构成学校组织的最小单位。班务工作是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活的灵魂。